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景观设计论文1
【摘 要】本篇文章从人居环境学的发展原则入手,对基于人居环境学系统思维之下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论述,着重探讨了人居环境学下的系统思维景观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并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居环境学;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多起自然灾害的发生唤醒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今天,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提倡保护生态,节能环保,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觉醒,环境科学开始兴起,并在之后的发展中陆续引进了“人类聚居学”、“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奠定了人居环境学的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人居环境学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在继续。作为联系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中介,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不仅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景观设计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人居环境和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供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客观存在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这个空间内部的人员、资源、政策等等。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同,人居环境内所包含的无形的事物更多。人居环境是连接人和自然的桥梁,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建出来的人居环境包括在自然环境之中。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自身进步和改造自然来创造人居环境,但是其所创造出来的人居环境仍然属于自然环境。
所谓的人居环境学,主要是指通过研究人类聚居生活来探析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人居环境学中,其所研究的主体是人及其生活和活动,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乡村、城镇等等,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居环境学将人类聚居生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相关手段来探究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以便在探析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后,能够把握住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设计和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满足人类需求,且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人类聚居空间。人居环境学所坚持的这一发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景观设计理念相切合,并且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方法,为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天人合一”环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2.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2.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2.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3.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3.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
3.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将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结合到景观设计中,提倡自然环境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人居环境学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关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中的每一处风景既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资源,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资源,值得人类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属于一种自然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球上所存在的所有生命聚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实体的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需要在这个实体环境中取得,所以在建设人居环境时,不能局限于眼前,或者着眼于环境的部分建设,而是应该总揽全局,注重环境的整体建设,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前提,充分考虑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生态持续性的设计原则。
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在景观实践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人居环境学和城市景观设计二者在环境保护理念上不谋而合,将人居环境学中的系统思维与景观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可更好的帮助城市建设者,或者环境保护者开展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推论并总结出: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并以环境学的系统思维来指导设计工作,从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入手,在建筑空间上采取积极、开放的手法,加强居住者和绿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起居住者参与景观设计的积极性,使建筑物在满足和发挥了景观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化的提高生态建设质量,这一做法是可采取,并行之有效的,可促进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景观设计论文2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有着鲜明的特色,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的发展途径,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以及要求加以阐述,然后就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和具体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素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就要注重方法的创新,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就有着其重要性。通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探究,就能为具体的设计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原则及要求
1.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就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深入的理解,对其文化内涵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其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紧密结合,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其独特性,当地的文化也有着不同,所以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就要充分注重因地制宜,能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起,应用的恰到好处材料良好的设计[1]。现代景观设计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注重对意境的营造,不能将设计停留在感官上,更重要的是要能从心理上与观赏者达成共鸣,所以在文化的意境营造环节就显得比较重要。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求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终究要将现代园林的包容性充分体现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解放,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也会存在着不同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就要以时代发展要求为基础,设计中要更多的展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将设计的特色加以突出[2]。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以及生态化,并充分注重设计责任功能的体现,从传统园林束缚当中能摆脱出来,这样才能保障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最大化体现。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就要充分注重对古典园林指导性的理解,将传统文化元素当中的要点加以科学应用,并在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结合的过程中,也要能注重对其继承发扬,和现代的生活园林意境的营造也要相符合,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重视,才能保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质量。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及方法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
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进行结合,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不能照搬照抄,这是阻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在很长时间中设计人员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都比较严重,不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变,对传统文化也更加的重视,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应用,优化园林景观的设计,避免存在拿来主义的设计弊端,将新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注重对成功经验的借鉴,能够对一些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比较成功的经验加以借鉴,这样就有利于从中获得启发。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包容性以及同化性的特点都比较突出,在和现代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的结合下,就能促进其设计的整体质量[3]。同时要注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有选择性的加以继承,对传统的文化精髓要有深刻的了解,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发展,这样保持文化的活力。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方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在选择上以及应用的方法方面加强重视,如对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就可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分景以及障景等方法加以应用,这是对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方法进行的应用,能够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场地空间以及植物围合元素的科学应用,能保障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层次性加以突出,这对传统文化特色的氛围营造就比较有利[4]。景观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要注重推敲,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的恰当性要能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色彩加以科学应用,也能起到优化设计的效果。传统的色彩中黄色以及红色等都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色彩,如红色的应用就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文化景观气氛,具体的景观建筑过程当中,对于亭台楼阁的建造中色彩的应用,就要注重铺装以及墙面等科学的选择,色彩当中的青花蓝主要是用于点缀效果的,木色就是自然的色彩,将这些色彩能够结合实际的园林建筑的需求进行应用,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文化内涵加以良好营造。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传统符号的应用,一些植物符号以及动物符号等,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如仙鹤就象征着长寿,梅兰竹菊等植物就象征着人的高尚品格,这些符号元素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加以应用,通过简化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植物栽植的方法,就能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就能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2.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要注重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传统才能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诸多的挑战环境下,就要注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采用多种的形式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积极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为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指引方向。具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就要注重设计理念的创新发展,不能只注重利益而不注重设计的质量,要能够沉下心来搞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能科学的加以应用,发挥其积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注重层次化和地域性,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也是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比较常用的手段,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就能有助于实际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效果良好呈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形式也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的应用,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研究,能为具体的应用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婷.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xx(08).
[2]刘音.论中国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xx(18).
[3]卢伟.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xx(24).
[4]吴保霖.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xx(01).
景观设计论文3
摘要:针对“景观设计”课程现状,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课程课题设置进行了改革创新,提出了开放性课题模式,在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开放性课题
景观设计行业目前蓬勃发展,在受到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影响下,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受到质疑。教师困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不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所做的设计也就无法打动人。介于此背景,对景观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由于景观设计课程着重于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也主要是对课程的课题形式重新设置。重燃老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策略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思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同济大学黄海静等提出体验式教学法[1]、四川大学王霞等提出设计竞赛项目的引入和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等[2],都倡导学生亲身感知、理解、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模式,以达到知行合一。但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费投入增多、教学难度增大等,比如四川大学提出的设计竞赛项目引入本校自己组织竞赛,同时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作为评审,这在我校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结合我校自身条件,主要在课题设置上做出改革,并引入了开放式课题设计。
