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论文

2022-09-02 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创造性思维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

  摘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自身素质,高中教师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对高中学生进行培养教学,使其可有效地促进高中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来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不断的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向也在逐步更新。据实际调查我们看到,目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占据了在别的学科里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高的优势。因此,本文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还有利于社会的创新。

  一、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下对教师教学理念进行转变,重新设计学生教学情境、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当把学生引入数学课程教学中以后,高中数学教师还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与特点,来创设具备学生能动与思维发挥的教学情境,使其促进高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为防止学生对教学情境出现排斥、反感、厌恶的不好行为现象,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确保数学教学情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另外,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数学教师还应结合不断发生的教学过程、内涵、结构变化等多方面来设计问题,这样不仅可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还可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2.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水平,确保学生具备足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能够独自开发与创新,使其形成新的事物,为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通过激发高中学生已存的内部想法,并结合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构成头脑中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形成有利于学习的新表现。另外,通过提升高中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地分析与解决问题,当人们步入社会以后遇到问题也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对高中学生观察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仔细、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确保学生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教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也都会运用到,所以数学教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确保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稳定或持续性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现象,来正确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吸收与利用。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仅可让学生意识到学数学知识的优势,还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调查作业,促使高中学生能够灵活多变地运用数学教学知识,使其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以上对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并通过对教学理念进行了转变,虽然可有效的提高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还是有两点重要问题影响着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下对这两点重要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探讨,以便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教学深度不足的问题。据实际调查统计表明,在目前的数学教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导致高中学生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出现不善于解决的现象。其次,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知识水平有限,部分数学教师还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导致教学深度也存在不足,且部分高中教师对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也只是进行大概的讲解,使其就更加大了学生知识水平的缺失。这样不仅会对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还会对高中学生的素质造成影响。

  2.盲目攀比的问题。在目前的高中教学课程中,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都会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影响,还会促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妒忌思维。另外,学生受网络效应的影响,部分学生容易利用网络途径对重点、难点教学知识问题进行解决,然后进行展示与炫耀所谓的才能,进而就更加大了学生之间盲目攀比的现象。而这种盲目攀比的行为,不仅会降低高中学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还严重的影响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并可有效的提升高中教学质量。以上通过对高中学生与高中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探讨,使其在高中教学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1:164.

  [2]吴革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7:7+9.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2

  摘 要

  素质教育是大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政治课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关键词

  政治课 培养 思维品质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政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穿新鞋,走新路”,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之一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力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此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挫折教育就是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消极心理的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而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改革所必需的勇敢探索的个性品格,克服思维的固定性、习常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思维的产生。

  三、灵活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创造性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造性思维活动正是蕴于精神之中。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职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四、落实课改三维目标,确立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地位

  新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政治课教育教学中要能为学生提供终生发展有益的东西。就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方向,是灵魂,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地讲,备课要使教师目标素质化,上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素质化的主渠道,要落实好教学目标素质化的要求,作业设置要反馈教学目标,考核要验收教学目标。

  五、构建合理课堂结构,夯实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基础

  这是提高政治学科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在条件。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应克服两种倾向:

  一是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没有达到把握教材,能驾驭教材的境地,教师盲目适从,难以进入角色,整堂课中运用的材料浅、简、多、偏,浮光掠影,缺乏时代气息,教学思路紊乱,教学结构松散;

  二是离开学生实际,过于追求说理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中抓不住重难点,使学生不达要领。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应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其中确立课堂教学中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伙伴关系,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管用。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听政治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得到举一反三的成效。同时还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去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

  六、大力优化教学过程,营造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满脑子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在教学中漠视学生的主体性,没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知识观、发展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以前,我们的政治教师太习惯了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想得更多是如何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很少想到怎样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探究和发现知识,从而使学生享受真正的学习乐趣,并从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极大在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许多学生厌学,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关系,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个性受压抑的状况中解放出来。政治课的素质教育应首先体现在学习目标达成上。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政治课教学应始终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大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用先进思想鼓舞人、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的巨大作用。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3

  摘要: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接受的教育、获得的生活经验,将对其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不单单需要专业性过硬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人才。对于大学体育这门课程来说,在国家重视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趋势下,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体育改革的方向出发,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在大学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大学体育教学;训练

  综合素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创新。信息时代的到来,令传统的单纯体力劳动被机械化所取代,人们所注重的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运用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作用

  综合来说,创造性思维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大特点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思维能够突破传统思想习惯的束缚,产生不同于常规思想的方法与见解。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经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怀疑、相信自己、自动自发地转变自己[1]。

  第一,要求要具有一种对当前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有依据的怀疑;

  第二,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即便你提出的观点遭到他人的怀疑;

  第三,要在平时的锻炼中自发地转变自己,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活动范围与体育教学理念。通过以上三个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水平。

  第二大特点是具有求异性。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好不要单纯地局限于固有的方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体育运动,但正是这些运动开创了体育运动的新天地,我们要勇于改变。在体育运动中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解决体育运动目前存在的许多弊端。

  第三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正如一句古言所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多数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够打破常规,采用新的捷径去实现目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这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不同场地、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运用都会使结果产生差异,灵活性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注意的是,枯燥无味的重复是最打击学生的兴趣的,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会因为没有兴趣而影响教学质量,老师们要在教学中灵活地改变教学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宜的判断。懂得随机应变的老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中呆板、无趣的学生有优秀成绩的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在那些懂得审时度势、思维敏捷的学生中产生的。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大特点是联想性。类似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要懂得举一反三,看到一种现象后,要多个方向展开联想,分横向联想、纵向联想、逆向联想,丰富的联想是创造的摇篮。第五大特点是综合性。分析与综合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时,学生要具有杂交能力与统摄能力,把他人的教学、训练巧妙结合并概括整理。

  2、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落后,教育制度不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大学的办学水平造成了影响[2]。许多大学对体育方面的投资普遍较少,教学设施不完善,而且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不到位,不明白体育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模糊了体育教学的本质,达不到所要求的目标。国外在这一方面的新理念我国也没有加以引进和利用,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理念也没有加以改进。不过,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针对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些政策未贯彻实施,还有一些弊端并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个水平,对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也十分不利。例如,教学方法无新意,更多大学看重的往往是最后的成绩,但成绩哪能以偏概全,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不止在课堂上,平常也要有体育锻炼,这种教学方法达不到目的;其次,教材的选择墨守陈规、无针对性,集体授课在男女之间无差别。另外,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比较少,无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对学生的思想转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健康知识的普及也不到位。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正在做出改变,更多的是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更改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当中去,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侧重能力拓展,鼓励引导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运用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十分重要,可被定义为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解决问题时要多方面思考,不要受固定思维的影响约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全面分析解决问题,打开思路,勇于尝试不可能的事。正如写作需要灵感,体育教学中也有灵感的存在,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灵感对体育教学具有十分有力的作用。那么,在这么一个身体运动大的教学项目中如何产生灵感呢?我们要明白,灵感从来不是空穴来风,不可能你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具备,灵感还会来光顾你[3]。灵感的捕捉有以下几个途径:

  (1)要有充足的知识积累。体育虽说更多的是参与,但知识的积累也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一些体育理论知识,逐渐让知识在学生脑海中深化积淀,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是学生灵感激发的基础。

  2)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有方向地培养学生对某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有动力,才有探索新事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思想的创新。

  (3)要注重劳逸结合。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不是产生灵感的方式,达不到思想的提升,灵感往往是在体育锻炼之后的放松期产生的,所以,在安排体育教学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学生训练强度与时间的安排要切实合理,理论知识的普及也要适当安排,让学生在紧张但又合理有序的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思想创新,从而产生灵感。

  竞争是产生动力的良好途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中离不开竞争,具备了竞争意识,体育教学才有活力,创新才能有动力。竞争意识可以引申为嫉妒,嫉妒你比我做得更好,那么我就要更加努力来超过你,具备这种心理,学生更有干劲,能够释放出最大潜能,突破自身限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去。在竞争中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还能够形成一种冒险意识,不断参与挑战,在挑战中不断创新,不断思考。这种意识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只有借助自己头脑中的思想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特点中的一个高级特色,它比一般的思维活动更复杂、更艰巨。

  4、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运用中的好处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科学、系统化的思维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宗旨,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其次,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成效,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令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达到质的飞跃。

  最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创造始于观察,要具有创造性,就要具备对事物感知的能力,观察细微,才有创造的可能。

  5、结语

  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重视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实施适应了大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殿林.论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J].林区教学,20xx(10):93-94.

  [2]刘姝华.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xx,7(26):23-24.

  [3]张恩才.创造性思维在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32(12):88-90.

  [4]李志刚.试议大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J].艺术科技,20xx,29(4):385.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4

  摘 要:

  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来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法的教学,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理解;语法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语法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语法教学;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进而发展学生之“想象能力、思辩

  能力和批判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思维的培育乃当今语文教育之重任。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培育,教师大都创设情境引发体悟,或是运用电子设备投射影像诱发感官等。然而,在语文教学的诸因素中,语法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抽象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却又被遗忘了多时!

