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什么是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论文?1
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主体是历史学中的实证主义,显然这同旧有的国家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现代更渗入了科学主义的思想影响与共鸣而已;然而就总体上言,仍然是落进了朴学的框架之中,至少造成的事实效果趋近于此。
尽管中国的思想与学术,在二十世纪呈现出纷繁的局面,但是对她的把握却应该是简单的,因为在纷杂的外象下,实质性的东西总是比较单纯的、单一的;故而,历史的某一阶段的主脑,或者说主体,最主要的中枢环节,都可以被简易地概括出来,用来统摄这一阶段的人文全体。二十世纪的思想学术主体,直白地说,便是反思传统人文这一背景下的重新评估努力,即整理、清理国故,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文化答辩。而国故在作为处理对象时,它的处理方法便是科学实证。因此,具体而直接地看,史学中的科学传统的建设,便成为二十世纪前半期这一阶段的国家学术的主脑。
实证人文,本来是中国学术的历史传统,朴学在这方面走到了顶峰。不过,在受到西方科学主义触动的士人眼中,朴学的实证方法仍然是不彻底的。科学主义一东渐,便被首先引入到国家的人文学科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历史学,而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因而,在科学实证的处理、研究对象方面,表现出来的不是对物件的专研与投入,比如铁铜等那样的物件,而是一堆堆的事件,比如经典中的说法,年代、文字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对象看成一个个的实体的话,那么其方法:科学的实证,只是一般,没有什么不同,仅仅是被研究处理者、对象自身的特性有异而已。
史学领域中科学方法的应用突出地落实在对上古人文问题的考辨上,比如疑古派史学,便是用科学方法假设和怀疑上古史问题的。这在当时有打破旧信仰束缚的意图,所以不能光从学术性上去看待,还须注意其社会性。怀疑是信仰的姊妹,因而自古疑古的传统便是很盛的,比如汉代经学中,马融就对《泰誓》的真实性提出了五点质疑。但这种对古史文物的怀疑,还不同于二十世纪的疑古派,因为首先从认同对象上来看就相去太悬殊了。上古史的研究,虽然在具体技术与学术路径上各家不同,但原则性的看法却是更须首先弄清楚的。比如王国维对疑古派的主将顾颉刚就曾经有过意见,大意是说对上古史实,与其用力去破坏什么,不如去建设什么。王国维自己的治学路径正是在这种指导下去走的,比如他对甲骨文字所做的工作,正是力图在上古史实领域建设起一些什么来的行动实际,并且从长远来看,其成绩也是一直裨益后来学术的。实则参以金石材料考稽经典,也有很深厚的历史传统,自甲骨文出,这一传统更得到了助张。清季笃古的风气已越来越淡薄了,像孙治让便借用甲骨文考定《尚书》高宗肜日当为高宗易日之误;由这一点可以看出,孙氏的辨古工作倒是有着一种同步性的,即疑古与建设同时完成。可以说,疑古派所做的工作,虽然有如王国维所言的破坏性一面,但如果就当时的情形体谅,则这一破坏还是以戳破旧观念笃信为主,文化上的意义倒是要高于学术上的意义的。这是就历史人文层面来说,明瞭这一层,那么对当年疑古史学具体的工作本身,自当有一个鉴别与取择,可以消除其后遗症了。科学不等于神经质,所以学术思想要本以庸常的精神作风。
当时的主要学者,都对上古史方面的问题直接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像陈寅恪,讲得就是很隐晦的,他对自己的中古史研究方向选择曾经有过一个交待,大意是说,因为上古史太难定论,而近现代史又太容易动感情,所以选择比较适中一点的中古史。这话里面就包含着他对上古史方面问题研究的看法,但可能不单纯是针指上古史本身,而是隐含议论当世的上古史研究方面的学风,因为陈讲话一向隐晦。至于为什么他会取中古史的研究方向,这应该考察陈的心理背景,也就是他的文化注意力关切落实在哪一方面。由于陈在西方呆了很多年,对文化间的作用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所以在史学方面他选择中古史为主题,实际上是指向现世中的东西文化间如何作用及其前途问题的;至于历史研究,只不过是一种参考,由于中国文化与外界触碰主要发生在中古历史阶段、时期,所以陈才在这方面投人主要精力的。比如他在考证支愍度学说的一篇论文中,就讲到了历史中思想学说义理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篇论文的主旨是指出,支愍度的心无义,乃是翻译上误读的结果,而格义也与翻译的误读情况有关。如果我们能看到,东西文化间的接触也可以视为一种文化翻译的话,那么,陈寅恪讨论古代佛教翻译问题的寓意,便很明显是落在文化本位这一大背景上的了,即以古史为材料,提炼出对现世有用、有价值的东西。陈掌握多种外国语文,是他用科学方法,即比较翻译法研究古史的工作准备。他年轻时给其妹的信中写道:“如以西洋语言科学之法,为中藏文比较之学,则成效当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然此非我所注意也.我所注意者有二:一历史,(唐史西夏)西藏即吐蕃,藏文之关系不待言。一佛教,大乘经典,印度极少,新疆出土者亦零碎。及小乘律之类,与佛教史有关者多。中国所译,又颇难解。我偶取金刚经对勘一过,其注解自晋唐起至俞曲园止,其间数十百家,误解不知其数。我以为除印度西域外国人外,中国人则晋朝唐朝和尚能通梵文,当能得正确之解,其余多是望文生义,不足道也。隋智者大师天台宗之祖师,其解悉檀二字,错得可笑(见法华玄义)。”可见陈早年就拟定比较翻译之学术路径,其后以之解心无义历史实况,正是当然。陈寅恪在这里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乃是探求一个文化翻译中如何做到如实、真实传达、流渐的办法,他走的就是与着手上古不同的治学路径,然所注意者,亦在思想。《支考》一文写道:“然则格义之为物,其名虽罕见于旧籍,其实则盛行于后世,独关于其原起及流别,就予所知,尚未有确切言之者。以其为我民族与他民族二种不同思想初次之混合品,在吾国哲学史上尤不可不纪。故为考其大略,以求教于通识君子焉。”这就点明了陈自己所做的古史考订工作,实际上是关系到哲学史的,不过与冯友兰他们的中哲史研究方法不同,陈所强调的是完全科学地研究的一种方法,反对通过写哲学史,表述自家之学说的主观。从历史类型上看,他认同的是朴学而不是义理的哲学史方法,就是这样。所以突出历史实证性、史学中的科学性乃是陈所强调的主体。
