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学检验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学检验论文1
一、实施方法和手段
1.教学内容多样化
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按照临床检验与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及临床病原微生物学四个子学科进行组合教学的计划安排,重新按照语言学习规律,以教授医学词汇、专业词汇为前提;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标;着重从内容上注重新颖性、知识性和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医学词汇的讲解;注重听说能力训练。将“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从国外HealthReport、NatureMedicine等主流医学资讯媒体选取,从网络搜取国外大学的公开课程有声课件、国际大会会议录像。截取编辑一些医务短剧的片断,如美国的《ER》、《HouseM.D.》、《Grey’sAnatomy》等,这些资料和片段的截取都注重和专业结合,如新的检测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方法的介绍,床旁诊断的推广,仪器原理及检测流程,实验室介绍等。充分挖掘身边教材,寓教于乐。
2.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不定期进行随机课堂小练习,进行同学间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动力,每次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评。另外,针对实用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将操作说明书、试剂说明书、项目检测原理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翻译作为考查重点,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原版教材,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报摘,看原声电影,培养学生用英语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专业英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和要求。
3.到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现场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作为检验专业的专业英语必须和检验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安排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医院检验科,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学中心,由检验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老师现场讲解检验仪器,重点介绍常用检验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及检验仪器中常见的生词,如检验项目、参数设置、系统维护和质量控制等。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同时邀请国外留学生在必修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表达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表达中的自信。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本着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按照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宗旨,遵循语言习得的教学方式(按照听、说、读、写),组织专业化教学内容(以本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注重题材广泛性和多样化),使传统单纯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向听说和读写能力并重转化,通过如上改革,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成为学生实践的鼓励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引导者。
作者:季敬璋 李敏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医学检验论文2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和血液细胞检验有关的研究资料,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以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让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发现,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了样本的采集、稀释、储存、检验等,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均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让结果和真实情况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或者治疗,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预防,采取质量控制手段,提升结果的准确率。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血液细胞检验也叫作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项目中比较常用的检验方式,检验目的是对患者的血液各种指标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1]。因此,血液细胞检验的意义非常重大,为了让检验的准确度提升,我院将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现进行以下报道。
1血液细胞的检验
临床中,血液细胞检验是对患者的血液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测,为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医院检验科室中,血液细胞检验是使用比较多的检验项目,科室检验时,对于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是必要的,能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2进行血液检验的注意事项
2.1确保细胞形态的完整性
检验前进行标本制作时,需要让血液标本中的细胞保持完整,否则实验室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就会有出入。所以,高质量的检验结果需要有高质量的血液样本为前提[2]。
2.2血液细胞标本的采集
血液细胞标本的采集都是从患者身上采集静脉血或末梢毛细管血。静脉血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变情况,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也能够重复的进行检验,对统计白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很大的帮助[3]。因此采集血液样本时,静脉血是首选。并且采集血液时,不要在患者输液的滞留针部位进行,不要在输液静脉同侧进行,这样血液因为药物、输液等的影响而被稀释,对检验的结果产生了影响。
2.3对血液细胞标本进行抗凝处理
完成标本采集后,对抗凝剂的使用要更加合理,抗凝剂是EDTA,对血小板和白细胞形态没有严重影响。而且对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关系要控制好,如果使用的抗凝剂不足,血浆内会出现为凝血块,导致仪器阻塞,对结果产生影响。如果血液比例太低,白细胞形态会发生变化,同样影响结果。通常抗凝剂的浓度控制在1.5mg/ml左右[4]。
2.4稀释血液细胞标本
白细胞的计数比较困难,需要对血液进行稀释,如果稀释倍数太高,血细胞数量会降低,稀释太低,又会导致血液细胞出现重合缺损情况。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稀释比例为1:250左右,而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稀释比例为1:20000左右[5]。
2.5储存血液细胞标本
有研究人员指出,在采集血液标本的5min内或者30min以后,先将其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如果在8~10h内对其实施血液细胞检测,便能够获得理想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若在稀释血液细胞的过程中添加有适量的细胞稳定剂,则保存时间需要控制在4h以内[6]。
3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3.1健全质量控制机制
更新质量控制理念,完善检验机制。检验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要明确,能够有比较完善的奖惩机制。并且对实验室操作指标进行完善,保证实验人员的操作是有依据的,减少失误率。
3.2规范血液细胞检验流程
对检验工作流程给予重视,实际操作中,检验人员要根据血液检验设备来对检验流程进行优化,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及时说明。
3.3完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法
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时,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不可缺少,各环节要有序的衔接。
3.4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患者接受血液细胞检验前,要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仔细的校验,保证设备的性能良好,然后根据相关规程和要求进行检验操作。
3.5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方法
(1)一般而言,血液分析仪的工作温度为22℃左右[7];(2)要严格遵循实验室操作程序进行,且血液分析仪要定期保养,做好清洗工作,必要时需要浓缩冲洗;(3)要全面地分析参数的变化情况,并要借助于直方图对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必要时,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进行仔细的复查.
4结果
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了样本的采集、稀释、储存、检验等,在这些操作过程中均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让结果和真实情况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或者治疗,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预防,采取质量控制手段,提升结果的准确率。
5结语
选取接受过系统培训并合格的检验人员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并对血液细胞采集、分析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分析质量控制时检测前,对试剂盒抗凝剂稀释比等等进行核对和确认,并且关注血液分析仪的运行情况,进行疾病判定时,要绘制细胞直方图,根据检验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处理,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总之,在采集、稀释、储存、检验等操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均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让结果和真实情况出现偏差,影响临床诊断或者治疗,临床开展血液检验时应该要对质量控制引起重视,能够提升检验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23(9):1378-1379.
[2]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xx,23(10):133.
[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xx,12(1):125-126.
[4]刘金朋,孙院红,罗冲.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xx,2(23):4772-4773.
[5]王天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xx,31(13):115,117.
[6]宋庆欣.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27(23):3196,3213.
[7]张瑜.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xx,27(4):398.
[8]范喜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xx,23(19):116-118.
