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1
摘要: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但由于个人、学校、社会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必须全面分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人际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及原因,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大学是浓缩的社会,大学生身处其中,发展着同周围人的关系,随着“班级”概念的逐渐淡化,“宿舍”成为大学生最直接、最亲近的隶属群体。宿舍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宿舍中出现的各种伤害舍友坏事件给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更是引人深思,因此必须给予宿舍人际关系高度关注及合理引导。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促进大学生心身发展;反之,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到压抑、烦恼,影响大学生发展与成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由宿舍中的个体共同组成、维系,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大学生是否能在学习习得的同时也获得友谊、爱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大学生是否能够将自我融入群体,形成完善的人格,合理交往、恰当处世。本文将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作一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1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大学生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显示,宿舍关系根据学生独有特性,可以分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67.5%);独立分派、互不干涉(14.7%);关系紧张、矛盾激化(17.8%)。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舍友则是大学生人际冲突的主要对象。我们通过深入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宿舍,了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探寻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普遍成因。在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中得知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流是和谐的,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单纯、精力充沛,人际交往需求强烈,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但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以往调查相似,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乐于分享的同学往往能够在宿舍生活中与人相处融洽,合作良好;而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的同学也更多地表现为在宿舍生活中相互防备、抵触、难以合作。由于个人的、集体的因素,宿舍人际关系并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宿舍成员共同磨合,需要教育者加以引导,调和。
2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当代高校,宿舍环境、设施、安全各方面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被改善、优化,总体都能为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住所。但舍友间的冲突矛盾,并不是因为经济利益,而是日常生活琐事,如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个性品质以及对日常行为的看法不同所引发的小争执。一方面,在处理宿舍内务、分工等时,多少会有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公平,有人率性而为,一旦矛盾产生,互不相让、采取冷战的多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有的天性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有的则喜欢安静、沉默少语,舍友之间的沟通内容、方式自然有些差别,要能适应对方、接纳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2.1个体差异
2.1.1成长差异大学里宿舍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背景,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生活背景差异导致主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而这又将直接影响着主体的交往态度、交往方式,摩擦也由此而来。例如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简朴,有的会靠打工或勤工助学、政府补助完成学业;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追赶潮流,喜欢购买时尚、高端产品等。两类学生从饮食、衣着到消费心理、个性行为都各有不同,难免会自我标榜、分类,如长期不能接受彼此,不能走出自我的圈子,长期积累将恶化宿舍人际关系。
2.1.2心理差异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大环境中,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加之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健全,在面对新的宿舍氛围、复杂的宿舍矛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这样就容易诱发或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并形成人际冲突。例如,不考虑其他室友意见,只以自己感受为主来开关宿舍风扇、空调;与室友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总希望将对方驳倒;在舍友休息时打电话、听音乐;甚至有些同学好胜心过强,在宿舍搞“小团体”,孤立其他人,把寝室气氛弄得很压抑等等。这些个性和心理上的不同以及不成熟,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不能在新集体中很快地自我定位、自我适应,从而使大学生宿舍里人际关系恶化,人际冲突小事大化,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2.1.3交往差异在应试背景下挣扎出来的大学生从未真正踏入过社会,在中学时代,老师也并未真正有效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他们的人际交往认知和冲突应对大多是从家庭、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感悟,而实践经验都不足。在交往中,他们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处理各种问题,难免会带有个人主义而忽略了对方的意愿,结果往往也是适得其反。当在宿舍里发生一些摩擦时,大多数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做事冲动,虽然自己也想化解矛盾,使舍友间关系融洽,但又不知道如何沟通,或是采取较笨拙的方法,反而让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冲突进一步恶化。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靠丰富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来维系,也要靠交往者对自我及外界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认识来支撑。但对于尚未真正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既没有丰富的交际技能,也不能很好地看待人际差异,他们的人际交往往往依从本能,而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本能又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当面临新的宿舍人际环境时,大学生应正确看待交往差异,积极交往,避免形成矛盾而又无力应对。
2.1.4习惯差异在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中,同样是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主要就是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多种,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很平常的细节也能引发矛盾。卫生习惯,有的学生懒惰随意,不爱维护宿舍整洁,有的学生勤快能干,喜欢干净,前者对宿舍脏乱视若不见,后者则不能忍受而时不时打扫。当宿舍卫生工作分配不均时,干得多的学生会对其他人顿生厌恶之情或者提出要求公平。在优秀宿舍评比中,因为部分同学的不在乎而影响评选,将会使矛盾激化。作息习惯,有的学生晚睡晚起,有的学生则早睡早起,这就将影响彼此的睡眠和心情,加之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自己的睡眠被打扰后,在其他同学休息的时间段故意制造噪声进行抱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们从入学被随机分配到一个个宿舍,就要经历初探、磨合、融合阶段来不断适应熟络舍友的习惯,学会接受,学会在体谅他人感受下改变那些不良习惯。
2.2学校因素
2.2.1课程繁重,无力经营人际关系这是由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决定的。相较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医学生课程压力十分繁重,到后期,更是主要在实习医院和实验室之间穿梭,无力经营宿舍人际关系,导致宿舍内成员关系疏远。而且学生由于临床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时间及空间释放,容易在遇到一些小事时突然爆发,造成同学间的人际冲突。