如果说陈讲格义是反对文化上的比附的话,那么他同时言合本,则是注重文化上的参照性。他说:“夫‘格义’之比较,乃以内典与外书相配拟。‘合本’之比较,乃以同本异译之经典相参校。其所用之方法似同,而其结果迥异。故一则成为傅会中西之学说,如心无义即其一例,后世所有融通儒释之理论,皆其支流演变之余也。一则与今日语言学者之比较研究法暗合,如明代员珂之楞伽经会译者,可称独得‘合本’之遗意,大藏此方撰述中罕觏之作也。当日此二种似同而实异之方法及学派,支敏度俱足以代表之。故其人于吾国中古思想史关系颇钜,因钩索沉隐,为之考证如此。”《支考》一文所作用意交待明白了,陈氏主要区别了文化比较与文化比附二者,因此可以说,他所专重的,乃是科学的文化参照性,并且对历史中的方法,也能够尊重吸收,最终落点,仍然是在思想史方面。但始终贯穿以科学历史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五四以后之学人,大体上多已认同科学之精神,而具体理解或不相同,乃有分争岐异,遂表现、呈示出不同甚而相反之学术类型,如大讲科学主义的胡适,与陈寅恪,单从外观上看很明显不一样,似有新老时代两类人之别,但皆主科学之实证研究,身体力行,并能一贯,这个却是一样的。陈寅恪因为支敏度身上集有格义与合本两重文化内涵,较为典型,故取以为标本研究,进而阐发对现在与今后东西文化中之两种态度,可见陈寅恪始终以历史科学为思想哲学之依托,本身乃是另一种独立的哲学史研究之方法路径,这才是陈氏之学的主脑,他是有代表性的。当年陈寅恪曾经将《支考》一文送给胡适看,胡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大意是主张心无一义还是历史中实有之一派理论,非翻译上误读所致,具体观点上不赞同陈寅恪,但是否看到了陈文背后隐藏的文化观则难说了。不过胡适自己之论文,都是很明显有文化观在的,而且他自己也是经常明说出来的。
陈寅恪后来的以诗证史的史学方法,便是将实证方法运用到顶端的典范。而这一方法的成立基础、条件,亦是取于中国诗文化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的,即作为政教裨证理解的诗传统,在历史中本来不是以艺文之美为第一考虑原则的。如历代编选的《宋诗纪事》,《元诗纪事》之类书籍,都表明了诗与史之间深在的关系传统。而这一特性便成为以后以诗证史法的人文史依托,尤其江西诗派最重出典,主无处无出处,今典古典并重。陈寅恪在诗方面的家学,仍然是延承了这一区域诗传统的内在特征的。比如陈父陈三立的诗作与陈氏自己的诗作,大体上便遵循了此一传统制作路径,故对于诗证法,亦当有结合个人历史背景情况的正确体认和恰切理解,是否可说陈诗乃江西诗派的现代版本,这个似也可以考虑。但这里要说的并不是关于陈的个人问题,而只是点明现代学术中实证方法的普遍渗透与广泛运用,既然成为约定的新的家法了,而这些特性在历史上也是有着上下承续性的。虽然诗证法在陈寅恪表现和提倡得最为突出,但是诗证方法的理论却仍然应该是整个历史形态的提炼、总括,而不应仅仅止限于陈氏个人的学术。如纪事诗,也应在诗史法的理论阐述之内,至于对这一方法提出异议的,很显然是还未清醒认识到或者敢于承认中国古诗自身的特点。
至于胡适,他在给顾颉刚的书信中自述其古史观说:“现在先把古文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轨道以后,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至于东周以下的史料亦须严密评判,‘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1921.1.28)胡适与顾颉刚关于国故问题的通信有许多,还是钱玄同给胡适的信中说得明白:“你说崔东壁是二千年来的一个了不得的疑古大家,我也是这样的意思……这继起而干他们之蛊的`,我以为足下颇具此资格。若足下做上几年‘仿泰西新法,独出心裁的新国故党’,我敢预言必大有造于国故界也。想足下具有同情。”(1921年1月底) 可见当时中国学人中关注的主题首先是国故问题,而疑古之风实际上是科学主义东渐的体现。不过像胡适他们所做的工作还是开创期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后来国故主义实质上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学术传统,而且是居于主流地位的,无论大陆还是港台,都莫不如此。但是这种实证作风也遭到一些学人的反对,比如宗尚义理的牟宗三就大不认同此实证作法。当然义理派的学人毕竟是占少数的,而广义的国故主义实则亦包括“义理地对待”在内。不过胡适自己晚年对所谓的国故精神传统下的实证却是大有意见的,这些在他的晚年谈话录中可以见到,讲得也很清楚。胡适所期建立的历史的科学精神并没有很好地建设,但有一点,即中国的人文学科走上了以历史学科为主径的道路,在国故下结合的历史与科学两者,无形中导致了贯穿在各人文学科中的不是科学而是史学的素质,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一层上来说,似乎又跌进了某一种循环。
就拿中国的哲学界来说,基本上应该说是以历史为主干的,只不过是哲学的历史而已,而不是哲学本身。中哲史的各类研究著作(从民国时代起)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包括胡适自己的中哲史著作在内,并且胡适还无疑是此路向的开导者。胡适本人有一个意见是对的,就是中国并无有真正严格意义的哲学,哲学是一个西学概念,但为了入乡随俗,所以他也说中国哲学史之类的话。但胡适做的工作是实证的,而非义理的;就义理的来讲,属于哲学本身的著作只有少数的几部,像熊十力的《新唯识论》,金岳霖的《论道》、《知识论》,冯友兰的《新理学》等。但冯书原本是关于朱子学的讲义,他是最典型的(实质上是)历史学家(中哲史方面的);而金岳霖的《知识论》全面得简直就是一本教材;后来的港台学者,如牟宗三,唐君毅,也还是大量地依傍着中哲史来建立起自己的学说;唯一没有什么历史家痕迹的就是金岳霖,但他的著作却是不彻底的,而《论道》与理学之间实亦有一些很隐晦的关系,足见历史、国故的强大引力了。
各种学科,比如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等,或者便是以史的形式出现,或者就是以实用操作技术的应用方式展现,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至少,在这样的学术人文统体结构中,它所专注的对象便不是过程的,而是结果的,是确定不移的既成的东西,而不是生生不已的活水源头。也许,像胡适、陈寅恪这类熟谙西学精神的学人其努力的初衷恰恰是相反的,可是他们改变不了接受群体的在历史中沉积下来的习性,正如历史总是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宗教总是与科学联系在一起,说到底人文传统是不相入或很难相入的,它往往是从变异对方(外来体)开始,而以最终还原到自己结束!