医学检验论文3
临床医学检验已经成为疾病诊断、观察及了解被检者不良反应的重要辅助措施,为医护人员进行更好的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1]。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由于检验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要全面控制并保证其高质量是有难度的[2]。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故本院进行此次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本院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样品1500例,其中有525例为血液分析检验,488例为生化检验,300例为尿沉渣检查,187例为便分析检验。
1.2方法:所有的检验样品均按照临床操作规范进行,无论是从检验样品的准备过程,还是到样品的分析都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如在准备常规的生化血液检查样片前,被检查者应在1周前便开始戒烟戒酒,不吃高糖高脂肪类的食物;在收取检验样品前两天开始食用流食;在抽血样品的前6h,被检验者要严格禁止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注意保持情绪稳定[3]。在抽取检验样品后,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保管、送检和分析检验样品,注意检验样品对光线和温度的要求,并按照规定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1.3判断标准。检验失误有3种情况[4]:
①检验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需要再次检验;再次检验的结果却与预期是一致的,进而验证了第一次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失误;
②在检验样品从保存、送检及分析的过程中,只要出现样本丢失或污染,都被认为是检验失误;
③由于检验设备和检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情况等因素导致检验样品的结果失效等情况,也被认为是检验失误。
2结果
在1500例临床检验样品中,一共出现342例,占22.8%。其中以检验准备阶段的失误率最高,出现样品检验失误220例,占64.33%。其中又以被检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准备为主要原因,共有213例,占62.28%。
3讨论
3.1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
①从研究结果可以了解,临床医学检验失误率为22.8%,其中以被检者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准备主要原因。被检者来自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对于相关的检测要求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5]。当医护人员没有对被检者进行足够的宣教,根据被检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就很容易导致被检者的理解误会,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如大多数人都认为去检查只需要早上空腹就行,对于较为特殊的检查并不了解。年龄较大的被检者由于记性不好、理解能力差,常常会忘记相关的准备要求。此外,不同体质对于检查结果也会产生影响。如新生儿各项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RBC、WBC和Hb的指标高于正常人,而男女由于体内激素不一样,其检查的结果也会存在差异[6-7]。
②研究结果显示,采集的部位与时间不对是导致医学检验失误率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占15.20%。导致这一原因是由于采集人员专业素质不合格。作为医学检验样品的主导者,采集人员应该对样品的相关知识非常清楚。众所周知,人体内的各元素含量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机体的运动、饮食和作息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8]。什么时候采集检验样品质量最佳,如果采集都属于采集人员应该知道的专业知识。采集人员若没有掌握好该知识,不仅会影响采集样品的质量,也会降低被检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③从研究结果还可以了解到,样品在保管阶段与检验设备也是造成检验失误的原因。检验设备无法使用,医护人员将样品与其分析数据弄错,没有进行良好的保管,导致样品出现污染、丢失或混淆的情况,都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的检验质量。尽管其所占比例比较小,但仍应该注意控制。
3.2有效提升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措施:
①加大对被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作为医学检验样品采集的主要来源,被检者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到检验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大对被检者的宣教工作,根据被检者所要进行的临床医学检验的种类,并结合其年龄、文化等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如被检者为老年人,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向其讲解准备工作,并反复叮嘱注意事项,做好提醒工作。如果该被检者是要接收比较特殊的医学检查,准备工作比较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电话定期提醒被检者准备事宜,帮助被检者做好准备工作。
②注重提升采集样品人员的专业素质:采集人员要熟悉掌握采集的知识、技巧等专业知识,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被检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也是保证医学减压质量的重要环节。除了院方要加大对采集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好采集细节的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采集前,采集人员需要了解被检者的情况及所需要检测的项目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采集中,采集人员可通过语言、动作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保证采集过程的顺利。采集后,采集人员要与保管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③做好样品检查过程与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工作:当样品进行检查前后,检查人员应再次确认样品的信息是否正确,如存在问题应立刻检查并改正。采用贴标记的方式区分不同时间、不同检测项目的样品,避免出现样品混淆的情况。定期检查检测设备,做好日常的保养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好问题,保证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医学检验论文4
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提出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法(又称T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1]。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特点是小班上课,课堂可控性强,适合应用TBL教学模式授课。本课题将TBL教学模式应用于本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旨在培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探索育人新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及分组
选取本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一、二班共60人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一班为实验班,在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配合下分成6组,每组选取一名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二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课程选择
选取检验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作为实验课程,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四门课程严格按照TBL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授课,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1.3教学设计
以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相同。
1.4TBL教学效果反馈
教师设计纸质问卷,内容包括:
(1)TBL能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TBL能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合作基础。
1.5成绩考核
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随堂成绩,二是笔试成绩。随堂成绩包括三个部分: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和个人对团体贡献率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个人成绩即个人纸质测试成绩;团队成绩=(团体互评分数+教师评分)/2;组内成员给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成绩。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基础知识题40分;综合应用题60分。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成绩=50%随堂成绩+50%笔试成绩。1.6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教学效果反馈结果
通过本学期TBL教学法的应用,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力;82%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信息检索和信息运用能力;85%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85%的学生认为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使用TBL教学法。6%的学生认为TBL法增加了学习负担,占用了课余时间。12%的学生认为演讲学生的重点、难点不突出,学习时压力大。
2.2考试成绩结果
对四门课程的期末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总成绩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总成绩(P<0.05)。
3讨论
3.1T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正确、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对于当下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学生在文献资料的查阅中,可以迅速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找准信息源,筛选信息,分析信息,为我所用,为以后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一学期以来学生对教师所设计问题的查询,学生们学会了怎样准确地检索信息、正确地利用及筛查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储备、处理技能,以及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鉴别、使用的能力。
3.2培养检验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TBL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3]。检验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科学研究,团队的协作意识很重要。研究表明,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之间需要合理分工、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各尽所长,紧密沟通,达成共识,最终找到能够顺利解决教师设计问题的最佳方案。课堂中学生对本组的设计方案和观点进行展示,以及对其他组学生和老师的质疑要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业务能力,在问题的讨论和答疑中,允许本组学生补充,这就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充分展示本组的知识成果[4]。
3.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主体地位的构建是大学生课堂中一直追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5]。在TBL教学法中,学生课前预习和团队分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预习、讨论和成果展示时,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材料,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学生的责任,积极构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专业的非专业的,意见统一的不统一的,所以学生要通过资料查询、专业书籍的查阅等各种途径积极探讨,存同求异;在团队讨论中会遇到各种争论,面对这些问题和争论,学生需要认真聆听,认真分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以提高,真正做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在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打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时学生被动、懒惰学习的局面[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非常珍惜展现自我的机会,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课件,极力地展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学生在展现自己成果的时候,骄傲自豪感油然而生,短短的几分钟既给了学生一个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小组讨论时,许多学生认真记录其他组的观点和方案,认真分析,反复斟酌,无形中极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TBL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要博览群书,掌握专业的非专业的知识,以应对课堂中纷繁复杂的变化,正确合理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树立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亟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人都想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但有时表达者语言不够精练,过度紧张,课件繁杂,时间冗长,占用课堂时间多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掌控课堂,既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合理的布局课堂;教师观念急需转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归纳、总结或者及时的纠正方向和解答疑难问题。在学生方面,小组的合理构建有难度,人员分配不够客观;有的学习小组成员信息检索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复制,没有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有的学习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简单的回答问题,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提高,一些学生的材料准备精彩,但是表达不利影响了讲授效果。
综上所述,TBL教学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确立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下一步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2]胡兆华,郑霞霞,方仙桃,等.TBL教学法的学生反馈意见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43-1145.
