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07-31 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

  摘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音乐专业特色指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进而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措施,旨在为高校培养专业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音乐专业学生作为艺术性专业人才在繁荣我国文化事业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对文化需求不断增大,需要通过高等教育向社会输出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来推动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对音乐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设置过于概括化、选拨方式单一且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实践性人才的发展。

  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二是为社会输送表演型、创作型研究人士。但在实际招生或培养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方向,将音乐教育视为艺人成名的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与其他课程的协调全面发展,在考核中过于追求统一标准缺乏对创新思想的培养。同时,高校师资队伍中多为基础乐理等理论性课程教师,少量高校引入资深音乐创作人作为教师进行教学。一系列原因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业困难更遑论进行音乐创作。

  (一)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决定着培养的方向和方式、内容。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兴起时间较短,部分高校为吸引招生人数,以培养表演型艺人为目标,着重于流行音乐、表演艺术等方面的课程,缺少对传统音乐文化和创作水平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繁重的公共必修课程之外,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独立性,仅仅由学生选择之后进行专门的学习和深入,学习面越来越窄,没有其他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弱。此外,音乐课程设置过于陈旧,基本都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音乐史等课程,缺少激发教授学生创作的课程,且大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没有考虑地方特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队伍与考核评价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使高校各个专业教师资源出现短缺,尤其是艺术类高等教师资源本身不足,更是造成音乐专业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各高校不得不进行大班教学、缩减某部分课程的设置。同时,为满足教学需求,部分高校在招聘选拔教师过程中降低标准,使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强的应届毕业生成为一线教师,这样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利的影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分为日常考核与毕业考核两部分。日常考核多为小论文考查或视唱等方式,很少有高校日常采用汇报展演的形式,邀请专业导师作为考官或评委对学年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尽管部分高校会在期末举行文艺演出,也仅仅是安排舞台经验丰富的同学参加,表演形式过重,学生参与率低,无法起到考核评价的真正目的。毕业考核大多院校还是采取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式进行考核,对题目及内容的前瞻性应用性要求较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会借毕业之际举办个人演唱会,但这也并不作为考查学生能否毕业的决定要素。因此,高校考评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也导致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个人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音乐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注重实践性的教育,课堂的理论知识最终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音乐专业学生作为艺术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是其就业以及创作的基础。

  (一)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保障

  时代的发展对音乐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衍生出的娱乐、商业等新型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标志着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向多元性转化。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用人单位看中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在校期间,通过高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借助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其整体的素质,在进入社会后,这类人才可以尽快适应社会,提升音乐专业整体的就业水平。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音乐艺术,不管是演奏、演唱还是创作,都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创新,只有在创造性思维的引导下,才能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出潜力与才智,创造出更多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三、音乐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校、学生、教师、社会几方面共同努力。学校提供更多的硬件设施与实践机会,配备良好的师资,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置突出综合化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设置应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注重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综合其他艺术专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建议课程设置中开设创新思维或音乐创作研究类型的课程,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开设本土音乐、戏曲类选修课程,从教育层面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力度。还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再创作扩大本土文化的知名度。除此之外,音乐专业课程设置还可以与其他艺术类专业联合开设相关课程,例如让学生学习舞蹈类形体等专业知识,学习表演类基础知识,通过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学习锻炼,具备多种实践能力,可以尽快融入社会。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大多教授理论课程,进行创作研究的较少,高校在进行教师选聘中,可以适当外聘一些创作音乐人为教师,开设音乐创作课程,为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打下基础。针对开设的地方本土音乐课程,还可以邀请当地老艺术家组织相关讲座,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导师的设置,可以学习专业型硕士培养方式,进行“双导师”培养方案,学生选择校内校外两个导师,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利用校外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精神。

  (三)创新学生实践活动机制

  音乐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学校应该在财力物力上予以扶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进行锻炼。学校可与文化中心、组织部门、教育民政部门加强联系,日常举办一些公益演出等活动,全面激励引导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让舞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由学生根据企业文化对企业推广进行音乐创作,组成各个小组,由学生之间合作通过发挥各自特长完成几次完整的创作,安排教师进行跟进指导,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创新创作的氛围。

  (四)践行以能力培养为标准的考评机制

  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在考评中可以发现已学知识的不足也更能确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通过小论文撰写方式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深度进行考查之外,还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日常考查通过小型音乐会的方式邀请学校领导和外聘教师进行全面考核,毕业考核除毕业论文外,以班级为单位自行组织一场汇报演出,要求各个学生参与,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为避免教师在课下怠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在考评教师环节,可加入对教师组织实践课程次数与质量的考核标准,通过多方位的考评机制激励教师学生双方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赋予音乐创新的生命,有效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依托传统课程教育,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创建一支高素质敢创新的专业队伍,设置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考评机制。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通过高校教育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音乐实用型人才,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邵冬梅.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xx,(18).

