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科护理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科护理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124例,依据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率为75.8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9例,护理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内科护理;应用研究
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提高了对临床治疗中护理工作的关注。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水平受到了自身整体素质的影响,要想提高护理水平需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建设[1]。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广泛运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方式逐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增强护理人员对管理工作认知程度,逐步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62例,行人性化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收治的内科患者124例,依据分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18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神经系统疾病;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19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62例内科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62例内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2]。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首先,作为护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文关怀性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真诚地面对患者,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尊重患者的人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尽一切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要求。②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沟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缓解家属以及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此外,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给予帮助,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最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患者安全知识的宣教,主动向患者讲解常见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为患者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陌生感,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服药情况的相关记录,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护理情况,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47例,护理不满意患者15例,总满意率为75.8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9例,护理不满意患者3例,总满意率为95.16%。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展开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合理需求[4]。内科是整个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好坏不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考核。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内科是重要的科室,接收的内科患者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临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能,对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促进作用。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舒适,同时也能够使患者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从而能够在护理的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此外,在保证护理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对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医院要定期开展优质服务评选活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综合素质建设。
总而言之,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通过人性化管理能够建立起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认可,从而能够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丰,邱翠云.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23):212.
[2]潘海霞.探析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成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61):189,192.
[3]陈雅娥,熊秀莲,欧丽娟.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xx,34(18):3679-3680.
[4]李富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xx,25(7):1336-1337.
[5]白英敏.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48):267.
内科护理论文2
一、利用课前准备活动创设人文情景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人文情景渗透到全课程的教学中去,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将关爱、同情等理念渗透到护理的细微措施中去,通过细节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家属的心理,使得他们经历学习到感悟、最终内化人文素养的全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经过课前准备的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不刻意的,显得不做作、不矫情,随意为之、合情合理,因此能够起到以情意促认知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既不可以拔高人文素养的难度,也不降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努力通过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内化人文素养的平台。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人文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新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家属等角色,让他们临床揣度各方的行为和态度,体会到各方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对病患者心理反应的敏感度。比如,可以在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中,创设病人遭受重病折磨的情景,让他们体会到病患害怕无助、渴望救助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移情,自发地对病患和家属表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态度柔和、动作麻利。
三、成立关怀小组打造人文教育常设机构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可以考虑成立关怀小组,以建立常设性的人文教育机构。这个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长期受到小组活动的熏陶,进行实验室合作练习等活动,采取书面交流、现场交流等形式,感悟病患心理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可以说,关怀小组是实践和反思人文教育的平台,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多形式、多内容地表达关怀。
四、通过记关怀日记进行个性化培养
关怀日记是护理专业学生反思、见证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记关怀日记,可以发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性人文关怀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笔者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不落细节地记录自己对病患情感的认知、感觉、反思和情感变化过程,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验,笔者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落到书面,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于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等大众、公开的人文素养,而是培养出更为细腻、适合学生本体情感基础的人文素养,并且真实性大为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是一个实现情感共鸣、行为趋同的隐蔽课堂。
五、临床实习实践加深人文素养
临床实习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所知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教师教授得到底如何、学生内化到什么程度,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专业性、重要性和细节缺失,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以关怀小组为依托,通过课程老师的带领,到医院病房实习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患者的感情需求并通过多种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通过这种实践,笔者感到,学生确实能够感受到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真实关怀感知、体验,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此,实践临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内科护理论文3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已悄然成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加强人们对心内科知识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年来开始对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 年1 月- 20xx 年1 月心内科患者11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 例,男38例,女19 例,平均年龄( 45. 9 ± 5. 6) 岁; 对照组57 例,男32例,女25 例,平均年龄( 47. 1 ± 7. 3) 岁。2 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 2. 3 运动指导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 2. 4 用药的护理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 3 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 有效: 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 无效: 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 9%,对照组为54. 4%,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 27. 70,P<0. 05) 。
3 体会
心内科患者临床症状多见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等,在生活中由于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初期并不加以重视,导致了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从而给家庭增加了相关的经济负担。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心内科患者及时进行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反复发生。本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 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 4%,2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5) 。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指导患者定时、坚持、规律的服药,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
