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甸”是在衡阳平原的耒水河旁东岸的一个村角,这么个很小很小的地方,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我来到这里之后,就给她取这么个名字吧。如果路人经过这里问起“莲花甸”来,这里的居民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出。因为这地儿通常叫着“王甸屋场”。但是这地儿有一个传说,周围居住的人们无不知晓。相传这里是一座莲花台,很久很久以前,在夜深人静时,有人曾看到一朵莲花在这地儿慢慢盛开,并散射出晶莹光芒。当天亮时,她又却退去了。于是,这里的人们纷纷议论这是观音显灵了,护佑着他们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当我听到有这样的传说,一个小小的村角,陡然在我心里成了大地,由衷的膜拜和祈福!
“莲花甸”从地形上看,恰似一朵莲花。花蕾的中央部位稍高一点的凸显出来,形成一个平台,现住着三、五户人家。周围直径不到五百米的这块土地,散开着十二、三口鱼塘铺卧在丘丘稻田之间。口口鱼塘形似绽放的片片花瓣,丘丘稻田宛如繁茂的张张荷叶。难道“莲花甸”不能因此而得名么?
说起我与莲花甸也有一些渊源了。二十多年前我从海南军区调到衡阳的部队就驻扎在她的边缘的山窝里。又因新的姻缘,开始让我亲吻这块土地,并由此萌生了游子归心之感,于是,这片土地成了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故乡。现在以致我的终身可能离不开她了。晚年我有幸选择定居在这里,就是得益于我老婆娘家就在这里。衡阳是我30岁以后工作的地方,子女也在这里长大、就业、安家,这就使我没有多少理由不留在衡阳定居了。城市的生活环境虽然有很多优越,但她的喧哗、嘈杂、拥挤、尾气、雾霾和朦胧让我难以舒悦。视觉、听觉、嗅觉已经失去了原本属于她的清晰。在衡阳城里居住,几乎看不到万里晴空的一天。可我每每来到莲花甸,就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蓝蓝的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彩云飘飘。清晨,每当红日冉冉初升时,东方的山梁林间会形成一堆一堆红红的火球。仿佛的时候,以为森林失火,定睛的时候,原来是根根林柱和枝叶把一个硕大的红日肢解的支离破碎。不一会儿,堆堆火球又慢慢地融为一体从山顶间魔术般的供出一轮红日。这时的莲花甸被万道红霞辉映,显得更加清爽明秀,红润羞涩。待到夕阳西下时,那远远的青埂线上,稀稀拉拉、隐隐约约的树丫间,悬挂的温和的红日,当淡云萦绕,轻烟薄飘的时候,她已经用柔丽的霞光摇曳起衡阳城池的睡眠。晴朗的夜间,这里的晚空,让我又回到了儿时对那满天星星的无限憧憬。你可以随着月儿飘移,随着流星滑过,还可以随着北斗隐去。。。
莲花甸,不仅有空气质量的上乘,地下水源也十分的充足。衡阳本身就是盆地,耒水河又从莲花甸的东南向绕一大湾流向西北,如果不是被高高的人工河坝拦着,这里也许是一片汪洋。所以这里的地下水给我以取之不尽之感。且地下井水清甜可口,冬暖夏凉。储水的鱼塘星罗密布,从未有过干枯,稻田、菜地用水取之即来。于是,这里的每户农家几乎都有一口鱼塘,活蹦乱跳的鱼苗从农家的筐里一尾尾地进了这里的池塘,以为进了它们的小天堂,却全然不知从此即成了人们的瓮中之鳖。你想钓就钓,想抓就抓,想网就网。而鱼是懒得理会这些的,仍然我行我素,傲游水底,飞跃湖面。戏水、抢食、穿梭、追逐、集群,把个鱼塘闹腾的波光四起,浑浊时现。