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共64课时,于大三第一学期开课。属于高年级(大三)的课程,之前已上过植物造景和园林艺术课程,对植物、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小型地块的园林设计已掌握。学生通过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景观设计全流程,提高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设计的深度、内涵。目前,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下:1.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景观设计课程往往由讲授和设计实践两部分组成,讲授部分为景观理论加一些案例,学生所能领会和理解的效率较低。2.实践内容为教师提供设计任务书,地块单一,缺少真题实战训练,学生无法深入感受地块特性。3.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做设计,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然而很多好的设计都需要多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甚至需要设计师彼此“争吵”。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中设计类型及地块都为老师指定,一个课题仅提供一个地块,即使需要进行场地调研,学生也兴趣不大草草了事,设计作业完成后,也仅仅从功能技术上有提高,然而随着高年级学生分析能力的增强,需要让学生对设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所给出的课题应该有更复杂的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功能性诸如场地交通、地形、植被、光照、视线等,还要涉及到社会、地域、生态、经济等,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在复杂的关系中确定对设计最有影响的联系。因此,在大三的课程中,需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认知,以此再促进专业的'学习,两者互成良性循环。
二景观设计课程开放性课题改革措施
在教师有了以上共识后,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由原有固定性课题,改为开放性课题,以此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下为具体课题设置:
(一)景观环境感知:场地调研分析
以往老师仅在课堂中讲授一些案例,虽有很多著名景观作品,但学生的理解效率不高,因此让学生通过对已建成成熟案例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可弥补这一问题,并积累第一手资料和感悟,有一个学期没有上过园林景观方面的课程,该课题的设置还能够让学生回顾起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要素,并通过测绘回顾起景观常见尺寸,理解场地的功能、作用及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教师给学生大致调研范围,学生可在此区域中任意选择地块进行调研,地块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目前还是需要给学生优秀的景观进行学习。学校地处西安,因此选择了大雁塔周边地区景观,并分了几大片区供学生选择: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入口及主轴线景观区。需要进行测绘并从总体布局、植被、地形、构筑物、水体、交通等基本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分析过程和结论绘制成图纸。
(二)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口袋公园是城市中规模很小的开放绿地,可直接服务于周边居民,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具有规模小、尺度人性化、场所多样化、针对的功能性及突出的社会性等特点[3]。口袋公园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需要重点分析使用人群的需要和空间功能组织的关系、人流主要方向和场地出入口的关系,根据地域特征、使用人群特性等衍生出场所精神。本课题为半开放性课题,场地性质相同都为口袋公园,但给出6个不同的口袋公园场地,面积范围在1500——3000㎡,学生选择一块地进行设计。每块地周边环境不同,有居民区、医院、办公区、商业等等,学生需针对场地特征、使用人群等进行设计,并赋予独特的设计理念。
(三)城市消极空间景观改造与更新
经过前两个课题的训练,本课题可以提高难度,首先扩大了设计尺度,随着尺度的扩大,与设计相关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本课题设置为开放性课题,类似于竞赛题目,给出主题大的框架和范围,其余让学生发挥。在制定本课题的方向时,一方面考虑景观目前的前沿动态和主要的发展趋势,并能够涉及到生态、社会、经济等复杂因素,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思考选题时能发现自己作为景观设计师的能量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考虑到课题题目能让学生的可选范围较广,因此选择了城市消极空间景观改造与更新这个主题。给出的大致范围有:1.棕地改造类,各类废弃场地、待修复场地,如:废弃工厂、铁路、高架,废弃河道,垃圾填埋场,受到污染破坏的场地;2.城市灰色空间,如高架桥下空间、菜市场周边,城中村,老旧小区等;3.人文关怀类,如养老社区,小学生放学后停留空间,儿童自然体验场所,白领解压场所等。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场地调研和自身对环境的感知等方法来选择设计方向,笔者所带的学生共分为了22个小组(1—2人一组),学生选好设计主题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规定面积在0.5万到5万㎡之间。接下来需要对场地进行全面调研并拍摄照片,包括场地周边地块性质、场地内外交通、植被、构筑物、地形、光照、使用人群等等,并用测量结合卫星地图绘制出场地现状平面图。通过调研分析出场地现存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策略。首先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主题感兴趣,能够感受到场地的突出问题,再通过调研能够对场地有深入感知。教师这时的角色不像以前给任务书那样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而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起引导作用而不定夺,反而学生的状态和最终呈现的作品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很多学生还主动和教师说起这次调研做设计的体会,一名做高架桥下空间的学生指着拍的现场照片说:这么破旧的、无人问津的地方能通过自己设计成有活力的空间,虽只停留在纸面上,但已然对这份职业肃然起敬,今后学习也有了很强的动力。
三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开放性课题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还是达不到全部的既定目标,未来仍需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燕妮,周向频.论在本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系统途径[C].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
[2]王霞,沈一,汪源源.景观设计教学实验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xx.03:88-91.
[3]苏王新.浅析城市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xx.01:102-103.
景观设计论文4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1.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特点
(1)祭祀行为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逝者的丧葬是后辈对亲人所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而祭祀,是最能体现殡葬活动仪式感的一种行为,数千年来祭祀活动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习俗,人们遵循着“丧尽礼,祭尽诚”的观念,祭祀活动是人们缅怀逝者并希望逝者能安息而产生的活动,或是以慰藉生者的追思,或是对亡灵的恐惧和崇敬。(2)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儒家认为,孝的判断标准为是否合乎礼。古人讲究“葬之以礼”和“祭之以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指纷繁复杂的殡葬礼仪,而是周朝传统礼制,古人讲究厚葬的同时,葬礼是奢华还是简朴,要看身份,讲究尊卑有序。儒家尊卑有序的殡葬观表现在殡葬礼仪中,主要体现在称谓、规格、陪葬品和陵墓这几点上。(3)厚葬的风俗中国传统中央集权制影响的帝王厚葬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民间的办丧理事。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理念,又受儒家孝道的影响,许多人把办理丧事视为对祖先尽孝的最后时刻,后人在置办丧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亡者实施厚葬,是被视为尽孝的表现。
2.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当代殡葬习俗和现代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深刻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当代,墓园承载着安葬逝者与传播传统殡葬文化的双重内涵,所体现的供人们寄托抒发思念之情、抚平哀伤等特点同样使墓园成为了一处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地方。
城市墓园景观的研究意义
墓园是指在墓地上增加庭院和公园设施,并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通俗来讲,墓园是为逝者公民提供遗体或者骨灰安葬的公共场所。城市墓园景观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景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老龄化不断增长,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小,墓园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此时,传统公墓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人们墓园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方寸之地,墓碑林立”,这种简单的墓地形式,人们希望死后也能生活在生态美丽的如画园林之中。这两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墓园建设的发展。
2.墓园景观的特殊社会属性
墓园景观空间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社会属性,它在埋葬死者的同时,更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和逝者精神文化的传承体。在我国,现代墓园的规划设计除了与场地地理条件有关,殡葬习俗与传统殡葬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更大,墓园景观空间的营造更是由人们的行为活动、祭祀方式所主导的。
3.我国相关研究的落后
我国现代城市墓园设计的相关研究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功能,在其人文意义及精神层面的探究却不够重视,受中国传统殡葬观的影响,人们对殡葬场所一直保持回避态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殡葬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城市墓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问题。对解决人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墓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墓园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墓园的首要任务满足人们祭奠死者,悼念、缅怀故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祖先崇拜、灵魂不灭的观念,同时遵从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因此,中国的城市墓园不应盲目仿照西方那种亲近自然的田园乡村式墓园,墓园在与园林结合,重视生态效益的同时,应该尊重传统的殡葬习俗,去进行规划设计。墓园的深度和气氛尤为重要,中国的城市墓园设计首先要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2.景观设计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墓园景观空间不仅要考虑死者的安葬,更重要的`是考虑生者殡葬活动与祭祀活动的需要,中国人在进行殡葬活动时,非常重视祭祀行为。墓园景观设计通过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所引起人们的心理在空间位置上的反应,各种不同的空间是不同性质的区域,如园区内的骨灰廊骨灰亭等殡葬功能建筑空间,空间序列的组合,方向能极大地影响人们在环境中的流动状态和行为活动。因此,景观设计的空间序列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3.设计应突出传统殡葬文化
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园中的园林绿化是“形”,而殡葬文化如何在设计中体系则是景观设计的“神”,墓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内涵,通过景观反映出传统的孝道、厚养薄葬等文化主题。
4.墓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
墓园作为特殊的城市绿地组成部分,在保证殡葬用地的同时,减少硬质部分,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也是其规划首要任务。现代城市墓园的生态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墓园的规划建设,应树立整体优化的环境观念,墓园环境应与自然和谐共存,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城市创造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我国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城市墓园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墓园设计者应从悠久的殡葬文化历史中,发掘设计理念,把握传统民族殡葬文化特色,使墓园景观空间满足人们的祭祀行为活动,营造有文化特色、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墓园景观空间。
作者:常晓宇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景观设计论文5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问题与策略
[摘要]研究河南省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着重分析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促进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观设计论文
河南省新郑市南龙湖距离郑州市区有11km,是河南省百强乡镇之一,其周边拥有黄帝故里、郑韩故城、欧阳修陵园、原武温穆王壁画墓和裴李岗遗址等旅游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新郑市十分重视南龙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设计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而且研究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缺乏实践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新郑市南龙湖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1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景观功能单一
首先,游憩活动单一。现阶段,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主要采取农家乐的形式,到农户家做客、打牌、聊天。虽然,农家乐的游憩活动能够使游客放松心情,但是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游客的需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单一的农家乐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旅游活动难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例如,年轻人喜欢休闲嘉善,但是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却缺乏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再者,旅游静态、被动。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游客的引导,导致游客一致处于被动的游玩状态。
1.2景观布局不合理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布局较为混乱,只是简单地对原有的旅游景观进行叠加,缺乏主题性。例如,部分村落将村落中的`中心地区作为活动场地,在白天开展民俗活动,晚上举办篝火晚会。但是,这种旅游布局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另外,还有些景观离村落太远,导致游客需要在景区间穿越,造成景观布局不协调。
1.3旅游设施不完善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设施不够完善,餐饮服务主要由当地农户提供。虽然当地农户都拥有乡村风味的特产和美食,但其卫生条件和餐饮服务水平高低不一,难以满足人们的餐饮需求。另外,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的住宿条件不够完善,很多村落的旅馆所难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2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
2.1保护自然景观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积极保护自然景观,尤其要注重对景区内的旷野景观、湿地景观、自然奇观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动态引导,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1]。例如,新郑市南龙湖在设计乡村旅游景观时应积极清理河道,加快建设防护林,增强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2.2合理经营景观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的经营性景观主要指农业景观,具体包括农田、人工林、果园等。由于经营性景观多以斑块的形式引入到新郑市南龙湖的整体景观中,经营性景观也被称为种植斑块。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在经营景观时,可以发展高科技农业,建设大棚农作物。并且新郑市南龙湖乡村还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2]。另外,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还可以发展本土化农业,促进景观设计本土化发展。
2.3完善旅游设施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应积极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环境。首先,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应积极要欧化旅游住宿设施,规范设置乡村旅馆、乡村旅游公寓及乡村旅游营地;其次,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应积极完善服务设施,加快建设餐饮店、商店、烧烤中心、加油站等场地,优化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文辉,鲍沁星.新农村乡土景观的探索——重构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景观[J].中国园林,2010(7):80-82.
