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2023-02-28 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摘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由此决定了必须对金融业严加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效运行。20xx年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业打击颇重,迫使监管层开始反思以前的监管措施,积极寻找、创新新的监管方法。而我国也在此大环境下加强金融监管,防止出现类似风险。对于金融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贷风险是其主要风险,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它承载着商业银行盈利的使命。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金以外,都可用来发放贷款和对外投资。随着经济形势的渐趋严峻,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稳定增长的经济效益,必须认清时势,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1.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1.1我国银行业经营数据

  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讲不是很明显,这几年我国银行业整体业务水平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截至20xx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了95.3万亿元,20xx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利息收入仍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20xx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短期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中长期贷款余额30.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29.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同比增长35.5%;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046亿元,同比下降37.8%。截至20xx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0.30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4.65万亿元。

  1.2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发展预期

  随着通胀预期压力的持续增大,结合近期银监会频繁出台的监管新规,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将越来越严格,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挑战。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但是在贷款利率上调的情况下,信贷规模的减少对利息收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20xx年中国银行业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利润增长稳定,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将会有所加快。但是,资产业务的发展会受到抑制,资产质量问题也可能会有所暴露。

  2.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及对银行业监管内容

  金融监管机构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其职责包括: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金融监管能够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系框架,我国金融监管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个机构分别执行。

  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依法对人民币流通、外汇的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活动的监管。银监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监管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3.金融监管政策新推出的四大监管工具

  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推出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在内的四大监管工具,这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具体到四个监管新工具:(1)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行的4%上调至6%,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此外,银行在正常年份还需要持有相应比例为2.5%的留存资本缓冲。而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除了上述底线要求,监管部门还另行设置了1%的附加资本要求。(2)在拨备覆盖率的基础上,引入动态贷款拨备率指标控制经营风险,初步监管指标设定为2.5%。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投放信贷就必须计提拨备,这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更强。未达标的商业银行需要计提大量拨备,但将会侵蚀利润水平。(3)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按照监管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标准确定为不低于4%。(4)在现有流动性比率监管基础上,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

  4.在监管政策下如何更好的发展信贷业务

  1)提高存款总额,适应存贷比要求。存款是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只有吸收更多的存款,银行才能扩大贷款规模,获取更多的利差收入,尤其在目前业务结构转型期间,存款规模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降低银行整体竞争力。2)加强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避免信息落后于市场而形成不必要的风险,合理分配和选择贷款行业,增加优势行业的信贷规模。3)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政策和合规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房地产行业信贷经营策略。4)加强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运用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随着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商业银行肩负着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防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为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信贷资金的重任。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作出积极及时的业务调整,在保证原有的营业状况的情况下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完成各项业务的经营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张江山: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

  [2]刘劲:宏观调控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xx(4)。

  [3]张月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情况透视[J].新疆金融,20xx(1)。

  [4]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银行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银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

  1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益。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基本思想,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经营的是无形、灵活、不可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寓产品营销于服务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2正确定位,明确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目标

  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从内外装修到经营产品的类型,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层的客户层。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据此,金融企业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型企业和高薪层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3推动业务转型,实现产品创新,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以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促使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转型,转变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推动新产品研发,拓展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战略产品来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O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4抢抓高端客户,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端客户具有资产雄厚、购买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其雄厚的资产不仅能够增加负债,而且能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拓展空间,同时有贷款需求,为增加资产提供了新途径。抓住高端客户,同时发展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举三得。抢抓高端客户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各商业银行在同业占据领先优势的先决条件。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管理和运营技术逐渐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将决定城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当前,因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及自身改革调结构的需要,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创新与转型,另辟蹊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及意义

  1.1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

  1.1.1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必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紧迫性强,发展的潜力大。环保产业作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关联建筑业、制造业、化工业、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绵长,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1.1.2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新兴业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由于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业务办理便捷,运作模式灵活多样,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更接地气,发展潜力更大。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加盟,不仅能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添新的动力,而且能拓宽绿色信贷业务的办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

  1.2.1 体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既是商业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20xx年11月,银行业协会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署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做出了郑重承诺。尽管此承诺书对商业银行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却体现了各家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诚信。

  1.2.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布了关于绿色信贷运用的相关政策,但在当时地方政府追求GDP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环评未过关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压力,从商业银行中拿到贷款开工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信贷投放收益,较少关注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实际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工程项目,除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外,也带来了不良声誉,招来民众和环境民间组织的批评和指责。如20xx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1.2.3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信贷资金投向收益较佳的'绿色信贷项目,从而有效规避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声誉风险,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获取信贷项目利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如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对于其他省(区、市),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提升污水、废气等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綠色信贷,助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终通过发展绿色信贷,鼓励信贷资源向节能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帮助企业技术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 当前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绿色信贷激励不足

  绿色信贷项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使绿色信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有利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另外,节能环保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导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长,即使商业银行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但实施绿色信贷可能会导致业绩和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有难度

  为量化商业银行贷款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贡献,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中特意增加了标准煤、二氧化碳当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节水量共7类节能减排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节能减排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部分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无节能减排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或者通过测算方法计算出节能减排数据。二是部分贷款项目的技术应用等可能发生变化,节能减排数据需要与企业沟通,才能从客户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实际的数据。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节能减排数据有误。三是银监会只提供了煤层气利用、污水处理等共计13个节能减排项目测算模板,部分项目无法通过测算获取节能减排数据。

  2.3绿色信贷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口径,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但由于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标准不同,披露数据没有可比性,无法准确比较判断各行的实施效果。如兴业银行是基于赤道原则按照项目进行统计披露,工商银行是按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行业进行统计披露,而商业银行是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进行披露。

  2.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只规定了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违法项目的查处情况通报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仍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控制环境风险。如对于环境违法违规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按半年频度从环保机构获取后发送至商业银行,信息共享频率低,共享内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

  银监会于20xx年启动了绿色信贷评价工作,并已要求各商业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自评,但并未发布各商业银行的评价结果。虽银监会表示正在探索将评价结果运用至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方面,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3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

  3.1强化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与IT系统支持

  一是将传统的房地产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并配套绿色信贷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信贷资金在不同绿色信贷产品中的配置权重及利率水平。由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研究与实践,利用商业银行“新一代”系统的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技术力量优势,借助我国高速运算超级计算机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与绿色信贷业务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分析、快贷等一系列专业的应用系统或组件,为绿色信贷业务打造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营销及信贷管理利器,全程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分析及财务状况分析,全面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研发绿色信贷行为预警系统,利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策略要素作为模拟场景,模拟各种问题综合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贷风险防范与干预,避免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处置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借鉴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并完善绿色信贷领域的规章制度及指导意见,结合降低贷款利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人力资源、费用、场所等强力组合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要环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国企与民营并重,多层次发展绿色信贷

  可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对口服务商业银行优选的环保项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地域,成立专业的绿色信贷分支行。引入环保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长期从事房地产信贷、固定资产贷款、技改贷款的优势,积极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智能、抗灾型新型住宅项目的建设,投入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新建环保項目及旧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为这些环保产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封闭式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多渠道为大、中、小、微的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

