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1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一年多。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她,尤其是中秋节来临之际,我更加回忆着她生前的点滴点滴,有时泪眼朦胧中,似乎又看见母亲的身影。她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母亲是个苦命人。她14岁时,外爷因为赌博输了很多钱,就把她用三块“饷洋”卖给了远在几十里外的父亲家。自此,她失去天真烂漫的童年,弱小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进门后,性格倔强的奶奶把母亲当丫环似的喊来喊去,稍有不慎就挑拨起威武有力的爸爸拳打脚踢。小小年纪的母亲,便饱尝了生活中所有的苦难,即使这样,她老人家在旁人面前从不未有半点怨言。母亲用勤劳善良的本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她的一生,爸爸的两位老人及三爷,也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安然长眠。母亲用她的的善良之心,感动了村前里后所有的人,也让脾气倔强的爸爸更加敬重她、爱她。
在母亲生病的这些年里,姐弟们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照料母亲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老父亲肩上。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父亲哪里也不去,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的身边,为她做饭、洗衣,不厌其烦地把她爱吃的韭菜和各种各样的调料放到碗里,再亲自递到母亲手里。父亲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其实也是为了补偿母亲这辈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的一切。
母亲婚后一连生了五个女孩,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时代,母亲特别期盼生个男孩。所以在怀弟弟的时候,听别人说生男孩一般是双胎,母亲担心又怕再生女孩,推磨时竟然把胎儿压在磨棍上,忍着疼痛使劲来回挤压。弟弟出生后,一家人高兴的合不拢嘴。然而母亲却感觉到自己犯了糊涂罪,于是,她便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呵护着弟弟,半夜起来上厕所还把弟弟夹在胳膊弯,饿了起来拿高粱杆煮茶时,把弟弟背在背上还不放心,深怕三更半夜她的宝贝儿子有所闪失,对弟弟,母亲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掌心怕飞了。事实上,她不仅对弟弟如此,对我们每个儿女也都如此。
曾记得我们小时候少吃没穿,母亲整天饿着肚子在石磨上推谷糠和晾干的树叶。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人们常说吃一颗黑豆爬一座山,所以黑豆就是我们家最珍贵的食物。母亲在谷糠和晒干的树叶里面搅少量的玉米和黑豆,在石磨上磨一遍、再筛一遍,到了晚上,把筛下来的面用开水烫起来,然后两只手拍打成糠窝窝放在锅里蒸熟当饭吃。母亲经常说,她不怕吃苦耐劳,就怕儿女挨饿受凉。
中秋节前夕,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拿着月饼吃,母亲回家后,也准备给我们家做些月饼,可揭开面囤时,发现面囤里剩下的面只够我们吃一顿饺子。她犹豫不决,然而,不懂事的弟弟却拉着她的衣角哭喊着要吃月饼,母亲就一边流泪一边在硷畔上急的来回踱步。那个时候,爸爸是农业社书记,开完会回来问明情况后,同意母亲的决定,把外爷给她出嫁时陪嫁的一对银耳环拿在集市上出卖,卖的钱到乡粮站上买了一些白面粉和玉米面,回来把两样面粉搅合在一起,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这饥一顿饿一顿的生活状况下,母亲总是把锅里稠的留给我们姐弟几个,而她的碗里总是稀得能照见人影。就这样,她用无私的母爱,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姐弟抚养大,即使儿女们已经成家立业,她还放心不下,整天晚上把电话放在枕头边,期待儿女们的电话。作为小女儿的我,每每看到她老人家因长年劳累而直不起的腰和佝偻的背时,我的内心都特别的难过!
小的时候,因为家里贫困,没有被褥,炕上就铺着破席子,破席子上再铺上个用羊毛织成的毡子,晚上睡觉时,母亲就会把我们搂在被窝里,半夜起来发现毛毡尿湿,她担心孩子会受凉,就把我们移在她睡的地方,自己睡在冰冷潮湿的尿湿的地方,一块儿湿了再换一块儿,就这样,她用伟大的母爱浇灌着儿女们健康成长,可自己落下一身病。
此时此刻,夜已经很深,月亮依然没有出来,我坐在窗前,沉思良久,又回坐在电脑前,哽咽着,难过着,说不出一句话,一边用手指敲打着键盘,一边泪流满面地回忆着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特别是她中秋节这天给我们教包饺子的一举一动。“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母亲一生尽管极其平凡,可她以平凡的作为、朴实的思想熏陶了下一代,她以高尚的人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懂得了实实在在做人的道理。
中秋佳节来之际,回想母亲所走过的路,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一位伟大的母亲,也许是轰轰烈烈的,也许是默默无闻的,但对很多平凡的母亲来说,不管是儿女远在千里,还是夫君出门在外,母亲总是在这个时候付出博大的爱。即便是女婿,母亲也会把他当成自己不懂事的儿子。所以,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这种大爱一旦被唤醒,世界上就没有承受不了的苦难。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2
秋的光阴在落霞的嫣然中,渐渐走进深处,阵阵寒凉袭击全身,不经意的感觉,泛起思念已去的母亲。
这思念那么幸福,又那么沉重。因为脑际里浮现的是母亲的音容笑貌,眼前闪现着母亲生前活脱脱的身影。那日与您一起在后头湖湖叉采莲。秋日的荷还是如火如荼地轻浮水面,荡漾轻波,我坐在船头,您站在船舱,用那根不长不短的竹篙,撑着小木船。不听使唤的木船,两边不停地晃动。竹篙的摆渡,时而停歇,时而随着用力,向前划动,船在荷中,总也走不远,因为您要不顾一切地伸手去采摘两边的莲蓬,划远了摘不够,划快了,又怕漏掉,为难中的您,急得直冒汗,一经摘着了快乐得像孩子般地哈哈直笑,笑得那么甜蜜,您的笑声如银铃般的好听,没有做作,不以雕饰,那么纯真,那么纯洁,笑声在映荷里不胫而走,乐得莲朵只点头,乐得裙罗只翻滚。如《洪湖赤卫队》中的采莲一模一样。青春的母亲像及了那朵莲,妩媚,娉婷,婀娜,又那么轻盈,飘然敏捷,啊,这是人间天堂!梦里水乡,您我紧紧地相伴荷丛中,荷,是您高洁的象征。是您纯真品质的写照。您圣洁的母爱,与荷相媲美,再没有什么能与母爱一绝高低。
在往后很多映日荷莲的日子里,我们有着更多的采莲故事,有时也直接下水去采,采莲又是那么辛苦,因为莲梗有密密麻麻的刺,它划伤过您的皮肤,刺破过您的衣衫,但是只要采到了莲蓬,无论怎样辛苦您都是高兴的。每当我回忆这一幕幕的时候,幸福得直掉泪。