  本文正是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的角度再度审视一下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

  一、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是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等结合后组成的高级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还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的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创造性思维具备思维的一般品质,又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特征:

  (1)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突现其独创性,进而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观念或产品;

  (2)创造性思维带有突发性,也被称为“灵感”。创作者在灵感来临时,肆意驰骋、浮想联翩,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

  (3)创造性思维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各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二、语法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培育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求质求新的思维发散或突破过程。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以语法教学为切入点,做多方面的工作:

  1.教师语法教学观念的转变

  (1)摆正语法教学的地位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法的教学,要想中学生学好语文,语法的教学必须得到重视。近些年,在一片“淡化语法”的讨论声中,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法知识教学,不作深入细致的讲解,也不进行适宜的课外练习。再加之,语法知识的相对抽象性,故而,学生对语法知识的了解也就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在阅读中出现抓不住主要信息,无法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等问题。在写作中也就出现了词不达意、语序颠倒、表达混乱等问题。所以,摆正语法教学的地位十分必要。

  (2)教师要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只有教师具备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发现进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才能在教师强烈创新意识的感染下,产生强烈创新的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3)教师语法教学方式的转变

  因为中学的“教学语法是偏于应用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带有一定的规范性,不是单纯描述性的”,所以立足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把语法教活,让其站起来、动起来。对此,吕叔湘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要让学生看到的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标本室里的动物标本,而是动物园里的飞禽走兽,看他们怎样在那里活动”。

  2.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再者创造性思维本身“好像不是一种能力,相反,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所以在语法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就要有“习惯”意识。这个创造性的“习惯”可以使学生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不变的行动中解脱出来”,其“盲目的和冲动的行动”也会被转化为“智慧的行动”,进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这个创造性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惯性的冲力”,又如同形成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一样,不断深化了自己,提升了自己,进而影响学生一生,使其“一生可持续发展”。

  3.在语法知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培养思维的品质,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感性、求异性、发散性和想象性。单位个体的人,特别是创造性个人,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因人而异,故而,思维品质所体现的也就在于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等五个方面。在语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语法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式的一种方法。同时,利用语法知识各个点的作用,串联其各个方面的品质,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认识深度,还为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认识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

  三、语法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

  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思索的空间。作为中学生,无数感性因素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思考所需,相对的理性探求,反而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创造。古人云:“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作为人类抽象产物的语法乃前人“思”后所“悟”而得。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语法知识的“书橱”陈列出来,探求其奥妙的本真,在平淡中品味甘甜、纷繁中找寻乐趣。例如,歧义句“鸡不吃了”,可以变换成两个句子:“鸡不吃食了”和“人不吃鸡了”。同时,也可以归纳一下这一类的歧义句,将其“模型化”,即变为一些“数学公式”:“N+不+V+了”分解为“N1+不+V+N+了”和“N+不+V+N2+了”。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为什么?”的空间,也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条件。

  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发散的空间。正如数学学习中的“一题多解”、作文学习中的“一事多写”,中学的语法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加创造性思维培育的结合体。语法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想象、任其发散的空间。有了“网吧”,就有了“氧吧”“话吧”……早有“家庭主妇”,谌容也就可以创个“家庭妇男”(《人到中年》)。有了某种关于语法格式的知识,学生就可以去创造、去发散。让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在语法知识中驰骋、游弋,“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语法学习给了学生一个生活的空间。语法知识是科学的、抽象的,更是生活的。它并非艰涩难懂,反而生活情趣很浓,素材有趣的语法现象更是难以胜数。如,可以说,“二十个人吃了一锅饭”“三个人吃了二十元钱”。也可以说,“一锅饭吃了二十个人”“二十元钱吃了三个人”。语法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学会生活。让生活给予学生灵感,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动力。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5

  摘要:

  在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的今天,孩子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者的重大议题。教育者该如何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从哪些方面发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变得愈加重要。美术教育既可以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更能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之一,能够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幼儿培养

  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幼儿的发展决定着自身的未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条例在呼吁幼儿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幼儿欣赏美和感受美,更能让幼儿在美术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难看出,所有的幼儿都是在没有任何的逻辑中开始创造的。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使得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阐述

  想象、观察、以及思维这些都是创造的基础。但是在幼儿的思维中,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激发这些基础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对于幼儿来说可能体现在一句话,也可能体现在一幅作品中。面对幼儿滑稽的、夸张的、稚嫩的作品以及表现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孩子创造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面对儿童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以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便不会受到拘束。鼓励可以使孩子增添信心,同时也能给予孩子肯定,这一现象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体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将美术融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这种新奇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能自己去发现,能自己去探索,其所得到的任何体验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实践证明,当幼儿之间的思维方式得到碰撞的时候,其思维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能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二、传统教育局限及美术的作用

  1.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创造性,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教给孩子的树叶都是绿色的。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开始就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孩子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情感思维,从而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

  2.美术教学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成为了关键人物。这样便局限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孩子的思考机会。美术教师应该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并相信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者,不能局限孩子的思考,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幼儿的观察能力往往需要教育者去发掘与培养。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想象并进行独立思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而不是以错误的教育局限孩子,因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三、美术教学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保护孩子的想象空间

  孩子生活在一个以自我想象为中心的世界,孩子在美术教学中会表现出孩子自身特立独行的思维模式。幼儿处在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初期,教育者应当保护幼儿自身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在自身的想象空间中释放自身的创造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孩子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能使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却不是成人可以想象到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树叶可能是蓝色的、小猫小狗可能是三条腿的、鱼儿可能是带翅膀的。这些都可能是属于孩子的思维世界,对于这种想象思维,教育者应当去保护孩子自身的想象世界,那么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被无限激发。

  2.引导并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美术教学这种可以发挥无限想象的教育性活动中,教育者应该更好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和思考。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发展的起点,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创造能力。教育者在面对孩子天马行空的世界时,需要更多的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但是,一味地去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孩子的审美判断就会偏离。教育者除了要保护孩子的想象世界以外,还需要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那样创造性潜能会被无限激发以外,孩子自身的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现如今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奈斯比特曾经指出:这个时代需要创造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对于现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至关重要。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着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今天,美术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教育者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会发现孩子眼中不一样的天空。通过让幼儿去大胆发挥和无尽想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70-72.

  [2]刘净丹.浅谈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07:16-17.

  [3]傅亚男.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26:92.

  [4]黄明芬.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110.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6

  摘要:

  我国原创动漫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思想追求,国产动漫普遍呈现出内容缺失、文化内涵层次降低等态势,这不仅是动画创作题材等方面的问题,还是创新思维缺失所导致的沉疴宿疾。为此,我国原创动漫要在批判中革新,不断寻求题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动漫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性思维,让“传统”走向“创新”,只有创造性思维才是原创动漫产业发展不竭的源泉。

  关键词:

  原创动漫;创造性思维;题材;人物形象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原创动画迎来了发展的蓬勃时期,以传统民间文化为题材的一系列动画作品,如《大闹天空》《铁扇公主》等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为中国争取了诸多荣誉。譬如《大闹天宫》在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得了短片特别奖,在第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确定了中国动漫在国际动漫史上的超然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美等国家在题材内容上不断创新,勇于颠覆传统的创作方式,其动漫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国际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动漫影视市场。而此后中国的动漫创作却停滞不前,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呈现出被动的趋势。其传统题材的束缚,以及过度说教的内容形式,一度引发国内观众的反感和抵触心理。为此,现代国产动漫应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现状,杜弊清源,大胆尝试,在题材、形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方面愈加重视创造性思维,力求振兴国产原创动漫产业,迎来新繁荣时期。

  一、故事题材的创造性展现

  历数好莱坞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漫作品,从第一部彩色动画《白雪公主》开始,此后的每一经典作品无不将主人公置身于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之中,创作题材来源之广,涉及文学经典著作、戏剧、神话故事以及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好莱坞依托强大的文学架构,制作出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动漫影视作品。如出自《圣经》故事的《出埃及记》,出自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阿拉丁》以及出自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的《花木兰》等,这些作品结构复杂、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荡气回肠,吸引了众多观众。其题材选择的突破创新无疑是好莱坞占据国际动漫市场的一把利器。反观中国现代动漫影视作品的题材选择,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固守自封后,其创造性思维也开始初试锋芒。如当下热播的《大护法》和《十万个冷笑话》等动漫影视作品,已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束缚,逐步走向成人受众,彰显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以后现代主义表现风格为主的《十万个冷笑话》,是一部以青少年为目标受众的漫画而延伸出来的动漫影视作品,上映之前就积累了大量前期市场基础,上映以来票房累计1.2亿,位居国产动漫电影票房排名第二位。不同于传统的国产原创动漫,该作品题材主要源自具有高度网络化和娱乐化特征的现代社会,融合了白雪公主、葫芦娃、海贼王等数十个经典动漫情节,并结合当下学生和青年上班族的典型生活现状为故事脉络主线,内容天马行空,情节错综复杂。夸张的人物形象和高度娱乐化的网络语言,精准地把握了时代受众的需求,值得当下动漫影视作品在题材创新方面进行思考。

  二、角色形象的创造性展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铺天盖地的视觉信息不断进入观众视野,人们已经习惯了“读图”式的阅读习惯和观影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卡通动漫世界里,角色造型形象无疑是最直接地作用于人类视觉感官,博取关注度的钥匙。动漫作品中角色造型以千变万化的视觉表现,叙述着取自不同题材的生活故事,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又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传达深刻哲理。正如好莱坞史上诸多耳熟能详的动漫角色形象,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这些产生于虚拟世界的角色是一部动漫影视作品的灵魂,更成为我们心灵的朋友。角色形象是以美术中不可言传的形式来反映和叙述故事的。无论是《大闹天空》中一个筋斗能够翻越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还是《猫和老鼠》中令人忍俊不禁的汤姆和杰瑞,都是以鲜明具体、极具创造性思维的角色造型来演绎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揭示令人深省的哲理内涵。譬如《大护法》将角色形象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似人非人”的花生人,另一类是以大护法和太子为首的正常人类。第一类人群的形象创造性思维在于,他们的外形酷似花生,面部只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并用画出的“假眼、假嘴”粘贴着,眼神呆滞,毫无灵魂可言。但这一形象的创造,却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应和。这些花生人代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形象设计无不透漏出群体性的麻木、保守与从众。通过这些外在形象的描写揭示出群体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呈现出被动接受,毫无反抗的现状。动漫创作者构建角色形象的目的不在于显示自身的绘画技术何等娴熟,而在于表达内心的设计意图。为了使设计意图在创作中能够自然展开,创作者要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最终赋予角色独特气质。正如迪斯尼公司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拍摄的《花木兰》,虽然基于中国传统题材,但其设计充分体现出动漫创作者的创造性思维。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保留了东方女性的气质特点,修长的面容和身材,乌黑的头发,黄色的皮肤,人物线条简单流畅。角色的整体造型与影片主题达到完美统一。但这位“美国木兰”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意义的花木兰形象,从性格、文化等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整体特征。继《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之后,又一次将东方文化发扬光大的还有《魔弦传说》,这部充满东方魔幻色彩的动漫影视作品,在人物形象创作方面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作品中包含着“中国龙、纸灯笼”等东方元素,着实让人着迷,不少具有东方文化情怀的影迷大呼此片良心制作。与此同时,还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具有东方韵味的美式动漫背后,是中国动漫者的创作加盟。譬如作品中大反派“巨骸怪”原形的首次现身,其形象的设计者为国产动漫家徐宁,他坦诚灵感来源于《哪吒闹海》,“巨骸怪”巨大的身躯,狰狞的面目,虽然看起来恐怖凶残,却是衣服病殃殃、慢吞吞的形象,内心与外表的极大反差可以说是这一角色创造性思维的体现。作品播出后备受观众好评。