2.2.2教育和管理的不完善在人际交往课程安排上,除了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专业外,多数大学生在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获得途径单一,获得方式简单,而简单的短课时课堂书本介绍并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或者说并不能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际问题提供切实的指导作用。在宿舍管理制度上,目前,多数院校实施学工和后勤双管理制度,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学工老师负责,学生宿舍主要由后勤公司负责。但学生宿舍的物业管理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多以学生安全为主要职责,在教育以及人文关怀方面有所欠缺。事实上,凡涉及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最终还是会推到学工处。这导致学工老师对学生的事,无论大小,事必躬亲,陷于杂务而无法解脱,没有精力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进行深入研究。这不利于学生心理工作教育的发展。在危机干预上,多数高校虽设立了心理咨询部门,但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认识的偏差,导致心理咨询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遇到问题也不善于及时寻求支撑、救助。
2.3社会因素
大学生虽然身在校园内,但作为浓缩的社会,学校的另一端连着社会,学业竞争、奖助学金分配、实习分配、就业前景等等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舍友又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在此过程中,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宿舍氛围将变得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回报,更加注重自我实现。社会性的功利主义蔓延到大学校园中,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谦让被争强好胜所取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3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有了表现,分析了诸多因素,解决问题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
3.1学校重视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3.1.1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建设和谐宿舍文明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应当寻求多维度拓展完善。既要注重宿舍的基础设施、卫生、安全、纪律等方面的完善,也应当重视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关注宿舍人际关系建立与维系。一方面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加宿舍管理人员数量。让宿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沟通,给学生关怀,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有人依靠,有人倾诉。另一方面,可以多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宿舍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拉近学生之间关系,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能在团结协作中更多地认识彼此并找到对宿舍的归属感。
3.1.2开设人际交往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常规开设人际交往课,以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为基础,传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这门课程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各个年级安排相应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能更加娴熟地应对每个阶段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
3.1.3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对大多数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这个现状,高校应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甚至采取一定的硬性措施让心理咨询成为常态,比如说,一定期间内每位学生都必须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一次交流,或者鼓动老师、班干部带头进行心理咨询。如有可能的话,尽量定期在图书馆或食堂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公开宣讲,让学生老师认识到心理咨询并不表示心理不健康,而是一种完全合理、正常的进一步的自我认识。让心理咨询成为常态,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的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
3.1.4依靠学生干部大多数学生干部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强,也更具有集体意识与大局意识。而同时他们也是最直接的宿舍人,最能接触广大群众的基层干部,他们可以最先发现并解决宿舍冲突,他们通常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带作用从而使得宿舍人际关系相对较好。同时,学生干部是普通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学工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宿舍情况,便于及时发现矛盾,避免管理盲点。由此也提示校方在安排宿舍或选举班干部的时候考虑班干部均分原则,让教辅工作更加协调。
3.2大学生自觉追求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3.2.1充分认识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积极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研究显示,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资本正相关,其中宿舍互助亲密状况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宿舍互助亲密程度来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另一方面需要靠减少宿舍冲突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与积极的心理资本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建立宿舍互助亲密关系和减少冲突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2.2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尊重自己,尊重舍友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应坚持四条原则,即平等互惠、理解尊重、诚实守信、相容变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不炫富、不在言语行为间显示优越感,家庭贫寒的学生不自卑、不为取悦他人而丧失人格,宿舍成员相处时要常怀助人之心。充分理解舍友的个人习惯并予以尊重,经常检视自己是否有影响他们的不良习惯并予以改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答应他人的事应尽力做到,做不到的事不轻易允诺,互相彼此坦诚,无欺瞒偷窃之行为。和舍友相处过程中,要尽量宽容、忍让,避免引起和加剧矛盾。
3.2.3端正心态,树立正当竞争的观念竞争对大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但同时大学生应当意识到,只有良性竞争才能真正促进心身发展,“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才应当是大学中的竞技常态。大学生应该正确面对竞争,在追求共赢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我,同时明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求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
3.2.4增进与舍友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便于同宿舍内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研究发现,宿舍内部产生冲突矛盾时,很多学生为了表面和谐而采取回避的方式,长此以往,矛盾积聚,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冲突爆发,将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增加与舍友的交流和沟通,不仅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规避了不必要的冲突。
4总结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有助于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宿舍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宿舍矛盾和冲突。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2
一般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他们的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生活的主旋律是学习,同学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但是从近几年的心理辅导的记录来看,在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人际问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与人交往处于紧张状态,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而人际问题中寝室人际问题又最为主要和集中。特别是女大学生寝室人际,由于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寝室人际较之男大学生更现复杂化和微妙化,而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也造成了其负性影响明显要高于男大学生。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给予必要干预。
