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梁田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教学内容来看,自然人生、天文地理,包罗万象;诗文辞赋,姹紫嫣红。从教学形式看,听说读写,全面训练,课堂内外,不拘一格。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展示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应该是海阔天空,那么语文教师也应放开手脚,自由驰骋,在教学过程中不囿于规行矩步,创造力不致受到压抑;同时也应有开有合,控制适度,收放自如,否则无控制之课就会如断线的风筝,随流飘荡,任意东西。优化的语文教学应是驰骋与控制的完美结合、疏密有度、节奏张弛适宜,而最佳者莫过于在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如何披文入情,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揭示语文的审美性质。但是,客体(课文)在审美鉴赏中,是依赖主体(学生)才成为审美对象的。没有主体的能动的审美,没有主体的良好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客体就失去了审美价值。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一) 创造性展现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境界。
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的,所以它本身便具有美的特性。在学习鉴赏活动中,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进而激起我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比如教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让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来欣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山中秋天的美丽,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然后从这些学生的感知形象引发开去,让学生想象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笼罩在月光下,别有一番奇丽的朦胧美,既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莲动”动静相生的动态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而无疑的,要让学生自己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诗画情景,肯定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构成自己独特的“山居秋暝图”。
另外,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够展现艺术的境界,是使学生直觉到美的方法之一。比如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学生自己的理解,去朗诵出含蕴在字里行间的深切的悼念、急切的寻找、深沉的呼唤、由衷的赞颂、永远的怀念,读出诗的崇高美,学生的情感会完全沉浸在深幽的境界中。
教师适时适度的角色化“表演”,形象而具有整体性的板书、直观生动的画图,也能激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并且经过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参与,会使学生创造出更深刻的意境。
(二) 挖掘新奇点,独辟蹊径,激荡学生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联结审美心理其他功能的中介和动力。在艺术欣赏和形象思维中,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想象就是盲目的胡思乱想。“没有情感的激荡是算不得审美活动的。”在语文教学中,审美主体(学生)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就得不到精神满足,产生美感。
诗人郭小川说:“诗是表现感情的,当然也表现思想,但感情可以说是思想的‘翅膀’,没有感情,尽管是思想,也不是诗。”文学作品美就美在一个“情”字上,它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来表达的产物,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学生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教师应该通过表情朗读、生动描述、精辟剖析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方式,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文字中,“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进入美的境界,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或喜或怒或怨或愤的深刻而丰富的感情。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感情火花,增强其审美的内驱与激动强度,使学生从作品所表达的外显的或潜在与字里行间的感情中发生共鸣,产生审美的愉悦。
教学形式越是创新,不落窠臼,越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美感,和作者产生共鸣。凝鸿彬老师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在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文中任务的作用和任务间的关系后,用一个“骗”字就把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众多任务以及课文的主旨揭示得清清楚楚。
(三) 展开审美想象,使美感深刻而丰富。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的基础上,调动审美经验,丰富、完善对象隔阂创造对象的心理过程。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审美教学操作中,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后,则要把握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以实现自己设置的审美目标。
要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就必须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复活”,调动学生美感心理因素中关键性因素--想象。如在讲授孟郊的《游子吟》时,在屏幕上展示青灯孤月下慈母缝衣,殷殷嘱咐母子离别,异乡望乡思母,残月念子归乡等配乐画面,极其生动的创设了该诗的意境。同时让学生参与创设情境,使学生既对诗境有了深刻的印象,又感受到了创造了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想象能力,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深刻的想象,向高层次迈进。使学生不仅获得艺术美的享受,而且加深对文章主题和任务形象的认识。
(四) 把美的感悟融入写作的创造活动中去。
一部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个自在体,它有自己的个性、气质与生命的亮色。我们深情凝视,就会发现其间浇铸着的作家的思想,那种鲜活的思想,呈现着一种撼人的美。这种美要让学生用心去感悟,诱导他们去体味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韵,并用从中获得的感悟去认真观察、体味生活,以美的眼睛去寻觅生活中的美,并且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去感动更多的人。
如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学生都被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父子深情而感动,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从记忆的相册里寻找同样感人的镜头,用真情的笔写下来,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文章就显得特别富有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去理解父母的爱。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得到美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美。
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为了生活和感受,我们需要美丽的笑和充满魅力的泪。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引起学生情感的激动,去让学生认识、思考,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去努力创造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