可是,如今只能在梦里相会。梦见了我们相遇荷堰,还是我们一起采莲,啊!一阵秋风吹来,我惊恐万状,苍凉地呼喊:“母亲,母亲,您可千万小心,别掉进荷堰里了。”此刻,我多想拉住您粗糙的双手,可您的衣袂随着风与荷一起头也不回地飞翔,飞呀,飞呀,飞到了荷的上空,奔着月宫的方向疾志而行,像极了:“万里长空切为忠魂舞”般地曼妙,我急了,急切地追赶,可怎么也拉不住您的衣袂。是啊,您要住进月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明净的月色,赐予您我共享的时光,缕缕清辉赋予我寂寞心灵的慰藉。
在地宫窥探的我,极目远眺,我的目光穿过云层,穿过林荫,穿过万千人群,穿过那天涯一角,触动,在那相视一瞬,您坐在那棵桂花树上,“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您是那么逍遥自在,那是你归去的天堂吗?您像青花瓷那么素净高雅,尊贵翩然,用您厚德流光掩映着半个月色,又不停地手摇荷叶折叠的绿扇,与碧云摇曳,与繁星涟漪,在旖旎的月光中,熠熠生辉,您含情脉脉,笑容可掬。啊!亲爱的母亲,与您生前不曾改变。祝福您,我虔诚的祝福您在天堂比我们过得好。
您听到了女儿悲凉的呼唤吗?您听到女儿如泣如诉的祝福吗?是谁让我们如此遥遥相望,是谁让我们相遇遥遥无期。风,也不捎来信息,淅沥的雨滴也不吭一声,漫舞的雪花,默默无闻地浓郁着我无尽的思念。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多想依偎在您的身旁,聆听您讲了一遍还要讲的故事:从前一个员外家儿子娶了一个小媳妇,这个小媳妇聪明伶俐,深得主子的欢心,后来主子把她送到学堂去念书,当她学业完成归来后,家境破落,沿街乞讨,看到这一片凄凉的情景,小媳妇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到家里,把流浪的一家人接回来,一切从头开始,不放弃,不气垒,后来在家人勤奋努力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这个故事教育我们的是,从小就要学会励志,有志气,命运不是生来就注定的。尤其的女人,一定要自食其力,不要想去依赖谁,谁都不是救世主,唯有自己靠自己。人,还要学会感恩!您的故事我们不曾忘记,我们的人生也在不停地奋斗着,努力着。
当我一梦醒来的时候,一切还是依旧,仍然是我的单相思。
母亲!您走后的这么多年,我念瘦了光阴,思长了风声,缩紧的一腔执念,被淹没在想您、盼您的心潮里。秋风阵阵的呼啸,是母亲对我的嘱托,你一定要看好弟弟妹妹,一定要孝顺父亲,你们要在明媚的`时光里,把日子过得像花一样美丽。是啊,母亲,生前的您把儿女们培植得像花朵一样俏丽,人见人夸,我们一直沉浸在被厚爱的光环里,那是您无眠的期盼。在您的心中,让儿女们不受贫穷的磨难,不受低人一等的歧视,您柔弱的身躯扛起无数艰难的日子,把我们渐渐抚养成人。
母亲,我没有辜负您的厚望,我们姐弟继承了您生前为人仁慈端庄的品德,继承了您生前贤惠大方的做人姿态。您生前一再嘱咐我们一定要:“不忘人恩,不念人过,身稳、嘴稳到处好安身。”这是您的名言,是忠告,也是我们李家的家训,您竭尽全力发扬光大,这一传家宝,我们会世世代代永远继承下去。
思念那么沉重,我长长地叹口气,来到窗前,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绵绵的秋风无情地扫过落叶,可它带不走久久的思念。我一直都在秋天等您,等月满中秋,相会在往日家人相聚的苦楝树下,那里一直都是家人中秋吃团圆饭的地方,那里一直都是家人吃完饭后赏月的最好去处。如今的我们还在老地方相聚,可唯独没您的身影。“明月何时有,把酒酹滔滔。”长歌当哭,“泪飞顿作倾盆雨”也诉不完您的恩情。母亲啊!母亲,我能为您做点啥呢?点燃的黄裱纸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透过火焰都是无期的眷念。伤心的泪水挂满脸腮,流到心头,也洗不净忧伤的惆怅,孤独的思念就要窒息,远眺的目光就要停滞,一瞬的感觉,是那么漫长,没您的日子,时光也暗淡成殇。
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年年又中秋。在佳节来临之时,仰望星空,我要数尽繁星不回头,念念母恩不厌倦。
月光静静地挂在树梢,把我的思念交织成一根根莹白的纽带,连接着母亲那份赤诚的爱,希望家人相聚在月满中秋的日子里,相聚在月影绰绰的清辉下。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3
我十来岁的时候,有那么三四年,爸爸在安徽工作,我跟妈妈住在北京。妈妈的名字里有一个桂字,生日正好比中秋晚一点。
一年中秋,一位叔叔从合肥坐火车来北京,哐当哐当,抱着好多东西来我们家,说都是爸爸送给我们过节的。叔叔一走,娘儿俩就开始一样一样地拆包裹:烧鸡,点心,还有不同口味的月饼最后,拿出一个高高的,装洋酒的那种纸盒子。
我说:爸爸给咱俩带酒啊?伸手一抱,又特别轻。
要不,咱俩猜猜,盒子里装的`啥?
娘儿俩就开始摇,只听见里面哗啦哗啦、细细碎碎的声音,像是存着一把沙。
猜不着,打开吧。一看,哇,满满的是一枝桂花!
原来爸爸爬到省委大院的桂树上,给妈妈砍了一枝桂花。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枝桂花的样子没有花泥,爸爸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包脱脂棉,饱饱地蘸了水,一层一层裹住,再用保鲜膜缠上,最后用一个大塑料袋包好,稳稳地立在盒子里。
枝中间,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蝇头小楷: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正是杜甫的《月夜》。
那天妈妈捧着卡片,什么话都没有说,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梢有一颗泪珠,忽闪忽闪,很久,吧嗒一下掉在卡片上。
那个情景,那些细节,任时光过去多久,依然留在我的心里。而父母那日的花与诗,让我从小信任了人性与爱情。
于是我惊觉,古人的每一字每一句,说出的都是千年之后你的此时此刻。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总会有代代相传的明月,总会有生生不息的有情人,以相同的心境在重复着这些诗情。
节庆的美好就是人心中有牵挂,于此时此刻,名正言顺地放下所有的忙碌,理直气壮地送出你的问候与牵挂。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4
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自从唐代那位可爱的诗人把人们的共同心声道出后,这个日子,就成了亲人之间最隆重的仪式。
慈母的日子里应该是没有日历的。日复一日的劳作,过去,为了养儿育女,现在,为了习惯、健康和快乐。快乐的母亲又有很多的老朋友,在各自忙碌着手中的活儿时,在相约购物时,在路边任谁家的茶馆小坐歇息时,交流信息,打听新闻,不亦乐乎。所以母亲不愿意离开乡下,不愿意享受哪怕儿女们为了留住她费尽心思营造的自以为适合她的家。
但母亲又深深地牵念在外的`儿女。时间久了,便要出来巡查一番,而且这巡查的日子往往有着某种莫名的神奇。
比如有一次,母亲巴巴的要来,来了便非让我立即给小弟打电话。好像当时并不是在时间上很充裕吧,我说晚上打可以聊久一点。母亲却生气了,说我姐姐当的不好,懒于关心独自生活在异乡的小弟。看母亲是真急了,我立即打。果然小弟病了,重感冒,说话也昏昏的样子。知道母亲记挂,十分紧张起来,让我撒谎说在加班。我也怕母亲担心,便装出没事的样子,大声地嘱咐说把新房子快装好。其实哪来新房子呢,那还是弟弟和弟媳在上次见面时心里的蓝图呢。母亲没有亲自接到电话,有点怀疑的样子,但听我们说的高兴,心中的大石头好像终于落地了。晚上孝顺的弟媳又打来电话问候,和母亲拉家常,母亲便很放心,很高兴了。