一、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
同性相斥又相吸:由于现在的公寓化管理,住宿条件大人改善,每个寝室一般安排24人同住,以4人房间为例,常常会出现2人相对关系较好(称其为合作体),一人相对中立,另一人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中立者是被争取(或争夺)的对象。但独立者却担心有一天会被孤立而开始关注和中立者的交往,真有些争风吃醋的感觉。
缺乏同理心:由于多种原因,有一些寝室人际最终还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由于女大学生爱面子等心理,大多数还是希望维持表面的平静和正常。直接导致寝室人际走到边缘的因素通常有:内部失盗、三角恋、武力冲突等。在处理寝室关系失败后,有些同学选择了调换寝室或者独住。选择独住通常是在调换寝室失败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口从原寝室搬出,不仅丑事被暴光,从此会背上不好相处的名声,在随后的新家中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再次被排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除了心理上的折磨,还有安全上的问题。
恶意同化:在寝室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由于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嫉妒。由于学习工作、个人生活的差异,常常有爱情宠儿、老师宠儿、学习宠儿之类的学生中的焦点人物的存在,也是同学妒忌的对象,这类同学在言行上表现稍有不当,就引发同学矛盾而导致悲剧发生。另一类是出于轻视。主要是针对一些来自落后地区或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长相教难看的学生。如在来访者中有一女生(已搬出原寝室独住)冈为来白农村,虽然学习很好(是班级学委),但由于打扮老土,生活简朴被同寝所排斥冲突的升级是冈为她在房间里擦廉价的鞋油,发展到后来,另一女生在房间里会男友时已经公开撵其出去,还怒斥她没有人情昧,最终她被同寝以不好相处为由调宿舍。有了这种被抛弃的经历,最直接的后果是她对自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获得尊重和友谊
二、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原因分析
1、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带来寝室人际关系的变化
公寓管理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对人际关系的干预。在公寓管理模式下,住宿的大学生被赋予了房客的概念,在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前提下,把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做好服务的意识的确在增强,因此,在上述调换寝室等工作完全由公寓管理人员负责和操作,公寓管理人员能满足的仅是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女大学生的表层要求,而隐含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被忽视了。特别是有个别的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此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会加重问题的恶化。
公寓化条件下人际选择空间变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双向选择为前提和基础的。而公寓化条件下,在宿舍安排上大多属于随机组合,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性情特征难免有先天不匹配。每个房间2。4人,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人际可选择性降低,无论喜欢不喜欢,是否处得来都不得不去适应,牵涉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由于人少,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改善氛围的周期加长。
2、女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依赖性强,理想化色彩浓郁,在人际关系中总希望对方给予自己多一些;情感易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情绪体验深刻细致,环境的细微变化、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反复思量想得很多很远,甚至伤感痛苦: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常常以他人为镜评价自己作出消极的判断;由于心眼小、喜欢消极夸张地评价人或事,相互之间就会产生误解,不良情绪因此进一步加深,导致了同学之间进一步隔膜,形成更深层次的孤独和痛苦;情绪稳定性不够。同时由于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转化负性情绪的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发愁、心烦、自卑、忧虑,这些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3、独生子女的共性特点决定了缺乏交往技巧,不易融合
现在在校人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群体生活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共性在人际关系中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日益彰现。独生子女会社会顺应不良,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自我中心,要求别人注意、爱发脾气、爱不高兴、不讨人喜欢、爱自作主张,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缺乏与人协同合作精神:依赖性强,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在寝室人际中,诸如打水卫生值日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起矛盾的导火索。
二、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的应对
第一,女人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尊是人的自尊心是表现个人尊重自己而不容他人歧视和侮辱的一种道德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与别人的理解、沟通和吸引,将更深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交流作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重,就是独立自主,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有独立的看法和主张,但决不强加于人,正视个体差异,有求同存异的意识。自强就是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就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有了自我鼓舞的主动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竞争但不嫉妒。
第二,从管理层面上,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沟通,各负其责,不能越俎代庖,以管代教,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期作的真空地带。如在寝室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寓管理人员应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齐抓共管,将表层现象和深层问题共同解决。 青春励志
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下,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适时调整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以跟进新形势,掌握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如,辅导员办公地点要设在宿舍区,可安排单身女辅导员进住女大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女人学生的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出现问题时可承担起中介角色,起到调节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转移女人学生对宿舍人际的关注,如增加优秀寝室的评比比例,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或者以一个宿舍为单元,以几个寝室为合作区,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吸纳更多积极的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因素,淡化小人际空间中的冲突和狭隘,同时增强人际可选择性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
第三,大学生心理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去,深入到学生中间,将来访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就是说既不能片面地倾听某一单一个体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将真正存在的问题束之高阁,仅起到存档记录的作用,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反映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同时对已经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要通过团体咨询或朋辈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和处理好寝室人际不仅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从容优雅的知识女性,能否将来成功地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中最基本的元素,关注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给她们以关心和有效的指导,是每个心理辅导人员和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和可以做到的。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3
