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2024-06-25 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1.学前诊断,初定起点

  学生在尚未系统学习“压强”这一物理知识之前他们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会对压强有一些普遍的前概念加混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从为压力即重力,又如压力受重力影响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等等。这些普遍的、错误的前概念可以说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起点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压力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时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学前诊断教师在教学《压力》课程前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初定教学起点及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

  2.巧搭“支架”,指导“先学”

  这一环节是初中物理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先将“先学,’提纲列出并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要求开始自主先学。当然,学生的自主先学并不是盲目的敷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巧搭“支架,’进而引导学生一边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一边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激励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教学实验任务为学生巧搭“支架,’,指导学生自主先学相关的压力知识。一是以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为实验道具赴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夹住铅笔的两头稍稍用力感受两边手指的疼痛程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压力与重力的本质区别从中让学生分析压力的`特征并总结压力的定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把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对压力的概念有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理解。而后教师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常见生活现象的原理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重要性。

  3.检查反思,了解学情

  在这一环节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学生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先学环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因而在“检查反思,了解学情”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解决困惑。因学生存在认知差异性、不平衡性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擅长之处,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为同学解惑同时也促进学生自信心、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但又因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教师针对学生遗留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之处通过检查反思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4.自主学习,适时指导

  学生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压力”这一知识点为了巩固与加深学生对压力知识的理解于是在“自主学习适时指导”的环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把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遵循一定的方向进行学习包括习题练习、设计探究实验等。如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反思总结,提炼升华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裸堂上教师的重心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探究学习,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应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中心教师则为学生“把舵护航,’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前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一、物理实验探究式的有效实验教学策略

  1.注重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具有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在兴趣指导下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实验设计贴近生活,能够促进实验探究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内在潜力,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教学中的“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对光的反射的原理进行了解后,教师提问学生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并在课堂上进行常见的光反射实验。将教室内的光进行合理遮挡用手电筒照向平面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整手电筒的角度,发现光束变化情况。在这个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同时由于实验的简单性和常见性,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光的反射规律”,达到实验目的。

  2.明确设计实验任务,提高实验目的性

  在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实验有效性,要明确实验任务,在任务指引下能够促进实验目的实现。实验设计既要有明确任务目标,也要有规定要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善实验各环节,最终达到实验目的。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的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任务的证明“力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主要实验过程可设计为准备两个皮球,在平面上用一个皮球压另一个皮球,发现两个球都发生形变,则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根据实验需求,制定合理实验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需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也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演示;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也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搭配中完成实验任务。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浮力”实验中,求证“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是否正确。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学生共同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线、容器、水。学生A对水中铁块进行控制,分别使铁块浸在水中浅、深、更深位置;学生B对不同水中深浅位置弹簧测力计重力数的记录,重力示数G1、G2、G3,同时,也要对铁块在空中的重力G0进行测量。通过两个人的配合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注重实验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积累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组间评估,要求学生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合理意见,最后再由教师来对每组学生进行评估,教师不仅要对该组实验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验现状,进而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在加强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同时钻研实验创新,提高实验科学性,以更好服务于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摘要:在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中,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而受到所有人的重视,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许多的老师对于物理实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教育方法存在缺陷,这些都是极其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的。本文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重要因素,提出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好处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教学;兴趣;实验;创新

  一、教学前的积极引入

  (一)对于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对于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于实验能力往往不够重视,大部分家长以及学校的关注点都是成绩,但实验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才真正是决定学生学习情况甚至是日后发展的关键,而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就更要下足工夫,绝对不能用一些不专业,不能为大家带来真正学习收获的实验来教学,同样不能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有些老师拿出不符合初中生应有的理解水平的实验来教学,看似教学超前,实际是事倍功半,甚至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实验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有能力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的,这就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逐渐深入,慢慢吸引学生。我们可以说实验内容的选择对于实验的开始、进行,实验的操作、效果,乃至实验教学的质量,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二)演示实验与预实验

  在学生心目中所有的实验都是艰难而枯燥无味的,如果直接由学生进行操作,一般来说都会面临失败,同时也找不着成功的法门,这就要求老师进行演示实验。中学生对于事物的学习与接受往往来自于兴趣而并非自我实践,老师进行有趣的实验展示会让学生感觉实验的趣味性,同时打消学生实验艰难难以操作的顾虑。教师可以在课前采用演示实验来吸引大家,激发学生对不同现象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动下,课堂气氛也会比预想的活跃很多,让整个课堂充满期待与欢乐。

  二、实践与讲述相结合

  (一)演示实验

  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仅仅靠感觉和意识来操作实验,同样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进行预实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学生实验前的演示过程。若不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会产生困难,甚至在做一些实验时有危险发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思考与探索能力有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师演示实验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实验成功与否。初中生对于实验的动手能力水平较低,水平基本相当。许多学生在观察中只注重实验结果的成功与否,或者是仅仅限于“凑热闹”的阶段。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教育,慢慢的学生的水平会日益提高,从简单的观察现象到后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后期可以学习老师的操作方法,从实验演示中学习实验原理,教师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意识,在耐心引导下学生实验能力必然会有长足发展。

  (二)学生实验

  在很多实验教学中,由于“时间少”“能力低”等借口,往往很多老师只进行自我展示,却忽略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部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培养能力,真正掌握物理的奥秘,自己动手往往比老师单独演示来得更关键。在对于演示实验的学习之后学生迫切需要自行实验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失去自我探究的阶段,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失去实验本来应有的作用与目的。教师在学生的自我实验过程中并非无事可干,初中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较为低下,教师需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教育学生。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一味追求结果与数据的现象,教师需要对这一行为进行及时更正,教育学生科学是需要真诚的态度与真实数据来支持的。同样,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进行大力肯定与深入探究,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之路上,学生和老师都会共同进步,越走越远。