  3.3绿色信贷投向全产业链覆盖

  一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应介入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信贷资金不仅支持环保实体企业的发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环保人才培养,以抢占绿色信贷市场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区域,挖掘优质贷源,储备优质项目,为抢占绿色信贷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及早介入高校,开展合作,以绿色信贷方式注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的相关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促进大学以一对多的方式与特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结成共生关系,提供产品创新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优质毕业生输送等服务。三是为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选派深造人员提供更优惠的绿色信贷助学贷款,从环保专业毕业的准人才,直接对口到相关的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及银行绿色信贷部门,实现教育、就业、产业与绿色信贷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3.4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哈默比原为瑞典工业污染极严重的小城镇,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境得到重生式蜕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胜地,成为瑞典的国家名片。从哈默比小镇的成功可得到启示: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产生超额收益,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房地产价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几年间就能与投资相抵。绿色信贷注入这样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镇”式环保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中,就能将成功的经验不断复制下去。绿色信贷应借助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现有营销及投放渠道,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向节能抗灾智能化发展转变,促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成熟,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所有建筑向节能抗灾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换代转变,最终打造出众多“哈默比小镇”式的绿色宜居城镇。

  3.5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推动作用

  环保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商业银行需要创造性地发展绿色信贷,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委托贷款业务,将大量闲置资金纳入到绿色信贷的资金池中进行规范化运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规避资金风险。适当放宽委托贷款门槛,资金宽裕的企业或个人均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委托贷款,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即可提出委托贷款申请与发放。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对绿色信贷的专业管理优势,向符合信贷条件的绿色信贷项目发放贷款,从回收的贷款利息中扣除手续费后,自动划转到出资人指定的账户中。对绿色信贷已支持的项目,可将其资金需求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分解成可分割销售的证券,以商业银行作为偿还主体,并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票面利率,在资本市场或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方便民众投资,拓展民众的投资渠道,让国民切身体会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好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化国民环保应从自身做起,推动全民讲环保、以环保为荣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摘要: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逐渐的壮大发展,使得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加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而国内各家银行也相继加快了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理财产品与服务,特别是在个人高净值客户市场和理财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本文运用金融学理论相关知识,对高端客户理财状况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商业银行在高端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迹象,内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变化,加快建立新的经济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高端客户规模,增加此类客户的利润贡献度。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高端客户的资产投资要求、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研究创新性的理财规划方案将成为银行考虑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一)高端客户理财的概念

  高端客户①,即高净值客户,指政府部门、金融、铁路、公路、电信、电力等垄断性行业以及信誉度好、资金充足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大企业的高层人员。对于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根据“帕雷托法则”可以理解为占客户总数量的20%,但提供的利润却高达总利润80%的客户,这所谓20%的客户即高净值客户。

  (二)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特点

  2.特有的品牌认知度。商业银行开展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关键就是要让客户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这也是进行财富管理业务的趋势。各商业银行逐渐完善自己的高端客户品牌,呈现出完全竞争的态势。例如中国银行创立了“中银财富管理”,交通银行创立了“沃德财富”,浦发银行创立了“浦发卓信”,光大银行则创立了“阳光理财”等等。

  3.特别的理财目标。高端客户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服务,它不仅满足客户当期需求,更要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帮助客户合理安排之后的生活消费,实现财富累积。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对某一阶段的解决方案,更需要一生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银行提供系列化的专业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二)我国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各商业银行最初推出的理财产品尽管在种类、内容及收益方面不完全相同,但却存在以下的共性,这也正是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于高净值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现状。

  1.理财产品均设置有最低购买限额。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推出各理财产品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均设置有不同的购买限额,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限额也不同。正如表格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银行对自己的理财产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最低限购金额。

  2.理财产品所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较高。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一般的理财产品略高。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中结构型理财产品其认购门槛比较低,预期收益率较其它类产品有明显优势,预计可达5.5%到6.5%。例如中信银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慧赢1557号”年化收益达到了5.85%,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却只有3.0%。

  四、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存款、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并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虽然各银行都提出了“贵宾理财”、“贴身理财”的业务发展理念,其建立的“金融超市”声称可以提供储蓄、保险、基金、债券等“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只停留在概念的推广和形象的宣传之上。

  (二)客户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管理

  高端客户理财业务的财富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客户信息档案资料充分了解和完全掌握之上,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建立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和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

  (三)专业、个性化的理财顾问稀缺

  高端客户的理财经理不仅要精通个人财富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而且要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及衍生金融品,对国家税收政策、移民政策、信托计划等要熟知,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四)理财业务风险约束机制差

  由于银行忽视风险提示,对产品的风险揭示不具体、不醒目,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缺乏透彻的解释与分析,没有结合产品揭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种类

  创新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快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产品及理财服务的创新工作。金融理财产品不仅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使客户建立起对该产品的信任,而且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设置技术壁垒,防止对手的不良模仿。进行产品组合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二)创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贡献率

  在针对高端客户进行关系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管理及服务的差别化特征。建立集中、统一的个人客户信息档案系统。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不同的客户要实施差别化的定价策略,在此过程中,各商业银行面向高端客户可以提供利率优惠、信用卡年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各种价格性优惠措施。

  (三)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强化理财服务的风险控制

  完善与个人金融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使新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要建立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六、结语

  随着富裕阶层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理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资金相对富裕的高净值客户,对于财产的有效规划成为理财的重中之重。对各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做好高端客户的维护,争取这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一套完整、可操作的高端客户理财方案,是吸引客户较为有效的营销方式。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需要通过发展多样的理财业务,确保不同层次客户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有效配置。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20xx年度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称,20xx年银行业电子银行交易达138.62亿笔,交易额达 523.7万亿元,业务收人(包括年费收人和手续费等)118.33亿元。20xx年我国银行业共有网上银行个人客户27194.n万户,网上银行企业客户 574.41万户。电话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数量分别达33556.5万户和385.23万户。手机银行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数量则分别达7256.34万户和1.22万户。

  商业银行的主营收人已开始转向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势在必行。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使得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在银行中间业务方面,网上支付、转账等已经开始成为主流收益,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开始找到金融产品创新的感觉,并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的现实难题

  当前各家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也在电子银行业务上的投人开始加大,纷纷将电子银行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一时间,市场上电子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服务概念也让人眼花缭乱,电子商务的热潮与电子银行的兴起相互作用,吸引人们的眼球纷纷聚焦于此。

  但是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20xx年5月,光大银行和花旗银行宣布,从5月l日起下调网上银行转账手续费,前者打三折,后者则完全免费。随后,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下调网银转账手续费,包括近日因上调23项个人业务收费而备受质疑的工商银行,也在6月8日下调了部分电子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而引起各家银行在电子银行服务收费上价格战的原因是电子银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在功能上大同小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各家银行特别是区域性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战略上采取的是简单模仿甚至是直接拷贝的模式,体现了产品创新团队缺失和能力低下,以及发展战略的缺失。

  各家银行仅仅将电子银行作为新兴的电子渠道。外部环境的重重困境同样掩饰不了电子银行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如果将电子银行部看作是一个业务部门,它与传统业务部门的区别在于依托电子化的服务渠道;直接促成了电子银行与传统网点之间的博弈,而电子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银行企业内部造成的部门之间业务分流,相关的业绩考核指标变化则带来了银行内部竞争关系,这也凸显了电子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电子银行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运行机制,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拒性,电子银行的发展也具有必然性,其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的特性将引起银行业务组织结构的转变和考核机制的转变。

