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论文

2022-08-08 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糖尿病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糖尿病论文1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1。51)%显著低于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差异显著(t=6。609,10。025,8。2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治疗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高血糖持续发生,损害其心脏、肝肾、眼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当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经济负担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满足社区患者需要。为进一步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2±11。07)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90±12。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①社区医师培训。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效果,通过外聘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增加社区医师对该病症的认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中可分析部分患者现状,提出治疗方法,帮助社区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规范。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关注患者药物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手段应包括观察患者药物、培训患者正确服药,保证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③饮食方式规范。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患者应采用量化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参考造物晚餐热量分布,确定患者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盐低糖、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进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规避辛辣刺激性食品进食,务必戒烟戒酒。必要时可将食物做成流质、半流质食品,促进消化吸收。④运动行为规范。糖尿病运动治疗价值较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运动方案。社区医师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运动,保证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方案要求,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随身陪同,休息时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c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力活动过少、进食过多、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肥胖超重、多饮多食多尿、日渐消瘦等。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通过实施社区医师培训、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方式规范、运动方式规范等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2±1。51)%、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这与纵蒙蒙的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6。11±1。97)mmol/L、餐后2h血糖(8。09±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徐乃伟,郭闯,李思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xx,31(03):17—21。

  [2]姚平。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xx,30(22):74—75。

  [3]纵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20xx。

糖尿病论文2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科多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世界问题[2]。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3]。据报道[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基于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2±4.7)岁,平均病程(8.4±3.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4±4.8)岁,平均病程(8.5±3.4)年。两组患者一般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2)综合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给患者讲授疾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排除负面情绪。此外,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4)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5)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较强,社会价值意识缺乏,抑郁焦虑。因此,有必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早日回归社会;此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发生[5]。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为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6]。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抑郁。综合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措施的总和。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并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极大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艳丽,苏宁,焦丽,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10(9):1388-1389.

  [2]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xx,6(17):49-50.

  [3]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xx(3):78-80.

  [4]何莲芬,樊玲玲,邓怡,等.综合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20xx,43(1):155-156.

  [5]楼娟亚,董凤芹,张哲,等.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xx,18(12):1392-1295.

  [6]林芬,高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xx,36(1):142-103.

糖尿病论文3

  摘要:目的观察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的组别是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2例。比较各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患特点和具体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更适宜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中。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糖尿病;护理

  0引言

  老年糖尿病病患中有一些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他们的视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如意。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病患,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这类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虽然,当前超声乳化术能够被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但是毕竟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有所不同,需要对他们同时患有的糖尿病加以充分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此次研究就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此类病患的围术期中的效果,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基本资料

  随机择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病病患,包括女性病患35例,男性病患2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均>12.2mmol/L。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2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以如下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检查术前陪伴病患进行诸如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了解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明确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加强对病患进行全身检查,尤其加强监测病患的血糖,做好记录,保证病患血糖处于可控范围。2.1.2眼部准备术前2-3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每天7-8次,术前一天0.9%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与此同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散瞳药,对瞳孔变化加以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2.1.3术前健康指导耐心讲解超声乳化术的必要性,指导其掌握一些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指导并训练病患转动术眼,指导病患掌握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或舌尖顶上腭等,提醒病患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等,告诉其如果确实感到些许不适,可以轻声告诉医护人员等,以提高病患的配合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2]。2.1.4心理护理深入病房,及时掌握病患的心理特点,分析病患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病患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原因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耐心安抚病患的同时,将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等解释给病患听,将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优势介绍清楚,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顺利进行以及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解释清楚,当经手术治疗得到康复效果的病患有时间时,邀请他们深入病房和即将手术的病患进行倾心的交谈,以进一步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使之治疗信心增强[3]。2.1.5饮食指导基于病患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糖尿病餐,指导病患合理控制饮食,如对糖分摄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少摄入油炸性、坚硬性以及油腻性的食物,保证摄入的营养合理且充分,禁烟酒、辛辣性食物等。

  2.2术后护理

  2.2.1眼部护理指导病患术后当天休息时采取的体位为平卧位,用力挤眼、揉眼以及剧烈头部运动都不允许,加强护眼,做好眼部卫生,术眼戴眼罩以防发生碰撞而出现不良情况。按照医嘱内容,给予散瞳剂,嘱咐病患应用散瞳剂后进行两个小时的仰卧,低头、弯腰等动作均不可。2.2.2术后并发症护理对术眼状况进行严密的观察,术眼敷料以保持清洁状态为最佳,无菌条件下进行换药操作,增加滴眼次数,嘱咐病患术后一个星期内禁止洗头、洗澡,注意病患术眼的疼痛情况,及早识别早期眼内感染,发生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感染给病患带来的不利影响[4]。术后当日病患术眼被遮盖,提醒病患减少瞬目动作;手术后第二天将敷料去掉,谨防角膜水肿。对于角膜水肿者,按照医嘱内容应用50%的葡萄糖或高渗盐进行轻柔的滴眼操作。术后10~12h对出现眼球胀痛、偏头痛等症状加以严格的防治,发现异常,施以对症处理,并对眼压升高严密防治。

