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2021-08-09 随笔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短章杂文随笔(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草木秀,百花荣,农人抓紧播种下珍珠般的颗粒。不过几天,发芽、拔尖,像银笋、似金针,以庄严的姿态矗立在田园里。在阳光下、在春风中,很快长出嫩叶,受阳光的调理,迎空气的涤荡,进行光合,制造养分,产出叶绿素,极快就给田野披上了软茸茸的绿装,暖暖的微风吹拂,似婴儿荡漾着稚气的喜悦,引人欢快。

  一株株幼苗,一片片翠绿,把乡村田园打扮得分外妖娆。各色花儿次第盛开,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在碧翠绿叶的衬托下,令人眼光缭乱,更加鲜艳。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在融融春风的涤荡中,婀娜多姿,娇态百出。枝头,布谷频唱,报春吉祥;花间,蝴蝶飞舞,蜜蜂欢唱;空中,春燕俯冲为之欢翔,蜻蜓起落为之喜悦。

  生机勃勃的田园春色,点染着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2

  乡间崎岖蜿蜒的林阴山道是乡下人踩出来的。一条山路,幽静而漫遥,默默地记录下乡下人柔肠百转的心。山风把山道染成了绿色,在林阴山路驻足,任凭思绪飞翔。轻抚林阴道旁的花草,嗅醉人的芳香,深情依旧,陶醉痴迷,惆怅离别的情殇,叹息缠绵的卿芳。

  耕耘了一天的农人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扛着锄头、挑着簸箕,在乡村的林阴山路上漫步,含羞的草儿直率地探出脑袋来,兴奋热情地招呼着,花儿淘气地露出可爱的小门牙,深深地吸一口气息。霞光映红了乡村人黝黑的脸庞,他们谈说带笑,似乎忘记了一整天的劳累,其身影被落日的余晖在乡村的山路上拉得很长。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3

  清澈的乡间小溪是山村的命脉,从村庄旁边蜿蜒流过,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镜子般的水面泛起了一层层波澜,偶尔,有些小鱼、小虾浮出水面,呼吸了大自然的空气后,又一头扎进溪水中,鱼儿、小虾的嬉闹给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溪边那些椰树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溪水中弯曲地蠕动。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会儿,涟漪就慢慢地消失,溪流又恢复了平静,水中椰树的倒影仍清澈可见。

  农人劳作归来,困了,累了,喜欢坐在溪边闲聊,洗手濯脚,消除疲惫。男人们踩着清凉溪流底下的鹅卵石,把溪水挑到田园里浇菜;女人们在小溪边浣被洗菜;小孩子在溪水里嬉戏,或捕捉撞到脚背上的小鱼、小虾,喧嚣喜乐是他们无忧的童年。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4

  村头的古井。盈盈井水,默默无语。有时还会有燕子飞过来停息,衔来百花染红的春天,片片坠落于秋的枯叶在金闪闪的阳光下,以诡异的话语,诉说着山村的旧事。

  沿着古井壁上的青苔,握住岁月磨光的井绳,恍如握住了洗衣姑娘的纤纤素手,山村古井边的女子,起伏的身影使我彻夜失眠。独对乡村古井那深邃的目光,曾经让我忧伤,透过那眼光,也看到了自已的过去和将来。被井水溅湿的寒月,躲在往事里,聆听片片花瓣于春日凋谢的回音。

  山村古井沿的绳痕依然证明着乡村曾经的辉煌。只需要驻足,那生命纷繁的触须,就会伸进某个黎明和黄昏,演绎出一段既凄凉又美丽的爱情。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5

  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化,农家老屋依旧忠诚地坚守在乡村瘦水秃山中,每天太阳翻过山顶都把金灿灿的光线撒向农家老屋宽敞的庭院,古榕和农家老屋是差不多年纪,顶天立地伸展出千百条榕枝与老屋在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季节变换中相伴相守,风风雨雨几十载。

