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2003-07-10 陶洪光
专家认为不要片面追求名牌效应和“热门”专业,应珍惜上大学机会。
这几天,前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接待处咨询的考生和家长络绎不绝。据了解,截至7月9日中午,前来办理撤销志愿手续的考生已有373人,其中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前办理的25人,撤销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的有33人,撤销第三批高职高专院校志愿的有315人。
十年寒窗,一年高考,如今有了读大学的机会又主动放弃,原因何在?毕业于本市一重点中学的一名考生这次高考上海卷考了469分,进第一批一般本科院校应该没有问题,但该生认为自己没有考好,如果发挥正常可以达到500分左右。既然现在的成绩进复旦大学不行了,就自愿“落榜”,再复习一年,明年再考。
像该生这样欲圆名牌大学梦,主动要求“落榜”的考生不在少数。有的填报志愿时,对自己估计过高,只填报重点大学,而且表示不愿接受调剂。由于高考分数估计没有达到所填报院校的投档线,即使高校有缺额时有补填志愿的机会,也不想去,结果只能落选;有的考生拒绝一般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认为进这类学校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将来毕业后就业难以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也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还有潜力,不甘心放弃进名牌大学或本科院校的机会,宁愿撤销志愿,明年再考。
不少考生不愿去外地院校就读,也是撤销志愿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海考生缘何不愿去外地高校呢?主要是不少家长和考生认为与其去外地重点大学读一般专业,还不如在上海进一般本科院校的“热门”专业来得“实惠”,尤其是毕业时回沪找工作没有上海学生方便。
高校招生政策的放宽,也降低了考生撤销志愿的风险。现在只要在每批录取工作开始前提出申请,不占用招生指标,对考生今后参加高考就不会产生影响。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如今,不少考生希望能考上名牌大学、本科院校或“热门”专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考生的选择权利。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录取名额毕竟有限,不可能每个考生都能考上。因此,考生和家长要面对现实,不要片面追求名牌效应和“热门”专业,应珍惜上大学的机会。(陶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