自由、悠闲、欢快,让这水中的鱼儿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藕塘里的草鱼更让我好奇,你站在藕塘的岸边,是看不清水面的,但,“噗通··噗通”的水声一会儿在这里响起,一会儿又在那里响起,时而还传来“吱嘎、吱嘎”的啐响。待你仔细观察,原来是一条条草鱼不时地弹跳跃出水面,撕扯、嚼咬着张开的鲜嫩荷叶。这时的你只能静静的呆呆的聆听、观赏。如若岸边稍有一点声响,藕叶下的水中会“唰”的一声,泛起好多处的波漪,迅即池面上风平浪静,鸦雀无声。由此可以想象,这里的水也能给鱼一个精彩的世界。
这里的土质湿润肥沃,农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莲花甸所在的平原坐落着四个村,他们是王江、茅坪、花江和欧阳。可谓聚集着千亩良田。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象胜似伊甸园,足以让你心旷神怡,恬静甜润。田土里的庄稼大都以油菜、稻谷、西瓜和蔬菜为主。我问当地农民,“为什么不种小麦、棉花和玉米呢?”他们说这些农作物田间管理繁琐,收割也特费神费力。于是,春天里的花开时节,遍布甸坪的油菜花,金灿灿,一眼望去是一遍黄色的花海。而其他的花枝叶草却显得躲躲闪闪,羞羞答答。秋天到了,稻子熟了,甸坪里又是黄沉沉的一遍,金穗垂地,稻香四溢,每当我身临其景时,仿佛听到了收割的号角和粮仓的召唤。这种丰收的年景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着。你说,这能不唤起衣食的人儿内心所向么?当然人们的劳作功不可没,但优质的土壤是莲花甸的先天资源。
莲花甸的黎明,把你从睡梦中唤醒的绝非公鸡的报晓,而是果树枝头鸟儿的鸣唱。清早起来,屋前树梢画眉的欢快,低空小燕的盘旋起舞,远方素树黑鸟的群栖,还有地面八哥的蹦蹦跳跳,我便开始了与鸟的晨练。这里是属于鸟类比较多的甸坪,高空飞的有大雁、老鹰、乌鸦;中空飞的有白鹭、褐鹭、丹顶鹤;低空飞的有斑鸠、野鸡、燕子、麻雀、布谷、画眉、黑鸟、八哥;地上走的和水中游的有竹鸡、秧鸡、鹖鸡和野鸭。还有很多鸟,我已经叫不出它的名字。甸坪里虽然成就不了鸟巢,但它成就了鸟的觅食场。特别是春耕和收割的季节,各种鸟都会来这里集会,于是,鸟景就此产生。
莲花甸有人居住的历史,可能只是从清朝始。这里的王姓祖公自清朝中期就开始在甸坪里留天留地,并从临村的王江迁居至此。于是这里就有了“王甸屋场”的名称。这里的第一代王姓祖公一家,从看一些留下的历史印记和听一些相传的老一辈述说,感觉应该是较为富有的大户。拥有甸坪的田庄近百亩,房屋用人力从远方运来的条石作房基,现在还遗存了极少的雕刻的鼓石墩和栅栏条石柱以及门槛石。遗憾的是这样兴旺的时段也许只是前两代,后来就慢慢的动摇了地主的根基以致分家剥离并逐渐撤除旧屋,各自就地间开来搭建一只只矮小土砖房,落败的迹象一直显现在了新中国诞生后。但人丁延繁还是比较旺盛。到我老婆这一代已是第五代,现在已有第八代子孙了。一大家族近百号人跟进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才开始摆脱贫困重新发家致富。少部分在这里建起了农村小洋房,大部分迁出甸坪住进了新楼。并各自农耕、务工、经商、畜牧、进城,奋发兴业,过着小康般的生活。
【莲花甸随笔】相关文章:
莲花-生活随笔04-01
莲花-心情随笔03-31
寻找莲花汖的杂文随笔07-01
伊 甸 园12-06
莲花山的美景 学生随笔12-05
我是你的泥莲花散文随笔06-15
牵挂小甸作文11-25
我爱七彩莲花杂文随笔07-04
六月 摇曳莲花散文随笔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