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主体是历史学中的实证主义,显然这同旧有的国家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在现代更渗入了科学主义的思想影响与共鸣而已;然而就总体上言,仍然是落进了朴学的框架之中,至少造成的事实效果趋近于此。从比较宏观的视点来讲,朴学与义理学之间的冲突与论争构成了中古以后主要的国家人文走向,也就是所谓的汉宋之争,实质上乃是实证人文与思辨人文的争端,代表着如何通达人文之道的两种根本态度。实际上,这种两分法也同样存在于科学主义的父母之邦,即历史人文中实证主义与思辨主义的对抗,但所不同的是,由于西方是把实证的对象落实在单纯的物界之上的,而不是落实在事件和人文实体对象上,故此这一系的实证态度传统便表现为科学,而不是历史学。注意,这里所说的历史学不是指的理论史学,而是指的实证史学。西方的实证史学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二十世纪的学子,之所以把科学与朴学搭上关系,究其根本,就是在实证,或实证精神这一纽带中介上找到发现了联接点,然而所不同的是虽同样皆出自于实证的态度和传统,但他们的分殊是不一样的,当实证分殊在了物界对象中,就兑现为科学,而一旦分殊在了事件与人文实体对象上,便形成历史学———实证史学的人文传统;因而,虽然东西同样经历饱受了实证与空理的斗争(科学与基督教的;义理学与考据学的),然而所造成的结果和局面却如此不同,究其根由,就是因为在事与物这两者上发生了分野的缘故。各种人文特性也均可由此去索解,求索其根本原因。实证犹如一个点而事与物分别是这一点引发出的两条射线,就是这样。
因此,华人学子虽然从科学主义与精神看到了实证这一根本,并将其提取出来,但却并没有把它还进到物这一对象中去,而是仍然给予了事这一对象,这样就使得鲜活而有机力的精神再一次地消磨于历史学的人文实证中。像陈寅恪的以诗证史方法,实际上就表明了中土人文的泛实证传统根性,只是这实证从来只是存在于除物之外的一切对象之上的;而此方法本身也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新,仅仅是一个程度的历史加深而已;因为中国的诗学传统,从来都是以义理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体的,赏美研究放在其次或最后。义理诗学着力于阐发诗人的大义,而实证诗学则是要将每一个出处坐实,这是政教人文的必然产物。因而中夏的诗虽然浩繁,但大部分是不能也不供欣赏的,因为作诗的初衷是政教历史精神(素质),而不是艺文美学精神的。诗是政教裨证,故而诗人写诗之始就是为了证史的,从而诗学与历史学的互证方法、或者说实证传统,乃只是将此初衷借用还原出来而已。故就此一点而论,中夏人文是泛实证性的,亦即历史(学)的精神传统乃是潜在于一切人文领域里的真正精神传统和素质、惯性。二十世纪的实证史学,或者应该说史学的实证主义主体,表明了历史学人文实证精神、行为传统的延续、伸展和在新成分(科学主义)中的结合。但由于体认的偏离性,使人文精神在旧格调中还平了,也就是抹平了,消磨掉了,这种失误,是因为把输入无形中蜕变为了简单的共鸣求同,将本来应该作为主要判断关切对象的实证对象(物而不是事)革命淆人于对象行为(实证精神)的直观了,因此造成了连续的历史后遗症,将历史上延留下来的朴学与义理学的冲突加重到朴学内部的冲突,以新实证推翻破坏旧实证,因而思想的建设完全瘫痪了。中国需要的首先是对象革命(关切物),而不是精神革命(树立实证精神素质),问题的根本没有搞清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并还在继续发生着作用(要使物进入华人的终极关切领域,这是首要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技术工艺的态度上)。
什么是论文?2
友谊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是无私的关怀,宝贵的信仰;是正直的忠告,热情的鼓励。友谊是人生道路上的神圣承诺,是存在于真正的朋友之间的心,友谊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内涵却很多,很多。
我追问友谊是什么?卜伽丘说:“友谊是慷慨的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慨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
友谊是什么?伊碧鸠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的。”
友谊是什么?圣?奥古斯丁说:“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友谊是什么?西塞罗说:“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助。”
儿时说:“友谊是与朋友坐在一起过家家,滑滑梯,捉迷藏。”
中学生说:“友谊是侧耳倾诉,放眼凝望,你追我赶的快乐时光。”
青年人说:“友谊是与朋友牵手走过,度望星辰的朦胧花季。”
中年人说:“爱情是花,而友谊是爱情的蜜,永久的支柱。”
老年人说:“友谊是终身的伴侣,是在寂寞时的问寒问暖。”
我说:“友谊是朋友一起在漫漫人生道路上的相扶、相承、相伴、相佐。是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是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是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
友谊到底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会因此改变对它的追求,因为有了友谊,才会有阳光般的词语:情同手足、情深似海……
什么是论文?3
文化是一个大范围整体的概念,但是文化认同它是小的概念范围,众所周知,影响文化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历史等都是影响文化的因素。移民、少数民族或者居住范围等的文化和其他地方的文化都是有差异的,文化还和习惯有很大关系,所以,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文化认同更是不同的。
1.人口因数
人口统计学指标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这包括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研究表明,女性在民族文化传承上面,比男性更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年龄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文化认同的水平也在提高。社会经济地位也是影响文化认同的指标,经济地位低的人对文化认同有很高的重视,他们赞扬民族传统文化,而经济地位高的人,对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重视。
2.文化差异