【摘要】在百度中输“大学生孤独郁闷”,[1]就能够找到相关网页大约1,510,000余篇。在大学生个人行为方式调查中,把“享受孤独”当作普遍而自觉的行为方式的大学生占到了被访群体的82.6%。我们很有必要去关注一下由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带来的孤独郁闷情绪,分析孤独郁闷与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吸引原则,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以及亲密关系和爱情的关系,并帮助大学生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也从很多方面摆脱孤独郁闷,以及减少孤独郁闷引起的很多自杀、侵犯行为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郁闷;人际吸引原则;亲密关系;情感困惑。
如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良是导致大学生孤独郁闷的重要原因,“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诉衷肠”已经越来越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轨迹。这种看似标新立异、潇洒不羁的生活方式却真实地折射出了大学生孤独、迷惘的心理困惑。人际关系方面的人际吸引原则,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以及亲密关系和爱情这些环节,是影响大学生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孤独郁闷情绪,甚至自杀,攻击或者杀人等行为。
1.大学生孤独郁闷与人际吸引原则。
人际吸引的原则有交换原则,交互原则,自我保护原则,我们就从这三个原则谈谈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会产生孤独郁闷情绪。
1.1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交换的原则是,[2]如果在与某个人的交往中,我们获得得收益大于成本,我们就会和他继续交往下去,并且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较高;如果在交往中付出多,收益少,则交往有可能中断,我们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低。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
而好多孤独郁闷的大学生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搞好关系,过于迁就别人而不顾及自己的感受,从而久而久之引起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从而使这种人际关系割断。一种是性格过于强硬,和别人的交往中喜欢控制别人,并且自私自利,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从而也造成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产生孤独郁闷感。另一种是自我评价偏低者[3]常感到自己不可爱、缺乏魅力、生存无价值,使个体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自己的交往需要难以满足,也感觉不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不敢去付出,很害怕被贬低和被别人欺骗,无法预想自己的付出会不会得到回报,从而产生孤独感。
1.2人际交往中的交互原则。
人们怀着这样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也往往是喜欢赞美别人,肯定别人,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其他人的人,他们有着吸引人的人格气质,也有着给别人温暖和关爱的个人特质,能够去倾听和同理别人,这样也往往可以赢得别人对他们的喜欢。而那些孤独郁闷的大学生,往往性格孤僻,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语言技巧的缺失,使他们不受人接纳和喜欢,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1.3人际交往中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情感和评价,是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当评价的结果是肯定的,自我价值感得到确立时,个体就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尊;反之,自尊会受到伤害,出现自贬。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一对一的交往中,我们往往不喜欢去遵从别人而放弃自己的一些东西,除非对方有足够的理由和能力去说服你态度改变,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保护。孤独寂寞者往往是高自我价值保护者,但自己又缺乏去说服别人的能力,而往往导致自己不能够接纳别人也不能够别人接纳。
2.大学生孤独郁闷与增进人际影响的因素。
增进人际影响的因素有个人特征(容貌、能力、个性特征)和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临近性。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如果运用不恰当又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2.1先从个人特征方面来谈。
2.1.1容貌是影响别人对你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陌生人的外表通常是我们最先观察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惟一线索。外表包括相貌、体格、发型、服饰、气质等等。大学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家境,当然更有不同的外表,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又比较在乎外表的作用。那些外表出众的人往往比外表不好的人更受人欢迎,也就相对的孤独郁闷者少一些,而外表很差的人,如女生太丑陋,男生太矮等在一定程度上孤独郁闷者较多。
2.1.2能力也是影响人际的重要因素。
人们更喜欢那些有能力的,而对那些平庸的无能的人较排斥,能力是一步步培养出来的,但目前的教育状况,好多同学尤其是农村的同学从小学到高中为了考大学一头扎进书堆里,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的较少。好多学生因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去喜欢别人,但自己又没有什么能力,导致人际关系淡漠,自己容易孤独郁闷。
2.1.3个性特征方面。
内向、害羞、自尊心低、社交技巧差的人往往容易寂寞。一些有着自卑心理的同学往往过于敏感,也害怕被伤害和被拒绝,无法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自我表露低的人也往往容易孤独寂寞,总是无法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着这样性格的同学也容易孤独郁闷。
2.2就相似性和互补性来谈。
增进人际影响的因素有相似性,互补性和熟悉性,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无论是在宿舍还是在班级形成小帮派,老乡或者性格相似的人在一起。在校园里有好多的社团,因为喜欢这种活动而进了一个社团,并成为好朋友的也有好多的同学,比如足球协会,跆拳道协会,电子科技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等。一个宿舍[4]或者一个班级的同学可能不和谐,很大程度上因为彼此的相似性不够多,再加上彼此不能相容,心不够宽,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就拿宿舍来说,在寝室里,作息习惯的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有的人喜欢十点睡觉,而有的人一熬就熬到夜里两三点,而喜欢早睡的人往往由于那个晚睡的人制造出一些声音,或者有灯光,他睡不着。久而久之,双方在这方面如果形不成相似性,就会出现裂痕和矛盾。
2.3互补性方面。
好多情侣或者家庭因为互补走到一块,也有很多同学因为互补而成为好朋友,人们也确实会因为互补彼此喜欢和依恋,如果把丈夫分为四种:父亲式、兄长式、弟弟式和儿子式,把妻子分为四种:母亲、姐姐式、妹妹式、女儿式,而往往父亲式的男性会与女儿式的女性结婚,调查显示互补的家庭是比较和睦的。那些孤独郁闷的同学往往只看到自己身上的亮点,别人身上的缺点,或者看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缺点,看不到优点,这样互补就不再发挥作用,而是成为不相容的因素了。
3.大学生孤独郁闷与情感困惑。
人类的爱情包含着四个要素:关心、尊重、责任和理解。Sternberg将爱情分为7种形式: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他认为爱情由三部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而作为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即使有承诺也是一纸空文。对爱情的渴望,对性的好奇是大学生生理已经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特殊表现。今天的大学生谈恋爱同居甚至结婚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潘绥铭教授的著作《性爱十年》一书中对大学生的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查,事实证明大学生有性行为的比例已经不容忽视。大学生既渴望现代的刺激,又摆脱不了传统的制肘,他们的行为受着双重价值系统的支配:一方面是师长、父母的谆谆教诲要以学业为重,要有恋爱道德,另一方面是拥有爱人、享受性愉悦的诱惑。大学生的爱情面临另外一个很大的困惑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里流行一个顺口溜:“我爱的人名花有主,爱我的人惨不忍睹”,这句略显刻薄的调侃反映了大学生对感情的困惑。再理想的爱情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忍与世俗,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硬性的分配制度棒打鸳鸯,然而面对现实的地域、就业,大学生情侣劳燕分飞的也不是少数。
【参考文献】
[1]马瑞清。探析大学生孤独心理的成因与防治,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X)6.12.