最神奇的是5.12地震那次。之前的第三天,这是我记得的第一次,母亲在没有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跟一个同村的熟人一起乘坐公共汽车进城了。那天下午下班回家,正在做饭,儿子放学归来。我像往日一样迎上去。“how about you today?”然后给儿子一个拥抱,这是我们母子见面的固定礼节。可这天,礼节无法进行,因为我看见儿子一脸迷惘,而且不轻的样子。我很纳闷,便大概也迷惘的看着他。“外婆呢?”儿子探头往屋里找。“外婆?外婆说过要来?”“不,我看见她了。”“嗯?在哪里?不会是认错人了吧?”“不会,在街上碰到,我还叫了她的。”“嗯?她没说过要来呀?谁接她来的?怎么没来家里呀?”“我就是觉得奇怪,没听你说要去接她呢。”看来儿子没开玩笑,我赶紧给哥嫂打电话,哥还在上班呢,嫂子还在麻将馆。一听,都吓得不轻,我的第一反应是母亲该不会脑子突然糊涂了吧?赶紧驱车去找,母亲果然在哥家的小区门口和看门的大嫂聊天。
接回家来,我有些责备的问询母亲怎么独自过来,而且不像过去那样就近来我这里,却去了那么远的哥那里。母亲说头晚心里很慌,不放心我,很想立即来,又惦记我们忙,不好让我们回去接。上午上街,听同村的一位大嫂说要过来给她女儿带孩子,就结伴过来了,被她送去了哥那里。我心疼地责问"你心慌什么呀?!”母亲说不知道,就是心慌,慌得心跳加快,就是必须立即见到的感觉。哎,母亲总是这样,只是这次太严重了!我想母亲真是一天天更老了,便更加仔细的一下班就回来陪她,听她。5。12那天,我在办公室,我离开家时母亲在家。地震发生后,我脑子第一个想到她,想到儿子,突然明白了的母亲心慌。但迫于职责,我和所有的同事一样,我们不能首先考虑家人,不能第一时间冲回家去。在安排好工作,终于可以去找寻她和儿子时,她已经先匆匆的赶来了单位找我!当同事告诉她我去找她去了的消息后,她安心的去到她来我这里常去消磨时光的寺庙们口安慰其他受到惊吓的老人去了。
上周末,母亲又来了,悄悄让大哥打了电话让侄子接了来。说是中秋要到了,其实无非是我最近因为火锅吃多了,那几天咽炎发作又被她感知到了罢了。所以,并未等到在这里过节,便又悄悄的打电话让侄子把她送了回去。
都知道“母子连心”的说法,但不知道是否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如我们的母亲这般神奇的感知着儿女的一切。
这段时间,成都的天空分外的蓝,白云像跑马溜溜的高山上空一样高远明净。今晚,在这样明净高远的蓝天下,在满山遍野的桔子花香里,母亲独自和大哥在乡下老房子里吃着月饼,心里绕着健康快乐的儿孙,她会感到十分幸福极的。而我们,不能总守护母亲身边,我们愿永远守护在母亲的快乐安康里。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5
月光撒在灰白的窗台上,我就倚在窗台前的方向,望着空旷的天空遐想,把无尽的思念放飞了远方,想让衷心的祝福在那个空冥的世界游荡,把对母亲的爱弥撒在她的上方,拢着母亲带给她哪怕一点点欢畅。
然而,月光洒落的时候,似乎忘记了我的忧伤,将早些时候,我家窗台上放着的东西照在了我的眼前,那是个精致的盒子,盒子上面印着烫金的图案,那天中午,我看见在它的上面又压上了一个同样的东西,那个印着美丽图案的盒子,妹妹说那是一盒昂贵的日式月饼,里面还有六个不同形状的小盒,上面扎了好看的丝带和花朵,分别装了六个不同口味的月饼,两盒东西都是妹妹送的,我把它放在了阴台的窗上,没有打算进一步去打开,记起妹妹送我时的告戒,她说,这是日本风味的馅料,口味不一样呢,你一定要吃,别再送人了,可我没有吃它,这两年我都不去动它,管他日式的,美式的,那种味道让我伤感。这种高级的东西我只会送给别人,尤其是家有老人的朋友,我送给他们,告诉他们一定要给老人品尝一口,我知道他们今年吃了还再能吃上几次?别再留下和我一样的伤痛。
母亲在世的那个中秋节前一天,我早早的来到母亲的床前,将一盒精致的日式月饼送给她,我告诉母亲,说这是好吃的东西,母亲慈祥的笑着,用手抚摩着月饼的包装,说包装的真精致,我说,是啊,就凭这包装值钱呢,母亲微笑着看了我一眼,挥手让别打开,等全家都齐了再吃吧。
可是那个节日注定全家人到不齐,因为弟弟一家刚走,怎么会那么快又回来?来去路途好几千公里,飞机、火车都不直达,所以这盒月饼等不了太久,我建议拆了它,母亲坚决不让打开,刚好有医生在家,他在给母亲检查完后说没有什么大碍,让我们放心,我一时激动把那盒月饼连同一只拷鸡送给了他,期望他能祛除母亲的病痛,还给母亲曾经的健康,这个举动母亲没有反对,她突然想吃用煤火、大锅烙制的家常月饼,说再好的盒装月饼都没有家常的好吃,尤其是那枣泥的饼馅,母亲说当年她都是先要将新鲜的红枣蒸一下,等糖份多的时候再做馅,这样馅料的色泽和味道才更艳更浓,我说对呀,我就给你发面做馅,我们就烙那好吃的家常月饼好吗?母亲摇头,说那多麻烦,可是,我还是发了面,但老天不让我母亲如愿,那面发了一天都没有起来,父亲说可能是酵面太陈,我又放了新鲜的酵母粉,再发还是没有发起,中秋节那天中午,我只好无比惭愧的买了很多吃的东西,将亲戚又送的几盒精致的月饼打开,但母亲却一口也没有吃,她那段日子忌口,凡是有糖的东西,油大的东西都不吃,母亲只吃一点点素食,还要父亲亲自做的才行。
那个中秋节,母亲再也没有力量站在锅台边,一边笑着一边给她的`孩子做吃食;但是母亲却含笑和我们吃了一顿还算完整的饭,母亲也许觉的睡的太久,中秋那天中午,她想自己起来走动,于是坐在饭桌旁吃了几口东西,我知道,其实是母亲的爱恋促使,她也许已经知道自己要走,想和我们最后吃一次中秋饭,到了晚上,母亲的话多了起来,这是那段日子说过最多的话,她让我们把新鲜的水果和月饼摆在月光下的茶几上,说再敬一次月神吧,别孤寂了月宫的寒娘娘,我说那是一个什么神?母亲望着满满的月亮,说可怜的常蛾她可好?我们感到突然的凄凉袭了过来,顿时月光不再明亮,好象惨白了许多,那难挨的孤寂在这个中秋节的晚上早早的来到了,让人不由感到一阵寒颤,母亲说起了我们小时候的淘气和趣事,说起了每年几个传统的节假日,她无比遗憾的谴责自己再也没有能力给我们关爱,没有能力给我们做她拿手的吃食,她说那些看起来包装精良的东西,内容也许不怎么样,这几年吃过的,什么日式的广式的月饼,都是放过几年都不坏的东西,不知道用了什么添加剂?哪有自己做的家常月饼好吃?那一个个甜腻腻的东西实在瓤人,根本没有家的味道,母亲告戒我们要记得每年中秋节给家人做手工月饼,别再偷懒而忘了传统的东西,时间长了就没有了手艺,把传统的好东西都给丢光了。
然而母亲走后的几个中秋节,我们都没有好好过,别说烙制的手工月饼,就是那什么牌子的精致货我都不去再碰它,哪个无法面对的节日,其实让我们倍加伤感。
谁知妹妹今年又早早的送来了月饼,看见它,隐藏在心底的思念顿时如毒蛇般钻了出来,撞击着肺腑,又将一抹愁绪砸在空寂的心上,心随即悬痛了起来,这个我不愿面对的节日看来又要来了,这只能平添我心中的伤感,对于那盒月饼,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勇气打开它,吃了这种东西,我怕我会忘了母亲,忘了母亲的月饼,那是母亲熬夜站了一整天烙出的家常月饼,是包了甜枣和核桃馅的好东西,那上面有母亲的心思和创造,体现着母亲的爱怜和手艺,那些月饼母亲曾经按照我们的爱好和属相仔细的捏制,用顶针和书背做母子,手捏花边或用剪刀做边收口,或烙制或蒸制,非常好吃,想起今生今世再也见不着这样的东西,我的心里再也承受不起思念的刺痛,五年的纠缠仍然不能让我放弃你,我已经故去的母亲,那个曾经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爱抚的女人,为什么却偏偏选了这个美好的节日给了我们无比的悲伤,要知道,即使月宫的常蛾也受不了孤寂的折磨,你怎么就在这个日子丢下了我们?母亲,在那个伤心的中秋节之后,我不再欢乐,以至于又过去了几个中秋夜,我还是害怕这个节日的到来,你没有吃上的月饼我也没有吃,甚至几年我都不敢去碰它,哪怕这种月饼它还有一丝丝的香甜。
又到中秋节,风清夜冷话凄凉!
一把清泪诉衷肠,奈何,又悲伤?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6
这是我离开母亲超过2000公里的第12天。
21点45分,我独自一人走在校外的街道上,吹着冷风。
夜的银川正在雨中憩息,我仰起头看看墨蓝墨蓝的天,拿起手机,打开拨号键盘,娴熟地输入母亲的电话号码。
“嘟……嘟……”我没有把手机凑到耳边,而是注视着屏幕上“正在接通……”的字样,我在等待,我在思考。
这么晚了,妈妈不会睡了吧?
要是睡了,我这不是要吵醒她?
要真吵醒她了,我多不应该啊!
“喂,儿子。”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熟悉的声音,带着温暖,含着惬意。
“啊,妈,还没睡呢?”我稍稍仰了仰头。
“没,正在看着电视。这不还早呢嘛!”