  电子银行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假冒各大银行的钓鱼网站纷纷被发现,各商业银行也开始疲于到处打假。电子银行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固然与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子银行本身存在的隐忧。密码泄漏和冒充站点是当前网上银行的两大安全隐患。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已经让许多想应用电子银行的个人和企业止步不前,保障安全已经成为电子银行发展要面对的一个核心。解决电子银行的风险问题,不仅仅是IT的问题,而要涉及到银行的IT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电子银行战略。安全问题是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无论何时都绕不过去的课题,安全缺位,电子银行一切无从谈起。

  电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仍然不匹配。

  因为电子银行涉及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J胜,如何深度挖掘电子银行风险发生的成因,如何评估、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明晰,这也是实施电子银行监管的依据。目前我国电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金融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监管现状抑制。我国金融行业的分业经营导致的分业监管体制,对我国的银行的竞争力将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对电子银行采取从紧的监管模式,或许降低电子银行的风险,但会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次,缺少统一可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管标准。必须遵守统一的监管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监管的“公平性”;另外由于各个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条件和水平不一样,监管标准制订的合理性会影响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创新和热J清。

  最后,电子银行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有待于完善。虽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逐步加强,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适应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市场准入,而不是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事实上,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银行创新产品并不多,电子银行创新普遍找不到合适的切人点。

  风险管理也缺少必要的手段,特别是电子支付,没有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监管体系,给整个金融安全埋下了隐患。

  对商业银行而言,要尽快确定其本身的电子银行发展战略,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团队,调整业务结构和考核模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电子银行的基础研究上,.作为支付服务领域的电子银行,首先要搞清楚电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其次要分析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如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及技术等环境因素,确定电子银行产品的结构和核心要素;通过电子银行的支付工具模型,分析创新方法、论证风险控制模式和监管体系。

  同时,电子银行还要回到银行的基本职能:服务于市场交易,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流通需要。

  电子银行运行实质

  电子银行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以网络应用协议规定的格式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包括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等类型。可以很清晰的明确电子银行涉及到的使用者的身份、指令终端、传输渠道、享受的金融服务、付款和收款账户等。

  首先,要看到电子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和传统的银行业务并没有大的区别,包括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终端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新兴的技术服务渠道,如互联网上实现。

  其次,还要看到电子银行和其他银行业务管理或风险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提供服务的渠道或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支撑技术平台不同,并因这种不同而采用的管理方法和方式的不同。相对传统柜面服务,电子银行对网络平台等电子技术平台的依赖性更强,对技术原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管理要求更高、更专业。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平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也必须要关注的。

  电子银行不仅仅是一种电子渠道,而是对传统柜面的补充,同时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并带来整体经济社会的高效运行。

  由于其特殊的运作模式可以将后台产品进行整合(包括新的纬度、新的组合、新的定制性服务模式等),改变业务组织结构,从整体上提升银行对特定用户的服务能力。电子银行的发展符合整体经济社会的互联网化进程,具有不可抗性,将从整体上提升银行服务的丰富性。

  电子银行带来了银行针对客户主动营销的观念和模式。从运营方式上说,电子银行并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颠搜,但从行业观念上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主动服务理念是革命性的。从这一点上说,电子银行还原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色。

  从电子银行产生的社会背景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上廉价而可靠的通讯服务,成为最适合电子货币普及的环境之一。正如先前那些重要的货币创新一样,电子交换媒介的推广虽然缓慢,但它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的历.史

  与未来根据账户、操作和流程,以及各商业银行网银发展的主要阶段,我们认为目前可以识别的国内网银发展阶段大致有五个阶段,或者称为五个网银时代。包括从单一账户的查询操作;到可以转账支付或缴费.再到多账户关联操作。第四代网银不同的是改变了银行的作业流程,可能产生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真正成为金融创新的起点,而目前所有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无论展示的产品多少,都主要停留在第三代上,只有极少数银行的网银规划和设计中隐约有第四代的迹象。未来的第五代网银将成为商业银行原有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或者成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来源,整个银行的账户和流程,受网上银行影响,将发生全面变化。

  我国的经济体系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息息相关。看中国的历史,交易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存在,交易文化深受各个阶段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文化,也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支付体系和支付文化。而我国的金融体系和模式在解放前就借鉴西方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解放后,从借鉴学习苏联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仿照美国的金融体系。不加分析和选择的仿照美国模式,导致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我们市场体系不尽相符。因此,当前我国的支付清算系统就存在法律不健全或者法律不适合,不能完全发挥服务于市场交易和流通的支撑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金的汇划主要通过手工处理,支付信息采用邮路传递。

  由于各机构间汇路不通,解付一笔资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资金在途时间长,互相占压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人民银行决定建设以卫星通信网为支撑的电子联行清算系统,统一办理银行间资金通汇和支付清算。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先后启动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期、二期的建设。

  所以,作为现代支付手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战略规划在借鉴国外的电子银行的战略基础上,还有重点关注我国的特殊情况,考察我国在经济活动中的市场文化和交易文化。形成真正符合自身状况的电子银行战略。

  另外,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电子银行健康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对以电子银行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支付的基础课题研究,将为商业银行正确选择符合自身的电子银行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兴的电子支付将大大促进货币的流通效率和商品的流通规模,但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性,更大规模的的资金将在同一个时点存在于国内外的支付平台和清算平台,将增加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如何有效评估和预警支付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将是首要重视的问题。

  对于监管部门,从提供基础支付清算平台服务的人民银行到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为监管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不同角度对支付业务特别是新兴支付服务实施监管。但两个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手段时有冲突,导致有些不必要介人的环节监管过度,有些迫切需要监管的业务却监管空白。如何协调,要站在整体支付体系服务于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角度上,来看待支付特别是新兴支付的问题。

  另外如虚拟货币市场的规范、网络资金中介的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迫切需要建立起来的规范。

  在整个支付体系框架下,电子银行的影响力、第三方支付对支付清算体系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管理,以及如何以支付市场创新为导向,以自身机构发展需要,开发新型的支付工具、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结算模式、信用卡的衍生业务和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创新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商业银行角度,要开展针对有线网络银行研究、移动网络电子支付研究、家庭支付终端、电子支付中的票据业务创新与风险分析、银行在互联网支付业务上的经营思路及策略研究等基础的工作,特别是电子银行经济性分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意义非凡。

  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农村非现金支付环境建设,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水平,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我国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充分研究支付行为产生的历史因素基础上,寻找支付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建立支付体系模型,要考察支付产生时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以及不同支付工具推出时的社会经济因素及技术因素等环境因素。这同时也是成因分析,考察分析支付结算体系生成和发展的内部结构原因及外部环境因素,并考察因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支付结算体系的变化情况和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1新进入者的威胁:民营银行

  20xx年,我国银行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自20xx年3月开始,围绕着五家民营银行试点的新闻,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时至20xx年7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三家民营银行率先获得了银监会筹建批准。在此之后,阿里的浙江网商银行能否获批,一度成为银行业界热议的话题。最终至20xx年9月,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也顺利获得银监会筹建批准。至此,五家民营银行均顺利进入到筹建过程之中。五家民营银行概况,从五家民营银行的分布上,腾讯投资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及极具阿里背景的浙江网商银行倍受业界关注。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网站宣传主页上打出"我们是银行?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互联网银行!"的宣传语。并通过二维码,将该银行的更多服务理念直接推向用户的智能手机客户端。

  在互联网支付领域。拥有阿里背景的"支付宝"给传统银行业形成的挑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腾讯借助其旗下的微信平台,在智能手机支付领域也赢得了广泛的市场空间。在技术延展性方面。借助二维码、条形码等技术手段,腾讯通过QQ、微信平台、阿里凭借支付宝,正在逐渐将线上的金融服务优势地位,向线下市场延展。