  三、故事情节的创造性展现

  中国动漫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的沉寂期。原创动漫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手法享有极大自由,但主题和故事情节的表达却相对狭隘。这一时期乃至而后很长一段沉寂时期,主题和故事情节可用八个字概括:惩善扬恶,改过自新。在传统题材的局限下,故事的编排难以突破传统观念,观众流失问题日渐严重。于是,现代动漫制作者鉴古知今,自觉在故事情节编排上寻求新意,在后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也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在传统题材故事情节创新方面,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为突出。该片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以“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情节,赢得一片叫好声,成为2016年暑假档一匹黑马。创作者倾心打造,精心雕琢,规避了以往受众广为熟知的“取经路上打斗”的情节,而是以原创性的精神结合现代影视叙事手法,选择了以唐僧的前世江流儿与他的“英雄”为叙事主角,演绎了“成长与救赎”主题的叙事故事。具有东方神韵与美学意境的画面在作品中展开。云雾缭绕的水墨山水和重峦叠嶂的亭台楼阁,在令人惊艳的皮影呈现中征服了“全年龄”观众,也挽回了无数国产动漫爱好者的心。其故事编排贴近受众心理,根植于传统经典著作基础上,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透出“大圣”身上所具备的英雄抱负。特别是影片最后“大圣”的那一声呐喊,让无数观众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英雄”意识被唤醒,体会到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久违的心灵震撼。除了传统题材的故事创新,现代动漫影视作品对于社会问题层面的涉及愈加凸显。譬如定位于“儿童”视角的《大耳朵图图》,作品故事情节的编排传达出“道德良心取向”的社会规则性价值观。无论是婚姻家庭、友谊爱情、合格公民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均有提及。可以说,这部“寓教于乐”的动漫故事迎合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承担着价值观念的引导作用,在诸多以教育为主的动漫作品中可谓是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动漫佳作。

  四、动漫技术的创造性展现

  回顾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史,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就创作出一大批经典的定格动画。《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愚人买鞋》等经典的定格动画作品,在90年代却逐渐被动漫制作人和观众所遗忘。如今,现代原创动漫的发展似乎呈现出定格动画的回归趋势。这与定格动画的技术优势是分不开的。定格动画的创作与其他动漫创作的流程基本一致,但其显著优势在于动漫中期的制作。画面呈现可通过特殊拍摄手法展现在现实拍摄中无法呈现的拍摄效果,特别是在现代电影技术的不断革新下,表现形式也愈加宽泛,如布偶动画、黏土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等。在现代原创动漫的作品中,使用定格动画拍摄技术的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其中不乏《大圣归来》和独具东方意蕴的《魔弦传说》。此类作品展现出来的间歇和跳跃的美感,是现代动漫技术无法呈现的独特魅力。以《魔弦传说》为例,作品除了向东方文化致敬,其定格动画技术也是令人惊喜的亮点。当然,拍摄过程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定格动画要求每一个角色乃至情节的呈现都需要手工制作完成,精细到每一根头发。不光人物造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制作和设计,动画场景的每一帧都需要精雕细琢。但在艰难的拍摄之后,作品所呈现的效果远远超过许多现代动漫制作技术。

  这凝聚了动漫制作者的爱和灵魂,作品中每个角色形象都有血有肉,十分逼真。为了呈现作品中极重要的一个反派形象,动漫制作者特意打造了整部剧中的“巨无霸”骷髅,其等比例制作模型打破了动漫制作史上最大人偶的纪录。虽然这种形象在主流2D动画技术中实现并不困难,但要想在定格动画中呈现是极为不易的。此外,《大圣归来》以皮影定格动画的形式回归大众,其表现效果也足以惊艳观众。作品通过定格动画的创造手法将“大圣”这一震天撼地的英雄形象生动再现于荧屏之上,获得广泛的认可。由此可见,在经过二维、三维动画的技术突破后,国产原创动漫逐渐回归传统,将定格动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创作内涵。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7

  摘要:

  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15(19):364-364.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8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大脑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以思考、感知、记忆、理解、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性、求新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心理活动,也是大脑功能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重要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避免学生思维局限的想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值得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组合或者改造,然后脑海中形成了新的事物,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加以创造,这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的过程。怎样从一种事物中去想象新事物,去发现新问题呢?这就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主要源头。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兴趣性,力求构思新颖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艺术美和兴趣性,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敢于创作的冲动,让学生想学、愿意学、喜欢学,这样就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更高的情景中去感受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带有多方面的情感来完成一幅美术作品。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个让学生们有兴趣的命题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背景等来设定情景,使学生有感情的去创作。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利用语言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言引导,主要是教师通过提问、谈话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意图。生动的语言,贴切的语句,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激发、相互启发,把问题的主动权力交给学生,对草图提出建议和意见,可以开拓思路,深化立意,最后确立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构图。

  2.利用美术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的学生具有了想象的灵感,但是想要把这种想象用创作的手法表现出来,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如果一个学生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的表现能力差,想表现的东西表现不出来,那么,他的创造信心和创造的热情,就会受到挫败。因此,学生的.美术技能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3.避免长期临摹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让学生大量的临摹,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渐渐的在临摹的过程中减弱了,已经习惯了其他人的绘画模式,习惯了其他人的思维,这样发展下去,长期临摹导致学生想象力缺失,只会让他们墨守成规。那么,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完成绘画,而应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多去思考,多去设想,学生间应该多比谁的想法最多,谁最具有独特的思维,而不是谁画的多,画的快。

  三、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水平。美术是一个涉及非常广泛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很宽阔,同时要具备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要把新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的评价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单一性、权威性、支配性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果,感受到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激励他们去创新、去探索,杜绝只追求共性而忽略的个性的评价方式。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有创新意识,其次是画的好坏。教师可以当面肯定绘画的成功或者指出不足指出,甚至可以自己动手修改,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不要用“像不像”、“好不好”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来体现。在自我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成功的感受。在互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评价。受点评的学生,要抱着谦虚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采纳对的意见,修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本身应该先具备创新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改革,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要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参考文献:

  [1]徐广华.《加强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创新思维》.2001.

  [2]翁振宇.《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3月.[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1995.

  [4]张文新.《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1999.[5]尹少淳,《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6]刘新华.《论美术教学改革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4月.

  [7]章国立.《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0月.

  [8]张庆林.《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2006.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9

  论文关键词:

  科学新课程;创造性思维

  论文摘要:

  如何在自然、科学课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当今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它包括对学生道德、情感和智能的培养。其中,智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实能,即知识;另一部分是潜能,即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自然、科学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如何在自然、科学课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在自然、科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乃是通过发现和应用事物的规律,预测、推测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变化规律,或设计制作某种新事物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有着下列特点:

  1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 、具有敏锐的感知与观察力:

  3 、善于分析矛盾,突破传统认识与思维:

  4 、具有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5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不但与人的智力有关,而且还与人的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如: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控制能力:仔细观察事物,坦率和明确地摆出自己的意见与方案,做事专注而快速,能在团队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发挥自己应起的作用,善于控制情绪,做事坚持不懈的能力。

  二、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在推动力。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就会有认识、探究周围自然事物,参加有关科学探究活动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孩子天生具有一颗好奇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需要,利用合理的迁移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他们不再把学习当作负担,而乐于听教、认真观察、热爱动手、积极思考。等事物或问题解决后,他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如此连续,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从而对学习的目的更明确,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索。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电》单元。电动玩具是孩子的最爱,但是多数孩子却把兴趣放在了玩上,这时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孩子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手中的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拆开玩具仔细观察一番。然后再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从中了解到电可以产生动力。然后让学生自己用电动机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从而发挥了学生创造力。

  三、设问、探究对创造性思维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援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以前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做应声虫,长此下去,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还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对于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牛顿之所以能提出“万有引力”的假说,不也仅仅是从一个落地的苹果而想到的吗?如:《彩虹的秘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彩虹的录像,看完之后我并没有提问,只是说:“看了这么美的自然景象之后,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很快就有许多学生举手。有的问:“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有的说:“彩虹这么美,它到底有几种颜色?”还有的问:“彩虹为什么是弧形的?”还有的说:“彩虹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呢?”……教师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我又说:“你们有没有办法自己动手制造一条彩虹,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并通过实验一点一点地揭示出了彩虹的秘密。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科学上的发明创造与想象力是分不开的。飞机的设计受到鸟和蜻蜒的启发;潜艇的制造模仿了鲸类体形。这些都证明了在生物科学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施展。如:在冰化成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让你面前的这块冰以最快的速度化咸水吗?”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尝试着,有的用吸水纸,有的用酒精灯加热,有的用嘴吹等等,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了几种比较快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科学、自然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热爱创造活动,并在教学中发挥出来。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的教学、教育目的。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0

