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气(教师中心稿)

发布时间:2017-10-25编辑:互联网

              黄争荣  上海市金山中学 (201500)   

蜂以采花,故能酿蜜;蚕以食桑,故能成丝;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人读百家书,故能养其气。

读书养气,自古有之。

读书能够养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豪气。

如果说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个人修身养性之气,那么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则是一种民族正气,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帝国的粮食是一种民族骨气。

如果说王勃27岁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是一种才气,那么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是一种大气。

如果说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一种锐气,那么,项羽 “彼可取而代之”则是一种豪气。

读书亦可能养邪气,媚气,财气,小气,娇气,骄气。

秦桧,蔡京,洪承畴,董其昌,汪精卫之流,尽管饱读诗书,养了不少“气”,在书法或文学方面有造诣,但其“气”却令人憎恶,不敢恭维,其人格卑劣,令人唾弃。

我以为一切正气,骨气,才气,大气,锐气,霸气无不脱胎于静气也。一切邪气,媚气,财气,小气,娇气,骄气无不形成于躁气也。

故读书须养静气,去躁气,而一切静气皆源于读好书也。

好书应该是那种有真知灼见,启人心智,清新脱俗,陶冶情操,催人奋起的书,它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和经典,也可以是时文和美文,能够常读常新,富有顽强生命力。 

故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当然,读书不必拘泥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可放眼世界,结交芸芸众生,也可遥想风光霁月,默思寸草春晖。

而静气则需每日涵养。

故以一位语文老师的立场,我经常教导学生,只要你有自信心,不把自己排除在语文学科之外,你就能在诗的阳光,小说的空气,戏剧的水分,散文的土壤里,种出一棵千般美丽,万般风情的心灵之树,开出一朵芳香四溢,鲜润欲滴的理想之花,结出一个硕大无比,晶莹剔透的智慧之果。指明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足以养气”。又告诫学生“静是学者总要路头也”。惟有静心,方能去躁。以多读好书涵养静气。静生明。明生理。读书穷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岂不快哉!

于我自己,则严格要求,身体力行。通过多读好书,于和煦散文中感受温馨,于热辣杂文中感受睿智,于爽朗诗歌中感受浪漫,于凛冽小说中感受豁达,于善变戏剧中感受丰富。通过多涵养静气,让我理解真善美,分辨假恶丑,让我澹泊名利,远离庸俗,走进高尚。不少同事和学生感受到读书养了我静气,陶冶了我赤子之性灵,变化了我高雅之气质,培养了我风雅之谈吐,开阔了我无涯之胸襟。所以,在不断地读书养气,积累了文化底蕴以后,我明显增强了教学底气,常常和学生一起快乐读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达到教学相长,其乐无穷之美妙境界。

非常欣赏一副对联:“无憾读尽金木水火土,有钱走遍东南西北中。”

此乃我生平一大梦想耳。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愿吾辈努力读书养气,为“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成大写之人”而奋斗!

                                  2003年3月7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