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

2022-05-31 美术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交流自己喜欢的相框的造型和图案,感受相框装饰的美。

  2、了解相框装饰的方法(对称、间隔),尝试用面状材料装饰相框。

  3、能选择适量、适当的材料进行装饰活动,知道节省装饰材料。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美术教育教案《相框》

  活动准备:

  1、手机各种相框资料,了解相框的外形和装饰方法。

  2、收集可以装饰相框的面状材料。

  3、幼儿已经有粘贴各种及简单的的纸的造型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有相框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喜欢什么样的相框?相框上有什么装饰?花纹有什么规律?

  (二)教师出示各种相框图片,师幼共同讨论相框的制作方法。

  1、教师:你会做相框吗?它可以用什么制作?怎么做呢?(装饰的位置、方法、纸的造型等)

  2、教师:怎样选择合适的纸张做相框又节省又好看?做装饰时,怎么选择材料又节省又好看?

  3、教师:还可以怎样装饰相框?怎样让自己的相框更漂亮?相框里需要有什么?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1、强调重点:相框的制作方法。

  2、注意难点:纸的造型和装饰方法。

  (四)教师展示幼儿制作的相框,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1、教师:你喜欢哪一个相框?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哪幅作品放在相框里?

  2、引导幼儿将绘画作品装在相框里展示、欣赏。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创作自画像并装在制作好的相框里。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勺子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勺子娃娃。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享受运用工具进行创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勺子娃娃范例。

  2、各种勺子、广告颜料、胶水、毛线、茹胶纸、碎布、瓦楞纸、硬卡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餐具“勺子”有什么用?

  2、思考和讨论:

  —我们能用它做成可爱有趣的娃娃吗?

  —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对比勺子与娃娃相似的地方,如勺像娃娃脸,勺柄像娃娃身体。)

  —如果我们用勺子做娃娃,要怎样才能让它更像娃娃呢?

  如:需要给娃娃作出五官,可以有手有脚,可以做不同的衣服区分男女,可以做不同的发型等。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小朋友们说的这些呢?如:毛线可以做头发、眉毛,硬卡纸可以做手和脚等。

  3、创作勺子娃娃。

  —出示有趣的范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热情。

  如:可爱的勺子娃娃来找朋友了,哩,让我们帮帮它吧!告诉勺子娃娃你想帮它找一个怎样的朋友。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算做什么样的勺子娃娃,用什么做。

  —根据幼儿的能力和表现帮助幼儿拓展可以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幼儿利用勺子和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使幼)LJI匝利完成自己的勺子娃娃。

  4、展示和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想像力,看到老师的示范非常感兴趣,为此在设计本次活动《勺子装饰画》中,我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勺子的形状和备用材料,让他们自己先来猜猜一个勺子和备用材料可以做什么,运用已有的装饰知识,来自己进行自主装饰,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从而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感受变废为宝的快乐。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升了幼儿观察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小百科:勺子的种类是很多的,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针对不同的东西,他的用处也是不一样的。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大胆表现人物头部、躯干与四肢倾斜的动态。

  活动准备:

  油画棒,各色水粉色。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1)、为什么小朋友都爱玩海洋球?

  (2)、在海洋球池里走和跳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

  教师范例:哪些小朋友在活动?哪些小朋友没有活动?将作品上的人物编号,引导幼儿从人物头部、躯干、四肢是否倾斜区分辨。

  2、操作与思考

  请幼儿尝试用倾斜的方法画各种不同方向的头发,教师变化成不同的发型、五官。

  3、创作要求:

  画一画我们来玩海洋球,看谁玩得最开心。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想象玩海洋球的情景

  (2)、用发型、五官和服装表现不同人物特征。

  (3)、鼓励表现简单的.重叠,海洋球的重叠。

  5、引导评价

  6、小朋友是不是都在玩海洋球?(从动态上分辨谁在玩,谁在看。)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思路】

  米罗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他以儿童天真的眼光看世界,创作出很多富有幽默感的画面。米罗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荷兰的室内》是一幅典型的抽象作品,它以大胆的色调和各种夸张、变形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热闹、喧哗而有趣的场面,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本次活动,我们结合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更进一步地认识这个“载诗载梦的画家——米罗”。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欣赏活动,体验作品热闹、欢快气氛所带来的快乐。