  2.3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告诉病患一些眼药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病患出院后要按照医嘱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到院进行复查,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到院进行诊治。指导病患要加强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指导其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如低血糖等),鼓励他们尝试进行一些对健康有利的活动等[5]。

  3结果

  3.1效果比较指标

  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d矫正视力。

  3.2统计学分析

  全文以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医疗技术水平已然不断提高,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病患如今也可以通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得到良好疗效。但是考虑到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的不同,尤其要加强围术期护理,施以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在研究组入院期间,本院就是在把握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患的具体情况和超声乳化手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病患施以了综合护理干预,如加强术前检查,对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进行了解,了解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有研究表明,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者尤其适宜接受这一术式[6]。糖尿病白内障病患的虹膜组织相对来说处于硬化状态,瞳孔存在一定的扩散难度,敏感于机械刺激,一旦受到刺激,缩小的概率非常高。如果病患瞳孔直径不符合要求,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时,导致瞳孔缘咬伤以及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概率极高,会使手术难度加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故术前合理应用散瞳药,使散瞳效果增加。相对于单纯白内障病患,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更要加强饮食控制,以免因饮食不合理而增加机体应激性,使术后炎性反应加重[8]。因此,加强饮食指导。考虑到病患免疫功能和耐受手术能力更差,故高度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综合上述论述,作者认为,只有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才能够为保证手术疗效、改善预后保驾护航。

糖尿病论文4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人群在快速升高,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长时间的代谢紊乱易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足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早期,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但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预防性的足部护理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得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通过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了研究干预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20xx年6月~20xx年2月的9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在42~58岁,平均年龄(48.5±1.8)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6.2±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出院后要求患者定时复查。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干预护理模式:由2名护理人员进行,其中1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记录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足部情况,另外1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首先在住院期间,在饮食方面要为患者合理搭配营养饮食,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并且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尤其是糖尿病足等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的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正确的足部护理方式。其次在患者出院后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且让患者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患者对于糖尿病足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 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了解,60~79分为基本了解,60分以下为不了解,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非常了解例数+基本了解例数)/总例数×100%。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较于入院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显效,稍有提高为有效,无提高为无效,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根据SSP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足部护理知识了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对糖尿病足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80分以上有32例,60~79分有12例,60分以下有1例, 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为97.8%;对照组患者80分以上有18例,60~79分有16例,60分以下有11例,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为75.6%;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有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有19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有31例满意,有14例基本满意,有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有21例满意,有16例基本满意,有8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2.2%,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干预护理是指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之间转移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是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而患者在住院后由于病情以及环境的影响,造成心理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而干预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进行指导,并且为患者在相关疾病方面答疑解惑, 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与疾病抗争,尽力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干预护理不仅要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在心理、饮食的支持及解惑,还要在足部护理知识方面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6%),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2%),说明:干预护理能够增加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并且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率。总之,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干预护理的方式能够增加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论文5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血糖平复情况、眼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复发率,根据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糖尿病眼病患者的糖尿病临床症状和眼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低血糖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效果评定为显效。患者的糖尿病和眼病症状明显减轻,低血糖情况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评定为有效。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评定为无效。

  1.2统计方法

  该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2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接受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

  3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故障引起的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种类非常多,糖尿病眼病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具有病程长和预后不佳的特点,使得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风险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医学研究实验总结出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患者饮食不规律,没有制正确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导致自身出现低血糖症状;二是因为药物因素,糖尿病眼病患者在合并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时,使体内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继而产生低血糖症状;三是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该研究护理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我国医学临床推广和应用。

糖尿病论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36±5.29)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症:高血压26例,心脏病29例,周围神经病变24例,脑血管疾病11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病房,保持病房内卫生温馨,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窗明几亮,为患者提供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要注重着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浓妆艳抹,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对其社会背景、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进行观察,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宣传页等告知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糖尿病病程较长,同时用药较为复杂,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等,因此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的耐心,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调节,放松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焦虑状况,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

  ③在饮食护理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其饮食习惯及爱好,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与其饮食习惯一直,少食多餐,饮食以低盐、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通过运动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节,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龄较大,因此在运动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力、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运动疗法。

  1.3疗效判定

  显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后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后2h血糖<15.8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治疗显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无效4例(8.9%),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显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无效11例(24.5%),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护理期间出现1例糖尿病足

  并发症发生率为2.2%,参考组护理期间出现4例糖尿病足、3例视线模糊,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症,是由免疫功能混乱、遗传原因等多因素引起的胰岛功能抵抗、胰岛功能减退及免疫功能减退等多因素引导致的蛋白质、糖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病情发展,后期患者可出现尿毒症、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皮肤病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舒适度明显下降;同时糖尿病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舒适护理是近年来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使人在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实现疾病的更好康复。舒适护理在护理中更加强调人性化、整体化、有效性及创造性,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上等多方面的愉快程度。舒适护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除熟练日常护理方法、流程等,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爱护患者,真诚对待患者,从心理、生理等提高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从环境舒适、心理舒适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实现患者心理舒适,争取患者的信任,患者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全面认识,从而更好进行自身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通过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辅助治疗,患者血糖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治疗效果,抑制疾病进展引起严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知,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抑制病情进展,改善护患关系。