  由此可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银行业机构,都迫于压力,不得不自20xx年开始,针对互联网企业将其经营版图扩张至传统金融服务领域的这一举措,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寻找应对的措施。

  2替代品的威胁: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0xx年"余额宝"的出现,让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冷静的分析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威胁,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已经在"资本性脱媒、技术性脱媒"两个层面对城市商业银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在资本性托媒领域。例如投资渠道、融资渠道领域。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形态,它们分别表现为:P2P个人借贷、股权众筹、债权众筹、电商小额贷款以及基于互联网渠道的金融产品销售。

  尽管"余额宝"的出现确实触发了"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引爆点,但是经历了将近两年的市场竞争,我国互联网金融已经形成多种金融服务形态。在这个领域里,既有百度、阿里以及腾讯等国内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有苏宁、京东、联通等在电商、零售以及通信领域中的代表企业。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依然处在一个探索尝试的阶段,因此这个领域还在不断持续的孕育各类全新的进入者。值得城市商业银行关注的是,由于互联网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远超过传统行业的市场竞争,因此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存在较高的淘汰率。这种淘汰频度,一方面说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金融风险远高于传统金融服务业,同时也为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塑造自身的信用品牌赢得机遇。

  二是在技术脱媒领域。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最直接的挑战是来自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截至20xx年年底,人民银行已经给269家企业组织机构发放了份第三方支付牌照。从牌照发放数量上分析,参与第三方支付领域竞争的机构数量较多。此外,相对传统支付手段而言,第三方支付伴随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呈现显着的增长趋势。《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xx)》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已达16.5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150.02亿笔,金额8.9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48%和30.05%.第三方支付对于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xx)》中指出,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冲击在于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直接联系。客户直接面对的将只是第三方支付机构。

  3同业竞争:垄断的弱化

  一是国内银行业机构整体处在"中(下)集中寡占型"阶段。针对我国银行业机构的CR5、CR12,结合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银行业机构整体处在"中(下)集中寡占型"阶段。纵观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期间的CR5、CR12的'变化情况,可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CR5数据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尤其引起人们关注的情况是,如果将数据采集的时间维度扩展至20xx年1月,这种缓慢下降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尽管仍处在银行业机构的中度垄断地位,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其垄断地位正在逐渐被削弱。

  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占比稳定。股份制商业银行自20xx年的快速成长之后,在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期间依旧呈现稳步增长势态,其所占到的银行业机构的总资产比例一直稳定在18%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市场结构相对稳定的局面。

  4银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及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从银行业整体情况分析,其"供应商"、"购买者"主要是存款者、贷款者。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以及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借贷渠道的不断丰富,使得银行面对的"供应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情况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

  P2P网贷平台时至今日依然处在一个蓬勃发展,但急需市场规范的阶段。尽管需要面对各种金融风险的挑战,它的出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为货币的"供应商"、"购买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导致货币供应商对传统银行业的议价能力得到提升。《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xx)》中的数据显示,20xx年以前,P2P网贷平台数量不足210家,成交总额约210亿元,网贷投资人规模约5.5万人。但截至20xx年6月,P2P网贷平台的数量达到1265家,半年的成交金额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接近20xx年全年的成交金额。有效投资人超过29万,较20xx年以前增长了约3倍。据网贷天眼对12250名投资人的抽样调查分析,月收入超过一万元的白领投资人占79%,其中也不乏资产过千万的投资人。

  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投资人占总人数的54%,超过83%的投资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互联网众筹平台领域,来自清科、众筹网的《20xx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从筹资规模来看,20xx上半年,国内众筹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24起,募集资金总额18791.08万元人民币。其中,股权众筹完成募集15563万元,综合类众筹完成募集1682.04万元,垂直类众筹完成募集1546.03万元。

  余额宝广受热捧后,由于受到银行业的积极应对,时下所产生的市场竞争潜力已经略显后劲不足之态,但是它的出现确实从根本上改变了基金行业的市场格局。《互联网金融报告20xx》指出,余额宝的推出,使得天弘基金资产排名从20xx年第一季度末的第46位跃居至20xx年底的第2位。余额宝以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方式,显着改变了中国基金业的格局。此外,报告也明确指出,20xx年,我国基金销售电子商务水平为46.8%,并预计在未来4年内依然会持续提升,截至20xx年,将会提高至64.8%.由此可见,基于电子商务、移动平台等多维度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将持久的对传统银行业的供应商、购买者提供更多新兴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

  参考文献:

  [1]范晓东.互联网开启"大众金融"时代[J].互联网周刊,20xx,(20):24-30.

  [2]胡滨,等.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与监管.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xx)[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xx,(4)。

  [3]李静.支付宝移动支付每天超2500万笔[N].经济参考报,20xx-3-25(7)。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摘要】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实现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其他支付服务。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参与商家不断增加,成为继银行传统支付业务外一个新兴重要支付手段。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银行支付业务发展趋势

  一、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特点

  (1)交易规模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20xx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人民币,比20xx年增长了100.1%;20xx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人民币,较20xx年增长113. 9c/o。20xx年全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较20xx年增长80. 95910。20xx年仅前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2)业务类型趋于多样化。据统计,截至20xx年12月,央行发放了六批共计有241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正规许可证,开展的业务类型也不断扩展,覆盖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互联网支付等5项主营业务;业务范围也从最初的网购支付到如今的金融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用卡还款、还房贷等。

  (3)市场集中度较高。第三方支付发展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目前线上支付体量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以支付宝为首;据支付宝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称,截至20xx年底,支付宝实名用户已经近3亿,其中超过1亿的手机支付用户在过去一年完成了27.8亿笔。金额超过9000亿人民币的支付,支付宝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二、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产生的影响

  (1)对银行传统支付业务存在挤出效应。中间业务收入尤其是支付结算收入一直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其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以较低甚至免费的价格提供与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同时,拥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开展一些现金充值,线下收单等业务,挤占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线下支付业务,形成了强劲竞争态势。

  (2)对银行存款形成冲击。第三方支付虽然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存款,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速发展以及业务领域拓展,对银行存款业务势必形成较大的冲击,以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支付宝为例。其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日均交易额超过45亿,自20xx年11月以来,支付宝手机支付每天交易达到1200万笔,这一数字进入20xx年之后提升至1800万笔,这是全球手机支付厂商中最好的表现。余额宝在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至20xx年11月14日,余额宝(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户数近3000万户,天弘增利宝成为国内基金史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关口的基金,而银行为了应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资金之争,也推行了类似“余额宝”的银行“活期宝”类产品,它们在风险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优于“余额宝”,收益水平与余额宝相似,但是由于起始金额一般为5万元较高,阻滞了占有绝大部分市场的中小客户群购买,第三方支付业务对银行存款的冲击力不可小觑。

  (3)对银行潜在客户形成分流。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其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吸引了国内日益膨胀的普通网络消费者,且一旦建立关系,便会有较强的客户黏性,目前支付宝、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可以通过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直接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比如支付宝依托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腾讯财付通依托于QQ用户群,电信营运商依托于庞大的手机和固定电话客户群体,在信息流和物流掌握上当然具有较强优势,而主要掌握资金流优势的银行,在客户争夺上处于相对比较被动地位。可以说,原本商业银行可以直接获得客户资源和信息的局面,转变成了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客户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此外,第三方支付减少了人们直接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次数和频率。