“哦,是呀是呀。今晚中秋节,这不给您打个电话,问候问候。”我不习惯地说道,“中……秋,快乐!”
“快乐!快乐!”母亲爽朗的笑声冲出电话,钻进我的.耳朵,逶迤着来到我的大脑,在我的脸上画出一个甜甜的微笑。
“嗯,最近怎样?身体好些了吗?”我怀着关切问道。
“好着呢,血压降下来了,胃口也好了些。”母亲笑声依旧。
“哦,那就行,我这边都好。”我点着头,“吃的还适应,银川空气不错,和大理差不多。这边天也是蓝的,我看了地图,城市周围有很多湖。”
我顿了顿。
“这边路比较宽,除了贺兰山外,我没见过什么像样的山。听说银川冬天比较冷,我得去买一些衣服。”
“买吧买吧,我下个月多给你些钱,不要冻着自己,你跑那么远,自己要注意身体,不要心疼妈妈这点钱,想吃什么就吃,冷了就多买几件衣服,别亏待自己。”
“哦,知道了,这个我自己明白。”
“我看了天气预报,你们那儿下雨吧?”
“啊,是——是的。”我一脸惊讶。
“这边今晚没下雨,月亮圆着呢!”母亲兴奋地说道,“我这几天去跳舞了!啊兰姨妈教得非常好,我才去了3天,就基本上熟悉了,换作别人要学10天呢!”
母亲乐此不疲。
“哎,要是这血压再往下降一点,我明年就去学个驾照!”
“不……不用了吧。”我微微偏着头。
“也是,你会开。”她放低了音调,“可你也不常在家啊,以后你也不一定回来了。”
“我……我,你先别急着去开什么车,先把身体养好,今年春节我们自己开车去玩。”我安慰着她。
“好!”她毫不迟疑地答应了,“等你回来我们去!”
“……”我拿着电话迟疑了一会儿。
“啊,儿子,电话费贵,我这正赶着看电视剧呢,不说了,你早点休息吧,有事没事多给家里打电话啊。”母亲的笑声爽朗依旧,“挂了啊!”
电话里的声音渐渐远去,“咔嚓”一下,“嘟……嘟……”
我缓缓地收起手机,我不知道远方的她现在到底在干什么,也许她一个人坐在床上,准备睡觉了,也许她还在屋顶独自看着星星,也许她拿着我的照片……她总是这样,她总是叫他的儿子安心。
风冷冷地灌进我的衣领,我打了个寒战。
我感到害怕,母亲躺在床上的样子就那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一切都是灰色的,母亲闭着眼睛,不再说话。冰冷是她的唯一的陪伴。而我就这么看着她。
她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深邃的眼中机械地重播着电视节目,房间没开灯,她就那样坐着,不说话。
她又回到了床上,缓缓拉上被子,慢慢躺下,渐渐闭上了眼睛。
我瞪大了眼睛,浑身起着鸡皮疙瘩,我不敢任着我的思维恣意,“不会的,不会的!”我冷静地告诉自己,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嘟嘟声再次响起。
“喂,怎么了?”母亲的声音那么亲切。
“哦,没……没有,手机放空口袋里自己把电话打出去了。”我尽力解释道。
“这孩子,快去休息吧。要挂了啊。”
“嗯,好,”我淡淡地说。
电话那头电视剧的声音渐渐远去,我舒心地笑着,等我回来,母亲。
等儿回家来,妈妈。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7
“今天是中秋,再留一下吧,才中午呢。”“妈,赶回去的车程要好几小时,明天还要上班呢!”“是呀……”“妈,我们先走了……”“再见哟!”“开车小心点……”
等孩子的车走远了,她依然呆在路口,立了好一会,随即她又叹了口气,踱着步慢慢地走回了家。
她开始哼着年轻时的歌谣,并收拾着餐桌。在这样的时候她会想起很久以前,想起大女儿腼腆的笑,二女儿的麻花辫,小三儿的背带裤,剩下那两个小毛头更是惹人怜爱——丹凤眼,长睫毛。她觉得这个安静陈旧的屋子里,又充满了阳光、喜悦与青春年少的美好。今天除了她和老伴,儿女们都在,不过,这样……不多见吧。
她有些累了,白色的汗衫上全是一块一块的汗渍,像一个个滑稽的笑脸。有些孙辈看不惯她的衣服,她会像个犯错的小孩,耷拉着头轻声说:没办法,图凉快。
她打开那总是唱着“咯吱咯吱”的'摧眠曲的风扇和老伴聊了起来。话题无非是三女婿又瘦了,大外孙在北京的工作,或是那个吃什么也不称心的小外孙女云云。
转眼到了晚上,大女儿像个小孩儿似的和自己生闷气,二女儿又要去公婆家……她心里盘算着大概只有小女儿一家会来。果然不一会就有人来敲门。打开门,探进来的是小外孙女。“哟,人这么少。”“是哟,她们都有事,就你们了。”她笑着说,言语里倒听不出寂寥。
吃完饭,不过几分钟,小女儿一家就推说女儿要上学先走了,她急急忙忙拿上几个梨,“路上吃……”“不用了,妈……不要紧。”她目送小女儿一家离去,她想,她们离得不远,不久还会再来的。
“今年中秋月亮真大!“老伴喃喃自语道,“好像吧。”她心不在焉地说。她盯着时钟发呆,指针滴滴嗒嗒地转,带走她的时间。
中秋,就这样过去了吧,明天小外孙女又能要来吃饭,做什么好呢?她想着,就睡了。
窗外,灯火通明,仿佛未入夜。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8
天空乌云密布,还带着点毛毛雨,月亮害羞地躲了起来,也正如我的心情一般,因为我要在这个中秋之夜对妈妈说“我爱你“。
或许我们会对一个陌生人说一声“谢谢“,却对自己母亲的爱置之不理,甚至还嫌她很唠叨。然而,妈妈却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我们,给予我们帮助和鼓励。我深呼吸了一口,对妈妈说:“妈妈,我有事想对你说。““那你说呀。““我那个……“想说的话突然间说不出来了,像被鱼刺卡住了一样,我灵机一动,对妈妈说:“妈妈,您吃一个月饼吧!“顿时,我发现妈妈的眼角布满了皱纹,也出现了些洁白的头发,我的眼角顿时湿润了。
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每天接送我上下学、为我做美味可口的饭菜,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每当我成功时,妈妈总会替我高兴;每当我失落时,妈妈总会鼓励我安慰我。我鼓足了勇气,红着脸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只感觉心“扑通扑通“地跳,好像快跳出来了。
只见妈妈先是一愣,幸福的表情立刻洋溢在脸上,妈妈紧紧抱住我,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这孩子长大了,也懂事了,妈妈真是太高兴了!“我们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一轮圆月已经高高挂在天上了,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一般温柔。天空中的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妈妈,谢谢你给予我生命,谢谢你给了我春天般的温暖。这个中秋节我很开心,因为我向你说出来藏在我心中很久的话——“我爱你“。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9
月近中秋,我念母亲。
平日里的我絮絮叨叨地写下了那么多的文字,于文字搜索“妈妈”或“母亲”的字眼,却未见有几处确实和我的母亲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先是有点惊讶,然后开始有点内疚,继而我反思,是母亲真的没有一点值得存于我心的记忆么,还是我一直以来就没有太多地去关心母亲……这事儿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在母亲得了胰腺癌之后。癌症一经发现,多是晚期,母亲也未能幸免。
那个早晨,哦!那个上午,不,还是那个早晨,八点多一点吧,刚刚上班的我接到了在县城某医院工作的五叔打来的电话:母亲胰腺癌晚期,无治疗必要。病程短,少则三四个月,多则五六个月。