[3]魏红蕾.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28-129.
[4]ThompsonBM,SchneiderVF,HaidetP,etal.Teambasedlearn-ingat10medicalschools:2yearlater[J].MedEduc,2007,41(3):250-257.
[5]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6]方仙桃,胡兆华,郑霞霞,等.TBL对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能力影响的调查[J].浙江医学教育,2011,10(2):14-16.
医学检验论文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分析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要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与测定,并通过及时与准确的报告,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基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具体分析在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加强措施,以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提高;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多元化的方向渐渐演进。在现代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当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已经成为帮助临床医生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弊端,而怎样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促进临床检验技术的提高,也已成为医学界所关注的重点。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概述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要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与测定,并通过及时与准确的报告,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包括对微生物、生物、血清、细胞、抗原、抗体以及其它体液的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再配合其他的检查技术,可方便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其特有的准确、可靠、快速等性质,在临床应用中也为更多的患者争取了治疗的时间,并大幅度地提高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1]。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问题
虽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法。
2.1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之间的不和谐 近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越来越多,使得检验科所要检验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临床检验的工作量,加之临床检验应用还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加上一些医院临床科对检验科之间对相互工作内容与方法不了解。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检验与临床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若检验医师长期与临床医生处于对立的、不和谐的状态当中,因此也会给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阻碍。
2.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与发展的了解度不够 从我国医院的现状来看,一些医院还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新的检验技术,加之部分临床医生对检验医学的进展不太了解,从而使得检验项目的申请也不太合理。在以上前提的作用下,有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从而也会增加临床医生与检验医师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诊治方法的怀疑,因此也会增加医患纠纷的产生。
2.3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不合理 在临床工作当中,有些护理人员对待本职工作存在不认真、责任心的现象,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对标本采集的不合理性。例如,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方法不正确、对标本送检不及时等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临床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这也给临床医生的诊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措施
根据目前临床医学检验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加强,以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使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更加科学与合理。
3.1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的整体协作性 临床医学与临床检验两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也必须要求临床医学与检验的整体协作性。临床检验的精准性离不开临床医学的配合,而临床医生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性也与临床检验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些考虑,检验科与临床科在提高素质,规范工作的同时,也需加强对新技术、新仪器、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另外,临床科与检验科的人员也需加强沟通与交流,熟悉双方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进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3.2合理应用先进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先进的方法与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用到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当中,当下的检验技术也有效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因此,医院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合理地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例如,将自动化技术融入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通过智能、自动、一体的特点,使检验更加过程更加快速,结果更加准确、直观与全面。另外,先进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也有效地综合了传统检验技术中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血液学等之间的分界情况,使各种检验项目可以一起进行检验。这也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所患疾病的确诊率,并为患者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2]。
3.3规范临床检验标本的取样操作流程 ①取样时,一定要保证取样容器的干净,需加强对取样所用器具的消毒措施,针对要求较高的样品,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护理人员在取样时,一定要采用标准化的操作。例如,在血液取样后送至检验科检查时,需严格按照规范加入抗凝剂,以避免血液凝固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而在尿液收集中,也需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段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收集,尿液标本的收集包括1 h尿、2 h尿、24 h尿与随机尿等等,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收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大便样本时,需对试样尺寸规范操作,采集时一般取大豆大小样本即可,也可以采用多点取样法,以确保检验样本的准确性[3]。③医院也可对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定期的讲座,对样品的采集、存放、送检等工作的规范化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使其能够意识到检验样本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本职工作的规范,有效地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样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属于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的各医院应该针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从而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进而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清华.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xx,7(7):86.
[2]王化民.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重要性及措施[J].健康必读,20xx,6(6):106.
[3]王翠兰,黄玉双.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xx,2(2):116.