  农家老屋百年不变,厚厚的石墙同简单的椽子支撑起千片万片布满青苔的瓦片,老屋屋顶的青瓦上常有翎毛洁白的鸽子停驻,喉咙发出“咕咕咕……”的嘀咕声,任随它们猫手猫脚地走过去,“扑棱棱”的一声,扬起翅膀飞向瓦蓝的天空,回旋着。最后,消失在天际边,把我带回懵懂多梦的童年。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6

  夏天,正是午时,太阳在天上烤着,一个城里人到我们村来,老远看见几个人还在地里干活,很有些吃惊,就大声招呼,叫他们回家歇凉去,小心中暑。他说了半天,地里几个人却不理会,后来才知那是稻草人。

  庄稼要结籽的时候,稻草人就到田坝来了。穿花衣的,戴草帽的,手里拿棍子的,脖子里拴红带子的。这里两个,那里三个,随意地站在田坝里。

  是我们叫他们去的。他们也愿意去。月黑风高的夜晚,有野物偷偷摸到地里,想掏几根红薯,稻草人一挥手,野物吓着了,悉悉索索跑了。几只鸟在暮色里盘旋,想叼走两根麦穗,看稻草人一直在那里指手画脚,也不敢落地。

  他们时时站在那里,白天就不说了,只说夜里吧,也许还下着雨,村里人都沉入梦乡,他们还站在地里,看护即将成熟的小麦、红薯和玉米、稻谷。

  稻草人,真的是人,是我们村里的人。像我们的兄弟一样。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7

  农忙的时候,比如初夏时节,一般要忙到天黑,我们才收工吃晚饭。饭是稻米和红薯、菜叶混在一起煮成的,通常是粥,有时是干饭。我们坐在屋檐下或院坝里,捧着碗吧嗒吧嗒地吃。这时,安在堂屋柱子上的喇叭播过了新闻,正在放一支乐曲——播音员说是贝多芬的什么交响曲。

  为了争抢我们掉在地上的食物,鸡飞了,狗也跳起来。屋边草丛里的虫子在吟唱,稻田里的'青蛙也呱呱呱地鼓腹而歌。各式各样的声音混在一起。这时候,喇叭里在播贝多芬的曲子。

  当然,另一些时候,是播另外的曲子,好像有莫扎特的奏鸣曲,有中国的古琴曲,还有南斯拉夫的什么。

  但是,那时我们劳累了,正忙着填肚子,心思有些散漫,不大在意的。很久之后,某一天忽然想起那时的情景,这才觉得有趣。想一想,彼时彼地,听听贝多芬的交响曲,还有莫扎特的奏鸣曲,中国的古琴曲……这是多有意思的事啊。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8

  虫子是极小的,却颇有意思。现在是盛夏了,晚餐之后,我们坐在月光下的院子里闲谈,而这时,各种各样的虫子也开始唱起来——那么,就说说虫子们的歌声吧。

  起初,几只虫子在调弦试音。声音单调,拘谨,滞涩。渐渐的,流畅,圆润了,光彩四溢。

  所有的虫子应和起来,千万个声音一齐在唱。院坝边的草丛里,路边的石头上,屋后树林的枝叶间,远处的稻田里……或低吟浅唱,或纵情高歌。有少女一样婉转的,有老人一般沧桑的。

  一个人在路上走过,附近的虫声暂停;仅仅两秒,又响起来——更热烈,更繁密。

  如潮的歌声里,我们坐在村子的深处,隐约看见虫声给夜色镶了一道花边。

  天晚了,我们回屋歇息,虫子们的音乐会还在进行中。

  虫声又密又厚,铺满了村庄。

  而月光,还在地上铺着,无人清扫。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9

  小时候,好像是十岁以前吧,大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说:如果有生人在夜里喊你的名字,千万不能答应——那是孤魂野鬼来找替身,要是应了,你的命也就没了。所以,每到晚上我们就有些紧张,怕人叫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的确有人叫,我们差点就要应了,却突然记起,就马上噤了声,侧耳一听,原来是父亲或母亲在叫呢,这才答应。倘是别的人在叫,就躲在某个地方心惊胆战听着,不敢喘气。这时,大人或是兄弟姐妹会出来替你应一声,问有什么事,把一场惊险应付过去。如果喊声来自村后的山岭,我们就恐惧万分。那里是坟园,有很多坟墓。大人说,鬼都是从那里来的。