  三、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说,第三方支付业务在未来几年还将以爆发式的势头不断增长,而伴随第三方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传统的支付经营模式也将不断被打破和调整,业务创新也将不断加剧,双方的未来发展态势,必将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博弈互动,相互融合渗透,补充替代等复杂多样的发展前景。

  (1)博弈互动的发展态势。第三方支付和商业银行传统支付双方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第三方支付由于其本身就是顺应潮流,借助现代商业网络而诞生的产物,其业务发展有着传统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商业银行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步步紧逼则往往只能被动创新转变,双方就是在不断博弈互动的竞争中发展,第三方支付业的灵活创新与延伸服务,可以不断,倒逼商业银行做出相应的改变。

  (2)融合渗透的发展模式。双方合作将进一步深化,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本身是一个统一体,银行是所有支付企业运作的基础,第三方支付以其在支付和担保上独有的专业性,能更加细分市场,贴近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而银行业以其完善的资金清算体系,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支付体系的有效运行。此外,对银行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双方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对商业银行而言,获得牌照的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与其合作,将是银行吸纳存款最便利的渠道,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掌握的大量中小企业的销售和信用信息能帮助银行业吸纳更多可靠客户,对银行电子业务的推广起到更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也有助于银行业务创新和电子渠道建设,因此,双方将来是在相互融合渗透中不断发展的。

  (3)补充替代的发展模式虽然目前尚在起步阶段,但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在很多领域都有业务交叉,而且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在某些行业领域,第三方支付业务正在从目前的部分补充逐步向完全替代迈进,如果第三方支付业继续占据网络金融时代节约交易时间和成本的巨大优势,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特定领域,特定行业,将很有可能出现第三方支付完全占据商业银行服务市场,导致一方割据的局面出现。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战略,提升客户营销服务理念

  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认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个人金融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消费者个人并重,并尽快改变过去的运作程序和服务方式。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认真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个人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个人金融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同时,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

  2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2.1加快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转型。突破以传统储蓄为核心产品的业务体系,横向全面整合,纵向深度开发,全面拓展个人存贷款业务、中问代理业务、个人理财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加快构建以综合账户为依托,以个人理财为核心的复合型、多功能、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产品体系,培育明星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以优质产品链创造新的利润源。

  2.2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商品。要根据不同阶层、年龄、财产实力、生活习惯和人生需求等,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市场细化、制定相应营销策略,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营销。当前要重点研究个人金融业务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资产业务方面主要是个人消费信贷,中间业务方面主要是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咨询、个人理财等业务。同时开展电话银行、购债、外汇买卖等新业务.积极研究开发ATM自助转账交费等功能。要研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推行银证通、个人支票、理财金账户等新金融业务、新金融产品,力争与国际接轨。真正关心客户所急,帮客户所需,努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2.3逐步形成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新模式。改变目前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持银行长期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改变以价格战为主追求市场份额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建立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更多地采用外包等营销方式,完善和扩大营销渠道;注重以客户为中心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开展专业化销售和交叉性销售;在银行组织结构逐步从层次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化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再造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形成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线的组织架构,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架构,实现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2.4树立客户是银行资产的理念。银行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宽业务领域,整合内部资源,释放创新能量,提高创新效果,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履行对客户的保密义务和尽职责任,为客户提供专业、客观和公平的意见,确保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符合其真实的需求;妥善解决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提高金融创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按照结构进行分层管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也能使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

  3.1加快开发电子银行体系。对系统中已有的金融服务品种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银行不仅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备类客户的需求,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应用高科技手段,使大量的个人金融业务处理由客户借助营业网点的自助设备完成。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全国范围内的网点服务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虚拟服务有机结合。

  3.2加强技术创新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服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3加大自助服务系统建设。自助服务系统是直接提供交易服务的工具。完善自助服务系统可以弥补由于裁减网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国外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设施来看,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个人财务管理软件和可视电话大有取代传统银行分支机构之势,银行已经大大改变了以往以机构网点为中心的个人服务形态,银行不仅实现了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一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

  结论

  科学的政策+合理的制度+合格的人才=成功的个人金融业务。坚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制度环境、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就能实现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满足居民曰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必须调整战略发展定位,把握最佳调整阶段和发展时机,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合理配置相关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发现和发掘自身的传统优势.整合服务渠道.理顺经营机制,进入高贡献度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着力将中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发展壮大。

  致谢

  非常感谢导师 教授给予我的帮助。尤其是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确定研究方案以及篇章结构、理论指导、修改直至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饱含了导师的心血。导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以及谦逊、宽厚的为人,无不给予我深刻的启迪和莫大的鞭策,同时也将深深地的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使我受益终身。师恩似海,我唯有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加倍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师恩。

  最后,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审稿及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修平.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商界,20xx (5)

  [2]汪兴龙,周青青.试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拓展[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 (5)

  [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xx (12)

  [4]杨小力,杨林岩,周小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xx (6)

  [5]刘超.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xx(21)

  [6洪崇伟.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24)

  [7]孙桂.商业银行功能优势与个人金融业务创新策略[J].学术界,20xx (1)

  [8]曾庆海.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J].现代商业,20xx(20)

  [9]武振杉, 吴海燕, 张世芹.谈商业银行个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就将其农村地区的网点改为信用合作社,这种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组成便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金融体系单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农村金融网络的亟待补充和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更需要加强管理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体系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挣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2]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挣去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便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一、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xx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全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县的银行中,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安义农商行在全县范围来看,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特点,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是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业务拓展。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的展开其日常业务。

  二、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集资建立,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通过挣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其它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与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它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的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的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开办厂房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上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 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便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

  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入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三、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该部分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是贷方未来财务状况的充实与否,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性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能否有个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四、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我们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其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我们便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做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做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促进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企业在发展不利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的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即是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的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的方式来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五、总 结

  银行作为现代金融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的承担着较大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便成为银行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作为主要风险的贷款风险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基于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理念,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也将不可避免的承担着各种风险,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的巨大作用,做好其风险防控以减少贷款风险尤为重要。[4]本文以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在阐述其资金来源、贷款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了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其日常贷款中面对的不同类别的风险,并针对安义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对的不同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建言献策。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风生水起。据国际权威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预测,到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让银行、电信运营商和民营支付企业纷纷加大市场投入。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状况

  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电子银行在对银行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与改善结构的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通过电子银行,拓宽了银行传统业务与客户的接触面,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能7×24小时在线安全办理银行业务;

  通过电子银行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银行日常营运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务于高端客户,从事理财等高附加值服务;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客户体验持续改善能力,将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服务经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因此,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该行电子银行现有企业网银客户3700户,个人网银客户1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3万户,20xx年预计新增企业网银客户450户,个人网银客户4.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7万户。

  尽管工商银行大庆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全行转型与发展的价值贡献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从电子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20xx年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只有42%,说明能够真正分流柜面压力、创造价值的交易类业务还需要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因此,大型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尽快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但是,电子银行业务的对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

  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二)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发展缓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是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三是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

  (四)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业务涉及诸多用户的银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问题,电子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几起案例看,如何不断的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电子银行以其业务功能丰富、快捷、先进、安全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对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广受业内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大计。

  因此,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增强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渠,是与现有的柜台服务相对应的,因此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可以获取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依赖于银行后台的'业务系统,依赖于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专门为电子银行开发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账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