  [2]钟宏桃.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xx,(08).

  [3]郭杨阳.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xx,(23).

  [4]周邦春,石瑾.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艺术研究,20xx,(03).

  [5]周邦春,石瑾.论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xx,(06).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2

  论文导读: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本文从创新意识的条件、激活创新欲望、教师作为监护人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初中数学,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对创新的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数学创新意识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或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创新意识。在20xx年初(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对数学创新意识有更为明确而具体的阐述: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它至少包括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数学创新观念。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三)数学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

  二、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指向,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可以说,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学教育的产物。它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熏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诱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会得到强化,创新本能会被逐渐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活动的行为指向也会更为鲜明、稳定,其行为目的也更加确定突出。在强烈的数学创新欲望的支配下,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坚定的创造性实践。从数学创新欲望的激活到强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育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数学教育,应将学生创新欲望的激活作为培育创新意识的第一要义,在教学中要很好的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20xx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中学数学新教材中,在必学摘要求。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的创造潜能与禀赋得到展现,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从“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缺乏民主,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师生不能平等进行交流,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其结果只能是压抑学生的创新欲望,最终埋没学生的创造天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好胜的心理、数学中图形的美、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闪现的创造的火花,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教师引导保护不够,就会扼杀这种创新的动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做到: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教师在学生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初中数学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好奇的源泉。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合作,才能教学相长。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3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模式已延续了多年的历史,这种以经验为基础、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根本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教育课程改革,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因其学科教学模式本身的缺点,其负面作用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教育等方面。因此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任。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学生创造力的提高首先应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处于最佳发展阶段,因此在初中阶段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绘画技能,而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则很少受到重视。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思维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

  一、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探索性、挑战性,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喜爱钻研,不满足于已有知识及解答的心理素质以及思考问题时力求深入、全面、缜密的习惯能力。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超常规,敢于言他人所未言,做他人所未做的事。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初中生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老师单纯注重技法的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意识和情感,不曾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压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致使他们缺乏上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针对这种现实,亟需教师丰富教学观念,拓展教学方式方法,高扬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在众多的教学方式方法中,自主学习方式就是就是其中之一,将之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美术教学的现状,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

  二、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知识必要条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需要和价值观,形成关系融洽、情感自然的学习情景。最重要的是,课堂上应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氛围中大胆探索,敢于突破,提高能力。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能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偏离常规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自学探究、自主创造。

  三、教师应把以往的教学“灌输”转变为“交流”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陈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即变“灌输”为“交流”,让学生去交流、去探求、去发现。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教师的传授、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四、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

  只有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才能为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提供宽阔的思路。因此,美术教学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扩展。基本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着色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绘画造型、布局及简单的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练脑和练笔,如经常根据一幅作品让学生思考构思、布局、设色等,经常画一些简单的物体,这些物体或重在立意,或重在构思,或重在设色,或重在布局等。以强化和提高熟练程度,为创新作好铺垫。

  现代教育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并善于向学生学习,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破除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日积月累地进行创新教育,一定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热爱和关注学生,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总之,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教师应做到“创造性施教”,学生尝试创造性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术教师应在美术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教育功能,使每节美术课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4

  摘要:舞蹈是一门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培养各方面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针对民间舞理论知识教学部分与动作训练教学部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并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即兴创作能力入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艺术教育受到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中国民间舞教学,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及艺术领域高度重视。将民间舞融入中等职业教育当中,充分运用学校的舞蹈教学资源优势,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优化舞蹈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舞蹈创编能力,这对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一、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优化策略

