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正逵
为了系统地研究和探索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新途径,人教社中语室于1983年成立了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编写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方案,编写了一套全新的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并根据原教育部(85)人教社厅字001号文件和原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从1985年至1997年,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200多所学校, 800多个教学班,约40000名学生当中,有组织地进行了两轮试教,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①综合效应显著;②高考成绩优秀;③能力强,后劲大。因此,受到广大教师和同学的欢迎,也得到语文教育界专家们的好评。目前,仍在湖北、四川、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和宜昌市继续进行实验,各地要求使用这套教材的呼声越来越高,据统计,非正式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累计已超过20万。
在编写这套教材和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科研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在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在实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从 1983年至1999年,这16年间,我们先后召开了全国性的研讨会十余次,邀请实验地区的领导和教研员,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各方面的有关专家近一千人次,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状,就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方方面面的问题,反复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加深对语文教材改革问题的理解,不断地提高对高中语文教学规律性的认识。在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又紧跟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及时地调整和修改实验教材,使之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最近刚刚修订的新大纲,制定教材修订计划,并着手修改高中一年级教材,力求使这套教材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
这套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包括教材18册,教学指导书6册,总复习指导1册,共25册,作为体现高中阶段较高要求的语文教材,供全国重点高中以及条件较好的学校和班级自愿选用。
现把新编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编辑思想简要介绍如下。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这套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体现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性与实践性统一、科学性与民族性统一为基本原则。把握中国青少年学习本国语文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采取能力分级、知识分类、训练分步、教材分编等形式,力求使各项训练在纵向发展与横向配合上,都有相对合理的内在联系。全书构成一个比较科学、比较系统、比较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语文训练体系,摆脱以"文选系统""文体循环"和"讲读中心"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训练系统""能级递进"和"自学指导"为基本特征的新模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的改革上有所突破。
(-)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适当提高程度,又要适当减少学时;既要适当加大容量,又要适当减轻负担。这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体现。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彻底改革旧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全部教学工作(包括教材编写工作)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是现代语文读写基本训练已经初步"过关"。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经验证明,在具备中等师资的条件下,只要认真改革教材,改革教法,从小学到初中,用九年的时间,进行严格训练,完成现代语文读写基本训练的任务,是完全可能的。
(四)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文化素养、生活体验、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核心是语文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能力,重点是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初步研读文化科学著作的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会话、演讲、论辩和专题发言的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适应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进行各种应用性写作的能力。
(五)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旧教材体系的基本特征是①"文选系统";②"文体循环";③"讲读中心"。几十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不断更迭,体例不断改进,但这三个基本特征始终没有多大改变。从总体上说,这样的教材体系,不大符合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主要弊病是:①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②缺乏严整的训练计划;③缺乏系统的训练内容;④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从根本上改革旧的教材体系,就打不开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更无法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语文教材的改革,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必须紧紧抓住这个要害,奋力攻坚。
教材体系的主要特点
这套教材体系的主要特点是:读写分编,内外结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变"文选系统"为"训练系统",变"文体循环"为"能缓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
(一)高中阶段语文训练的重点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高中阶段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在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宜采取"读写结合"的办法,把二者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否则容易互相迁就、互相干扰,结果是顾此失彼,甚至两败俱伤。
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根据教材改革的总体构想和高中阶段的整体训练计划,把全书分为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两个部分。
阅读教材是根据高中阶段阅读训练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特点编写的,力求体现出高中阅读训练的规律。
写作教材是根据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特点编写的,力求体现出高中写作训练的规律。
二者统一规划,分进合击,貌离神合,相互为用,共同完成高中阶段语文训练的任务。
(二) 理想的阅读教材,应该做到典范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代表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
一。但是要真正做到三个"统一"是有困难的。
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根据高中阅读训练的统一计划,把阅读教材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
课内教材,作为主体教材,是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依据。必须统筹兼顾,精益求精,使它尽可能保持高度的典范性、代表性和稳定性。
课外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是课内训练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巩固课内训练成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凭借。应该既与课内紧密配合,又能充分放开手脚,使它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两种教材,虽有主次轻重之分和古时多少之别,但从阅读训练的实际需要来看,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中阅读训练的任务。而从阅读教材的总体来看,则大体上可以做到既保持典范性,又具有时代性;既保持代表性,又具有多样性;既保持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这就基本上做到了上面提到的三个"统一"。
(三)传统的阅读教材,只是注重选文(标准是思想好、文字好、适合教学)和划分单元(或按内容,或按文体,或按作家等),而对白话与文言,语言与文学,文章与文学等性质、要求、内容、方法各不相同的训练项目,往往不加区分,一律采取混合编排和混合教学的办法。这样做,容易造成各类知识概念的交叉,各种训练内容的交叉,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能形成一个严整的训练系统。
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吸取了过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阅读训练的内容,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并初步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探索科学训练的序列。
例如,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把整个阅读训练划分为文章阅读训练、文学阅读训练和文化科学著作阅读训练三大类,又把文章阅读训练划分为现代文阅读训练和文言文阅读训练两大类,等等。这些训练项目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把它们编排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训练序列,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们仔细研究了学生阅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现阅读能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读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阶段性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阅读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应该成为阅读训练序列的主线。
我们又仔细研究了学生写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现写作能力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书写能力-用语能力-构段能力-谋篇能力-立意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阶段性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写作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应该成为写作训练序列的主线。
我们也初步研究了在母语环境中,学生说话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际过程,认为学生一般说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正音能力-复述能力-会话能力-演讲能力-论辩能力。这五种能力,也是既有阶段性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它基本上反映了说话能力由初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可以成为说话训练序列的主线。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