  (三)开展业务流程综合改造和优化工作。电子银行作为一项与各专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覆盖各类客户的综合性业务,注重对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跨机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加快突破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办理的流程瓶颈,减少内部的冗余环节,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加强电子银行注册与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卡流程的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优化柜面主机交易,加强不同交易之间的客户信息联动,取消冗余授权,减少客户密码输入次数和授权次数。在企业柜面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实现企业证书制作、传递和发放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客户的注册流程,强化风险控制。

  (四)防范技术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使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原来便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的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从技术层面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他们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相应的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特别是当前要改善支行一级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环境和机房建设差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经得住窃密和骇客攻击的考验;

  三是提高软件系统的严密性。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现有缺陷,尽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统某些环节的缺陷而引发不良后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摘要:我国居民储蓄的不断攀升、负利率时代的持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然而银行理财产品调整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简要地进行了中美比较;然后剖析了崭新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转型路径;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尤其对我国迅速发展的个人理财市场也敲响了警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复杂,形成了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迫切需求,个人理财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争夺的重点。因此积极探索和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美国个人金融服务大多设立专门的“代客理财”部门,主要有以下特点[1]:

  1.混业经营,理财产品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以混业经营为主,大多是全能型商业银行,既经营金融机构业务,也开展商业银行业务,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推陈出新,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产品类别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个人信托等各类金融服务,并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健等方面的便利。

  2.服务专业化、产品个性化。美国商业银行一般会设置私人银行部、客户经理窗口及消费者银行部三个理财服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服务对象。消费者银行部的目标客户为一般客户,主要提供个人支票、信用卡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四类业务;客户经理窗口的目标客户为大众富裕客户,除上述四类业务外,还提供简单的投资类和保险类产品。而私人银行部是专门为高净值的富裕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包括家庭资产管理、环球财富保障计划、退休计划、遗产规划等。此外,美国商业银行为不同人生阶段客户提供了相应的理财服务种类,真正做到了理财方案的个性化。

  3.科技助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美国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前,都会搜集有关客户财务状况和资金来源等资料,判断客户开展理财服务的能力和必要,了解客户最新需求,为用户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开拓市场资源。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与互联网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个人理财业务。互联网理财的兴起使得手机作为移动终端,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技术着力点。

  4.从业人员专业化、产品创新常态化。美国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集合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专家的智慧,顺势而变,通常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极具时效性。产品设计开发上,善于运用专业技术团队、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出针对性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此外,创新还体现在业务处理程序上,美国商业银行大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大规模自动化处理,既节省客户时间又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剩余人力资源配置于优质服务中去,进而争取了更广阔的盈利空间。

  5.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美国商业银行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着力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管理。为了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建立了多种营销方式和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活动,实现了销售渠道多样化。美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的重点是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统一品牌,卓越的品牌为理财产品营销提供保障。

  二、国内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速度迅猛,根据Wind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从20xx年7876款增长到20xx年的66395款,年均增长率达到53.17%.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国际金融危机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股票、基金、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助推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需求的增加,银行在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和竞争激烈催生了银行理财产品空前繁荣的景象[2].但由于对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目标客户认识的模糊不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 忽视客户调研,缺乏基础数据。商业银行曾经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仍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立足于客户需求考虑问题。常常是商业银行依然高高在上,不能放下身价去充分认识客户、了解客户、扎扎实实做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结果是针对客户需求的调研数据频繁出现在科研论文中,而不是商业银行的市场报告里。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这种认识上的错位使商业银行并不拥有客户需求的基础数据,而此类数据正是挖掘潜在需求,创新产品所必需的。商业银行不开展客户调研,不重视基础数据的获取,这将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失去客户资源,甚至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3].

  2.产品整合简单、机械。在分业经营监管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投资于银行以外的市场,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制约。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首先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趋同,即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业务或已有产品的投资组合上,不仅选择少,而且缺乏创新;而在衍生金融产品方面,缺少产品设计、运作平台,也不具备衍生产品发展的平台和对冲技术。其次表现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相似,目标客户群体基本相同,于是各商业银行同台竞争,只得依靠“价格战”占领市场,造成了对于银行利润空间的挤压。最后表现为商业银行行为趋同,即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总是呈现出“羊群现象”,产品跟风现象严重,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全行业良好竞争秩序的建立。

  3.重视客户增量,轻视质量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考核以量定乾坤,质量把关被束之高阁。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营销模式严重“功利化”.商业银行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往往缺乏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绩效认定、职业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中诸多不规范行为可能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现实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的固有缺陷,避而不谈产品内在风险。结果导致:公众无法真正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状况,无法相信宣传的产品收益水平,于是对理财产品产生戒备心理,难以做出理性选择,整个市场环境被扭曲。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路径

  1.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高速稳定增长,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教育、医疗、养老等渐渐转变为由个人来承担,于是管理好一生的收入和资产、实现有效的财富积累,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培养个人理财的主动性,倡导全民科学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从微观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纷纷涌入,充分利用它们的竞争优势,开展理财业务,赢得了大量优质客户。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银行必须抢占这一市场积极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和存款利率逐步放开的阶段,最终利率的决定权将交给市场。在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倒逼商业银行由传统存贷业务逐渐向中间业务靠拢,作为中间业务之一的理财业务则成为商业银行角逐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大势所趋。当前地区经济之间、不同市场之间关联性与共融性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应该具有把握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能力,审时度势地利用好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机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20xx年是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元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监管套利的结果,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垄断性供给与金融市场需求双方博弈的产物。伴随着电子商务与金融网络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开始网络化、移动化经营,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新的竞争环境下,各银行应该推出自有电商平台,以此实现商业银行与企业和客户的直接对接。自建电商平台将成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转型的发力点。电商平台在推广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同时,还能方便地收集交易数据,汇集居民与企业的真实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发现金融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金融需求,进而为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与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直销银行,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运作模式,目标群体是互联网客户,在战略上与传统银行零售业务实现差异化。直销银行没有线下的网点,客户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获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直销银行缩短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距离,方便了客户,他们能够在线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无需排队等候。直销银行的业务拓展和营销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前提和基础,具有人员精、机构少、成本小等显着优势。

  3.人口老龄化下的转型。预计“十三五”后,中国将迎来老龄产业发展的高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成为较早面临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之一[4].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老龄金融往往具有后发优势,将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退休后的主要需求是现金收入管理、信托服务、财务咨询等。此外,由于老年人活动范围与心理特征的因素,他们对金融消费的便捷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对服务价格比较敏感,在服务中更需要得到心理关注和感情关怀。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老年人自身特点与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开拓老年理财市场,满足老年人在理财方面的巨大需求,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养老理财概念的逐渐兴起,银行应该按照老年客户需求来设计、研发金融产品,加强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的分类管理,重点发展关联性大、综合服务功能强和附加值高的代理、理财及信息咨询等业务,提高产品的综合创利能力。