  (一)理论知识教学部分的优化策略

  民间舞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舞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的进行舞蹈技巧教学,还应从舞蹈的起源、历史、发展等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领会民间舞的深度内涵,这对激发、巩固学生对民间舞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领悟能力,均能够起到显著作用。例如,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藏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气候特点,了解藏族民间舞是在怎样的民族历史当中产生与发展的,了解藏族民间舞的体态特点有哪些,如此才能保证学生明确舞蹈的学习与演绎要领。教师可整理出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当地生活习俗以及人文地理等,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学习的舞蹈,具有怎样的意义,帮助学生对相应的民族或地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

  (二)动作训练教学部分的优化策略

  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教学过程中,动作训练教学占据了教学的主要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标准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动作,讲解过程中,教学语言应尽量精炼、到位,示范动作应更加纯正,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1]。另外,在动作训练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在民族舞蹈演绎过程中,音乐伴奏对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从而让学生的舞蹈更富有感情,提升其学习效果。

  二、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民间舞的教学特点。由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艺术气质,对此,教师可从教学环境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热情的教学氛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学习当中,逐渐提升其专业素养与艺术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拓宽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耐心,即便存在不合理的表述,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给予鼓励,避免抑制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尽量让学生从实践当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让学生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即兴创作有利于激发舞者的想象力,锻炼其形体塑造能力与舞蹈感知能力,是舞蹈表演者的一种素质。舞者的即兴创作能力培养,需要从培养其独立能力、发现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与突破能力出发,即兴创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对舞者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即兴创作教学引入到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在基础理论与动作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舞蹈创编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最初阶段,学生可主要表现自己的即兴创作思想,创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与文化启发、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作品表现的更加完整,并以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鼓励与指导建议等,对自己的`即兴创作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2]。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由此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教学目标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最初的以表达创作思想为主的教学目标,调整成创作思想表达与动作技术呈现并重,让学生能够在即兴创作中,将舞蹈动作技巧与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结合,让舞蹈表现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激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有利于推动中国民间舞艺术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得以继承与发扬。通过相关分析,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作训练教学,教师都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尽量采用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阳迪.民间舞走进地方中学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想—莆田“九鲤舞”走进中学活动课程[J].大众文艺,20xx,22:215.

  [2]陈健.中学体育课开展民间舞教学路径探幽[J].中国校外教育,20xx,19:160-161.

  作者:郭珺 单位:太原四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5

  【摘要】教育改革发展至今,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到一定的更新,目的在于打造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课堂。而教学课堂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对学习更具有热情,在学习中能够被激发出创造的潜能,才能够成为新时代下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强调学生要能够在课堂中得到自我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促使教学活动成为生命的沟通。初中英语教学是强调沟通与互动的教学。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策略,让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激励学生更好地创新,增强自身的能力。本文将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探究如何改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创新能力;有效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希望当下新时代的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开放自己的思维,不再像从前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单向地接受教师的教授;能够学会质疑,不向权威低头;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或者经验,去开拓眼前的新领域,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换言之,也就是现在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出不同的孩子,让学习成为指导孩子成长的工具,而不是雕刻孩子的模具。创新思维具有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个人都极其需要的一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众多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想。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有些被激活迸发出来,有些却被禁锢约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们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课堂上存在跟随教师思路的惯性思维,很少自主进行思考,更何况是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在英语课堂上首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创设出合适的趣味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发生改变,不能再过多强调自己的讲授,而是多聆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明白教师与他们是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如此,学生才会逐渐进入情境中,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害怕受到教师的指责。在课堂的设计上多些趣味,情境更加生活化,趣味性更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也就更多,也就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首先勇于表达,才是创新思维迸发的基础。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4Don’teatinclass.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一次班会的模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班规制定者,让学生表达,自己认为在教室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上课的时候和下课的时候,学生的行为应该有何区别,然后能够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词组进行回答。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学生可以请教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而是有自己关于班规的想法。

  二、注重合作探究,启发创新思维

  学生过去养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一时之间也许不能培养起灵活的'思维,所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组队交流,也就是开展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毕竟学生在实践的最初还没有形成思考的意识,但当群体集结在一起时,就能够刺激学生进行交流,多种思维的碰撞能够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从而达到灵动思维的目的。并且形成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敢于创新,集体荣誉感能够成为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的动力,让自己的表现能够为小组带来荣誉。多种思维相互补充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实验,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8Isthereapostofficenearhere?一课,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一张地图,然后让列出“小红”一整天的行程,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如何安排行程的路线最为简便、站在何处如何向路人问路、行程的顺序如何安排等等。每个小组要有一份详细的交流报告,最后将问题的讨论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由小组代表来呈现小组成果。