医学检验论文6
中国的检验医学教育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而检验医学本科教育也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并逐步完善。检验医学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完善。由美国管理学家威廉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总结的质量管理工具———戴明环(PDCA循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后,逐渐应用于各行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PDCA循环引入到教学领域,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检验医学为实验型医学,随着检验医学教育改革,为保证检验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发展的人才,自20xx年开始,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教学特点,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进行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的保障了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现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Plan)
分析我校自20xx年以来10多年的医学检验专业理论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提炼总结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制定整改方案计划,包括整改计划的实施目的、实施步骤以及及预期效果。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质量体系文件是教师进行检验教学前的必修课。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达10门,短短的一学年时间内完成10门专业课的教学,不仅任务量大,而且涉及的授课教师众多,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这就更需要全程标准化和规范化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全面熟悉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计划工作的重点。我系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来自临床一线,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体系和质量控制非常熟悉。任课教师在进入专业授课过程以前,检验系通过对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秘书及任课教师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医学检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熟悉教学的程序性文件和教学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依据文件要求组织和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再收集以往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整改计划。
2实施计划(Do)
根据已制定的整改计划,关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全程质量控制,包括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
(1)授课前的质量控制包括教案的准备、新教师试讲、教学课件的规范化制作及审查、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计划。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使教师在授课前对所授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估和充分准备,力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
(2)授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教学督导、同行评议、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即时评价、及时反馈,跟进整改。
(3)授课后的效果审核和分析,要重点关注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课后的提问和小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还可通过期末考试分析来反映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另一角度评估教学的效果。
3效果检查(Check)
检查已制定计划的实施效果。采用教师自检、教师互检、教学督导检查、学生评教等方式,将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通过期中、期末考评和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重点是考核教学效果,来反映教学计划及实施情况。
4进一步措施(Act)
在检验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的正确做法予以确定下来,形成文件确定下来予以传承,对于已发现却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整改效果还不显著的问题,继续深入探讨其内在根本原因,并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输入内容,启动下一个PDCA循环。
5PDCA案例
监测项目:20xx级《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学》教学效果。预期目标: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对教师教学进行质量验收,以及通过学生评教对教师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存在问题:理论考试优良率低,约45%学生分布在60~70分区间,卷面成绩有9人(共46人)<60分。学生反馈教学重点内容与临床常用不相符,缺乏对学科的全面了解。原因分析:理论考试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实际运用的灵活程度,20%的题目结合临床分析,理论考试优良率低,反映了学生基础联系临床的能力较薄弱,这与学生缺乏临床检验实践活动有关。理论考试结果与学生评教回馈基本相符,反映了学生深入认识检验科学在临床工作的运用的迫切性。PDCA循环计划(PLAN):在教学活动中,以老师为窗口,增加学生对临床检验的认识;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见习机会,早期接触临床检验。实施(DO):在课程授课绪论中,增加临床检验知识导论方面的内容,加深对学科临床应用的了解;要求授课老师在掌握课本知识基础上,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广泛涉猎专业相关知识,能做到在负责课程教学中,以临床案例分析带动教学,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在第三学期以及周末等空余时间,安排学生进入检验科参观学习。检查(CHECK):课程秘书处收集、汇总各种检查出的问题,不定期召开教学质量研讨会进行全系通报;开展即时评教活动。每一次课结束后,由听课学生以及督查组对授课老师本次课的授课进行评教。增加知识临床运用的考核,分析考核结果。处理(ACT):备课准备会中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课程负责老师修改增加教学内容,提交教案;督查审核,试讲通过后推广到实际教学工作;进行课程考核评价,学生评教反馈,总结回顾。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PDCA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医学检验专业理论教育中,是适应检验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PDCA循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教学质量管理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医学检验专业理论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型的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其他院校的检验医学教育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医学检验论文7
1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
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是实习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以被动教育为主,学生大多被程序化操作所禁锢,忽视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因而在整体能力上存在不足。
1.1分析和处理异常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非正常结果,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其原因。例如,很多学生不知道溶血标本对血钾和转氨酶的影响,脂血标本对酶类测定和比浊项目结果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些结果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不清楚处理程序和步骤。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相互矛盾的检验结果的能力明显不足。比如,当微生物检验的药敏报告中出现产ESBLS的细菌对所有头孢类抗生素均敏感的结果时,学生都会熟视无睹。
1.2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不足
由于知识结构的原因,学生不知道如何联系临床来解读检验结果,不知道异常检验结果哪些是由疾病引起的,哪些可能是由检验过程导致的。例如,多数学生不知道脾切除后血小板会升高,某些药物使用后会影响凝血功能测定结果。由于解读临床检验结果能力欠缺,实习时学生在回答临床提问和咨询时往往无话可说,也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3排除仪器故障能力不足
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虽然仪器种类很多,但其工作原理无外乎几种。然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仪器的日常操作,并不了解其工作原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仪器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更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排除。
1.4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能力不足
临床检验工作服务对象是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然而,学生在与其沟通时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交流内容匮乏,无话可说,另一方面沟通技巧欠缺。前者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后者则表明平时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缺位现象。无论何种原因,沟通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对解决临床问题带来影响,有的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2原因分析与思考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存在的上述问题均可能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同时也与现代医学检验专业培养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要思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2.1学校课堂教学有待改革
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与临床检验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计划和内容中公共科目所占课时过多,临床课程比重太小,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不足。
(2)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堂教学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没有把临床实例很好地引入到教学中来。此外,现代医学检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动化仪器的使用,而当前课堂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明显偏少。
2.2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临床带教教师观念有待改变。在医学检验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往往重视集中授课,而忽视平时的临床带教,认为平时临床带教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操作流程。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带教教师教学主动性不够,带教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2)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带教教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日常工作,对教学研究较少,理论知识也有所欠缺,这使得其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力不从心。
2.3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仍需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虽然经过学校的培训,但需要进一步强化。许多学生对于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常用培养基的制备、血涂片的制作、移液器及量筒的使用等仍然不够熟练。
(2)学生人文素质和沟通技能有待提高。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主要是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际交流能力培养。这种缺位,使得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
3对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多种临床教学手段的运用加以改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
(1)改革授课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临床实例为基础的分专业组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专业组以月为单位针对本组学生安排“异常结果的判读与处理“”如何解读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仪器的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等内容讲授,要求授课教师联系临床实例,科室随机抽查授课内容。
(2)引入主动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专业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本组学生讨论会,以学生为主导,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3)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提高学生临床沟通能力。在实习前教育中增加临床沟通技巧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对实习生临床沟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
(4)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带教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学的网络课程培训,鼓励年轻带教教师参加教师资格培训,加大对带教教师理论培训和考核力度,以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综合素质。