  多年后才知道,世上并没有鬼。那么多年的紧张和慌乱,算是白受了。不过,畏惧之心早已形成,一到夜里,不管有鬼无鬼,心中先就存个怕字,自我拘束起来,不敢胡作非为。这样,日子平安无事的过着,一直过到现在。现在,我们也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如果有生人在夜里喊你的名字,千万不能答应。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0

  夕阳从西山渐渐沉下去,直至敛去最后一缕光芒。一团晚霞在西边的天际燃烧,渐渐由热烈变得静谧。牧羊的大叔穿着羊皮马甲,甩着响鞭,在蜿蜒的山路上赶着羊群回家。古铜色的脸庞,幸福而安祥。一曲曲古老的陕北民歌,从他的嘴里飞出,在山谷里回荡,苍凉,豪迈。

  那些散落在村落里的农家小院便热闹起来。下地回来的男人,准备柴火做晚饭的女人,在小院里忙碌。一缕缕炊烟便从屋顶上升起,飘散,渐渐融入暮色。结伴去给牲口割草的孩子们,蹦蹦跳跳,说说笑笑,提着虚掩了几根草的筐子,心里又忐忑着因为没有割满筐的草会不会被父亲母亲责骂,于是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不敢回家。直到母亲在硷绊上焦急地喊着孩子的小名好一阵子,那些孩子才一溜烟地蹿回家。

  那一盏煤油灯,有着温暖的光晕。我扎着羊角辫穿着小花衫在炕上翻跟头。卷起阵阵风,灯光便摇曳着。大姐二姐停止了一天的战争正坐在一起唱《外婆的澎湖湾》。爸爸慈爱地看着我们三个。记得那时的妈妈皮肤白皙,头发如黑色的软缎,身材窈窕。她在灶前忙着做晚餐,红红的火光映着她的脸,那么纯良和善。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1

  太阳渐渐落山了,乡村又迎来了一个迷人的黄昏。 凝神静听,时而传来几声牛叫声,时而传来几声羊叫声,那是牛羊归圈的时候了。

  太阳渐渐西沉,蔚蓝的天空出现了一块粉红色绸缎,那是晚霞。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马,有的像棉堆,有鲜红、粉红、桔红。形态万千,颜色各异,好看极了。

  群山静静地躺着,像一只只准备远行的骆驼,阳光给它们涂上了一层金黄色。小河在村子西头哼着歌,慢慢地流淌。河水很浅、很清、很亮。孩子们喜欢到河里玩耍。水底有鹅卵石,像鸭蛋,光脚丫的孩子们踏在上面,像在跳摇摆舞。

  村子里,屋顶上蓝色的炊烟,飘向天空。屋子里飘出诱人的香味,不知道是哪一家开油锅了。远望去,田野里有绿油油的玉米,还有金灿灿的向日葵、紫红色的荞麦,映上那金黄色的阳光,发出耀眼的光彩。

  霞光渐渐消失,地里的农民扛着锄头、铁锹,带着一天的疲劳回来了。小山变成了乌黑,添上了神秘的色彩。小河哼着动听的歌,流淌着。家乡的黄昏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2

  我说,如果你是夏天来我们乡下,可以留心一下晚上的萤火虫。

  月光很好的晚上,到处都明晃晃的,空中飞着一些萤火虫,但感觉不是很多,因为月光盖过它们的光了,不大看得见。没有月光的时候,萤火虫最多,在空中或草丛间飞舞,纷繁得很,数是数不过来的。