两种文化的差异越大,个体文化适应的过程就越困难,进而影响其文化认同。语言就是文化差异的一种, 也是文化差异背景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各个民族对各自民族的文化都有很强的认同感,但是各个民族之间, 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不是很高,但是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各个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认同。所以,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文化认同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应对压力、提高适应的重要资源,主要包括父母和同伴。
个人的文化认同一般来自个体自身的学习和觉悟,还有一般来自别人的影响。比如,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思想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还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老师同伴同事等对个人思想态度等方面的影响。
什么是论文?4
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所谓议论文,它是1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1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综陈大义,驳斥谬误等等目的。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1种是解决学科中某1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1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1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1步探讨的方向;再1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1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1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1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3大要素。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1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1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1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2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1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1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1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文做好准备,它实际上是1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什么是论文?5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幸福在大自然中。当我第一次爬到山的顶峰时,第一次领悟到自然的魅力如此使人惊心动魄。山的雄伟秀丽,天地高远蔚蓝,树的葱茏滴翠都无不展示着一种奇妙的幸福:真实的幸福是不用任何事物修饰的自然造化之幸福。当我坐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看着满树的葱绿,听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彼此传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时,一种能将生命的意义体现得活灵活现的幸福,他告诉人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幸福在人们心里,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幸福。我最终才真正发现,幸福不在别的地方,而是在自己的心里,幸福用心体会时比用眼看到他时,更能折射出人生的真谛,是的,幸福在每个人心里。
我觉得只要我们懂得用心去发现幸福,那么,幸福就无处不在,因此,生活中缺少的并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发现。
什么是论文?6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对“幸福”的观点不同,也都在追求自己理想的幸福,每个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各自都找到了,原来幸福就在生活之中。
我小时候时,总是抱怨,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不能和第一名的人一样,随随便便就可以考到第一名,甚至每一次月考都可第一名?但我仔细的自我反省,位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我这才知觉,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不读书就考一百分的,独占鳌头的人之所以他们能各科都能可一百分,是因为他们上课时专心专心再专心,在家中复习复习再复习,如此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才能有这么好的成绩,这样持之以恒,以后才能有好的未来、好的生活;曾经我也生气过,为什么我的零用钱只有一百元,随随便便就花掉了,连一毛钱都不剩,但同学却有好几百元,甚至到千元,他们有用不尽的钱,我越想就越生气。但我长大一后,才惊觉,贫苦的非洲小孩同连一毛钱也没有,还要吃陆地上的虫,甚至还没有衣服可以穿,真的叫人不敢置信。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这么幸福、生活过得那么富裕,还不知足,让我顿时惭愧,真是不应该!