  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

  1.培育理财意识,优化理财市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离不开全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居民参与个人理财的积极性离不开公平、透明和有序的金融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着眼长远,而不是停留于短期的销量上,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在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上做好功课。商业银行应该借助自身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借助各种媒体力量,加强理财产品宣传和消费引导,吸引目标客户认同理财产品。在与目标客户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借助了解和熟悉本地客户、拥有一定人脉关系的优势,为这些客户尽快建立一整套市场营销创新机制,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最后商业银行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前提下,量身定制理财投资方案,推荐适合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5].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逐渐转变意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客户的需求与利益出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和服务营销,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2.强化理财产品的品牌营销。为在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商业银行需要有强烈的品牌和品牌销售意识。商业银行应该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这要求商业银行充分了解居民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现实需求与精准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潜在需求。商业银行应该整合内部资源,打造产品创新的优势领域,找准产品定位。由此,商业银行能够锁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开展错位竞争。商业银行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品牌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品牌建设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3.培养人才,创新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服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培养精英人才,在加强业务创新培训的基础上,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人理财需求。对现有的理财业务人员加强培训,鼓励进修,提高他们的从业素养,培养一支高素质团队、同时懂得各种投资市场知识、营销技巧又熟悉客户心理的理财队伍,为各层次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创新是理财业务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加快理财业务创新,增加研发、服务投入,才能推出更多适应市场的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商业银行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树立超前的经营理念,准确把握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6],寻找利润增长点,并大力创新和研发新的产品、服务。通过这些产品、服务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走向。其二,提升技术含量。商业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专业的财务软件系统集成的高层次金融服务流程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银行间的竞争,整合客户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好客户的信息,才能够了解理财市场的动态,为产品创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其三,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市场细分是经营的前提,商业银行应依据针对客户群体,整合自身的资源,形成集合各种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团队,提升产品创新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群英。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及借鉴[J].金融经济,20xx,(20):79-82.

  [2]陈家辉。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广州:暨南大学,20xx.

  [3]刘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J].财会通讯,20xx,(23):92-94.

  [4]路振家,董玉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xx,(30):82-84.

  [5]范平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xx,(4):30-32.

  [6]巴曙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xx,(5):15-19.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必要性,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更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对策

  一、发展小微企业必要性

  (一)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1. 发展小微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即是从社会和伦理的角度对传统企业目的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其目的在于追求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的协调发展。依据该理论,不能以为股东赚取多少利润及向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收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标准,而是扩展到能否自觉保障员工权益、关心环境和生态、参与社区发展等方面。按照目前学界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界定,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为商业银行在维护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对社会、客户以及国家金融稳定、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负有的法律和道德责任。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在参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问题,把承担社会责任看成是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银行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看成是国有商业银行软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2.小微企业在就业、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创新,减少贫困和增加社会机会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后危机”时期,小微企业依然是解决“保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重要力量。而小微企业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相对较难,资金短缺已对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是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二)战略业务转型的需要

  1.大客户贡献度下降速度加快,银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从近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结构分析了解,主要是依托大客户,其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在央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除去各项资金成本,单靠存贷利差各家银行收益甚微。继续通过依托大客户维持盈利能力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

  2.小微企业贡献度相对较大。目前小微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上升,日益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增加竞争力、实现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国有商业银行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问题

  (一)缺乏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匹配的人员。小微企业业务从产品营销、业务办理、和业绩 考核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有很大的区别,要从现有人员或对外招聘找到适宜人选并非易事,很多相关员工能力的培养、流程的熟悉、特别是固有观念的转变都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

  (二)产品创新不够,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实现批量营销;二是新产品营销运用程度不高,比如保理业务、小额无抵押业务等产品推进力度不够。

  (三)市场营销体系较为薄弱,联动效果不佳。尚未真正建立上下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

  (四)激励考核力度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微企业激励措施不够明确,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一整套考核机制和办法;二是人手少,重贷轻管现象严重。

  (五)相对大客户而言,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科技尚不能适应小微企业战略发展和管理提升的要求,没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系统。

  三、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几点建议

  (一)加强小微企业组织机构及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小微企业经营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小微企业经营中心基础建设、专职人员数量必须与业务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匹配,同时要做到岗位明确,职能完善,分工清晰;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专职人员配备力度,做好人员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小微企业专职人员数量要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相匹配,做到“岗位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把培养一支专业的小微企业业务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训资源、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抓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提高供应链融客户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对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梳理,做好细分市场研究和推进;二是加强创新产品运用;三是推进产品组合营销;四是拓宽担保方式,特别是纳入区政府再担保网络体系的担保公司合作。

  (三)加强联动,搭建多层次、多渠道营销保障平台。一是细分市场客户,打造批量营销服务平台。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园区、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等小微企业管理和服务机构的对口衔接,进一步细分市场和客户,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营销新模式;二是加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增信机构的合作,建立支持保障平台;三是加强营销,建立目标客户储备库。根据产品及其目标客户群体特点,通过媒体宣传、产品推介会、客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建立小微企业客户储备库。四是强化联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四)加大资源配置和激励考核和力度。一是制定专门的小微企业业务激励考核机制和办法。包括基础管理、业务发展、资产质量、信贷结构调整等业务指标组成的综合考核办法;二是加大财务资源配置力度;三是实行准事业部考核办法,对营销团队实行“买单制”考核与综合经营计划考核相结合方式。

  (五)全面提升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一是加强对小微企业客户按行业、客户及实现渠道进行调研,并注重小微企业信贷客户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预警、查询;二是研究开发居于收集到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以促进企业规范财务管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业务系统,为相关人员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三是在贷款审批方面实施差别化的贷款审批方式和流程,提高小微企业服务效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一、引言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给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样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要将现存的消费者牢牢把握住,不断的开发新消费者,不断的加强市场营销策略。下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然后对锦州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发展策略阐述几条我自己的观点。

  二、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

  现在普遍的商业银行在服务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改观,同时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加大了的力度,市场营销的策略也有所改变,而且已经初具成效,但是任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

  相当一部分的商业银行任然存在市场营销观念的缺失,坐等客户上门缺乏主动的市场营销,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市场营销对现在的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还受陈旧观念的影响认为银行行业具有垄断性,但是随着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多,客户的选择同时也增多了。还有就是很多的商业银行没有相对长远的市场营销规划,只注重当前时期的营销任务,对消费者没有系统和深入的剖析,只会从银行的利益考虑不主动换位思考,不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流失,进而导致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不佳。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略了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对市场进行细分,只是随波逐流的创新服务、开发新产品等等,对消费者的需求缺乏系统的分析,对市场没有深度的细分,导致很多的资源优势受到限制无法充分的展示。当前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的共性大,营销手段也是大同小异,没有形成一个个性的独特品牌和服务,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三)市场营销不足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明显,各个商业银行业在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不断的努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尽最大的努力增加销售额,但是成果都不是很理想,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工作的不足重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银行自己内部缺乏浓郁的营销氛围,没有主动的对产品进行营销,知识单纯的将商业银行所有产品的宣传资料放置在报架上,或者是通过各种视屏、字幕在电子显示屏上进行展示,缺乏主动的对消费者进行产品的介绍,使得相当的一部分消费者不清楚甚至是不知道产品的存在,只有银行工作人员熟悉产品,从很大意义上来说也就丢失了非常多的消费者。

  二是外部宣传和销售的缺乏同样是营销工作不足的表现,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外部销售基本是寥寥无几,与保险行业相比较,银行的外部宣传和销售的市场营销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银行产品的外部销售仅仅局限于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认识熟悉的人,进而进行关系的拓展,这种方式的营销力度是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范围非常的小而且存在局限性。

  (四)缺乏专业的营销队伍

  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有的甚至是非对口专业的人员,通过较为短暂的培训就从事银行产品的营销工作,使的银行的营销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专业知识和营销技巧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没有熟悉的掌握,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样的营销队伍也就直接的导致银行的营销效果差,甚至是出现营销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