[2]王崑,王超,张金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10(8):107-109.
景观设计论文6
摘要:水景在建筑景观中的意义和作用是重大的,不仅拥有实际使用功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分割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产生亲切感,丰富景观环境的功能、为自然物种提供生存空间。水景多样化的功能使得国内众多设计师趋之若鹜。但纵观近些年国内的建筑景观设计实例,我们不难发现,在设计中出现很多的问题,使得水景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大打折扣。本文从水景元素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作用着手研究,发现目前存在于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水景问题并加以分析,尝试根据各类问题提出能够帮助其改善的诸多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景观;景观设计;水景;设计问题
1.水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在建筑及城市设计中,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1]。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而言,水是生命存在的源泉,人对于水景有天然的亲近感,建筑景观中的水景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为建筑景观空间的使用者提供平静的心理感受。就自然环境而言,水景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建筑景观小环境内的气候、温度和湿度,使体感感受更加的怡人;体量较为大的水景,例如湖泊、池塘、溪流等能够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就功能性而言,水景可以成为建筑景观中的焦点景观,丰富空间的可游览性;可以有效的分割空间,将动、静空间有机的分隔开却又不生硬死板。就审美角度而言,建筑因其材料而显得质感较硬,而水是一种形态多变的元素,可以有效的缓解建筑空间的生硬感。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水被认为是吉利的象征,有聚财和敛人气的效果。
2.目前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水景问题
2.1盲目跟风抄袭
水景作为建筑景观中的重要设计元素存在的历史很悠久,国内外也不乏优秀的案例,在设计师设计方案是,参考优秀案例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就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市场的现状来看,盲目跟风抄袭的情况十分普遍。无论地域特征、自然气候情况、水源情况等因素,盲目将别处优秀的水景案例放置于建筑景观中。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干旱少雨,水的使用价格高,人类生活活动所需的水量都受到限制,如再设置大型的喷水池景观,使用成本高,也是对水资源的浪费;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水景干旱、结冰,使得水景失去了其观赏和使用的实际功能。
2.2设计理念与治理方式的冲突
水景设计理念和日常使用管理方法之间的冲突是目前建筑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建筑景观设计团队在设计中以水景的美观、使用功能和文化体现为重心,却忽略了水景长期使用和管理中的方法问题,造成管理中问题重重。例如人工水景中的水质问题,将严重影响水静的审美价值,在设计中缺少关于水景自净能力和清洁便捷的考虑,使得一些封闭性的人工水景中出现水体污浊不堪。
2.3水与人之间的尺度把握不当
水与人之间的尺度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手法上,更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考虑。人类,尤其是儿童,对于水有天生的亲近感,可是有些设计师一味追求水景的景观效果忽略了安全防护设施,导致有关水景的安全问题频发,为使用者和建筑景观的管理方带来很多的困扰。
3.针对水景问题相关的措施
3.1始终贯彻“因地制宜”概念
建筑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使用的便利和舒适感,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是设计的关键性理念。我国北方地区根据地区水源情况,西北地区常年干旱,不宜设置太过大型的喷水池;东北地区水源较为充沛,但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易于结冰,可以设置类似喷泉广场一类的水景,夏季雨水充沛时,可做水景使用,冬季结冰后,可用作滑冰场。
3.2让设计更加合理化
水质是水景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考量标准。在考虑设计成本和景观设计手法的同时,多角度的考虑水景的日常维护工作,尽可能降低维护成本。将水景引入建筑的景观环境需要对自身环境有充分的认识[2]。若水景周边有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可以通过沟渠、管道,将人工水景和自然水景相连接,借助自然水景的自净功能,让人工水景中的水循环使用。若周边没有自然水源这种便利条件,在设计时应当酌情减小水景的体量,设置雨水收集和净化装置,提高水景的可使用时。
3.3让水景的尺度更加安全
在尺度把控方面其实没有太过于严格的标准,这种把握的尺度更多的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和细心。不同类型的`建筑景观有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使用者。比如,在一些常有儿童出现的建筑景观中,水景不宜过深,周边需要加装合适幼儿身高的防护栏,按规范要求,当水池深度大于60cm需增加防护栏杆,或防护措施[3];在一些老年人出入的场所,和一些酒店场所中,由于使用者多行动不稳,水景周边应当加强防止水花飞溅、地面防滑设施;在学校里体量较为大的水景设计时,夜晚时分,某些区域光线较为昏暗,应在水景周边多设置景观灯一类的照明设施,防止因光线不足而失足落水。在水景设计时,尺度把握很关键,即要让水景更容易被使用者接触、增加亲切感,又要保证使用者在亲水的同时不会发生威胁人身安全的事件。
4.总结
水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生命意义重大,水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作用显著。细致和全方面的考虑是水景设计师应当拥有的职业素养。因地制宜、量力而为、让水景可供使用者亲水的同时增强安全保障、将水景可使用性提升到与景观功能性同等的地位、增强水景日常维护的功能结构设计考虑,这些都是让水景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的措施。虽然我国将水景运用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历史较短、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传统园林设计中,水景的使用和设计手法已经非常成熟,拥有很多的宝贵的经验。水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可以参考国外优秀案例的同时,应当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寻找可使用的经验和方法,让水景能够在建筑景观中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焦雷,邢燕.城市景观中的水景设计探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06:189-191.
[2]郑进坚.建筑景观环境中水景问题的思辩[J].广东建材,20xx,05:102-104.
[3]彭海龙,刘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科技,20xx,02:5-9.