  三、实验中开放与要求并重

  (一)开放实验

  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优于教师,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往往更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来说实验并非只局限于实验室内,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开放式、创新式的教学中,个性化的提高将与实验能力共同进步。

  (二)加强要求

  当然,在实验中必须按照要求与规定来操作,使学生规范操作,少走误区,也能极大程度地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问题。只要掌握好开放学习与规范学习的平衡与关键,学生就可以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自身潜力,不断进步。

  四、实验反思

  任何的实验都是需要有始有终的',而且初中生在实验的学习关键阶段,对于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需要利用自己的思维与头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不仅可以提升物理实验水平,更大程度上还能培养与人合作探究,共同工作的能力。老师的总结便可以发现教育中的问题,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着重点的进行教学,不断推陈出新,用更先进更完善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管理办法还是教学理论上都要革故鼎新,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带来更多的成果与效益。五、总结物理实验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对所有学生都要因材施教,问题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解决。但对于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升是长久之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新探[J].中外交流,2016,(23):65.

  [2]李宗海.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113.

  [3]殷国政.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6,(15):13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摘要: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教学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受到自身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从日常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参与各项活动。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来说,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拓宽物理知识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物理学习质量。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积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课堂上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绪被教师感染,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激励与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思维能力能够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互相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开展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有较多知识内容都是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有诸多抽象性较高的`知识能够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找到模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物理教学特点展开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学科知识认知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张薄纸片从高楼处落下,外界环境没有风力的干扰,但是纸片实际下落路径是曲折多变的。主要是由于纸片自身凹凸形态不同,加上形状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下落中受到气流速度的影响,导致运动路径受到影响。教师可以引出物理中的力学原理:流速较大,压强较小,纸片在实际下落过程中所承受的空气作用力存在较大差异,致使纸片在下落运动中会不断翻滚。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留出较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加深对抽象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优化学习成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选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单方面进行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此类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所以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实验法、故事导入法等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在运用各类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调节,不能为了追求教学速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情况,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激励学生提出各项学习问题,对学生学科求知欲进行培育。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项问题,教师需要进行细致解答,并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地认识物理学科问题,激发求知欲望,从而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四、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诸多小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各项实验,让学生能够实践动手操作,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重点知识内容,展开实验教学,让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例如,在讲解串联、并联相关电流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述串联和并联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各项规律。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来解决各项问题,得出具体结论。等到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明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全面解读教材内容,完善备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民.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亚太教育,20xx(35):115.

  [2]李乃典.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9):10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了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3.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产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题目:浅谈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摘要: 微课程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采取的是一种称为分层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微课程完全是一个部分, 其中微课程教学包括独立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过程。所以, 在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微课程的广泛推广对物理的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微课程; 创新;

  一、微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微课程通俗地讲就是小课程, “微”的意思就是在课程的视频教学中讲的知识点精而细。正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少, 所以微课程的教学时间比较短, 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诸多方便。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 简单直接的授课, 没有多余的铺垫和引导, 重点简明扼要。正因为有了这种特点, 微课程才可以在移动式教学的模式下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这个课业繁重、压力大、节奏快的社会, 微课程的兴起打破了以前两三个小时讲课的传统模式, 它既可以起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又可以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 一节微课程的讲授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

  微课程虽然微小, 但它的本质还是一门教学课程。尤其是在初中物理的不足10分钟的教学课程中形成完整的一套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除了有必要的课件教学准备, 另外教学中还必须有教学讲义、素材以及案例的配合。另外, 微课程也可以成为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心得交流的一种素材。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及物理实验中不懂的细节之处也可以向教师反映。教师根据诸多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微课程素材的制作, 按需施教。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说, 时间上更加灵活。教师可以24小时在线为学生提供以前的教学视频,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 同时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和现状

  微课程在视频媒介的基础上形成了短而精的突出特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再合适不过了。微课程是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手段, 在教学课堂上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 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觉简单直接。初中物理微课程主要的侧重点主要是一个知识点的解读, 使学生在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微课程的兴起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不拘泥于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 需适应新模式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进行良好衔接。教师要根据新的'微课程教学理念, 设计好的微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体现出来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增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和现实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一对应的微课程资源,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任何时刻和地点想学习就可以打开制作好的学习资源。这种模式是摒除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地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相比于传统方式来说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三、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 系列化应用

  微课程以初中物理课程所需为出发点, 它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型教学模式, 虽然它具备独立性的特点, 但它仍然是以物理课堂为教学基础, 这样的模式不会使微课程失去最根本的教学意义。在微课程教学模式中, 教师必须做到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情况为基础, 根据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微课程视频的制作, 形成初中物理教学与微课程系列化的使用模式。例如, 将初中物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一一标注出来, 以知识点为出发点, 制作微课程的主题。从单一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微课程视频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 但要是把所有的微课程视频整合来看, 那就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全部的知识点内容。在初中物理微课程的教学中, 微课程的很多部分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接受能力进行实时调整, 其中包括课程的实施、练习设计、评价以及课后反馈等。