  三、安排自学任务,培养创新能力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向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安排一些自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将每一份任务做出自我的特点,这样学生今后再面对不同的问题时才会有勇气、有底气去解决问题,能够在自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挑战自己、充实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实践中,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锻炼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课外小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对家人朋友进行采访,并且对采访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试着用英文来写一篇总结报告,不要求字数,不要求具体内容,但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具有自己风格的一篇报告,挑战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项目,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

  四、结语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其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打造合适的教学课堂。学生能够具有先进的创新意识,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地养成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更多从前所不能发现的东西,探究更多需要深入探究的知识,让自己的心胸和自己的眼界都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得到拓宽。让创造能力成为自己工作学习的好帮手,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新的世界,创造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杜珍.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快乐阅读,20xx(12)

  [2]黄定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6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快速地发展,因此,我国需要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去建设祖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的英语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想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同时具备这些能力,就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1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1.1 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过于陈旧

  自从出现了互联网络,全球贸易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并与之前传统的贸易方式有很大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这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就目前我国教育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部分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不仅仅是由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方式过于枯燥,并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

  1.2 在课程教育中并没有融入创业创新教育

  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情况来说,对创业创新的教育不够重视,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也没有相关教育的师资力量,这也是导致创业创新得不到发展的原因。有的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作为选修课程出现,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创业创新课程不够重视。

  1.3 缺乏有经验的师资队伍

  国际贸易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就当下的教育情况来说,教师都过分注重理论的部分,而忽略课程的实践性,这也是导致学生们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的主要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提高。针对教师问题,可以使教师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实际工作,这样就可以使教师讲解理论部分的内容不与实际的情况脱轨,同时这样的讲解方式也能够更加吸引学生。

  1.4 缺乏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对于学生创业需要有相关政策支持,与其他创业的人员相比,大学生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比较少,如果再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创业的热情。同时,学校也没有相关的政策能够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因此,想要加大学生创业力度,就应该加大学校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 培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措施

  2.1 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创业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有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学的内容中不断加入创业创新的教育内容,这对高职教育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在以后的教育中,国际贸易专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内容,用提高实践能力作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學,同时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2]

  2.2 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

  只有通过足够多的实践,才能培养出学生们的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在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加强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学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选择企业中一些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专业人员展开讲座,从而使学生们对于实践工作体会深刻,从而使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得到培养。[3]

  2.3 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

  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师进行说教的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可以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同学对案例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鼓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同时也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创业创新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创业兴趣。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应该选择与时代接轨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在设置国际贸易专业课时,还需要开设相关的创业创新课程,这样就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

  2.4 加强创业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对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内容,需要有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对于学生创业,还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鼓励师生进行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这样就可以帮助同学实现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4]同时,高中院校也应该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支持,不仅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政策,还可以提供一些与创业相关的培训、场地以及税收等内容,如果在资金方面可以对学生提供支持,将会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业中。

  3 结 论

  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同时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对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把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创业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为我国的外贸事业做出贡献。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7

  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动力。创新,是托着人类理想飞翔的翅膀。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

  如在讲WORD20xx之前,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篇用WORD20xx编辑的师生欢庆新年的献辞,并配有插图,图文并茂,十分美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章节后,也能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佳作。如:写给爸爸妈妈的话、生日贺卡、小自传、教师节献辞、我与“环保”等。学生自己构思,自己找资料,独立操作,围绕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意。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探究、完善、充实所学知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讲powerpoint超级链接之前,放映幻灯片时,在默认状态下,所有幻灯片是按顺序逐张进行放映,其放映顺序无法更改,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按一定的要求链接,充分发挥Powerpoint人机交互功能,实现人机对话,更灵活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时,学生急于解开悬念,找到答案,于是就积极主动地边看书边动手尝试操作或互相商讨,很快就有学生把手高高举起,兴奋地说:“我链接成功啦”,然后老师检查,有的链接到上一张;有的链接到下一张或最后一张:甚至有的'同学还成功链接到了其他Powerpoint演示文稿:还有的同学将动画和视频文件也链接进来。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讲Windows中窗口的使用时,播放教学软件《开天辟地》,其画面生动,又声情并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按播放内容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掌握快,收获大,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愉悦与兴奋。从而教会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且在“会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成立帮学小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如在讲Windows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选择、移动与复制时,学生互帮互学,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快,学习效果明显。当讲到文件的更名、删除及查找时,刚才的被帮对象现在却成了小指导员。你追我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且,还使学生在对知识活学活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