(5)改革考核模式。改革以往重评语、轻考核方式。科室在各专业组的出科考试中增加40%左右的综合能力考试内容,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计入学生实习总成绩,作为实习评定的依据之一。
医学检验论文8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技术。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日益紧密连接,为临床筛检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其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本文通过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过程存在的若干问题
1.1临床医学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认为质量控制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而在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一些检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检验操作规程,并抱有应付的态度,对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另外一些上层领导者主要负责安排工作任务,重视经济效益,忽略医学检验质量,导致检验工作出现严重问题。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大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也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并未将这些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20xx年1月发生在浙江省中医院的一起重大医疗事故—检验科技术人员工作中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毒。这个事故证明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把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性。
1.3临床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良好的沟通。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平常忙于自己的业务工作,二者之间缺乏一座“便捷、实用”的沟通桥梁。临床医师越来越依赖医学检验报告,但他们对医学检验专业了解过于简单,缺乏从检验专业视角的探讨和分析。许多检验工作者把自己定位于“化验员”的角色,对临床医师的疑问、咨询没有做出良好的沟通。笔者工作中遇到一次血培养结果阳性,马上报告临床医生,医生也根据药敏给患者用药,同时也做了进一步检查以及复检,最终确诊患者并没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感染。培养出的细菌仅仅是因护士抽血消毒不严格污染了皮肤表层的细菌。由于没有及时沟通,没有向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草率发了报告,导致诊断错误。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医院应鼓励检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有关检验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医院应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检验人员的相互探讨和交流,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3-4]。我们常规的工作模式:单次检验→发放报告。由于工作繁重且试剂成本高,除了异常的结果一般不会复查,那我们应如何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呢?检验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工作质量作为核心,严格控制检测误差,杜绝差错事故。比如:接收标本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检验项目;如果患者检测血脂,要交代患者检查前3d不要食用高脂食物,空腹12h后抽血;收集细菌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仪器的维护、试剂的添加、质控人员最好为同一操作者,这样可以降低失控率和差错事故。
2.2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只有检验工作者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办事,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学制定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3促进临床医生与检验技术人员积极沟通。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事业上的作用越发明显,不仅与患者息息相关,而且与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与临床科室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5]。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定期交流,交换意见,可将医生的建议和专业问题深入阐述。除了合格的标本、准确的操作外,临床用药等治疗措施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应对所发出报告给予恰当的解释,收集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的建议,改进检验工作和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要求。
3结语
质量是行业发展及赖以生存永恒的话题,当前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们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我们质量控制的目的应当是满足你(临床医生)、我(实验室自身发展)、他(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各个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为医院临床诊治和就诊患者了解病情提供精确的检验数据,不断实现医学检验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娟.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xx,19(3):175-176.
[2]何在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xx,2(9):1760,1763.
[3]何克钢.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环节中的有效策略分析[J].医学信息,20xx,28(40):13.
[4]匡萃峰.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xx,28(20):124-125.
[5]季建芳.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xx,3(18):263-264.
医学检验论文9
摘要:医学伦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其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医德素质教育。但是现如今医学伦理学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在改革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这不仅是伦理学改革的出路,也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的必要途径。医学伦理教学改革与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结合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改革以及优化教学资源上。
关键词: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素质教学改革
现代医学治疗范畴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治疗疾病,而是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促进医学与人的关系的进一步和谐,这也正是医学伦理学的宗旨之一。医学伦理学历来是医学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进而使之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医学人才。
一、医学伦理学亟待改革
(一)教学上强调理论忽视实践。
医学伦理学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其本身肩负了培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等全球医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的任务,需要加强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方法上缺少学科间整合学习。
医学院校通常将医学伦理学单独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进行安排,忽视了其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协作。
(三)资源上医学伦理教师匮乏。
虽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来越高,跨专业人才也加入到医学伦理教学队伍中来,但是兼具哲学素养和医学实践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匮乏。
二、把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医学伦理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古往今来,对于人才来说,德才统一是最有价值的。而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其主要面对的是人,因而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者应当积极倡导高尚医德医风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进行重新定位,更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在医德教育上加大投入。
1.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
医德教育要摆脱纯理论教育的观念,要在实践中发展医德理论。如果忽视了医德教育的实践性,采用说教式教育,不仅会使医德教育变得乏味、无趣,更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标。
2.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客观认识。
在医德教育的过程中,有理论认为医德教育是无能的,因为社会不正之风会完全颠覆学生在校习得的医德观念,因而是无能的。也有理论是认为医德教育是万能的,只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可以培养出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我们应当客观认识医德教育的作用。
(二)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相结合。
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医学伦理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不仅是培养学生高尚医德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伦理教学改革的出路。中共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既是对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针对目前医疗行业出现的医生收受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不良现象做出的反应。对于医学生来说,培养高尚医德是迫在眉睫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者改革医学伦理教学,深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以培养现代化的医学人才。
1.改革教学内容。
医学伦理学应当摒弃过时的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而不是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构建合理可行的医德评价体系。体现在伦理学教材中,应当针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如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等,从而增强医学伦理学的现实指导性,也为医学生医德培养提供真切实际的指引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提高其对医学伦理学的信服程度,从而培养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准医生。
2.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医学伦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就是摒弃原有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分析新近发生的事例,讨论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和原则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体会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把握医学伦理学的宗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医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改革教学模式。
医学伦理学是基础学科,因此应当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学科间的整合学习,这样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在医学伦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专业课、临床实践科目沟通与协调,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融会贯通,实现医学伦理教学的实效性。此外,学校也应将强医德文化的塑造吸收到校园文化中来,加深学生的医德意识。
4.优化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医德教育的比重,需要选派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兼具医学实践和哲学素养的教师担任医学伦理学教育工作者,还学要定期组织医学伦理学教育者外出参观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资源。此外,还可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证教学质量。
医学伦理教学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旨在提高学生认识和分析医学伦理问题的能力,承担医学道德责任和义务。医学院要以提高以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基本思路,改革医学伦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与资源。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全体医学教育者与医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唯此,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医学知识和较高医学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彻底提高我国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广臻,王晓燮.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xx,6,(2):42.
[2]柯少娟.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EB/OL]
[3]尹奋勤.医学伦理学[J].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xx,(8).
