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过年八件事

2021-07-07 随笔

  春节,辞旧迎新的日子!这个华夏儿女特有的喜庆节日,积淀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却总有一种韵味深含其中。打扫房屋、贴春联、年夜饭、守岁、等待第一声钟鸣、放鞭炮、给儿童压岁钱、拜年问候这八件事本是春节少不了的,而如今对春节的期望却只是那七天的小长假,能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一下,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对新春的向往却是如此的淡漠,以至于这最普普通通的八件事却是没有一年能够做到,也没有一年能够做好。

  打扫房屋、贴春联这非常古老的习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意味着辞“旧”迎“新”,各家各户在新春的前几天打扫房屋,清洁卫生,在门上贴对联,期盼新年好运,抒发良好的祝愿。然而,如今的我在本该早起的日子却宁愿当“懒猫”,更不用说去贴对联,就这么让新春的时光在枕边悄悄流过…;年夜饭、守岁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候,父母都已年高,本该自已下厨,却害怕瓢碗锅筷的折腾,更担心那不入流的手艺,只好去“外包”,还自我安慰:“这样省事”;年夜饭后,本该家人聚坐一起,聊聊过去、今天和明天,等待春节的到来,然而看着春晚闪耀的银屏,哈欠却是不来由的催促,便也顺理地回自已家而去,回头看到的`却是父母温情而遗憾的目光…

  第一次钟声是春节的象征,电视里常看到一个大广场,那里有为除夕设置的大钟,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开始倒计数并一起庆祝,相信大钟的撞响可以驱除霉运,带来好运。记得年轻时还去附近山上的寺庙等待第一次钟声,如今几十年过去后,却再也没有那种激情和期待,即便当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心依然如此的安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是春节中孩子最向往的事了,除夕夜一旦时钟撞响午夜12点钟,城市和乡镇都被烟花的闪闪光芒映亮,鞭炮声震耳欲聋。一家人熬夜就为这个欢乐的时刻,孩子们一手拿鞭炮,一手拿火机兴高采烈地点放着他们在这个特殊节日的快乐,尽管他们吓得捂着耳朵。然而也只有孩子们的欢乐能传染给我了,自已却没有了这种尝试的喜悦;传说中过年的“年”、除夕的“夕”都是指怪兽,给压岁钱据说能驱魔并带来好运,因此,父母把钱放入特制的小红包里,等孩子睡着后悄悄放在枕头下,称之为“压岁”。我小的时候拿到母亲给的2元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可如今过节给压岁钱却变成了负担,已没有其形式和内在的意义了。

  最后要说是便是拜年了,往年亲朋好友串门、同事邻里间问候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往往三五成群、不知疲倦,可如今最喜欢的便是呆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至于拜年问候搞个手机群发,反正是躲着不见面了,偶尔走几家长辈亲戚,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朋友间闲聊,听到的也是:“我天天在家睡懒觉”、“亲戚间说好不相互拜年了”、“我邻居的父母到敬老院去过年了”等等,于是乎感叹社会的变化、人际关系淡漠的由来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的春天,一样的景色,然而观景的人,心已不常在。春节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弘扬的是破旧创新的精神,而我们失去的正是这种精神,浅一点说是一种激情,深一点说更是一种信仰,以至于常常找不到自我,迷失在节日的困惑中。我想,许多人也和我一样,节日是在平淡中度过,对新春的感觉是麻木的,只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对信仰的追求变得淡化了,这小小的八件事在我们看来只是形式而没有意义了,殊不知这古老的习俗却隐藏着深厚的内涵,只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忽略了。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花盛开。”今年的春节已经过去,明年的春节还远吗?

【杂文随笔过年八件事】相关文章:

过年杂文随笔07-04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07-04

过年同学串门杂文随笔07-02

过年回家的旅途杂文随笔07-02

也说过年杂文随笔07-03

过年抢票大战杂文随笔07-04

凑热闹这件事的杂文随笔06-30

八味杂文随笔07-01

我刚知道这件事杂文随笔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