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险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险管理论文1
摘要:油田施工的风险管理是油田地面的基建项目的重要环节,做好风险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获取最大效益。文章通过分析油田地面的基建项目在风险管理上的特点,找到影响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对如何有效降低风险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油田;地面施工;基建项目;风险管理
油田建设是放大的工程,地面的基础建设是其中基础性的重要环节,做好油田地面基建十分重要。但是地面基建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多样的潜在风险,做好基建项目的风险管理对基建项目成功竣工有重要作用。
1对油田地面施工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1客观性
任何项目都会有风险,油田地面的基建工程存在风险是必然的。因为油田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任何自然灾害都会导致油田项目风险加剧,所以油田的地面基建的风险是具有客观性的。
1.2常见性
油田基建项目的风险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因为自然灾然是影响油田建设的重要因素,而自然灾害无法被准确预测,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突发的自然灾害给油田基建带来风险。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也就意味着什么时候都有可能会有自然灾害给基建工程带来风险,会对工人以及周边环境带来损失与伤害,所以基建风险是就有常见性的。
1.3不确定性
对于油田基建风险突发的时间、地点、灾害级别、受灾情况等因素都是无法提前做出准确预测的,所以油田的地面基建项目的风险是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的。油田风险的形成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1]。例如: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工程硬件基础的影响,施工人员的影响等,诸多的不可控变量,也是油田地面建设项目具有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1.4多变性
油田的地面基建项目的施工工作的风险管理具有多变性,因为影响基建的诸多因素自身就存在多变性。随着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变化,项目的风险也随之不断变化,有可能会降低风险,也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
2对油田地面施工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就当前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来说,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的潜在问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投入少,经验少都是影响风险管理工作的因素。但是,进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在油田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当前我国的石油行业还在迅速发展,对油田的开采也在不断进行中,油田的地面工程基建项目是油田开发获取收益的基础项目,在油田建设中十分重要。而要想做好油田的地面项目基建工作必须要做好对其的风险管理,在最大程度上规避损失,获取利益最大化。
3影响油田地面施工基建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
3.1风险形成的原因
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影响事故发生可能性,以及在事故中损失程度判断的重要因素。找到风险形成的原因,是有效在油田地面项目基建中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作为风险管理必须掌握的关键因素之一,风险形成的原因是每一个风险管理项目都要探究的问题,原因往往与风险带来的损失是成正比的,这个原因越强、越不可控制,所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大,情况越严重。
3.2风险引发的事故
在油田的基建工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风险切实的发生了,就被我们称为工程事故。由于风险可能会引发的事故也是风险管理中的关键因素。风险评估人员要通过评估风险的大小,来预估可能会发生的事故,有了提前的预估准备,才能在事故真正发生时,及时应对。
3.3风险形成的后果
对风险发生后对油田建设形成的后果也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初风险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的。作为风险管理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风险发生后所形成的后果是最影响项目建设与收益的。
4有效规避油田地面施工基建项目风险的策略
4.1对基建质量严格把关
为了降低项目风险,在施工时一定要对地面基建项目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而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发生的几率。首先对于建设材料要严格把关,选择质检合格的优质材料,确保硬件过关;其次,要科学的使用质监系统对基建工程质量严格检测,最后,要保证参与基建的各工作人员之间配合默契,合作协调,众人精诚合作的项目才会有高质量的保证。
4.2安全项目规范管理
为了有效规避油田工程的地面基建风险,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时必不可少的。规范严格的安全检查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风险[3]。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条例,做好安全教育,引进安全预警系统,在方方面面是安全性有效提升。
4.3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要想有效规避项目风险一定要提高油田基建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要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工程质量,有效规避风险。
5结束语
油田的地面基建的风险管理,涉及到油田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个庞大宏观的内容。在进行风险管理是要充分了解地面基建中风险存在的特点,认识到在其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基建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而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清安,易洋.阐述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的相关工作与做好项目管理工作[J].中国石油石化,20xx(22):113-114.
[2]黄平申.对油田地面施工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J].全面腐蚀控制,20xx(7):3-4+67.
[3]刘娜.油田地面建设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J].化工管理,20xx(15):57.
风险管理论文2
摘要: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整顿与规范,全国有80多家信托投资企业得以保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财富日益增长,对金融信托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信托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下,信托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力以赴地降低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以使我国信托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信托金融产品风险委托人控制
一、我国信托业风险分析
随着《信托法》及《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许多信托公司迅速推出了大量的信托产品,这些信托产品打通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隔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理财方式,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普遍欢迎。我们在对此感到欣喜的同时,还应对信托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强有力的控制,以使信托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信用风险。信托行动中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受托人信用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对其他信托主体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受托人的信用是信托公司经营的生命线,而委托人正是出于对其无比的信任才将自有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而一旦信托公司丧失了信用,那么它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就会迅速被市场所淘汰,甚至还会对同业其他企业的信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信托公司在经营中一定要坚持诚信原则,努力锻造本企业的金字招牌。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委托人因信托产品流动性的不确定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信托投资公司推出了大量的资金信托计划,这些信托计划一般属于中长期金融产品,但是没有一个可以进行法定交易的平台,这就使其极其缺乏流通性,其流通性甚至远远比不上债券等其他投资工具。一旦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发生较大的变化,委托人就有可能会面临损失。因此,提高信托产品的流动性是信托业一个急迫的课题。
3.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变化给委托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根据信托法规,信托投资公司不能承诺或保证信托产品的收益,而其风险应由信托财产承担。而信托公司往往在投资中追求高回报,管理又缺乏风险控制,造成由于投资项目和合作对象选择不当使投资的实际收益低于投资成本,或没达到预期收益,以及由于资金运用不当而形成风险。如:资金来源利率高于资金运用利率,短期资金来源作长期运用等等。这种状况以往普遍存在于信托投资公司的自营投资和委托投资中,是造成信托投资公司资产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4.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财务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根据信托法规,信托公司应对信托资产与自有资产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我国许多信托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在财务状况发生危机时还全然不知,更没有建立起信托资产与自有资产之间的防火墙,容易引起信托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纠纷。
5.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在信托业中主要是指信托公司的管理不善给其他信托当事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信托公司以往大都属于国有独资的行政性公司,其内部往往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多数公司没有做到政企分开,在经营过程中受政府干预较大,缺乏科学管理的机制。这种较为弱化的管理模式往往会给委托人及其收益人带来较大的风险。
6.法律风险。指当信托企业正常的业务经营与法规不相适应时,公司就面临不得不转变经营决策而导致的风险。在我国《信托法》已出台,与其相配的制度法规尚不完善,而信托业有着强烈的拓展新业务的冲动,因此在高速发展的信托业与滞后的法规建设之间蕴藏着很大的风险。
二、信托业风险防范与控制
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信托投资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并重新登记,80多家资产质量较好的信托公司得以保留。在此过程中,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信托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信托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但此时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充分借鉴西方同行的成功经验,在开拓新业务之前,首先建立一套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1.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英国著名的百年银行巴林银行,由于缺乏内控机制,竟然毁于一个普通交易员之手。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育初期,外部环境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市场规则体系,在这种条件下,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勇于从自身做起,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大幅度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1)全员参与,制定信托机构风险控制制度。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首先要制度先行。必须在有利于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制定业务计划、操作规程和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领导体制上,要充分体现监事会的监督制约职能,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活动违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动员全体员工,充分发现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只有全员参与风险控制,才能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联系起来,上下一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严格防范风险的工作体系,将防范风险的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信托机构的风险控制机构,落实各级风险控制责任。风险控制作为信托机构的大事,必须要有专业的部门来抓。这个部门应直属总经理管理,并定期向董事会汇报风险管理的工作。通过此部门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并使之责权明确、相互促进、协调统一,严格落实已制定的责任制度,并积极开展风险教育,组织群众性的风险控制活动。
(3)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要以预防为主,保证业务稳健运行。信托机构一旦发生业务风险,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则会使信誉受到严重的损失,重则会立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信托机构要对经营风险实行严防死守的态度,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实现信托机构内部组织体系的控制、资金交易风险的控制、衍生工具交易的控制、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基金风险的控制、会计系统的控制、授权授信的`控制和计算机业务系统的控制等。全面贯彻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央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并有利于防弊查错,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的稳健运行。
(4)完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建立合理规范的信托投资公司治理结构。信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取决于其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健全程度。信托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此对公司进行管理与控制的体系,它规定了公司的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与权力分布,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时,所以遵循的规则与程序。信托企业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治理结构,委托人与收益人才会对其树立起高度的信心。股东的基本权利应包括:稳妥可靠的所有权登记办法,可以转让和转移自己的股份;及时、定期地获取公司的有关信息;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选举董事会成员,参与公司利润分红。股东有权参与并了解有关公司重大变化的决定,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人交易和滥用权利进行自我交易必须受到禁止,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尊重,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有机会得到补偿。利害相关者应当能够得到有关的信息。
(5)建立信托风险基金制度,提高防范系统风险的能力。在银监会的领导和监督下,建立信托业基金制度。各信托机构应按每年实现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专款专存,统一交由银监会管理。当信托机构整体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可用此基金挽救陷入经营困境的信托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补偿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建立了金融防范机制,又拥有金融风险补偿的雄厚经济实力,才能经受起金融风险的考验,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6)保证信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作为公信力很强的信托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其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应当披露的重大信息至少应包括:信托财产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信托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阶段目标;公司股份的分布;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可预见的风险因素;重大的关联交易及对外担保情况等重大事项。