糖尿病论文7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xx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20xx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xx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2.2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对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况欠佳,极度口渴嗜睡以及呼吸加深加快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做好血糖以及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2]。

  2.3患肢护理将患肢抬高,高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利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出现水肿,重点注意足跟以及踝关节处,用支撑垫将其垫高,预防长时间压造成褥疮,对于出现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可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外用抗菌药液进行外洗,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烤电;对于合并有骨感染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配合临床医师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做必要的被动锻炼,预防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运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避免穿紧口的袜子,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伤口用药处理:患者足部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鸣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消毒,促进创口肉芽生长。

  2.4心理护理本病病程时间较长,治愈困难,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对于自己的病症报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治疗。在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3]: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不同,对于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轻度疼痛,中度患者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最为严重的患者在溃疡的同时合并有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以及坏疽。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为脚趾间的皮肤瘙痒抓挠皮肤,水泡出现溃烂、烫伤等,损伤碰擦伤或鞋子的磨损伤。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男性;吸烟较为严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或末梢动脉波动减弱;足畸形;血糖未加控制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独居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患者[4]。

  总之,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旦患者出现病足,在护理上一定要细心,预防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败血症或骨髓炎等,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以及与临床医生的积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沈怡谔,丁永明,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xx,19(10):740-742.

  [2]张金慧,吕阳梅,于小蓉.从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健康教育,20xx,18(10):618-620.

  [3]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xx,11(5):769.

  [4]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xx,1(2).

糖尿病论文8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病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病患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患在不同护理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住院时间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经护理后空腹胰岛素水平、住院时间、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控制病患的血糖,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妊娠;糖尿病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再是等待医嘱,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性的进行护理工作[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在病患住院期间制定针对特殊病患的护理计划[2]。本文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中的应用价值,将妊娠期糖尿病病患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病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7.50±3.80)岁;孕周21~39周,平均孕周(25.70±4.40)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6.50±3.30)岁;孕周20~39周,平均孕周(25.40±4.70)周。两组病患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病情监测、合理饮食、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病患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入院第1天:热情接待病患,向病患和家属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负责的医生、护士、医院的规章制度、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表现;介绍第二天抽血的注意事项和检查的目的、意义;指导大小便标本留取的方法,对病患的检查、治疗、护理方法以及药物使用详细记录下来,与医生共同根据临床资料制定适合妊娠期糖尿病病患的护理计划。②第2天:责任护士对病患进行用药指导(如胰岛素剂量、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计算胎数的方法以及吸氧注意事项。③第3天:对家属和病患进行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饮食以及运动指标等;根据家属和病患对宣教内容不明白处,再次进行宣教。④第4~7天:对病患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饮食、运动、药物等),指导病患自己检测血糖和胎数,随时携带甜食。⑤出院宣教:定期产检,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护理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住院时间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空腹胰岛素水平情况比较

  两组病患护理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病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患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病患在进行不同护理后住院时间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会造成病患的血糖升高,增加围生期母婴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甚至发展成2型糖尿病、胎儿发育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现象。妊娠期糖尿病病患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并不能完全改善临床症状,由于病患的自我责任感低导致配合度不高,会对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患的恢复[3]。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地被广大的医院接受和应用,它是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有两大优点:①提高医疗护理质量,②节约医疗成本。在临床上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以增强病患对健康教育的意识,以达到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提高[4-5]。本研究中,对两组病患进行不同的护理实施后,观察组病患的空腹胰岛素水平(16.23±7.44)mU/L、住院时间(5.11±2.45)天、护理工作满意度(97.45±65.2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结果可发现,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明显,对妊娠期糖尿病病患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及应用。

糖尿病论文9

  运动在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浓度增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运动对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得到公认,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糖尿病健康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临床上观察到对辅助控制血糖有明显效果。本研究借助体感跟踪设备的训练系统,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操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合生化指标检测,来验证糖尿病健康操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④运动沟通无障碍。⑤生活能自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不配合。②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③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入组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实施过程中,对照组退出2例,观察组1例。观察组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35~55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4~54岁。均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科室每周进行1次小组健康教育,由教育护士负责,内容包括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等。出院后由责任护士电话随访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设备,采用虚拟现实动作模拟进行锻炼,具体如下:①成立糖尿病健康操运动小组,由科室的糖尿病医疗护理团队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组员有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志愿者组成。其中康复运动师2名,教育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各1名,医生负责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康复运动师负责糖尿病健康操和体感系统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做操达标的规范评估,教育护士和自愿者负责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血糖、血脂、血压的监测评估记录和生化指标的采样标本完成情况。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护理管理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我们还成立了专职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协助收集资料,对比效果,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可靠。②抽取的化验指标选择中心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运动场地选择健康大讲堂。③以网络传媒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的规范达标为载体,从而建立一套可运行的体感运动健教新模式,帮助患者提高兴趣和依从性(糖尿病健康操,每天半小时,共15d)。2)评价指标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参加此次体感运动教学法前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对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