景观设计论文7
摘要:
地域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实例分析的方法,从福清融侨文化、融商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福清“融”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等多个设计案例,提出直接呈现和抽象化演绎2种方式,将“融”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体现福清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
福清;“融”文化;景观设计
福清园林景观主要表现以天然园林融合南洋风情,是我国沿海一带园林景观代表之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文明的国家,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认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核心的“和”文化内涵始终没有变过,一直延续。文化元素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元素,而是被物化了的带有某种文化特质的组成某类文化的最小单元,具备浓厚地域特色的景观多是由诸多包含着当地风土民情、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的景观要素组合而成[1]。
1关于“融”文化
1.1关于“融”
在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融,炊气上出也。”意思是像炊气向上升起,引申为火,如“祝融”。现代汉语中,“融”本意为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如:融化、融解、消融。衍生义有“流通”“长远”“和谐”,本研究主要是谈其“和谐”的含义。
1.2“和”文化
尤记得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在“活字印刷”上最先出现的就是古体、现代体的“和”字。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从古至今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观”。“和”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1.3“融”文化
“融”文化与“和”文化当中的“和谐”意义相通,也有包容、融合之意。“和”文化是全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同的民族文化,影响范围更广、更深。而“融”文化是福清地域文化,是和福清自古以来的发展相关的,是一种地方性文化。
2福清的“融”文化
2.1福清简介
“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会于治所”,山水各取一字,成就了福清之美名。福清,简称“融”,雅称“玉融”,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省会福州南翼。福清枕山面海,由陆地、半岛和岛屿组成,西北多山。2019-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2.2融侨文化
福清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上溯至宋末元初,福清人民就远渡重洋到他乡创业谋生。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在福清投资兴办企业1000余家,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并为福清的公益事业捐资人民币35余亿元,为家乡福清各项建设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福清海外华人华侨160万,分布在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成立福清同乡组织有71个。1988年,世界各地福清社团共同成立的福清“世联会”,以“团结、爱乡、发展”为宗旨。福清的海外华人华侨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打拼的精神,哪怕是在现在也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不服输的先进代表。福清的融侨文化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团结”“开拓”“创新”“奉献”等诸多内涵。
2.3融商文化
融商文化与融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融商起源于融侨文化。正是当时那一批先辈不畏艰险,克服巨大困难,在海外谋生创业,造就了福清人勇敢开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又孕育出新一代的商业翘楚,融商由此而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被评为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是福清最为人熟知的优秀企业之一。企业宗旨和福耀人的信条包含了“创新”“团结”等内容。企业创始人曹德旺在2021年入选“中国捐赠百杰榜”课题组发布的十年致敬人物;入选《2021年中国品牌人物500强》第6位。自1983-2020年,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已达110亿元。有一首“融商赋”将融商文化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融商之本色写到“赤足上路,白手起家。善做鸿梦,敢走天涯。懂勤俭节约,能吃苦耐劳。知原始积累,唯不辍耕耘。”还有融商之精神:“玉融气韵,世界眼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握时代脉搏,领风气之先。融商即华商,卓然天地间。”只言片语间都能透露出福清商人勇敢开拓、团结奉献的精神。
2.4其他文化
除了以上2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外,还有人列出福清石竹山祈梦文化和抗倭文化。石竹山坐落在福清市西郊10km处,是有名的道教名山。石竹山以道教文化为起源,宋时融入禅文化、在明清时又吸收儒家文化,形成了福清独具特色的以道为主,融禅、儒于一体的文化现象[3]。在石竹山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一组古建筑群即“九仙祈梦所”石竹山道院,祈梦活动在这里流传上千年。祈梦文化体现了福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福清的倭患始于元大德七至十一年(1303-1515年),直至历史抗倭名将戚继光入闽后,军民协作,终于肃清了倭寇。福建有名的特色小吃“光饼”就是戚继光的军队行军打仗时候带的干粮。福清的抗倭文化体现出了福清人民爱国、勇敢、乐观的精神。综合以上内容,福清“融”文化内涵可以总结为“团结”“包容”“创新(融合)”“开拓(融入)”“奉献”。豆区园是福清“融”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是明代宰相叶向高的私家花园兼书院,是我国旧融城五园中仅存的一处园林。其中,假山、亭台楼阁、池塘、拱桥均别具特色,秀雅美丽[4]。
3“融”文化在福清园林景观项目中的应用
3.1“融”文化直接阐述与展示———“融商”主题街头公园设计
位于福清市清昌路与福人路交叉西南侧设置了一个以“融商”为主题的街头公园。整个项目以融商文化为挖掘点,提取融商精神、侨乡文化,“以圆为镜”作为设计主题,打造兼具休闲活动及文化展示的场所。项目场地位于十字路口一侧,南北长约76m,东西宽55m,呈不标准的`长方形,总面积约5000m2。设计为了解决路口交通、居民休闲活动、文化宣传3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让小小的场地布置合理、功能丰富。设计运用了大量“圆”的元素,中心圆形廊架和阳光草坪作为宣传阵地,路口半圆形广场最大限度地解决人们的通行问题,2个半圆形的“福”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满足了附近居民的基本休闲活动需求。除此之外,所有的树池、花坛也是圆形,甚至连接场地之间的小路也是选择了圆形的铺装。中心区域直径30m的环形“圆融”廊架是整个场地最为显眼的设施,代表福清建市30周年,是整个项目的精神表达场所。廊架采用钢结构,轻盈、通透,在外环设置9片栅格橱窗用来展示“融商”文化。橱窗一安装富有设计感的融商Logo,醒目、大方。橱窗二将流传在当地的“融商赋”全文附在橱窗之上,气势磅礴。橱窗三则是融商精神的标语,如“爱拼才会赢”“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永不言退”“做有情有义的福清人,应对困难,敢于亮剑,干事创业,追求卓越”。橱窗四、五则是用刻画的形式,展现了福清人从古至今在海外创业,回国建设家乡的温情画面。橱窗六至九则是由融商文化总结出的4个内涵:融商宣言———天涯黄金屋,故土篱笆墙,两不相弃,四海同春;融商精神———勇闯天下,敢拼会赢;融商力量———亲情回家,建设家乡;融商奉献———回报桑梓,热心公益[5-6]。在项目中采用了与主题有关文字、口号标语等最为直接的方式,将“融”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很多居民不具备美学和设计学的鉴赏能力,无法从平面造型、抽象艺术小品上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理念。采用直白方式具有直观、表达准确、受众面广的优势[7]。
3.2“融”文化的抽象化应用———串珠公园设计
“福清市玉溪镇渔江路串珠公园”项目位于渔江路两侧,拟建公园位置均为拆迁民房后空地,有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现状情况复杂等不利条件。设计围绕“当地居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街头串珠公园”展开了调查与分析,将空间组合、城镇、生活、设计元素这些要素放在一起组合排列,抽丝剥茧,寻找最佳平衡点。最终将设计策略定义为“11324”一组数字,代表一扇窗的对望,一条街的距离,3min的路程,24h的静候,诠释了串珠公园的意义,为居民提供打开窗、过条街就能欣赏到的风景,3min就能到达并且24h都在静候的小花园。整个串珠公园仍然以“圆形”为基本元素,在每个节点均应用了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等元素。以其中一个党建为主题的街头绿地为例,分析“融”文化是如何抽象化和具象化地应用其中的。首先,这个街头绿地是玉溪镇党委与中国银行福清分行党委共建,其诞生就体现了福清“融”文化的2个内涵———团结、创新,为了美好家园,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同时突破常规的政府出资模式,利用社会资本为群众办实事。其次,公园的平面线条元素提取于中国银行的Logo。中国银行的Logo本身就非常有内涵,由汉字“中”与古钱币相结合,融古至今。因此,这个小公园的整个平面以圆形构图,所有交点均为圆角,一些设施都采用了外圆内方的框架,例如宣传栏、提示牌等等,有了很好的呼应。这个小公园的功能是“融合”的,主题是“党建”宣传,在居民休息、活动的同时,能够加深对现在党和政府的一些了解。本项目中,“融”文化主要是在设计元素的融合、功能的融合、内涵的融合3个方面进行体现[8]。
4结语
赋予一个景观元素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延伸景观功能,使类似的元素符号在不同地方具有独特的意义。“融”作为福清独特的文化,具有深刻、丰富、积极向上的内涵,应该通过直白的表达或者抽象化演绎等手法将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提升景观人文内涵,会使居民对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更强的认同感。
景观设计论文8
1、项目背景介绍
本工程项目位于长春市双阳区境内,总工程面积3000公顷。周围交通体系健全、便利。基地内地形独特,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植被覆盖率70%,自然风光优美,是天然的度假之地。该区域曾是清朝乾隆选择的骑射御园,潜在丰富的满族骑射文化遗产符号。景观格局表现为景区主题会所已完工,但是建筑与自然景观格格不入。人工湖已形成,裸露的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自然林保持良好,树木品种单一,缺乏植物多样化。景公馆配套功能不齐全,景公馆小品风格不统一。
2、设计构思
全园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旅游服务系统区。自然生态保护区将充分体现原有自然风貌,保留地段西侧“两山抱水”的生态格局,利用“最低介入”理念将人的活动路径融合在山水中。生态旅游度假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以游客为主。在对游客类型的分析中,定位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游客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区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以生态养殖业为辅,对地段东侧的单一的农田格局进行治理,创新性的将“以浮田为主的生态系统”引入地段,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景观异质性,并且吸引了野生动物在此繁衍,增加食物链的复杂性。旅游服务系统区则强调生态、安全、低碳,具有可持续旅游系统设计和生态圈的功能。
3、设计手法
3.1浮田生态设计
浮田生态系统包含三层景观生境:治理性林带、农田以及浮田生境。治理性林带是在体系外围连成一圈绿道,形成绿岛,吸引野生动植物在此繁衍。其植物地下巨大的根系能涵养水分,并且能够隔绝自行车道的空气污染。农田是生产性景观,成面状存在的区域空间,毗邻河畔,丰富竖向和季相变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浮田是治理性景观,涵养并净化水流,提高水生物种种类,丰富景观异质性,并且作为生产性景观产生农作物,提供肥料。对浮田体系的观光效益,自行车爱好者通过曲线长廊的观光,俯瞰整个体系,景观层次清晰,异质性高,季相明显。通过田埂深入浮田内部,体验式观赏,并通过标识牌对游客进行乡土植物科普,而且可以参与纯生态农业活动,可以组织学校和企业团体来此认识植物,回归自然、写生等等。
3.2修复性景观设计
修复性景观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修复手法重新复活生境;第二层是存在潜在生态干扰因素的区域,通过治理手法将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第一个层面运用在生态农业观光区的梯田综合区,第二个层面在旅游度假村服务区,对污染空气和污水的处理。在设计中发现原有山体被开挖,表皮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山体被开垦成农田,不易开发旅游。山谷径流被改变,易发生泥石流。湿地区四面被硬质大坝围合,形成一滩死水,且破坏视觉效果。上游河段景观度假村建筑区向下游排放大量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处理。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修复性景观设计,解决途径是通过台地梯田修复山体表皮,乔灌结构,改善山体生境。在场地中设计了观光平台,观光平台采用极简主义手法,通过方形平面的演绎,能适应不同的景观类型,与地面的衔接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可架空,可漂浮在水面等。
3.3波形曲线长廊
