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2022-03-23 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篇1

  【摘 要】 语文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都有其特殊的教学重任。但是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数语文老师仍旧采用传统型的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单调,教学方式上缺乏良好的引导和趣味化的表达。本文就具体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建议分析,探究如何强化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素养

  语文既代表着遣词造句等语法类、语言组织类的能力,又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学好语文,将会培育孩子丰富的文化认知能力和优秀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教育的重任,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乐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通过有效的语言教学来培育提升小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在20xx年提出的教育概念,它主要指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内在文化素养。针对这一教学要求,相关学校在进行课改的时候发现了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主张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划来综合提升学生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完成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言,学生们因为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所以他们对于字典的需求远远大于高年级的学生,字典既是他们认识新字的工具,又是遣词造句的标准典范。因此,老师就需要立足于小学生们的学习现状,仔细地分析小学生们的自学模式和自学习慣,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的识字语言教学特点,给予学生们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充分培育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观潮》时,因为本课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文章里关于景色描写的句子非常多,生字词也较多,那么老师就应该抓住行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那些描写非常巧妙、传神的句子,让他们充分地朗读和背诵,然后进行临摹描写,培育他们的语言素养。老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分出文章的三个层次--潮前、潮中、潮后,然后要求学生们仔细对应不同层次中的语句描写,找出生动传神的句子,如:“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描写,有条件的还应该提前准备好PPT课件,向学生们播放浪潮的视频,将抽象的语句描写直观地转化为自然景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锻炼他们的描写技能。

  二、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一个特点--教学和生活发生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老师只进行课文教学,而对于社会时事缺乏延伸,而这样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单一且枯燥。所以,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做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不脱离生活化的轨道,这样才能够保证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才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更加充盈。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文章的主题是感恩和回报,所以老师就可以在课堂里面穿插讲述社会上的一些信息,还可以向他们播放一些感人的视频,如《感动中国》,让课文的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之中,不仅如此,在完成这篇课文的欣赏之后,老师还应该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出一种合适的方式向自己的亲人们表达自己的感恩,完成一篇活动有感,记录自己的经历。通过这种有机地延伸,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们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继而优化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通过习作教学来培育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作文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比例很大,习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因为一篇良好的习作需要学生们有足够的语文功底,这主要表现为良好的语言描述能力、一定程度的文化积累和一定层次的思考水平,所以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强化学生们的习作能力。小学生的学习会表现出非常强的阶段性特点,他们随着年龄的上升,对于语文词汇的运用和表达会呈现跳跃式的成长,这都和他们的语文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老师在习作课程的设计中也需要充分迎合学生们的阶段性特征,要保障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需求。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老师应该创建主题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们都充分进入习作学习的情境之中,然后积极引导学生们思考,要通过一个论点来引发学生们多元化的思考,这种思考不应该拘泥于一个方向,应该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语文思维的宽度。在保证学生足够思考的基础之上,老师要通过切身的辅导帮助学生们找到合适的词语来和谐地表达出思维,完整地描写出一件事、一个人、一片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上佳的效果,所以老师一定要顺应学生们的成长,让他们逐渐地成长进步,切忌过于追求效率而违背了和谐教学的原则。

  简明扼要地来说,要想有效地培育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绝非一时之功,这需要老师立足实践,进行长期的探索。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老师都应该充分顺应小学生们的认知需求,要顺应他们的天性,将教学趣味化、多元化、实践化,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邹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xx(z2):48-49.

