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真的来了,气温节节高升,哪怕天是阴的,温度也毫不退缩。曾在天府之国夸口南北暑热之不同,很得意于“我们那儿再热,到了晚上、树阴下都凉快了”。现在呢,这话再不敢大口气地说了。因为到了晚上,天也闷闷地,似乎在加深人的闷闷不乐。
人们应对极端天气现象的方式,一是迎面应对,一是避而趋之。迎面应对,好些时候是迫不得已。比如在旷野中遇见风雨,只能顶风冒雨。比如过去劳动效率低下,夏天收割打碾靠人工,怕风雨遭践了粮食,只能冒着暑热死挨暴晒。这些情景我都经历过。“与天斗,其乐无穷”—很多时候根本容不得你选择斗还是不斗,置身那种环境下,只能说是被动迎击。至于乐在什么地方,还得好好找找。
如果不计客观,完全让人主观选择,在恶劣气象面前,肯定是避了。避而趋之,这个趋既有接近的意思,也有走开的意思。与避搭配,那就是跑开了。避风、避雨、避沙尘,避寒、避暑、避中暑。还记得少年时遇到一次沙尘暴,所有人都回到家里顶上街门,安静地坐在炕边儿上,谁也不说话。连动辄闹腾的弟弟妹妹也默不作声,似乎是在静待天地的宣判。和避其他自然天象不同,暑天人会中暑,中暑严重会晕厥休克,救治不及时要死人。当然,哪种自然灾害都有避不开而遭受灭顶之灾的可能。只是寒暑这种东西,困人于无形,如果不能及时防范,等身体有了反应再处理,对人的伤害就已经很大了。
自古就有避暑的事情。河北承德有个名胜叫避暑山庄,是清时帝王夏天的行宫。从秦始皇时起,皇帝就各处修行宫,把全国各地能找到的好地儿都圈起来作为他们享受包括消夏的地方。担负管理国家重任的官员,找个气候合适的地方办公,考虑处理国家大事,也不能一概说是特权。国家是他们的,他们想到哪里都是正常的事情。秦皇岛在解放后一直是机关避暑的地方,只是近来才取消。取消的原因不是大家不避暑了,而是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强大,有了空调等设施,人们不需要到避暑胜地,也可以不受寒暑变化的影响了。
皇帝要避暑,老百姓也需要避暑,谁都知道天热不好受。老百姓无法去行宫,但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挖地窖、吃凉面、在水井里浸凉饭食瓜果、找江河湖海、茂林修竹等水多绿化好温度低一的地方休闲等等。戈壁沙漠地方,暑热来了逃无可逃,人又不能坐以待毙,所以也想自己的办法。过去去山里打柴禾的人,打柴出汗干累了,在柴禾车阴凉下躲一下,或者找到黄羊吃水的泉(井)边,以水降温。我来到戈壁小城多年,学着前人防暑的办法,也总结了一些实用方法。比如早晨上班时把窗户关好,晚上下班才开开,以保持室内一夜流通之后较低的温度,防止热空气对流入室;天气特别热的时候曾在窗户玻璃上贴过白纸,起到反射阳光的作用。电扇空调来到之后,起了些作用,但谁也不敢在空调屋里睡着。大暑人工改变为大寒,我还是很怕他对身体的影响的。
气温再热,那就需要忍耐了。有人在天热的时候发段子,说看看存折、看看工资、看看爱情之类的,心里会拔凉拔凉。这是开“心静自然凉”说法的玩笑。心静自然凉有它的道理,它解决的'是人的焦躁情绪引发的烦乱,讲的是人在应对自然环境时候保持平静心态的重要,是说精神心理对生理感觉的影响。但这肯定是有限的。在暑热中,暴晒、缺水,再怎么心静,也抵抗不了啊。
因为这些年来气候因素在生活中占比越来越重,所以人在趋利避害方面越来越有能力、越来越愿意去实践自己的想法了。“候鸟”式生活的人群越来越大,“赶场”般旅行的人越来越多。身边好多人在海南、北海、西双版纳等地购置房产,还有人到海南租房过冬。几个朋友都是,入冬之后就南迁,迎夏之时就北飞。看得出来,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为人们南来北往自由地避冬、避夏提供了重要经济支撑。
避害趋利、避重就轻,是一切生命的自然选择。避,避免正面冲突,迂回走过江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整体认识。从最初的条件反射般的躲避,到遇强似“弱”的回避,再到审时度势、不与争锋的避免。避官不看其脸色、避小人不与其为伍、避鬼不与鬼魅相与、避流氓不与其平齐类似等等,正是这种认识的升华。树木弯下了腰、藤萝低下了头,它们在遇到阻力的时候无一例外选择“曲径通幽”。人在生活里总结出各种躲避方式,有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的韬光养晦暂时“示弱”躬身谋求长远发展。所谓避,都不是真正的逃避回避,其重点都在逃避回避之后,是在实力不足的成长发展阶段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作出的机动动作。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回避或者躲避的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手”,而不是真的怕什么。孙武在《孙子·军争》说:“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一支军队,敢打必胜的勇气、不怕死的血性固然不可或缺,但智慧与战略战术更加重要。避,就是战略战术之最普通的一种。三十六计里不还有“走为上”吗?当然,这个走只是战略转移,只是像毛主席在敌强我弱时采取的拖着敌人走的战术。当把强敌拖垮的时候,也就是转头与敌人正面交锋掌握主动权取得胜利的时候。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不为一城一地得失而计较,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无一不有一个“避”之显露其间。
人真的能避开什么呢?有句话说“怕什么来什么”,说的是某些事情你越想回避它越来找你的客观现象。天热的时候人可以躲到阴凉处、可以开空调,但天气的大趋势却无法躲开,你不可能一直待在空调间,也不可能老在阴凉处,你还得为谋生而劳作,还得为生计奔波,还得为喜好而流汗,还得服从命令去暑热里打扫卫生……工作生活中的好多事情也是如此,既然它已经“兵临城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不是避而是应对了。再说,又有什么是可以完全避得开的呢!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躲不过还躲,能力所及已经完全可以拿下的问题还回避,这就在面对纷繁世界中出了基本的认识问题。或许,避得太久,已经不习惯于面对面处置问题了。但是,避与躲终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我们还得现身,在避其锋芒之后,击其“惰归”!当一个人能够正视问题并动员自身能力去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说明避X已经取得了成功。暑有多利害?你虽然能热死牛,但我不让你发威于我,我防范、隔离你于身体发肤之外,你也就奈何不了我了。贪欲害死人,我躲避你,控制住你呈现的时空,不让你影响于工作生活,你也就无法把我带到深坑里去了。
有人讲,世界上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套用这个道理,是不是可以说避就是解决一切问题最普遍管用的一个好方法呢?见仁见智,谁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可以确定的是,避,肯定是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避暑。为了防暑,我也是什么都不顾了:草帽、凉鞋、绿豆、西瓜、防晒衣、凉茶等等,从形象到吃喝弄了个一应俱全。我相信,今年的暑热仍然会被我糊弄过去的,我觉得再狡猾的暑,也不如一个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好猎手。它如果再热下去,我就把空调启动起来。这空调也是得出些力了,买回家来十多年,搬了3次家,总共开机时间还不足2个月呢!
2018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