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性体验是自制材料的生命教育随笔

2021-06-29 随笔

  在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自制游戏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幼儿园玩具材料配备的不足。但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自制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其变成“立体的作业”,一味引导幼儿进行基本体验和操作,偏重发挥“练习和巩固”的作用。一方面,削弱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另一方面,出于“练习技能”目的而制的自制材料对牢固度的要求自然要高。

  正如话题中,老师组织幼儿们制作“拖鞋”,用硬卡纸做鞋底,各种废旧材料装饰鞋面,其中练习、巩固美术技能的教育目的不言而喻。尽管刚开始幼儿们参与制作的热情非常高,但随着经常在游戏中不经意弄坏,不仅幼儿,连教师最终都也选择了丢弃。

  实践中,我们力求从游戏体验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区域活动中自制材料的设计与使用。

  玩法灵活不可控制

  游戏应该是自由的,所以不论是教师提供的还是幼儿自主发现的材料都应具有可塑造、可变化、可组合的特点。

  如我们利用当地资源,开发了大班的“竹系列”玩具,有竹竿、竹筒、竹条、竹圈、竹匾等。它们以低结构状态支持了幼儿可以对它们进行开放性组合,创造出多种玩法:滚竹筒、抛接竹球、抬竹匾、顶竹匾、滚竹匾、挑竹筒、钻山洞、跳竹竿、竹球赛等等。游戏中,我们通过“添加材料”“删减材料”“组合材料”来拓展游戏内容,延伸幼儿的游戏兴趣。

  除了注重材料本身的可变性之外,在玩法设计和规则设置上,我们若能兼顾动态变化的游戏过程,也将带给幼儿无穷的乐趣。

  如,大班区域活动中有一个猜谜游戏——在一个十六格的方型盒子中,随着底图的改变和遮盖物的配合,根据不同的.任务单能玩出层层递进的许多游戏。该玩具的玩法设计体现了“低结构”的特点:一物多用,游戏内容和玩法可以不断拓展,由于材料制作简单,可支持幼儿重复使用,从一定程度上能给教师减负。

  又如,“核桃乐翻天”采用滚动、投掷、碰击等简单的游戏玩法,核桃的自由滚动和停止位置的不确定性使得游戏结果不可预知,因此趣味十足。幼儿通过控制力度和角度,使被击打的核桃往预想的方向滚动,从而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力度控制能力。而这些都是幼儿控制的,而不是通过游戏来控制幼儿。

  循环跟进不断成功

  传统的区域活动自制材料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通过操作达成某个目标,制作完成,活动就结束,就像话题中那样。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拓展游戏内容,就如话题中所做的引发超市买卖游戏,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幼儿的游戏动机,不断探索新的自制方法。因此,我们在自制材料的游戏环节上采取循环跟进的做法。

  比如,建构区,我们引导幼儿玩“愤怒的小鸟”游戏——幼儿利用纸箱、薯片管等废旧材料搭建城堡,作为“小鸟”射击的对象,城堡的布局和牢固情况将影响射击的结果,同时根据射击的结果不断调整城堡的造型、布局和搭建的选材,最后使城堡更牢固、层次更复杂、布局更巧妙,另外幼儿射击的技巧也逐步娴熟。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搭建、破坏、调整的循环反复,每个阶段的不同体验都给幼儿极强的成就感。

  自制材料并不是教室中的摆设,而是幼儿不断进行游戏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平衡幼儿的自主发展和区域活动目标的落实,强调循环跟进的游戏性体验。

  自制材料的设计与使用在于让幼儿爱玩、会玩,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不断深入。只有赋予自制材料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性体验,才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幼儿主动的操作探究,最终使幼儿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人。

【游戏性体验是自制材料的生命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从自制玩具谈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重新建构教育随笔11-23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自制胶水11-28

自制泡菜随笔06-25

生命教育教学随笔03-31

自制冰激凌随笔07-09

走进幼儿游戏的教育随笔11-27

教育随笔:游戏中的道具11-27

开火车的游戏教育随笔11-28

小班户外游戏教育随笔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