  2.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的水平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重大,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神经末梢的病变、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为控制好血糖值减少并发症,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尿病健康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方式,可以借助体感跟踪设备的训练系统,对糖尿病运动量进行量化,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对比,结合化验检查结果,证明糖尿病健康操在这一人群临床治疗中的明显意义,短期运动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浓度。体感跟踪设备的引入,采用虚拟现实动作模拟,让患者能够跟着系统中的提示自然训练,从而自觉学会糖尿病操的动作和手法,使之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在病人锻炼前后,进行分组对比试验,观察病人的生化指标,形成治疗观察的“金标准”,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参考。

  糖尿病健康操运动量不大,糖尿病病人完全可以承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借助体感跟踪设备的训练系统进行15d每天半小时的短期运动,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的这种运动教学模式使患者意识到合理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预防或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同时减少护士重复宣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的现状及对运动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将体验感知式教学法运用到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来。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体感仪器设备,能准确模拟糖尿病患者健康操的规范动作,使新诊断患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糖尿病的运动对疾病的影响。传统健康教育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对运动治疗的依从性不高,这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疗效果。传统主要的健康教育模式局限于被动式、说教式教学法,这些沟通形式所能包含的信息量相当有限,且所需时间投入巨大,患者被动接受健康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而体感跟踪运动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结合动作模拟以感知体验为主,能引起患者对糖尿病的足够重视,使健康教育变得简单有效,特别是对糖尿病初诊患者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运动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

  体感通过患者亲身做操强化日常运动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健康宣教的效率及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体验感知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传统新诊断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不足,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不够,从而导致患者对运动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依从性不高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的模式在我国目前医疗条件下达不到理想的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况分析结果可得出这一结论。根据调查的结果,在健康教育之后未达到相应理想的效果,而国内同类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使用的手册、视频等没能让患者切身引起对疾病的重视,大多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是一听而过,护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却甚微。在国外,他们的授课方式与我们不同,能无限启发我们的思维,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共同参与,参与就是关键。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单纯的授课式,没有发挥患者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体感跟踪教学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并且从生理到心理上认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这就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通过模拟各种疾病对患者造成不便,加强护理人员对宣教、患者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

  依据流行病学的特点,糖尿病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患者对这种病的危害认识不全,不深刻,故而轻视此病的治疗及预后。针对这一特点,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形式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体感跟踪运动教学法可以很直接的让患者体验到糖尿病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间接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体验感知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范围的延伸,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因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患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差别而有差异。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会经常住院,出院的患者也需要在家里进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在各方面都应该特别注意,所以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优化健康教育模式,提高质量。如护士对患者做机械重复、形式单调的健康教育,既不利于患者的理解和接受,也不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该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可以做到:①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严重性认识。②提高健康教育质量。③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④减轻护士工作量。⑤减少医疗纠纷。⑥建立护患关系,提高诊疗满意度。

  可推广的体验感知健康教育标准模式的建立,以体感跟踪设备为主要的辅助工具,可使不同文化水平的个体有效直观的获取信息,加强了运动而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也很有帮助。要让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上认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还可以将这种教育模式运用到糖尿病的预防和教育中来,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

糖尿病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经本院诊断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组和中医康复护理组,各89例。其中常规康复护理组男49例,女40例;最大75岁,最小34岁,平均(54.89±20.29)岁;中医康复护理组男48例,女41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35岁,平均(55.23±19.6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病史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与有效治疗,并嘱咐两组患者低盐、低糖饮食。常规康复护理组给与常规糖尿病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组在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给与患者中医膳食调理、中医生活起居调理及心理疏导等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1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等康复护理情况的满意度,并比较。

  1.3疗效标准

  病情稳定:患者血糖值明显下降,持续在较低范围内,无相关并发症出现;较为稳定:患者血糖值有所下降,偶有浮动,但对患者生活、工作不造成影响,且无并发症出现;不稳定:患者血糖值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上升,甚至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病情稳定率+较为稳定率。满意度依据本院自行拟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一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情况,并比较。可以看出,中医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93.26%)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79.78%)。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对医院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满意度,并比较。可以看出,中医康复护理组满意度(96.63%)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85.39%)。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分泌功能障碍或胰岛素功能缺陷等原因造成的血糖值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以“三多一少”为临床特点,可能导致肝肾及心血管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由于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无法根治,只能依靠降糖药及胰岛素维持血糖值,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尤为重要,然而现代临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内容单一,不够全面,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甚理想。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症”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的主要病因除了与患者自身素体阴虚、虚劳过度等身体原因有关以外,还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因素有关,所以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方面,同样需要注意上述几方面:

  ①素体阴虚、虚劳过度: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本身阴液不足,或虚劳过度,损伤阴液所导致的,所以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中,可以多进食一些滋补阴津的物品,辅助患者的康复。