  摘要:

  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在思维的本质上、思维的途径与方式上和思维的外在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趋向与目标,功效与意义更有广泛的同—性。发掘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内联和外延,归结两种思维的内在关系和互动作用,将有效地开发和提高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将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音乐思维 创造性思维 内联外构 潜在关系

  茫茫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于特有的振动之中,物质就是由振动中的某些振动波组成的。

  从另一种角度看,宇宙不是由物质所组成,而是由音乐组成的,“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地再现和表达”。

  ①音乐之所以是所有艺术中景特殊的一种形式,关键在于音乐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主要是从本体象征的角度,去建构具有外在世界动态特点的音响世界与其进行整体对应。音乐反映的不是对局部细节的模仿,也不追求与客体的形似,而是深入到生命的内核和客体的本质去完整地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因此,音乐的思维与表现恰是人类情感与理智的完美结合。正是由于音乐具有完整地表现世界与人类内在精神的特性,才使得音乐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才使得音乐思维与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与分析,发掘音乐与创造在思维过程中的内联与外构,拓展音乐教育的潜在功效与终极目标,进而促动潜存于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凸现与进发。

  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之一,因此人人都有思维。但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常人有常人的思维方式,伟人有伟人的思维方式。其不同之点就在于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而音乐思维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与音乐思维从本质上来看,它们都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充满着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与把握的合理性、超前性与科学性。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发现、突破与重新建构”,其目的就是对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存状态进行重新的整合,使其更符合事物的内在结构与外部的发展规律,以追求对某种规律的完美要求。所谓发现,就是要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寻找问题的所在,在常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其“可能性”;所谓突破,就是对现存秩序的否定,对习以为常的质疑,对循规蹈矩的突破,对天经地义的反叛;所谓重新建构就是要在突破的前提下,抓住新的质,建筑新的思维框架,完成事物发展的新的飞跃。通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可以发现其思维的精神过程显示出的是“打破—创新—再打破一再创新”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状态;其思想的心理过程也同样显示出“进取一实现—再进取一再实现”这样一种自我满足的循环体验。这种循环现象实际上揭示了客观世界运动与人类社会运动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推进人类追求进步、实现理想的动力。因此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科学地掌握世界方式与创造物质美的第一要素。

  音乐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一种“体验、升华与重塑”。所谓体验就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心灵上的体验,所谓升华就是对情感世界的一种精神升华,最终就是对人格素养的一种理想境界的重塑。音乐思维的过程就在于对美的发现与发散以及对美的重组与塑造,音乐思维的目的在于力图使人类的情感活动渗透于整个音响世界中,并在不断的矛盾中进行对比与辩证,在音响形态的各种变化中进行不断的协调与升华。因此,音乐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发现一对比一重组,再发现一再对比一再重组”的循环之中,音乐的思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由于其使用材料的特殊性,由于其巨大的表情性的渗透以及结构中的逻辑因素,使得它完全不同于人类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基本材料的抽象思维,它始终在情感的敦促下发散,但又在其形式的表现上予以高度的逻辑性。虽然音乐以它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表现着人类的精神和情感,但在本质上又从属于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人类精神的产物,它产生于主体心灵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生命体验,发散于情感升华的意象感悟,形成于严谨结构的艺术组织中,作用于主体自身的人格重塑,因而,音乐思维是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方式与创造精神美的第一要素。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充满了发现与直觉判断、想象与酝酿构思、打破与重新建构等各种肯定与否定的矛盾运动,正是由于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突破以及不断的建构,才使得思维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升华。而音乐的生命就在于激起矛盾,没有矛盾音乐也就无从发展。音乐的思维也正是在音乐各种表现因素及形式的协调与不协调、稳定与不稳定、不断地追求变化的过程中最终求得平衡与协调、完善与统一。因此,音乐的思维过程就是人的本质需求对声音的优化组合,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就表现在他的意志的奋求、满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种永恒不断的循环中。——音乐也具有人的这种特征。”

  ②那么,有组合就必然要有选择,有选择也就要有抛弃,因此,选择一抛弃一再选择一再抛弃,直至理想境界,这是音乐创造美的基本规律,它与人类创造物质美的规律是吻合一致的。科学家爱迪生在经历了9000多次的失败后才最终成功地发明了蓄电池;音乐家贝多芬带着“命运”的乐思经过长达五年时间的构想与积累、深化与升华才完成了流芳百世的第五交响曲,而他在第九交响乐曲末乐章主题的创作中,也呈从2口。多个构思中才选择了其一。因而在科学发明与音乐创作的过程中,选择与抛弃、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运用。此外,音乐的表现是一种动态的形式,它与时间的发生与消失是同步的,音乐想要诉说的内涵都在声波形态的不断的运动中进行,其间充满了高峰与低谷、上升与下降、高昂与低沉、规整与零散、紧张与舒缓、扩展与浓缩以及协调与不协调等各种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音乐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在于姿百态的音响运动中,求得平衡、对称、协调、完善。说到底音乐就是创造人类精神的美,而人们对美的认知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美是物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美与不美只有在对比中才会产生,只有在鉴别中才能确认,音乐所使用的材料是声音,每一个单独的乐音都由自身振动频率所发出的一定的表情信息,把这些单个的乐音有机地组织起来就会产生相对完整的表情意义。因此,音乐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精神活动过程,它既表现了人类细腻的情感又充满了高级的抽象思维,在此过程中,人类本质中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的种种意念与感悟及手法与途径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体,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非逻辑的形象思维,其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为:想象、直觉、灵感及顿悟;其思维的状态是发散式的;其思维的特征是求异性、灵活性和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所谓超常规就是要打破常规式的套路,宇宙间的任何事物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都是同一性的,但如果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对同一事物产生出不同的认识与不同的结果。那么,对一种事物的认识如何超越其事物的本身呢?苹果落地而没有上天,这一非常普通的事物现象在牛顿的思维中却产生了非凡的启示,进而发现了地心引力定律;鲁班从割草破手指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美国一工程师从喷洒香水的现象中受到启示而发明制造出了发动机气化器:美国的莱特兄弟受启迪于放风筝的现象并最终使飞机上了天;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也是得益于桔子瓣诱发出的联想而创造出了歌剧院奇特的外型,等等。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在不被常人注意的地方引发思路,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但是,只是发现问题,而未展开思维联想或拓宽思维深度,最终也难以形成创造的结果。因此,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辩证性质的矛盾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是直觉与想象的矛盾运动,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音乐思维则更需要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手法、新颖的建构。一句优美的旋律或一个精辟的音乐动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是不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品。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得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③综观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哪一部不是作曲家对现实社会生活敏锐洞察的心灵诉说,或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想象的情感抒发’又有哪一部不是作曲家对七音十二律的奇妙组合,或是对音响声态的非凡构筑?柴可夫斯基在庄园里偶然听到窗外一位泥瓦匠哼出的俄罗斯民歌《孤独的凡尼亚》后,深深被曲调中暗淡、忧伤及深沉、苦难的情绪所感染,据此创作出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肖邦在惊闻华沙起义遭沙皇军队镇压,华沙失陷后,引发了强烈愤慨,因而创作了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谱写出中华民族音乐的绝唱《黄河大合唱》。从音乐的表现技法上来看,凡是对音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作曲家,他们也总是不满足于一般的技巧写作,而是通过独特的想象力试图超越现有的技巧,试图打破常规去追求自身的个性与独创性,进而开创出奇特的手法和新颖的结构体裁。比如巴赫在积极发展主调和声思维的同时,又把复调音乐的写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把超越人类脑力极限的妙技处理得极为简单而鲜明,其中的对位技巧充分显示了人类超常思维的无限能力;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对奏鸣曲式以及交响套曲的完善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尤其是贝多芬在交响乐中加入人声合唱的创举,把交响乐的发展推向了巅峰;再比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他在创作中打破旧的逻辑原则,几乎在所有范围内用色彩对比的原则取代了功能逻辑,创造出了富有梦境般的音响色彩,极具感染力。他这种和声逻辑正是基于“无拘无束的直观”和“视听同构的想象”。因此,在音乐思维中,无论是创作意念的萌发,主题音乐的构想,或是形式结构的确立,表现技巧的运用,都离不开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如此,才能进发出奇特的创作手法和新颖而独到的结构形式。可以说,想象力始终引导着作曲家尝试新的音响组合方式,而直觉则不断地提示作曲家把握这些新的方法的尺度。

  创造性思维追求的是一种“新”与“美”的结合,它是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并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而最终达到一种全新的、富有创意的新成果。在创造性思维中,其“独到”与“新颖”的指标占据着重要的分量,“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效果则更是衡量其成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独特性反映的是思维的本质,任何模仿与重复都徒劳且毫无意义的。音乐更是如此,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所发出的声音在自然界里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经过作曲家的思维活动而精心创作出来的。因为,音乐中的声音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无论一句旋律、一个乐段、一个乐章甚至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乐,其中无不渗透着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为音乐。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现、不断发现的创造史。乐音的发现并形成有规律的顺序是一种创造;赋予每个乐音以各自进行的倾向及解决是一种创造,多声部音乐的出现是一种创造:多种曲式的产生以及不同作曲技法的形成是一种创造,特别是当人们用这些规则去排列和组合声音的时候,更是一种创造性的选择与突破。古今中外没有一首音乐作品是相同的,即便是曲式结构一样,但其旋律、节奏以及和声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一点正说明了音乐艺术的创新性。音乐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新颖。综观音乐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推进,其结果都是前所未有的,都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尽管有些发展阶段或有些音响结果是畸形的,甚至是癫狂的,但都不失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造冲动,正是这种追求独到之处的创新精神,才使得音乐有如此灿烂辉煌的今天。