[2]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8,P118-126。
[3]陆妍,李云涛,梁玉慧。高校辅导员对孤独心理大学生的筛查与干预,中国科技信息,20xx(19)。
[4]时腾飞。高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探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4
就当前情况而言,高校大学生在宿舍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宿舍群体生活对个体的影响力增加。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宿舍成员间发生矛盾却不能正确处理,最终矛盾激化,伤害到的是每一个成员。因此如何与宿舍的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社会媒体的报道中,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日趋严重,对这一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需要的是心理辅导,但是我国的高校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且心理辅导的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更是难以做到。在心理辅导资源无法快速增长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团体形式的心理辅导变得很有必要。
一、团体心理辅导
1.概念。团体是指两个人以上的集合,而且人与人之间要有一种互动关系。辅导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且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人员,运用所学的心理学方法、技术、理论,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来访者实现个人的成长,提高来访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团体成员的招募与筛选、领导者的确立、团体目标的确立、成员的组织与分配、团体内部事务的规划等。
(2 )初创阶段。主要是让成员之间建立信任、相互了解、适应团体、明确目标,最重要的是团体活动的导入,让成员适应团体和团体活动。
(3)过渡阶段。处理团体内部的矛盾和抗拒,开展团体活动。
(4)工作阶段。团体辅导步入正轨,活动有序进行,帮助成员解决问题,协助成员领悟和成长。
(5)结束阶段。正确处理团体成员的离别情绪,领导者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3.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活动的趣味性使人放松,获得愉悦的感觉,同时活动也使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暂时忘记了负面情绪。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要思考和行动,让生理状态、心理状态达到良好从而完成活动任务,这是成员的自主的身心调整。众多的团体成员更是一种社会支持,让大学生感受到关心、关爱。例如互助拍拍背这个活动,成员要站成一圈,用手掌帮前面的人按摩,然后转身帮后面的人按摩。在这种简单的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会感受到他人的关心,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抚慰。
(2)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的内部有着较多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体辅导中的团体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圈,每一位成员在辅导活动中都要与其他组员交流,成员间要彼此了解,活动的完成需要成员间协同合作,这一切都在锻炼着每一个人的交流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并在实践中运用。
(3)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1.概念。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在宿舍的空间内,朝夕相处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了解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情感联系,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和物质交流、精神交流。宿舍人际关系体现了群体的影响力和群体的内部构建。
2.特点。
(1 )独特性。大学的时光里,来自不同城市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宿舍里,每个人都有着个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有如此多的差异,但是他们却要住在一个宿舍里,在相同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这些使得宿舍人际关系十分独特。宿舍里有共性也有个性,差异巨大但包容性也大,看似矛盾却处处表现着和谐。
(2)复杂性。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导致了宿舍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男生或女生宿舍、高年级宿舍或低年级宿舍各有不同,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样的方法却用来解决不同的宿舍问题。复杂的原因在于有太多的个体,而且数目庞大的个体被随机组合。
(3)危险性。宿舍里成员间个性不同,矛盾时有发生,矛盾升级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矛盾何时发生无法预测,结果无法预测,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也说明了危险的存在。
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宿舍内部成员矛盾频发和“小团体”的存在是大学生宿舍内人际关系的主要问题,很多大学生反映有过和室友吵架的经历,甚至有的宿舍内发生过打架事件,还有学生反映自己曾被室友孤立过。从媒体的报道也可以发现,大学生宿舍内的投毒、故意伤害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价值
1.促进宿舍成员间的了解和理解。在人际沟通理论中,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指出人际沟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共有的社会系统。在沟通中言语和非言语同样重要,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能够在多种沟通形式下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些形式有言语、目光、体态等。虽然宿舍成员朝夕相处,但是很多同学只是流于表面的交流,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深入的心与心之间的真诚沟通,在平时的相处中可能一句话不和就互不理睬。在团体辅导中,所有人都能够静下心来,听别人说,很多在平时没说的话有了说的机会,很多不敢表达的情感也传达出来了,交流的效果较好。
2.有助于大学生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社会学习理论中,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能够学习、模仿他人的重要原因,如何让有缺点的、不完善的大学生个体变得优秀和成熟,那就要让他们向他人学习。团体辅导中每一位大学生是个体,辅导团体是环境,两者的交互作用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向其他成员学习,最终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团体的目标在逐步实现时,个体的从众心理也会促使其努力学习他人的优点,使自己变成符合要求的团体成员。
3.帮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抛弃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是指一切事情都以个人的利益为准,让自己舒服,那么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他人,很多时候会伤害到周围的人,对别人不尊重。尊重他人需要换位思考,团体心理辅导中,“天使揭秘”活动就能让成员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同时学会尊重他人。需要层次论中,尊重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个体会体验到愉快和较高的满足感;需要无法满足,必然会出现问题。然而尊重是相互的,得到他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他人。当今的大学生过于追求个性,结果是在宿舍里谁都不尊重谁,体验不到尊重也就不愿去尊重。团体心理辅导让成员感受到的是充分的尊重,在个体自身需要满足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充分的去尊重。
4.有助于提升宿舍的集体凝聚力。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出团体会营造出一个“场”,这个“场”具有动力,随着动力场的变化,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这个理论说明了团体对个体的影响力,团体的力量推动个体凝聚在一起,团结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5.促进宿舍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团体心理辅导中,会形成独特的团体气氛,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团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首先,团体气氛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它促使每一个个体尽力去维护和保持团体的和谐,渐渐地,维持和谐的想法会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动化思维,当他们回到宿舍也会努力让宿舍的人际关系和谐起来。其次,团体气氛是相互关爱、关心的气氛。团体辅导的活动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只有相互关心才能一起成长,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
6.团体陪伴。团体陪伴是指团体对个体的陪伴作用,团体发展过程中团体对个体的支持和帮助。团体辅导中除了个体间的陪伴,团体对每个个体来说也是一种陪伴,团体让每个学生有了归属感并给予个体关爱,让个体的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团体成长的过程也是个体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体如同一个家庭呵护着、陪伴着每一个个体。
7.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为更多的大学生服务。目前我国的高校内,学生众多,管理不便,很多学校对心理辅导不重视。学生宿舍内出现问题需要心理辅导,但是高校内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十分缺乏,高校无法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造成了大学校园内的心理辅导资源供不应求,资源少需求多的矛盾难以解决。
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内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将会成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5
摘要: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上,人人都会有朋友。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友情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最朴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动人、最坚实、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你绝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死水一潭;友情无处不在,她伴随你左右,萦绕在你身边,和你共渡一生。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只要您怀着博爱心肠,在生活中充满自尊自信,就一定能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关键词:人际交往
引言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够彼此遇到,能够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份。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缘份不是时刻都会有的,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缘。
朋友相处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赏、相互感知的过程。对方的优点、长处、亮点、美感,都会映在你脑海,尽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点点的可贵,也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识、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时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认识和感知你的过程。
然而,所有的朋友都是从陌生到认识再到一步步发展成为朋友的,那么,怎样与陌生人接触,把其成为朋友呢?说起来太简单了,那就是要主动靠近对方。例如,在陌生人的宴会上通过互相问候、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自然两个人的距离就拉近了。话匣子一打开,必然你一言我一语,你趁机询问对方的情况,并介绍自己,这样很容易地使对方成为自己的朋友或准朋友。
1千里难寻是朋友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朋友二字说来容易,真正作起朋友来,却又有着许多玄妙之处,猜不透弄不明便很容易吃亏上当。交友贵在心诚,诚实诚 挚,坦诚相见,方能交得真朋友。
朋友之间应当坦诚,而不应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然而,人终究是宇宙的精灵, 万物的灵长,是极为复杂的富有感情的动物。人与人总是不一样的,难免有些所谓 的“正人君子”与人交起朋友来两面三刀,做出令人心伤的事来。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而,在与陌生人交谈的初级阶段,最好将话题圈定在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交谈突破口,但不要把话题作过度延伸到自己的隐私以及家庭情况。 那么,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应该怎样选择呢?