  五、运用各种媒体。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习Word、Powerpoint、Frontpage、Excel等这些应用软件时,每学一个应用软件,都要布置许多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对于比较优秀的作品,就让他们在多媒体教室给全班学生进行示范,介绍自己的构思、步骤,有些学生用Powerpoint作的课件主题突出,有实用价值,就介绍给科任老师上课用,这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让学生登录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库,学习其中优秀的课件并吸收精华,利用其中的素材自己做课件,将其中的实例下载下来供学习用,这样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对于七年级学生,新学年的第一节课,一般都上理论课,我在强调上机制度时,有时太严厉,有些学生在上第一节实践课时就不敢动手,怕损坏计算机,于是我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让他们不要怕,树立其自信心,慢慢地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到了提高,也就大胆起来,不再害怕。

  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有些学生领悟性高,掌握得快,动手能力强:有些学生领悟性差,掌握得慢,动手能力弱,这样就影响到教学进度,在上课时不得不放慢教学进度,有时一节课的内容就得上两课时,对于这种情况,只能对个别学生降低要求。因材施教,慢慢提高其动手能力:有时就个别辅导,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他们。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赶上了。

  总之,只要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8

  摘要: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广大中职学生就业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多和实践性强,因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作者结合目前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设计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技能;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结合中职培养目标,按照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内容,突出与职业岗位的联系,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教与学向生产技术与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方向靠拢,强化学生与职业岗位对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减少验证性试验中的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即: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形成分析能力、认识能力,体现目标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能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目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分为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一直对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对技能操作课不考核,技能课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操作能力、技能操作过程中态度问题和完成技能实验报告的.情况给一个技能课分数,很多院校的技能实验分数才占到总课时的15%~25%。技能课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缺陷,很多教师在技能课上把考察重点放在学生课前是否预习,是否完成本次技能实践实验内容,记录的数据是否合理,等等。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创新能力,同时对这门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大大下降。

  (二)电子电工技术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方法守旧单一。从技能实践课教学内容看,一般的电工学实验题目大都属于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技能性实验偏少。学生在做技能操作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培养不利。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老师板书,示范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发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师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重点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师生要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以生文本”的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动脑分析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层次[1]有难度地提问,鼓励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甚至做到畅所欲言,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鼓励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勇于立异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合理而有创造性,便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强化师资建设,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目前中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有限,大部分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居多,自身就缺少熟练的技术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更无法教会学生熟练技能,导致学生学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脱节。提升教师技能与理论结合教学的能力,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需要强化师资建设,需要能同时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习指导的“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在实践中能熟练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理论上应具有高级技工以上的证书,他们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理论和生产技能操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技能。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变,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3]。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中职学生提供广阔的技能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把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中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校外实践、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真正到企业锻炼实习机会,同时开展中职生科技学术活动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操作大赛等,最终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紫婷.构建分层次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7(7):11-13.

  [2]周一飞.基于电工学实验的学生能力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xx,24(6):60-61.

  [3]邓子新.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性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6(3):1-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9

  论文关键词:生本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在增大,中职计算机教学需经历一场转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教学重点,而生本教育理念正契合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文章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和中职生的特点,阐述如何运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笔者开始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就业后更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中职生的个性意识较从前明显增强了,学生开始不满足于传统计算机教学所重视的技能培养,而更渴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一种更出色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此时,一种新的理念——生本教育,开始走进中职计算机课堂,它要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有较多讨论和思考的机会。因此,生本教育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剂“良方”。

  一、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强调“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潜能得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生本教育应用于计算机课堂中的优势