在提出浮田生态体系的同时,在场地内设计了一个波形曲线长廊,以最低姿态进入该区域,不仅使得次生态体系得以自然的.生长发展,而且为游客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去接触自然。从“一线、四点、五面”三个层次来诠释该地段中的波形曲线长廊设计。波形曲线变化自由,由于不断改变方向可以使单调前进运动的疲劳得以恢复。曲线长廊的终点位于游客服务中心建筑上方,从屋顶直接由坡道走向地面,连接有自行车租赁处和存放处,在此也能远眺人工湿地的美景。此外,在曲线长廊中设置了休憩节点,这些由曲线平面和白色钢架构成的空间,与方形极简座椅结合,为游客提供一处纳凉、休息、观景的平台。曲线长廊同样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专用车道,自行车在交汇点进入长廊,上下人流在此中转,并且与直线观景道相交,通向梯田区和畜牧区。曲线长廊的中央部分打开,使地上乔木生长开来,游客可以从树冠下穿行,体验穿梭云霄的感觉,并且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横向的跨度。
3.4建筑与构筑物设计
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坐落于旅游服务区的人工湿地上,是集交通中转、交通枢纽、游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公共建筑。建筑设计注重景观建筑和自然共生的关系,运用“低姿态”理念将建筑引入保护山地区。建筑造型以现代简洁为主,建筑的东立面入口时隐藏的,由两片墙错位形成入口。由挑檐形成的灰空间,形态呈楔形,进深感强,檐部下垂,接近地面,将人的活动包裹进来,营造一种神秘感。建筑内部的餐厅由西南两方向玻璃幕墙和两实墙围合,空间较大,能容纳多人同时就餐,西侧上空有自行车坡道穿过,形成趣味灰空间,作为餐厅的次要入口。构筑物采用一体化设计,运用符号学理念,在“方形基本型”进行思维发散拓展,并且结合不同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因地制宜的衍射出适应不同功能和地形区域的物体。配备满足使用功能的器件,在统一的基本形上产生同质性的空间、场所、构筑物、小品。
4、结论
旅游度假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结合长春市双阳旅游度假村景观设计从生态理念对旅游度假村进行探讨,以生态保护为根本,探索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的最佳契合点。利用其丰富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通过基地地形、地貌的再改造和再利用,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更新所带来的生态回归。
景观设计论文9
1、课题背景介绍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一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一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一”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一份力量。
实验方案: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
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2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一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一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一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一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4、预期成果
实施这一工程将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区人们生活环境现状,整体上提升临沂市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同时通过设计重塑环境,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一个概念明确的公共滨水地带,完成城市公共空间主体向沂河沿岸的过渡,创造并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景观设计论文10
摘要:从幼儿园环境与景观设计着手,分析了景观设计在幼儿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以人在本的设计导向及为更好地满足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需求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及探索,为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景观设计;重要性;幼儿园;以人为本
幼儿园是儿童最早接触的除了家以外的学习、生活的场所,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环境建设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满足幼儿需求的环境空间,在设计过程中让幼儿园环境景观设计在教育角度、科学角度、童趣角度达到完美的统一。幼儿园应当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应满足他们多方面的生活环境要求,使他们在欢快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经验。可见,环境这个因素在幼儿园中可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优美、安全、卫生、舒适、和谐而富有意义的环境。
一、幼儿的心理与生理分析
(一)幼儿的心理
在这个时期中儿童的智力发展比较快,记忆力增强,这个阶段是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应该尽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和工具,使他们轻松、快乐地主动参与到好玩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去,例如,应该在班级里放置拼图、积木等。在美工区,彩笔、画纸、油画棒、剪成的彩纸、颜料等画材,促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动手能力经验。总之,让孩子们感受到动手的意义和乐趣,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
(二)幼儿的`生理
幼儿在这一时期身体容易疲劳,相对于其他年龄比较柔弱,皮肤比较柔嫩,表皮层薄,耐力较差。因此,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该遵从安全第一,在铺装材质上应尽量采用软质铺装,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二、幼儿对环境的需求分析
(一)在地面铺装方面
首先,趣味性、环保型、多样性的铺装材质相统一来进行地面铺装,从趣味性来看,色彩感应加强,增加视觉冲击力,但同时要注意色彩统一和谐,地面铺装要有一些相应的图形,几何图形或者曲线设计都是恰当好处的。要采用一些环保塑胶地毯作为地面铺装,比如绿色的塑胶地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人感觉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多样性方面,材质大多采用软质铺装,以防孩子们在玩耍中不慎跌倒受伤,可以使用多种颜色相交的铺装模式,以此来增加场地的多样性,趣味性。草地的使用同样也有相同的作用,可以将草地和塑胶铺装结合起来,相互交错,当然沙子的元素在场地中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场地中,将沙子用矮小的软质材料围合起来,可以减少让孩子们在玩耍中产生的不必要的伤害。
(二)在外部建筑造型方面
小时候自己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模模糊糊的记忆,墙面上会有彩色的手绘画,暑假的时候在幼儿园里教小孩子们画画,就会发现幼儿园的建筑非常可爱,亲切,每个墙体的墙面上都有手绘彩画,它们大多都是出自童话故事,这样,在增添整个园地趣味性的同时,还会让孩子们学习到相应知识。外部造型设计应该要有大量的圆弧,富有动感,高低远近凹凸错落有致,个性鲜明,视觉冲击力强。同时,注意色彩感要强,增强整个空间的趣味性。
(三)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
在场地里应该尽可能多地将植物景观融入到整体大环境里,更加亲近自然。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该要有适合冬天生长的树木,例如:松柏类、海棠类、黄杨、竹类等,这样便可以在冬天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不至于使整个校园黯然失色。树木种类要多样,灌木、乔木等都要有所分布。
(四)在基础设施方面
既然是为儿童的生活环境设计,那么,童趣的东西是必须具备的。整体的游乐玩具,在选择上应该把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过高的玩具上围栏一定不能太低,玩具应该采用软质塑料,秋千、跷跷板、蹦床等基础设施也是同样需要具备的。
(五)幼儿园选址方面
在幼儿园的地址选择上应该选择安全、安静、环境广阔的地域,因为现在大多幼儿园都有午托的服务,孩子们中午可以在学校休息,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睡眠对儿童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有更好的精神和体力投入到下午的学习及活动中。
三、幼儿园景观环境设计方法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环境与人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与进步。硬质铺装、墙面、植被、建筑、基础设施等这些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它们是以最直观的面貌展示在人们的视野中。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应该具备自由的观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几点要素。本文在场地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室外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其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园建筑平面布局特点,并提出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室外景观环境设计对策,以求达到室内外空间一体化。在室外环境中,一个布局整体、设计合理的场地会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尽情释放童真的场所。在此设计中,考虑到自然元素的重要性,所谓自然元素,就是大自然的相关景观元素,沙子、泥土、水、花草、树木、石头等都属于自然元素的一种。虽然有时天气原因会让这些自然元素受到限制,但是它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整个幼儿园的功能分区为建筑用地、游戏场地、沙地、道路用地、休息场地、上课场所等。其中,在建筑设计中,室外建筑应具备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色彩的应用尤为重要,几何图样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游戏场地的设计中,应充分使用游戏设施,如跷跷板、秋千、沙坑、滑滑梯,这些都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游戏设施。在设计中,需考虑到设施的安全性及安全距离的把控,特别是秋千的使用。游戏设施的应采用质地柔软的材料,滑滑梯的底端应铺设相应的软垫以防冲击力带来的碰伤。道路用地的设计上采用环保型的铺装,同时要注意铺装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草皮及木质铺装的使用,这些自然的元素会给整个场所带来大自然般清新自然的感觉。和墙面设计一样,色彩的使用及线条的应用以增加律动感,给整个幼儿园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基础设施在户外景观设计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合部分,如座椅、垃圾桶、路灯等。和公园及广场的基础设施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要抓住儿童的心理因素,造型的夸张及色彩的使用,会增强整个场景的趣味性,更加符合儿童的气息。在上课教室场地的设计上,也同样需要大量泡沫或者软质铺装铺贴地面,也可以有少量的木质地板。根据儿童的身高考虑,教室四周墙面一米以下要用软质墙皮,桌椅设计也需要将四周棱角变为圆形,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儿童。在教室的后墙上可以制作几个黑板,以供孩子们绘画使用,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教室里设置几个可以放盆栽的木架子,有利于空气的清新,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但要从盆栽的安全性考虑,应放置在固定的墙面木架上较为合适。在游戏室的设计上,尽可能选择大一些的场地来设计,整个屋子的色调上要有明亮、温馨的感觉,同样类似这样的室内设计的地面铺装上也要尽量使用软质铺装,类似泡沫、地毯、软垫等材质。游戏室就是孩子们玩耍,游戏的地方,在墙面一排可以放些小橱柜用来作存放玩具的地方,以在孩子们玩耍过后利于收拾。也同样可以把基础游戏设施放在室内,如小秋千、跷跷板、沙堆等,这也是为了不被室外环境带来不便。在校园内停车场上应该设置在远离儿童活动区域的地方,停车区域应该建造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屋子,这样可以与整个校园达成一致性。幼儿园进出路线要划分开来,分开主干道和次干道,以及观景小道。车辆等交通工具必须走主干道,儿童以及陪同的老师要走在次干道,后勤服务等需要走专用通道。
四、幼儿园环境设计案例
(一)巴黎Pajol七色彩虹幼儿园
可以看到幼儿园的室外环境形成了一种整体的空间,多种色彩块状拼接而成,整体富有趣味性,视觉冲击感强烈。
(二)瑞士Monthey新康顿公园幼儿园
这个宛如糖果般艳丽的幼儿园,简直就是小朋友的梦幻庄园,整体建筑造型的色彩极其丰富,富有童趣,在牢牢抓住孩子们眼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五、结语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她就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一样,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人们,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以及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上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是儿童的乐园,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地方。幼儿园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处处以童心来思考,设计出一个适合儿童生活、学习、玩耍的奇幻乐园,有利于他们想象力的开发,动手能力的增强,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丁祖萌.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
[3]朱家雄.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xx.
景观设计论文11
