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忙出来的随笔

2021-02-18 随笔

  用我老公的话说:“我们越忙越有时间。”这也的确是我们这些年家庭生活最深的体会,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

  我们有两个孩子,一直都是我和老公两个人带,老公一直上班,儿子上小学后,女儿两岁便送入全托幼儿园,我也开始重返职场,在一家研究院做事,对在岗时间要求不那么严格。很多人了解到我们的家庭情况后都会惊呼:“两个人带两个孩子,那该多忙啊。”但是没有,我们一直比较轻松,这些年孩子长大的同时,我自己还去在职读了个金融硕士,老公出国访问了两次,时间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身上发生。

  用我老公的话说:“我们越忙越有时间。”这也的确是我们这些年家庭生活最深的体会,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

  1.把时间用在对的地方

  女儿两岁后,我们就决定进行全托,因为找到一家非常不错的早期教育机构,老师比较专业,管理也很完善,虽然学费有点贵,但我去上班完全可以支付得起。

  面对那些觉得我们做父母不太负责任、孩子全托受罪的误解,老公安慰道:“我们把自己解放出来,用在做正确而有意义的事情上。”事后想来,的确如此,陪伴孩子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我们没有必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换尿布、喂奶、晒太阳上。女儿在早教机构里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六点吃了晚饭接回家,我已经做好了晚餐、辅导完了儿子的功课。一家人可以从琐事中脱离出来,开心地读书、吃水果、聊天。

  上班时间我坚持不自己开车,和别人拼车,在车上看书、学英语。虽然多了点车费,但这时间节省下来是对自身有益的。后来有了各种专车后,我也总是用专车,可以和不同的人交往、聊天,收获很多。上下班的一两个小时,可以知道不同的人生、观点、做事方式。有一次我坐了一辆POLO车,车主爱喝茶,和朋友在福建承包了一个茶园,认养了二十棵茶树,大约二千块钱,每年茶农收获的茶够他喝了,又环保又有机。路上通勤的时间固定又漫长,我用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和对事物的认知度。

  2.别想and,要想or

  我们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家庭生活和教育中,一般只有我和老公两个人的意见,而且我们达成一致,不管谁教育孩子时,另一个无条件保持沉默。所以并没有和老人一起生活的不便和隔代教育的争吵,节约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见过很多家庭一个孩子,六个人参与,一周五天在爷爷奶奶家、周末一天在姥姥、姥爷家,另一天在自己爸妈家,每个人的教育方式、教育习惯都和其他人产生冲突,不可延续,不停地纠正、重建。

  我没去上班的时候就承担所有的家庭琐事,留给老公很多时间。我上班后工资也不高,更多的是保有一份不让自己和社会太脱节的心态,很多事情都以孩子、老公和家庭为主,要做出选择的时候都以牺牲自己为主。孩子的家长会、学校的各种活动,日常的接送、辅导教育都由我来做,这样老公可以更多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我们不可能有个既能下厨做一桌拿手菜又能签下数十万合同的超人。

  很多时间我们越忙越乱,其实都是因为选择没有正确。不可能兼得,只能选择一样,放弃另一样。

  3.去做什么比做好什么重要

  有一次我特别想去参加活动,但这个活动是在下午五点开始。儿子接送时间是四点,回来还有一大堆作业。到底去不去,我犹豫了一下后便决定去。从学校接了儿子,送到附近的一所课后托管班,我去听了一个多小时,后面的提问和交流环节便不参加。

  之后我明白,只要参与就好,虽然没有听完三个小时那么完整,但是至少有一小时的收获,比完全没去强太多了。

  即使全职的家庭主妇,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做家务和照顾家人上,所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参与社会活动是必然的。

  我的减肥计划健身卡买了半年,每次都因为孩子生病、天气不好或者周末有活动而未能按时参加,一年也就去了三次,但是我不灰心,起码我去了三次。后来我考虑那个健身房实在有点远,换了一个跳舞班,可以带孩子,每次去十分钟,有时甚至只是五分钟,刚换好衣服不久就下课了,但总比没去要好。

  周末也带他们去国家大剧院看场演出,有时看个十几分钟女儿就闹着要出来。但是,至少我还看了演出,感受了一下气氛。

  做一点就有一点的收获。吉田穗波说,工作、家务、带娃,每个人都会给自己打分,标准也不尽相同,但妈妈们可以进行区分,除了必须达到的目标,其他可以试着稍微降低标准,不必事事满分。

  很多时候约朋友吃饭、喝咖啡、看电影,都只能中途离场,但和朋友坐在一起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不也很美好吗?有一次我的好友从另一个城市出差,顺便来看我,但刚好孩子生病,我没法去酒店见她,便打电话叫她到医院来,她陪着我化验、等待、输液,期间我们聊以前的日子、现在看的书、想去的地方。孩子看完病后,她还跟着我回家给孩子熬川贝梨汤,熬好后孩子喝完睡下,我们一人一杯热梨汤,就着黄油曲奇,打开VCD看了一部电影,一切井井有条。

  4.选择最重要的事情亲自做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在教育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既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又要顾及学习,总觉得千头万绪、分身乏术。

  我们邻居是个四川人,她父母来帮忙照看孩子很多年,现在孩子上了中学,两位老人基本就是接送、做家务,时间很多。她母亲做饭特别好吃。同邻居商量后决定出钱让她母亲帮我们周一到周五做晚餐。这样我们晚餐质量的确得到了提升。

  周末时,我们尽量带孩子外出吃饭,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就餐环境和美食。有时也会让酒店或餐厅送餐到家里,一家人一起布置漂亮的餐桌,开心地吃。

  这让我体会到妈妈应该做“不能被替代的事”,把另一些事情交给别人做,只有这样才能生出时间来。

  另外我们也是各种新型高科技产品的坚持拥趸,老公说能让机器代劳的事情,尽量不要自己插手。他时常和别人在网上交流新款的家用高科技产品,我们家也受惠于他的努力。比如我们在家穿的拖鞋是清洁鞋,鞋里内置有微型地板清扫器,在家里穿着它,所到之处就会被打扫干净。他还热衷于研究各种新款的APP,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如此,下载了一个课程同步的APP,有课文的难点、重点,不懂的地方能在线解答,英语可以点读、对话、配音朗诵,有趣又实用。另外一个与国外学校同步的APP,能知道美国孩子每天上课内容、教学方法。在周末的时候就让孩子用这两个APP自主学习,我们掌控一下时间就行。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报英语和奥数班,我们给孩子报了家政和手工班。女儿七岁了,一般的缝补、熨烫、整理书架之类的活儿比我做得更专业。儿子的手工课则致力于向我推荐更实用的收纳柜、怎么样能在更小的空间把家整理好之类。我们大力鼓励两个孩子在家动手、动脑,通常他们能比父母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