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环境杂文随笔

2021-07-01 随笔

  人是无法完全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的,若不能独自创造一个环境,就必须选择去适应一个环境,这应该算是基本的生存之道吧。

  只有当你能够与你所在的环境相融合到一起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所谓的水乳交融,如鱼得水的感觉。

  但是,依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好比环境为水,而某个人却像是水的不溶物一般,只是在水里浸泡着,就算是浸泡得再久一点,也还是人还是人,水还是水,人水分离各自飘零着。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最近看过的一篇文章,是诗人北岛介绍艾伦·金斯堡的文章。他说:“艾伦不妥协,单枪匹马与他的环境对峙着,而对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是的,对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这样的充满着豪情的语言让我感到热血沸腾,感到心潮澎湃。但是,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总是会产生一种微妙的被穿透锋芒和坚硬的直觉,随后我会感同身受一般地体会到一丝疲惫、一丝心酸或是一丝悲凉。

  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叹气,叹息有些胜利真的是非常残酷的,残酷到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生命可以承受住的。

  在一条充满荆棘着的道路上,一开始的时候,也许会有许多的行进者,然而越到后来,越到最后,可能这支队伍就会越荒芜和纯粹了。

  当我们以无限景仰,甚至朝圣般的心态,面对着那些最后的胜利者的时候,内心深处可能才会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一点,或许自己的骨头真的没有那么坚硬,自己的意志也真的没有那么刚强。

  可能到了这样的时候,就是我们真正学会妥协的时候。我们会想,其实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而且自己也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可能就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那就是要很好的去适应环境。尤其是,当你面对着的是难以轻易的环境时,环境绝对不会主动去迁就任何一个人,所以只能靠自己去适应环境了。

  适应环境,我想也绝不是简单的败给环境或是向环境投降,那应该是一种有智慧的妥协。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上善若水”,强调“水至柔”,却能水滴石穿,而无坚不摧。静下心来品味一下,的确会发现,做人和做事需要向“水”学习的方面真是不少。水既可通透,也可浑浊;水可以是涓涓细流,也可以是滚滚浪涛;水在低洼处可蓄积成涵养百川的大海,在悬崖边也可以飞流成一泻千里却又激情澎湃的瀑布。水是真正的变形金刚,真正的王者大成,真的是没有什么样的环境是水所不能适应的。

  说到这儿,再回到之前的人与环境的互不相溶的`问题上来,就会发现,在环境是不可改变的情况下,也只有是不溶物般的人去学习改变,试着不断去调整自己的成分,改变自己的状态,用主动渗透的方式去赢得自己在水中的比重,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吧。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适应环境,这应该是一种人生智慧,更好比是一场人与环境的博弈,需要你在现有条件下做出最优化选择,那就是——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环境,就必须要学会去适应一个环境。

  或者,当我们想要改造一个环境的时候,也一定是从融入环境开始的,融入环境之后,才能够真正深入地了解环境,进而掌握环境,并改造环境。

  硬碰硬的火花四射固然壮烈璀璨,具有悲情之美,但是它的生命力远不如以柔克刚的持久,意味深远。

  可能在年少时会更加推崇那种烈焰般的灼人之美,但是人到中年之后,更加欣赏的是那种行云流水般的隽永之美,润物无声,能够化有形于无形,却具有无限大的张力,更深沉,更令人神往。

【适应环境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要学会适应环境的杂文随笔07-03

让的杂文随笔12-15

杂文随笔06-10

让的杂文随笔10-21

随笔真的是随笔的杂文12-01

羁旅随笔杂文随笔12-26

永生随笔杂文随笔12-23

随笔日记杂文随笔09-28

随笔记杂文随笔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