那天早晨,晴,我想到了“晴天霹雳”这个词,但脑子里却没有霹雳的声音,非但没有,连“嗡”地一声也没有,只是眼前与脑子里好象一下子都清空了。知道啥也无济于事,我也不知道要往何处去,只是和单位的领导请了假,回县城。此刻想来,是想见到去医院检查的父母吧。坐在公交车上,没有给有手机的父亲打电话。到了县城,下了公交车,我骑上放在站台近侧的自行车,由南向北,往我县城的家里骑,欲回家换了电瓶车子去五叔所在的医院。
车子骑到近县城老中心:百货大楼。见父亲扶着自行车,母亲扶着三轮车,由北向南走。近了,只见父亲的脸阴沉着,母亲的眼睛里有泪,他们迎着上午灿烂的阳光。我这才发现母亲真的是又黑又瘦。瘦弱的肩上似担着不轻的份量,母亲的泪里显出痛苦和委屈,红肿的眼睛告诉我母亲此前已哭过。不记得和母亲具体说了些啥,我只是说;我有事回来一下子。母亲是认为我知道些什么的,但我没承认,反问有啥事,父亲帮腔说,你五爷(五叔)会告诉你的,母亲似觉乎有点信了。我让父母去我家里吃饭,父亲说母亲要去她的二姐,我的二姨娘处,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姐姐关于病情的事情吧,就此与父母分了手……那会儿父亲好象附和我一同劝了劝母亲:有病查实了,就看,不会有太大事的,要放宽心。哦,父亲还告诉我,刚和母亲去了老苏北饭店,请母亲吃了回早茶:一碗馄饨……
那天那会儿以后,母亲还去了县城的市人医作了进一步检查确诊,且住院一段时间。
此后我通过自己的太极拳师傅给母亲寻了一个气功按摩师作了一段时间按摩,最后因母亲的不信任而结束。只是我以为母亲是舍不得那点费用,但无法说服,只好作罢。因着省城的母亲的大姨侄邀请,母亲在父亲和其二姐的陪同下去了回省城,看了些医生,弄回些中药。因服用中药的不适,我和母亲又去了两回扬州中医院。其间我于网上烦一位月亮网友弄了些山区的浦公英等中药材,妻也寻回些调理的保健品,家人也依着别人的指点寻回些蟾蜍和猫衣……母亲的胃口变得越来越不好,体内也越发地觉着疼痛,母亲再次住院,住进了五叔所在的医院。在家有在家的不便,在医院也有不方便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母亲终究还是回了家。
母亲回来后的这些日子,我每晚都回老家,因为夜间,母亲的`疼痛加剧,我便去邻近请来老家的社区医生,给母亲打止痛或安眠的针,起初有过间隔,后来每晚必定要打。白天,父亲偶尔弄点止痛的药给她吃,弟得在上班、干些农活和家务的同时和父亲一同照料母亲:母亲吃点弄成流质的粥,喝点水,间或也喝点中药水。人依旧清楚,却是气力渐弱,小便很难,大便得在一些帮助下进行。妻在县城上班,偶尔回来一次,女儿上着学,在扬州,逢着休息就回来一趟。一家人就这样过着日子,一天,一天……
西医无望,中医也是有气无力。虽然有着神话的个案在纸上,但未见发生在母亲身上,我想那中药也因着种植的广泛无法显示出最早时的特性了。母亲坚强着,家人坚持着,我祈祷上苍:让母亲在痛苦略略减少的前提下,活得更久些吧!
母亲很坚强。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伴着家人们度过了她今生最后一个月圆的中秋……
没几天,又近中秋了,我想我的母亲。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10
我对花生有着一种特别的情结。这种情结过了二三十年都未有丝毫减弱,甚而越结越深。于是,今年我在我们学校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开了一块不到两平方米的沙土地,种上了二十多棵花生。
我的花生情结要从儿时说起。
我出生在安徽省颍上县的一个小农村,父亲教书,母亲务农。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工资很低,家里条件也很不好。但是,由于母亲的勤劳能干,家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也还过得去。偶然爸爸花两毛钱买一把花生颗颗数着分给我们吃,那是极为奢侈的事情。数着手里为数不多的花生,珍惜得什么似得。一会握在手里,一会装在口袋里,过了很长时间才肯慢慢地剥开,细细地品味。感觉那时的花生真的特别特别香,现在就是买尽天下的花生恐怕也找不到那时的味道。
每年的中秋左右是收获花生的时候,我们家的土地不适宜种花生,而距我们家三四里地的陈庄,却是绝好的花生地。大概是颍河的沙吹过来的,经过天长日久的积淀,那里变成了方圆几十里的沙土。沙土是种花生的最好土壤,花生在土里自由伸展,蓬勃繁衍,颗颗饱满,粒粒圆融。我可以想象,农人们收获花生时,只要手伸进花生秧里,抓住大把的秧子,随便往上一提,大串大串的花生边随着秧子扑腾腾跳跃出土,就像刚出水的网鱼,欢蹦乱跳,好不惬意!但是,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福气能亲手去拔花生秧,因为在陈庄我家连一个亲戚都没有,我哪有机会亲自体验那种超凡的乐趣呢!这是我小时候最大的遗憾。好在总有一些调皮的花生留在土里不肯出来,农人们忙于收获大面积的花生,也就无暇顾及那些漏网之鱼,我们村这些小孩子就三五成群的邀着去刨花生。在人家刚刚收获的花生地里,拿着小锄子,一寸一寸的刨,我们绝对是铁桶政策,蚕食手段,几乎不会再放走任何一个可爱的“小宝贝”。每当我们刨到一个粒大饱满的花生时总会发出高声的呼叫:“看我刨的这颗花生多大!”小伙伴很快聚集过来,争相观看,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地盘继续低头奋力猛刨一通,以期快有斩获,也好炫耀一番。总感觉那时的天空很晴朗,蓝天万里,白云飘飘,秋风习习,拂发拂颈。
记得那是一个中秋节,至于是我几岁的中秋节,我记不太清楚,大概七八岁吧。我放学后和几个小伙伴照旧去陈庄刨花生。也许是农人们急着回家过节吧,收花生时就有些粗枝大叶,遗留在地里的花生就很多。我们几个可高兴坏了,越刨越带劲,越来越多的花生噼里啪啦地落在我们的小篮子里,我们都忘记了炫耀,忘记了擦汗,忘记了抬头望天,忘记了今天过节,妈妈在等着我们回家。
月亮升起来了,很大很圆很亮,一个小伙伴开始惊呼:“哎呀,天黑了,快回家吧,还过节呢,我妈等我吃月饼呢!”我也惊呼:“是啊,快回家吧,我妈要急死了。”慌忙扛起小锄子,提起小篮子,往家飞跑。月亮在道路两边的浓密的树干中穿梭,时而明亮时而漆黑,我们也不管它,只顾没命的往家跑,脚下的坑坑洼洼,挑逗刁难的圆月,呼呼在耳边呼啸的风,都不能丝毫阻止我们飞跑的脚步。
还未到跑回到家门口,老远就听妈妈在喊我的乳名,那声音焦急中充满浓浓的关爱。我知道,妈妈在担心我,当我提着篮子一跃而至妈妈身边,大喊一声妈时,妈妈吓了一跳,继而是满脸的嗔怒的笑意:你这丫头,天黑也不知回家。我把战利品呈给妈妈看,妈妈的笑意更深了,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家兰子真能干。然后妈妈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拉着往家走。妈妈突然说:闺女,你看我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拉着兰子,多巧呀!我说真是的,两个都是你的兰子(篮子)。我们有说有笑的进了家门。
那天晚上,妈妈已经烙了许多芝麻糖轱辘(方言,糖饼),我一回到家立即开饭了。妈妈摆好糖轱辘和菜饭,爸爸则把学校发的月饼一人一半分给我们,还有软软的柿子,皮薄多汁的鸭梨,都是按我们兄妹四人人头分好的。爸爸也会分给妈妈应得的一份。妈妈只尝一点儿,不肯多吃。有些时候中秋节妈妈也会炸一些韭菜盒子,或者一些菜圆子给我们吃,我最喜欢吃韭菜盒子,有了韭菜盒子就不吃甜腻腻的.月饼和芝麻糖轱辘。爸爸妈妈当然紧着我吃,姐姐哥哥也都让着我,谁让我是我们家最小的呢!
