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同时,作为一节整合课,我设计了三个整合点:一是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长相思》的内容(作者,题目,写作背景,词义,感情,写法等);二是在学生学习完《长相思》之后,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三是在练习环节,引入李煜的《长相思》,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小题(词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达方法等)。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学生汇报搜集的关于《长相思》的资料时,谈到了词的意思,我只让两个学生回答了,没有因势指导,让全体学生练习。其次是让学生想象汇报纳兰性德家乡温馨画面之前,仅用了一个问句“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来进入学生的想象。课后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词中的“故园无此声”,然后再进入想象,效果会更好。最后,我觉得在时间的调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个整合点——理解李煜的《长相思》,由于时间原因没能让学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尝试,让我收获了许多,取得了些许的进步,但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会针对自己的缺点,多学习,多实践,在学科整合的路上争取更大地进步。
【《长相思》课后反思笔记随笔】相关文章:
《长相思》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07-02
音乐课后反思随笔02-25
课后随笔之教学反思03-16
相思的随笔06-12
相思随笔06-12
《长相思》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6-10
随笔:相思怨03-30
彼岸相思随笔06-12
相思无味随笔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