  (二) 实际化设计

  微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 这样学生精力集中, 学习效率高, 方便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所以, 在初中物理微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关的设计。例如, 在“浮力”的教学中, 微课程的前提背景必须是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点, 在视频中列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提纲,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对“浮力”这一节的微课程进行了三个简单基本问题的引入: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对于上述的三个问题就将浮力的知识点分了三层。在不到10分钟的微课程视频中, 简单直接的课程设计本质就是知识点的直接体现。在下边的实验中, 我以浮力为实验对象来进行举例说明:把一个空的塑料瓶子用手压入水中, 瓶子浸入水中的体积是2×10-3m3, 计算此时瓶子受到的浮力为多少?利用动画将情境模拟出来, 让学生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标记, 并能够迅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三) 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

  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重、难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和考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 这样才能相应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效果最佳的微课程。在微课程教学中, 对价值高并且提问次数比较多的知识点需要作为微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制作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微课程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围绕学生来精心制作和设计微课程, 才能使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兰兰.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 20xx (4) .

  [2]吴铁飞.浅析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科技视界, 20xx (31) .

  [3]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xx (1)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摘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该找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并积极的寻找其解决的办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通过新的方式来完成对其教学的创新并积极地寻找其中最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们学习的方式,从而切实去提升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难点;突破;尝试

  初中物理对学生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物理课程的系统开设都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这也就是说已经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起点上都是一样的,学生们所产生的差距,都是在教学或者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慢慢拉开的。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在让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学生们接受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并且响应教育者的号召加之教育者本身具备很高的教学素养,在这些条件的互相作用之下学生们才能切实的去提升成绩,更好地学习物理;反之,则不然。基于此,本文对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以及该如何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们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做系统的探究。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难点基于很多方面,需要从学生、教育者以及课本内容等多方面来进行分析。1.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这一点是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的,初中物理是学生们最开始接触物理的阶段,对学生们来说在此之前完全没有学习物理的经验也就不能及时而准确地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物理的趣味性纵使是提升学生们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一点,但有兴趣还要懂得怎样将之使用在正确的地方。2.教育者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很多教育者愿意相信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而不愿相信当前阶段研究的优秀成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低下并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对克服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1.创新情景的引入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引入新课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对其内容与现阶段的科技进行延伸的方式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引力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在课前采用播放一组幻灯片或者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对新课程的引入。然后在放映结束之后对学生们进行提问:为何宇航员能跳这么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下就能调动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的欲望。

  2.让学生们学会质疑,大胆地猜想和假设现代的物理学也不是物理学的终极阶段,可能也会存在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但其实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正确,这些可能都会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发现。所以说,我们培养物理人才并不是要求“守旧”的物理人才,而是能够做到不断去创新的物理人才。

  3.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物理情景的创设对学生们去增强其代入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在进行情景代入的过程中若是因为其情景的问题而导致其并不能顺利的将自己代入情景之中,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建立情景的.时候应该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问学生们: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怎么来的?夏天自来水管上为什么会常挂着水珠等等

  。4.增加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对学生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验步骤来完成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从而加深对实验结果的印象;以及若是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什么学生们不理解的情况定然也会及时的反映,这正是帮助学生们建立实事求是精神以及提升学生们的质疑性的重要方式。甚至,为更好地提升其趣味性,也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精心的包装使能够通过类似游戏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的同时,寓教于乐,帮助学生们去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5.制造矛盾,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去制造一些矛盾来帮助学生们对思维进行不断地创新以及帮助学生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对是教学案例进行延伸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电流这一个单元时,可以将已经接好的电路断开一处直接问:什么情况下电路在开关断开一处时能够让电路继续流通。

  6.充分利用学生们的业余时间学生们课上的时间毕竟还是少数,一周的课程加上实验课总体的数量也是有限。而如何提升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针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对学生们的课后生活或者回家之后的时间合理利用。例如:通过身边的物理现象来解释我们课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还是一种比较困难的学习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涨,对于这些情况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应该直面问题,并不断地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翟向辉.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J].基础教育论坛,2017(20):28-29.

  [2]华德宝.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6(88):119.

  [3]向青松.有效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5(09):7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1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1.1随机性的特点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采用随机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需要时刻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需要随着教师思想上的变化进而做一些改变;第二,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同样,他们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等都时刻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知识水平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以及改变,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1.2生动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是在没有进行任何规划的状态之下进行的,这种方法的采用能够给予学生以及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提出许多独具有创意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更易能产生较多的教学灵感,这些方面就使得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课堂内容十分生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便会产生深厚的兴趣.

  1.3真实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这就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性以及自然性.对于教师来说,他能够将在课堂之中迸发出的灵感以及思路运用到授课的其他环节中,可以依据学生的提问以及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这些方式采用都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

  2生成性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较大区别,这些方面的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特点所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课堂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

  2.1促使物理教学活动回归到实际生活

  初中物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因而,其中所涉及的理论基础通常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因而,物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较为切合,而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较好地去服务生活.这一宗旨与生成性教学终极目标较为相符,它们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归于实际生活之中.比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时,对于“能”这一概念,特别抽象,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较大的障碍.因而不能直接进入理论分析,而是先列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如“一片树叶落下时,我们往往不以为然,而一块石头从高处落下时,我们却会胆战心惊,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的.体验,再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理解分析,学生能自然悟出“能”的含义.又如,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筷子在水面产生了弯折的现象,这个现象就能够运用折射这个知识点做解释.通过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样,它对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着一定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时教师还应结合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做一个有效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再提升,这样对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具有较强内化作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想象以及思考,在与教师不断探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同时,对于他们思考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促进作用.物理方面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2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机整合