2.健全信托法规,从外部控制信托业风险。信托业能够健康地发展,必须要以法规来引导。在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初期,信托立法滞后一直是困扰信托业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20多年来,信托业一直在银行、证券、保险的夹缝中生存,始终走不出整顿、发展、再整顿、再发展的怪圈。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信托业的问题与困境实质上是一种制度性现象和政策性现象。因此,健全法规并与国际接轨是信托业的当务之急。
《信托法》已出台并实施,以法律手段来明确了信托的定义、信托的经营方针和业务范围、信托机构设置条件和手续、信托机构审批权限、信托机构权利和义务;规定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使信托经营者与管理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起到保障合法经营者权益,约束违法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作用。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有关方面应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建立信托业从事信托业务的相应配套法规,这样有利于信托业能够迅速依法开拓业务,不断创新,创造出丰富的满足人民多种需要的金融产品,也更有利于银监会依法进行强有效监管,从外部有效控制信托业的风险。
总之,当前的信托业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只有珍惜这个机遇,内控与外制并举尽力降低业内风险,中国的信托业才能最终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险管理论文3
一、油田地面工程项目概述
经地质勘探、油气开采将深埋地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采出到地上后需要在地面经过生产加工才能最终为企业带来商业利益,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就是为此而对石油天然气生产需要的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的集经济、技术、管理、组织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建设,因其具有投资规模大、地域跨度广、建设周期长、配套技术高等特点,而使工程建设涉及的建设环境、经济技术、项目管理等内容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不利于工程项目达成预期建设目标的变化时,例如延误工期和成本增加,则会形成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风险越大对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可能产生的危害越大,只有不断加强风险分析和识别,找准风险点,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障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点分析
(一)人员素质风险
在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项目管理、技术设计、施工操作还是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都需要由人来完成,因而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各项工作完成的效果。然而,由于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具有工艺配套程度高、技术专业性强、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因而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地面工程项目的领导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管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设备材料风险
油田地面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施工材料和施工所用的机具设备,因而施工材料质量和机具设备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只有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的材料、设备才能够保障油田地面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和资金投入均可达到预期建设目标。但是在工程项目现场,材料和机具设备管理不严、入场前未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审核机具设备合格证的事情时有发生,或者入场时经审核,材料和机具设备虽符合施工要求,但由于入场后未指定摆放位置或者未按规定位置摆放材料和机具设备,致使施工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化,或者机具设备部件受外界影响遭受损毁,从而导致施工材料和机具设备不再满足施工要求,给油田地面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埋下风险隐患。
(三)施工环境风险
油田所处地质环境大都比较复杂,在加上自然环境的多变,常常给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困难,尤其是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见的因素。在地质环境方面,即便设计阶段已经对施工现场进行了精细的勘察,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经常会遇到未能预见的地质情况,需要采取基坑排水、地下障碍物拆除等措施来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加之受天气影响,一些施工前勘察没有问题的地质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而给施工带来阻碍,例如施工地区大量雷雨冲刷产生山体滑坡带来的泥浆石沙不仅可能破坏材料和设备,甚至会冲垮、冲倒已完成的基体;在自然环境方面,地面工程项目施工不仅要面对严寒酷暑、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的考验,还要面临蚊虫猛兽、伤病疟疾对工作人员人身健康的威胁。
(四)施工进度风险
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长短对于油田工程项目总成本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虽然提前竣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节省人工费用等工程成本,但倘若单纯为了节省成本而盲目、不科学地缩短工期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甚至还会因返工而付出更多的成本,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倘若工程项目未如期交工,既会因投产不及时影响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而且还会因追赶工期而直接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三、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一)不断提升工程项目人员素质
防止人员素质风险必须加强对油田工程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分层次、分专业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给予适度奖励以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工程项目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切实强化材料设备监管工作
首先,要根据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从材料设备的采购、机具设备的租用、入场前后的审查验收,再到材料设备的保管和每次使用的复验等各个环节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予使用;最后,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验收和抽查工程项目已完工部分,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追根溯源,及时整改。
(三)做好安全环保防护和应急处理工作
防范施工环境变化给工程建设带来的阻碍,就必须做好突发事件前的安全环保防护工作和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环保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环保工作投入,从资金和设施装备等物质方面来保障基坑排水、地下障碍物拆除、防暑降温等克服施工环境风险的措施得以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与检查,确保安全环保措施和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措施能够发挥效用。
作者:胡蕊 单位: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管理论文4
摘要: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是保障现代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作的有效手段。对于如何有效的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控制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 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有效措施
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同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避免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尽量减少企业的合同纠纷,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立足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遇摆在了现代企业的面前,同时市场风险也与日俱增,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内容组成,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风险。同时,随着经济往来的更加频繁,经营规模小、实力不足的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对于从前不规范的合同管理,口头承诺、无效协议等情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合同经济纠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于规模较大,实际较为雄厚的企业来说,扩大经济实力范围,必须要与国外的企业打交道,针对与国外企业的经济往来,应当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区别对待于从前国内经济的往来的传统模式,深入了解国外的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其运作模式和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加强现代化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2.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合同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相互配合,这极大考验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合同管理既是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的体现,又能起到企业经济效益运行监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企业存在职能清晰,政企分离的特点,对于企业领导阶层来说,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的运作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在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要以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根据来制定管理体制,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尽量系统化、全面化、统一化,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模式的制定、销售的渠道等核心内容的安排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3.有助于建设我国法制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打开市场的国门,机遇与挑战的全方面涌入,加强行业的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伴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建设法制经济时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要求现代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严格遵守企业法律法规,同时建立自己的责任机制。市场竞争激烈,良好的信用度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渠道,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完善行业内的规范,维护市场的秩序,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对于不合法的行为能够有效的排查和治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树立良好的信用评价,有助于建设我国法治经济时代。
二、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法制观念单薄。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依旧把关注点放在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忽视了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在面临高额的市场风险中,容易出现合同违约、无效合同等经济纠纷,致使企业受到经济打击带来难以消除的影响。即便有的企业将健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提上日程,但是,在此方面企业没有经验,相关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作用,直接影响合同管理的质量,企业也只能通过摸索来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致使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依旧处于薄弱的环节。2.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一般只考虑合作对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合作对象的资格审查通常只是一带而过,是否是正规的企业单位,是否拥有较好的信誉等这些都应该是企业管理所应考察的重点,再者,对于合同的签订过程,部分企业通常认为只是一个形式,甚至存在口头承诺等行为,企业合同管理不受企业重视,合同内容存在表述不清晰,责任义务不明确等问题,中一旦出现了不合理现象,企业才匆忙提交合同内容,易引发经济纠纷,达不到合同应该发挥的实效作用。同时,各部门间的合作不协调,缺乏领导,工作效率低下,监管力度不够深入也使得企业管理取得不到良好的效果。3.法律保护不完善。对于既定发生的经济纠纷,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通常采取申请仲裁等法律途径以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合同管理上的疏忽,对仲裁机构提供不了太多有效的证据,致使仲裁机关搜集证据困难,维权之路缓慢,是企业承受经济损失,即便维护了企业而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成本的损耗,依然弥补不了企业的经济损失,而企业通常在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时,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会选择私下里解决纠纷,这无疑使合同管理徒有其名,造成恶性循环。
三、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1.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在企业与合作对象签订合同之前,要重视对合作对象的.资格审查,要对其履行合同的能力,信用评价等方面做好全面详尽的调查,并作出科学的分析,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使企业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在企业与其他合作对象进行经济交往中,不能只单纯的把合同的签订作为一种文书,而是应当视为一种硬性的指标,要求合作伙伴做到合同上的规定,同时,约束自身做到合理的经营。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将企业所可预见性的风险降到最低,也是现代化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2.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是否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出现的法律性漏洞,要做的及时有效的排查,对于合作伙伴的履约能力要做到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合同中是否存在模糊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是对既定受到损害的企业,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从制定生产计划就已经开始投入成本,因此明确合同中的内容,排查一切存在的风险,是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作的保障。3.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我国目前针对于现代企业没有真实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个人的信用往往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上的作为来体现的,这不利于行业的透明和规范,建立有效真实的信用评价体系,严厉打击信用欺诈行为。信用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自身的约束,也是规范行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将合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得到统一的管理,并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及时更新信息,共享经验,促进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结语
终上所述,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合同不仅仅是一纸文书,而是具有强制性、约束性、连续性的一种法律性文件。只有适应市场多变环境的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这是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实力,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遇到的风险,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逐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志勇,钟南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xx,10(07):217-219.