  ②饮食不节: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以及过食肥甘厚腻等食物,损伤脾胃,气血津液生化失常,故呈消渴。所以在患者的康复指导中应嘱咐患者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禁止暴饮暴食以及不按时进食

  ③作息时间不规律: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气血在不同的时间灌注于人体不同的经络,并且人应该根据气血灌注特点进行起居。例如:子时气血归入肝胆经,以养人体阴血,人应该卧榻而眠。如若不然就可能损伤人体阴血,造成人体损伤。所以在糖尿病中医护理中,应嘱咐患者起居有常,按时作息。

  ④情志不调:糖尿病是伴随患者一生的慢性疾病,并且可能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这就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病情稳定。同时中医也认为,情志可以影响脏腑功能的运行,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中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以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康复护理有一定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记录并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等康复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了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与常规糖尿病护理及指导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中医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3.26%,常规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9.78%,中医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且中医康复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可以看出,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值得深入研究与临床推广。

糖尿病论文1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86.67%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6.36±1.62)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53.33%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76.36±5.23)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中运用取得理想疗效,显著提升分娩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妊娠糖尿病;护理

  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增加了剖宫产、妊高症等发生率。也使得胎儿异常的几率增加,严重危害母婴的安全。加强对妊娠期孕妇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8.34±1.62)岁;其中大学学历7例,高中学历1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8例。对照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9.47±1.35)岁;其中大学学历9例,高中学历1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产妇不同的患病程度给予相应的血糖控制,药物给予胰岛素治疗,与此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并给予相应剂量的胰岛素,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初期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随着治疗过程中逐渐提升,在治疗期间,要定时进行血糖检测,检测时间为饭前半小时和饭后两小时。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1)健康指导:制作并发放糖尿病相关的宣传资料,例如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法、相关并发症情况等[1],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常识及如何控制疾病的发展。在养成合理生活习惯的同时掌握用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2)饮食指导:许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食用含糖量过高食物的习惯,这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疗期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同时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宜食用粗粮、高纤维、蔬菜、水果等,并依据患者自身饮食习惯进行相应调整[2]。3)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能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使母子更健康。每天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在运动过程中,要准备好水果、饼干等,防止孕妇出现低血糖情况[4]。4)自我监测:在治疗的过程中孕妇要学会自我监测,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尿糖、血糖、尿酮体等指标的监测,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5]。5)预防指导: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如何预防。而且孕妇血糖升高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从而会加速细菌的生长,最终出现泌尿系统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详细的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及对糖尿病的了解情况,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知识,并告知用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方法十分重要。要勤换内衣,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6]。

  1.3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共20道问题,5分/题,满分100分:其中1)满意:≥80分;2)比较满意:51~79分;3)不满意:≤50分,总满意度为≥5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用x2、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86.67%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6.36±1.62)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53.33%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76.36±5.23)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妊娠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是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医院治疗阶段,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能够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了解如何治疗糖尿病、预防低血糖等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学习到自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了解疾病的治疗、并发症情况及科学饮食,而且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与此同时,健康教育的实施还能够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可见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自然分娩率。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中运用取得理想疗效,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李洁.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干预的作用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4:139-141.

  [2]陈超,王薇,邱莉莉,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3076-3080.

  [3]马雪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2:58.

  [4]苏华,李明.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7:212.

  [5]李冰.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179-180.

  [6]孙妍,程春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06:184-185.

糖尿病论文12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在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前)该科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后1年),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和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和显效率增高,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伤口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关键词】合作行为;糖尿病足;创伤和损伤;伤口愈合;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也越来越多。Apelqvist等[1]对糖尿病足研究发现,年轻糖尿病群体发生率为1.7%~3.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5%~10%。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将成为慢性伤口的主要病因[2]。与急性伤口相比,慢性伤口的伤口愈合涉及一系列更为复杂、多变的生化反应,所以在进行糖尿病足全身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综合管理来进行有效的足部处理才能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从而达到理想疗效。传统伤口治疗模式

  (旧模式)是医生为伤口治疗、换药的主体,护士参与比较少。随着患者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和医疗业务的细化,医生工作量已接近饱和。而糖尿病足伤口换药又是一个细致、耐心的工作,费时、费力,医生每天进行伤口治疗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常常缺乏对伤口的动态评估及管理,从而影响伤口愈合质量[3]。本科从20xx年起,本着以患者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满意为结果,试行伤口治疗新模式,即以经过伤口专业培训的护士为主导,通过医护联合评估、治疗、管理伤口,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伤口治疗服务。通过开展“医护一体化”治疗新模式后,打破了原有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重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提高了患者伤口愈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痛苦,使医护患三方满意,达到患者、医生、护士三方共赢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前)本科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3~75岁,平均

  (59.4±4.8)岁。另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后1年)本科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

  (61.1±5.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级,1级表面溃疡临床无感染和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感染;

  (2)年龄大于18岁,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能积极配合问卷调查;

  (3)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糖尿病足合并肾病需透析治疗的患者;