  不管有无月光,在夏季晴朗的夜里,我们在路上行走,不会使用灯盏的。那路,都熟嘛,摸黑也能走。而萤火虫呢,就是月光很好的时候,都要点上灯笼。一个提一盏。如此明朗的月光,还提着灯盏,你说说,那不是极奢华的吗。

  它们的灯盏很精致。应该是上帝送给它们的吧。造物主只给它们这样的恩赐。其他生灵都没有,包括人类。

  一些聪明的孩子提出一个问题:它们提着灯盏,在夜晚的村庄往来穿梭,忙个不停,在忙些什么啊?大人们都说不清楚。小学里的老师说,你们各自观察吧。我们就观察,直到长大成人,观察了几十年,也没弄清楚。

  它们一定有什么秘密,不为我们所知。

  所以我说,如果你是夏天来我们乡下,可以留心一下晚上的萤火虫。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3

  城里的亲戚来乡下耍,见屋后竹林里一口地窖,问那是什么。我们笑着告诉他,那是口袋,土地的口袋。

  地窖是我们储藏粮食的地方。红薯和土豆挖回来,一开始在屋里地板上堆着。到天气冷起来的时候,就放进地窖储藏起来。地窖暖和,来年春天,红薯和土豆还新鲜如初。

  地窖,每家都有一口,打在室内或室外。口小肚大,深可六七尺,直径三四尺。可纳物数千斤。地窖深入地下,寒气不能侵入,粮食遂得不腐。

  地窖,很像土地的口袋。当粮食不便保存的时候,我们就揣进这只口袋,叫它替我们收着。

  室外的,窖口覆以柴草,上盖泥土;室内的,盖以木板。土地的口袋,捂得很紧。

  院子里,一个男孩坐在地上,手里拿个什么东西,低头玩着。一只母鸡,站在男孩背后东张西望,好像不知道做什么好。它转过头,把脑袋歪来歪去,看男孩的后背,然后在他肩上啄了一嘴。男孩没理,还埋头玩那什么。鸡又啄了一嘴。男孩回头把鸡看了两眼,说:“做啥?走开。”之后仍旧玩他的。鸡听了,咯咯几声,高视阔步而去。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4

  是夏天或秋天吧,大团的云,水墨画一样堆在天空,很沉重的样子,好像是在动着,却半天又没动。

  偶尔的,一阵风来,那些云好像让人抽了一下,跑起来。匆忙间,云缝里忽然落下一片阳光,虽是很薄的样子,却是很大的一张,能罩住半个村子。它像一片发光的波浪在村里跑着,从村南到村北,翻山越岭,起起伏伏,却是无声无息,也没有让树桩或石头什么的给弄破,还是完整的一大张。

  这张阳光的形状很不成样子,弄乱的棉花一般,白白的,四周却镶着乌黑的边,越发显出它的亮。我们的目光跟随它走,偶尔能看清树叶间极亮的闪了几下,那是蜘蛛在树间扯下来的细弱蛛丝。

  那时,我们已在学校学过地图了,我们想象,这片阳光,可能是北方来的,一路经过大草原,经过银川、西安、汉中,才来到我们这里。也可能从地球上其他地方来的,比如经过美国、大西洋、西班牙、希腊、印度,来到中国的四川,来到巴中,来到我们村里,落在我们身上。

  这片阳光,它满世界跑。现在,离开我们村子之后,它往北边去了。北边往北,好像是县城吧。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5

  在老家住了一个月,内心感到很平静。每天清晨去山间散步,戴着耳机,听班得瑞的轻音乐。平静地呼吸,平静地回忆,平静地与人相处……村里人是淳朴的,善良的,简单的。他们每日在田里劳作,在家里看电视,老人在街头晒阳光,孩子在街上乱跑。没有网络的污染,没有交通的噪音,没有城市的复杂……