“人心不足蛇吞象”心中太多的欲望、渴望,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奄奄一息,连每一分钱每一毛都要拼命的花掉,不断的追求时尚和流行,把自己追得精疲力竭,这是何苦来哉?“知足常乐”啊!不奢求太多,只讲求够用,幸福就会美满洋溢,滋味就会无穷无尽,也让我们在生活中过得更快乐、更美好!
人有太多的欲望,到底是必须,还是自己想要?幸福不是羡慕,更不是奢求,幸福是简单就能得到的东西,我们经常以为“幸福”远在天边,遥不可及,难以掌握,但其实它近在眼前、唾手可得。只要懂得知足、不奢求的人,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懂得珍惜、不浪费的人,每一件平凡小事也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感动,无与伦比的幸福好滋味。
什么是论文?7
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想划破长空在历史的篇章中留下七彩的青春。让我们随着记忆,保留那份坚持,在花一样的年华中,采撷那让人无法忘却的激情。
青春,是一份坚持。
我们怀抱梦想,憧憬着繁华的世界,只为在那大千世界中有一个自己的位置。青春年华里,我们有执著一念的精神,给自己定下伟大的目标,为目标冲破种种障碍。当面临黑暗的挑战时,我们没有趋炎附势,而是选择抗争。没有犹豫,没有徘徊,只为梦想而坚持、为目标而前进。我们会很自豪地说,青春,我们有过坚持。
青春,是一份羞涩。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童话王国。或许,我们只是害怕或畏惧他人一眼看穿自己内心蜷缩的空虚,裹了一身飘渺的狂妄;或许,我们只是太怯懦,不敢阳光里笑得太明朗,只能摆出一张愁苦的脸好混迹于人群中。于是,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童话王国,供自己在夜深人静之时,一人沉浸其中。然而,忽然有一天一个人走进了你的王国,就算仅仅是过客,你也会记住他完美的侧脸,以及自己羞涩的笑脸。我们会很自豪地说,青春,我们也有过羞涩。
青春,是一份真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青春年华中,我们收获了最真诚的友谊。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是朋友陪伴在身边;当我们伤心的时候,是朋友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困难的时候,是朋友伸出双手;当我们迷茫的时候,是朋友点亮明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离别时的伤感早已化为泪水,一起走过的日子早已变成一幅幅画面刻在脑海中。那些我们一起追逐的梦想变成现实时,回头才发现,你一直在我身边。佛曰,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所以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这青春年华中,我们会自豪地说:青春,我们收获了真诚的友谊。
青春,是一份选择。
鲁迅先生曾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或许,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多条路摆在面前,你选择哪一条。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所谓的康庄大道走的人多,它未必会适合你,你也未必会成为佼佼者。不如做一个拓荒者,前进,奋斗,也许会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即使失败,也可以从头再来。多条选择,多条出路,勇于尝试,因为我们年轻。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七彩的,是激情四射的。在锦绣年华中,我们为青春疯狂、为青春而绽放,就像花一样,多姿多彩。青春,守护一份坚持,保有一份羞涩,珍藏一份友谊,为我们的人生做出多种可能性的选择……在青春年华里,就让那七彩的梦想、如烟花般璀璨耀眼,绽放出夺目的光彩,照亮我们的人生。
什么是论文?8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的脚步又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一道年轮。已不再是小孩子的我有时竟也会傻傻的问:“幸福到底是什么
"当时只记得父亲,母亲只是笑而不语。
如今回想起,父母担忧时的唠叨又回响在耳边;着急的神情又浮现在脑海。那事,只觉得他们是成天的罗嗦。现在,读住学的我竟有些怀念,可能这就是幸福吧!