1.1察颜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当然,这察颜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1.2以对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两陌生人对价值,为了打破这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找开口语交际的局面。
1.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分,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1.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1.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初级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寻找共同点的方法还很多,譬如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仔细发现,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打破的。
2平淡似水和而不流清醒冷静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正是的,任何事情总要掌握个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了,什么事做得过了度,往往便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好事也就变成 了坏事。有时,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强求, 无法回避,无法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强迫自己认识它,了解它,承认它,适应它。 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方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或许,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觉,觉得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很是投脾气, 谈得来,坐在一起便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总是舍不得分开,甚至近似痴狂,只愿形影不离才好。关系一近再近,一好再好,然而,结局往往是令人伤心的分离,而且 很可能是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伤口一旦产生。无论愈合得怎样好,也难免会留 下疤痕,恰似无论怎样细的线条,总会留下一道阴影,抹不去,擦不掉。这莫不就 是失了分寸的缘故?
如果被此距离过近,相互之间过于透明,对方的微疵便很可能成为造成双方猜忌的因子。正如衣服上的微尘,一般情况下,本是细小难察的,一旦离 得太近,细微的颗粒便也似庞然大物,怎么瞧就怎么不舒服。另外人人都有些隐私, 不能让人知晓的,总是会不自觉地遮掩自己的隐私,而双方关系太近之后自然地就 可能触及对方的隐私,隐私一旦彼人知道,自尊心随之受损,产生猜疑在所难免。 猜疑伴着误会,误会深了、久了,好朋友成了死对头,得不偿失。故而,交友应力 求做到平淡似水,若即若离。
朋友交往时头脑应当清醒冷静,既要糊涂又要理智,不强交,不苟绝,不当面奉迎以求新,也不能投其所好而附言苟和,应当恰如其分,浓淡适度。该糊涂时一定要糊涂, 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可斤斤计较,一味吹毛求疵,大该装作糊涂,睁一只闭一只眼。该聪明时,则又一定要聪明,大事情不可轻率,更不能盲听盲从,随波逐流。不能对涉及原则的问题上盲目附和;在原则问题上,应清醒认识,冷静分析,不做好好先生,上上下下一团和气,而失掉对大是大非的判断力。正义之举,应尽力相助,邪恶之行,则不能助纣为虐,而应力阻力诫。交友时,掌握“平淡似水,和而不流”,便可以在处理朋友关系方面游刃有余,其乐融融。朋友会称赞你善解人意,谦和大方,恭俭可信,关系淡而不谈,远而不 远。处朋友时而四面来风。八面玲珑,顾此相彼,甚是周全。旁观者也会称你对朋 友尽心尽力,礼至心尽,无可挑剔,自然而然会使人敬佩和爱戴。
平淡如水,和而不流,做得合适,则会使你与朋友亲密,友谊地久天长。
3宰相肚里能撑船处世让一分为高
3.1目不容一尘,齿不空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
任何人都不可能替别人选择生活,也没有谁甘心让别人为自己选择生活。所以,我们虽然可以不同意别人的看法或做法,却不能不尊重别人的选择。
或许,有人会说,朋友之间却不是这样。朋友嘛,志同道合,意趣相投,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有诤友要直言不讳,帮助判断是非。我们并不否认这种说法的合理 性,然而,我们也应当承认,即使再相近的朋友也只能是两个人,他们的.思想、行 为并不能完全一致。而这些又往往会导致分歧或者说是不同看法。尤其在朋友之间, 产生了分歧,便免不了会产生争吵。不,应当说是争论,但争论也好,争吵也罢, 很难说一个就能将另外一个说服。并且,如果双方各不相让,又不能适时控制,那 么就很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相互产生隔阂,甚至反目成仇,朋友变成了敌人。
3.2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当前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忍为上”。其实,这“忍”字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一种宽容,交朋友同样需要宽容,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与人为善于己为善。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交际准则。有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或听到的往往不一定是全面的,有时是极为偏颇的,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不宽以待人,则很容易因不了解情况而言不中的,造成误会,使朋友之间的友谊遭到破坏。人应当学会宽容,惟其宽容才不会使你贸然行动,产生误会。
3.3君子贤而能容罢,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生活中并非事事都会顺遂我们的心意。不是人人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有人说: “人不像你想像得那般好,也不像我想像得那般坏”。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不顺心 的事,遇见不合脾气的人,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对待这些人和事。 是以怨报怨,针锋相对地以牙还牙呢,还是以宽容为杯,以德报怨呢?我们以为; 应当宽容之,理解之,原谅之,并以真诚的行动感化之。
交朋友时应学会宽容。朋友不比一般人,朋友与你关系更密切更亲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对朋友更要学会宽容,以免你无意中或由于误会而失去与你十分密切的 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连与你最亲近的人都弃你而去了,那你还能留住什么呢? 4以诚为本以信为用
有一句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有些时候似乎真是这样,茫茫人海,比肩接踵,擦肩而过者数不胜数,然而相识相知者又有几人,竟真是那道不清的缘份在那偶然的瞬间,联起原本陌生的你我。 或许只是一眼深情的凝视,或许只是无意中的一瞥,或许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或许只是偶然说起的一句话语,或许个人自身修养最根本的便是以诚为本,以信为用,诚信结合。
4.巧诈不如拙诚
“拙诚”则是指心中不存恶念,诚心诚意地做事,或许有时行为举止略显愚直拙笨,但从不欺瞒别人。这种做法的缺点在于不能当即抓住别人的心,不适宜用于一次性交际活动,但最适合交朋友时运用此道。都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朋友之间毕竟长久相处,拙诚的人貌似愚拙,却因其诚而赢得别人对他的信赖,从长远角度来说,拙诚的眼前利益不大,但长远利益源远流长。古人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讲的便是交朋友贵在真诚。真诚是相互的,当你与朋友相识相处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以真诚报真诚,心与心相印,情与情相许,方能终生不 渝。
4.1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乎
在交友时应当注重信用。一方面不要随便许诺,任意答应别人什么事,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真正掌握自己的能力大小,能够办到的,要尽全力为朋友 去办,可以答应下来。如果自己没有过多的把握,便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
5掌握逢迎的绝招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最重要最有利的工具。话说得好,不仅是一个人修养水平高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仪表风度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人会承认一个穿着整洁却言语 粗俗无礼的人有风度;相反,即使一个人并非西装革履,如果谈吐不俗,也会令人 刮目相看的。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如果想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想法,则必须先让对方能够静心倾听你的想法。如果对方连听都没有听进去,又何谈接受不接受呢?而要对方倾听,则不可使对方产生反感。
