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中华读书报》记者曹培红,以下简称"曹"。
采访对象:湖北武汉六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以下简称"胡"。
曹:胡教师,您好!羊年新春伊始,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问世后迎来的又一个春天。我想请您来谈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新作文教学",您看好吗?
胡:好啊!那就是新春"新标"话"作文"了!
曹:胡教师,过去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与现在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诠释及要求有什么不同?
胡:这两份文件有关"作文"阐述的最大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前者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多关注"知识与能力",关注各年龄段"能写"什么标高的文章,后者则更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整合;前者重视作文的遵命表述能力,重视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文题,写符合规定文体的文章,而后者则主张"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前者认为"作文教学"是教给学生按一定的写作章法学习写作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而后者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作文"是学生学会自主表达、与人交流的学习活动。
曹:您觉得《课程标准》的这些新理念、新提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胡:首先,它具有时代意义。它符合世界教育改革人本化的趋势。教育要以人为本,作文教学更应表达真我,写出自己;其次,它具有针对意义。它针对了前段作文教学中"被动遵命,题材陈旧,技法机械,生硬结合,周期漫长,一支笔评价",以致压抑了青少年的个性与灵性,压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与热情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发展意义。它更关注人文素养的生成,要求作文教学将"人"与"文"统一起来,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人文共进,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到做人的知、情、意、行的成长之中,其中关于"要对自己的话负责"的要求,更是对作文中的"造假行为"当头棒喝,对可能酿成的"误导价值观"及"形成人格缺陷"等严重后果起到了警示作用。
曹:既然"作文"强调"写出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还需不需要作文课堂教学?
胡:当然需要!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表达冲动,围绕某一现象(或曰话题),经过联想、想象、对比、类比、分析、归纳、重组等思维活动,自主地调动生活积累,抒发真实感受,并与同伴互赏交流,评价得失,自主修整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是这一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及指导者。
曹:这样的作文教学还要不要文体、技法指导?
胡:谁说不要呢!只不过文体技法的教学只是写作过程中的方法学习,而非教学的唯一目的,因此应相机指导,淡化模式,给学生充分的心理自由,让他们自选内容,自定主题,自定体裁;为他们创设自由拓展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走进自主表达的境界。
曹:有人说"作文是写出来的,多写自能写好",什么《写作入门》、《作文秘诀》等书籍都是骗人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胡:对,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都说过类似的话。我觉得,如果将这类书籍当作"宝典",认为"一书在手,作文不愁",认为用书就可取代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这种认识,这些专家的话当然不错;但如今在信息时代,利用一些优秀的教辅书籍,更多地借鉴、吸纳别人的创造经验,开拓视野,促进感悟,应该也是无可厚非的吧!
曹:您提到了"优秀的教辅书籍",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作文教辅书才是优秀的呢?
胡:我认为,所谓"优秀"应表现为"创意新颖,不落窠臼"。具体表现为:辅导性强,信息量大,互动性实。如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性情作文(网络)大赛首届优秀作品集》首开多个作家、专家评点一篇习作的先河;九家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百分百作文超市》将优秀作文按话题组元,每篇前有精粹语(习作中引语)欣赏,文中有旁批点评;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作文导航》按课标要求落实训练点,每篇习作后又据文设计了"咬文嚼字"的互动环节等,这些设计都是颇具创意的。当然,"优秀"的作文教辅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举了。
曹:好,谢谢您。再见!
来自: 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