  实现信息方面高效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和教师在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分析探讨的过程当中就可能有新的教学思路产生.面对着这一方面特点,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较强应变方面的能力,在开展新教学思路的前期阶段里,需要做好教学信息整合的工作,将课堂信息知识与课外信息知识整合起来,进而创设一个高效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物理课堂.在运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时,不但能实现师生各方面的信息整合,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信息整合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完成实验得出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规律的内容再作进一步的总结,学生不难生成“当物体越来越近的时候,图像越远越大,一倍的焦距分清其虚实,两倍的焦距分清其大小”这一信息,学生通过这种简短的言语将规律做一个形象的表述,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大大降低学生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时的难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3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生成性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是在师生互动中迸发而成,而生成性教学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有着连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需要发挥好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动机,使得学生能够较为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就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思想可能之前并未有所涉及,因而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感受.这样不但能能够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生活当中的例子或者是提出一些学生运用实际经验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保障.比如,“就人们日常穿的鞋子来说,为什么鞋底出现的花纹会凹凸不平”,这个看上去比较简单的问题实质上蕴藏着一些物理原理,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摩擦力,借助这个生活实例就能让学生明白适当的摩擦力是十分有益的.在这个问题基础之上还能够提问“在组织拔河比赛的过程当中,为什么需要将地面上的沙粒清扫干净”、“在走山路的过程当中,两手空空之人与挑担子之人相比,为什么两手空空反而容易滑倒”,教师所提的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物理原理都包括了摩擦力和压力二者间关系等.在教学过程当中借助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更为新颖的开展,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探究欲望.

  3结语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它在物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若要发挥好这一教学方法的作用,就需要师生之间做好配合以及交流方面的工作,同样,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阶段中,应当学会大胆质疑,表达出对于一些问题的见解以及看法,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教师改变与实际教学活动不吻合的教学思路,从而促进教师以及学生对物理知识在认知水平方面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摘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趣闻

  一、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强了吗?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后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在教育理念高度发达的今天,继续沿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以生活化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模式理念的引进,实现对于现行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整体性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价值,让学生在初中物理知识应用中得到提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是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逐步将生活化带入到课堂中,深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奠定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

  1、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引入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当教师在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如何能够更加深入地进入学生的学习思维中,这种深层次的研究其实是对物理教学方式的一种总结思考.从生活之中的实际案例出发,进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总结研究,启发学生物理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完备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作为将实际物理案例和抽象的物理知识结合的桥梁,这就要求相关的研究工作不仅仅要从理论层面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还要从实践教学层面进行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归纳设计,保证建立好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有始有终地进行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提供教学启发,让初中生始终秉持着高度的兴趣度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应用过程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1如何连贯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只有保证连贯地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够保证初中生可以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案例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知识点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生活化教学方式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提高效率.截至目前为止,通过相关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选择过程中,并没有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和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相融合,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教师未能够真正投入到物理教学生活化中,从而往往容易出现“昙花一现”的教学特点,进而导致学生只是在某一个知识点能够发掘出其和真实案例的联想,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作用也就难以真实的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又再次陷入传统僵化的理论灌输学习怪圈之中去,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发挥出生活化教学中形神兼备的教学作用.面对以上问题,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后续优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连贯性,并系统地将初中物理知识和生活化教学过程融合为有机的整合,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的初始阶段到结束阶段,都要寻找相关的实际生活案例和初中物理教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保证所优化设计出来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满足初中生思维结构形成的实际需要,发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有的价值.

  2.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的全面性问题

  根据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研究,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初中物理的理论考核作用仍然放置在了重心地位,对于生活化教学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理念置之不顾.这就导致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充分重视到对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全面性进行总结研究,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方法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通过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从初中物理教学体系的整体归纳层面,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归纳设计过程中,对于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有效性”的考核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综合起来看,在后续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应用过程中,不仅要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还要从应用案例的角度进行重点的`分析解读,并寻找相应的教学突破口,突出初中物理教学知识重点,发挥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策略探析

  3.1丰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实际内涵

  在运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过程中,要从丰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所涉及到的内容为突破点,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物理学习特点来进行后续的优化设计,要求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优化设计过程要满足动态性设计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在《浮力》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自己叠纸船,也会吹气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可以将叠好的纸船放在水面上,在浮力的作用下,纸船可以漂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纸船上添加物品,不多久,纸船就会落入水中,这就产生了和水的“浮力大小数值”之间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应用研究过程中,就可以适时地进行更新优化,促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价值的有效提升.

  3.2提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深度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解读分析,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应试重视程度过高,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作用,就要对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并不断加深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初中物理教学体系进行深度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知识《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着这一知识点的核心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保证优化设计出来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可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初中物理知识《力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其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让学生通过接受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形成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实践性认知,进而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更多的元素,并从多样化和系统化设计的角度进行规划,从整体角度完善现有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应用体系,整体性的实现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进而帮助学生在了解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那么对于初中物理课而言,如何探究呢?笔者认为探究课离不开“质疑”,提出问题后基于自己的原有认知收集证据推理得到结论,对于自己探究得到的结论在展示前,自己反思其正确性,即再次质疑,重新收集证据,或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更一般的对象分析中验证其正确性,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整个环节.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给学生提供日全食图片,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现象,同时抛出问题:日全食现象蕴藏着怎样的光学知识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能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太阳被月亮遮住了导致的.很自然地联系到另一个问题:“光在物质中是如何传播的?”“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呢?”有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呢?生活中学生能够找到“影子”的例子,思考如果光可以弯曲,那么按道理就没有影子,但是光路是看不见的,如何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呢?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到证据并解释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足量的器材,分组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大多能找到如下三个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实验1激光笔作为光源,激光射向装有烟雾的矿泉水瓶,观察光传播的路径,证实光在空气中能够沿直线传播.实验2激光射到水中,为了提高可见度,水中可融入适量的豆浆或牛奶便于观察光传播的路径,实验现象证实光在水中(液体)中能够沿直线传播.实验3用玻璃砖代替水做实验,可以证实“光沿直线传播”.而教材中的结论是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直线传播已经感知到了,为什么要强调“同一种均匀介质呢?”这一质疑,带动了思维进一步发展,有了收集“新证据”,修正结论的需要.笔者在学生有了心理需要的时候,给学生做了一个“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概念的准确性,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第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一、将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方法

