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习惯养成的关键是习以为常,便自然了就不那么难了。习惯确实是个好东西啊,好东西又怎能轻易让我们拥有?
我对一句话印象深刻,“习惯”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精力内耗。无限制无方向地内耗产生的无力感、空虚感确实会带来诸多负面能量,影响身心。
关于如何坚持我也不太懂得内部机理,《复盘+》这本书在讲到“如何让复盘成为习惯”的时候,引用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的原理——习惯回路,我醍醐灌顶,马上打通了任督二脉。
习惯回路
《复盘+》作者邱昭良在这个回路中间加入了另一个重要概念“渴求”,其实是一种“以乐为本”的内部驱动力,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与超越的满足感。
我直接对照着“习惯回路”分析了我的习惯养成过程,深入体会所谓“习惯的力量”。
一、“暗示”通过熟悉的、喜爱的事物让大脑进入自动模式。比如,把画笔放在眼前,就增加了画一幅思维导图的.动力;比如,为了能够顺利早起,完整地执行洗脸保养程序等。
二、“惯常行为”也就是用某种方法使实施让自己感到满足的行为,这个其实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我会选择在精力不济,工作学习效率低下的时候画图缓解疲惫,并保持绘图行为吗,因为绘制思维导图让我的大脑得以放松,自己也觉得挺享受。
三、“奖赏”即通过“惯常行为”,让身体体会并记住满足、快乐或成就的感觉,从而抵抗身心的内耗。比如,我将坚持的事情在社群打卡,或者画图过程中产生让人快乐的内啡肽缓解了我的疲惫等。这都是对身心的奖赏,是偏重内部刺激的驱动力(渴求)。
这三个要素形成一个循环(回路)之后不停反复强化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了。
对照“习惯回路”,我反思了我没有将“运动”形成习惯的原因。
首先,我有准备一些“暗示”,买了专业跑步装备;其次,我曾风雨无阻坚持健走;再次我运动后都有APP记录并在朋友圈打卡。如此,完全符合习惯回路,那为何中途扛不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让运动习惯夭折了?
仔一想,是一些环节不足以发挥效力,主要是“暗示”不够有力,准备的装备很快失去“诱惑力”,不再对它们感觉新鲜,也就无法顺利“驱动”我的步伐。接下来的“回路”其实是不畅的,更难以因强化“奖赏”以获得更为持久的内部驱动力。
应该如何调整?解决关于习惯养成的问题,可以继续参考丘昭良提供的关于复盘习惯的方法(基于“习惯回路”的运行机理)。
一、创造有效“暗示”,在清单上列出来,以看得见的方式强化印象,比如在我的效率本中写下来。
二、强化对习惯的“奖赏”,坚持21天后买个喜欢的礼物,或将自己的习惯及时扩散,分享给其他人,这个过程会增加成就感。比如,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和生活中去,以及复盘行为养成后打算也应用到工作学习中去。
三、[将“奖励”与“渴求”联系。让奖励成为自己成长的一个条件或者辅助工具,比如我通过在生活工作中运用思维导图精进自己思维的同时,明确了自己工作差异化的途径,有效助力我的成长。
四、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避免单打独斗。可以加入志同道合的社群,比如加入了复盘群,思维导图群等。
【简单的事情如何坚持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我想要记住的事情的杂文随笔12-30
如何自处杂文随笔07-04
如何老去杂文随笔12-06
如何爱人杂文随笔12-09
不敢简单-杂文随笔04-19
简单自诉-杂文随笔04-20
简单活着-杂文随笔04-19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能力的杂文随笔12-04
冬夜里最舒服的事情杂文随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