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书随笔

2021-02-28 随笔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题记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地书写着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

  窦老师就是这朵玫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她的玫瑰花园之中,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也仅仅是读了她的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让我这个这学期断了几次日记习惯的人又重拾日记。

  她在自序中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挤’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要立足课堂——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即‘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并且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 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这样才是逼迫自己坚持实践,勤于阅读,深入思考的的强劲动力,是一种让我们反思着的.存在。”在序中她也说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平时总是给自己寻找懒于随记的理由,即使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曾经无意中伤害了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星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中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尚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地长大。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而且,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

  有人说,教育是事业,教师是职业。但教育这一事业却要由教师这一职业来完成。身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者除了要保护好学生们纯净的心灵,更要扶持他们走上明天的人生路,为了这一目标,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真与那蜜蜂一般,但我们酝酿的却未必是学生们美丽的明天!现在有些家长、教师、或是学校领导更多地把眼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能考个高分数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其他全都可有可无。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即使是天分极者,缺少了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许也能有骄人的成绩,但也必定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们只有将眼光放到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只有良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奴役性学习状态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一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耐心与智慧。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积极的,才会是有效的。记得师傅说过的那句“我们的教育如果能不只是影响一代人而是好几代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不排除基因的遗传,但不可否认后天的习惯培养更为重要。

  “与文学为敌的语文教育留下的将是缺乏想象力和没有审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的精神泡在文学的蜜罐子里。教师呢,更是如此!”

  面对学生情感的粗糙,语言的贫乏,她感叹:语文教育存在两个严重的缺失:一是语文的工具性掌握得不好,二是人文性严重失落。她呼吁给孩子们足够的阅读时间,希望文学与语文相伴。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慨良久。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们都不爱读书,特别是文学类书籍更是缺乏兴趣,其实有又多少老师们还在坚持着每日手捧一书,还在品读这些文学书籍呢!书山有路,师者先行。要想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去品读经典感悟美文,而没有老师们在旁一路提携引领,也仅是一句空话而已。也只有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定要让自己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一段时间,坚持与文学相伴锲而不舍。

  本书的第三辑是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专辑,她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体现,其中本辑里有一篇文章是《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日本交流时,所遇到的一节培训课,发现日本的培训除了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外,还深入切实的注重“微格”培训,注重情景的模拟等训练——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师培训,尤其是小学培训,不外乎一种形式——课堂观摩,为了符合教师口味,为了让老师马上学到手,为了立竿见影。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生吗?这样的设计适合自己吗?

  最后引用窦桂梅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可是,谁能保证我阅读的时间?谁能给我飞翔的空间?我的回答是,自己!

【《玫瑰与教育》读书随笔】相关文章: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02-08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09-19

爱心与教育读书随笔04-13

教育读书随笔范文04-11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03-31

教育教学的读书随笔03-19

玫瑰与教育的精彩读书笔记07-04

玫瑰杂文随笔12-31

白玫瑰与红玫瑰杂文随笔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