谈话时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说话时要注意真诚地赞美对方的优点长处,使对方心情愉悦,拉近双方的距离,消除隔阂。然后再一步步地 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样,就会用话语巧妙地引领对方一层层地听清你要说的 话,而不至于没听几句便火冒三丈,不欢而散。
我们说要适当地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这种赞美必须是诚心的,而不是为了阿澳奉迎而故意夸大的虚假的赞美。交友时,说话如果能很好地动用这一条,对于朋 友间的和谐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网页如何巧妙地与别人交谈
2.主动与陌生人交往_财经书架_中国经济网
3.怎样交谈爱问知识人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6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以后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大学生本身的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从广义的概念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与所有和他有接触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但是从狭义的概念来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仅仅是指在大学校园中接触较为亲密的人。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大学期间,学生们本身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成长阶段,这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比较多,有积极的影响,有消极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辅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大学生能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促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心理发展阶段有一个较为健康的发展环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行为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好的环境能够使得大学生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状态,不好的心理健康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生活中做出较为极端的选择进而对社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环境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大学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中的主要家庭成员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是大学生最亲近的人,家庭成员和大学生之间具有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因此,大学生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度也是最高的,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成员的一些行为方式直接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如果一个家庭成员在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比如说父母经常在大学生面前吵架,父母和大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及时沟通等,这样只会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要是不能够采取方式帮助他们,他们会有极大的心理障碍,这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如果大学生有一个较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对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大学生的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校园中的时候,第一个接触的长辈应该就是老师了,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更依赖于教师们的讲解,教师们给大学生的印象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以前遇见的教师们来说,大学的老师的管理比较疏松,大学生不经常见到老师,老师们一般只会对特殊的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对他们进行一些心里上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因此,大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在大学生心理遇见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帮助他们疏散不良的心情进而使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需要老师和大学生们共同主动努力才能够有成果的。
(三)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大学人际关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这个特殊的阶段中,家长和教师只是大学生活中的小部分,大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同学在交往。同学之间更加容易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密切的同学关系能够使得大学生们形成比较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一)加强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上的不平衡,情绪变化对另一方有偏见。一方面,父母经常把情感上的负担寄托给孩子,并给予很高期望。另一方面,大学生希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一方面他们必须离开他们家庭所在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迫使他们去学习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他们想要独立,但由于外部世界和许多的限制,他们不能完全独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关系,需要大学生与父母调整和适应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彼此之间更多理解和信任,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的措施
但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散,导致大学教师倾向于关注教知识,忽视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沟通,组织咨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当召开大多数学生干部会议,然后让他们传递信息给大部分学生。师生之间的理解可以在对话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人文价值交换,改变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科学思维、注意和所有的学生交流,经常去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情况,真的做“学生导向”逐步发展人文精神,建立一个好老师形象,对学生起到好的影响。
三、结语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使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以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拥有一个好的素质,帮助社会建立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一方面又能够自主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得社会产生新的资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上面新能源的踊跃出现。若大学生的心理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问题,进入社会后,很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情,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由此可得,辅导大学生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于以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对于辅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娟,孙艳平.论心理健康与创造力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07).
[2]张建梅.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主观因素研究[J].传承,20xx(28).