[2]唐瑜.浅谈工程合同管理——公司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xx,01(03):573-574.
[3]许自豪.浅谈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业文化(上半月),20xx,11(04):44.
[4]李林.浅谈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点及防范措施[J].北方经济,20xx,11(04):59-60.
风险管理论文5
物流金融业务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开展,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20xx年以来,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愈加深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xx年已达到3万亿元的规模。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明显捉襟见肘,于是众多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相继出现,并以此为契机在传统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慎重选择质押物,在合同中明确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以上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然而传统风险管控措施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以中铁现代和南储仓储两家公司为例,见表1。目前物流行业在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其实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而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物流企业依然采取着以上述公司相同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手段,存在着以下明显缺陷: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物流金融业务,每个物流企业仅凭一己之力去调查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核准质押物的质量和价值,个性化定制质押物的保管措施,以及明确每一笔业务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来讲这样做成本极高,一个物流企业面对众多融资企业和质押物进行调查会消耗物流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融资企业可能与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多个物流公司重复对一家融资企业进行调查,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加之物流企业在某些领域上的知识匮乏,会导致这样的风险管控效率地下。不能解决重复质押问题。重复抵押,是指债务人以同一抵押物分别向数个债权人为抵押行为,致使该抵押物上有多个抵押权负担的抵押形式。重复质押问题主要是质押信息方面的闭塞,与贷款信息可以体现在征信系统里不同,银行间的质押信息很难做到相互分享,全面收集难度很大。即使是已经质押过的质押物,表面看来也很难有任何异常。此外,质押物的权属与登记问题也是造成重复质押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仓储货物的登记混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统一,进一步增加了对质押物监管的难度。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传统物流金融监管下的信息记录往往是单方面的、静态的,融资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容易产生纰漏,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
二、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金融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形式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金融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是全是实时动态的监控手段,可以通过物联网构建的信息平台了解三方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与获得信息的成本,让银行对融资企业实现更真实、具体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货物标签以及出入库信息登记等手段,实时了解质押物情况,避免重复质押、质押物被调换等问题。并且,物联网技术为物流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新的业务模式,替代以往较之落后的、存在风险更大的业务模式。
三、基于物联网信息服务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形成了用户三方的信息集散地。在物联网下,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参与方可以共享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避免出现像青岛港骗贷那样的重复贷款问题。平台中的用户都采用会员制。即加入服务平台的三方客户都必须成为平台会员,根据客户资信状况、经营实力等情况进行评级。每个会员都会进行信息登记,其所有的交易信息、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和信用等级等都会对平台中的其他会员相对开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会员制度,对会员进行约束。建立健全登记公示查询制度,经常性地定期公布存货担保信息、担保融资信息、数据信息预警等。即信息化的动态登记公示,对质押物所在的位置,所处的状态、所有权是否变动和质押物价格波动等进行记录,并按客户要求予以公示,以避免静态登记公示无法及时反应所产生的弊端。建立起统一的信用评级和失信人机制。平台会员信用等级统一由平台根据客户自身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和平台内部交易记录等评定,为平台内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统一的参考标准。失信人机制则是一种针对部分不诚信会员的惩罚机制,但凡有欺骗行为的会员,其信用等级都会遭到大幅降低,以致无法再轻易得到其他会员的信任或遭受平台的经济惩罚。如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审核并对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予以剥夺融资权、勒令纠正和平台没收会员上缴的保证金等。事中风险管控:主要针对质押物监管风险、操作和技术风险,其措施如下。构架物联网的质押品的动态信息的获取系统。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从原料市场到产品市场这一过程中质押物品信息的读取与采集。一方面,通过附着在货物上的电子标签,可以实时监测货物数量和位置,通过无线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货物所处环境状况,充分保障质押物保管质量,一旦质押品信息出现异常,即产生了相关的风险隐患,会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再者,利用物联网,实现对质物所有权的严格确认,对质押物的货权进行详细的考察,不符合质押物要求的商品,坚决不能接受。并且确保商品归出质人所有,避免出现货权纠纷。建立智能仓库、制定合适的存货价格管理和标准仓库认证系统等,根据风险评级模型进行实时计算,预测风险。如系统将根据采集到的质物市场价格、质物数量等信息计算质押率,并将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设值则通知借款企业补货或增加保证金。利用RFID自动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无线远程传输等技术,构建实时信息传播机制,实现质押物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克服传统仓储管理中信息滞后的问题。在物联网中,质押物的动态信息的获取一般过程为:在物品上贴上RFID标签,读写设备通过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尤其是ID信息,通过这个ID信息向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器请求以获取该ID所对应的进一步详细信息的统一资源标志符(URI),读写设备通过这个统一资源标志符进行进一步的信息获取,实现信息的全面和透彻感知。事后风险管控:主要针对法律风险,主要如下:通过物联网的业务全过程管理,保留物流金融各个阶段的交易记录,以便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之间明确责任,减少法律纠纷。通过有公信力的平台公示与登记,确货物所有权,避免重复质押带来的法律风险。积极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严格实行业务中一个国家标准即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两个行业标准即动产质押监管服务规范和动产监管企业评估指标。制定并完善平台规章制度,并通过会员制度促使这些制度落实,弥补国家法律制度中关于物流金融监管的缺失与不足。
风险管理论文6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铁路企业各类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铁路企业各类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籍以提高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开展的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处理存在的风险,以保障经济活动安全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在COSO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具体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应用于战略制订等事项中,以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使之在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确定性。即风险的发生或不发生是不确定的,主要包括时间上、空间上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二是双重性。即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能提供意外机遇。三是与负债经营的相关性。财务风险与企业负债经营具有必然的联系,财务风险的升级是由于到期债务不能支付引起的。四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资金筹集、运用和积累分配等相关活动,均可能会形成财务风险。
二、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与体制创新,铁路企业建立起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比如: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实施考核办法、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财务管理类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企业财务正面临较大风险,突出表现为:
(一)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财务管理薄弱,加大了财务会计控制的风险度。铁路企业长期实行安全生产为考核核心的管理模式,企业高管的职业风险主要以安全问题为主,直接导致了大部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监管力度不够,削弱了财务会计控制的权威。铁路基层企业的内部监管主要为各铁路局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专项审计与检查,外部监管主要是中介机构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等。但是这些监管手段不多、力度不够,特别是发现问题后的处罚方式和力度不够。
(三)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将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妨碍了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
(四)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不全,加大了公司财务风险。铁路企业并未全面建立起恰当的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也未将有些管理行为和单位内控制度执行的审计、检查纳入评估机制。
(五)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削弱了财务监督力度。铁路基层企业一直未建立自己的内审机构,而是依赖各铁路局的内部审计机构,功能缺失,极大削弱了财务监督的力度。
三、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面临或潜在的财务风险
1.铁路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未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其次,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些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目前铁路企业对市场监控机制健全程度、成本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等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有效执行方面做得不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第三,企业财务决策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铁路企业财务决策时,经常凭经验和主观去决策,未合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及科学的决策模型开展决策。2.投资风险问题第一,企业盲目投资加速了财务风险的提高。铁路企业将其有限资源投资设立多种经营公司,多种经营公司同时开展车站保洁、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行业,非其专业所长,形成了一定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对投资项目缺乏严格、科学的跟踪管理,未能定期组织投资质量分析,导致收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投资风险。第二,项目筹建资产未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评估,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加大公司财务风险。譬如:20xx年,某铁路企业重组了另一家铁路公司,重组时,被重组公司资产中的1亿多元为1992年建设的铁路线路资产。重组成功后不久,因线路等级低,将该线路资产废弃,在原铁路路基上新建了提速铁路线路,财务上一直并未将该资产做相应减值或损失处理,造成资产价值不实,增大了公司财务风险。3.筹资风险问题筹资风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公司资金现状的全面认识,无法正确评估资金的实际需要和时间;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偏高;筹资成本过高。
(二)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既有公司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管理制度不健全铁路企业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严密的跟踪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和财务预警系统机制。譬如:有些铁路企业在筹资跟踪管理中,没有建立包括资金到账、资金使用、利息支付等制度,未实时监控资金动向,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现象,形成筹资风险。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关系混乱,权责利不清晰,使得铁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管理控制能力不高。譬如:基层铁路企业和站段作为下属单位,人事权全部归属铁路局,基层企业对用工数量和薪资标准无决定权,多年来造成基层企业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等状况;业务管理由铁总及铁路局垂直管辖,基层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执行上级指令,可供决策空间不大,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3.盲目投资第三产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增大在原铁道部开展减员增效时,为了安置内部富余人员和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企业投资兴办了多种经营公司。由于投资前对市场调查不充分,对投资项目评估过高,加之监控机制不健全,造成所投资项目连年亏损,形成投资风险。
四、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
(一)一般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针对铁路企业存在的上述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与控制对策为:1.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铁路企业应积极做好充分分析、研究,根据环境变化制定应对方案,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企业负责人监督有效的制衡机制。铁路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所有者和经理层合理的分权,形成有效制衡。3.完善科学的管理决策机制,并确保一贯执行。第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逐步健全内控制度、新设专门负责财务风险管理的部门等。第二,建立财务风险动态监控制度。包括:建立财务实时跟踪系统、建立筹资风险动态监控系统。第三,建立健全公司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与财务预警机制。包括:编制应急处理方案、适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及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机制。4.树立全员财务风险控制意识。铁路企业需要培养员工遵守风险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使得业务环节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评估和防范风险,共担风险,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二)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除了一般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外,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包括:1.强化投资过程监控,催促多种经营公司利用铁路资源优势,开发铁路经济新的增长点。2.投资与筹资相匹配。投资与筹资在资金数量、期限、成本方面应与收益相匹配,投资应量力而行,不能超出自身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进行投资。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除了一般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外,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主要包括:1.降低公司负债比例,科学选择资本结构,安排最佳的筹资结构,合理确定股东权益与债务筹资的关系。2.选择合理的筹资期限,分散债务到期日,对债务与公司现金流的期限进行合理匹配,保证公司的借款利息或到期债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支付。3.控制筹资成本开支。
(四)探索多元发展新模式,整合优势资源,确保多元发展取得突破
铁路企业应坚持多元经营与运输主业“长期共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战略定位,开拓新市场,确保多元经营管理机制取得新突破,强力推动多元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五)加快员工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高速时代的新型员工队伍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铁路企业除了完善员工队伍建设规划,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还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采取脱产培训、委外培训、日常培训、案例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9-1:2.