  (2)糖尿病足需介入术治疗或截肢的患者;

  (3)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级3级及以上的患者。

  1.2方法

  1.2.1伤口治疗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伤口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新模式,具体如下。

  1.2.1.1前期培训

  派选科室对伤口治疗感兴趣的高年资护士参加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取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派选护士参加院内伤口治疗短期培训班,成为伤口护士,再通过科室的帮带作用,使科室其他护士对伤口治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完成基本的伤口清创、换药操作,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伤口治疗专业人才。

  1.2.1.2建立组织构架

  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建立医护一体化糖尿病足伤口治疗固定团队,由2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门诊医生、2名住院医生、4名专科伤口护士、1名营养师共9人组成。为便于团队工作的实施及绩效评价,制定规范化伤口治疗的工作职责及内容,明确伤口治疗工作流程,使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对伤口进行分级管理。

  1.2.1.3设立专门的伤口治疗室

  伤口治疗室应具备换药床、换药足部支架、治疗车及各种敷料、无菌包等清创换药工具和材料。

  1.2.1.4工作开展

  根据伤口的类型和疑难程度实行三阶梯式的伤口治疗模式[4]:

  (1)一般急性、简单伤口由责任护士或住院医师完成基础的伤口治疗工作;

  (2)慢性感染性伤口由获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的护士和主管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共同处理;

  (3)疑难重症伤口、大面积伤口等会邀请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订综合的治疗方案。根据伤口程度,团队成员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协作,确保科室伤口治疗工作高效开展。为实现门急诊-住院一体化,专门开辟门诊-住院部的绿色通道,急诊患者直接安排入院。团队医生和伤口专科护士一起对患者行入院接诊,除了常规的临床路径外,需联合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的患肢皮温、皮肤颜色、皮损、疼痛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好记录,与对侧相比较,必要时进行拍照跟踪留下影像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及时留取分泌物做培养,了解患者的整体病情后,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共同制订伤口的处理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联合管床、联合查房、联合交班,定期开会,集思广益,对患者伤口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管理。但伤口治疗和清创换药的主体工作是由护士完成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伤口治疗群,让每位伤口护士都清楚地了解每个患者的伤口情况,同时建立伤口患者网络群,方便患者出院后对伤口情况进行咨询。

  1.2.2观察指标

  科室负责人随时深入病房,通过现场查看、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伤口愈合率及对换药的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等。同时伤口治疗团队成员就医护配合情况、医护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不定期进行评价和自评。

  1.2.3伤口愈合情况

  评价治愈:局部肿胀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善,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伤口无恶臭,溃疡面缩小70%以上;有效: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善,脓性分泌物有所减少,伤口恶臭降低,溃疡面缩小30%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伤口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14.5±2.1)d]短于对照组[

  (18.9±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两组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比较

  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3.1新模式能够提高伤口愈合率及舒适度

  在新模式下,医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优势互补,共同对伤口做到系统、全面、规范的管理,使伤口愈合情况越来越好,说明新模式更加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率。在旧模式中,医生的关注点往往在疾病本身,考虑从诊疗和手术上如何将疾病治愈,加上医生精力有限、工作量大,与患者接触时间比较少,每天观察和处理伤口只能抽空进行,因时间紧迫而缺乏对伤口的动态评估、观察及管理,治疗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伤口愈合。然而,糖尿病足伤口因自身疾病发展较快、复杂多变,因治疗时间的延误而不能早期发现伤口异常情况。创面的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容易造成伤口的炎症期延长,甚至伤口停滞[5],从而影响了伤口愈合的质量。新模式中护士每天与患者密切接触,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心理等变化了解得最清楚,能早期发现情况并给医生提供动态信息,有效进行干预,避免外在因素所造成的治疗空隙,从而保证伤口信息的及时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所以,新模式能够强化糖尿病足伤口护理,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截肢。在伤口治疗过程中对舒适度影响最大的问题是疼痛,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伤口患者都有过疼痛的体验,而只有极少部分的慢性伤口疼痛得到治疗[6]。慢性伤口疼痛患者有对安全、自尊、爱与归属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旧模式中进行伤口换药的往往是由进修生、研究生或低年资医生从事,没有接受过专业伤口治疗培训,对患者心理需求就很容易忽视;在进行伤口清洗时掌握不好擦洗的力度,往往会使患者的伤口出血、疼痛[7]。而伤口护理时护士会着重于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护理工作与解释同时做到位,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同时利用专业的伤口知识及预防和减少伤口创伤和疼痛的理念来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注意选择适合的敷料,减少外界对伤口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新模式能够有效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3.2新模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糖尿病足患者所需住院和康复时间最长,花费最多,单例糖尿病足治疗费用波动在4595~28000美元[8]。慢性伤口导致的经济负担重,从劳动力丧失角度难以估计,还增加了医疗成本[9]。新模式的实施,使糖尿病足的治疗流程再造和优化,合理使用临床路径,使患者以最短、最快的时间完成各项检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医护联合进行工作,患者能及时了解治疗的进展,提高了对伤口治疗的认可度,使得配合度、依从性增加,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因而从整体上降低治疗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医院人力成本,提高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的缩短,可提高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有效缓解老百姓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3.3新模式能够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新模式的应用,使医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增加了医护间的交流,更加能够相互体谅,尊重理解对方,形成良好工作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使工作程序更加顺畅。医护共同参与管理也提高了信息互动性,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信任度,还可有效减少医生工作量,医生可以有更多时间精于自己的业务,进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相对医生而言,护士进行伤口治疗的积极性更高,自愿性更强。自愿是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和激发潜力的行为,自愿也是实现互动的前提和基础[10]。在新模式中,护士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拓宽了临床护士的职业发展空间,扩宽了护理深度和广度,职业成就感会大大增强,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联动工作模式避免了重复工作,工作重点突出,杜绝了医护矛盾,工作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工作效率。医护共同查房时护士对于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可以及时询问,这也是护理继续教育的有效补充,促进护士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医患、护患关系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护一体化新模式的应用,改变了医护各行其是的传统模式,使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达到医护患三者联动,这样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整体的、连续的、人文的、个性化的服务,改善就医体验,优化住院流程,减少了护患、医患之间的矛盾,防范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和谐的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模式能够提高患者伤口治疗的舒适度,增加患者认可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治疗模式是伤口治疗作为在新的医疗理念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专科护理工作。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管理中,使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参考文献:

  [3]陈佳丽,宁宁.四川地区三级医院伤口治疗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xx,38

  (1):77-79.

  [4]宁宁,陈佳丽,吕娟.实施三级阶梯式伤口治疗工作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xx,27

  (5):400-402.

  [5]周业平.应用负压治疗伤口的临床实践及进展[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xx,4

  (1):4-5.

  [7]刘君.现在伤口护理手册[M].珠海:珠海出版社,20xx:12-13.

  [10]汪晓东,李立.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人员构架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xx,14

  (2):235-238.

糖尿病论文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其血糖代谢发生紊乱。目前,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普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已经逐渐由在医院治疗转向在社区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对20xx年6月~20xx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xx年6月~20xx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这11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②他们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将这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7例患者。在对照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7例。他们的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5.44岁。他们的病程在2个月~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3±1.12年。在观察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在3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5.06岁。他们的病程在3个月~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5±1.0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管理方法

  我中心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定期测量血糖等常规社区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社区管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进行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是保证其血糖正常的主要方法,具体管理方法如下:①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减少纯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蛋类、肉类和乳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少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③严格限制患者食盐的摄入量,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g以内。其中,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的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3g以内。

  1.2.2进行健康管理①管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向其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自测。

  1.2.3进行用药管理①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并为其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②管理人员应指导病情严重的患者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③管理人员应在指导患者用药的过程中为其讲解药物的特性,并指导其查看说明书,使其了解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④管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其用药的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1.2.4进行运动管理①管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日常爱好等,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告知患者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的现象。

  1.3观察指标

  社区管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社区管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8.63±2.36mmol/L,其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2.67±3.46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为10.34±2.12%。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6.28±1.64mmol/L,其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8.57±2.57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57±1.53%。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导致其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等系统发生并发症。受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因素等影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会选择在家庭中或社区中进行治疗。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管理,对促进其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糖尿病论文14

  【摘要】 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对62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切口I期愈合60例,2例切口感染,炎症治疗后Ⅱ期愈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0±0.9)d。结论:在正确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安全。

  【关键词】 糖尿病; 腹部外科手术; 护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的比例也在增加,因而外科护理工作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的围术期护理。现就笔者所在科20xx年5月以来对62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5月至今在笔者所在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62例患者,入院时空腹测试血糖值为9.6~23.6 mmol/L。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为(42.3±3.1)岁。3例实行肠切除术,8例实行胃癌根治术,8例实行肠癌根治术,11例实行胆囊切除术,22例实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7例实行消化道穿孔后修补术,3例实行肝脏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手术前的护理工作

  1.2.1.1 正确评估患者 准确掌握诊断明确与否,掌握其治疗方法,比如饮食控制方面、服用降糖药以及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情况,清楚治疗效果,还要了解心、肺、脑、肝、肾等器官的功能,眼底功能,是否出现急慢性并发症以及电解质水平。对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做好护理记录,依照评估结果提出科学的护理计划。

  1.2.1.2 血糖的监测工作 护理人员应该能够熟练使用血糖仪进行采血,之后测量血糖,运用空腹、饭前和饭后2 h血糖水平七点法来监测,或者和医生商议确定血糖监测频率。向高血糖患者宣导降糖方法,让他们了解口服降糖药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笔等的使用方法。

  1.2.1.3 指导合理饮食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应为低糖、高蛋白和高热量,在摄入总热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供应三大营养素,同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量。

  1.2.1.4 低血糖的预防工作 轻度低血糖的症状有心慌、头晕目眩、饥饿、手足颤抖、紧张等;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思维和言语困难、行为异常甚至死亡。糖尿病患者在注重血糖控制的时候不可忽视低血糖的预防,对术晨的低血糖检测更要注意,当血糖降到或低于5.6 mmol/L的时候要静脉注射葡萄糖[1]。