  总之,音乐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联与外延,音乐中充满了创造,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音乐。而音乐在创造的过程中又充满了创造的轨迹与效应。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打破常规,突发奇想的意念与动机;凭藉想象,创造性地建构与发展;反复选择、综合对比,有效地创设最佳途径与最优方法;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地摄取结果与形式。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科学思维与包括音乐思维在内的艺术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掌握世界的两个并驾齐驱的重要要素。尤其是面对迅猛发展的21世纪,我们不能不把提高人们的艺术思维能力作为衡量民族创新力的重要标准。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能否说,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是第二生产力呢,由此引申,音乐及其他艺术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娱乐”“愉悦”或“陶冶情操”等基础的层面上,而还要尽力发掘其提高人类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功效与作用。

  注释:

  ①何三乾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②转引自藤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1

  【摘要】

  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创新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好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想象思维,将小学体育教学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指引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三个方面出发,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儿童教育;创造性思维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变革。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在小村的体育教学中,也应当进行素质培养。小学的体育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特性,但是只要学校与老师、学生共同努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新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严肃,老师孜孜不倦传授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听取。而这样的方式就严重禁锢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并且整个过程中的氛围紧绷,毫无生气。这样的课堂氛围虽然会使学生能听到教师传授的知识,但不一定能使学生真正的吸收这些知识。所以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应当改变以往的严肃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玩好闹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还是孩子,自律能力或者是对自己思想以及行动的约束能力没有那么强。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能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并且学生能在如此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进步对其成长也是有利的。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新环境下的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样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很新颖,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与更强的综合性专业素质。教师自身也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强大的信心来完成教学任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无论多么荒谬,都应该耐心进行解答。将教学任务,教学问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提问,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程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的时期,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在变化。不仅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要求,更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期望。学生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有思考问题的思想,更应当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

  2.充分发挥好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想象思维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将先进的思想贯彻其中,使学生在新的背景与环境下能够充分地学习体育,了解这门课程,更能使小学的体育教学这项艺术更适合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体育,愿意投入巨大的热情学习这门课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的人认为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习都应按照教师安排的发展脉络。其实不然,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的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虽然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但体育老师的作用不容小觑。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跟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有关系,但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在在陶艺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好示范作用,为学生做好标准动作的示范,使学生有一个较高标准的,健康的开始。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当只对动作、规范等进行学习,还应当了解体育运用的发展史,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如今的体育事业,综合以往的经验或者是看到以往的不足,能够更加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体育事业的某方面有所创造,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还应当对其他相关的学科或者是专业有基本的掌握,这样才可以使今后的体育学习更加全面,游刃有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程度的体育作业。并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之后,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以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能拓展知识面,更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将小学体育教学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指引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技术以及思维形式的不断发展,形式越来越多种多样,时代的特点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创新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在越来越注重创新的大环境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也要摒弃以往的陈旧观念,时课程的发展更加顺应潮流,具有时代特点,同时也使它更加具有实用性。首先,应当使体育课程更加开放。这并不单指在一般的体育动作上更加开阔,也表明在思想上更加开阔。要不断吸收外来的与体育相关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更加新颖且实用的外来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不要将眼光单单放在体育课程上,还要对其他小学的课程进行观察分析。虽然体育课程与其他的小学课程存在很多的不同点,但是应当吸取其他课程优秀的,先进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其次,体育课程的发展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应当拓宽视野,运用创新的思维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地审视。摒弃原有的陈旧的思维定式,将视野放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抛弃原有的固化的思想,开放心态,开拓视野,通过日常的观察,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到体育的教学与学习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应当使陶艺工作更加具有包容性,更符合时代的特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也拥有更多的毅力来面对以后课程中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使他们学到许多专业知识,更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体育锻炼。

  4.结语

  小学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当注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现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关注。希望通过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也可以得到发展。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2

  摘要:

  创造性思维即任意性思维, 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促进人们大脑的成熟发育, 增加遇事的逻辑推理能力, 是激发想象力的途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 作为高中生, 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渐渐趋于成熟, 为了让受教育有更好的创造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着重培养。高中物理是高中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 实验具有操作性和思考性, 与学习理论知识不同。面对现在社会上激烈的竞争力, 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为自己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逻辑基础。基于此, 本文对高中物理实验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培养进行了研究, 站在高中生角度看问题, 希望笔者的研究能为广大高中学子进行物理实验学习时提供理论助益。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 创造性思维; 自我培养;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通过实验获得基础定论, 出现在高中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多次探索、经历失败得出的结论, 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便捷性生活用品亦是创新发明的结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个人能力较为重要的一条, 在高中阶段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的综合发展, 在未来对社会、家庭、自身均有益处。笔者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感受, 沟通了许多老师同学之后又查阅了大量资料, 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中物理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早在好多年前国家就推行了素质教育, 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作为学生确实感受到了国家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 尤其是近几年对教育抓的更紧, 新课标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教育者们确实对以往的教学重点有所改变。不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繁重, 因为高中升大学对家长、受教育、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应试能力是必要的, 在这种改革不断推进但传统应试教育依然有较大生存空间的情境下, 高中物理教育状况总体还是合格的。教育者绝大多数比较负责, 是真心为了受教育者们努力改进, 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的教学状况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有待提高。这不仅仅是教育者的责任, 如果要究责, 笔者认为校方、教师、受教育者、教育大环境都有责任。而高中物理的内容已经比较深入, 抽象性较强, 很多偏科的同学均反应连题目都看不懂, 物理学习本身就是严谨的,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无趣枯燥感。

  之所以要帮助受教育者发展创造性思维, 是受到国家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储备问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进步, 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联系在了一起。那么我国在物理成就上的进步是否也像经济那般腾飞呢?高中生已经具备独自思考的能力, 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对其联想、逻辑推理、想象力的一种综合提升, 这很符合物理学习的要求。高中的时候就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并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在今后长久的发展中会遇到更大的舞台, 推进我国尖端科技的发明创造, 将倍受诟病的‘中国制造’转换呈‘中国制造', 这种转变不是短暂可以形成的, 而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推进, 中国的教育体系属于比较扎实稳定的, 在这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学生物理创造力的培养, 从小层次上看是提高物理成绩, 便于为高考服务, 从大方向来说, 全国无数个这样的人才在高中时期就被培养出来, 那中国未来的物理学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通过高中物理实验实现创造性思维自我培养的途径

  (一) 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要想从物理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必须主动参与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 通过教材我们可以看出, 基本每个单元都有很多实验。但是很多人对物理实验有畏惧心理, 认为自己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 只要在实验课上跟着大家的步调走就行, 这是不正确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验, 先熟悉实验所需要的器械, 然后了解我们进行实验的理论依据, 教师会为我们讲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我们在操作的时候最好几个人一起, 通过这种方式能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实验参与的多了就有经验了, 这样教师教授起来也事半功倍。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一课时, 有一个实验是通过打点计时器确定物体下落的规律, 通过纸条上记录的点数结合课本知识, 我们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就有自己的思考。

  (二) 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首先要进行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了解这节课实验的难易程度、重难点、知识点, 在第二天上课时, 就能更好的跟上教师的思路。其次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尝试性思考问题, 有能力的可以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之后, 对该实验进行探究性操作, 这是发现问题的途径。再次,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急着问教师, 看看自己的思维哪里出了问题, 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教师讲过的重点再整合一遍, 看是否能发现突破点, 若真的不会或遇到思路瓶颈, 就主动询问教师, 不要不好意思, 教师都是很愿意给你讲解问题的, 教师帮助解题后, 要对自己刚才的错误想法进行总结, 这是保证下一次不犯同样错误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对实验器具的安排整理上,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加速度、力与质量这一课中, 有一个实验要求我们加强对摩擦力、拉力和合力的认识, 要根据实验对这三者进行探讨, 为了进行实验减少水平板的摩擦力, 需要我们几个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在去除不掉摩擦力的基础上, 如何通过计算让实验结果更精准。这是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该实验有所了解, 同时下次再遇到类似问题就可以独立思考。面对出现的误差要敢于质疑, 即使是教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所以不能仅仅依赖于物理教师课堂教学, 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最为重要。

  三、结语

  作为一名青少年, 要具备研究、观察、发现、思考的能力, 这些是组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在物理实验的学习中, 要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提高自己都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加深思考能力, 进而为将来发展做准备。笔者相信, 经过不断努力, 我们这一代一定能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玉斌。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 (7) :1

  [2]江孝法。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J].复印报刊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 2010, (8) :56-57.

  [3]刘增萍。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2 (11) :59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3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

  关键词:

  高中数学,观察,猜想,质疑,统摄,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它具有独创性、求异性、联想性、灵活性、综合性特征。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得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能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例1:求lgtg1°·lgtg2°·…lgtg89°的值。

  凭直觉我们可能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地观察、细致地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了自己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势的干扰,最终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lgtg45°=0这个关键点,从而能迅速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提高学生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例2:在直线l上同侧有C、D两点,在直线l上要求找出一点M,使它对C、D两点的张角最大。

  本题的解不能一眼就看出,这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假设动点M在直线l上从左向右逐渐移动,并随时观察∠α的变化,可发现:开始时张角极小,随着M点的右移,张角逐渐增大,当接近K点时,张角又逐渐变小(到了K点,张角等于0)。于是初步猜想,在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一定存在一点M0,它对C、D两点所张角最大。

  如果结合圆弧的圆周角的知识,便可进一步猜想:过C、D两点所作圆与直线l相切,切点M0即为所求。然而,过C、D两点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是否只有一个,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练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例3:在讲授反正弦函数时,教者可以这样安排讲授:

  ①对于我们过去所讲过的正弦函数y=sinx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

  ②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本节课应该怎样研究所谓的反正弦函数呢?