  [2]万智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xx(13):0170-0170.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篇2

  摘要: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读书;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兴趣;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是教学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和优化;同时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群文阅读

  小学

  价值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归结起来,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读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小学生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部分,群文阅读要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就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阅读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但同时,关于阅读仅仅依靠量来取胜是远远不够的,在大量的阅读中,只有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的提取、整合、消化之后,真正的与阅读文本交流、对话,不断总结阅读心得与体会,才会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二、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兴趣

  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到枯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便于学生转换角色,带着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三、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重要的一点在阅读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而言,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大力提倡群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阅读行动的需要,它使阅读者遵循一定的阅读方式去行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有阅读本身的意义,也有教育的意义。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阅读实践,自己去积极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建立一种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群文阅读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基础上,在大量的阅读中,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群文阅读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生成和提高。群文阅读是教学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和优化;同时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篇3

  内容提要: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研究

  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关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的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备课模式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备课,就不能是老师单方面的事,而应该有学生的参与。不论是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基于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所以,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是确定语文教学各项目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师生合作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备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以生为本的开展扎实有效的师生合作备课活动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项任务的前提。

  经过探索,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合作;二是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三是教师与个别学生合作。但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受时空限制太大,仅可利用早读、自习课进行。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是比较省时、省事而有效的一种形式。教师与个别学生探究,比较适合于较深层次的探讨。同一次备课也可将几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备课的形式,一般请来4至6位同学参与,他们分别是班中学习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代表,同时他们也是班上不同心理发展特征的代表。以小学中段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首先是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读课文、学生词、概括课文、提问题、谈感想;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合作备课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兴奋点、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锤炼。比如,通过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时的问卷、访谈等方式,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找准本单元或本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制定恰当的心育目标,使它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行意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经过我校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心育目标研究,我们归纳出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定的总体因素是: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发展;二是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三是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四是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五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语文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都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将心理教育内容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内容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关键。

  在这些教材中,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内容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在学生充分读书解决了这一问题后继续追问“中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还给库伯?说说你的理由。”抓住“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这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不放松,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最后达到“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内容不明显,就需要拓展,教师应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时为了继续在抓住人物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伟大的基础上,达到“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心育目标,我抓住文中描写父亲坚持挖了36小时这一片段展开教学,由此及彼地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父亲苦苦挖了36小时仍不见儿子的踪影,此时的父亲最想对生死未卜的儿子说些什么?请你在书本的空白处写几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快就能站在父亲的角度用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体悟出父亲的不容易、担心乃至伟大,达到了“体会父母之爱,感恩父母”的效果。

  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三、以评促发展,推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1、遵循“全程”“全员”“激励”的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全程全员激励原则。所谓“全程”是指所有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时间内全部实际操作过程,“全员”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操作中,在具体某一课堂上的渗透中,我们都应该做到:适时的准确地做出评价,把评价贯穿于实施渗透的全过程,使渗透获得不断的反思达到持续的增值,另外,还要时时处处对每一个学生注意加强激励,把激励面遍及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奔赴目标的'源源不绝的动力,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保持着开朗、愉悦、奋进的心态,从而切实有效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心育目标。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评价方式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式自评与互评。通过互动式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式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生生、师生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课堂交流时我提醒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互相评说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推进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3、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

  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同时要注意评价的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四、以活动为突破口,拓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拓宽了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跳蚤市场”的实践活动,把同学们平时不玩的玩具、看过的书本等带到教室来,让学生模拟交易市场进行以物换物的公平交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树立了学生变废为宝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学会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自我生存的观念。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语文老师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的同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智育、德育、美育和心育的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篇4

  小时候,我最重要的爱好就是阅读。因为喜欢文字,由此喜爱文学。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老师,我想:要是我能够做一些工作,让学生们喜欢阅读,那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儿童的世界如果能够有书籍的陪伴,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回顾过去一年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谈谈以下几点体会,希望以此推进日后的阅读教学。

  一、强化朗读,从读中悟美,由“读”到“阅读”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认为,在儿童读书方面,用耳朵听语音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平时的阅读课上,会挑选一两篇篇幅短小,可读性强的短文或者故事,声情并茂地,有时候还辅助以动作,以这种方式给他们朗读。在我朗读完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先阅读一遍,然后再请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朗诵家,自信、响亮地再朗读一遍,朗读之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阅读之旅。有时候有合适的音频、视频(这些视频播放的故事刚好有为本就更好),我也会播放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这里播放的故事是非常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你们阅读原原本本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那就请你翻开书本,静心阅读吧!每每看到同学们或细声讨论、或轻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的情景,我深深体会到阅读的体验是多么的美好。