  必须要让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转变市场营销的陈旧观念,让营销人员明白和正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为优胜劣汰一直是市场恒古不变的法则,尤其是面临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把被动营销变成主动营销,改变从前单一的营销模式,更加全面的.营销,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当前市场发展所需,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商业银行要积极的转变市场营销观念,要正视现在的形式,商业银行的增多使得从前的垄断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多了,所以要积极主动的抓住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率先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二是要求工作人员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市场做深度的剖析,牢牢把握消费者这个市场营销的主体,换位思考以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围绕着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更深层次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是要求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商务礼仪知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不断的提升服务的质量,树立良好的全员营销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个性化营销服务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提高,消费的层次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很多从前的产品和服务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要本着充分尊重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理念,结合市场消费者的实际,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出不同的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个性化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将上门服务列为特色服务之一,主要针对资金金额较大的客户,为资金金额比较大的客户提供信息、理财等专项全面的服务等等,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真正的细化市场,牢牢的把握住原有的消费者,不断的开发新的消费者,并且在消费者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培养专业营销队伍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关键就是营销人才队伍,要求工商银行营销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懂得相关的商务礼仪知识,并且要有团队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定期的安排營销工作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的专业培训,加强对产品内容以及价值等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人员的规章制度,将商业银行营销队伍打造成一支规范化的团队,为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信息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也要不断的趋于网络渠道的销售,不断的开拓创新建立更加方便和快捷的网站,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网上交易等等的需求,更好的全面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05:136+138.

  [2]贾小宁,李梁.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与管理,20xx,05:57-59.

  [3]彭蕴.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OL].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4).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世界宏观背景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蓬勃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秀经验,最终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进入WTO后国际金融市场不断的冲击,我国自身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越发活跃起来。在当前大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自身产品的创新、设计的速度开始不断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行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在飞速的提高着,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居民风险意识、收入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低、收益固定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不二之选。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依旧存在一些发展问题。通过创新发展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自己的一条道路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利用国际案例和我国现有资源状况走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自有的创新发展道路就成为一项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特点

  2.理财创新业务价值趋于公益性、专属性。公益性理财业务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在汶川地震之后,某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立了公益性个人理财业务,其从发行给顾客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当中拿出一部分,通过红十字会捐献给受灾严重的地区,从而打响了“个人理财”这一银行品牌。另外,以招商银行“教师节个人理财计划”也吹响了我国专属性个人理财业务的号角,因其在这一理财产品中融入了中华美德的因素而立刻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和好评。

  3.趋于合理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各种金融类个人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得到相应的规范。在2013年余额宝事件过后,我国银监会、央行联合五部委共同出台了对预期年化收益率的相关规定,不断的对市场进行调试和限制,让我国商业银行等其他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将其年化收益率降低到了原有的40%至50%之间。从此,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4.产品收益短期化趋势显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开发的财富计划、方案已经开始走脚踏实地的路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而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开放适合拥有短期闲散资金的短期收益个人理财产品,其大多通过购买30天、50天或者70天等短于半年的1至3万等数额不等的.理财产品来吸引更多居民的关注。

  5.业务趋于分层服务,体现财富管理职能。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走细分市场、细分产品的发展路线。将具有相同功能的个人理财产品万法归一,从而更加简化了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另外,通过这种分层服务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切合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要。在传统的仅仅针对高财富值需求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具有低风险度忍受度的低层次财富值计划,让更多的客户开始购买个人理财产品。

  二、海外地区所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经验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对于海外(例如,欧美地区、香港地区)的这一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在银行综合业务当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海外地区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优秀策略,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发展道路。

  1.“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海外地区个人理财业务更加注重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当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化过程中,海外地区商业银行非常注重对客户心理模式、思维模式的研究,在个人理财业务当中植入了组织行为学的观点,让产品的设计、规划更加符合个人的需求。只有让客户做到真心的满意,才能够获得回头客,取得产品的长足发展。

  2.客户分类管理,优化市场地位。客户分级、分层管理在海外市场当中具有更加优秀的案例。综合性的服务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随着购买个人理财产品人数的增多,那些趋于同质化的产品也不再能够满足每个不同背景人的需求。而海外市场将市场进行细分,对每一个人的背景和需求都进行仔细了解,进而设计方案,然后再逐级管理,这种方式是我国应当借鉴的。

  3.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的优势。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成功之处很多都在于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客户关系维护属于营销环节的售后反馈环节。其对于产品的改善、新产品的开发都拥有者巨大的作用。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关系维护的重点主要有: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用户对个人理财从业人员进行满意度反馈;售后是否有再次购买期望等等。海外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维护做足了诚意,大多采用上门访谈的方式,不仅关心理财产品,而且关心客户生活。

  4.重视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海外商业银行对于员工培训、人才梯队培养是非常重视的。例如,在花旗银行其组织结构当中就单独设置了个人理财部门,而不是隶属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业务的附属部门。将个人理财部门拿出来做,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让海外商业银行在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拥有了更大的优势。 5.更为灵活的自助服务系统。海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让客户能够更加快速、方便地了解到个人理财业务的信息。其个人理财账户页给予的宣传营销方案也非常简单,一个收益计算器就解决了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我国个人理财门户也有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广告宣传,让客户们看得一知半解,白白浪费了双方时间,让银行损失了大量客户。

  三、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对策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的特点和海外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作者在此部分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一些对策。

  1.个人理财渠道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创立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更多人的真切需要。那么,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也应当学习海外优秀案例赋予自身多元化发展渠道的功能。个人理财这项服务应当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展开不同的市场影响方案,从而打开多渠道推广的道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直接营销。直接营销在于与顾客面对面的沟通,在面对面沟通之后,上门拜访深入观察客户居住条件、生活需要也是获得客户青睐的关键;第二,线上营销。互联网的发展让线上营销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简洁、直观、明了的能让客户在短暂时间内一目了然,更能得到客户青睐。

  2.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个人理财业务开展好坏的基础在于产品的创新。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理财产品停留在最初始、最简单的状况下,开发符合民生、民策、民计的个人理财产品才能根植人心。例如,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可以将个人住房贷款、个人车贷、个人结婚等一系列能够解决中国人心中梦想的问题相互结合,为客户提供成本较低的个人理财产品。

  3.人理财制度创新。个人理财制度的创新是行业规范化的体现。在我国宏观调控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年转化收益率已经趋于平稳。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抓住这一契机,立足新的起点,着力完善自身产品监管。对产品的设计、市场营销、后期客户关系维护、信息反馈等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努力实现“一条龙”服务。

  4.个人理财人才创新。个人理财业务领域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纵观海外商业银行的成功无不与其人才策略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当积极效仿,设置属于银行自身的财富管理中心,就像当初单独设立银行信用卡中心一样,给予这个部门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更加注重综合型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拥有很好的公关、营销能力,而且要具备管理、经济、地理、房地产等知识。对于从业人员的培养还应当从单位企业文化培训的角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银行从业人员专有化、特色化的特点。

  四、结语

  在吸纳海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市场需求状况,通过结合创新个人理财渠道、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个人理财制度、创新个人理财人才这四个方面创新发展途径能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国际个人理财业务当中的竞争力,并且建立起我国商业银行的独特个人理财业务优势,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走向国际化、世界化道路。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02-28

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论文06-11

商业银行理财发展相关论文06-11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篇02-28

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管理的论文06-1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06-10

商业银行雇主品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论文02-09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与营销创新的必要性论文02-03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及对策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