什么是论文?9
一、寓教育于游戏中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几乎所有的家长从孩子牙牙学语就教孩子识字、数数、背唐诗,还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去学英语、学舞蹈、学音乐,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全能手。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确值得重视,但是,不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有点拔苗助长的味道。如果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本来很好的教育目的却走向了反面,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值得反思的。“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这些游戏是孩子们热衷于玩的,是百玩不厌的游戏。看起来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对周围的事物毫不在意,恰恰相反,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就是从这里启蒙的。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是无师自通的,没有人教,他们在刻意模仿别人的言语表情行为。一岁以前的婴儿就能模仿出成人的脸部表情,两岁的婴儿会打电话,模仿着大人的各种行为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如他们可以将一块积木当成照相机,这就是想象力的表现。他们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耐心,更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去。游戏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及时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为幼儿的思维发展提供了物质寄托,各种物质的外在条件又能创设很多不同的幼儿活动的情景,各种情景又能产生不同的问题,一系列的活动场景为幼儿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所以,游戏中的各种场景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经常开展各种智力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这样大大提高了幼儿思考问题的速度及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在教学中,我不问:“小朋友们,算算看1+3等于几?”如果这样上课,用不了几天,他们就不愿上课了。如果用一副扑克牌来认识1-10的数字,那么小朋友们肯定是乐于接受的,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数的运算。
二、放手也是一种教育
有天早上吃完小点心后,有个小朋友问:“老师,现在到院子里去玩,好不好?”“好的,你们可要听话哟!”玩了一阵阵时间,有些孩子为了活动区域,争抢了起来,都要争着玩刚添置的过山车。这时我想,不参与他们的争抢,看看他们怎样处理,他们处理不了我再参与处理。结果,他们采用“石头、剪刀、布”方法,决定谁先来玩。我及时表扬了孩子们的做法。在院子西北区域的数学区里,我放置了我制作的“玩具”。“这是用什么来做成的呀?”几个孩子边玩边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我只是微笑,尔后点点头,以示他们自己发表各自的想法看法。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看着他们有点笨手笨脚的样子,我从内心里担忧起来,很想过去帮他们一把。可是我没有这么做,这是静静地等待他们自己探索。日常教学活动中,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举不胜举。假如我们教师一味地约束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生怕孩子离开教师的手天就会塌下来。他们认为只有在教师的控制下,让孩子们去做事,才是合乎规范的逻辑的。殊不知这种教学行为限制了孩子模仿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来是一事无成的。以上就是“放手”带给我的感悟。放手不仅让孩子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还能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放心地施行“放手”的原则,让他们的个性在阳光下快乐地张扬,让他们都能享受创造的乐趣。
三、让孩子充满自信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的父母说“这孩子不行”。此类的话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挫伤了孩子的进取心。所以,听到此话的小朋友的表现就是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没有拼搏的精神气,有的甚至通过骂人打架来展示自己是个强者,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评价,换取“我能行”的看法。我教过的学生里面,刘振东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父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刘振东,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总认为孩子小听不懂他们的话,殊不知久而久之,刘振东的自信在父母的打击的话语下丧失殆尽。上学第二年,他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好像凡事他不会做,也不想做,看上去自信心一点儿都没有。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他便会讽刺地说:“真没意思!”我感到奇怪,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如此冷漠无情,不求上进呢?起初我认为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后来他经常这样对他人的事说三道四,还经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一起指责他人的所作所为。于是我就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个孩子进行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父母的无端指责,他性格怪异是直接原因。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天真活泼,快乐无比,不应该是优柔寡断,不思进取,好像这个世界不属于他们,而是别人的。所以,当父母絮絮叨叨地埋怨孩子,实际上是反反复复地告诉孩子:“你不行!”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出,在实际生活中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实施鼓励教育刻不容缓。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的话语,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泼凉水,说风凉话,甚至斥责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需要靠大人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的。大人鼓励的言语犹如一泓清泉,滋润孩子成长过程中干涸的心灵;父母的一句温暖的话语,犹如一缕春雨,抚慰孩子创伤的心灵;教师一句话犹如一缕春风,抚过孩子渴望知识的心头,温暖孩子求知的童心。让我们一起手挽手,给孩子们搭建起避风的港湾,给他们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张扬个性、快快乐乐生活的平台。幼儿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因人、因时、因事而有各自具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灵活多样地去采纳最适合的办法,来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育效果。
什么是论文?10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我们生命的支柱,如果我们没有了希望,那我们的人生将过着暗淡无光的生活。
有希望的生命,会使我们抬头挺胸,眼神散发出璀灿、自信的光芒。人生在奋斗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拥有希望的人,挫折将使他们的意志更昂扬。
我们为了实现梦想希望而努力不懈,不怕任何的困难,遇到挫折就再站起来,继续勇往直前,那么离目标将愈来愈近。相反的,人生如果没有希望,就会停留在原地方茫茫不知所措,永远追不上别人,永远是个落后者。
拥有希望,但不努力的人,永远没办法达成他的梦想。成天只想着不劳而获,整天都在发呆,希望可不会从天而降。“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里,有一位农夫整天都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有一天他在大树下抓到一只兔子,欣喜若狂。从此农夫每天都在大树下痴痴的等,等着另一只兔子的出现。日复一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兔子不但没出现,稻田却因农夫的怠堕全都死光了。这岂不是痴人做梦,得不偿失?