医学检验论文10
摘要:当前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学检验检测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检测仪器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台性能强大的分析仪器是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但在使用前,必须对其检测系统性能进行深入评价,这样方能保证临床检验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本文在分析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以期为确保医学检验检测工作的准确、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
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是保证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检测仪器临床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检测评估、精密度检测评估、特异性检测评估、灵敏度检测评估、准确度检测评估以及总误差检测评估等内容,唯有达到预期性能水平的检测仪器,方能投入临床中使用。因此,如何更好地优化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课题。
1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案分析
医学检验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检测评估。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是指在未经过任何预处理的情况下,利用检测办法所获得的可靠结果范围,其是由医学检验部门根据方法学定的医学判断而确定的。CLIA最终法规中指出:必须在保证检测系统封闭性的同时,对其可报告范围进行检验。检测系统的可报告范围与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是完全不同的,其是临床可报告范围的延伸,可对标本实施浓缩、稀释或预处理[1]。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的高、低值正是检测方式的线性限,故可认为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就是检验系统线性范围。二是准确度检测评估。准确度就是必须保证检验均值完全符合实际值,实际值与检验均值之间的偏差被称作系统误差,其属于总误差范畴。在对系统误差进行评估时,必须由医学检测部门利用一个典型的患者标本进行一个方法比较测试来实现[2]。此试验过程较为简单,可选用检验控制品和校准品,借助具备检验结果的标本来评估其准确度,以此来检验系统误差。三是特异性检测评估。特异性检测评估是指潜在的评估干扰,因为每台检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在或内在因素的干扰,这样极有可能干扰检验结果。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计量-响应曲线来评估检测系统的特异性,通过分析曲线,可计算出有关干扰浓度,进而做出准确的评估。四是精密度检测评估。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就称作精密度,检测评估精密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批间精密度评价和总分析。目前主要是依据精密度指数大小来评估精密度,如果精密指数的判定值超过1,则说明检测仪器的随机误差已超出有效范围,应再次进行试验检测;如果精密指数判断值小于1,则说明检测仪器的随机误差未超出有效范围,试验能够给予有效证实[3]。五是灵敏度检测评估。检测系统所能探测到的最小分析物浓度就称作灵敏度,可通过检测、计算阴性标本的最小分析物浓度来判断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精准性,最好选用相同的标本。六是总误差检测评估。总误差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有关工作人员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最终结果,而且是评估检测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的总误差未超出有效控制范围,则可确定此检测已达到预期性能标准,可在临床中使用。
2优化建议
在使用医学检验检测系统之前,必须认真检验仪器,确保其性能能够达到预期水平,这样不仅可提升病情检测效率和质量,而且可减少医护人员的麻烦,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在使用检验仪器时,应不断完善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及时记录实践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以便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实践操作,可更为直接地发现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医院患者数量很难预估,为了保证患者就诊的顺利、快速开展,则必须确保检验检测系统的性能,认真落实医学检验仪器的维修养护工作。例如,在维护禁言检测系统时,应认真记录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系统进行改进。由于医学检验试验并非均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不同环境下医学检验试验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检测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医学检验检测系统的评估,并非只是单纯的采集整理数据,更注重检测系统对数据的开发读取功能。应结合实际环境来调整检测系统,根据实验环境来改进检测系统性能,这样方能保证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保障医院的长远发展。
3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应用医疗设备之前,必须认真落实设备检测系统性能的各项检测评估工作,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优化检测系统性能,这样方能保证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保障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优良.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的性能评价[J].智慧健康,20xx,4(3):47-48.
[2]张莉,吴炯,郭玮.医学检验检测系统应用前的性能评价探讨[J].检验医学,20xx,21(6):560-563.
[3]张瑞镐,王美娟,居漪.国产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的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20xx,23(6):660-663.
医学检验论文11
医学检验是一门集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任务是培养能在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或医学类实验室从事医学检验及相关工作的高等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重视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成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方法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相辅相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只有加强教学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才能促使我院实验室的功能和效益发挥到最大。为提髙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本院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1.加强实验室建设
1.1建立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实验室。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是将计算机系统、显微镜和网络系统组合应用的一种多功能教学系统,它将讲解、示教、观察、问答、讨论和监督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指导作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存储空间不仅使课堂内容大大扩充,而且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机可以对学生机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更方便对学生的考核,大大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另外,学生机可以随时向教师机发出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单个解答,也可以集中解答,真正实现互动实验教学,提高师生积极性和实验教学质量。
1.2建立仿真门诊检验科。
为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校内实验室模拟临床门诊检验科布局,建立了实验室内的“门诊检验科”。该科主要分为标本采集窗口(血液采集,体液收集标本检测(血液、体液常规检测,血液、体液生化检测等)检验报告发放与咨询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配备应有的检测器材、试剂及仪器。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方式模拟临床完成从检验单开出一标本采集一标本检测一报告发放一检验咨询等一连串检验程序,“真实情景、真实设备、真实流程”,在反复练习中,使学生亲身感受临床检验师角色的重要性,真正实现学校与临床的无缝接轨。
1.3先进仪器设备购置。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不断更新,大量先进仪器涌入市场,现有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早已跟不上临床检验科自动化的普及速度,实验室势必要引进先进仪器,进一步加强自动化教学。实验室先后购置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等先进的自动化仪器等。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自动化检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基本技能训练。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其必需、实用、可操作性。实验教学要注重联系临床及时调整实验内容,剔除那些落后、繁琐、已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加入教材还未能更新临床已经使用的新技术。但是自动化仪器的普及往往让学生误以为可以忽略手工操作训练,实则相反,自动化技术对检验工作者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工作者的专业基本功是仪器检验高质量的前提保证。因此,在突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基础上,还要继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依然是检验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
2.2开放性实验室及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三大目标检验专业实验室每周定时对学生开放3次,安排教师指导,鼓励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相关实验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走进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参与课外辅导的同时可总结课堂不足,及时加以补充。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操作训练环境,并大大提髙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PBL模式是1969年由美国医学教育先驱Barrows教授提出,并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协作解决问题。由教师提前2周左右给出问题,学生分小组围绕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收集资料,讨论,最后在实验课上鼓励各小组给出自己的方案和思路,最后集体讨论最终方案,并予以实施。PBL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些积累对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单位大家庭是弥足珍贵的。
2.3实验考核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考核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和学期结束对学生操作或者形态学上的考核,形势较单一,评价不全面,且学生易忽视平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进。依据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内专业实验课训练指导,其主要内容包括技能训练和技能考核与评价两部分。不同科目的每个或每组实验在技能训练后给出技能考核与评价表,主要包括操作考核与综合评价。每个步骤均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并赋予分值。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量化考核打分。这种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端正实验态度,专业实践能力得以强化,团队精神显著增强。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上述几点只是其中几个方面,且有些还在尝试阶段,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实验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整体教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