[2]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10-8:173.
[3]高立清,虞旭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3-12:121.
[4]张春菲.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5]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9-1:6.
风险管理论文7
一、研究背景
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体制改革和“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化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电网企业风险管理运行的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环境影响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框架,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发电侧能源结构以及售电侧交易模式将发生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内容和方式造成重大冲击,公司面临优质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等风险。而作为电力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之一的输配电价改革,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电价,意味着电网企业需要面对非常严格的成本监审。与此同时,我国立法进程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步伐加大,司法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入,新一届监事会提出新要求,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全民法治观念逐渐增强,大众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利益相关方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的诉求越来越迫切。电网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服务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对其治理、运营各环节的合法合规要求更高更严。
(二)电网发展战略和提质增效目标驱动
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电网企业将加快建设法治企业和国际化企业,确保“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实现企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两个一流”奋斗目标。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推广落地,企业需要保持大规模电网建设投入,科学匹配投资能力与发展效益,不断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在国资委的统一领导下,电网企业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风控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紧密融合、风控体系的高效运转等方面仍然不够成熟,尚未体现风险管理对上有效用、对下有触动,未能真正发挥风险管控的决策支撑作用,助力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加速实现。
二、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一)风险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20xx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xx〕108号)中将企业风险定义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强调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可见风险本身并无好坏,风险对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如果仅把风险看做是纯粹的负面的东西,虽然有利于专注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同时有可能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
(二)全面风险管理
美国内控研究委员会(COSO)指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是一套由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识别那些会影响企业运作的潜在事件并把相关的风险管理到一个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帮助企业达至它的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三)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1、控制风险。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充分认识某些风险与机会共存的特性,制定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实现风险的最优化管理,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实现可靠的信息沟通。通过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消除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的所有者能及时、全面和客观地了解企业。
3、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和遵守而避免不合规操作带来的损失。
4、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通过避免无效率和低效率的操作以及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帮助企业有效提升经营业绩。
5、保护企业不遭受重大损失。企业通过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传统意义上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国网公司以业务领域和经营活动为划分标准,构建了适用各级单位的四级风险分类框架体系,统一了风险分类与定义,包括战略、投资、财务、营销、安全生产、法律合规、廉政等一级风险;并将各类风险与其影响结果、风险成因、应对措施建立动态关联,提供统一的风险管理参考指南。每年年初,各级电网企业基于四级风险分类框架体系,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即通过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对企业相关流程的梳理,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在对上述初始信息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后,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综合计算风险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频率得出每一类风险的风险值;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等综合信息和风险评估的结果,为风险管理制定出可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以解决“应该承担什么风险”、“承担多少风险”、“怎样承担这些风险”、“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问题。通过广泛调研可知,电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电价政策风险、电费回收风险等。
(一)自然灾害风险
生态环境恶化,雾霾天气增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夏(冬)季可能出现台风、冰雪、高温等极端天气,具有突发性强、难预测和破坏力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运行维护的难度及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
(二)人身安全风险
随着电网企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规模、基本建设任务、电网施工检修等工作的不断增加,作业现场点多、面广、量大、人杂,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更高。电网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产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技能如果无法及时跟进,会增加错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电价政策风险
输配电价改革后,政府将事前核定电网企业未来监管期的投资规模和准许总收入,价格监管方式也由“先投资、再核价”的事后监管,改为“先核价、再投资”的事前监管;电网企业盈利模式由获取购销价差转变为输配电准许总收入。输配电业务收入主要取决于监管期新增投资和有效资产规模、电网运营成本和准许收益水平,不再依赖电量增长;输配电成本也将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四)电费回收风险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电网企业的售电量增长不容乐观,增收动能不足,运营成本刚性增加,电费回收难度加大,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对于评估的各类风险,电网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专项风险。但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不少电网企业对风险管理缺乏全局视角的考虑,甚至停留在风控办,风险管理在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触动上不够强烈,专业风险管理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基层一线人员风险内控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全程性、全方位未能充分发挥。
四、实现风险管理常态运行的举措
(一)建立纵横联动的风控体系运行规则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电网企业基本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风控组织体系,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风委会”)及其常设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风控办”)。为了能够凝聚风险管理合力,电网企业要立足集团管控视角,横向上加强部门间专业风险协同管控,充分强调业务部门、风委会及风控办、审计监察“三道防线”作用,紧扣工作关键节点,建立事前防范、过程监控、结果监督全过程管理机制。纵向上,健全各层级的风控组织机构,加大上下级沟通交流力度,实现风委会决议对下有“接应”、基层风险管理对上有“反馈”。在此基础上,电网企业要结合管理现状,组织修订完善风委会议事方式和工作流程,通过抓重点、建机制、强沟通、密跟踪,推动风委会决议在各单位、各层级、各专业有效落地,逐步消除风险管理“盲区”,实现风险全过程管控。
1、定期召开季度会议。电网企业要建立风委会季度会议机制,实现重要风险常态跟踪。在季度会议题确定时,业务部门从专业风险防范、克服业务顽疾的角度提出可提升日常管理效率效果,减低经营风险的专业级风控需求;风控办立足公司整体风控视角,从跨部门协同机制、跨层级联动机制等领域,提出公司级风控需求。所有季度专题由风控办汇总、整理、筛选后,报公司风委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在每期风委会季度会议召开前,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上期议题的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对本期议题进行专题准备,切实做到重大风险事项有决策、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
2、动态组织临时会议。在风险管理季度会议常态召开之余,针对突发性重大风险事件或者发现重大、重要内控缺陷,电网企业要建立应急议事机制,组织召开风委会临时会议,以跨部门联动,快速控制突发风险,有效降低影响程度。
(二)制定以战略实现为目标的风控规划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制定适应新形势,符合电网企业发展战略的风控工作规划,非常必要。贯彻落实法治企业建设要求,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原则,以各电网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为导向,科学编制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发展规划,着力强化风险全过程、全业务协同管控,推动风控管理从事后监督向预警预防转变,从合规管理向合规效率并重转变,从查错纠弊向决策支撑转变。
(三)搭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风控信息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应用信息系统实现风险的预警与管控是未来风控管理的必然趋势。而风险管理要实现真正落地,一定要让各级管理者切身感受到风险管理对其工作产生的有利影响。所以,电网企业当前亟须解决的是如何将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与业务系统有效对接,建立信息资源更大范围的集成共享,实现业务数据的自动抽取与风险信息的自发呈送,协助各专业用户规范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完成风控智能管理。比如将日常使用的OA系统与风控系统平台集成,自动获取与员工实际岗位相匹配的流程、职责、制度标准、考核、风险控制点等要素,充分利用GRC系统中的标准化信息规范员工行为,帮助新进或轮岗员工快速熟悉岗位要求,减少出错率,从源头控制风险,提升工作质量。
(四)开展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监督评价
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将“链式”思维融入内外部监督检查及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以业务链为评价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协同进行缺陷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完善,拓展监督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信息链促过程督导,责任链促质量把控,整改链促完善成效”三项机制,强化协同监督,实现风险防控前移。“链式”评价思路如下:
1、风险问题导向,确定监督评价范围。以风险高危和问题集中领域作为切入点,将评价范围从内控末端流程拓展至业务链整体或其中的某个完整段落,拓展内控评价的广度。
2、遵循业务链条,梳理控制组合。紧扣“业务链”核心,整合梳理链式控制措施,全面涵盖内控标准流程控制点,突出业务链上的部门、岗位协同,推进单一、独立控制向协同控制演进。
3、基于业务特性,设计评价方法组合。综合运用一般性评价测试方法(穿行测试法、控制测试法、调查问卷法和实地查验法等)和稽核性测试方法(分析性复核测试、时序性复核测试、勾稽性复核测试等),提升评价测试程序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4、运行评价程序,排查缺陷根源。运行多种评价程序,全面查找问题缺陷,协同排查关联问题,深入挖掘问题根源,预判关键风险点。
5、落实协同责任,三级整改缺陷。强化风控办、主责部门、配合部门三级协同整改,促进整改的协同性,提升问题整改效果,实现风险防控前移。
(五)培育“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风控文化
电网企业建立健全系统、规范、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作为催化剂,推动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1、以工作促学习。风委会统一部署,风控办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全面学习内控与专业管理制度,准确把握风险管理要求,系统梳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环节,优化专业风险管控标准,推动公司风控要求与业务管理标准深度融合。
2、以缺陷促重视。电网企业开展内外部监督检查,应将问题整改通知单下发至各单位一把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召开临时风委会会议,及时将问题整改要求层层传达至责任岗位,实现以最顶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带动公司整体风控意识的提高;问题整改措施跟踪落实情况向各单位风委会汇报后报送公司风控办,进一步强化基层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
3、以案例促教育。电网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纳入骨干班、青干班、新进员工、知识竞赛等各项培训课程中,积极组织开展风险典型案例宣讲,寓案于教,引导各层级员工深入思考,分析风险案例背后的根本动因,加大案例对广大员工的警示教育力度,有效增强公司员工的全面风险管控意识。
参考文献:
武敏霞.20xx.电网企业运营风险评价与传递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风险管理论文8
一、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活动可归类为三类: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企业财务风险亦由这三类活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构成。新经济形势的最大特征为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主导、以价格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将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振荡波动的融资成本、投资回报率以及更加复杂的现金流。第一,企业筹资活动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筹集资金的短缺、融资成本攀升。受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经济增速的下滑将导致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进而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经历了金融危机影响的银行体系强调稳健经营、谨慎授信的经营原则,因此企业信用等级的下降将导致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
同时,金融体系经营杠杆率的不断下降,使得社会信用规模的收缩,造成融资成本的高企。第二,企业投资活动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贷短投长风险大以及投资回报率难以保证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企业债券市场虽然已成立,然而由于债券市场产品种类单一且融资规模受限等导致企业债券市场难以满足企业长期资金的需求。企业不得不融入短期资金进行长期投资活动,而此种做法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资金的投放难以保证其回报率,造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第三,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经营成本高企、企业库存管理不善、销售资金回收不利等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将影响到资金周转,而资金能否顺利实现周转将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企业库存管理以及销售资金的回收。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经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后,我国企业开始意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传统经营模式对风险管理的忽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投融资活动缺乏科学规划、运营资金管理不善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是财务活动不确定性的集中体现。受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主要体现为: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预测、控制与防范;经营过程中单纯追求高回报率而忽略风险的大小;未将风险因素纳入经营绩效的考核。
2、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企业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管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约束;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涵盖财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与防范的风险管理体系。
3、企业筹资规模不合理且融资渠道单一