【摘要】旧城区中的街道、风貌建筑往往具有不可恢复性,而且他们也反映了城市历史的文化与地域人文精神。对旧城区的改造,满足了人们对城市新功能的需要。有效、完美、经济地解决景观设计的历史问题,是现代设计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人文内涵景观塑造城市历史现代科技标志性建筑文化气质
时代的进步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人居城市建筑中的景观建筑同样成为了城市生活中体现历史文脉的重要部分。城市的发展进程的扩大,老城区和在其基础上重新建立的新城区,现代化交通体系、电力、排水等的设备完善了这个社区的现代化水平,而在这些区域内的城市景观却往往被设计师所遗忘。旧城区中的街道、风貌建筑往往具有不可恢复性,而且他们也反映了城市历史的文化与地域人文精神。对旧城区的改造,满足了人们对城市新功能的需要。有效、完美、经济地解决景观设计的历史问题,是现代设计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虑的问题。但由于在习俗、历史、资金、文化等方面的局限,改善景观设计上的难度是十分巨大的。如何充分地再利用旧城区原有建筑,使历史性这一重要的因素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已摆到了国内外建筑规划设计及其相关专业方面专家学者的面前。
科技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舒适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在城市里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一切好处。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提高了人们生活、工作的效率。社会的进步正朝着快节奏、高效率发展,人类正在走向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空间艺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也有了跨时代的飞跃。信息化社会的城市,远非工业化的城市所比。如果我们感悟一下文化名城北京、金融中心上海的昨天与今天,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城市已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聚合体,而是人们居住、生活、工作、休闲的艺术化了的空间。带有现代科技的景观造型,包括静与动、声、光、电等一体化的现代设备,使具有丰富历史性的城市景观,给人在心灵上的碰撞要远远超过一些哗众取宠的景观设计。
城市历史性街区的整体规划,更多的运用了历史城市原有的整体规划轴线。巴黎同北京一样,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不同的是,至今,巴黎市中心区最古老的区域仍旧保持着古城的历史风貌。这一点完全归功于巴黎人近二十年对巴黎老城区景观不懈的修复。曾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对历史名城的景观维护有着自己的见解,它说:“在巴黎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我们的任务是维护它们,最重要的部分是巴黎市中心,也是全市最古老的部分,这需要我们最谨慎地从事,将它们一个建筑一个建筑的恢复过来。这里不能建新房,只是维修旧建筑。”因此,巴黎的城市景观气势雄伟,可借鉴性强。
城市景观以其实体而承载了精神的'、象征的、历史的内容,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标志。北京的天安门,使人联想到千年古都,端庄厚重、稳定团结、均衡、权威;而提到上海的外滩,就会想到近代的十里洋场,商业繁荣、自由和谐、多元共存。因此,一个城市景观的生命力,更多的在于“建造者”是否能给予她更多的历史性因素。建设一种和谐的社会不光是在社会制度上,还要在文化和艺术中,包容城市不同时期的各种文化特色,对景观性、标志性建筑的保护会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气质,不但满足了精神上的需要,也有利于人们更和谐的生活。
重视城市景观塑造的历史性是城市在改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因为没有特色的城市是一个平淡的城市,没有特色的城市是一个缺乏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安排整体规划,还是修造单体建筑、城市雕塑,包括确定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都要重视体现城市景观的历史性特色。要使人们感知到一个城市的特别之处,而不是步入一个城市觉得似曾相识。在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城市建设时,一定要处理好新景观的建设与历史景观保护的关系。历史文化名城把足以代表名城的格局、历史风貌的名胜古迹,足体现历史价值的街区建筑,作为保护的主要内容,使历史名城的保护成为实施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保护、挖掘和利用,使其成为新的城市景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生产力。在这方面上海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修葺一新的外滩楼宇,风格独特的淮海路步行街,无一不体现上海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新近落成的上海新天地,在城市景观的历史性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历史民居整体外观的复原保存,现代景观设计与历史风貌的优雅组合,显示了设计师的大胆创新。但更为明确彰显的,则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性因素。与其说是设计者的成功,不如说是:注重历史性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成功。
在注重城市景观设计历史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与其相关的许多因素。例如,自90年代以来,从规模、速度和内容方式上来看,全国的旧城改造均呈现出了崭新的态势。近年来,旧城改造之所以在一些大、中城市方兴未艾,是有着深层的社会经济背景的。这就出现了经济方面的制约,试想:一个地处贫困地区,经济极不发达的历史古城,对它的景观改造工程谈何容易。同时城市的更新与保护常常又是许多历史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其中不仅有技术性问题,更重要的是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政治的问题,使更新过程更加复杂。我们认为,对城市发展结构性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这个矛盾。由此可见,在注重城市景观的历史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其可操作性。
历史性因素与城市景观设计应当遵循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来进行,应当根据原有城市结构的特征,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城市景观,使城市风貌得以延续和继承。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掌握城市发展规律,谨慎决策,切忌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行为中,确保历史性因素的注重,不断汲取前人及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从而在逐步调整旧城原有结构的同时,建造城市景观,维护城市历史风貌。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森林《波特曼与“中庭”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周武忠《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
景观设计论文12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越来越快,在高楼大厦建设的同时,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意义、根据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和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城市文化并结合一定的设计原则,综合打造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城市文。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意义、根据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和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帮助[1]。
一、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意义
(一)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满足
城市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满足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因为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也就是在结合城市以前的历史文化所建造出来的公园,也就是说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包含普通公园中所有的绿化、休闲等要求外,还能表现出城市所独有的历史文化有关景观。
(二)城市文化宣传和认知的需求
每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因为建设城市主题文化在宣传城市文化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从而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此外,建设城市主题文化还可以给人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更多的文化熏陶。
(三)城市品牌塑造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使城市在众多城市中拥有一席之地,那么就需要塑造城市独有的品牌。而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便是城市根据其独有的文化建设起来的,如果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成功将对城市品牌活化与知名度提升有积极影响[2]。
二、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一)整体规划,协调统一的原则
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整体规划,协调统一的原则。并且在考虑景观布局的同时还需要整体景观的风格、植被的布置区域、气候和土壤条件等影响,还需要综合整体考虑,因为城市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还要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景观建筑形式情况等等。
(二)地域性原则
由于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这里所说的地域特征便是一个城市自然形成或者后天修建的人文景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城市主题公园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可持续原则
建设城市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并不是为了一时的拥有,而是应该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应该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例如电影文化主题公园属于一种旅游资源,它不仅能够帮助电影学习爱好者去研究学习电影的相关知识,还对游客提供放松舒适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可以给子孙后代提供有用的价值。
(四)创新性原则
俗话说创新价值的体现的一种方式,因此,不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还是建设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都需要有一种创新的思想。因为,如果全世界的城市文化主题景观都是一致的,那么产生的后果将是很可怕的。并且根据景观设计遵循地域性便也可以说明景观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城市文化进行设计,而不能千篇一律[3]。
三、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施步骤
(一)全面掌握城市自然条件、环境状况及历史沿革
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甚至相同地区的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都有着差异。然而,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设计的景观是否能够如实反映当时的在城市文化历史情况,只有能够如实反映的景观才可以说是设计的比较成功的景观,否则景观的设计均有一定的.瑕疵。而设计者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设计成功景观的必要条件[4]。
(二)景观总体方案的设计
根据相关文献的阅读和资料的收集,可知在景观设计时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由于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主要还是供游客、市民休闲游玩的地方,因此城市主题公园中每天几乎都要接待很多的人,为了保持人们正常的出入,城市主题公园中应该设计不同的门,并且每个门应该接近公路以便游客乘车或开车离开。其二,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中应该建设几个比较有特点的景观,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5]。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越来越快,在高楼大厦建设的同时,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城市文化主题公园。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城市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意义、根据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和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施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为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董观志.近十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xx(4):16-20.