  1.采用生本教育,符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创新意识。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常按照教师的规定或书本的内容进行编程,不能体现编程的原创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先做后学”等方法,为学生在编程前提供知识准备,也为学生在编程时提供可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前已学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操作,加深对编程知识的印象,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采用“生本”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特点。中职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屡屡受挫,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喜欢接触电脑,许多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自学能力,能够完成老师交代的各种课前操作任务,并喜欢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展示。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生本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3.运用生本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过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而生本教育所提出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等方法尤其适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在生本教育指导下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谈一些笔者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1)课前任务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常布置课前任务。例如在FLASH课程中,学习“制作逐帧动画”这一内容时,提出的任务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学习和操作,这一过程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实现。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各有特色,说明这种课前任务确实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个性受到老师的尊重,从而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时,告诉学生电脑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在维修的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次,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学生经过课前的组内学习,课堂上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了。课前通过在小组内的学习探索,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详细指导更能启发学生的维修能力,更体现了生本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生本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审美感的建立能促使他们充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与审视,才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例如在FLASH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制作圣诞节电子贺卡,告诉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感越好,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好,就越能体现个人特色。学生在刚开始学习FLASH时,常感到素材不够丰富,影响作品的美感,笔者就鼓励学生在课前上网寻找各种图片、音频等素材,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

  (3)提倡在合作中体现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还可以在合作中互相交换意见,从而开拓了思路,也利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例如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任务,组长要协调好组员的分工问题,还要求学生注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要进行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笔者常鼓励学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图形处理课上,让学生用PS图片处理软件把班级学生的一些相片进行再次加工,结果学生创作的作品生动活泼,有些学生把这些相片结合FLASH知识制作成一个有动感的相册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评价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评价学生是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进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机课堂除了重视学生的技能,还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生本教育的理念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笔者在电脑里建立学生评价表,对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如是否主动讨论与提问题、团队合作情况、思维能力等,还在课堂上采取电脑投票的方式,以此来审视不同学生制作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审视和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学习探讨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然,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出色的教育理念,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成就感,在课后更乐于学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本教育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坚持这条路,多些思考,相信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张惠顺.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本教育的研究.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0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这种“求异思维”,转变观念,和学生们共同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谓“创新能力”是人们除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即运用各种已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产生出某种新事物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由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的历史教学工作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开发。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课堂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寻求标准答案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们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但是历史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将“单边式”的课堂教学转向多边“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质疑—讨论—解疑”的“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其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教材,然后再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质疑就是为了解疑,讨论就是论疑和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发现初中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产生疑问:1、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学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动准则来度量古人。

  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从学生的疑惑点出发,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得心应手,既保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为学生设疑解惑。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前,中学历史教学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以改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规定型”开放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中学阶段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创新精神。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自身应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具备公平的宽广胸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运用激励艺术,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凭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的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是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教师应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梯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疑引思,善问善诱,多创设一些悬念,多设置一些障碍,多营造一些氛围,多激发一些兴趣,让学生在频繁的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做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不断进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历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更充足的条件。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1

  数学建模有利于将数学理论付诸实践应用,在各行业中作用巨大。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的实施,也是素质教育创新的重要要求。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有帮助。研究如何通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高校组织开展数学建模比赛,对创新型大学生的选拔机制进行完善,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实战平台。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竞赛实现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竞赛的开展主要分为初期选拔、暑期选拔以及赛前选拔三个阶段。

  1. 初期选拔阶段。高校于每年的4 月开始进行初期选拔的筹备工作,在5 月初开始进行动员宣传,采用张贴海报及制作展板等形式进行文件的发布,全校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于6 月份组织开展。随着近些年数学建模竞赛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高涨。数学指导组教师一同进行竞赛论文的评审,遵循一定的评审原则,保证评审的合理性、客观性。获奖人数根据参赛总人数进行合理设置,通常约占总人数的50%。经过校级竞赛选拔部分善于创新的学生进行暑期培训。整体而言,数学建模竞赛具有较大的影响,涉及较多的学校与学生,学生从中也可获得较大的好处,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

  2. 暑期选拔以及再次选拔阶段。高校通常在8 月开始着手参赛学生的建模专题培训,合理制订数学建模专题的培训计划,对竞赛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编排,保证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的均衡安排,使指导教师的教学优势得到发挥。课程组按照大纲的指示,进行年度教学计划的科学制订。教师也可一同进行备课,以全国竞赛出题为中心进行探讨,促进学生竞赛能力的提高。在短期集训课的学习完成后,对参训学生进行再次选拔。此时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十分强烈,选拔竞争也十分激烈。