每年的中秋,我们那里的孩子都像过年一样高兴,早早地就把火把扎好了。火把也分为三六九等,好的火把是长长的胡麻杆捆扎而成的,在胡麻杆中间滴上柏油沥青,那样就特别禁烧,常常一晚上都是燃烧的;其次就是芝麻杆扎的,芝麻杆短些,所以要连接起来才能扎很长。偶尔,我爸心血来潮也会为我扎一个芝麻杆的火把。那种高级的胡麻杆火把我从来没有玩过,只有艳羡的分。还有一种火把可以什么都不用准备,就地取材就好了。
中秋节的晚上,在我的记忆中都有硕大的月亮悬挂天空,田野里是空旷的黄豆地,通常这时黄豆已经收割,地面上到处都是厚厚的枯干的黄豆叶子。有一些地里长着碧绿茂盛红芋,红芋藤细长而有韧性缠绕着。看!月亮升高了,孩子们出来了,火把也层出不穷的涌现在田野里,有拿着火把飞快地跑着的,火把呼呼地燃烧,越烧越旺,炽烈的火苗被拉成长长的彗星尾巴。有拿着火把在空中转圈的,火舌撩拨变成一个地道风火轮。有的拿着火把小心翼翼的走着,生怕烧到衣服头发的,那一定是爱美的小姑娘。我虽然是小姑娘,但是我一点也不羞赧,我风风火火的跟着男孩子们跑着,喊着,大声地笑着。等我们手上的火把烧得只剩下一个小短把时,我们便扔掉,临时去做另一种火把,就地取材的那种:就是把地上厚厚的黄豆枯叶收拢收拢,堆好,然后去抽一根红芋藤,把藤上的叶子去掉,用红芋藤把豆叶捆扎好,然后点火。我们通常会用很长的藤,捆扎后还有很长。点了火以后,我们攥着一头,然后将点着的火把(这时可以叫火团)抡起来,转圈狂舞。灿烂的火光,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呼呼地火苗,让我们兴奋不已,并乐此不疲。一个又一个去做,去烧。
中秋的晚上,我们通常都会玩到很晚才满身大汗的回家去。妈妈这时会端来煮熟的咸花生上来。这花生就是我刨来的。爸爸妈妈姐姐们,哥哥,这时都会吃着花生,夸我今年又刨了那么多花生。我吃在嘴里,美在心里,甜在永远的记忆里。
母亲离开我已经近二十年,而在我的心中,母亲从未走远。中秋节又到了,我种的几棵花生略有收获,亲手去拔出一棵花生秧,许多花生扑棱棱的从土中跃出,似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的脑海里就闪出妈妈慈祥的笑颜,她那会说话的眼睛似乎在对我说:“兰子,看,好多花生啊!”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11
前年的腊月,我的母亲就像是一只飞倦了的鸟儿,在穿越了漫长的时空之后,又回到了她生命的起点。母亲的离世,一直是我心头难以愈合的伤痛。虽然,她老人家离开我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我对他的思念仍然一如既往:夜夜梦中呼唤,醒来时泪流满面。
我的老家在嵊州市的最西部的一个偏僻之地,那是一个群山怀抱、森林茂密的小山村,那里树绿水青,山路弯弯:那里晨有鸟儿啁啾,晚有山雾缭绕。翻过一座座山岗,走过一条条羊肠小道,蓦然间,你会发现在树木阴翳处,露出三间坐北朝南黑瓦土屋,那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的房子:用泥巴垒成的墙体,朽浊的板壁,木质的窗框,屋栋简洁陈旧,院落虽立于山野,却仍不失庄重和大气。推开那头斑驳陆离的台门,向外望去,后院的那座“小花园”已经荡然无存,寸草皆无,那些曾经带给我无限乐趣的大梨树、石榴树、苹果树、板栗树、枣树已是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一块宽敞平整的水泥地。
而今,中秋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想到母亲健在的时候,我是每过二十天就会风尘仆仆赶去看望她老人家;想到要是母亲还健在的话,我一定早已飞奔到母亲身边,为她洗衣,洗被、理发、烧饭、洗碗;想到要是母亲还健在的话,我一定早已偎依在母亲身边,与母亲聊聊家常…….
有道是:“人逢佳节倍思亲。”近两年的母亲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之夜,我都会忆人思事,泪眼模糊。每当有人提起“母亲”或“妈妈”这几个字,我都会怆然涕下。常常有人劝我;“你母亲活到84岁的年纪,也算是长寿之人。最说,她活着的时候,你又对她那么好,她走的时候,又是那么坦然和从容,人老了,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你又何必耿耿于怀呢!”其实,我又何尝不懂得这个道理呢!但是,二十年悉心呵护的养育之恩,几十年的母女深情,几十年牵肠挂肚、魂牵梦绕,怎么可能轻易就释怀呢!
前几天,在甘霖的一次联欢活动中,网友们起哄,让我唱一首歌。于是,我饱含深情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正唱着,猛然就想到了,自己不就是那个没有妈妈呵护的、可怜的、孤独的孩子吗?自己不就是那颗生长在山谷里摇摇欲坠,弱不禁风的.野草吗?玄相间,不禁悲从中来,泪水顿时喷涌而出……
也曾有人对我说:在泡茶腾起雾气里,只要你心诚,你就能看见,你最思念的人的影像。虽然,我知道,这话纯属无稽之谈。可我仍会在每天的傍晚,为自己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在氤氲的雾气中,我虔诚祈祷,只是希望能看到母亲那张犹如干核桃般的面容,看见他那被风撩起的缕缕白发,哪怕是隐隐约约的也好。尽管我几度忧伤,几度念念有词,可我那点渺小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我常常对别人说:“日渐憔悴的父母亲,是岁月风中的一片枫叶,我们应该在他们将要飘落前,备加呵护关爱,不要等到他们过世之后,才发出毫无意义的长叹。要知道岁月不饶人,孝敬父母亲的机会也在一天天的减少。”
现在,没有了母亲,就像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无奈地流落的茫茫的人流中,不知何去何从……羡慕地看着别人家拎着大包小包往娘家跑,我只能默默地想;多么幸福、开心的人,有母亲的感觉真好。只要有母亲在,山便会长绿,水就会长清,花就会长开。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12
又临中秋,赏月的心情却已然全无,月光的皎洁再也吸引不了我疲惫的目光。
妈离开我们这10多天里,儿子总是六神无主,无论坐着、站着、躺着,脑海里总是浮现妈的身影。妈还没下葬的那几天,等到忙碌的亲人们找到各自恢复疲劳的角落,儿子便长坐在妈的身边,与妈聊那些永远也聊不完的家长里短,聊儿子以前不愿对人启齿的心事,聊儿子之于妈的愿望和遗撼……。而且,儿子深信,妈能听到儿子的呼唤。
一直,都想为妈写点文字,却不知从何写起。每次手指放到键盘上,想起妈苦难、辛劳、伟大的一生,无限的感慨便由心底升起,无以言表的情绪逐渐地弥漫、吞噬了自己。儿子的泪水喷涌而出,思绪成了脱缰的马,纵横驰骋在广袤的原野。儿子的心中充满了对妈的敬意,骨子里凝聚着对妈的感恩,灵魂里弥漫着对妈的愧疚,血液里流淌着对妈的思念……
一、妈的一生是苦难的
妈的个子还没有灶台高,外婆就抛下了外公与一双儿女溘然离世。从此,妈在白天独自承担了做饭、洗衣、喂猪等繁杂的家务,夜间还跟着外公做纸扎(阴间用的房子、家具、衣物等)。困苦磨练了妈的意志,长大后的妈成了一个十分坚强、能干的女人。
妈18岁嫁到坛口村曾家,生养了一儿二女。男主人不仅嗜赌成性,还染上了痨病(肺结核),很快便花光了外公给妈置备的那份不菲的嫁妆,也很快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年仅28岁的妈不得不把两个女儿分别送人,带着儿子改嫁到桐口村陈家,成了一个39岁老光棍的老婆,成了我的妈。