[2]韩敏,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xx,16:310-316.
[3]江萍.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山东乳山市金牛山公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xx,09:149-150.
[4]随妙如.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J].现代园艺,20xx,14:70.
[5]杨晓曼,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营造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xx,35(12):18-19.
景观设计论文13
空间创造是诸多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针对空间设计的相关探究也有很多。所有理论都阐述了空间的功能性,换句话说,就是空间的可利用度。而一片空地是难成空间的,因为其难以充分描述出空间的基本属性容纳。
1.空间的基本构成
就空间而言,其是一个能够被感知的内控体,人类通过其和大自然的不断融合,能够充分感悟其特殊的美感。其作为一个三维立体,有着自身的三大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空间的基础,也是空间的起点,即:地;第二个要素是其垂直面而第三个要素就是其顶部。和室内的空间对比来看,就外部空间而言,第三个要素顶有着相对较小的作用,而另外两个要素则有着相对较大的作用,毕竟,墙呈现在人类眼前的是视线较为容易接触的地方,因为其是垂直呈现的。就景观空间的设计而言,基本机理就是合理安排空间的这三大要素,使得人类能够充分感应其立体及空间感,让人类的需要得以及时满足。
2.空间的构成方式
确定空间的组成元素后,我们要了解空间的构成方式,和每个形式的空间带给人们的不同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能够正确的选择处理的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使设计的成果能够真正的实现最大化。景观空间包括容积空间、立体空间和混合空间三种形式。
2.1 容积空间
容积空间通常通过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空间不是动态的,而是内聚的。这样的空间会使在这一空间中的人感受到它的封闭性,同时也让人感觉隐私性比较好。空间的界限是明晰的。通过这种空间形式可以分隔出一些小的空间。这种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很多种,例如:景墙、层次分明的的植被等等。
2.2 立体空间
立体空间主要通过填充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空间表现形态能够使空间更加立体,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立体空间的流动感很强,能够体现多种不同的内容。这种空间在表现形式上没有明确的界定,空间的呼应性很强。立体空间能够最大程度上使人流更加流动。而要运用好立体空间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立体空间需要有更高的空间尺度标准,只有足够的空间才能使立体空间得到更好的展现。
2.3 混合空间
混合空间既有容积空间的`特征,又具有立体空间的特征。混合空间更好的结合了容积空间和立体空间,将空间的利用更加丰富起来。混合空间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混合空间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展示,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使混合空间的特征得到全面的展示。所以在运用混合空间的时候要考虑到空间的尺度问题。虽然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容纳性,但是容纳性并不是全部。空间应该在运用的时候考虑到空间本身的特性。独特的设计可以让空间产生分离感,视觉效果更好。这种方式的空间感不强。混合空间可以使分离和向心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共同诠释空间设计的意义所在,能够让空间设计更加合理,空间更加立体和鲜明,更加错落有致,使混合空间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3.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整个呈现的效果与封闭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空间的密度性、连续性等等。空间高度有相对和绝对之分。空间的相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和视距是比值。而空间的绝对高度是整个墙面的高度。当墙面比人的视野高的时候就会使空间看上去更加具有封闭性和隐私性。当墙面比人的视野低的时候会使空间看上去更加开阔。同时空间的封闭性也与空间中物体的密度有关。如果空间中的墙面越通透则空间的密闭性更差,空间更具有渗透性。将这种理念在景观设计中映射出来,就能充分发挥出空间的作用,若想体验封闭性,则利用相对高的墙面,而若想体验开阔的空间,就可以利用相对较低的墙面,从而让景观设计更为合理。
4.空间处理
在处理空间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很多方面,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方面。空间处理的时候要在考虑单个空间的时候考虑到单个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呼应。在对单个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单个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封闭性如何,以及整个空间的构成元素是否搭配,空间设计所要体现的理念等等。只有将这些都全盘考虑进来才能使单个空间设计的更加合理,布局更加完善,从而使多个空间得到更好的呼应。在对多个空间进行处理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同空间之间进行层次的对比,以及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交融等等。针对对空间的要求确定空间的范围。不同的空间设计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大空间设计出来的效果通常会体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这种恢弘的设计通常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而小空间设计出来的效果通常会体现一种亲切宜人的效果。这种小空间的布局下,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们在其中可以体会到一种舒心的感受。
针对不同的需要塑造不同的空间,在塑造空间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例如针对庄重的空间要求,空间在处理的时候应该务求简洁。而想要更加丰富的空间,则需要采取更加有层次的空间设计,使整个空间的层次鲜明,内涵更加丰富。如此,就能使得人类充分体验到景观设计的鲜明层次或是庄重感,这样,也将实现一个优质的景观设计。
如果设计的空间比较有限,就需要采用多种空间处理方式。例如借景的方式等。通过借景的方式可以使外景空间也能纳入整个空间当中,丰富了空间的内容,同时比较经济,有效。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空间划分的方式。通过划分空间可以使空间的设计感更强,空间的层次更加分明,空间更加具有多样性,带给置于空间中的人们更多的视觉享受。
空间的对比可以丰富空间的内容,增加空间的内涵,让空间更具有变化性。通过不同空间的鲜明对比,可以让空间的理念更加彰显,使空间不会单调和索然无味。在变化的空间中给人们更多的震撼和体验。通过空间的对比设计使空间的设计理念更加凸显,使空间设计更加成功。在景观设计下,充分利用空间对比,能够让景观更彰显丰富,让人类充分察觉其内涵,也充分体会出空间的诸多变化,如此的景观设计也将是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兴致盎然的设计。
将不同的的空间联系起来,可以使空间呈现一个创造性的空间模式,让空间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在空间链接的环节要做好引导和规划,使空间之间能够更好的契合,同时能够起承转合更加流畅。如此,才能让空间在景观设计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空间的创造性以及艺术性充分发挥出来,让景观设计有着更为流畅的衔接,让景观设计更具有特色。
5.结语
空间设计作为设计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处理空间关系又是决定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空间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空间设计能够使空间更加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空间感和设计感,让自己能够驾驭园林空间设计这门博大精深的技艺。
景观设计论文14
摘要:儒家文化流转至今,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对人的处世之道,还是国家的治国之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当前这个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儒家文化思想并没有消失于园林设计中。目前,我国很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融合了现代文明思想,而且也融合了儒家文化思想。
关键词:儒家文化论文
园林景观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儒家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中,即使在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依然没有消亡。目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虽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儒家文化始终渗透其中,例如,著名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从儒家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园林建设结构,可以从审美本质、功能以及形态3个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处处蕴含着儒家文化,到目前为止,现代社会文明越来越发达,园林景观设计也凸显了这点,但依然融合了儒家文化精神,使社会文明与儒家文化充分融合于建筑风格中,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从审美本质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通过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审美本质可以用2个词语表达,一是“比德”,二是“悦心”,从某种角度而言,其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古至今,在儒家文化的思想体系中,主要的审美基础是道德,人格伦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理念,这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好地彰显。特别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自然植物人的精神,是对人格魅力的一种认可[1]。例如,在现代园林中经常见到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被称为植物4大“君子”,从设计中可以看出,不论在形式或是底蕴,都蕴含着道德的本质。这几种植物的精神可以从历史众多的文人笔下看到道德精神的存在,如陈毅对于竹子坚韧的品质进行了歌颂,原诗句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又直”。从这就可以看出,现代园林的设计利用了象征手法。同时,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观赏者全方面的需求,更是让观赏者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获得一个悦心的认知,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文化思想。
2从审美功能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达到成于乐而游于艺的高度,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儒家成德思想理念除了体现于园林景观的审美上,还体现于其审美功能上。园林景观具有很大的乐趣,不仅可以体现于精神中,还可以体现于园林功能中,以感性的视角来看,孔子用“兴、观、群、怨”4个词语进行总结。其中“兴”主要是表达人们内心对园林景观的感触,“观”主要是表达人们对景观的欣赏,“群”主要是表达人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怨”主要是一种与群相反的情感[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讲究的是一种美的意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让整体的设计给人一种朴素简约、随形就势、轻巧淡雅等感觉。例如,在山顶上设计而成的小亭,它本身是给人提供赏景、休息的一个地方,但是人们从低处仰视小亭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凌空欲飞之势,观赏这座小亭可以唤起人的某种感情,而人的情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就产生了社会作用。从这就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律是相似的,因此,儒家文化思想深深额蕴含于现代园林景观的'意境中。