  数模指导组教师需仔细考量选拔的结果,一同进行各小组学生论文的评审,善于发现创新型学生,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待各个参赛学生,最终选出享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资格的学生,并且对这些学生的组合进行优化。

  3. 赛前再选拔以及模拟训练阶段。高校在8 月下半月进行赛题模拟训练,模拟训练的要求遵循全国赛的标准,频率分析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白一青: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数学模型课程的载体作用下,开展数学建模综合实验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对培养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能力进行探究,并提出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关键词: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为5 天一轮。指导教师此时需要在指导工作中投入大量心血与实践,做好学生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学生根据全国赛的标准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审阅和点评。各小组可选出一名代表作点评,讨论汇报工作,由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此时学生的讨论将十分激烈,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结果也将逐渐浮现,数学建模理论也逐渐实现提升。

  二、数学建模竞赛开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分析

  1. 大学生参赛积极性高,参赛成绩较为理想。通过以上方法,大学生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参与十分积极,成绩越来越理想,创新能力也得到阶段性提高。近些年,大学生参赛人数持续上涨,上涨幅度甚至将近20%,学生的参赛成绩也达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挑战杯活动中的参与也同样热情高涨。这些学生凭借数学建模竞赛,实现了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2. 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数学建模训练的作用下,大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量观念,能够对事物数量及其变化进行敏锐观察。并且,数学的严谨推导可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思路更加清晰,可以轻松地应对各项事务,使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使数学理论能够付诸实践,从而使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十分有益,并且能使学生其他素质得到提高,如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等。高校应积极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此途径中得到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2

  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创造力是最好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具有显而易见的创造性。没有创新的作品,读起来是老生常谈,味如嚼蜡;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才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搞创作就是搞创新之作,用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呢?

  一、破思维定势,立创新意识

  在美国的许多华人学者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书本知识掌握得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是由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的人能够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发散,得出新奇而较正确的结论。

  二、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搞好创新

  作文是思维的再现,一切作文训练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1.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即从题目、内容要求的相反方向去思考,一反传统做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如果能运用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需求多方面去阐述,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写出看问题全面、解决问题有方的好文章。如以“手有五指”为题写说理性文章,学生们就从四个角度确立了不同的论点:(1)五指有长有短,众人千差万别,办事不能“一刀切”、一样要求;(2)手指各有各的用途,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各科课程不能偏废;(3)一个手指做事难,协同合作有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4)握笔写字,小指要自觉站在一旁,同学之间不仅要互助,还要互让,要看需要、顾大局。还可以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进行训练,这类训练既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想象思维的习惯。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 比如假设情境式的作文训练题——《写字台上的鲜花》:“早晨,老师一跨进办公室,只见写字台上插着一束鲜花,她将花儿贴着脸庞,情不自禁地问:“这是谁送来的花?”请续写下去;幻想式训练题——《太空旅行记》;推测式的训练题——《第八代电脑》;假想式的训练题——《三十年后全班聚会》……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获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

  三、扩大阅读量,创新有基础

  作文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表现,没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写不出具有深刻思想性、高超艺术性的好文章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应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我们应当这样做:首先要用好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多读报刊,作好读书笔记。班级要时常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让学生锻炼口才,交流各自读书所得;通过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广播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想活跃了,创新能力强了,学生就会写出一篇篇思想深刻、手法新颖的佳作来。

  四、激发兴趣,乐于创新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气氛。

  教师学生要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大胆探究,鼓励求异思维,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热烈奔放的课堂氛围。

  2.倡导学生写富有个性的文章。

  学生人小,单纯直率,天真烂漫,思想上一尘不染,要体现他们的写作优势。

  3.要采取激励措施。

  既要鼓励写作上出类拔萃的学生,也要鼓励写文章开头好或结尾好的学生,既要表扬一个词用得好或一段写得好的学生,又要鼓励选材好或写作视角好的学生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我常用的激励措施有:选取学生中的佳作登黑板报,编墙报,广播播放,学生传阅,班上朗读,编印《优秀作文选》等。

  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焦点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作文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们潜心研究,努力工作,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一代新人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3