妈一生生育了九个小孩,带大了八个,正好四男四女,应该算是有福之人,但不幸的是曾姓的两个女儿和陈姓的长子竟相继英年早逝,成为妈心头永远的痛。尤其是陈姓长子(我的二哥)在1988年中秋节凌晨病故,妈的生日变成了二哥的忌日,从此妈没有过过生日,每年春节在我们家也没有了真正意义的团圆饭。
爸妈养活我们本已异常艰难,没想到我六岁那年的春节前五天的傍晚,我本要点起的是晚饭的炊烟,却点成了冲天的火焰,把我们家仅有的一间土坯房烧得只剩下四堵残墙。爸妈奋斗12年积攒的那点家底,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灰烬。
二、妈的一生是能干的
爸远在离家100多公里的肖田墩土岭林场当工人,妈与其说是靠爸那点微薄的工资不如说是靠自己带领孩子们群策群力兼精打细算地艰难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
那时候的农村,男主人在外拿工资的叫做“非农业户”。“非农业户”的家境存在很大差异,坐机关的或有个一官半职的男主人的家庭,生活条件比“农业户”要好些;象爸那种林业工人家庭就比“农业户”还要差。那年代的男劳力是没有人愿意干林业工人的,因为林业工人月工资抵不上一只鸡的价值,何况要远离老婆孩子热坑头,所以只要稍微会算数的都回家“养鸡”了,爸是远近闻名的“木头人”才会在离家100多公里的深山里呆到退休。而且,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月,男主人的“抢夺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家庭的生存状况,我们家由于男主人不在家,自然成为被强食的弱肉。“农业户”无论欠生产队多少债都可以“记往来”,农副产品可以一两不少地得到分配;“非农业户”则不行,没有资格“记往来”,必须交清了欠款才能得到生产队分配的农副产品。还有,“农业户”除了男主人有资格参加生产队的“加餐”(打鱼、杀猪,饱餐一顿),子女还有为生产队放牛、养鱼挣工分的机会,“非农业户”则没有。我们家孩子多,却得不到吃“加餐”和挣工分的权利,每到“加餐”的日子我们只能在家门口排成行,口中念念有词。是妈安慰我们有一天会长大也有资格吃“加餐”,是妈带领我们到处开荒地弥补“非农业户”少得到的分配,是妈教我们满村子拾猪粪交到生产队换工分。
妈为了避免大哥在生产队劳动受欺负,让他学做“手艺”走四方;妈为了全家度过火灾后的寒冬与饥荒,带领我们住别人废弃的破屋,捡别家地里的烂菜;妈看到我个子小但特别会“算数”(精熟乘法口决),千难万苦也不让我辍学,指望我将来当上生产队的会计;妈用自己的烂裤剪下一条裤腿,将一端缝死后在另一端缝上一根带子,就这样给我做书包……
凭着妈精明的操持,我们家竟然先后盖起了四间瓦房,儿女们都相继长大并各有其成。
三、妈的一生是慈爱的
妈走的那天,远近的亲朋和村子里的人都赶到县城来送别,那阵势让儿子欣慰和感动;大家评价妈时说得最多的词就是“聪明”和“善良”,让儿子自豪和骄傲。
妈忍辱负重,但从来舍不得儿女受罪,总象老鹰护小鸡一样爱护着我们。记得儿子七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提秧苗,儿子只顾与小伙伴回忆头天晚上看的电影情节而忘记了送秧,队长发现后竟然给了我而且只给了我两耳光,妈知道后跌跌撞撞冲到水田中要与队长拼命。自此,妈再没让儿子到生产队做过事。
妈省吃俭用,但从来不会怠慢他人。妈给我们讲“端凳给别人坐就是端给自己坐”、“借人一箩糠还人一担米”的道理。家里招待客人剩下的菜,妈都是把主菜挑出来重新加工留待下次招待客人,配料则让儿女们打牙祭,自己只是等到儿女吃完了再用稀饭沾一点碗底的残汤。
妈儿孙满堂,但每一个都是妈的心头肉。这些年,儿孙们给妈的钱物都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妈的`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部分拿到各个寺庙里保佑儿孙幸福安康,一部分则积攒着给每个儿孙一份礼品“做故记”。妈走后的衣柜里,我们发现了五双儿孙们买的、妈还未曾穿过的鞋。
儿子永远不会忘记:小时候,妈知道了儿子上课时冻得直哆嗦,妈把自己仅有的烂棉裤拆了,去除实在太烂的部分,改成了儿子的一条小棉裤。
那时候,我们家一年到头也难有杀鸡宰鸭的机会,妈总是把肉斩成很有形的方块,每个孩子都能分到两三块,妈分给自己的永远是斩成两半的鸡头。一直以来,我们还是习惯首先把鸡头夹给妈,妈总是无声地“享受”了。在儿女的心目中,妈是喜欢鸡头的。有一次我突然疑惑,妈是真喜欢鸡头呢还是为了把肉让给我们而自己只能吃鸡头呢?我对家人说过我要向妈求证的,可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
妈就连离别的方式,也还在为儿孙着想。妈经常对我们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应当“回去”了,尤其走前不能病太久,不然就拖累儿孙了。妈真的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平静安祥地走了……
四、妈的一生是坚强的
妈人生坎坷,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妈总能乐观地看待和面对。记得儿子被奸人所害的那几年,妈日夜为儿子操心,妈告诉儿子一切都是风中烟云,妈一句“命长才能吃得饭久”的土话却让儿子明白了一个大道理,是妈教会儿子在困难到来时选择坚强去面对。
妈2005年初发现患了结肠癌,癌块引起肠梗阻,痛得不行。儿子要为妈做手术,妈却说活了77岁,加上闰年闰月都有80岁了,应该“回去”了。在儿子的坚持下才做了手术而且非常成功,妈每个春节都说自己“又多捡了一年”,逢人便说自己“早该是一堆骨头了”,知足了。
妈不仅笑看荣辱,还把生死看得异常平淡。妈走后我们才发现,妈一直在悄悄地准备自己的行装,衣帽鞋袜以及寿床内的用品,一切都已就绪,只待老天择日起程。
妈好象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竟在去年儿子的本命年里召集孙子女、外甥子女为儿子做了隆重的“50大寿”,当时儿子还十足的哭笑不得,如今才感觉无比幸福。
妈在肠癌手术后,七年来身体一向康健,儿子一直坚信妈会活到90岁甚至更高寿,所以妈多次提及分别的话题,儿子都觉得晦气而拒绝与妈谈论,觉得老人就爱多虑,如今才感到非常后悔。
五、妈是儿子永远的爱
妈真不该这么匆忙的离去,妈活到再老即或生病,儿子也有能力而且愿意赡养您。妈虽然已经看到了第三代都长大成人,甚至大儿子的第三代都已经结婚,但儿子真希望能永远看着儿孙们逢年过节时排着队给妈拿钱物的情景;希望妈能看到了最牵挂的孙子毕起、陈晟,最宠爱的孙女晨晨、陈昊,以及外孙胡芸胡焱姐弟结婚生子;希望妈能等到曾孙女曾玲生小孩,享受五世同堂;希望带着妈到儿子赣州的新房里过个年……
妈怀我六个月的时候从二楼摔到地上,我竟然奇绩般地被保住了胎,妈逢人便夸儿子孝顺,儿子是神仙留下来报答您的。我也一直以为自己真的很孝顺甚至还沾沾自喜,但妈走后儿子才发现自己做得很不够,做得很不好。村子里的人都以为儿子把妈接来县城就是带妈享福来了,儿子也以为让妈丰衣足食了就尽到孝道了。可是,儿子却听信妈说腿脚不方便不愿意同我们住楼上,就让妈一个人单独住在楼下。当妈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儿子在哪里?当妈倒在洗漱的脚盘边起不来的时候,儿子在哪里?——都说养儿为防老啊!
