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原则湖南永州八中 周先友 周美林 (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7-12-15编辑:互联网

教育的现代化除了要求教师的观念现代化之外,还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技发展成果的不断显现,它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师也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及辅助器材即多媒体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正因为此,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运用得也越来越普遍。但是,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特别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选择时机适量的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笔者以为,多媒体的应用不能违背下面几条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因此,传统教学方法是陈旧的,效率是低下的。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多媒体手段的最大特质是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且交互呈现,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光看书本上的静态插图,既显得抽象又不生动,即使我们配以手势,学生仍觉得难以把握(其中上声的图例并不准确),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示,效果就绝然不同。阴平声图上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既平且快,声调既平且响亮;阳平声图上汽车爬坡,必须加速行驶,声调由低到高不断增大;上声图上汽车在曲折的路上行驶,先快速下坡,(设计时这中间不能有间断)又快速上坡,声调由高到低再到高,曲折有致;而去声图则是汽车在下坡行驶,声调快速下滑,声调开始响亮并迅速迸散。通过这种设计,一年级学生就可以迅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汽车的行驶与课堂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就很容易把这一课学好。 

    二、适量性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手段面前,就好象一个穷急了又被逼急的饿汉一样,不知如何办才好,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他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花俚呼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已,这都是不妥当的。 

    三、适当性原则。多媒体手段好,但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一是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总的来说,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多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二是用在弥补教师素质本身的不足。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亦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等等。三是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但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却又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做一适当的提醒,任由学生据画面去联想想象。 

    总之,多媒体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邮箱: zxy_2221@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