  ③为了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怎样的区间是最佳区间?为什么?

  讲授反余弦函数y=cosx时,在完成了上述同样的三个步骤后,我们可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

  ④反余弦函数y=arccosx与反正弦函数y=arcsinx在定义时有什么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习中应该怎样注意这些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对反正弦函数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为练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再一方面,可以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等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这里,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地依靠定义、定理,而是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例4:设a是自然数,但a不是5的倍数,求证:a1992-1能被5整除。

  本题的结论给人的直观映象是进行因式分解,许多学生往往很难走下去。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努力寻找其它切实可行的办法。在这里,思维的统摄能力很重要。本题最优化的解法莫过于将a1992写成(a4)498的形式,对a进行奇偶性的讨论:a为奇数时必为1;a为偶数时,个位数字必为6。故a1992-1必为5的倍数。由此可知,灵感的产生,是思维统摄的必然结果。所以说,当我们引导学生站到知识结构的至高点时,他们就能把握问题的脉络,他们的思维就能够闪耀出创造性的火花!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4

  摘要

  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相关学校、教师、家长予以重视。基于此,该文就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提出了创新美术教学模式、丰富美术教学题材、利用童话寓言引导教学、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等培养策略,以期提升儿童美术教育水平。

  关键词

  儿童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绘画兴趣

  美术教育对开发儿童智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创造力是智力的一种高级表现。因此,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其构造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创新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采用多种培养策略,有效应用于儿童美术教学的各个阶段,对逐步提升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一、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实践中,应尊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个性特点等,摒弃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以儿童的成长需求为目标,进行教学模式创新。首先,应从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着手,教师在主导教学过程的同时,应将儿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以启发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儿童多观察、多思考,逐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定期举办儿童作品展览活动,为儿童设定一个主题,如“秋天的故事”,让儿童围绕着这一主题采用绘画、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教师也可在活动期间,组织儿童进行秋游,引导儿童欣赏、观察秋景,收集落叶等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创作,自由表现秋天的美。

  二、丰富美术教学题材

  教师应以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提升教学实践性。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源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所以,针对儿童的美术教学,应多选择贴近自然与生活的题材,丰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儿童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在强化儿童感知能力的同时,使其想象力得到发展。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可爱的小石头”为主题,组织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课程。首先,教师要事先收集大量的小石头。石头形态各异,儿童可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在选择过程中,教师要让儿童说出选择的理由。然后,让儿童以自己手中的石头为核心,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石头与自己所接触过的事物进行联系,勾勒自己想创作的作品形态。儿童的想象力比成人更丰富,这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让儿童在石头上创作,相比于常规的在纸上绘画,更容易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儿童从最初观察石头的外形,到联系石头与自己所接触过的事物,最后得出自己想要创作的作品的构想。在此过程中,儿童分别对自然与生活进行充分联想,使最终的作品更加生动。

  三、利用童话寓言引导教学

  在儿童美术教育的初期阶段,部分儿童存在不敢画、不会画、不想画的问题,这对后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儿童的绘画兴趣着手,引入童话、寓言等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以儿童熟悉的故事为基础,为他们描绘几幅鲜明的画面,或播放一些故事短片,以儿童喜爱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创作信心。以“鼹鼠的故事”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为儿童播放相关动画片段,在儿童观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对儿童进行适当引导,让儿童捕捉视频中的细节与亮点,进而拓展想象力。由于主观意识的差异,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以此为基础让儿童进行自主创作,最终得到的作品往往在共性中寓有个性,相比原版的动画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教师应以动画为基础,引导儿童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鼹鼠形象与故事。一些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鼹鼠与自己见过的动物园的小动物组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奇妙、有趣的画面:有的鼹鼠惊讶地看着高挑的长颈鹿,有的鼹鼠试图和猫头鹰“握手”,等等。

  四、融合多种艺术形式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能单从美术教学的角度进行,更要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激发、启迪儿童的思想,提升其审美能力。如,教师以“春夏秋冬”为主题,让儿童自行搜集切合主题的美文,并在课堂上朗诵,与大家分享;在此基础上,让儿童系统认识、感受四季的颜色,学会利用色彩表达季节、情绪与情感,并让儿童分别尝试不同的色调,选择最合适的表现季节与事物。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引导下,儿童对自然的变化会产生不一样的联想与想象,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丰富绘画内容。综合多种艺术形式与学科内容,让儿童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进而创作,这是一个从感知到释放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跨界思维,为儿童的智力、创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研究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儿童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相关分析,利用多种教育与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培养效果。儿童充分发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生动、鲜明的美术作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够激发自身各方面的创作才能,提升综合素养,实现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霞.巧设多元情境促发创造思维——例析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星空》.好家长,2016(50).

  [2]翁峰杰.在儿童画创作中开发创造性潜能.新教师,2015(2).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5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完成原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应以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对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多种思维方式,把语文课堂学习变成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创造性思维 训练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创造性。”我们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完善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关创新精神的理念。2002年秋季始,我省大面积推广使用国标苏教版课本,教材的更迭,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已是势在必行。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可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和创新能力,也就成了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感于此,试作小议。

  一、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禁锢了很大一部分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课文及相关教参几乎成为在课堂上编写解释试题 “标准”答案的唯一来源,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多元性、开放性特点,要知道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中,除了一部分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外,都不具备生硬的惟一性和标准性。这种教学习惯和意识已达积重难返的程度,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需按教学“参考”备一次课,以后不管是复习、总结还是再教学,都变成了不断重复“播放”的机械活动,失去了对教材、文本的新的体验,也失去了接受与教学中的再度创造,更不用说立足教材,旁涉生活的语文材料了。

  不单教育者方面有这样的情况存在,而受教育者方面,也存在 明显缺陷,教育者可能会觉得现在的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好逸恶劳”,越来越缺乏主动学习的激情。在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矛盾的精神状态:一方面是,对待语文课本精神疲惫,缺乏学习热情,缺少博大的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则对一些流行文化产生狂热;一方面是,对待名人、伟人和名著经典所知了了,另一方面则对明星、歌星和“快餐文学”、“地摊文学”、“捧星”刊物如数家珍。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没有起到相应的教育、启发功能?有没有完成通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影响并促成学生强烈的人文关怀,并在“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自主活动中开阔视野,积淀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追求以利于自身今后的不断发展、完善这样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让我们蹲下身子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固持下,教室里站着的是先生,坐着的是学生。而从精神层面上说,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站着的、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心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老师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他们的言行,用他的思维去分析、理解、必定会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童年的朋友》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外祖母的爱心的语句。”一个学生找出这样一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话像鲜花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我对这句话信口作了一个解释:说话是人最普通的事,而唱歌是艺术,有美的感染力,把说话比作唱歌,美化了外祖母对“我”的爱。话一说完,我突然发觉,学生们一个个瞪着迷惑的眼睛惘然地看着我,终于有一个纤弱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老师,您能不能再重复一遍?”顿时,我醒悟过来,耳根臊热。什么“艺术”、“美的感染力”、“美化”,我在跟初一学生上“美学”?说穿了,不过是一个拿名词术语来唬人的教师。于是我先转换了角色(做一回“学生”),再转变了话题:生活中和奶奶相处得长久(最好是由奶奶来照顾生活起居)的学生请举手;请这些同学来讲述一下他们的奶奶叮嘱或爱抚他们时说话的语气腔调是怎么样的?后来尽管答案大都迥异,但我和大部分同学都能从中感受到具体亲切的“祖母之爱”。在这次尴尬经历之后,我深切地反思我过去的教学行为,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姿态、用语及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将与自身的备课(钻研教材)程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因素一起,对整个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激发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

  爱因斯坦曾回忆自己在瑞士阿劳州立中学的学习生活,说是这个学校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的纯朴热情大大地发展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创造性宽容、对学生思维结果的延迟评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我的老师》(魏巍)时,我们(师生)曾对“狡猾”一词的理解,略感不足。文中“狡猾”一词,贬义词作褒义词用法,反映出“我”调皮天真的儿童特征。但是,这么理解的依据在哪里呢?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与文中的‘我’年龄相近,你们可否站在同龄人的心理层面上,通过对本段文字的品味,找出这种理解的依据?”经过热烈而简短的讨论之后,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先作一个肢体语言,再作表述。然后,此学生表演了“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的动作;他解释道,教师的教鞭本无落下之意,而“我”故意往上一“迎”,那么课堂上师生间融洽亲密的气氛可见一斑,而“教鞭落在石板边上”的小示惩戒以及“我”偷眼观察老师时的调皮劲儿也就自然明白地显露出来了,这样不就看出了我的调皮天真?这位同学的体悟之深及动作的合理性,连我也大为钦佩。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适度期待及一定程度上的情境引导,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兴趣和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培养“展开整合式”思维方式

  九十年代,中国学者陈颖健和日本学者日比野省三在合著《跨世纪的思维方式:打破现状思维的七项原则》一书中将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作了整合,提出了第三种新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展开整合式思维方式。”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是适应时代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因为它能“实现潜知识与显知识的展开、整合和转化;实现既思想活跃又保持头脑冷静;既处理人们的现实思想又顾及人们的愿望;既要发散又要收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文素材,针对疑点,从多角度寻找答案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和积淀去分析理解语文素材,并养成辩证批判的思维习惯;要引导学生“将生疏的事物看得熟悉,将熟悉的事物看得生疏”(美国创造学专家戈尔顿云语),通过直接联想、个人联想、象征性联想等方式获得感知语言素材的灵感。

