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散曲大家王磐为了指导老百姓度过荒年,深入民间,收集无毒野菜52种,编写了一本《野菜谱》,明末时,姚可成又续补60种,共112种。饥荒的年代,多数人家都会用挖来的野菜养家糊口,“荠菜小豆腐”大概就是那个年代出品的,而如今,“野菜小豆腐”已经成为山东的特色名吃。
母亲是地道的山东人,“荠菜小豆腐”做得很地道,这道菜不仅是母亲的招牌菜,也是父亲和母亲的爱情菜,正是一碗“荠菜小豆腐”,成就了他们的爱情。
父亲和母亲的村子相隔六里路,我三姨嫁给了我父亲的二哥,由于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家里很穷。父亲是村子里考出的'第一个大学生,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有一年暑假,父亲饿得昏昏沉沉地回到村子,奶奶当时病的很厉害,做不了饭。母亲正好去三姨家走亲戚,见不得父亲瘦弱的样子,便偷偷地挖了一箩筐的荠菜,把三姨家里仅剩的一点豆子全部磨掉,烧了一锅“荠菜小豆腐”,盛了满满一大碗,偷偷地放在了父亲家的桌子上,轻轻地对父亲说:“吃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后来父亲对我说,自己是和着眼泪吃完那碗“荠菜小豆腐”的,发誓一定要把你母亲娶回家。就这样,母亲嫁给了父亲。父亲给母亲的嫁妆里有一样很特别的东西,就是用来制做“荠菜小豆腐”的专用工具—一磨豆子用的石磨,这盘简陋的小磨至今还摆在父亲的书房里。
话又说回来,其实,真要把这“荠菜小豆腐”烧的正宗,还是挺麻烦的。等到五月,几场春雨过后,清香鲜嫩的荠菜漫山遍野地生长起来。荠菜挖回来之后,去根,洗净,沥水,剁碎备用。,黄豆要提前用水浸泡,搬来石磨,把黄豆慢慢地放进石磨上面的小洞,然后加些水进去,开始转动磨把,不一小会,随着吱扭吱扭的声响,乳白色的浆汁便会从磨盘的漏斗里流出,这些浆汁烧开来,就是我们喝的豆汁儿。
豆子被粉碎成豆渣之后,就可以点火制作了。先用小火把锅温热,然后把跺碎的荠菜均匀地摊在锅底,覆上一层豆渣,再把豆浆沿锅边倒进锅内,添上适量的凉水,细火烧开,看到锅内热气上升的时,用铲子把锅底的荠菜翻上来,和豆渣均匀搅拌,放入适量精盐,慢火烧二十分钟。这样,一道美昧爽口的“荠菜小豆腐”就烧好了。
由于野菜的医药价值和保健功效,《野菜谱》已被录入《中医词典》。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们,自然要吃点清淡的,如此,吃野菜便渐渐在城市里流行起来,“荠菜小豆腐”也堂而皇之地走上酒店的餐桌,成为一道“名菜”。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胃口,吃出好心情,能吃出爱情更好。
【生活随笔:荠菜小豆腐】相关文章:
卖豆腐的女人生活随笔06-12
生活小随笔精选04-01
豆腐的随笔07-08
生活小札生活随笔06-14
小晴-生活随笔04-14
生活小随笔范文04-01
生活小随笔汇集03-01
父亲的豆腐随笔02-11
野荠菜春卷的味道的杂文随笔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