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U盘黑历史。
*谜一样的童年记忆。
——————
和谁一起玩儿
小时候,家里有八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老妈偏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那本线装书,蓝色的封皮泛黄的纸页,内页倒是规规矩矩的简体横排,七绝五律排成整齐的小方块。每天吃完晚饭——在我蹑手蹑脚妄图溜进房间玩儿一会儿前,老妈就会窝在沙发里打开那本书——并且准确地叫住还停留在角落的我,从“海上生明月”开始抽查,背完五律是“昔人已乘黄鹤去”,再从“空山不见人”直到“劝君莫惜金缕衣”。而阴谋未能得逞的我只好苦着脸在客厅里转圈圈儿,背着手踱步冒充一个旧时私塾里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地重复念着某一个句子,以为靠这种拙劣的模仿,就能想起下一句是什么。
老妈哗啦啦翻过一页纸,几个小方块被埋到了两页纸中间,我眯起眼睛——那个时候我已然近视,约莫是趴在被子里看书害的——看见下一页上有更多的小方块,再想想我房间里的小人书,便觉得人生真是无比的凄凉。
长大之后我总会暗搓搓地猜,后来我更喜欢宋词元曲,说不定就是因为,它们永远没有办法排成小方块的样子。
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搬到市中心住,客厅很大,左邻右舍又常年不在家,我可以肆无忌惮地一边拍着皮球一边大声背书——嘭!狠狠拍一下球,“城头铁鼓声犹震”。嘭!又是一下,“匣里金刀血未干”。老妈在诸如“背诗时在干什么”这些细节上面从来不管我,只是懒懒地靠着椅背,聚精会神地刷着手机的屏幕,在腿上摊着那本唐诗三百首,听见我卡壳了低头确认一眼,然后带些鄙夷地提示我前几个字。——老实说,我一直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到一边看着网络上的冷笑话,一边准确地听出我的吐字不清,然后嘲讽地纠正我那首诗到底是“乾坤日月浮”还是“乾坤日夜浮”的。
一个晚上背完整本唐诗三百首,跳开那些我妈觉得“写得太烂完全不值得一背”的内容,还有那些动辄两三页的乐府故事,少说也有150首。我在客厅里转的头晕眼花,老妈在沙发上躺得舒舒坦坦;我背书背得口感舌燥,而她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嗯。”她会哼一声表示我没有背错,然后头都不抬,“《竹里馆》?”尾音自然上扬一点,意思就是“你可以开始背下一首了。”
——那个时候我觉得,背那么多唐诗的用处就是在我妈无聊的时候,充当她的自动点读机,又或者是她在刷微信QQ的.时候假装成播放背景音乐的唱片机。无论哪一种,我猜这都是独一无二、至少特立独行的……好吧,姑且算作童年体验。
当然,她自己也会抽空复习。只不过每当她背到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诗句的时候,我总会犯一些现在看来简直蠢透了的误听。那时她热爱“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南方人的发音总会有些软糯粘连,再加上声音从客厅到卧室的需要度过漫长旅程,以致于我整整三四年都以为这首诗是在描写一个生在江南、名叫“张丽丽”的美女。
就这样我囫囵吞枣了李白杜甫、王孟刘柳、温韦李杜的诗,苏轼柳永秦观贺铸大晏小晏的词,乃至关汉卿张养浩的散曲王实甫马致远的杂剧,一个一个规则或不规则的墨水方块在肚子里堆积,等到看见郑燮那句“臭油坏酱悉贮其中”的时候,真真怀疑了一下自己的功底是不是也“龌龊耐不得”。
不过那个时候,我从来不知道我在做的事情不仅仅是“饭后消化”或者“自动点读”,我也从来没有把这种带着玩闹与抱怨性质的习惯当作是在“学习语文”,直到正儿八经地进了学堂,老师开始认认真真地讲解那些我已然觉得成为了“常识”的东西,我才恍然惊觉——哦,原来那种东西,叫做语文功底。
我记得有无数的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古诗文有什么用?更加愤怒而情绪激动的,会把手中正在苦苦背诵的古诗积累卷子一摔,拍着桌子骂道,学语文有什么用?其实对我来说,这差不多也是个无解的命题。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太过于奇特,我自始至终无法站在神坛底下瞻仰那些文豪的伟岸身影,在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我就蹬鼻子上脸地跳了上去,和他们玩儿得不亦乐乎。
刘禹锡永远在上蹿下跳地嘚瑟,雄赳赳气昂昂地大骂玄都观桃花;柳宗元蹲在角落里垂头丧气地种着桔子树,看小石潭里的鱼游来游去;李白举着导游旗扛着酒葫芦,高歌着带我看遍巴蜀关中的奇山秀水;李商隐捧着自己精雕细琢的象牙球,笑得温温文文地等着后人破开隐喻……文科生特有的想象力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感让我先天地失去了仰望憧憬他们的可能:杜牧韦庄并不比左邻右舍陌生,孟郊登科后的兴奋也不多于同伴中考分数出炉后的欣喜若狂,王维絮絮叨叨地和裴迪讲着山里的景色,其实颇有些我乡下的太外婆送过来的家书。
是谁偏要把他们捧得老高,一点鸡毛蒜皮的牢骚都要上升到人格崇高志向远大,不许我们感同身受地嘲笑?神坛太高太寂寞,其实适合朱熹程颐这类哲人圣人,那些家长里短的诗人词人,就该生活在市井民间。
古诗文有什么用?古诗文其实并没有用,而那些诗词歌赋说到底也只是一些大大小小规则不规则的铅字方块。然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千年前那些书写这些方块的诗人词人们,他们有血有肉地活在字里行间,愉快地过着自己不朽的生活,并且从文字里伸出手来,邀请你和他们一块儿上蹿下跳、玩儿得肆意又自在。
人们不是说了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要读谁的文章?我要和谁一起玩儿?
【和谁一起玩儿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不在一起杂文随笔01-02
在一起,需要勇气杂文随笔12-25
跟自己在一起杂文随笔01-02
和太阳一起奔跑杂文随笔12-24
跟着波浪一起入睡杂文随笔12-04
让的杂文随笔12-15
杂文随笔06-10
让的杂文随笔10-21
一起唱《十年》的杂文随笔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