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2-2编辑:互联网

李金贵   yzbylijingui@yahoo.com.cn   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成教中心 

课  题 过万重山漫想 课  时 2 授课日期

教  学目  标

1、理清思路,深人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2、体会联想与想象在扩展思路,勾连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学习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激励学生为征服“新三峡’’而努力学习。

教  学重  点

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  具学  具

预  习要  求

教 师 活 动 内 容 、 方 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   注

一、第二遍细读文章,要求 

1.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 

2.用图示法,画出作者思路的轨迹,讨论作者如何由此及彼展开思绪?(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提示:理清思路是有方法可循的。第一是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主旨,这是前提,第二是摸索作者的思路,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是如何起行的。本文的主旨我们已通过筛选重要语段的方法把握住了,下一步理清思路如何做呢?也可以通过筛选关键句的方法。 

--“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这是漫想的开始。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思路展开。 

--“再想下去。”思路进一步延伸。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思路扩展。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前面是葛洲坝工地。”由远古回到现实,思路发生转换。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许会有人从此穿过。”由现实想到未来,思路再次转换。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和未曾感到的喜悦。”思路到达终点。 

由此可见,抓住了文中的关键句,就理清了文章的整体思路:以三峡的起点夔门为思路的开端,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是谁”,想象他当年遇到的种种困难,追溯开去,进而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第一个”和历史的进步,思想进一步深入;再由眼前的葛洲坝工地想到新长征需要无数“第一个”,主题得到升华,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将崇敬我们的精神,最后以船过三峡为思路的终点,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首尾圆合,旨趣积极。作者的思想漫行于现实、远古、未来,对“第一个”精神的探究、挖掘、升华贯穿了文章始末,联系文章的主旨,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环环相扣、环环相生的缜密、完美、精彩的结构特色,不得不佩服作者谋篇布局之巧妙、手法之纯熟。

对局部思路的分析,这种筛选重要语句的方法同样适用。从第五段到第九段是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以此为例,可以进一步训练这种方法的使用: 

     --“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

作者的思路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是在“什么时候”到“使用什么工具”,再想到他为什么不是第一个,在他面前有什么困难以及他“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先从时间谈起,因为什么时候决定什么物质条件,而物质的简陋又决定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的精神压力,前人遇险或折回,他在想些什么?由此可见,正是物质的简陋和精神的重压,才衬托出了决定穿过三峡者的至刚至勇,这部分采用的逻辑顺序是服务于中心的。

把以上思路用图示法演示出来,能够简明扼要地了解作者思路的行踪,体会思路与主旨的密切关系。

总结:如何理清思路,可以用这八个字概括一下,即“披文人情、沿情而寻”。前四个字就是讲要先把握文章主旨,后四个字是讲以主旨为钥匙,顺势摸清作者思路的轨迹。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筛选表明思路的重要语句,又是快速理清思路的捷径。当然,并非所有的文章都能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在没有明显标志句的文章里,还要耐心地按照那八个字去摸索。 

作者是如何由此及彼展开思维的,本文是通过联想与想象。文章从三峡的夔门写起,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在这一段的描写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景色的特征,如“落”、“狂暴”、“扑”、“腾”突出了江流急湍、两山夹击的“凶险”之景;“耸峙”“横枕”则从高度与宽度上描绘了高山连绵起伏的“雄伟”之景;而“青潆潆的薄雾”“发光的手臂”又为画面抹上了“奇丽”的色彩。这样一幅“险、雄、奇”的画面,怎能让游人心如止水?作者的思维就是在这种情形下穿越时空,想到了是谁征服了这难以征服的三峡,是谁第一个穿过了三峡。可以说,这种相关联想顺理成章。

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作者又是怎样想到了他当年面临的种种境况的呢?如对他周围舆论和思想压力的描写是如此真切生动,其实,这里作者运用了推想的手段(想象的一种),即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人物命运进行推测,从而完整地显示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刘征由于运用了推想手段,充分展现了当年第一个穿越三峡者的不平凡之处(主旨所在):他必须面临人力无法驾驭的凶险,必须承担别人的猜测与嘲笑,必须时刻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继而作者又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了第一个使用石器的、第一个钻燧取火的、第一个弯弓射箭的、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这里作者是通过相似联想而展开思维的,因为所有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具有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相似的特点:他们都面临前人未开发的未知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拥有前人未有的勇气和信念,而三峡也和所有未知领域一样充满了危险与神奇。这样,作者的思路便从一个负载着具体人和事的点扩散,上升到一个层面,一个涵盖了历史发展的哲理:人类在漫长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这种联想和想象的手段在后文也有运用。正是作者熟稔地驾驭了这种手段,再加上时空的穿插变化,使得文章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意味隽永。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丰厚的学识。     

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而富才。”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正是来源于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只有尊重生活、热爱知识的人才会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关注知识与生活,挖掘宝藏,丰富我们的学习。 

 二、布置作业 

 1.再次深入诵读课文,体会其行文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般的特色,理解想象与联想的重要作用,巩固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 

 2.摘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加以认真揣摩,体会其语言生动、形象的特色,巩固第一单元有关揣摩语言的知识。    

3.完成书后练习。 

知识补充  关于作者  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征,是他从事文学活动而用的专名。在诗坛上,他以《三戒》《老虎耻告示》《移山逸事》等一系列寓言诗佳作,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他的杂文针砭时弊、见机而发、把握时代、标明方向,写有《庄周买水》《复印的运用》《庄周与鲫鱼》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除了诗与杂文外,刘先生着力最多的就是语文教育,多年来,在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育的实践指导以及理论前瞻等方面,广泛参与,写下大量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对语文教育的独到见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