  闷热的中午,开着电扇,打开窗户,斜歪在凉席上。听鸟叫蝉鸣,一会儿就进入梦乡。午觉睡醒后,母亲喂鸡,摘菜,做饭。母亲坚持在传统灶火上蒸馒头,烙饼,说这样做出来的面食香,好吃。当然也有煤气涨价的缘故。我记得小时候,那时没有煤气灶,村里的千家万户都用自己家的秸秆烧火做饭,炊烟袅袅。晚上父亲回家准时开饭。在老家吃饭也是慢慢地吃,不是细细品味,而是一种慢得生活节奏。在老家,没必要着急吃完饭去工作,这样的吃饭只是一种流水线似的必需流程。在老家吃饭是一种享受,不必拘束,不必谨慎,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晚上,人们喜欢拿着扇子和街坊邻居聊天。这家娶媳妇儿了,那家死了人了……伴着皎洁的月光,灿烂的星辰,蟋蟀的叫声,没有五光十色的霓虹,没有汽车的发动机声,老家就这样宁静地睡去了。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6

  在别人做梦的季节,我告别了校园,离开了那个繁华喧嚣的城市,来到了这个山穷水瘦的地方。

  大片大片灰色的泥土,梳理了我原本天真烂漫的梦幻。我将青春的驿动,锁进一方黑黑的田畦,不再憧憬潮涨潮落的那种壮阔,不再羡慕撒哈拉沙漠的那份浪漫。

  穿过季节的风雪,我们踏入了春天。在那个播种的季节里,我看到了草长莺飞,看到了桃红柳绿,看到了乡民们将泥土犁了又种,种了又犁。

  每天,我也踩着乡村的钟声,默默耕耘着一方黑色的泥土。那是一方怎样的泥土?淡淡地散发出些许粉笔的馨香,屹立在岁月里,凝成一座真理和信念的碑石。

  每天,我翻弄着泥土,将一个个充满神秘的向往,埋在里面,然后不安地立在一帝国,扯开嘶哑的喉咙,呼唤着春风。

  我想起了晋公子重耳逃亡的故事,当老农捧上一块泥土时,旁边的狐偃认为这是上苍的恩赐。如今,我也得到了上苍馈赠予我的一块土地,使我的青春得以尽情的挥洒。

  我看过河床里游动的丝草,看过峭壁上蔓延的苔藓,看过罅隙里成长的参天大树,于是知道: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希望。

  土地不会辜负任何一个辛劳的农夫。乡村的那一方沃土,也一定能满载笑和希望。

  乡村,那一方沃土。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 篇17

  这个星期六我,我在乡下看到了不一样的黄昏。不只因为它有醉人的景色,更是因为它那古老,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当夕阳把他的余晖洒向大地时,在鲜艳轻纱的笼罩下的乡村显得格外诗情画意,景色无法用词汇去形容。

  黄昏的小河是那么安宁,鲜红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一条条红绸。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的漂向远方。

  乡间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坐在牛背上哼着歌,赶着自家的牛呀、鸡呀、羊呀回家。小羊跟在他们的母亲身后发出咩咩的叫声。歌声、叫声组成了一首乡村歌曲。与夕阳、晚霞一起洒在这弥漫着乡土味的小路上。

  田园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条一样散开来,涂抹在云朵上,扑在地面。劳动一天的人们望着那金灿灿的田园,笑脸更红了。

  被白杨树围着的农家小院更是让人如痴如醉,夕阳的余晖透过浓密的树木洒在这,红砖上,抹了一层黄彩彩的颜色。缕缕青烟,朵朵白云,空气清新。万家灯火微微发光,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与安宁。

  美丽的乡村黄昏使我流连忘返

【乡村短章杂文随笔(精选17篇)】相关文章:

1.动章杂文随笔

2.三章杂文随笔

3.随笔杂文:乡村饲养室

4.析梦之章杂文随笔

5.夏的终章杂文随笔

6.章惇非奸杂文随笔

7.乡村女人花杂文随笔

8.青春尚短,能爱几回杂文随笔

上一篇:在他乡杂文随笔 下一篇:做自己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