筹资规模不合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盲目追逐资本额的扩大,由于对资金持有的`不合理偏好而忽视了筹资成本的高昂。二是过分倡导无债经营,过分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导致筹资规模过小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阻碍企业的发展。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欠发达,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无法满足企业长期资本的需求,造成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化,增加了企业融资风险。
4、企业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投资决策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然而由于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普遍存在用脚投票或人情现象、投资人员缺乏必要的金融业务知识、缺乏风险与收益的有效权衡等,造成投资决策效率的低下。
5、企业经营资金管理不善,资金周转率低下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一是受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决策者综合素质的影响,无法对商品需求进行有效评估,造成企业库存的积压、资金的无效率占用。二是销售资金回收率低。由于缺乏对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的重视,造成部分货款无法收回的现象,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面临新的经济形势,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文化方面,不断强化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制度方面,建立财务监督管理预警机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融资方面,加强财务预算控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投资方面,优化企业投资决策,建立健全投资效率评价体系;运营资金管理方面,加速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树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树立现代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意识渗透到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知识与技术。构建一支具备相关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这要求在选拔人才时须将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其次,定期对员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培训,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技术。再次,在全公司范围内倡导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公司员工的头脑中,将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
2、建立财务监督管理预警机制,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良好的风险监管预警机制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因素,并对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并做出及时的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从部门职能划分、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反馈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后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提供有利的财务数据支持。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职能,形成有效的权责分明、相互协调、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构建企业风险识别机制。要求财务从业人员能够基于历史经验数据,有效识别造成财务风险的风险因素。基于上文分析,可将该类风险因素大致划分为:融资成本、融资渠道、投资回报率、投资周期、企业库存积压规模、应收账款。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要求能够及时、动态检测该类风险因素的变动,并基于历史经验数据能够定性地判断风险因素的变动对财务风险影响的方向与力度。再次,构建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基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从业经验、同业做法等,以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数学模型构建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与策略。
3、加强财务预算控制,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机制能够准确预测在未来一段经营时期内企业的资金需求,对防范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构建科学的预算制定体系。财务预算的编制要充分结合各单位在未来一段经营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建立由各部门提出预算请求,由财务部门统一审批的预算编制体系。其次,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监督。要求各部门定期向财务部门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如发现不合规操作要及时予以纠正。最后,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励各部门根据预算进行财务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防范因融资渠道单一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提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环境,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将极大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应把握金融市场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力条件,积极拓展长期融资渠道。
4、优化企业投资决策,建立健全投资效率评价体系
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因此优化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优化企业投资决策要求构建透明、高效的投资管理体系。成立专业投资小组,对企业每一投资项目进行成分的考察、分析与研究,投资小组负责制定科学的投资方案,并按照从优的原则对投资方案尽心选择,从而有效避免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人情现象。构建全面的投资效率评价体系。将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风险系数等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风险与收益并重的考核体系能够有效防范经营管理人员因追求高回报率而造成的经营风险过高的现象。同时,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极大消除因人情关系造成的投资项目效率低下的问题。
5、加速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加强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充分降低因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无效占用。首先,构建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物资需求,从而在采购环节即可避免库存积压的现象。其次,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力度,当出现库存积压时,能够将积压货物及时退回给供应商,实现零库存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充分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成立专门的应收账款回收部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回收应收账款的积极性。
风险管理论文9
摘要: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确定风险,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企业营运过程中财务风险的识别、控制和应对,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助力企业达成盈利目标,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通常包括融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大额支付风险、内控制度缺失、信用政策不当风险、预算控制风险及税收风险等。
一、融资风险
轻资产型企业缺少抵押或担保物,使其较难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及贷款,如单纯依靠短期流动性贷款,会导致公司资金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企业如无视财务结构风险而过度举债,不但会背负沉重的举债成本,还会因逾期负债影响企业再融资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授信评级。企业应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打破现行的投融资结构,积极通过银行贷款,与其他合作商、风投资金合作的方式,引入项目资金,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的资本运作模式,逐渐形成资本运作的良性机制,保证企业良性运营和投资运作。
二、营运资金风险
营运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项目运营的前提条件,企业多项目同时启动面临着资金分散、分配失控、丧失机会成本等风险。企业应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将资金流的管理摆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科学管理资金流向,以年度經营计划为基础,编制年度资金计划和月度滚动资金计划,合理控制资金,确保公司的各项目资金使用,保障项目运营计划的'顺利实施。规范资金使用,强化资金管理,引导资金分配,优先安排优质项目,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从而盘活资金存量,合理统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资产结构风险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当企业主要财务比率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时,应能将预警信息及时反馈,提示风险。在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方面予以重点关注,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是否达到行业平均水平。通过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分析,可以将财务状况及时反馈经营管理层,以便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调整。
四、大额支付风险
物资采购没有固定的供应商,多采取大额现金支付的方式,极有可能产生经办人员舞弊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大额现金支付存在的隐患与风险认识不够;二是缺乏对大额现金加强监管的相关制度;三是经办者利益驱动违规。企业应建立大额现金支付审批制度,通过逐级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企业大额现金的使用。
五、内控制度缺失
公司制度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注不够,导致在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招投标管理、项目投资管理中存在财务风险控制的盲点,内控体系建设设计层面缺失。建议企业从销售源头抓起,从合同签订,物资采购,招投标和项目投资前期论证环节入手,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点,完善内控控制体系,筑起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做到事前控制,堵塞漏洞。
六、信用政策不当导致坏账风险
企业为扩大销售,缺乏对客户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建议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适度的信用管理制度,明确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梳理、细化信用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顾客信用评级制度,对其信用等级和赊销额度进行及时调整,发挥信用风险预警监督职能,防范坏账风险。
七、预算控制风险
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力,缺乏严谨性,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考核不严,未将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预算超支的结果无法制约项目执行层,并使成本超支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应实行以年度目标任务为指导的全面预算管理,增强预算工作中对各个环节的风险把控能力,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预算控制体系,建立成本预算控制点,以预算点的控制为根基,通过完善预算流程,使得预算编制组织合理,运转高效,科学可行。严格执行预算的控制与反馈,使预算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八、税收风险
企业对税务风险防控不严,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纳税行为,容易造成未及时足额缴纳税款的问题,导致企业遭受财务损失和行政处罚。企业应全面了解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工作,认真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及时足额税款,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建立良好税企关系,严格防范涉税风险。做到事前进行税收筹划,事中控制涉税风险,事后加强纳税管理。
九、控制或有负债,规避潜在风险
企业应警惕或有负债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对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等事项进行专项管理登记,尤其是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应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严禁未经同意和审批,董事、经理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
总之,企业应通过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加强资金计划管理,调整资本结构,建立大额现金支付审批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规避内部财务风险,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合理进行税收筹划等方式,创造企业良性生存发展环境,应对外部风险。
风险管理论文10
摘要: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在经营过程中对各种风险的识别与防控是重要的管理内容。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加剧,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提升对风险的防控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笔者借本文对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进行相关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风险;防范
自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我国的企业面临的竞争已经来自了全球各地。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各个地区的公司,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可以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蔓延到全世界。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在内控管理上下功夫,提高企业自身在财务风险上的防范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自身的资产安全,赢得生存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在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成本资金等方面受到重大创伤的企业更是举不胜举。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在内控与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要想赢得未来,良好的内控体系与财务风险防范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背景
对于企业来说,内控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流程,操作,业务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作为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企业个体,企业的经营情况与市场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可以说只要企业还在经营,那么面临的市场风险就一刻不停。正是在此背景下,企业进行内控的目标就是实现最为严谨的业务流程管控,防止内部因素造成的企业运作弊病,保护企业资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内控一般要从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入手。企业的决策依据来自于上交企业的各项经营发展数据,而企业的各种决策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资源条件部署。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决策将带领企业走向更为平坦的发展之路,而建立在失真数据上的决策则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甚至将企业引向死亡。为了保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科学性与经济性,内控手段必须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企业依据自身情况调整制约,对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内部制度的修整与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层将通过授权的方式来指挥企业进行各项经营活动。具体的执行上,企业的内控包括了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审核,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与报告,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预测,考核与评价,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等。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资金筹集、投资、资金回收及资源条件再分配等全过程。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全方面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而风险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出现在企业业务的任何环节,如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资金投资风险,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使用风险,企业在营销管理中的资金回收与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等。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内控的制度
当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时,组织架构间的牵制与监督不严,内控力度弱化。执行内控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性不足,而制度上的缺失也会导致奖惩机制的发挥失灵,甚至没有基本的制度来监督这方面的工作。这就形成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与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与执行坏一个样”的现象。当内控手段形如一纸空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概率就会提升。
