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眼中的世界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021-06-23 随笔

  老师:小朋友都不能上小旗那边去,好孩子应该……

  龙龙:我是好孩子,我不上小旗上去,我够不着。(见上文)

  谢谢龙龙的老师,把龙龙这句典型地反映幼儿心理的话记录下来。这话让我笑得够呛,也让我浮想联翩。

  表面上看,似乎龙龙没听清老师的话,对词组“小旗那边”的语音知觉有了偏差,错会成了“小旗上(边)”。而所谓的“没听清”,有外语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的“没听清”实际上是“没听懂”,不是听力问题是理解力问题。龙龙没听懂“小旗那边”是什么意思吗?很可能。有研究资料显示,幼儿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先后顺序是,先名词,后动词,然后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和代词;代词似乎是最难掌握的,“小旗那边”里的代词“那边”,可能有的幼儿要迟至7岁才能真的明白其确切涵义,而“小旗上边”里的“上边”,作为方位名词,无疑排在幼儿最先和最容易掌握的词汇方阵里。

  幼儿掌握词汇为什么有如此的先后顺序?2~6岁幼儿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从“感知运动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的脑海里必须呈现具体的'某个事物,画面般的某个景象,他的思维才能进行;他思维的工具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轮有廓有鼻子有眼的画面般的表象,没有表象就没有思维。很显然,幼儿学习和理解词汇,也受制于此。名词“上边”所唤起的画面当然比代词“那边”生动和清晰许多,一个东西的上边就是上边,可以用手指画出的一块小地方,而一个东西的那边是哪儿呢,“那边”是如此模糊,边界不清,大小不固定,叫人没着没落。关于幼儿思维和掌握词汇鲜明的“画面”特点,本期“童年镜像”栏目岳岳妈妈有生动的回忆(见P50),可互为印证,“那时候很多词语在我脑海里都是活灵活现的图画”真是精辟的总结。

  苏州作家车前子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美好经验,“我不求甚解,常常把‘背井离乡’想成一个人能背着口水井离开故乡,这多好玩,你们背剑背琴,猪八戒背媳妇,而他背的是一口井,多不容易。”

【走进孩子眼中的世界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孩子眼中的世界教育随笔06-29

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21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心11-09

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教师随笔06-29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随笔12-05

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世界杂文随笔07-04

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教育随笔06-29

我们就是孩子眼中的镜子教育随笔06-29

走进了孩子便走进了美好教育随笔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