希望不是空中楼阁,希望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希望需要不屈不挠、脚踏实地去做,慢慢的把它完成。也许,希望不一定会实现,但为希望奋斗的过程中,不管挫折或是欣喜,它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多采多姿,生活也变得丰富而灿烂。您说是不?
什么是论文?11
蜡烛是用来照明的,小苏打粉是用来发酵的,白醋是用来添味的,这三样东西可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可就是它们使我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新物质。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给了我们小苏打粉、白醋、火柴和蜡烛这四样东西。我一看这四样东西,脑子里便打上了一个大大的“?”,心想:金老师该不会是打算让我们野炊吧?“先把苏打粉倒入杯中,再倒入白醋,最后盖上盖子。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金老师的话打断了我天马行空的想象。
广口瓶中先把苏打粉放了一勺,然后倒入了白醋,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盖上了玻璃片。周玲慧扯了扯我的袖子,说:“陈诗怡,你看,苏打粉在冒泡泡了,好好玩。”我低头一看,确实,只要被白醋碰过的苏打粉都产生了一个个气泡,很是神奇。这时,金老师看了我们那一张张疑惑的脸,微笑着说:“白醋与苏打粉混合形成了一种气体。大家猜猜是什么气体?”金老师的问题一说完,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你们是不是不知道?那既然都不知道就动手实验吧!”
第一个实验是将点燃的火柴插入盛有不明气体的广口瓶中,我们按着老师的方法将点燃的火柴插入广口瓶。咦!火柴没有碰到瓶子,也没有碰到液体,火柴却奇迹般的灭了,这又是为什么呢?经过讨论我们知道氧气是帮助燃烧的,火柴马上熄灭说明瓶内气体不含氧气,那这气体又是什么气体呢?老师又说道,“这实验只能证明瓶内氧气少了,或者没有,科学证明发现这是一种新气体叫二氧化碳。”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个实验又开始了,“你们先把蜡烛点着,把蜡油滴在桌面上,让蜡烛站稳。”金老师说。然后把盛有气体的杯子的 盖 子 移开,把杯子里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如果火焰灭了,就说明杯子里面是二氧化碳;如果蜡烛烧得更旺了,就说明瓶内是氧气。”
金老师话音刚落,我便迫不及待地划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的蜡烛火焰很旺。我抱着疑惑的心理把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那原本旺得耀眼的火焰在离杯口还有0.5厘米的时候熄灭。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大家议论纷纷疑惑不解。
经过大家的探讨和金老师的解释,我明白了,小苏打和白醋溶合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而这种新物质就叫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灭火等特点。
科学的神奇真是令人费解,但是真是有趣啊!
什么是论文?12
今天的两场讲座,可谓是相当专业的了,让我第一次近距离的领略了小学数学教育大师怎样用专业的眼光来谈小学数学教育问题的。
上午的讲座是张特级教师主讲的,主题是“别让经典成为教学革新的绊脚石”。什么是经典,数学教学有没有经典?张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的理解,数学教学是有经典的,那些具有典范意义的教学案例就是经典。我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有经典的,那就是自己认为自己上的最满意的课堂,就是自己的教学经典。那么,如何突破所谓的数学教学经典,或者是自己的教学经典,张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提出了四点建议:整体把握,追求溯源;稳中求变,合理推进;视角转换,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凸显本质。
下午的讲座是朱特级教师主讲的,主题是“数学,给孩子们留下什么———谈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朱老师虽然离开数学教学一线,但仍然能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仍然能有时间进入课堂来实践自己的教学观点,特级教师毕竟是特级教师。那么,我们的数学教育,要给我们的学生留下什么呢,当然,数学课程标准里已经非常清楚的给我们一个答案了,但是,朱老师依然给出了他的理解:深入理解,夯实基础;学会思考,发展思维;积淀经验,感悟思想;养成习惯,快乐成长。这样的理解,更符合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理解,操作性很强,让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加明白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做些什么。
听了这两位特级教师,我突然之间想到了我们的教师要教好学生,至少要做好这么三件事情:
第一,要学会对知识的追本溯源。我们平时的教学,往往是把教材中或是教学说明的基本知识或是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就算是完成教学目标了,很少,几乎是没有认识到,我对教给学生的知识进行追本溯源,怎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小数的初步认识,1/10=0。1,1/100=0。01等,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人为规定,需要问“为什么”吗?但是,特级教师就是要问为什么,它的知识本源是什么呢?就是十进制和数位制,如果让学生明白了知识的本源,学生还需要死记1/10=0。1,1/100=0。01吗?显然不用了。
第二,要学会对学生的追本溯源。学生要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此时,学生的知识结构里,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是与学习小数初步认识是有相连的?要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需要学生必须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是很少追问的,这也就影响了我们备课的质量,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接不上号了,学生与我们教师没有共同语言,我们的教学还有效果吗?