  1.2.1.5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当患者的血糖在7~11.1 mmol/L的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这时糖尿病并发症被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此时可安排患者进行手术;但血糖处于或高于11.1 mmol/L或者并发症控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需要暂缓手术。

  1.2.2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1.2.2.1 细致观察病情 对伴有心脏血管病变的患者要监测脉搏、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具体变化情况,细致观察肝脏、肾脏功能状况、电解质水平,并且做好相关的观察记录。

  1.2.2.2 监测血糖 手术之后每隔3 h左右监测1次血糖,并正确记录,这些记录能够为如何使用胰岛素提供可靠依据,可依据血糖水平确定胰岛素的使用量。

  1.2.2.3 预防感染 在手术后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因此术后的护理工作应该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对于管道的护理,应该做好防堵塞、扭曲、脱落、折叠的工作;预防泌尿系统、口腔、皮肤、黏膜出现感染;严格观测体温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处理[2]。

  1.2.2.4 疼痛护理 由疼痛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分泌的各种激素和炎症细胞因子会导致血糖的上升,所以术后的疼痛护理非常重要;缓解疼痛可适当的使用镇痛药物或者自控镇痛泵,促进血糖的稳定。

  1.2.2.5 正确的饮食引导 患者术后的饮食应该是高蛋白和易消化的低碳水化合物,并有步骤的进行,应该从流质开始,到半流质,最后进普通食物。

  1.2.3 出院指导 从运动、饮食、自我检测血糖、预防低血糖、药物五个方面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诊[3]。

  2 结果

  62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平均血糖值(13.4±1.5)mmol/L,经过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血糖得到控制,符合安全手术的要求,这些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接近非糖尿病手术患者,切口I期有60例愈合,2例切口感染,通过抗炎治疗之后Ⅱ期愈合,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5.0±0.9)d,接近非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6.7±0.5)d。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耐受能力较差,当血糖高于11.1 mmol/L的时候会影响白细胞水平和伤口愈合水平,因此要想减少手术并发症就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准确把握手术时机;糖尿病患者的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包括多方面内容,全面准确的护理评估、严密观测血糖、胰岛素的合理使用等。

  在实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从整体上注重外科的素质,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也是外科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术前要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做好血糖监测记录,预防低血糖等,术后也要做好护理工作,细致观察、监测血糖、预防感染,之后要进行出院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和家属负责。

  参考文献

  [1] 姜荣来,张增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xx,15(4):386-387.

  [2] 吴祖光,陈正煊,李恩,等.老年人腹部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医师杂志,20xx,12(6):821.

  [3] 钱云.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xx,7(3):91-92

糖尿病论文15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患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月在本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患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病患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患的饭前、饭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同时观察组病患饭前、饭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病患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病患的治疗依从性,使其血糖控制水平更加理想,同时还提高了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0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老年人发病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1,2]。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导致老年糖尿病病患较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着病患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安全[3]。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对于原发性糖尿病还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研究表明,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控制效果。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患的具体应用效果,为社区护理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本文将在本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月在本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患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患23例,女性病患27例,年龄63-78岁,平均(69.8±2.5)岁,病程3-19年,平均(9.5±1.3)年。随机将这50例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病患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患需要长期服药进行血糖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4]。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病患进行交流,及时掌握病患的心理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对病患进行心理疏导,使病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接下来的治疗。1.2.2健康宣教老年病患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控制方法的了解一般都较少,因此常常存在服药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理想的问题[5]。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或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详细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控制方法,尤其要向病患强调坚持服药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从而加强病患对疾病的重视程度。1.2.3饮食护理根据病患的具体状况为病患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嘱病患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少食多餐,同时要严格控制糖分以及钠盐的摄入量,告知病患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血糖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增强其合理饮食的依从性。1.2.4运动护理告知病患适当运动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指导病患运动方法以及运动量,使病患通过加强运动这种方式来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5并发症护理老年糖尿病病患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降低,因此容易发生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低血糖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患的不适症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给病患带来的身体与生活质量的影响。1.2.6用药护理老年糖尿病病患的服药依从性较差。为了提高病患的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同时详细告知病患服药方法。对于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的病患,护理人员应指导病患及家属掌握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首次注射胰岛素的病患应密切关注是否有低血糖情况发生[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c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病患的饭前、饭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病患饭前、饭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由于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若不进行及时地治疗以及护理,极易使病患的病情恶化[7,8]。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患,由于其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低下,且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常常会导致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为了增强老年病患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本社区对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良好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糖尿病的论文02-20

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05-29

社区管理与运动干预对糖尿病的影响论文10-31

地方社区糖尿病管理论文10-22

关于糖尿病病患心理干预的作用的论文09-22

胆汁淤积型肝病与糖尿病的关系的经典论文06-15

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探析论文10-22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分析论文07-02

糖尿病自我管理必要性研究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