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2003-07-18
编者按
人们往往把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成功归因于其优秀的生源---全是超常儿童。可是,如果没有适合的土壤,没有适量的光照和灌溉,没有了解其生长特性的园丁照料,资质再好的树苗也一样长不成参天大树,甚至有可能枯萎。八中少儿班真正的成功之处在于,创造宽松的环境,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兴趣、潜能,因材施教,让孩子把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展示出来
,兴趣的充分展示就是人才发展的最好契机。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考试就不会成为负担。其实,这种教育观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10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现在的儿童智商都比较高,教育的关键在于环境和心理培养。
-聪明学生不屑答只要求判断是非的问题
-同学间互出考卷互相判分做学习的主人
-不到最后决不告诉学生的回答是对是错
北京八中少儿班今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最高分655分,31名学生中16人考过600分,现在都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592.5分。自创办以来,少儿班每年高考成绩都在北京市名列前茅。7月13日,少儿班今年的入学资格考试开始,1400多名10岁左右的孩子要经过初试、复试、封闭式试读“三关”淘汰,最后只有35个孩子能够入选。少儿班的生源虽不能说“百里挑一”,但也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少儿班的孩子到底有多聪明?他们的聪明是先天的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这是外界对这群孩子最好奇的问题。但在少儿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孩子的智力水平永远不让外界知道,包括孩子的父母。老师总是对学生说:你能考进来,已经说明你优秀。将来能够怎样,主要不是靠你的智力因素,而是要看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来努力。
“有人说,我们少儿班高考成绩好,是因为学生特别聪明。其实,少儿班招进来的学生,有的在原来学校属于特别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班级就是中等水平。但在少儿班里,专职教师因材施教,教法、教材、学制都是全新的。这里的学生春划船、夏游泳、秋爬山、冬溜冰,雨中步行长走、八百公里自行车远足……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释放。”北京八中少儿班办公室主任赵大恒老师说。
考试:学生自己出考卷
有的学校抱怨,高考指挥棒下,为了保证升学率,学校想进行素质教育也只能先尽着应试教育。赵大恒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和高考并不矛盾。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熟练掌握了各科知识要点,并能举一反三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考试,令无数学生头痛,然而在少儿班是一件趣事。平时测验,老师可能抱着一卷白纸进教室,第一节课每人发一张白纸,按照知识要点,同学们自己出考卷!第二节课,每个学生将领到一张别人刚出好的试卷考试,答着这样特殊的考卷,同学们都很兴奋,考试也不紧张。有的同学试题答完后,还注明了该试卷的不严谨之处。考试结束后,试卷交给出题的同学判卷算分,老师只负责最后审核。
“让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这样的复习、考试,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心里爱干的事即使有难度,也愿意干好。全新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语文教师刘运秀说。
课堂:不到最后不说对错
一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少儿班毕业生回忆,我们少年班的物理老师不到最后决不告诉我们的回答是对是错。他最爱给我们表演试验,也让我们自己动手做试验。他布置的暑假作业则五花八门:做一艘模型船,糊一个热气球,去参观科技博物馆。到现在我还十分喜欢物理,和我的物理老师不无关系。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看做自己的首要职责。
“少儿班的探索,首先体现在老师教学方面,启发式教学是历届少儿班的共同特点。儿童好奇心强,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一旦听到、学到,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刘运秀说。
一次语文课,少儿班学习《冯婉贞》,课文赞扬了冯婉贞“急逐弗失”的主张,并认为这是取得战斗的胜利。一名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急逐弗失’未必是良策,这正反映了冯婉贞年幼不成熟,如果敌人在‘荫翳蔽日’的森林里有伏兵呢?还有同学根据《曹刿论战》的内容分析,曹刿在“齐师败绩”时才下令逐敌,而冯婉贞刚见敌人溃败,便下令“急逐”,这实在是冒险主义,她是侥幸取得胜利的。
“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时应该注意:一、不要提‘对不对’、‘是不是’等只要求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问题,聪明的学生一般不屑回答此类问题,应该多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二、多提扩散性问题,如‘你有不同看法吗?’‘你认为还有其他答案吗?’促使学生想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有独创的想法,而不是惟一的正确答案。”赵大恒老师对此深有感触。
自然体育课:每周半天在户外
“原来我的身体不好,加上娇生惯养,体育差极了。可是经过少儿班一年多有趣又艰苦的训练后,我们从石景山游乐园连蹦带跳地跑回复兴门(20公里以上---编者注),一路有说有笑。一次,我们班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许多大人没跑完一半就掉队了。看着我们一群小不点矫健的身影,连老外都对我们翘起了大拇指。短短一年半,我们就从‘着火了也跑不起来的病秧子’变成了体育健将。”少儿班学生小迪告诉记者。
如果问,少儿班学生最喜欢哪门课?多数人的答案肯定是自然体育课。少儿班每周用半天时间,把学生带到户外,开展远足、登山、越野、游泳、跳水、冰上游戏等自然体育项目,还集中假日,举行较大规模的活动,例如“北京---山海关自行车旅游”,7天时间行程750公里,还有5小时登泰山的活动。
北京八中少儿班办公室副主任王竹颖老师介绍:“少儿班的学生主要是10至14岁左右的超常儿童,他们正处于身体、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让他们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少儿班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里,而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文化课的总课时比大纲规定的减少了4成多,而体育课的课时却增加了25%。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毕业时体质测试还高于北京同龄学生平均水平。”
心理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
少儿班的毕业生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年龄只有十三四岁,而他们的同学却都是十八九岁的成年人了,他们能够适应吗?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一项调查显示,40%-60%的优秀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不少人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关注消极面、不能容忍自己失败等。这一点,初进少儿班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
“超常儿童通常表现为智力上超常,而其他方面未必超常,我们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一直是少儿班教育的根本任务。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是能够适应一个成人化的环境的,这份自信来自于少儿班平时的心理关怀和教育。”王竹颖老师说。
因为聪明,一好遮百丑,缺点常常被忽视。少儿班办公室主任赵大恒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在一群天才中间,一个天才就显得不特殊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平常人的心态。超常儿童和其他人一样,也有心理问题,比如学习上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分数斤斤计较……”
赵大恒认为,要想让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让家长心态健康。学生对分数、名次的在意,背后实际是家长对学生分数的斤斤计较。家长的态度,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年来,赵老师做家长工作始终遵守“四不”原则:家长会上不告孩子的状;尤其不在全体家长面前批评个别孩子;不在家长会上公布考试名次;不用分数刺激家长去督导孩子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蔡雯的儿子今年从少儿班毕业考入北大,这位母亲撰文说,“我的切身体验让我相信:‘超常’的基础并不仅仅是智力‘超常’,而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超常’,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共同付出的‘超常’。”
-链接
1985年,北京八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市教科所联合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学生一般10岁入学,14岁左右考进大学,4年完成小学五年级到高三共计8年的学业。至今,少儿班已招收9届,233名学生毕业,其中1/4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余学生都考入了重点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中,有的15岁就负笈远学,成为美国名牌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有的22岁已经博士毕业,登上北京大学的讲坛;有的不满20岁就参加了北京市金融街的建筑设计或开发了国内一流软件。(本报记者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