  在《一面》教学中,我曾经和学生们一起针对“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中那一句“日本话”作了一次联想活动。一开始,我没作提示,学生们的回答都不怎么样,如“出来吧,顾客来了”或“有人来买你的书了”。于是,我要求同学们结合生活的各种经验,注意说话者的国别、用语习惯、双方的关系、上下文及语言得体等因素,重新作了一次整合联想。一学生的联想结果为:“树人君,你又多了一个信徒出来喽!还不出来瞧瞧!”大多数学生也得到了类似的思维结果。这种整合了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和联想思维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思维,使每个同学都能从自身经验和感悟出发,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又不失发言者的个性,更有利于形成具有独立性、首创性的见解,真正是创造性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原有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与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传统的语文教学向创新教学转变,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逐步形成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6

  关键词:

  语文 创造性思维 能力 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要“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通过语文学习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在此,笔者欲就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途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其思维。阅读教学课的“巧设导语”就是一种有效方法。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得高大魁梧,其夫人小巧伶俐。他们夫妇运了一批鸡蛋去非洲卖,到了非洲,男的先去卖蛋,一连三天也卖不出去。于是他夫人去卖,不多时就卖完了。老师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大家兴高彩烈议论起来:有的说男的不会经商,有的说女的嘴甜,有的说女的漂亮吸引顾客……同学们看到老师不置可否时,又陷入了深思,到了孔子所说的“愤悱”之处。老师先肯定大家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思路开阔,但还未找到真正原因。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很小,他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相购买,这就体现了衬托的道理。老师继续引导:作家经过对生活现象长期的观察体验,有意识的将这个道理运用于写作,就是常说的衬托手法。那么《绿》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衬托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导语,运用类比联想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设疑曲问,引发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否则难以学有成效。像不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不愿钻研,往往认为一看就懂,没有嚼头,这其实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有位教师教《荷花淀》,很会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例如,他抓住水生女人回答水生的两个“嗯”字,以及女人们去看男人途中那划船时不同水声的描写(象声词“哗、哗、哗”和“哗哗、哗哗、哗哗哗”),通过“设疑曲问”,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与环境气氛的渲染,使学生懂得了看似平淡的字词,却表达了深刻的意义。在这方面,钱梦龙老师的曲问法很值得学习。他教《愚公移山》时问学生:“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也去移山,他爸爸放心吗?”学生说:“他没有爸爸。”又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书中说孀妻遗男。”这样去设疑巧问,必能发展学生向纵深思考的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教师的创造思维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创设条件,引导质疑

  质疑是治学之本,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质疑的明言。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教师应利用课堂或课余,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质疑”,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疑”。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明白读书也不能刻意求深,在没有微言大义的地方探索微言大义,就变成了穿凿附会的道理。要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篇章之中产生疑问,并创设种种条件,启发积极思维。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在不易生疑处设疑。像有些课文或有些词句,学习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但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处或容易产生差错的地方,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再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疑”:

  一是要向教材内容质疑,

  二是对教师的讲解质疑。

  我们说质疑要创设条件,就是创设一种民主氛围。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由“操纵者”变成“引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养成质疑的习惯,摒弃强制性的“统一”,鼓励个性和独特。

  四、鼓励“求异”,旨在创新

  “求异”法是指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地提出新的见解的一种方法。

  首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多方面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作品本身带有多重性,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美学等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一篇文章各人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文章立意、题材、结构和语言,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体味,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

  其次,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让思维向对立面发展,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探索,树立新思想。例如有些成语,强调某一道理意思固定,但也不是无可议之处,像“狐假虎威”是不好的,但狐“假”虎威以对付老虎,保全性命,也难能可贵。

  运用“求异”之法,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学生只满足于教师讲解和现成结论“求同”的现状,而突破“框框”,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个性。

  五、利用“空白”、发挥想象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往往通过“空白”给欣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造成巨大的艺术魅力。像维纳斯女神雕像那两条断手臂,像中国画画面上留出的大片空白,都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语文教材中许多名家名篇,独具匠心,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联想、填补,促成“完型”,将会起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积极作用。

  这里仅举几例。如《祝福》中写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对联,一边还在,是“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而“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教师可告诉学生,长桌上那一联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对联宣扬的是理学家自我修养的标准。那么鲁迅先生写一边“已脱落”,卷了放在长桌上,用意何在?

  这些作品不论是文字上、情节上还是思想感情上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无不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大有裨益。

  六、扩大视野,拓宽境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局限于课堂小天地和书本知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从读写训练上来讲,学生也应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生活。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多看课外书籍,多看校外世界,扩大视野,思维必然活跃得多。从近几年全国高考作文来看,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无不要求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社会。能了解有关社会生活的学生,其文章写得得体,思路广阔,否则,脱离实际就无从谈起。现在许多教师提倡“开门写作”,组织开展课余活动,让学生沐浴着生活中的七色阳光,无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提高语文能力的高明之举。

  以上所述,不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教海拾贝”,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目标,在抓创新教育的同时坚持教育创新,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开发》.(江西省人事厅1998.6出版)。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颁布)。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7

  【摘要】: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作为一名平面设计教师,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并且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正视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注重技巧技法的传授和训练,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间思考问题,它是一种开放式发散思维,是教学中要真正领会的教学实质。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说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限于造型技能和专业机能技法的训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

  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即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在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传授知识给人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大学生们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让学生站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和黑板,无拘无束地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展现给大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认清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强致力于本专业的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仔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自由是人的天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宜于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在专业方面,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管理民主、学术自由、教学相长。王东春.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只有形成这样的教育氛围,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放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师者自居,要学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要求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只有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

  在教学和专业研究方面,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造就性格鲜明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人是难以在专业方面使个性得到自然张扬的。艺术不同于科学,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纯精神、纯情感的自然流露。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新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谓“范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片面强调了学生行为方式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技能训练与心里思维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在教学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于在教学中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学生的思维难以积极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对教学要求不够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盲目参考、抄袭,从作业效果(构思、风格)上反映出思维严重的封闭现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们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如:作品构思有创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准确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思考,如此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浏览、阅读欣赏更多更好的各种资料、音乐、舞蹈及美术作品。通过阅读来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总结经验,正确评价

  一切教育活动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发展目标,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学习、欣赏和鉴别能力。

  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规律不同于科学规律,科学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科学创造往往依赖于前人的成果,而艺术创造与前人互不相关联,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既要热情鼓励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一味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艺术教育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艺术实践则是艺术教育课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学生对各类艺术的感悟、体验、赏析和创造。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真正学以致用,突出艺术特色,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

  五、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奖励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教育艺术及经验方法以及他们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于课程,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具能动性的课程资源要素。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从师德、教风、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立身为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实施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应加大对艺术教育课建设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主管部门关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请他们来校讲学、演出,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考虑到教师组织和参与实践教学的付出太多,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对其付出的劳动要尊重,应计入工作量,给予适当的报酬。对在艺术实践上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应给予奖励和表彰。

  总之,要高度重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识结构,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体观察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正视和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于教师的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并且要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正确评价、学习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8

  【摘要】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本文对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已经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国教育名家陶行矢¨先生早已倡导和实践过。我幽1如火如茶进行的中小学新课程改草中的物理教学改革,旨在通过物理教学J: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1.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的选择、消化和重组lh重组就是一种创造,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更是一个创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物理创造性思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不满足于教材中介绍和老师的演示方法而另辟蹊径和创新方法;

  (2)在书本知识的基础f: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以独特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将基础知识进行“物化”,从而在实验、设计和制作中表现出实际操作的创新力;

  (4)对多种知识进行渗透、整合,从而悟出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观点和巧妙的方法;

  (5)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质疑;

  (6)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在物理教学中应多联系生产、生活、科研和州防实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使学生从中也受到良好的爱同主义教育。

  2.2精心构思、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处理方法,力求做到教学理念先进,课堂结构合理,媒体运用可行,演示实验直观,板书设计规范,语言表达简洁,学法指导对路,思维流向灵活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是看教师是否尊重思维的主体性地位。

  以“串联分压及其应用”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案设计案例:教师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有12 v的电源,如何使额定电压为6v的灯泡正常发光?先让学生思考并面出设计电路图;教师利用投影对学生的各种设计方案共同进行论证评价;然后按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发现问题并设法在实验中解决;由师生合作交流,对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总结;最后让学生发散推广:观察口常生活中的分压电路。同时,如果教帅经常设计这种教学方案进行教学,不仅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还能对此知识点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与研究,课后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比如,有的学生探索了自己家中节能灯的原理与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网络来拓展所学知识点。这种课堂教学方案,不fFl能让学生学到书奉E的知识,而日.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刊的能力。

  以“电磁感应现象”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将教师课堂演示(j)改为学生随堂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先作适当铺垫后,计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得出产生感应I乜流的条件。通过探索,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怎样选择仪器,如何南诸多现象v1纳得出“只要穿过闭合嘲路的磁通最发生变化”的本质结论。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案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日.能较快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比较强,在观察实验和探索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许多联想或突发奇想,激发小制作、小创造的心想火花。

  2.3加强物理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对物理习题的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巩吲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日.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陀和创新性。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方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意识增强。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应变性思维。把物理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通过多题归一,培养学生的收敛性思维。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物理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实质相同,如能对这些“猁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花大力气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精神,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气息的氛闱。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卜大胆发问,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试验,置学生于灵活多变且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3] 叶弈乾、祝蓓里:《心理学》

  [4] 张庆林主编:《创造性培养与教学策略》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19

  摘要:

  人才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学校教育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创造性思维形成的主要因素,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注重完整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在数学学科的不断学习,无形中锻炼并提高了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推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顾名思义,创造性思维即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创新,想法独特,勇于克服困难的学生通常都具备创造性思维。他们不受传统思维方式所束缚,对于定理和公式,能够提出新的见解并做出证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数学本身的特性,数学学科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方式。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通过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方式,不同的思维产生不同的认知,因而思维是创造的基础。认知结构理解的产物,因而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是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积极态度和能动性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多种原因导致的厌学情绪和对数学兴趣较低的情况都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其意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完善。前提是要树立积极的主观创造意识。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课堂上利用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怕错误和失败,鼓励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强调主动性参与发现和研究,提出问题并开展积极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创新性思维。