  1.在课堂上灵活使用数码站台与投影仪设备

  在初中物理课程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实验一直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实验器材过小、现象不够明显、可视距离过短等等,都使课堂上物理实验效果打了折扣.但是通过数码展台、投影仪等设备,就可以将实验现象与文字图片等材料通过先进的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使同学们都能够详细清晰的看清实验现象,从而大幅度提高实验效果.在进行光的折射演示过程中,如果是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就是将一束光倾斜射入水中,由于光折射的可见度是很低的,学生坐的远一些的话就根本看不清折射的效果,从而使实验效果达不到事前的预期,而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投影进行放大,使全班的同学都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2.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现今校园的物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对教学的辅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不仅能使课堂的学习效果、氛围得到提高,还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对提高课堂效果、深化教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善于利用多媒体的创造作用,通过对教学场景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二、用来观察微观和宏观的现象.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多种多样,大到天体星球,小到微观粒子,有很多的现象是只能靠教师进行口头的描述,而不能用实际的方式为学生演示.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将色彩效果与动画形式相结合,直观的将微观运动过程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描述的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能帮助我们建立多种物理的模型,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中,电场与磁场的效果等.四、多媒体技术还能够通过其先进性弥补一些实验的不足之处,比如一些有危险的实验:电路短路、触电演示等等.而一些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比如紫外线与红外线、核反应堆的原理、热机的原理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技术而很好的展现.

  3.对网络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在现今社会,网络也是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之一.在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对教学活动的参与.通过网络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由自己操作计算机,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模拟,从而完成对物理现象本质的探索.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广播功能对整个班级进行集体授课,也可以用点对点的方式对个别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QQ群、微博、个人网页、邮箱等,从而拓展师生间的学习空间.

  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物理课为主体

  在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的主题是物理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所以在整合中,要充分考虑到物理课程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习惯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之后,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通过课件来讲解,虽然会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的同时,还会使学生忽视真正物理课程内容的学习.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物理课程为主题的教学方式.

  2.整合应当从头做起

  整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进行努力,在对物理课程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可行的制定计划与教学方案,在扎实教学的前提下同时进行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时刻总结以往经验,使整合效果越来越好.

  3.整合要注意科学性

  由于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科学性在其身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整合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课件与相关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中,要时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

  4.提高教师素质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教师在现今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有的教师认为整合仅仅是用多媒体演示课件,不需要什么技术.这是错误的观点,在实际情况中,整合所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整个单元及整个课程的作用,着重强调的是信息教学的全面效果,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环境与资源进行改善,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以高素质和优秀的技术为基础,对课程模式与内容进行优化,所以提高教师素质在信息技术下的课程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结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复杂且长远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师生各方面整体合作的工程.整合期间,需要体现出其观念的课程标准,且进行整合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设备、优秀的教师水平、多样的教育资源、长时间积累出的整合经验等等都缺一不可.这需要多方面对多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探索、学习、研究,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建议

  1.变废为宝,开发生活化实验器材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实验室配备旧、缺现象严重.“瓶瓶罐罐即实验”,我们不能因为仪器的短缺而轻视实验教学,应积极开发生活化的实验器材(水杯、鸡蛋、气球、易拉罐、矿泉水瓶子、手电筒等),这样做不仅仅解决了仪器短缺的困难,同时更因为实验器材源自于学生的生活而拉近了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开放了实验的时空观,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实验方法和知识经验迁移到课后,让实验多次重复,提供了认知的深度.

  2.提高开放性,发展学生发现、创造能力

  实验是探究的过程,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设置问题即是给学生设置实验探究的目标.笔者认为我们的实验教学应提高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实验探究不应该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可见到答案的具体问题,而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已有物理现象进行质疑,发现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继而提出各种猜想,最后在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设计实验完成对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创造”.例如,对于“测食盐水的密度”实验,教学时事先完全没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去结合物理知识和原有的实验技能去思考实验方案,接着再分析实验的可行性,最后从误差分析的角度思考实验器材的选择.

  二、案例分析———“杠杆”

  “杠杆”这节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又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教学支撑.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如下几个实验情境帮助学生完成新课学习.

  1.模拟生活情境,导入概念

  投影生活中的情境:一个巨大的石头拦在了公路中间,要求学生思考用最为简单的一个机械搬走拦路石.通过情境联系到一根硬棒———杠杆.

  2.竞赛类实验:开啤酒瓶比赛

  提供5瓶啤酒、5个开瓶器,请3个女生,2个男生分别上来参加比赛,看谁打开啤酒瓶最快.引导下面的学生观察台上每个学生开瓶时的姿势和用力的方向.借助于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杠杆在应用时会涉及一个固定点———支点.完成对杠杆的二次认识:杠杆就是绕着一个点(支点)转动的硬棒.

