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荣论文

2022-04-11 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吴春荣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目录

  引言

  一、注重道德教育的情感性

  二、注重道德教育的自主性

  三、注重道德教育的创新性

  四、注重班级道德教育多元化

  五、注重音乐教育的道德功能

  六、注重道德教育的整体性结论

  1

  试论道德教育的多元化

  作者:吴春荣指导教师:苏水生

  [内容提要]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存在着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乐教思想和美育实践,为中国古代美育、德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德的内容与形式纳入到其它课程中,以多渠道进行道德教育,是解决在德育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出路之一。

  [关键词]道德教育多元化

  一、注重道德教育的情感性

  列宁早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要克服学生道德学习的倦怠心理,必须注意营造情感课堂,实现学生道德教育情感化。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这间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这就需要老师在道德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美激情。老师的情感一旦激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热情,就能激发出学生巨大的情感能量和智慧能量,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道德学习之中。这就要求道德学习的课堂管理应全面体现情感的交融,关注学生种种心理活动,注意给学生更广泛的心理支持,进行建构一个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谐的、宽容解放的、服务支持的道德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实现师生间的各谐共振。

  在日常的道德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作为第一天职。老师要以爱的情感、爱和行为、爱的艺术,最大限度地在学生心田里播撒充足的阳光,

  2

  给学生的精神以足够的自由,以引导学生的德性健康地发展。另外,老师还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敏感于学生的行为变化。真切地把握学生在生活中的恐慌、压力,并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这些都有助于克服学生道德学习中的倦怠心理。

  二、注重道德教育自主性

  传统道德教育只见规则不问对象,应当说是“没有学生的德育”。由于不关注学生,使得学生在道德学习倦怠的心理。因此倡导自主化,培养学生主体、主导、积极能动的性质。道德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真正关注了道德学习主体的情感、意志,需要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对需要的肯定和关心,那么就为解决传统道德教育未能解决的道德学习主体发动机制度问题提供了正确的选择。传统的道德教育过程执着于强制性灌输,无视道德学习主体的需要。教育过程实际上已脱变为阻抑学生剥夺学生的过程,这就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批判意欲和创构激情,有时甚至会导致学生陷入自我阻抑、自我剥夺的状态。

  道德学习活动过程中一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就会逐步地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把自己当“人”看待,这样就易于使个体完成从“义务感”到“崇高感”的转变,即到达道德自由阶段。这说主体已经认识到了道德需要求不仅是自觉自愿的,而且成为他心灵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的心灵需要已经不是出于某种外在功利的考虑,也不是纯粹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结果,而是成了一种行为习惯。

  三、注重道德教育的创新性

  陈旧的内容,陈旧的方法,刻板的模式等是使学生厌烦道德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道德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创新性,以克服学生道德学习倦怠的心理。历史发展的逻辑与人类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审时度势,敢于改革陈旧过时的“游戏规则”,推陈出新,不断制定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新道德规范,制定出道德教育新的方式方法,道德教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正是道德及其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时代气息,跟踪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生活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生活实践,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注意用新的合适于学生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

  在整个道德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要围绕创新加以调整。要注意建立“红色网站”,开发道德教育软件,力求把严肃道德教育内容以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注意精心设计教育内容,讲求

  3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以前的“灌输式”教育改为“渗透式”的教育,使之成为育德性、知识性、交互性、生动性于一体的电子教材,使道德教育的创新化,十分有利于克服学生道德学习过程中的倦怠的心理。

  四、注重班级道德教育多元化

  信息多元化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信息来源、传播与内容都日益多样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与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场所。互联网是开放的,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网上有害信息严重腐蚀学生心灵,对学生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如一些学生失去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片面强调物质利益的获得,忽视了人文素质的修养。同时,在学生中,由“泡网吧”引起的迟到、旷课现象屡禁不止。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班主任应客观辩证,以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以最大灵活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改革和创新班级德育。以学生的需求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管好各个环节,积极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质发展要求的现代道德模式,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道德的倦怠心理。

  利用博客的优点,加强纵向联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由于缺乏理论深度和前瞻性,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使社会的价值观日益走向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不能传递特定的道德取向,引导未来公民的理性品质,又培育公共领域中各种价值的交流和尊重的传统。多元时代道德教育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理解、尊重与共处。道德教育实现从传播价值体系养成道德主体的转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交往,表现出不平等性,教学过程中成一场表演,缺乏平等心灵对话,博客交往不同于课堂中的伪饰性和被动的交往,交往真实、生动。教师和学生在博客中都是平等的主体,学生们可以将平时不好意思说,不愿说或不敢说的话写出来。教师也可以把不好当面说的鼓励话和赞美的话写入博客。这样,教师与学生可以实现平等的、真诚的交流。从而克服了教学中的困惑及学生的倦怠心理。

  五、注重音乐教育的道德功能

  音乐的德育功能,主要是指音乐在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席勒曾说过:“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可以将人的审美情感内化为道德情感,并作用于人的道德行动,从而最终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使音乐审美对现实会产生一定作用。

  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于同一般的理论说教,也不是通过说理的、强制的方式,

  4

  而是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乃至灵魂的陶醉,从而使人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通过音乐形象在艺术表演、体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从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震颤,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及情感疏导,也是克服学生倦怠心理。

  音乐教育含有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但要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卓有成效,单纯地进行理论上,认识上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理论上的认识真正变为爱国主义的行动。歌咏比赛和业余合唱、合奏等活动,都是以集体形式参与的大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学生倦怠心理。

  六、注重道德教育整体性

  道德教育本身就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内容丰富、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全面优化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有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同向、同步、同质的教育合力,是我们克服学生道德学习的倦怠心理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而当念社会又是一个大开放、大联合的社会,把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既是有益的,也是可行的。然而,要建立这样一个融“三方”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就要协调好这个大体系的行动。就学校的道德学习而言,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中介作用,因为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不仅是受动教育客体,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生不仅是沟通三方之间联络的纽带,也是三方的调节者、改造者。所以在道德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在认识上要着眼于优化全社会德育资源配置,以学生为中介,注意拓宽与家庭的沟通渠道,用家、校教育的合力来克服教学中的困境及学生的倦怠心理。

  总之,通过多种形势和多种渠道进行道德教育,既能解决教师在道德教学中的困境,也能克服学生道德学习中的倦怠心理。

  5

【吴春荣论文】相关文章:

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台原文及赏析09-26

范仲淹《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一·鹤》09-05

荣木陶渊明诗词12-23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12-06

吴老师其人作文03-09

欣欣向荣造句08-12

荣振芝同志逝世09-18

齐世荣先生讣告11-02

陶渊明《荣木》译文赏析11-20

吴宫遗事阅读答案04-11

生态护坡技术分析论文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