(二)监督与落实
有些企业有内控方面的制度与条文,但由于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执行,监督与落实根本就不存在。在工作中只讲求灵活处理,而不强调原则性。甚至在处理过程中把内控视为形式化的存在,这样就直接提升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是造成企业经营事故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内控制度上有相当详细的条文,但由于缺少监督与落实的制度,也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监管体系,那么就会造成监督效果差,内部监督与审查存在空白和不足。
(三)意识与措施
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不重视,把内控管理视作可有可无,只集中精力用于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目标达成上。这在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企业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内控制度对企业的积极意义,没有意识到健全的内部制度对企业潜在效益的促进力。甚至有些企业只是在面临上级检查时临时应付一下,走个过场。这些错误的意识直接让内控管理形同虚设,不仅发挥不了内控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形成大量的“面子工程”。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意识不足,甚至不具有一定的外部风险敏感度,如果此时内部管理人员对企业形势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轻则造成内耗,重则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运作。
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手段
(一)营造环境
在企业的内控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提高风险意识,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帮互助的内控氛围将有利于企业内控措施的执行。基于此,在企业的管理上,应根据现有的经营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内控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如,先激发与提升领导层在内控方面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关注度,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控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再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筛选出风险点,对其进行评估与预测,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订出应对措施。根据企业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对内控与风险的考察制度,把内控工作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内容中来。通过奖惩制度端正内控部门与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加以配合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宣传,如内控方面与风险防范的知识宣传,内控过程中的管理案例等,普及企业内控知识,让企业人员从意识上重视内控工作,在工作中重视操作规程,重视业务流程,形成良好的内控原则。当然,为了实现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还应在年度预算、重大发展决策、重大合同签订时发挥民主精神,发动群众监督力量,汇集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二)提高权威
企业的内控工作开展得如何与企业内控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基于当下很多企业都缺少独立内控部门与风险防范部门的情况下,应设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摆脱过去企业财务部门兼职内控管理的情况,提高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透明度,赋予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权威性,保障其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切实提高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
(三)有效沟通
在企业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中,企业得到的数据与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及时全面,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水平。考虑到企业的内控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与岗位,内控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就应把握交流质量,确定信息的有效性与全面性,以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信息的质量高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的工作方向。所以在这方面的管理应把握住信息审核的原则,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内控过程中,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的内控制度应以经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在此大前提下,企业对于风险评估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在风险认识与识别上并不完善。对于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分析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建立起健全有序的企业内控与风险防范体系是必经之道。
参考文献:
[1]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xx(10).
[2]李明凯.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营管理者,20xx(02).
[3]朱莉.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刍议[J].管理观察,20xx(36).
风险管理论文11
摘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使得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因此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能力对于企业是否可以保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保持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我国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当前风险财务管理的各种因素,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有关风险财务管理研究的进展,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引言
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当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风险财务管理和一般的风险管理有所区别,风险财务管理涉及范围更广、综合性很强,而且理念观念需要不断的更新、管理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的改进,会运用到风险财务预测、风险财务决策、风险财务预防和控制以及风险财务处理等等方法,更加系统科学而且规范化。风险不仅仅是财务管理环节,在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会存在,而且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方法技术不断更新,而且要形成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系统化管理。在经营环境日渐复杂的情况下需要企业不断提升风险财务管理的水平。
一、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概述
(一)风险财务管理的内涵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是企业对于客观存在或者预判会发生的财务活动风险做出积极反应的过程。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充分了解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之上的管理活动,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降低企业损失,提升企业的收益。风险财务管理是将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两者结合起来的新型管理学科,值得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二)风险财务管理的特点 与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相比,风险财务管理具有两个比较鲜明地特色。第一个特色就是与企业一般财务管理相比风险财务管理涉及范围广。这主要是从财务工作具体的范围来看,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包含在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处在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位置,企业需要搞好风险财务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能否提高,需要做好系统性的全过程管理。第二个特色就是跟一般性的财务管理相比理财的观念很大区别。过去的一般性财务管理没有涉及任何的风险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很少会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以及如何规避,过去是保守的理财观念,而现在市场宏观环境十分复杂,需要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树立正确风险观念,善于在风险当中险中求胜。
(三)风险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主要包含自然风险财务管理、社会风险财务管理以及市场性的风险财务管理三个部分,自然性的风险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风险,比较难以把握,社会风险主要是由于社会动荡导致的,一般很少发生,市场性风险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主要范畴,需要根据具体的宏观市场环境进行判定,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视角的角度确保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意义及原则
企业要想在当今如此激烈竞争的市场当中取得生存空间,就需要对于风险有识别能力,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风险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给企业提供经济全面的风险管理,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财务资金周转的稳定性,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决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给领导层提供决策的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是由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比较复杂,在实施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运行环节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就是权责对等的原则,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落实每一个具体环节的权利和责任,尽量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并且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体系,根据实际的完成情况确认奖惩。
第二个原则就是全面系统原则,需要企业进行风险财务管理时需要全面的考虑各种问题和因素,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能力,做好思想动员动作。第三个原则就是适应性的原则,需要企业制定的风险财务管理规则制度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宏观环境的要求,这样相得益彰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是充分沟通的原则,需要连接好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三、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内部或者外部不确定的影响,因此整体来看企业的风险财务管理受到很多不确定的影响,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成两个大类,第一是经济因素,第二是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整体行业的行为,外部的经济环境、成本和收益等等。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看,当下的企业往往都是采用的冒风险的方式对待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方法缺乏科学性,这
风险管理论文12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创业初期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灵活的优势往往非常成功,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想要扩大规模往往遭受阻碍,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究其原因这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薄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这会为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当引起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对学术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我们应具体、科学地分析,准确地把握其总体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并结合企业规模、行业及业务特点,科学分析企业当前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企业即将面对的风险领域,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遵循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科学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内部管理方案,打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个经济发展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会蓬勃发展。
—、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管理需要落实到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具体体现在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后勤部门,而本文认为需要内部控制的首要作用就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在确定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下,进一步提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最为核心的元素就是市场、资本、技术、人才、未来发展的方向、文化愿景,这些都会成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因素。因为中小企业同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其不具有规模化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中小内部控制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市场、资本、技术、人才、文化愿景进行综合利用,在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情况下,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二)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会直接干扰到未来一阶段的企业规划、投资方决策、企业管理者的决定、市场环境、企业资金的调度问题、债权人决策等关键性经营活动,同时直接决定企业的资产是否安全,因为这些信息关乎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能够传递给经营者企业的关键信息,而当前无论是大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会计人员的失误等问题,由此可见,中小企业需要重视上述的会计问题,通过高效化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一般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具体是结合企业中的日常的经营业务、购货记录、物料购置、财务报表的编制等的环节进行内部控制,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内部控制与内部风险相互依存、互相影响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整体增速的趋缓,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与压力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对中小企业而言更为明显,中小企业面临的企业内部的风险与外部的挑战有增无减,中小企业如果要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而鉴于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防控理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内部控制活动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初级风险的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对自身的风险进行快速的辨别、评估以及分析,从而增加企业对内部控制中忽视的点进行风险的防范。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能够长期经营的前提条件,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与部门设置,中小企业的最初形式为国家的个体工商户以及私营单位,也就是说在经营模式上,仍然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这些企业为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没有进行分离,公司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地展现,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中小企业的运行过程之中,管理模式与部门设置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而人力资源方面,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引进与退出机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不利于中小企业形成良性的内部环境,而人力资源管理中奖惩制度不完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的管理,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在中小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之中,利用在商务实践中积攒的经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就极有可能片面的重视企业的营业利润,只有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仔细的评估,才能够得出本企业在进行风险控制后的情况以及企业的承受力。