  2、能大胆想象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了解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1、彩色画纸、线条笔。

  2、《荷兰的室内》课件。

  3、在活动室内展示“米罗”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找“哈哈镜”,丰富幼儿对夸张、变形的情感体验。

  师:老师发现每天在自由活动的时间,总有许多小朋友喜欢去照哈哈镜,在照哈哈镜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来照哈哈镜,看你发现哪些有趣的事。(集中幼儿)

  提问:刚才你照哈哈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我的头变大了,腿变长了……)

  师:哦!你的……变了!……

  小结:原来照哈哈镜时候,镜中的小朋友都“变形”了。

  二、欣赏《荷兰的室内》。

  (一)分组欣赏作品(小图),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画面,大胆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

  师:老师准备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名画,欣赏时你可以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一说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当音乐停了,请你把手中的画轻轻地交给老师,好吗?

  (出示完整图)

  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欣赏画中的主体,感受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提问:

  1、在这幅画中,最显眼、最突出的是什么地方?(最大的/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哪里?)

  师: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最显眼的东西吧!

  (局部出示)

  2、你觉得它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为什么说它是……?

  3、刚才有些小朋友说它是……,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

  4、结合“照哈哈镜”的体验环节进行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照哈哈镜的时候,镜中的小朋友“变形”了,画中的这个东西也变形了,有小朋友说它是……,有的小朋友说它是……,原来同一个变形的东西,大家想到的都会不一样。

  (出示完整画)

  师:在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变形了?

  幼:……变形了。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发现画中的东西都“变形”了。

  (三)色彩上的分析,提问:

  1、这幅画有哪些颜色?(集体回答)

  2、画面中最突出、最明亮的是哪里?它是什么颜色的?

  3、背景是什么颜色的?

  4、这些明亮、鲜艳的颜色和绿色、褐色的背景色搭配一起,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些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画面变得更明亮、欢快,充满动感,洋溢着快乐和热闹的气氛。

  (四)出示PPT,讨论整幅画给人的感觉。

  师: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猜猜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随音乐逐一出示动画)

  故事:这是lala的房间,每天lala都喜欢趴在窗台眺望远处的景色。窗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房子耸立在绿绿葱葱的树林中,小鱼、小天鹅在河里嬉戏着,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这天,lala睡着了,房间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位乐师拿着一把琴弹奏着动听的音乐,身子也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起来;在一边,一只小狗正滋味地啃着骨头;小猫正在玩线球;小蛤蟆真追逐着一条小虫;瞧!就连餐刀也会自己动起来,为苹果削皮呢!它们在房间里快乐地跳舞、游戏,热闹极了!

  三、鼓励幼儿给作品起名字。

  师:你们觉得这幅画有趣吗?请小朋友为这幅画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1、你是根据画的内容来起名字的。

  2、你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起名字的。

  3、你是根据画中的东西来起名字的。

  四、介绍作品名称和画家。

  师:小朋友起的名字都很好听,其实这幅画的名字叫《荷兰的室内》。

  (出示作品名称)

  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得吗?

  (出示作者照片)

  师:这幅画是一位西班牙画家“米罗爷爷”画的。同时,“米罗爷爷”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这幅画就是他在荷兰居住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五、介绍画家的绘画风格。

  (出示完整画)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幼:这幅画很漂亮、感觉很高兴、很热闹、画中的东西都变形了……)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幅画,因为米罗爷爷用了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来作画,他的作品总会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六、请幼儿欣赏米罗的作品。

  师:米罗爷爷还用了这种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了许多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吧!

