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Quiet American,相隔很久再看一遍,捡拾起很多细节。
本科的英美文化课老师,是个疑似文青的智慧小男人,课上得水分很大,常常播个小电影什么的,似乎特别为我们选过这片。倒流回去大一视听课的美女老师也是个女文青,似乎也爱插花放碟。在母校的好时光,那座已经夷为广场建起图书馆的旧电教楼兼电影厅,四五块一晚的梦境持续了一两年。回想真是神马都如梦哇。
我一度很迷这个故事,在河内还买来企鹅的盗版看,丫有广西出品海盗影碟店,连LP书的盗版都有,老街那还有二手英文旅游书店。不过最后没去成西贡,那才是东方的小巴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故事发生的地方。后来要给小男人交一篇作业,就是安静的美国人的评论,写得不能再糟糕,拖到用中文写,要镜头语言分析没分析要文化立场没立场,所以一句不记得。(彼时未混豆瓣,不然。。)
现在看电影,拍摄时间比想象的迟(2002),战争场面比记忆的小,室内戏心理戏对手戏是主要的。比记忆中还要精彩和复杂,除了左顾右盼或者手势过剩的越南演员,Michael Caine 和Brendan Fraser肢体语言利落,眉头眼风均是戏,连面瘫面抽表情都非常棒。
正如短评写的,战火,老之将至,阴谋,角逐,背叛,一等一的格林,一等一的间谍故事。老去的欧洲人占有不起的越南姑娘,年轻气盛的美国人背叛理想也无法搞定,这是一个完整的三角暗喻。最终还是写人性的复杂精妙,虽然格林冷血,不够勒卡雷高贵和治愈。结尾字幕很长,片尾音乐很剧院很史诗很悠远很凄清,夹杂女声吟哦,头尾呼应“越南是一个你来了就走不脱地方”之类旁白。作为一个前亚洲殖民地人,我深深的明白,soundtrack换个陕北信天游过黄土进了高粱地,打着灯笼在外婆桥摇出银币,再或者听个周璇小曲,在上海的百乐门观赏灯红酒绿,对西方人是一样的煽情效果。
安静的美国人也没法免俗,半故意为之的殖民地符号俯拾皆是,外国记者云集的洲际酒店,舞场,奥黛姑娘,荫凉小楼里的居所,红木床架,街市,因越战出名甚至进了魂斗罗游戏的芭蕉沼泽地。 本地人也许吃饭会点一排蜡烛,但作为儒教影响下,充满世俗生活,历经战火的窄小发展中热带国家,殖民风味之美可能就像他们艺术街上的临摹油画,虚假,硬性呼唤解读。所以,毫无疑问地,这些殖民符号别名矫情。
但,故事本身是如此的天生丽质!就算三角关系过于突然,Pyle和记者大叔之间的情谊和信任简直有点过火,看到得意志满的美国青年在巷子里逃命,我能嗅到绝望;看到结尾老男人对那很傻很俗气的姑娘承诺说,我再也不离开你了,还是感动得心悸。更不用说片尾音乐的效果,脑子里过了一遍他们互相间的背叛和欺瞒,又满足又惊心。
我最近有个不切实际的人生念头,所以一部接一部的'在看关于越南的电影。前天看了情人,已经被这种半真半假的故事感动过一次,你完全可以称作是被自己的情怀感动。造型无可挑剔的少女杜拉斯,为上学去横渡浊浪滚滚湄公河,遇见一个命定的中国男人,他们在闹市里有一个幽秘的房子,一切关于爱的亲近与疏离都在那里发生,云云。这和安静的美国人,还有德纳芙主演的印度支那,还有毛姆原作诺顿主演的面纱,某个程度上都相似——最好看的还是人的心,就算远在异国,也能充满七情六欲,拿贪嗔痴去毁掉亲人爱人的生活,或者参与历史。
以前无视的点,(小说好像没有这么明显的补充)结尾记者大叔一直留在越南了,暗示他经此一役,从此和越共搭上线,在美军人间地狱的历程里,持续发挥着他无冕之王的作用。和小美国佬的PK,他完胜,代价是牺牲了一个年轻的自己,又朝着坟墓走近了一点点。又有什么关系?他金屋藏的娇萝莉还在,也是他刻骨铭心相守,好生相待的。法国人的逃离,美国人的深陷,吴庭艳政权的建起和倾覆,成就了他老死在情人怀里的愿望。越南三角奇情,加持西方国家在越南的战史这条暗线,有着格林的品质保证,故事陡增厚度。而杜拉斯则是用刻骨深情与冷漠交替,足以征服多数人。殖民风格故事到底需要怎样的诚意,才能不被当作自辱的献媚?印象里,我不喜欢沉默然等同饶舌炫技炫文化的陈英雄,大概是因为他的故事,就没有如此抵死温柔。
没心情写完整评论,觉得但凡每一个点都好都有可观,可以咀嚼个没完没了。我那点家国意识历史沧桑感,好像找到了泄洪口。不可再沉迷,还是彻底沉迷下去好呢?
勒卡雷的锅匠裁缝士兵也要拍成电影了,卡司豪华。我多么期待啊。要是再票房好,和星战一样,有生之年能奢侈的看到三部曲,那真是该满足了。第二部,也有越南的影子,还有柬埔寨。
【你那该死的温柔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你值得被温柔以待杂文随笔01-03
想念那那时的你杂文随笔01-05
愿你被世界温柔对待杂文随笔12-08
温柔锁杂文随笔01-12
你看那光多么漂亮杂文随笔01-14
那蓝色的帆影的杂文随笔01-03
喜欢你杂文随笔12-17
只有你的杂文随笔12-18
怼你杂文随笔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