  3.使用生活中的杆秤

  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一把杆秤,让学生自主摸索称重物的质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支点在哪里?质量怎么得到的呢?不过每组学生在使用时都能读出一些质量值.那么为什么呢?原理是什么呢?借助于实际的问题可以将教学引向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学习上去,然后再让学生回到杆秤称重物的实验中去,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几个量一一与实际相对应,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宏观调控.

  4.扩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要求学生回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放开学生的思维去找,如扁担挑重物、扫把扫地、钓鱼等,由学生找到的资源出发,引导学生在去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几个量,引导学生发现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和支点位置可能存在的关系,再联系生活确立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的概念.

  5.猜想、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提出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几个量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根据先前的“杆秤称重物”的实验经验进行猜想,有些学生会想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猜想都准确,有的可能会猜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猜想,而是将教学引向实验探究,通过量化实验探究得到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让他们感知到了探究过程需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从而培养了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三篇:初中物理中实验的改进

  一、对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

  在做晶体熔化实验时,课本上提供的是海波(硫代硫酸钠),而学校的海波大多含有杂质或是存年旧货,实验时,虽然利用了水浴法加热,但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还是不断上升,很难保持不变,即使不变,保持时间也很短,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真正观察到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体会不出晶体熔化的特点。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我做这个实验时,用冰替代了海波。具体的方法是:首先用温度计测出教室内的温度,让学生知道室温高于冰的温度;然后将适量的棒棒冰倒入一次性纸杯,多少以完全能够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宜(太多实验时间长,太少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不能浸没玻璃泡);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纸杯内的棒棒冰中,让学生观察冰融化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由于是“室温”自然加热,冰融化时保持0℃的时间较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的特点;之后讲述晶体熔液凝固的特点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即可。棒棒冰和纸杯在学校小卖部就可以买到,又多又便宜,可以安排同桌作为一个小组,把老师的演示实验转换成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物理的兴趣。

  二、对小孔成像实验的改进

  许多学生按课本要求将易拉罐改制成小孔成像的器材,组装好后,拿去观察物体,结果什么也看不见,不知道是自己错了,还是课本错了,感到非常失望。我做了一点小改进:在按课本要求组装好器材后,再做一个比易拉罐稍大的纸筒,长度为30厘米左右,套在易拉罐半透明纸一端,使半透明纸处在较暗的区域,这样远处的物体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成的像,从套筒中看过去,非常明亮清楚。若在晴天中午看绿色植物,好像还是彩色的呢。

  三、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

  课本上在讲述摩擦起电时,用的是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电,毛皮与硬橡胶棒摩擦使硬橡胶棒带电。当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箔片张开的角度很小;在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可能是玻璃棒和硬橡胶棒的带电量太小或者是它们的质量太大,排斥或吸引的过程显得非常缓慢,而且偏转角度很小,现象不明显。这个实验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很难成功,特别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早晨或阴雨天根本做不成。笔者亲眼看到在省级教学比评中,选手为了实验万无一失,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用红外线烤箱对设备加热、除潮的办法,而这样的条件在农村和山区的学校是不可能有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用丝绸与学生吸饮料的塑料管摩擦使塑料管带电,用棉布与泡沫摩擦,使泡沫带电,它们的带电量较大。如果将摩擦过的泡沫,在验电器的金属球上来回擦几下,箔片张开的角度甚至可达150°。在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时,由于它们的质量相对较轻,排斥或吸引时偏转迅速,而且偏转角度很大,效果非常明显,即使在空气湿度较大时也能成功。塑料管和泡沫很容易获得,也可以将这个演示实验转化成学生实验,变看老师做为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物理规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碰到实验效果不好的时候,只要多动动脑筋,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动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总可以找到改进或者替代的办法。以上是我的一点小小体会,方法很简单,但很实用,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一、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调动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等特点.物理学又是他们刚刚开始学习的全新领域,对他们而言很多知识都新奇而且神秘.应抓住初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里安排适量的有趣实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物理教学工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以课本为基准,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创新,鼓励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对实验进行适度的改进后,实验的目的性更明确,实验结果更明显,可以使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得到相关理论,这样得出的理论学生可以记得更扎实.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运用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都会有显著地提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实验的操作,准确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加有利于牢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单纯依靠验证性实验无法锻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态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而探索性实验恰恰能够在这方面进行补充.这些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建议

  1.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要靠长期练习得来,没有哪个了老师能够完全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一堂演示实验课进行认真准备.要明确初中物理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适合的实验设备器材,老师要做好演示工作,确保学生真正了解实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多数时间用于实验讲解,留给学生的操作时间少之又少,很难让学生真正发挥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原本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跟思考能力的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演示实验教学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教师应该尽可能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的步伐.物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出原理,只有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才能更好地被运用到物理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能力.