  二、借助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超越语音、跨越文化,它以图叙事,以图传情,既是故事书,也是艺术品。”形象可感的事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给孩子们讲绘本中的故事。绘本多为外国作家所作,其画面色彩鲜艳,充满童真趣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比如,讲述《可怕的星期二》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封面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封面上画的月亮从天上落下了,宇宙飞船飞过来了,小男孩吓得目瞪口呆,小猫吓得竖起了弓起了背。我就让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封面,进行大胆想象,并思考:“为什么说星期二是可怕的?有多可怕?”

  孩子们一下子被这样一幅画面和如此引人入目的题目吸引住了,他们讨论的时候兴趣盎然,讨论热烈。我在讲解每一幅图的时候,都不让同学们看文字,让他们尽情地想象:为什么这幅图画了这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他们大胆发言,等他们发言完毕,我再进行总结。在给他们讲解了几页以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了,我还告诉他们,像这样有趣的书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三、适时鼓励、奖励,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孩子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的肯定,被肯定的孩子又会更加向上,更有信心地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会适时地鼓励他们多读书,我鼓励他们每个人准备一本自己的摘抄本,把课外阅读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有空就读一读。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好,积累到一定的红花数的时候,我会奖励他们可以借阅教室里的图书,并带回家看几天。有时候我会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一支铅笔,一个蝴蝶结。对于经常阅读课外书,又能自觉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并经常找老师分享故事的同学,我会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让同学们以这位同学为榜样,并给予这位同学一定的物质奖励。我鼓励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常思考、乐思考,如果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思考,那就更好了。另外,通过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我鼓励孩子们把图书借回家去看,鼓励他们多看书,多读书,我还建议他们可以把看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自己来当小小故事家。慢慢地,从课间有同学捧着一本书饶有兴趣地看,到他们互相比比谁读的课外书多,加上我会把本月读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星”,将他(她)读过的书罗列出来,写在五角星的卡纸上贴到教室的展板,让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这样,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一股爱读书的氛围。通过种种正面的鼓励、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珍贵财富,大量的诵读这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语言,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二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上,我们每天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诵读材料内容简短,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们既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很困难。为了方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解,我在学生每次读完之后,对其中难懂的字词、语句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就不会觉得陌生而难懂了。在我看来,朗读国学经典的前提就是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只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读的时候觉得内容生涩,拗口。

  早读课上,朗读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花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外阅读文本。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会把对仗工整、讲究韵律、语言优美的语句着重提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朗读这些课外文章,看似与课文中的知识毫无关联,实则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文段积累得多了,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沉浸于祖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而且还有助于拓宽他们认识字词的渠道,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向着真善美的世界探寻。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篇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造句教学不容忽视。在当前小学生造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造句脱离现实、造句机械模仿、造句简短,多用单句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试图从理解词义、激发学生思维、多形式训练等四个方面来克服以上现象,解决问题,使造句教学得到应有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正文: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造句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致使目前的造句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定向,让造句教学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小学生在造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一些普遍现象,笔者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归纳在一起,以便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小学生所造的句子内容相同,很多同学的思维方式单一,造出来的句子内容大多雷同。比如说:用“一……就……”来造句,很多学生就会造这样的句子:

  “我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我一回家就看见了妈妈。”