3从审美形态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从审美形态的角度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充分显示出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念,这也是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正是结合了儒家文化思想,现代园林景观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特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和:人和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主要是指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第二,乐和:主要是指柔和婉转的一种审美乐趣。将这2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即为中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庸之道,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与古代建筑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慢慢融合了一些现代文明思想,但是整体上依然给人一种含蓄婉转的感觉,并没有脱离儒家文化倡导的艺术理念。
4结语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一直以来都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虽然融合了一定的现代文明思想,但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不同文化的结合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园林景观价值。从当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儒家文化思想主要是体现于其审美本质、审美功能以及审美形态3个方面,使得园林景观给人一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洁,李志民.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
2王平格.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科技,20xx(13)
景观设计论文15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无为内省景观
论文摘要:从传统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城市开放性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传统美学的研究,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关学依据,并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期望从美学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可以端f-.L-4J’l对城市的审美态度,改变人们习惯的审美方式,从而培养人们新的审美观。
城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城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随着城市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城市的需求早就超越了单一的功能需求,而涉及社会、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传统美学就是在城市转变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设计者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人格,视自然为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其审美方式追求心灵体会,强调悟性。支配并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四大主干是儒家、道家、楚风及禅宗。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求乐观奋斗;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脱世俗;屈原“虽就死而毋悔”,执着顽强;禅宗“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形而上学〔}7。四大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更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1儒家美学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视和强调社会伦理。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孔子将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并从“仁学”出发,深刻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他的美学观点基本在于:一方面肯定满足个体需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个体需求导向伦理与规范。因此,基于这种基本观点,艺术对于人所产生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发挥的。这就要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考虑到城市居民个体的使用与需求。在初步设计时就应将居民个体的使用与审美作为设计准则之一。从个体的认知角度来设计开放空间的景观并照顾到每一个人对审美及功能的需求。另外,个体艺术需要与群体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应从居民个体使用出发,在空间上不完全区分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从群体使用的角度保证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和谐性,保障其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儒家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以伦理目的为导向,个体的需求必须与社会的群体规范达到统一。例如安徽省宏村建造的水墨宏村,正是由此出发建造的新式田园山水建筑居住景观(图l}o
整个居住区从当地居民用水、生活的需要出发,建筑风格在满足当地人生活需要的同时,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古风。从精神上愉悦居民,让人们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延续、地方美学的展示。并将居民的共同活动中心置于居住区的中心地区,以满足整个区域居民的使用需求(图2)。
当代城市景观应同时考虑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协调发展,从功能、结构与空间上充分调节开放空间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才能真正达到满足城市居民多种协调生活的需求。
2道家美学
道家美学的代表为庄子及其学派,他的美学思想完全建立在“道”的理论基础上。与儒家美学的观点相反,道家美学致力于揭露美与善、美与真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丑对立的相对性、虚幻性和不确定性。该学派认为一切人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都有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就像道家创始人老子名言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就是说最大、最完美动听的音乐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大、最完美的形象则是看不到的形象。那么,从道家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国内大部分的人为景观建设都是不完美的。立足于多元化发展的国际都市,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无不用其极,利用多种手段及设计方法,将城市景观创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的人为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大都是经过大量切分拼贴的高级铺装材质。原有天然的材质因为其美观与经济价值的关系极少使用,这也造成了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发展的生态不和谐。在道家来看,真正的美并不是世俗追求的感官声色,而是人与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的绝对自由境界。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也应该是能够将使用的人与设计的环境合为一体,任意自由使用的景观。开放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向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展[[3)。在设计中尽可能保留自然无为的环境,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环境,并尽量使用源于天然的材料铺装,达到道家自然无为的美学要求。著名建筑师赖特在1911年建造的西塔里埃森,他从城市建筑景观的角度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设了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4]。
这群就像是在沙漠中生长出的植物一样的建筑景观正体现了道家所谓的“道法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即使当地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因为建筑景观的材料均为当地的石材,而顶部则利用帆布板可移动通风,使得在建筑群里办公居住的人悠闲自得。
3楚骚美学
楚骚美学思想是儒、道两家的特殊结合。对于美的追求,楚风非常重视情感的热烈表现以及想象的自由抒发。从形式上来说,它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惊采绝艳”的官能感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对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也有影响。很多的城市开放空间为了追求所谓的“浓墨重彩”“山水园林”,刻意将开放空间简洁设计。不改变空间的原有资源,只在重点部位大幅度建设绿化、水景,进行断层设计。这种设计手法使空间的范围及使用受到限制,造成部分空间闲置。整体开放空间景观平淡无奇,设计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乃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上都没有充分的体现。结合楚骚的美学观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应该因地制宜,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并进行空间改造,使小空间扩大化。设计思想创新,从人的功能感官出发,创建新型的开放型空间,满足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4禅宗美学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从儒学、道学、楚骚吸收整体之美、无为之美与热烈之美以外,还应从禅宗吸收内省之美。以中国历史来看,从唐朝中期开始,佛学禅宗的美学观念已深人人心。与道家自然无为的“道”相比,禅宗是以人的+/}`”作为依据,通过心的直觉与顿悟解放精神,从而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把内心的自觉自由放在审美与艺术的最高位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图4)。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从文脉的途径进行设计,强调地域文化的特色〔’〕。设计之前详细了解设计地域的历史文脉及地域特色,充分搜集当地居民生活行为资料后深刻理解设计地域的相关背景,再着手设计。设计本身要能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民情,让使用者居于其中时能够体会历史文脉特色,达到禅宗美学“内省”的目的。
5结语
城市形态的构成离不开环境、空间和社会生活。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空间景观设计,而设计又离不开美学的渗透。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儒、道、楚、禅4种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这样我国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环境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景观设计论文06-15
景观设计论文12-04
河道景观设计的论文08-29
景观设计论文(荐)06-1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1-27
景观设计论文15篇12-04
景观设计论文(15篇)12-04
景观设计论文参考文献07-08
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07-23
(优选)景观设计论文1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