  3.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一种有严格操作程序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并根据一个实验的实验要领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得出许多同类型实验的操作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能够从探究中获得乐趣,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形成对物理学学习的热爱,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4.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演示实验教学灵活多变

  物理学中的一些实验要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进行,教师没办法还原实验的操作条件,单凭枯燥的语言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验的具体情况,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这时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再现实验的情景,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官认识.多媒体应用于演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演示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物理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达到教学目的.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物理实验演示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物理实验情景,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讲解何为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整体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简单易行的演示实验,可以现有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再有学生自己在台下实验,利用有效的课堂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对概念加深理解,借此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又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单纯讲解理论更为有益,拉近科学与学生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设置悬念,课堂中导入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导入时初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温故,还能知新,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知道,每堂课的起始十分钟是学生精神最为旺盛、情绪最为高昂的阶段。充分的利用者一段关键事件,利用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每堂课的学习效率。物理学科的课堂导入,最佳的选择即为物理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的实验器具,在导入环节进行实验演示,造成课堂悬念,使得学生对后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十足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动量”、“冲量”两个物理概念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相应的演示实验。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毛巾,手拿两根大小相似的粉笔,在相同高度,使其分别下落到平铺的毛巾和桌面上,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掉落在桌面上的粉笔摔成了两段,而掉落在毛巾上的依旧很完整。教师可以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参与到实验中,并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之后教师授课更加顺利,也能使学生探究欲望增强,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结合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拉近物理学科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

  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我们利用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都是在使得人类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若是将科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物理实验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得物理教学范围延伸到课外。对于身边的一些现象,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课质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动手能力

  多数教师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实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那些实验是无关紧要的,考试无用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小实验本身的功用未能发挥出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书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实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相当必要的。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各种简单易行,极富趣味的物理实验,把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这种异常直观的方式演绎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展,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最终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

  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通常实验室会购置和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这些器材比较精良,被合理规范地保管在实验室中,统一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其实渗透在学生随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而实验室往往在这方面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困境.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室器材的依赖,切实开展好日常实验活动,建议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取的材料来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具.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学具”制作活动可按照“两线并行、分层指导”的原则来安排实施.所谓两线并行,即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定期制作、维护和改进教学具.所谓分层指导,即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能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仿造简易教学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时能制作简易的水平仪,研究液体压强时学会制作压强计等.同时面向活动小组成员指导其掌握的一些教学具的改良和开发方法.例如教学具设计时可采用“缺点枚举法”来发现问题,利用“功能组合法”或者“迁移联想法”来解决问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活动小组成员选购材料制作结构更合理、工艺更精良的教学具,再通过这些成品的累积、展览与使用,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了随堂实验教学实践的推进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建“互助、互评”实验小组

  不可否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实验室,然而“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少、实验教师紧”也是很多初中实验课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一现状导致每个学生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效率低下,教师管理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甚至发现不少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实验室虚度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热情.如何改善这一困境,创设相对有效的实验课堂呢?笔者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划分成8~10组,每组6~8人,组建了男女搭档、强弱互补的实验小组.从而化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化师生垂直指导为小组分层互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考评.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实践运作时,教师可要求每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训练,然后分组考评.考评时,教师可指定考查每组中任一位成员,其考评成绩作为全组得分,考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提醒,这样可以促进组内合作和实验效率,达成课堂目标.如果实验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也可以配备小组长,让小组长进行小组间相互考评,教师巡考督查的方式进行.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自觉创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三、制定“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考评和标准制定可以说是推进实验教学的关键.没有标准或标准模糊都会造成学生实验行为的混乱和实验教学的低效.那么考评方案怎样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关注初中生实验基本能力的考评,例如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实验习惯的培养等.其次是考评方案必须给分明确,易于实施.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在教学上的整合进行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通过整合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物理中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丰富、传输速度快且能及时反馈。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图文等各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展现完整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应用

  (一)创设物理情境,物理知识具体化

  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颜色、形状、图画等各种展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左手定则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展现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动态情境,而不是教材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化的难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主动学习。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影响实验效果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空气湿度和器材的干燥度都是影响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阴雨天做这个实验,结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失败。而有的实验可见度低,学生很容易观察不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话,就要轮流逐个实验观察,但受器材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实现。实验过程一闪而过,可视度低,加上实验误差性大,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往往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能加强实验现象且可以重复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实物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很难控制成实验理想状态,而且实验过程非常快,实验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利用动画形式,把小车的运动过程放慢演示,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往往只是片面地表现某一个物理现象和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进行提炼,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手段提炼知识,可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描述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更多、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来形象地对知识进行提炼。特别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备课时将要复习的重点主线框图集中突出,利用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认识,突出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梳理物理知识主线,加强理解和记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比如,对发电机和电动机进行对比学习的时候,通过构造、判断方法等决定因素各方面的比较,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现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动态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并对其物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提炼知识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整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

  信息技术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主要是起辅助性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设计,进行教学策划实施教学方法。教师对其要进行合理利用和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实物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多媒体展现的模拟实验所不能代替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合理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动力,是信息技术实用性的体系。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模拟实验来形象表现天体运动、核裂变等这些现实中不能做的实验。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推动了物理教学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也为扎实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张安.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xx.

  [2]王冬兰,教育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J].考试周刊,20xx.