  美术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搭建了新的教学平台。

  一、优组教学资源,营造创新氛围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传统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的最优融合,实现了艺术资源的共享,为互补互动式教学模式找到了切入点,为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容量、多角度地为学生展开美术视野,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彩笔的课堂局限。黑板变成了屏幕,彩笔变成了鼠标,美术教学实现了无纸化,把广阔的美术艺术展示给学生,拉大了课堂时空,使美术课堂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在屏幕上学习美术知识,直观性强,条理性强,易接受、易记忆;在屏幕上作画,方便快捷,容易修改,这样,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有了用武之地,创作激情下的丰富想象跃然屏幕之上。因此,教与学的配合更密切,师生对话更直接,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计算机成为开发学生潜能载体,教学成为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转化中介,提高了学生审美思维能力和绘画创新能力。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激情。创新教育理念要求美术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技能。一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空间和超强的想象跨度优势引入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状况和面貌大为改观,促进了美术教学能量的最大发挥。美术艺术特点决定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的形象性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结构的建立过程。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了学生的创新价值取向。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博采众长,提高比较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在创造心理背景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形成一个审美创新素质发展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既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运用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又激发了创新动机,增强了创新欲望。

  3.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创新。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和创新,不断完善备课的各种要素,丰富和充实课堂知识浓度和密度,课堂上用形象的示范取代了抽象的讲授,教学的审美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格局,用课堂的新教法推出教学的新成果。教法的创新必然会促进学法的创新,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吸收者;操作实践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美术的客体旁观者,而是主体创作者;思维构建性的增强,学生思维不再是教师思维的翻版,而是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改版。教法和学法的创新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定格于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意识的形成上,把课堂教学效果定格于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转化上。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的创新,体现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高效快捷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了美术教学的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丰富了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课堂的有效密度。教师板书规范、整洁、条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环节切换率快,节省了学生的“待机”时间,供给学生充分思维的余地和创作空间,体现了讲解、训练、互动、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开放优势,美术教学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师生面对面信息交流的衔接,实现了讲解与欣赏、绘画与评价教学活动的链接,使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达到完美和统一。

  二、优选课堂教学艺术,强化课堂共振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艺术创新。教学艺术的任务就是把信息技术的多功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美术课堂资源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原材料,转化为富有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创作意象,转化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美术教学艺术的'内涵,实现了教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发挥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位一体的定位优势。在教学流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材”两点成一线的束缚,发展成以学生为圆心、以教师和教材为圆周、以教学媒体为中介的教学定位格局,突出了学生因素和教学媒体的价值功能,教师把教材灵活的运用于学生与媒体之间。这样就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作用,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释放。教学艺术的创新激发了学习艺术的创新,学习艺术的创新又促动了教学艺术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共振效应。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板书和范画更加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把多层次、多方位的审美艺术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性教学,学生从中获得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多媒体的美术资源和动画优势,增大了美术教学的容量,使师生距离更加贴近,讲练互动更加密切,学生的操作覆盖面更广泛。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空间,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的开放性得到有机的结合。人人都有独立操做的平台,教学活动由单边形式变为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

  美术教师应不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路子,让美术教学不断呈现崭新的面貌,让学生的审美创新素质不断增强和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4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了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3.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产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挖掘教材和设计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大家下面创新思维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通过挖掘教材和设计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和创新的宽松环境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中除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在情感领域上的双向交流。在学生创新能力要素中除了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的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包括信念、意志、毅力、兴趣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两大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学生创新能力完整统一的有机结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亲切的语调,期望的目光,及时的鼓励等方法,增强情感交流、传递和感染的力度,激励学生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树立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当学生的思维成果越出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要发扬民主教学,要懂得学生的思维成果出乎意料之外或未曾见过属正常现象,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要善于剖璞见玉,积极引导,扬长避短,即使学生的思维成果一无是处,也不能采用严厉的语句训斥学生,更不能用轻蔑的语言挖苦学生;应肯定学生的'创造性,给予鼓励,做到教学相长。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设置出难度适中,情境清晰,有一定综合程度的开放性问题情境,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设问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开放性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到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

  让学生发表意见,重视思维活动过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效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看、听、写、讲。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解决或突破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讲又可以在学生间产生相互激励。集思广益的讨论,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不光讲思维的结果,还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不断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和成功体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3-04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论文10-01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论文03-09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03-07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03-08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03-06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09-1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报告(通用9篇)01-04

试论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精选10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