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教学随笔

2021-03-29 随笔

  长城和运河教学随笔就在下面哦,我们看看下面的随笔,一起看看大家是怎么样教学的吧!

  长城和运河教学随笔【1】

  今天,将第一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结束了,收获良多。

  课前,我和学生分头查找、收集了大量的长城和运河的图片。长期的观察经验告诉大家,角度不同、注意点不同,是会产生不同的观察体会的。比如:从远处观察连绵起伏的长城,学生发现“长城像拉链”。结合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把长城比作“巨龙”要比把长城比作“拉链”更合适。

  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比如:

  (1)文章中“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交待了俯视的观察角度,得以引出下文的全景描写。提示学生背诵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旧知识的古诗理解,体会新知识的描写妙处。

  (2)本册课文的第一、二课,都涉及到“长城”。课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了“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与课文《长城和运河》中的“万里长城”比较后发现:前者的“长城”是指一种万众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后者的“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观。

  (3)观看网上下载的运河图片时,其中一幅的河面上有整齐的船队,我引导学生根据“人来人往”的词语,创新出“船来船往”。在语文第五册的教材中,学过“鱼贯而入”的成语,改写成“鱼贯而行”,也可以帮助对画面的表述。

  (4)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分为两个段落,让学生在学习第一个段落的基础上,比较两个段落的异同。学生迅速总结出“段落的首尾是相同的“,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如果在朗读技巧上在加以更好的指导,让学生读出该有的感情来,那就更好了。

  长城和运河教学随笔【2】

  “长城、运河”对于这些身处农村的孩子的确有些陌生,当我问到你们知道长城和运河吗?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并非他们不愿回答,实在是因为了解的太少了。如果单凭通过这些文字去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恐怕孩子们也无法体会这“人间奇迹”吧。在备第一课时时,我以为孩子们对长城应该会了解较多,对运河可能会比较陌生,所以备课时我搜集了许多运河的资料,而对长城则做了忽略处理。结果课上孩子们对长城的了解只能说一个字“长”!究竟有多长,山海关和嘉峪关究竟相隔多远,都无法了解,更别说体会长城的雄伟了。于是,第二课时我补充了一些知识,特别谈到了长城的长度足以绕地球一周多,建造的时候全靠劳动人民的双手创造的,学生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然后让学生再次接触文本,哪些词句突出了人间奇迹这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读诗文,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体会长城高踞在崇山峻岭间的雄奇风姿;从“东起……西到……”的诗句,体会长城的绵延万里的特点。

  在教学结束后,我一直在想,这样的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因为这离他们的生活似乎远了一些,但是这样的文章又是必不可少的啊!如果没有这样的文章,孩子们又从何去了解这样的人间奇迹呢!学习这样的文章不但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让孩子们通过文字了解自己的国家,通过文字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虽然看似很遥远,但我们也可以让它们通过课堂走近我们的身边。正如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长城和运河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05-18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03-15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04-23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课件04-06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集锦15篇04-23

长城和运河作文(4篇)02-28

长城和运河作文4篇02-28

长城和运河作文350字_学生作文大全02-28

语文教学反思和随笔04-12

乡愁诗人与运河现代阅读和答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