  [3]姜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摘要】物理学科是集科学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课改不断深化,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了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改革,实现还学生一个多彩的实验课堂,力主做到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知物理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引领他们遨游在神秘的物理空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集科学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诸多因素,对物理学科感兴趣的不多,尤其是女同学,感觉到学习物理特别吃力。随着课改不断深化,物理教师要不断深入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一线教师深刻体会到,物理课不但要结合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把知识点讲透,还要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教学,引领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发现物理原理和本质;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物理知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无处不在。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化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了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我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力争做到还学生一个多彩的实验课堂,力主做到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知物理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引领他们遨游在神秘的物理空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实验课堂的正中央,要突破以往教学只是传统的实验验证的.方式,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不拘一格的设计实验形式,一定不要拘泥于教材设计,要根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激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和突破,实验过程是具有发散性的,不是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去做,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报告不是枯燥的复制,结论虽然加大了不确定性,但是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实际观察、实验,通过探索完成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我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时候,对器材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学生建议把玻璃杯换成口杯,那么我就倡导他们可以试一试。实验步骤上,教材要求“倒入部分盐水”我的课堂可以“全部倒入”,还可以“先称空杯的质量,在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总之,这些不影响实验结论的改变,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死板教条按照教材规定来,可以加大灵活性,让学生有一种“玩”实验的味道,在玩中找到科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引导,设定自主探究的实验不是一味的放手,而更应该引领学生做好功课,比如要预习,然后搜集相关的物理数据和信息,然后在实验过程中,才能通过不断调整实验,创造性的加工,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解决问题,得到结论。探究性的实验隐形的目的一定要达到通过他们自主完成实验,然后真正解决基本的物理现象和问题,然后引领学生摸索实验方法。探究性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收获会比传统的实验验证方法受益更大,教师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加大探究实验的课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结合生活案例,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新课标也倡导物理教学从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课堂和生活的结合,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剖生活中物理的原理,验证理论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引入生活现象,通过实验,探索物理奥秘,揭示物理规律,在反过来看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在实验课中,往往都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实验过程的探索,让学生感悟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并且引导学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以及道理,进而真正掌握物理这门科学。我在讲“机械在生活中的运行原理”这类知识的时候,就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常用的器械,都运用了哪些物理原理,探讨这些物理原理在生活的器械中起到的作用。再如:“光的色散”,我就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人造彩虹,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解开彩虹产生的原理,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七种色光组成白光。

  三、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随着科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受到师生的青睐。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可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媒体辅助实验,可以直观的呈现物理原理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多媒体和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完全打破了时空等限制,声像结合,更加直观形象,完全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实验的客观性、可视性以及重复性能上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这样的有效结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效能,并且可以把用肉眼难易观察的物理现象,通过视频放大,并且达到反复清晰的播放,有利于学生观察以及理解消化物理现象。在做“海波熔化”实验的时候,学生常常看不清楚海波状态的变化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固体海波受到纯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温度还没有达到48℃的时候就开始融化了,由于时间短,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良好的观察。我在这个实验的时候就凭借多媒体融入,制作了海波熔化的CAI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到了理想状态下海波融化的现象,课件的介入,使学生完全理解了晶体熔化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这个现象。再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实验的时候,木球撞击弹簧片,导致弹簧片弯曲变形,然后弹簧片瞬间恢复形变又反推木球的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持续时间太短,用肉眼观察很难感受到,我就通过CAI课件把整个实验过程放慢,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实实在在看到了动态的变化,充分理解了其中能量的转化。总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实验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着力研究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新思路,力图研究构建出适合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下,由于物理课相对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而言课时较少,因此教师为了赶进度,认为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是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因此教师往往忽视创设思维导图的教学环节,然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思维导图直观的地反映了各个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在考试之前进行有机复习,同时学生在创设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本文就围绕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教师仔细备课,构建符合考点的思维导图

  为了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要在物理课堂上渗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然而根据书本内容将所有琐碎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出来不现实,这样不仅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难以区分知识点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根据考点、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思维导图,如果是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可以直接一带而过,反而言之,如果学生觉得有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甚至可以将特定题目的特定方法进行一个总结写在思维导图里面,这样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累赘,反而会让思维导图显得更有价值、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个单元的时候,其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课是这个单元的重中之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每张物理试卷上必然有相关的题目,因此教师需要将凸透镜的成长规则、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全部包含进思维导图里面;另外,《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课不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只是为了完整这个单元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而增加的一个板块,在考试过程中最多考学生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者,学生在经历了几次考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熟记于心,因此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点一带而过。

  二、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专属思维导图

  教师创设的思维导图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在一开始运用思维导图之时,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性格特征、活跃程度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在过道里不断巡视。首先,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防止学生在这个环节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度来决定这个环节的结束时间。在学生刚刚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在黑板上写一个开头和转折点,让后让学生填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

  例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写好大的知识框架,为了增加趣味性,学生还可以在趣味导图上进行一些加工,在《质量和密度》这个总的题目写在一个天平上,然后将质量和密度写在天平的两边,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写出下面的分支。以密度为例,以定义、公式、单位、特性、测定、应用为二级分支,就这样以此类推,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些补充和省略,这样才能让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三、把握创建思维导图技巧,提高思维导图效率

  创建思维导图关注的不仅仅是思维导图的内容,还有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的难点或者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学会将这些重、难点的分支加粗,或者将重点内容画上着重号。

  例如:在学习《雾态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其中升华、融化、蒸发、凝固、汽化、液化等是其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学生可以先根据进行雾态变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如果掌握的不好的就着重写详细一点并且加粗引起自己的注意,掌握的好的就可以适当做出一些省略,这样充满技巧、详略得当的思维导图,既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又可以节省学生的制作时间,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的真正意义。

  四、结语

  根据现阶段的新课程教学要求,大家对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将提高学生的物理研究能力作为学习物理的根本目标。然而,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教师只是根据考点进行教学,不着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根据知识点进行编制,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在做好每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之后也要注意做好保管工作,将所有的思维导图纸张收集在一起,方便以后集中复习。希望通过以上提出的相关措施,可以在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8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1-16

初中物理论文12-15

初中物理论文02-24

物理教学论文范文03-22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8-05

初中物理小论文(精选10篇)08-26

初中物理论文15篇02-24

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