医学检验论文12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办于2007年,始终以“慎思明辨、严谨求真”的学风走过了六年的办学历程,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已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20xx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的教学评估,经过三年的努力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专业建设方案及工作目标落实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级学科的标准和内涵、专业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适应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求活力,以质量求发展;为基层、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在系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既要切合实際,又要有扩展性。2、体现特色原则。加强理论和基础教育的传统风格,积极将医学检验的前沿知识、技术引入到课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3、突出重点原则。专业发展应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与先进技术接轨,与未来教育技术接轨的专业发展方向,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4、与临床紧密结合原则,积极联系实习基地和教学医院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临床一线的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医疗设备更新滞后的问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掌握较新的临床检验技术和方法。
2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措施
2.1专业目标的定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工作目标是以21世纪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发展与应用为依据,以面向县级及以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站等对医学检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传统理论课程基础上,专业课及时捕捉技术动态,引进先进技术,把前沿的医学检验理论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基础理论及实验方法学知识技能,在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控中心、防疫站、各种检验检疫机构,医疗试剂、药品、仪器销售研发机构等工作的医学专门应用型人才。
2.2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国家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岗位职责、任务,本着造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正确的实验诊断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发展新的检验项目能力的应用型检验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进行反复修订。
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的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增加了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强化基本素质、重视实践能力。加大了必修课实践操作能力的评分比例,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重,特别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培养。新教学大纲特点是始终体现知识更新的要求,强调知识的应用能力,将较新的实验方法学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
2.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2.4.1改进教学方法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问题讨论式、启发式、总结式上课形式,教与学互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与效果。
2.4.2教学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手段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根据课程特点,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形态学方面检查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形态的教学直观易懂,在减少理论课课时的同时,讲授的内容反而有所增加。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感性掌握。为此,我们积极强调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2.5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将各门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淘汰内容陈旧和重复的实验,将整个实验分为基础技能性以及基础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效减少了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实施实验课试行指导教师制,开展病例教学,模拟临床检验科检验工作流程,进一步让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工作角色,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实验课的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而且比例提高。
2.6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师资建设任务,大力引进专业骨干教师,鼓励无课教师或课少到医院检验科进行见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建设兼职兼课教师队伍。
3问题及改进措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涉及领域宽广,综合性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教学中也意识到在医学检验某些领域与国内一流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国内、外甚至省内、外学术交流缺乏,在国家一流刊物上发表的成果不够多,研究经费较少;专业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专业建设投入不足等,对此将把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建设投入、科研成果的提升的突破作为工作重点,周密谋划,制订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含金量,科研方面坚持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
医学检验论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院20xx年3月~20xx年5月收治的68例上消化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有48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25~70岁;病程1~5d;病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有30例,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 例,胃癌出血 5例,出血性胃炎 10 例,重度糜烂性胃炎引起出血 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 3 例。随机把收治的6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单纯采用急救护理,治疗组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饮食、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用急救护理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准备好一切抢救物品,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血药物,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在出血期间不能乱动,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让患者取平卧位,把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造成窒息;在呕血后,及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造成感染。同时清除口腔中的积血异物,让口腔保持清新,除去异味,避免异味导致再次恶心、呕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1饮食干预
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与该病相关的饮食知识,并尽可能地按照患者的喜好选择较为合适的食物,当大出血期间的患者,应当禁食、禁饮>24小时,情况好转后再给予其半流体或软体食物;尽可能地使患者朋友保持少吃多餐,同时多选食为柔软、含丰富维生素、低蛋白以及低糖、低脂、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炸食物。叮嘱进食时细嚼慢咽,防止因为动作过大造成的再损伤;适当配合食用新鲜水果。
1.2.2药物应用干预
合理选择用药,在选择药物时应当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其合适的药物。并根据所用药物的性质,准确把握药物的适用条件及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防止药物给患者的病情带来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抓好药物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当熟悉并掌握该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应使科室内的医护人员熟知药物情况。
1.2.3心理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自己大量呕血、便血,而会感到害怕、恐惧、烦躁不安。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应当积极向患者解释,给予其心理安慰,并讲解该病通过临床治疗是可以得到纠正的,由此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1.2.4健康教育干预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出血的病因,预防、治疗措施及疾病预后。让病人及其家属掌握出血症状判断方法及就医指征,可以把健康教育的资料整理成小册,分发给患者,让患者充分了解到消化道出血的可防性与可治性。
1.2.5出血干预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呕血和黑便,因此在临床中,护理人员需要对出血的特征能熟练掌握,对出血量进行准确估计,通过呕血和黑便颜色、形状对出血速度做出准确判断,由此为患者生命的抢救提供有力保障。
1.3疗效标准
有效性:全部临床症状呕血与黑便均消失;显效性:呕血与黑便均有所好转;无效:全部症状与治疗前未发生任何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正确的判断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所在[2]。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样占重要地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从病情出发,在急救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饮食、用药、心理、健康教育、出血等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出院后,仔细指导患者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处理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到医院复查,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医学检验论文14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医学临床科学检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我院20xx年8月-20xx年12月的12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检验失误例数,分析原因。结果1256例患者共检验2127次,产生305次(14.34%)检验失误。主要包含检验准备、样本采集、样本处理和其他因素,对应阶段失误概率分别是64.92%、22.62%、4.26%和2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多,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制订详细解决措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精确检验数据,以提升我院临床检验和诊疗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对策
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检验工作是开展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保健的基础;因此,进行严格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应该从检验的前、中、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xx年8月-20xx年12月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惠济医院治疗的1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5例,女531例;年龄1~71岁,平均(37.2±9.5)岁。这1256例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2127次,血液分析检验共计721次,生化检验共计456次,尿沉渣检验共计172次,便分析检验共计127次,分泌物检验147次,皮肤组织检验504次。