妈走得实在太突然,让儿子越发伤心,越发无法接受。倘若妈这次能跟以前一样,在病床上躺三天五天,让儿子侍候几天,心里也许会好受一些。妈走后,儿子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心口很痛很痛……
听说,逝去的亲人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的身边,儿子不知这句话是不是真的,但儿子相信,妈会在不远处看着儿子,依然守护着妈的子孙。可是妈,儿子如此的想念您,却还没能在希望的梦中见到您,儿子不知道二哥有没有去接您?您和爸是不是在一起?现在二哥父母双全,可以尽享天伦了,可怜弟弟却双亲皆失,再不能承膝下之欢了。
妈,儿子多么希望人真的能穿越时空,回到妈温暖的怀抱。不知是妈的在天之灵感应了儿子,还是儿子的思念幻化出了妈,妈终于来到了儿子面前:妈的头上缠挽着一个稀松的发髻,别着一根钲亮的银簪,额头围着缀满珍珠的黑色头巾。腰弓背驼,记录了妈曾经的艰辛;道道皱纹,刻画了妈饱经的沧桑;满脸慈祥的笑容,复制了妈的善良……
窗外,秋风渐起,秋色渐浓,中秋节的脚步近了。儿子已经习惯了妈在那里我们也在那里过年过节,儿子喜欢提着月饼与妈一起过中秋。而今,月亮依旧高挂天空,却已是灰白惨淡,消瘦难圆。
古诗咏“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中秋是妈的生日呢?儿子只能用颤抖的双手敬上香和酒,捧一轮秋月,满载着妈曾经给儿子吟唱过的童谣,满载着儿子对妈深深的感激,满载着儿子对妈长长的思念……
妈,儿子祝您中秋节快乐!生日快乐!愿您在天堂不再有烦恼!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13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岁月如梭,又到了充满思乡情怀的中秋佳节。每逢此时,我总想起乡下的母亲,心中充满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苏北偏僻的乡下,母亲是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一家人苦中作乐,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充满了亲情和温馨。平时,母亲很少买吃鱼肉给我们吃,不是母亲不心疼我们,而是我和哥两人上学,开销大,而家里收入却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这一天,母亲会毫不吝啬,早早地准备好鱼和肉,让我们开一次荤,好好地饱餐一顿。到了晚上,月上树梢,母亲就会从家中搬出一张桌椅,把买好的月饼、水果放在桌上,再准备几杯白酒和几副筷子,按我们老家的风俗,这是祭月,母亲不准我们吃桌上的贡品,可我们一点不买她的“账”,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不是偷吃月饼上薄而脆的外层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麦场上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贡品,都在我们调皮中不能完整无缺。这难忘的童年中秋节,就象亲情一样,让我们过了一年,又想过下一年
母亲的生活是很艰辛的。父亲见家里开销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过节才回家和我们相聚。母亲为了我们,衣食住行、田间地头,无不洒下她那辛勤的汗水。当我们兄弟俩还在清早朦胧的睡梦中时,母亲就早早地起床,担水、洗衣、做饭忙个不停,有时还到田间地头忙一会农活。待我们起床后,母亲招呼我们吃饭上学。当太阳露出晨曦的笑脸时,母亲便带着农具,下田干活了。白天,母亲忙个不停,夜晚,她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纳制鞋底、缝补衣服。在母亲辛勤的养育下,我们渐渐地长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继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大学。中秋前夕,我们离开了母亲,各自到外地上学去了,留下了母亲一人在乡下。因为家里穷,为了我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父亲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亲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学的几年里,中秋节都不在放假时间里,我们不能回去和母亲团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信回去。母亲也很想念我们,她不识字,常托人写信叫我们好好读书,要经常写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亲的来信,都能感觉到母亲思儿的心切。就象我们放寒暑假回家一样,平常不善言笑的母亲,再苦再累仍有一脸的惬意。
毕业后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里有了工作,都写信叫母亲到我们工作的城市来住住,可母亲担心我们刚到单位,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又说家里没人照料,一直没有同意,仍在乡下喂鸡养猪、耕田种菜,独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为工作,没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参军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战士,远在异地他乡。而每年的中秋,都因为部队搞战备训练,我都不能请假回家。也许分别太久,母亲对我的思念与日聚增。父亲偶尔在家时,母亲就催促他写信给我,父亲外出打工时,母亲又定期托人写信来。她的来信,没有华丽的词语,还常常伴随着不少的错别字,内容不外乎问我训练苦不苦,部队首长亲不亲,海防前哨的生活习不习惯……唠唠叨叨一大堆,总之要我在部队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挂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满了母亲那无私的牵挂。尽管那时我已是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的军营男子汉,但在母亲的眼里,我仍是一个不谙世面、不太懂事、还没长大的孩子。
在我当兵后第二年,哥哥结婚在城里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一时拮据起来。母亲觉得在农村种田,收入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乡人的带领下,去了上海给人家当保姆,我曾写信劝阻母亲不要去,可她不听的劝阻。母亲从小生活在乡下,既听不懂上海方言,就连城市的东南西北有时也辩不清,可母亲一直坚强着,操劳着,酸甜苦辣从来不对我说。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 篇14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从没进过学堂门。从我记事时起,她总是随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勤劳动着。所以在她头脑里只有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获,怎样才能把从集市上买来的猪仔喂得又肥又壮,至于什么是中秋,与农事来说无关紧要的,她全然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节气。
今年遇到干旱,田地里半年来的劳作算是打了水漂,收获全无,重新下种可又没下雨,父亲就与同寨的三叔去三穗打工了。本来我们是不让去的,可父亲认为在家里也是闲着,于是母亲就一个人在家里料理家务及农事。中秋节到了,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我决定从江口回到石阡赶去老家看望她,陪母亲过中秋节。
我利用没课的下午,准备好了月饼等其它吃食,到石阡后我商量小儿一同回老家,小儿说老家的路太难走了,就没去。对于小儿来说,老家在他的记忆里是那样的熟悉而又陌生只记得是春节要去的那个地方,那里有爷爷和奶奶,除此什么也记不得了。第二天就是中秋节,直到那天下午我才赶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母亲见我骑车出现在她面前,甚是高兴,激动得合不拢嘴,半响才说你回来了!我说放假了,是中秋节。母亲喔了一声。母亲问我饿没有,家里吃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让我自己去拿。我坐在台阶上休息,母亲在院坝里不停地翻弄着那些干瘪而发黑的稻谷,从众多的空壳中筛出饱满的穗粒,我竟然想不出安慰母亲的一句话来。而母亲说这是她今天中午的劳动成果,一天的口粮是吃不完的。虽然她是面带笑容而心怀满足的在说,我却从她的神色里看到了农人一年辛苦之后无果的无奈和心酸。随后母亲说还要去田里干活,无论收获多少,总得去看一下。我也跟随母亲去,母亲说我干不了这活,我笑着说:小时候你们不是让我学过吗?那时候是怕你们不努力学习,让你们知道干农活的辛苦嘛。母亲解释道。但我从没有怨恨过他们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都是我以要做作业为借口给搪塞了。来到田里母亲在前面将完全没有稻穗的割倒,我就在后面给这些稻穗扎成个,晒干之后就是牛过冬的料草了,直到太阳下山,天快黑了,我多次催促母亲说今天没做完明天再做,活是做不完的,她才停下手中的活。我去解牛绳,母亲捆绑了一梱已晒干的谷草回家了。
吃晚饭的时候,母亲特意为我做了一个鸡蛋汤。听别人说城里的鸡蛋不好吃,让我多吃一点,而她自己却不吃,说在家里能天天吃到,比我们方便。但很多时候,她都是将鸡蛋请人或自己上街带给我们吃了。
吃饭后,我拿来月饼想让母亲尝尝,问她要什么口味的?五仁的、肉松的、火腿的'、荔枝的、草莓的我念出一串的名字,可母亲也许从没听说过这些名字,更不清楚它们倒底是什么口味。不就是一个月饼吗?竟然还有那么多不同。我给母亲挑了一个火腿的,说里面有肉馅,挺好吃的。母亲接了过去,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看,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却又将月饼放回了原处。她说现在才吃饭,吃不下了,并说一天在坡上干活饿了的时候吃。在母亲看来,月饼就是饿了的时候,还能当饭吃的。这与我们吃月饼的意义是如此迥异,母亲的这种看法更是实在和真切,而我们的看法却显得虚无和缥缈罢了。
随后我一边与母亲聊天,一边看电视。电视上正直播中秋的圆月夜景。但我和母亲都没有出去看。月亮对于母亲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农忙时节,月亮能照着她出门,又能照着她回家。我与母亲谈到了父亲在外打工的情况,又谈到了我工作上的事。夜渐渐深了,母亲显得很是疲倦,竟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来,我再三提醒叫她去休息,她就是不肯。我好久没有回家了,她也许想多陪我坐一会,我将电视的音量调到最小。实在支撑不住了,母亲才去休息。第二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又不知什么时候出门干活去了。
这个中秋节,父亲不在家,只有我和母亲。我没有看到圆月,母亲也没有吃月饼,虽有太多的缺憾,但母亲收获了她的快乐,我得到了我的幸福!
- 相关推荐
【中秋佳节忆母亲随笔】相关文章:
忆乡鲈随笔(精选17篇)09-18
抒情散文《忆母亲》06-20
忆母亲作文(精选17篇)05-13
抒情散文《忆母亲》(精华)06-21
记叙母亲节忆母亲的诗歌(精选10首)06-30
母亲的作文随笔11-13
抒情散文《忆母亲》[优选8篇]06-21
母亲的算盘人生随笔11-09
母亲节随笔作文10-25
感恩母亲节随笔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