第三,要学会帮助学生对接新知。我想,如何帮助学生对接正是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特级教师与我们不一样,独特之处可能就是体现在这里。
什么是论文?13
一、定义:
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和“研究”,这是论文的本质属性。
二、分类:
一是科研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项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的理论高度写成的经验报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撰写者已进行的实践与研究过程。它们往往通过测量、统计数据、事例旁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那就是研究报告。
二是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个问题尚未进行实验或实践,但依赖与某种理论或查阅文献资料,在理论上进行构想、探索,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论文。或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思辩性思考的论文。
上述两类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三、形式:
目前教育界的论文大多数出自于一线老师,经验总结论文居多。也有课题研究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论文就是上述三种形式。其实,课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报告、甚至一篇说课稿均属于论文。如果把它们排斥在外是错误的。如果不是论文,难道是文艺作品或者是新闻报道?或者说是鲁迅的杂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都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排版。
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什么是论文?14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谊。友谊的结构:在友谊的结构中,首先是欣赏:即在大多数时间,彼此欣赏对方的所作所为,尽管可能出现暂时的愤怒、失望或相互厌烦的情况。接受:互相接受对方的一切,他们不打算使自己再改换一个新的或另外的人相处,也不想迫使对方这样做。信赖:每一个人都假定另一个人将按照他的(或她的)朋友最感兴趣的方面做事,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相互信任的。尊重:在假定每一个都能很好地选择生活道路的前提上,朋友之间是彼此尊重的。互相帮助:他们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在某一方遇到麻烦或个人危难的时候,他们能够相互依赖。理解:他们通常能够理解对方为什么那样做,不会对对方的行为感到迷惑和不解。自发行为:在和朋友相处的关系中,每一个都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不会戴一副假面具或压抑自己的个性品质。友谊的意义是精干相互给予,丰富感情世界,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使道德情感向社会扩展,把个人、他人和社会的命运连接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前进动力。
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价钱可讲的。朋友需要的时候不请自来,朋友有难的时候奋不顾身。
把痛苦告诉给你的知心朋友,痛苦就会减掉一半;把快乐与你的朋友分享,快乐就会一分为二。友谊的作用就是这么神奇!
只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将心比心,你就会得到真正友情的回报。能把真诚赠给朋友,你会赢得更多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个世界,蓦然回首,你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
友谊的基础是信任,没有信任的友谊就如沙堆上的楼房,不用多久就会倒塌。朋友之间没有信任,轻则会导致分手,重则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交朋友要有宽大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要“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对朋友不要苛求,更不要过于计较小节,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没有完人,要求过高,便没有了朋友。
人生在世,多么美丽的青春年华都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唯有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不会枯萎,可以天长地久。所以,我要说:“朋友,真惜友谊吧!
什么是论文?15
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开演,人生便已启程扬帆。
人生如梦。儿时的梦,五彩斑斓,纯洁烂漫,梦里洋溢着笑声和香甜;学时的梦,浮想联翩,动地惊天,梦里陶醉着成功和浪漫;成年的梦,命比纸薄,心高过天,梦里充斥着战争和硝烟;老年的梦,叶落归根,纯朴自然,梦里镂刻发小和玩伴。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梦境均可再现。梦一清醒,现实和梦想相距甚远。
人生如戏。台上表演,台下观看。或滥竽充数,或技艺精湛,或唏嘘哀叹,或掌声震天。上台不易,下台更难,或投机取巧,青云直上;或真抓实干,吃苦受难;:或东窗事发,蹲号坐监;或遇谗遭贬,蒙受诛连。千百丈落差,心理使然。戏一结束,观众不一定是观众,演员不一定是演员。
人生如棋。当小卒,不过楚河,只能前进一步;过得汉界,可以横冲直撞,但绝对没有后退的机缘;当炮手,距离近了根本没有威力,目标明确才能发射炮弹;当千里马,专走对角线,蹩了足就无法向前;当大象,在地头田间蹒跚;当宰相,田间地头撑不了船;走上仕(士)途,伺候主子,自己无人管;当将帅,忠奸交替转,思想行动不随便;为車者,直来直去,侠肝义胆,世事洞穿,哪里需要哪里搬。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招不慎,握手言和不多见,不分胜负不停战。
不要说人生路漫漫,其实很短暂,来来去去,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留不住昨天,看不清明天,只能把握好今天!
【什么是论文?】相关文章:
什么是论文?01-09
什么是论文提纲03-24
什么叫做论文12-15
什么是科学小论文07-11
论文的总结写什么07-12
论文:什么是雾霾06-12
什么是毕业论文08-10
什么是素质教育论文03-30
什么叫数学小论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