1.2方法
患者检验工作在检验准备、样本采集、处理措施的各个流程上均按照临床检验规范进行操作。例如,此处详细介绍检验准备中生化分析的检验规范:患者需在抽血前1周应禁烟戒酒、禁食高糖高脂食物;抽血前两天应进食流食(此处可视具体检查项目而定);抽血前10-12小时应保持空腹[2];抽血前6小时禁止开展剧烈有氧运动以确保患者标本采集前情绪平复。
1.3检验结果判定
检验结果异常需再检验,若再检验证明前次结果有误,应记上次检验失误。检验过程中出现检验样本的丢失、污染或损坏等,应视为检验失误。其他需重测且证明前次检测失效情况,亦记为检验失误。
2结果
1256例患者共开展检验2127次,有305例(14.34%)患者出现检验失误。检验准备阶段失误概率64.92%,样本采集失误概率22.62%,样本处理阶段失误率4.26%,而其他如设备、操作不当的失误概率8.20%;
3讨论
3.1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目前,医院每天患者量大,临床检验工作量非常大。其中,检验准备与样本采集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在随后日常工作中应尤为注重,提高检验质量;此外,样本处理等工作流程清晰、规范,但依然出现失误,日后应根据样本处理的各项规范及要求,深入贯彻执行,并端正工作人员态度;而检验设备、试剂、方法不当,则需多项工作配合。例如,医疗机构需及时更新检验设备,选择性价比高、临床检验效果好的医疗设备[3];同时选配和该医疗设备性能匹配的试剂开展检验工作。为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必须针对这一现状集中采取措施:准备阶段医护人员应细心、耐心且详细告知患者其项目注意事项,减少患者抗拒心理;样本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年龄、疾病,选择相应样本采集方案,并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例如儿童在血液样本采集时会害怕、哭闹,导致采集血液不理想,造成检验失误[4];样本处理中的失误则需医疗机构制定方案解决,可通过增加人员数量、系统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医护人员量,减轻工作压力,巩固检验水平,尽可能避免样本丢失等低级错误;检验设备故障则属于客观问题,医疗机构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医疗设备,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3.2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对策
3.2.1加强检验制度管理医疗机构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制定完善的检验科工作制度。其中,包含质量标准、值班制度、科室安全制度、紧急状况处理办法、奖惩制度等,在检验过程中,要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任何环节出现漏洞和错误,逐渐提高检验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务必做到监督落实,达到规范检验人员行为,提升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2.2财政投入医疗机构所在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具有长远策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引进检验人才,提升检验设备性能,确保其检验专业队伍的稳定与壮大;同时,医疗机构务必注重检验人员职业素质和爱心、责任心培养。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和患者友善沟通,耐心解释;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以验证检验结果。此外,医院应该重视检验人员的再学习,鼓励、支持检验人员的各项在职学习和脱产培训,提升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以提升医疗机构的检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xx,11(33):141-142.
[2]杨正萼,王雪.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装备,20xx(11):89-91.
[3]卢少华,张旻,蔡恒洋.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xx,19(10):30-31
[4]资源,赵文健,谢明.重视快速切片技术在医学检验本科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xx,19(28):163-164.
医学检验论文15
摘要:
主要从现代的医学检验进行分析,对全面发展新时期的医学检验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培养既有检验能力又有临床经验的综合性人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检验医师。检验医师在掌握先进的检验技术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对培养综合能力都比较强的医学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医师;人才培养
0引言
医学检验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相互交叉,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发展速度也很快,可以说是医学界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专业。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在临床诊断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医学界,也越来越需要检验和临床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其工作内容主要就是负责检验各种项目指标、采集样本、检验结果的告知等,同时,还要参与临床问题的相关讨论与沟通,把患者的检验信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有效依据。国家的教育部门也对培养本科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检验医学及临床经验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使其可以在医院等医学单位从事复杂医学的检验工作,而之前提到的检验医师,是需要从临床工作的检验岗位中培养的,在具备检验技术的同时也具备了临床经验。所以,对培养高级检验医师的教学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对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检验医学作为一门现代医学学科,是把现代的临床诊治与实验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且涉及的知识范围特别广。检验医学已经用在了疾病诊治及治疗的整个过程之中,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靠而详细的信息,为临床的诊治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医学检验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操作,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不断推动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检验医学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检验医学课程主要分为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部分,他的优点是以学科为主,按部就班的就行学科教学,用这种方法教学只是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实践需要的人才的脱节现象。同时,教师一味地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出现了重复,主修的过程过于繁琐,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更多的检验医学知识,综合能力就不可能会得到提高。所以,要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就要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倡教师根据实践的需要编写出与实践相符的理论教材,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有不少的医院已经实现了检验工作自动化,但是手工检验在临床检验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很多检验项目需要靠手工操作来完成。调整、规范学生的教学实验方法,使实验教学充分的发挥它的验证功效。另外,教师还要把理论知识与试验充分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强化检验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如试验设计、试验操作等,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把检验与临床相结合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方法
随着检验医学不断进步,怎样在新的背景下发展检验医学教学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检验医学教学肩负着向社会不同类型的医院输送高级检验人才的重任,所以就必须注重临床医学的教育。检验医师既要具备科学的检验能力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要实现工作目标,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和临床结合在一起。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检验医师要提供可靠而准确的检验报告,还要就检测的项目数据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做得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只有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如检验医师一样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了实现临床教学与试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就要在学生所学的专业课中加入大量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常见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等,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可以较早的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践的锻炼,在以后的实习岗位中进行轮岗实习,进而掌握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能力。让学生多参与病历的编写及临床的诊治活动,不断积累临床方面的经验,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检验知识科学的运用到临床的诊治中去,为临床的病例诊治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这样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进而培养学生临床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3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业和信息技术业的快速进步,我国的检验医学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器材在医学界被广泛的运用,致使检验医学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力量,并逐渐发展成我国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把实验和临床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是实验和临床之间的纽带。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只注重他的检验技术培养是不行的,还要重点培养他的临床知识,这样检验医学才能全面快速的发展。检验医学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先进的现代检验技术。面向崭新的未来,中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进行高级人才培养时,在不断推进学科教育向前发展的同时,还要努力创新,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加出色的医学检验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来医学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嘉波,林珊珊,郭毅,郑铁生,许文荣,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培养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03).
[2]徐高明.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xx(06).
[3]杜惠洁.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向度的反思与展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4]陈明学.规范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过程的思考[J].江苏高教.20xx(01).
作者:李晗瑜 单位: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相关推荐
【医学检验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检验论文01-03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03-29
医学检验专业的论文模板04-01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模板04-01
医学检验技术相关论文03-29
医学检验论文15篇01-03
医学检验教学改革论文06-15
医学检验专业论文范文04-01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论文06-15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的探讨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