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二中 王扬明
有人说:“中国语文教育还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中国语文教育的民族特色突出不够,学生还没有感受到中国语文独特的民族魅力。” 教完《外国散文两篇》后对着一点深有感触。我想, 如果能对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精品进行精心的斟酌修改,达到既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又像某些电影电视剧中的对话那么精彩,使学生在欣赏世界文学精品时同样能感受到中国语文独特的民族魅力、激发起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肯定会好得多。
例如,《外国散文两篇》, 由于翻译中追求“信”而忽略了“达”和“雅”,生搬外国句式,硬译外国词语,造成许多句子不够通顺,学生学习的兴趣怎么也高不起来。如果用高考大纲诊断修改病句的要求和方法来检查分析,某些句子确实有点儿欠顺畅,读起来拗口;有的句子因罗嗦累赘或杂糅而理解费力。下面我斗胆指出几个句子的瑕疵,就教于大方之家:
⑴ 这将被后代怀着景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 ,……( 作者本身就是“怀着景仰之情来朝拜”的“后代”之一,“将”字多余。)
⑵ 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高大挺拔”不应是“微微摇动”的状语,而应是“树木”的定语,语序不当。如果改为“这些在初秋的微风中摇动的挺拔的大树是托尔斯泰童年时亲手栽的”就比较符合汉语定语顺序的规范。)
⑶ 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地方”自己“会变成幸福的所在”吗?不,是人的行动才会使地方变。缺少了使动词“使”,这句可以改为“亲手种树会使这地方变成幸福之地”。)
⑷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保姆或村妇讲的本身就是“传说”,谁也不会而且也不能承担讲述这类传说的任何责任,所以,“许诺”一词用得不当,承上文仍用“传说”即可;托尔斯泰身为贵族,生活上没有什么忧虑或担心,但他的一生中遍阅人间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深感被“自己的声名所累”,精神上受尽折磨,所以,可以改为“饱经沧桑”。)
⑸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 朴素的环境和氛围不会“禁锢……闲情”、“不容许大声说话”,但是它能“遏制……闲情”、“令人不敢大声说话”,“禁锢”“不容许”用词不够妥帖。)
⑹ 夏天 ……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夏天,不必在乎阳光是否“暖”,这片土地也不必在乎是否“暗”,用“和暖”“幽暗”来修饰就不当。如果根据全文的情调,改为“夏天,…….柔和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温柔的白雪覆盖着这片幽静的土地。”这样,既合情理,又更顺畅。)
⑺ 这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长方形”后缺少一个主语“土堆”,后半句外国句式味道太浓,改为“这小小的的隆起的长方形土堆包容着一个当代最伟大的人物”更合汉语口语习惯。)
⑻ 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因为大理石也是奢华装饰的一种,所以“和”应该是“等”。)
⑼ 文章最后三句由于句式杂糅或罗嗦累赘给学生理解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
第一句是最明显的杂糅句子,“成千上百……的人中间”作主语妥当吗?“没有一个有勇气”又怎么做,没有了下文,句子意思没有完整,因为“哪怕……摘一朵花留作纪念”是插入语,只起补充强调作用。应改为“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千上百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没有一个敢从这幽静的土丘上攫取任何纪念品,哪怕仅仅是摘一朵花。”
第二句“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这种说法既罗嗦又理解费劲,换成“永远如此的朴素”,岂不更简洁易懂?
最末句,“看上去”三字没有作用,因为这句本来就是作者自己的看法,可删去。“甚至全无人语声”下面已有“肃穆”,“感人至深”与后面“剧烈震撼……”重复,可删去前两者。“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若用“心灵”就简洁得多。
再看《冬天之美》(不再详述修改理由):
⑴ 在我国的大都市里,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看见就令人恶心。 ( 事实上,冻结的泥土是显得干燥的,不会是“烂泥”,可以改为“在大都市里,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的烂泥,臭气熏天。”)
⑵ 在乡下,一片阳光或者刮几小时风就使空气变得清新,使地面干爽。 (事实是阳光是地面干爽,风使空气清新,所以,可以改为“一片阳光或者几小时风就会使地面干爽,空气清新。”)
⑶ 即使在我们严寒却偏偏不恰当地被称为温带的国家里,自然界万物永远不会除掉盛装和失去盎然的生机,广阔的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而天际低矮的太阳在上面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 。 ( 这句由于语序不当,有许多语病,“在……里”这个状语中由于语序不当,变成“我们严寒……被称为温带”显然搭配不当。“麦田铺上了鲜艳的地毯”、“太阳投下了绿宝石的光辉”都不合情理。 这句应该改为“即使在我们这个被人们不恰当地称为温带的国家的严寒中,自然界也不会除掉盛装,失去盎然的生机,小麦给广阔的大地铺上了鲜艳的绿色地毯,在天边低矮的阳光照耀下,田野就像一块巨大的绿宝石。” )
⑷ 由于地势的起伏,由于偶然的机缘,还有其他几种花儿躲过严寒幸存下来,而随时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欢愉。 ( 可以改为这样:“由于地势的起伏,几朵偶然躲过严寒幸存下来的零星小花,会使你产生意外的惊喜。”)
⑸ 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花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 (“白雪”应该换成“这些”,因为据上文,“美丽”的东西还包括了闪闪的白雪、冰凌、水晶花。)
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
⑴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做得相反。 (“从而”删去,“阶段”应改为“ 状况”,“设施”删去,“观点”可以改为“意识”,“以至”去掉,“因而”改为“而且”。这样就读来通顺,也容易理解。)
⑵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建立国家设施”,应该是“资产阶级”。 )
还有,看看《琐忆》一文中:
这些谈话常常引起我好几天沉思,好几天会心的微笑。我想,这固然是由于他采取了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更重要的,还因为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了他非凡的观察力。 (联系上一句的“谈话”,“暗示了”用词不妥当,应该是“表现出”或“显示了”。)
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为了遵循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进行教学,必需教学生诊断和修改病句,可是课文中这样有语病的句子还有不少。怎么办?我想妥当的办法是,或者编者请语言专家对课文进行字斟句酌,认真的修改,或者干脆在每册课本的附录中设计一个“找出现代文病句”的练习题。
作者邮箱: wangjing0809200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