(三)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管理指令能够在执行层得到深入的贯彻与准确的执行,中小企业在所有的部门与层级中缺乏规范的控制活动就会导致企业中的人员、资金、设备陷入无序的状态,从而影响到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具体体现在会计部门和人员设置不规范,从而会出现企业记账混乱、手续不全、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规模稍大的企业中,当前的会计核算制度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鉴于内部管理中牵涉到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因此,当前的财务制度也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的会计核算之中。
(四)中小企业缺乏持续的监督机制健全的内部控制需要借助企业持续的监督机制。中小企业鉴于规模较小,其在内部监督机制的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当前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因为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并不重视,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审计过程的独立性与公开性,这说明内部审计难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导致企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体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宗旨、企业的人力数量、企业文化以及预期收益进行综合分析,对公司的部门以及公司的权力机关进行设置,就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之中,逐渐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科学合理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各部门的治理机构。首先必须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发挥董事会以及监事会重要作用。其次需要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的外部监督的功能,从而实现对公司的所有者利益的维护。
(二)强化各项控制活动规范的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需要紧密结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对企业当前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就能够对企业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控制环节的首位是会计控制。中小企业首先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与规章制度,认真执行会计准则,对会计活动中的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处理流程进行严密的使用,能够帮助企业之中的部门之间建立相互合作互相制衡的关系,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要做好各项企业资产的等级与记录工作。中小企业需要建立本企业的建立财产保管制度,通过资产记录、资产保管、资产盘点、账实核对等的会计措施。实现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
(三)注重风险控制工作中小企业需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中小企业管理层要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企业需要在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通过风险的监控、识别、计量风险,对风险进行判断与识别,从而帮助企业应对风险。
(四)加强审计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需要考虑其合理性,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会计制度与审计制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审计需要考虑到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之中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并逐渐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审计监督需要兼顾企业的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结语
在审计的专业性与效率方面,社会审计机构相对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性,这是因为社会审计能够对被审计单位作出更为客观性的评价与分析,从而得到更为全面性的结论。
风险管理论文13
摘要: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然而,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值得探讨。
关键词:个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在个人财务活动中,对收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等原因,个人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很难平衡,这就需要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一、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定义。个人财务风险是指个人在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财务损失,也可能会带来个人财务收益。个人财务风险包括个人投资风险、个人筹资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另外,个人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财务损益的双面性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动态可变性。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个人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和防范,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风险收益,减少风险损失,保持财务状况稳定,甚至改善财务状况的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1)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发现和判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可能。个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个人财务风险识别、个人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三个部分。(2)个人财务风险处理。个人财务风险处理是指在进行个人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后,对于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补救,以尽量控制风险发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减轻对个人的财务损失的方面。(3)个人财务风险防范。个人财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个人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根据个人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措施。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优化个人资源配置。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追求资源、拥有资源、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个人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个人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良好的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个人无视风险的存在,盲目投资,在风险发生时便有可能溃不成军,从而造成资产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对风险采取过度消极的回避态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投资甚至盈利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投资回报降低,也不利于个人资源配置。(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保险或非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采用风险较小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将部分风险回避掉、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增强个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等等办法。在财务风险来临时,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个人财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处理和个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正确合理的的财务决策,降低投资和筹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个人财务危机成本,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信心,增加个人财富。
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在风险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连锁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品质,还会影响个人的财务决策自信,严重的会对个人心理造成阴影,危害家庭,极端的例子是会危害到个人的生命。据《新安晚报》报道,20xx年1月4日晚9点30分,节俭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将自己和老伴的毕生积蓄70万元投给安徽鑫圣德投资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过程中,倒地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在投资之初,为了降低风险,老两口还特意选择了3个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钱还是被投资管理公司卷走了,从发现被骗到去世仅仅22天,结局令人唏嘘。2.财务经营目标设定过高,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在对财务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投资回报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资回报率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的相对较高,是相对于同类项目而言),而且喜欢短期内获利较大的投资,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而且,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相应的项目考察分析,往往脑门一热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就匆忙进行投资了,甚至于卖房投资、借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非常缺乏。几个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将自己226平方米的自有房产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卖房之后,因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够让他换套豪宅,或者一套变两套。然而在6月底7月初,一周的时间,他的购房款被套进去了,损失超过300万。300万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称得上是光荣的“接盘侠”了。3.盲目投资,个人投资管理带有短视性和被动性。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个人资产盈利水平和个人偿债能力的风险。有的人在投资前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资时重视短期利益,而选择何种投资、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带有被动性,较为迷信机构推荐和所谓的投资高手。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会有对风险所带来结果有所认知,这个时候,风险已经来临,损失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资产盈利能力和个人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变得不理想。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投资增长时,心里很开心,认为自己今天又赚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分红以外,投资本身的增长只有在变现之后,才是真正赚到的钱,那些起伏的数字的变化,可以带来收益,同时也能变成损失。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大盘好的时候,收益上涨,大盘下跌的时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4.风险加大,个人负债经营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个人债务筹资风险是指个人的债务筹资行为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举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丧失偿债能力、或者由于个人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个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时期内,个人收入相对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个人对于住房的需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按揭购房的日益普遍,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5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来说,个人负债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个人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高于50%则可能使个人陷入财务危机;若是高于1,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破产了。
三、产生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
1.缺乏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财务活动,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个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续的股市发展,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资产放到股市当中,觉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买入的,一定有钱赚,完全不考虑股市震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更不用说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了。2.财务经营目标与财务能力不协调。当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时,将财务经营目标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上,认为这些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稳定又保险。但是,在理财的选择上,选择的是非保本型的产品,结果赔得一塌糊涂。3.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严重。在个人财务活动中,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资收益在账面上翻了一番,明天会再翻一番吧,后天会继续上涨吧,行情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遇到风险,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为华丽的“接盘侠”的人大有人在。4.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在个人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视风险的可能,盲目进行决策,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往往输在一个“贪”字上。四、加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1.多多学习,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对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舆论宣传方面,政府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警示,也都知道传销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财陷阱,对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随着股市震荡向好、传销组织不断地改头换面、理财陷阱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人还是栽了跟头。因此,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学习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推断,可以显著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2.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在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案例中,人们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追求,便会很容易采取投机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财务管理风险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极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厌恶,一般会选择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会错失很多投资获利的机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显,个人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上一定要平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一定要稳,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在降低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同时,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3.实施正确的投资策略,合理进行资本配置。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而不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资本配置组合:风险追求者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喜好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比重较小;风险回避者则喜欢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偏好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比重较小;而风险中立者则介于两者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投资策略和资本配置组合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能区分好与不好的,只有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也就是说某一个风险追求者即使在某一次投资中失利,损失很大,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喜欢风险变化带来的刺激,在本次投资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在心理上并没有过多地造成不利影响,那么这个风险追求者在本次投资中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便不为负。需要警惕的是,本身是风险厌恶者,在某一段时期,却选择了风险资产占大多数的投资组合,这是十分危险的,巨大的投资收益带来的狂喜和巨大的投资损失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不是好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4.平衡风险与收益,降低负债经营风险。众所周知,个人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能保持对资产的控制权、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另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也可能会产生过度负债,进而产生无力偿付和再筹资风险。在收入限制与刚性需求的矛盾之间,个人负债经营已经越来越普遍,从日常消费的信用卡到各家银行都在做的按揭贷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平衡收益和风险,降低个人负债经营的风险。在负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收入的稳定性、个人的偿还能力、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每月还贷占收入的比例、再筹资的可能、违约的可能等等,在充分权衡了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后,选择适度的负债,积极进行偿还。
