让学习插上兴趣的翅膀(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3-14编辑:互联网

晋江市上安中学 肖锋

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笔者以自身学习的亲历及十年来教学的经验认为: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语文老师。

纵观今日之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可谓是前景堪忧。试问一问,一周六至七节课的语文,成效如何呢?大凡同仁们心里比谁都清楚。然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一是学生缺乏学语文的兴趣,二是语文老师未把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落到实处。教改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重知识传播,那种怕顾此失彼,捡了包谷丢了玉米的老一套“填鸭式”根深蒂固。这样下去兴趣从哪来,恐怕连一点热情的火种也将被熄灭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呢?渠道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笔者正在尝试和探索的“语文兴趣教学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下对它作粗浅的介绍,望同仁们指教。

所谓“语文兴趣教学法”,简言之即以兴趣理论为基础,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以“趣”促学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从上可出它的一些特点。其一是它的理论依据。兴趣是人认识、欣赏和探索某种事物的一种情绪化倾向,是人们从事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推动力之一,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一旦内化将转化成一种持久的,自觉的行为。

其二是教学手段。它不拘泥于某种教法,打破常规,调动一切有利于激趣的因素,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其三是目标的双重性,即激趣为主,以“趣”促学为辅,评课标准是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种,及在乐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它与“寓教于乐”不同的是后者以“教”为目的,“乐”只是手段而矣。其四。此法作为一种教学法,以“趣”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与“导课激趣”不同的是后者只运用于一课之始,而前者不仅有开课的“三把斧”也有“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整堂课妙趣横生,情趣宕然,让学生始终沉浸在乐学、乐记、乐思的长河之中。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笔者把它分成两人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激趣。即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大面积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厌学,被动学转向喜欢上语文课及好学语文,完成第一个质的飞跃。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风方面的问题,

1、找准趣点。任何一篇文章或一个知识只要你深入挖掘,实际上都包含诸多“趣因”,与提问艺术一样,可在无乐处掘乐。老师应在深入分析教材,学生心理,生理及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地确定“趣点”一至多个,合理安排好层次。如《风筝》一文,趣点一:野外放风筝;趣点二:动手做风筝;趣点三:联系生活谈游戏。把这几个趣点分别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不同地方,这样就熔各种活动与课文教学于一炉,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乐学知识。总之,只要动动脑筋,所有知识或课文都可以找到有趣的表现形式。

2、趣要有值,即趣点要有价值。所确定之“趣点”要能促进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解,学生思维的激活和培养,并非是胡扯的哄堂大笑。如《白杨礼赞》,先要同学朗读文中第五段,然后要求学生上黑板或在作业上画出白杨树的形态。这样,既让学生读了内容,领会了语义,又训练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同时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了坚实的铺垫。

3、激趣要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是激趣的重要手段,它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激趣形式,切忌千篇一律。如教《小巷深处》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体验深深的“母爱”;或者先让学生一起回顾小学学过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在朗读中感受“母爱”;也可以让学生先用笔描述自己母亲的外貌甚至用笔画出来。又如讲“句子成份”可与英语对比教学,如“教室里有50个同学”,英语则是“There  are fifty  students  in  classroom。”总而言之,或故事,或绘图,或演示,或歌或舞,形象生动,新奇有趣,就可以一次次扣响学生心灵的琴弦,启开兴趣与智慧的大门。

4、激趣合时,即把握激趣的恰当时机。如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提问艺术一样“不愤不启”,不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应是鼓鼓作气,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峰回路转,花香鸟语,生机盎然。

第二阶段是专项导趣,这是更高层次的激趣,不是说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的把他们浓厚的兴趣有针对性地迁移到学习语文中来,让它内化成一种持久的驱动力,自觉的学习行为,甚至让一些学生在某一方面发展成特长。具体的又有两个层次。

1、分项导趣。有目的有计划的着重培养学生在语文体系中缺少或薄弱的环节或能力方面的兴趣。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语言积累的兴趣,联想,想象的兴趣或写作的兴趣、课外阅读兴趣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向纵深方向拓展,延伸,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

2、培养专趣,形成特长。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在导趣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独特的智力因子和兴趣浓度,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特殊爱好,让他们在某方面出类拔萃。例如好写文章的,尽力激发引导写作兴趣,或单批面改,或帮其发表文章,使之成为一枝独秀。这样一来,每个同学的优点喜好及潜力都能得到挖掘,结出硕果,结果必然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博士告诫人们:“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古语云: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语文成绩,素质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靠几节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功在课外,生活无处不语文,兴趣是一叶风帆,有了它,学生就会尽情在语文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我们还须担心他们欣赏不到旖旎的风光吗?   

 作者邮箱: 没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