  (出示米罗的作品)

  七、幼儿创作。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小米罗”,向米罗爷爷学习,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一幅画,让别人看到你的作品,也会感受好玩和有趣。

  八、评价幼儿的作品。

  1、请个别幼儿出来介绍自己组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哪里也像米罗爷爷那样,用了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小朋友都很棒,能向米罗爷爷那样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画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米罗爷爷那样敢于想象、敢于创作、敢于表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更美好!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借助童谣,运用线描画表现斑马的斑纹和形体,展现斑马生活的各种形态。

  2、初步了解斑马的生活习性,感受斑马群居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欣赏斑马图、示范画纸、幼儿画纸。

  活动过程:

  一、示范导入

  1、引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吃草的动物朋友。身上有美丽的斑纹,它可能会是谁呢?(斑马)

  2、提问:你们知道斑马生活在哪里?斑马喜欢吃什么?(喜欢草原,爱喝水)欣赏斑马在草原上的生活。

  3、边看示范画边讲解:它有椭圆形的头,它有长长的脖子,它有圆圆的身体。这是它的身体的轮廓。教师示范画。

  4、斑马身上有美丽的花纹,还有一首童谣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黑一道,白一道,斑马穿得好俊俏,问它为啥这样穿,它说流行海魂衫。)

  教师范画。

  5、漂亮的斑马想找更多的朋友,一起去草地,一起去公园,一起去森林,一起去河边,他们自由自在,多开心呀,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斑马有哪些姿态。有小朋友很喜欢它,把它画下来了,我们来欣赏一下吧,你愿意画吗?那好我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画出斑马的不同的生活姿态。还有注意给斑马图添上各种背景哦。

  二、幼儿尝试

  1、引导语:你的斑马呢?请你把它请过来吧。

  2、幼儿操作。

  指导重点:

  1、斑马的身体特征是否表现完整。

  2、斑马的不同姿态表现是否生动。

  3、主题与背景的互动是否合理。

  4、注意多匹斑马之间的大小和遮挡。

  三、分享讲评

  1、观察讨论:看看斑马在哪里?几只斑马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故事?

  2、小结:斑马就是喜欢在一起生活,相亲相爱,很快乐。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接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

  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6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油画棒

  过程:

  1.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师幼共同跟着录音讲述故事。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2.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我们能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变成一本连环画吗?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选出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角色,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写上自己的名字。

  ④装订。

  3.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4.分享交流。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连环画到小班给弟弟妹妹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活动反思:

  合作是当今社会人与人交往时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大班期间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虽然有了合作的意识,但是在活动中还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的参与,通过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书--引导幼儿讨论和同伴合作的具体方法----幼儿合作制作连环画书。整个过程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体验了合作的重要和合作制作图书的喜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效果好。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大小的纸盒做铁皮人。

  2、通过合作完成难度较大的制作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纸筒、皮筋、锡纸等。

  2、木偶进行曲或其他欢快的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论、模仿有趣的铁皮人。

  1、讨论铁皮人的特别之处。

  --教师:故事里的铁皮人是怎么走路的?和我们走路时的姿势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你觉得铁皮人有趣吗?他有趣在哪里?

  2、模仿铁皮人。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铁皮人有趣的样子。(鼓励幼儿大胆模仿铁皮人有趣的动作和造型,引导幼儿观察铁皮人的姿态和神情。)

  二、讨论制作方法。

  1、讨论制作的材料。

  --教师:如果请你来做一个铁皮人,你想做一个怎样的铁皮人?(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教师:你觉得制作铁皮人要用哪些材料?用什么材料做比较方便?(引导幼儿选用现有的合适的材料。)--教师:你做的铁皮人能动吗?怎样能让铁皮人动起来?(引导幼儿用橡皮筋等有弹性的材料让铁皮人的关节动起来。)

  2、讨论制作的步骤。

  --教师: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引导幼儿从铁皮人的头到脚按顺序考虑。)

  三、制作铁皮人。

  1、幼儿寻找合作伙伴,制作铁皮人。

  --教师:请你和朋友一起来制作铁皮人吧!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和好朋友帮忙。

  2、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制作不同姿态的铁皮人。引导幼儿互相做模特,协作完成制作任务。)

  四、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你的铁皮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在干什么?他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教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教师:我们一起请铁皮人来跳个舞吧!(在背景音乐中幼儿操作铁皮人,表现铁皮人的简单动作。)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锦集五篇05-29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锦集6篇05-08

大班美术教案锦集八篇05-26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锦集6篇05-29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锦集5篇05-20

【精品】大班美术教案三篇05-22

【精品】美术教案锦集八篇05-25

【精品】美术教案锦集五篇05-18

【精品】美术教案锦集五篇05-15

【精品】大班教案锦集六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