[3]田代亮.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20xx(05).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7
一、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1.1人际交往中范围较窄容易形成小团体。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交际圈大部分是以寝室为单位。往往是本寝室内或属于自己的小团体的关系很好,学生愿意与寝室同学或者自己团体圈子的好友进行分享,其他不属于自己的团体圈只限于知道名字,其他的基本不了解。随机采访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交际圈就是寝室同学,除了室友和别人关系都没有那么好,例如在舞蹈课、美术绘画中更多的练习都是以寝室团体为一组;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交际圈会以外在形象、家庭背景条件、专业特长为基础,形成具有特点的小团体,交往动机形成功利化。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小团体,他们往往在选择自己交往对象时,会以和自我外在形象或者家庭背景条件相似的同学去交往,那些经济条件优越与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外在形象较好与外在形象一般的同学往往很少进行人际交往。学前教育专业所学专业的特点,学生要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中的佼佼者也会自动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1.2人际交际中缺乏信任容易造成误会。在交往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更缺乏信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误会,造成人际关系中的不友好。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的特点,女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感性,性格中细腻敏感,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因此,交往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突出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在人际交往中想问题做事情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不顾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团队的力量。因此,人际关系比较单薄。通过笔者对“你认为女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中信任度如何”的随机访谈调查中,有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女同学之间缺乏信任,往往误会较多,有误会不主动去讲明白,就会使得本来人际圈子较小的室友和室友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关系,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相差较大的室友,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高傲、自大,而较差的则自卑、谨慎,逐渐会形成某种利益关系,一旦触碰到利益关系,感觉一切都会变,导致友情分裂”。
1.3人际交往中性别意识不强烈。在交往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往往性别意识不强烈,异性很容易被同化或忽略。几乎大部分学前教育的女同学认为从上大学,就没有几个认识的异性朋友,班级即使有那么几个异性,也会被同化。男同学则认为与女同学玩的很开心或者根本不喜欢与他们一起玩。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同学特别少,一个班级当中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男生,有的班级甚至没有,性格比较活跃外向的男同学,活动、上课往往都是和女同学一起,一起跳舞蹈、唱歌、绘画,没有明显界限,互相称之为“姐妹、兄弟”逐渐被同化;而性格比较沉稳内向的男同学则是自己独立行动,易被同学孤立,往往在交往过程中女同学就会自动忽略男同学的存在,让其自我感觉孤独。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策略
2.1定期举行班级集体性活动。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应注重定期举行有助于团结的、有助于集体发展的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团队的力量。集体活动往往会使得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人际交往加快加深,例如运动会、团体舞等,教师可以对每个班级布置一项工程,每一个同学需要完成不同的、并且互相关联的任务,并让同学们把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一点一滴进行记录;最后在完成的时候,让同学们把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做成一个完整的纪录片,让同学们体会每一位同学的重要性,每一个同学的可亲、可敬的一面,大大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力量,如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幼儿园见习、声乐课程中的集体演唱、理论课程中的集体作业等。
2.2教师的期待与鼓励。在心理学当中“罗森塔尔效应”应用广泛,也可以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之中。教师通过对班级的期待、对每一位同学的激励,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信心,并去学会肯定别人的成果与努力,去获取自信心与信任度,充分相信每一位同学,并让学生学会相信别人和尊重别人,加强人际关系的信任度,学会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2.3参加校内社团,有男女不同意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同学数量有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校内的不同社团,社团中的男女人际交往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男女同学的不同知觉方式、不同思维、遇事的不同做法、个性特征,注重男女有别,有男女不同的意识,但要互相尊重与谅解,并要学会男女人际关系的相处,正确把握与自己相对性别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8
(一)社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的积极影响。正功能是指社会各种文化活动和项目都和谐的相互联系在一起,并且对整体及参与其中的个体做出贡献。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从而避免偏差行为和心理冲突的出现,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为大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在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进行释放情绪和缓解来自学习、就业和家庭等的压力,从而避免压力过大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失衡状态,形成更为成熟和完善的心理机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一些大学生认为别人过于优秀从而比较自卑或者总有一种挫败感,并且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行,这种认识误区不利于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社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公平交流和竞争的机会,每个人都在社团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此外,社团为一部分平时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提高和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自尊和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社团中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较密切的交往关系,在这种小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率较高。社团成员之间形成较强的团结和凝聚力,相互交流的程度和深度增加,为彼此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二)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阻碍和消极影响。社会学意义上的反功能主要之功能失调,从而产生阻碍作用。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反功能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社团内部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通过相关规章制度限制和约束社团成员的行为。这样社团成员的平等性和等级性就会产生矛盾,也会导致社团成员为了争取较高的职位产生分裂也紧张的关系,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其次,大学生在加入社团时大多是无偿性的,但当社团内部涉及到奖励、表彰等有关个人利益时,更容易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甚至也会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络。
同时,大学生社团内部由于加入学生的家庭背景、专业知识、学生身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大学生产生自我认识迷茫感和矛盾感,不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最后不容忽视的是社团与社团之间为了获取某些资源也可能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进行竞争,甚至可能发生相互敌视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社团成员于其他社团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
(三)社团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社团内部的社团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取向。以服务性社团为例,若一个大学生在加入社团时是为了获得周围的同学对他的赞扬和社会支持,并不是真正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则他不会尽力负责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事务,从而与那些真正志愿服务的成员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一般我们都会只看到表面易于观察到的显性功能,而忽略未被预料到的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分析还体现一些新的制度实行中。社团为了更好的运行和发展会对一些管理制度和运行办法进行调整和更改,通常只看到这些制度是否达到改善的目的等显性功能,而忽略背后的更为深层的隐性功能。当然,根据默顿隐形功能的涵义,并非都是反功能。
高校社团与人际关系的内涵与意义高校社团指在大学生在校园中因共同特征而形成的团体或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专业社团、兴趣社团、社会服务社团和官方社团,一般具有自愿性、流动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
人际关系通常指形成于人与人之的交往互动,这种交往可以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也可以是通过某种媒介机制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网络。大学生人际关系一般可分为狭义的人际关系和广义的人际关系,前者指大学生仅在校内通过与老师、同学等互动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即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两种;后者则指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与他人形成与发展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侧重广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03-23
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01-08
人际关系论文03-23
人际关系的论文精选03-23
关于人际关系论文03-23
浅谈人际关系论文03-23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03-23
人际关系的定义论文03-23
感悟人际关系论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