  当然,这也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但是这样的句子出现频率非常高。其次,小学生造句刻意机械地模仿,有的也反映出了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育方法。小学生总是喜欢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句子,而没有创造力。另外,在句子中,也出现了一些“打电脑游戏上瘾、杀死、美女”等词语,还有出现:“如果我考了就十分,爸爸就会给我二百元钱。”之类的句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也反映着小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虽然有的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这种现象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再次,小学生造句为了保险,都喜欢用简单句,用简短的句子,而不去尝试复杂的句子。他们认为只要老师给这个句子打勾,就可以了。这样下去,势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危害。最后,小学生造句喜欢重复现成的材料,材料积累的少,缺乏想象力。在现实中,具体到每一类词语的教学,小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在这里,结合以上这些现象,笔者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

  要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就应该明白造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经常性的基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造句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词义,在语境中造句。

  汉语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的意思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不能造出一个好的句子来。所以要想造出正确、通顺的好句子,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举个例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课《课堂练习本》中出现了用“引人注目”这个词语造句。引人注目的意思就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他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之处。这个引人注目的“目”师眼睛,是引起人们眼睛的注意,引来人们去看,二学生去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句子,所以导致了这个句子的错误。可见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多么重要。另外,还拿着个例子来说,理解了词语之后,学生可能在造句的时候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造句。比如这个词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某个人举动很奇怪,特别能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很引人注目。还有,学校里面最近增加的风景或者生活中的风景,跟着这些引导,学生造出了很多不错的句子:我们学校的空中画廊很引人注目,上面的图画非常美丽。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实际,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会非常鲜活,富有生命力。

  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在这里,言之有物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要有内容,不要空洞。在造句教学中,更要重视这一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内容,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广阔性。有的孩子经常不知道写什么,有的知道写什么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把句子更美地展现出来。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学校的生活,包括课堂生活和下课的生活。他们也经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资料,参加劳动,参加兴趣班等等。教师应该在造句教学的时候,引导孩子把这些活动的见闻、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到句子中来,更加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的练习中,笔者在批阅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妈妈在化妆。”一部分同学都写了这样一个简单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不会错,但是这个句子却缺乏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于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要化妆,妈妈化妆是要做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不是别的人化妆呢?学生这时候开始思考了,有的联系生活,写道:

  “妈妈在上班之前总要化妆。”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参加阿姨的婚礼,所以妈妈在化妆。”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要表演节目,老师在帮小朋友们化妆。”

  这些句子逐渐丰富起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比前面那个简单的句子更加丰富了。有时间、人物、事件。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话有前因后果,有时间和内容,就达到了造句教学的目的。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造句教学要以课堂为阵地,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为了使学生造出更好的句子,在造句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说:可以把同样的一个词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体会出句子的灵活性。如:用“碧绿”造句。

  “我家门前有一条碧绿的小河。”

  “我有一块玉,它的颜色是碧绿的。”

  “碧绿的柳枝垂下来像小姑娘美丽的头发。”

  这样的句子,变换了不同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还可以利用扩句的方式,如用“钻出”造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运用扩写的方式来造句,可以扩几处。

  “美丽的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来了。”

  “可爱的小草悄悄从土里钻出来了。”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离开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这样扩充,就使句子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改变

  句式,改变句子的意思等方法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造句教学就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四.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他们的句子中也出现了很多“杀人、美女、打游戏上瘾、爱情”等词语。出现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如果现在教师对小学生身上的稳日视若罔闻,那么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思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开拓小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生造句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忽视造句教学的,要积极开展有效地造句教学,教会学生造句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希望造句教学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徐君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造句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蔡月琴、高凤元。小学生造句引发沉甸甸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3、何建军让造句教学流光溢彩[J]。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 篇6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了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还使学生通过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学习他人良好的思考方式。

  四、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年龄特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符合学生好奇心、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四个太阳”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我们平时能看到几个太阳?”再问学生:“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将创新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改进理论,实现理论的二次升华,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开展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同时,当学生的创新想法实施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同时,教师应当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勇于创新,肯定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应当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的教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创新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论文02-14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2-14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02-14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精选6篇)03-11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6篇02-14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8-24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7-26

语文高中诗歌教学论文02-07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文学常识06-08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