  2.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课堂引领技巧,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让自己课堂具有极高的带动性和创造性,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我们在对抛物线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要注重课堂的引入方式,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结合社会会生活的实际,寻找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共同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想象。例如,在进行《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课时教学时,在大屏幕上给出一张迈克乔丹的图片,学生一看,马上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此时我再抓住这个机会,不失时机地把有关迈克乔丹在美国NBA联盟所创造的奇迹再加以适当说明,最后,给学生进行这样的总结“迈克乔丹是我们地球人的骄傲,我们要学习他的不屈不挠、善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个时候,学生已是群情激昂,异常兴奋,接着我笑着说:“问大家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迈克乔丹是干什么的”(学生一愣,马上紧跟着轰然一笑,齐声回答:“打篮球的)”,紧跟着我继续提问:“篮球在空中的运行轨道是怎样的?”(学生稍微思考后,回答:“抛物线”),这样就非常新颖而且极其成功地引出了本节学生所要课学习的课题: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它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问题联系到周边的实际生活和现象,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接纳,对于学生营运数学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便于学生更深刻体会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无形中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要安排和后实践调查工作,注重实践应用。课后实践能动地促使学生转化思维,主动发挥创造性,将数学学科的知识转化到生活实际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加深入,寻找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共同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课下时间注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涯是紧张而忙碌的,却又是充实的。高强度的数学学科教学赋予学生一定的思想压力,部分高中学生在课业负担的压力下对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长此以往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有害无益的。高强度的课时和作业量,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效循环的作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学生负担,且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浪费了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状态糟糕,积极性受到影响,创造性思维逐渐被磨灭。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师,应当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在课堂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布置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业,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的再创造,参与学生群体的交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任务过程复杂。尤其是培养高中数学学科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全体师生彼此互动参与,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上,为学生的成长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齐峰.对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的几点认识[J].数学学生与研究,2010(5):12-15.

  [2]侯英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及其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1(2):7-9.[3]陈增保.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9-20.

  创造性思维论文 篇20

  摘 要:

  高新科技既能造福于人类,带来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某种负面效应。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培养大量善于趋利避害的创新型的人才,才能用好高新科技这把“双刃剑”。为此,教育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为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育具有知识再生能力和创造性的人才。

  21世纪是高新科技大爆炸、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新世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高新科技既能造福于人类,带来社会的进步,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和某种破坏力。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要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大量的能趋利避害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用好高新科技这把“双刃剑”。显然这是“应试教育”难以胜任的。所以,教育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发展为素质教育,其中心任务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建立起培养具有知识再生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机制。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所谓知识再生能力,就是以同化或顺应知识系统为主体的思维能力,其中最活泼、最有价值的是创造性思维。当我们面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凝结着人类的奇思妙想──这就是创造性思维。首先进入研究领域的是对创造思维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动机、认知能力和心理定势,即优化的动机、务实求真的认知能力和控制精确论证的心理定势,它们构成了这种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辩证思维,其特征如下:

  1.严谨的概念系统与实事求是的应变能力相统一

  任何科学领域就其思维形式来说都是一个概念系统。良好的概念系统是一种思维定势,它与实事求是的应变能力构成创造思维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是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特征。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进行客观分析、尊重规律。创造意味着否定传统概念系统。所有创新者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超越常规的研究,用不寻常的观点和方法去对待常规事物,能够在广阔的知识层面上进行种种流动的设想和探索。这种超常的流动性就是应变能力。它既能接受和思考那些违反常规的观念和假说,赏识异乎寻常的可能因素,又能够据此进行精确而严谨的推论。所以,由不拘一格的猜想、超常的观点、精确的论证综合而成的应变能力,既具有自变性又具有因变性,是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最活跃的主导因素。它植根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打破僵化定势、寻求新的平衡的有生力量。

  2.我行我素与从谏如流相统一

  创造性思维的我行我素有两重意义,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抵抗压力干扰的耐力。相对地说,创造性思维不接受旧概念系统的制约而进行独立探索。事实上,旧概念、旧习俗无时无刻不在节制和干扰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因而在主客观环境上给创造思维形成压力。如果顶不住这种压力,那么任何创造都将付诸东流。所以,在其创造领域内独立自主、我行我素、不在乎外界的责难和挑剔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在创造领域,也有智者千虑尚有一失的情况,也需要支援与合作,以便及时调整创造过程和目标。因此,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创造思维成功的重要因素。故二者必须兼而有之。

  3.包容与质疑相统一

  一个普遍的认识规律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据此,创造思维在研究过程中如何对待感觉到而尚未理解的事物,也是个至关紧要的环节。处理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相反,则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创造思维对不明确的和复杂的事物,能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和包容。既不盲从接受,也不草率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是就其模糊性提出质疑,进行研究,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找出其不明确的症结,得出合乎本质的认识。所以,正是包容拓宽了创造思维的知识领域,而质疑则把知识引向深入。

  4.成功与失败的辩证统一

  正确评价成功和失败是创造思维能否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创造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对成败有高度的容忍能力。这表现在面对成败能保持冷静的深思态度,把成败看成是继续研究的信息和新起点,而不是个人荣辱。能够从中提出可供选择的多种解决办法,并乐于接受一切修正错误和提高成果的建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胜不骄,败不馁。

  5.价值取向的专与博相统一

  对创新型人才而言,创造思维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个别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这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既有其真理观又有其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的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其创新研究的现状与自己期望的理想之差为中心,构成其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并扩散为对待一切事物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价值取向,把一切事物与其创造联系起来,具有博取一切所长为己之专长所用的特点,因而对各种事物具有广泛的兴趣。同时又重视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理论意义,探索为专长所用的价值取舍。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切入点

  创造和创造思维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能动力量。然而,人们看到的创造性思维似乎是创造者所专有,能够普及吗#如果不能,以此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岂不是痴人说梦。我们说创造思维的可教性有两点根据:

  其一,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人人都具有创造思维的潜在能力,创造是与人的生存融为一体的天然性的必然。

  其二,完善自我是人的又一天性,人人都有自我教育的需求。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双向交流的教学结构的基本框架。只是随着人的历史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历史变化,创造思维的存在形式和开发条件日趋复杂化、多样化。虽然如此,在一定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下,对创造思维进行开发和培育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1.从世界观的高度进行专业课教学

  人们认识事物所表现出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证明:大脑认识事物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思维科学又根据这些层次来划分智力层次。一般说,聪明、机灵、技巧都是大脑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只有智慧才是深层次的活动。创新是复杂的智力活动,其思维当然是智慧型的。浅层次的活动能力可以通过一般智能教育和技术训练达到,而智慧的培养却是古今难题。根据现代思维科学的探索和论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哲学和基础理论上进行教学培训,就是把专业课程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进行教学。这种要求的可行性在于,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够得上理论体系的都有五大层次,即本学科的哲学体系、基础理论、应用原则、实用技术和发展史。这种构成提供了智慧教学的可能性。只要深入分析,理清层次,讲辩结合,双向交流,逐步进行,智慧教学是可以办到的。

  2.培养正确的真理观

  创造性思维对真理强烈追求的愿望,可以冲破现有概念系统和习惯定势,激发出丰富的想像力和探索精神。但是,这种追求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对现有专业和概念系统的深刻理解。尊重现有专业、吃透现有专业仍是创造性教学的必然要求。牛顿把他发展微积分的超人先见归功于前辈的积累。他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这话很有教育意义,说明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汲取和借鉴前人的既创成果的基础上而取得的。“面壁十年图破壁”,学习现有知识的目的在于创新突破,而不是抱残守缺。为此,在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还要解决真理观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是科学的、正确的。其基本内涵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坚信现有的一切科学成果不论多么伟大都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在实践中,还是要以客观规律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排除主观随意性。’

  3.注重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

  达尔文把影响他创造生涯的个性归结为“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他的这段话体现了创造思维的几个动力因素:

  (1)强烈、多样的兴趣,而不是孤陋寡闻;

  (2)沉溺于兴趣,锲而不舍,不是朝秦暮楚;

  (3)对复杂的事物深喜研究,而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关于兴趣,表面上好像源于人类好奇的探索天性,但是,它的发生不管有多少偶然条件,追溯其原始动机的本质都与生存需求密不可分。意识到需求和利益的自觉兴趣能升华为责任,成为理想追求。不自觉的兴趣表现为好奇,成为个人偏爱。因此,教学中开发创造思维的动力,应当从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使兴趣责任化,并将其转化为自觉成分,进而增强其专注性和博采众家的主动性。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也可激励人奋发图强,进而转化为高度责任感和兴趣取向。特别是面对新世纪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职业的各种挑战,尤其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并转化为兴趣取向。这点对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其职业道德更应当转化为对教学改革的责任和追求。

  4.开发多学科的复合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的表现形式似乎显示在单个专业内部研究上,其实不然。当今世界的高科技创新成果,无一不是众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协作才取得的。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由相对单一的专门研究提升为多学科协作的复合型思维的。这就要求在学科培养中提倡专博结合,从根本上扭转由课程设置单一而导致思维狭窄的局面,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开发。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和实验能力、归纳和概括能力、类比和猜想能力、坚持己见和吸取他见的能力,并逐步升华为系统怀疑和独立创新的研究能力。总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全新的课题,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创造性思维论文】相关文章:

创造性思维论文08-03

论创造性思维的论文04-19

创造性思维论文14篇08-04

兴趣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论文04-2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的论文02-18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论文02-18

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04-18

创造性思维与作文个性化论文04-24

有关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论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