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总是在我们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就突然来临了。或许,入秋时节的第一场雨,便是迈入秋天的门槛吧!
立秋之日,午前的闷热与午后的一场雨不期而遇。那雨先由细微的飘尘入手,就像画家先勾勒出画的大意一样,有最浅的入手,继而渐渐加粗线条。最后,干脆穷笔泼墨,哗的一下子暴注下来。此时,暑气尽消,人们呼吸顿畅。我一直喜欢雨,但似乎从没认真观察过雨。以前经常从书中看到“雨烟”样的字眼,当时就觉得,这雨是水,怎会有烟?今暴雨而至,留意观察,才发现这雨果然是有烟的。你看,那半空中的层层水雾和落于房顶处溅起的飞花碎玉,还有脚下泛起的水泡爆破的一霎那,都带着泥土的气息蒸腾起一团团烟雾,犹如王母的莲池中腾起的团团仙雾,美妙极了。正当我陶醉之时,发现这雨也挤进房廊下,与我争夺脚下这块宝地,并打湿了我的衣裳。对于它的攻击,我欣然退避——退至屋内的风门后观雨。隔着一层装了窗纱的风门观雨,虽不够淋漓畅快,却也增添了一种距离美与蒙胧美。
雨中的那棵柿子树,更是惹人喜爱。果实还不到成熟的季节,圆圆绿绿的,惬意地挂在枝头上(为了这棵树能长得粗壮高大,多结果实,全家人可没少忙活。春秋两季给它施肥,夏季干旱了就赶紧给它浇水,坐果了又忙着除虫)。虽然这雨下的有些急促,但这树却没有一点慌乱的迹象。那水珠顺着果实和叶心,一滴一滴地流下来,后来干脆串成了一条条雨线。雨从头到脚,彻彻底底地给它们洗了个不温不凉的澡。看着这棵树看着雨,不知怎地,就想起这样的字句“屋漏偏逢连阴雨”。生活在物质富足的今天,我无法切身体会到,这几个字隐藏着旧社会中人们怎样的辛酸与苦难。大抵是不喜欢下雨,因为那个时候房子盖的简陋,土坯、麦秆、稻草等做材料,再加上有些年久失修的,经不起狂风暴雨。像这样大雨的日子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家遭罪。在旧社会,人的生活不如今天的草木。
黄昏之前,雨停了。人们完全从令人窒息的闷热中挣脱出来,走上街头,脸上洋溢着雨后的喜悦,眉飞色舞的谈论着这场好雨,谈论着秋。调皮的孩子光着脚丫子,在一个个小水洼中吧唧吧唧地踩着水,任由年轻的妈妈在一旁吵嚷也无济于事。一些上了年纪的男女,聚在街头,或站或蹲,欢快地谈论着今年的庄稼。这些都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孟公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而家乡的人们,似乎要比诗中的人更豪放一些,更洒脱一些。不用桌凳,不用酒菜,连推窗户的繁琐都省了,直接一群群街头聚会,把雨言欢,那种感觉更是惬意。
我特别喜欢秋这个季节。在我的印象中,春天太过短暂,太过繁华和耀眼,总给人一种内心不踏实的感觉。而夏季和冬季,一个极热,一个极寒,又都过于漫长。只有秋,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温度上都刚刚好。特别是有微风轻拂,落叶飘零的时候再下些小雨,撑一把小伞踏着金黄的落叶,雨中漫步。此时,不需要有人来陪,更不想有人打扰,只是这样慢慢地走着,或是与雨相对而坐,读诗,读史,读世界,又或是填一阕宋词,与秋痴缠,与雨痴缠。古人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等描写秋雨的美句,足以证明秋雨的魅力。
在这样下雨的日子里,让浮燥的心沉静下来,让雨的丝丝凉意,消消对生活的报怨。在喧嚣的尘世中,把我的灵魂安放在这最为干净最为空灵的寓所。
- 相关推荐
【秋雨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让的杂文随笔06-06
捆绑的杂文随笔04-10
眼泪杂文随笔06-21
书店杂文随笔06-16
生命杂文随笔06-18
我的愿望杂文随笔11-30
娘亲杂文随笔(精选11篇)07-27
杂文随笔我与好书交谈11-11
于青海杂文随笔(精选10篇)10-26
精致与粗糙杂文随笔(精选10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