作者:张立霞 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巍.浅议医院财务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xx(12)
[2]刘家平.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交通企业管理,20xx(1)
[3]丁相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财经界(学术版),.20xx(10)
风险管理论文14
摘要:随着企业之间竞争力的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愈发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企业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就是人力的资源管理,用于识别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最终有效地驾驭风险,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概述,然后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的认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概述
人力资源面对的对象是与企业全体职工有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在这场竞争中的成败至关重要。人力作为一种资本,在有助于企业的高产出的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由于其特殊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注重的往往是招聘渠道的选择,录用标准的制定,以及初期的入职培训,阶段性的考评和测试等。忽视了宏观的把握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而这些最终可能导致员工因为薪酬制度与福利制度的不合理而选择离职,造成公司人员的流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的认识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比如招聘风险、考聘风险、薪金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敏感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高速发展和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企业,例如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通常是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的,包括设施、技术等方面的革新。在电力企业中,技术、生产等方面的风险收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缺少关注。多年以来,积累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比如,员工素质偏低可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风险,农电工队伍庞大带来合同管理上的问题和保险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其他行业也体现的很明显。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中,有些是可以预知的,而另一部分是无法预知的。下面就对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分析。
1.人员招聘风险
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发布招聘广告、租用招聘摊位包括招聘人员的工资等都是招聘成本的组成部分。如果招聘失败,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应聘者编造虚假信息,负责招聘的人员没有核实情况导致被聘用的人员不符合要求或工作能力欠缺会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另外,如果在招聘过程中因为疏忽而触犯了法律法规,会给公司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2.培训中的风险
如今,影响企业长足发展的除了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人力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着企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要想占据优势就应该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对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很多企业都会选择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各方面的培训。
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行为,需要耗费人力和财力。如果培训效果不好或者精心培训后人员流失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就是培训风险。
3.薪酬管理风险
一般企业制定的薪资标准是参考了同行业标准的,其中也包含了企业对该岗位的预期。而双方在约定薪酬时只是基于一个初步的'判断,劳动过程还没有真正发生。而劳动者在后期的工作中是否能够达到管理者的预期是不确定的。因此对双方来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外,可能会因为薪酬制度的不合理或者发放薪酬的不及时导致人才的流失。
4.劳资管理风险
当劳资出现冲突的时候,企业内部将面临一个巨大风险。在我国,劳资冲突案例所占比例快速递增。国家《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的实施也表明了对劳资问题的重视程度。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1.人员招聘的风险管理
招聘工作是吸纳人才的第一步,做好招聘工作可以对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起到防范的作用。从事招聘的人员应该慎重选择招聘渠道,规范招聘程序,认真核查应聘者提供的学历,工作经历等资料的真实性,多方考察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尽量增加招聘的成功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2.培训中的风险管理
培训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投资。企业在选取培训对象的时候要非常慎重,要选择有发展空间的,对公司忠诚度高的职工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防止参加培训的人员流失给公司造成损失。另外,要注意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培训的效率。
3.薪资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薪资制度。为了使企业的薪酬具有竞争力,企业应该定期对竞争对手和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调查,以他们为参考再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薪资。对内,企业要对各个岗位进行分析比较,对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显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这样,可以防止员工跳槽或者因为觉得薪酬制度有失公平而流失。
4.劳资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存在劳资纠纷问题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减少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首先,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对员工进行跟踪管理,避免对员工进行解雇时发生纠纷。其次,在录用员工时,了解员工病史,严把进厂员工的健康关,避免员工在后期患病时发生医疗费用的争议。另外,工伤事故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像电力企业等实际操作过程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更是避免不了的。企业应该按照规定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同时要对员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挂历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认识和分析,然后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后规避风险是每一个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正确的驾驭风险才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xx(18).
[2]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防控文献综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xx(01).
[3]范晨.人力资源风险及其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xx(08).
[4]李耘涛.商科高校教师智力资本价值评价实施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xx(1).
风险管理论文15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随着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不断深化,传统陈旧的管理办法已不具备管理新时代的能力。为迎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管理复杂性强、需求多变、所处环境变化快管理复杂性强等特点,制定并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在大环境前提下系统集成引入项目管理系统是眼下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集成项目;风险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具有普遍项目历史性、特殊性的特点,但由于其人员流动量大、复杂多变、所处环境复杂,所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就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当前情况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
1 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简介
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市场规划管理,促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确保各种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工程质量,信息产业部从20xx年开始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并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为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认证书》,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认证其综合能力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BSV液晶拼接CCC认证、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的企业凭证,企业在认证过后才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审批。
2 申办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益处
更加方便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对信息系统项目主建单位对项目承建单位的选择更加有利,降低前期的沟通成本。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起来比以往的资质更加规范和市场化,系统集成的企业要过得资质认证书必须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证实企业各方面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也就是说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书的"含金量"更高,更有说服力,系统集成企业的自身实力对于在市场上展示更有利。在系统集成企获得证书以证明自身实力,增强市场顾客认知度,在宣传方面节省不少成本。对于同行企业有较大优势,由于第三方机构认证是较为综合规范的系统凭证,在凭证过程中加强自身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将企业进行一次良性改造增强,加强管理,以求达到各方面的规范化。
3 简要描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内容,是研究如何用高效益地实现项目。通常情况的基础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它起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同时组织高效益地实施,让各项目要素优化组合、合理的配置,确保实施的均衡性。为计算机应用系统集成加快制定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产品编码等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的系统集成。通过高校培养大批大即懂技术、经营管理的多方面人才,通过专业系统的'管理留住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有三大方面的管理特备需要注意,即费用管理,时间管理和风险管理二同时还应有相应的管理能力。
3.1 已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而且连续的有效的运行时间必须大于一年。
3.2 已经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用管理工具进行项目管理,并且能有效的实施。
3.3 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客服服务体制,能及时的、有效的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
4 信息系统集成中的项目管理问题
4.1 项目风险的管理意识欠缺,管理团队不完善在项目管理中,常有人把不确定性和风险混为一谈,本质上看风险与不确定性并不等同,风险和目标是相关概念,也就是说,风险是发挥作用不确定,此处的发挥作用,所指的是对一个或者多个的目标产生影响。在项目管理中,其主体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在项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中,企业要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项目团队。在系统集成企业当中大部分将工作重点放在管理上,精英型人才在企业中的能力得不到发挥,长期的规划管理固然总要,但最重要的是技术性人才能力的发挥,在市场上的配合能力。忽视了与人才的配合的作用从而导致销售在整体上的分离。
4.2 项目范围确在计算机集统集成当中,用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对潜在意外状况发生的时候,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需求分析对于项目管理非常重要,与客户核对需求分析的的内容,以及相关事项,以便于准确把握客户要求。范围管理在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当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将范围管理处理恰当,下面环节工作方能有效开展,若管理处理不恰当,再多努力也不能有效发挥计算机集成系统的有效作用。
5 计算机信息集成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很多的IT项目中,因为竞争以及其他的原因造成了风险过度集中在某一个相对弱势的角色,所以,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必须有识别以及处理风险的责任,平常情况,项目在运作时,经理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公司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平衡多方的利益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进行中,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的拥有人要讲风险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步骤,确定风险与成本、时间的关系,在制定和晚上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 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建立管理风险的预警,对于各方面的突发情况进行各方面的预测,考虑不同情况的预防对策,对于超出计划范围内的情况,项目经理应做好充足的预防准备和减少风险来临后果的准备。发现风险形成的原因,商讨处理措施,整合风险问题向上级领导高层汇报,做出及时补救的解决方案。
5.2 风险的量化:单独的将风险量化来论述,是因为在很多的情况下,经理已经对风险有了确定的识别,并且采取了相对的措施,但并没有对风险带来的影响进行量化,通常是用货币或时间加以估算关量化过的风险是经理采用相对应的对策的前提。事实上,项目的管理体系同有关风险管理方面有详细的讲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从国外获取的识别控制理论不足以应对实际的突发状况,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实际的经验,在面临风险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一味地避重就轻也不是长久之计。计算机集成项目的风险管理较为复杂,若不能第一时间对风险进行判断评估,那么对于以后的管理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结束语
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领域受国外先进技术的影响,总体呈上升趋势甚至有赶超的势头,以总体情况看来虽近年来有显著突出的成果,技术框架看似丰满,但到具体操作实施方面却又会出现诸多问题。计算机集成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有一定程度上改善此类问题,在完善计算集成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发现自身存在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自己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体制,使公司更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管理,必须明确项目的目标,要完成项目中的所有工作,并且达到项目的时间、质量、成本等方面的目标,并且掌握好各方面的平衡,除了项目的范围、成本、世家、风险、沟通、资源等方面,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业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认定[J].20xx.
[2]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的注册、申办和转注[J].20xx.
【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风险管理的论文04-03
风险管理论文04-01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体会论文06-29
英语论文参考:风险管理06-12
企业管理风险的控制的论文04-01
风险管理论文题目04-01
信用与风险管理论文04-01
外汇风险管理论文03-19
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论文07-03
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