总之,经过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避免长期服用药物而给患者带来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内科护理论文4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xx年2月到20xx年3月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诊治的住院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符合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无身体严重并发疾病与精神疾病;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上。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23±2.13岁;病程3天-3个月,平均10.34±0.98天;婚姻状况:已婚70例,未婚30例;文化程度:初中40例,高中及中专40例,大专及以上20例。根据入院顺序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两组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的护理模式为优质服务模式,首先是是落实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职责,结合护士工龄长短、职称高低、能力水平确定护士资格,取消固定的相对高年资护士护理模式,变护理为主动参与、责任感强的过程,并促进护士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成长。其次是创设温馨病房,实施人性化服务,真正使患者既感到医院体贴安全的护理,又感到如家的方便和温馨。比如每天为病人做一次健康教育,保持病房的规范化、秩序化、制度化及清洁、整齐、舒适、安全,保持病人胡须、指甲、头发3短及头发、手、足、会阴、皮肤、口腔6洁。第3是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结合病人及呼吸内科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基础护理工作时间表,确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成组护理模式,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我们也实施了“无缝隙护理服务”工作流程,使患者在门诊就诊-住院护理-出院回访-院外康复的全过程中得到连续的、系统的、满意的服务。在全科室倡导“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到感动服务”的服务理念,要求全体护理人员“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本文所有患者的护理周期为入院时到出院时。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预后效果,主要对两组在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出院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级别,所有患者都纳入了调查。
1.4统计方法:经SPSS17.5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卡方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所有患者干预后都痊愈出院。治疗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0.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院内感染患者对症处理后也都痊愈出院。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出院时进行调查,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 72.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内蒙古中医药》杂志。《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其病因较多,病情复杂,预后虽然比较好,但是处理不及时也能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若能够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控制急性支气管炎的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我们在创建优质护理模式中,呼吸内科实行弹性排班,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对情绪不稳的病人安慰劝说,直到病人露出满意的笑容。同时合理的制度、及时的奖励,真正地给了护士一个舞台让她施展才华,使每位护士感到工作着快乐,把她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细心、诚心撒向病房的各个角落。也对护士实行专业化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和知识,也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成就感,更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总之,优质服务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5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4日~2012年4月7日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32~74岁,平均(51.2±5.3)岁;急性胃黏膜损害20例,胃癌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10例,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存在呕血、休克、体温增高、黑便、血象增高等多种表现。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等;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多功能心电监测,仔细观察呕血、便血先兆,准确记录呕吐物及大便的性状、量和颜色,及早发现再次出血。对患者尿液变化、大便色泽及呕吐物详细登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患者头部稍微向一侧偏斜,减少或者避免出现窒息。若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则予吸氧或者吸痰处理,注意防寒保暖,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则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使患者头部稍微放低而适当抬高脚部,使患者大脑能够得到正常的血液供应,防止呕血过程中吸入气管内,导致吸入性肺炎的产生,严重时可产生窒息现象。大部分患者出血结束后体温升高,在数天后下降,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清楚,告知患者无需应用抗感染药物,减轻患者的紧张及焦虑情绪。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定血型及配血;开通2~3条静脉输液通道,用8~9号头皮针头给予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注意保暖,慎用热水袋等温度过高取暖物品,谨防烫伤。
1.2.2急救护理
若患者收缩压仅12kPa左右,血红蛋白约为90g/L,则必须及时输全血,使血压能够恢复正常状态;若患者处于无尿或者少尿状态,则应
及时给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或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若为大出血,必须及时选用云南白药或者凝血酶等止血药注入患者胃内,还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及冰盐水注入患者胃内,以达止血作用[2]。
1.2.3呕血护理
指导患者将头部往一侧偏斜,尽可能减少剧烈咳嗽,引导患者轻咯血痰,定时漱口。若患者意识模糊,则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减少探访,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睡眠;若呕血得不到控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1.2.4药物护理
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6-氨基已酸、善得定、垂体后叶素、止血芳酸等。药物护理中必须遵循药物的相关性质,准确把握各种药物的适用条件,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如垂体后叶素可使血压升高,因此不宜用于高血压患者及孕产妇。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及输血,保证有效循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补液量和速度根据失血量而定,应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而引起并发症,如肺水肿。年老体弱及出血量多者较常见,应引起足够重视。注意观察输液肢体,以防输液管脱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肢温变化,为临床医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生理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2.5饮食护理
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利于疾病的食物种类。若患者处于急性大出血期,则应叮嘱患者禁食1d以上,止血后方可经口进食,可先选择较温凉的流质,之后再依据实际情况转为软食或者半流质。引导患者多餐少食,不进食或者少进食粗纤维食品,忌食凉拌菜及辛辣食品,引导患者戒烟、戒酒,少饮浓茶或者咖啡等一些刺激性饮料,防止患者胃窦部出现扩张现象。进食过程中,应做到细嚼慢咽,尽可能减少食管损伤,避免再次出现出血症状。
1.2.6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在出现便血或者呕血症状后,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知识有个大概的理解,同时应有针对性地鼓励与安慰患者,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消化道出血(尤其大出血)患者在病情发作时,看到自己大量呕血、便血,常表现出恐惧和紧张,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清除一切血迹,以免刺激患者,及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尽量关心、安慰患者,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出血是暂时的,经过治疗是可以纠正的,使其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二、结果
80例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后,显效5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其中1例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25%,总有效率为92.50%,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三、讨论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入院后通过护理人员结合各种情况对症护理,能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可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便血与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而这两个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焦虑及恐惧心理,因此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急救护理、呕血护理、药物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总之,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内科护理论文6
一、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调查
1.1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共发生112例内科护理投诉,投诉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投诉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口头、院长热线等向科室投诉,所涉及到46名内科护理人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投诉原因为具体的调查内容,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端正与否等。
1.2结果分析
总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200份的有效收回问卷,100%的有效率,对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对护患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公开收费标准
在调查分析当中,因医疗费用所导致的护理沟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准确而又及时的费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的实施主体,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将医疗费用说明,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将收费的标准明确。在使用贵重药物之前,应当将具体情况向家属加以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患者或则其家属对医疗费用存在较大的疑问,那么则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耐心的解释,充分的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加以维护
2.2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现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渐增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家属迫切的想详细的了解治疗的水平。正是因为患者的家属普遍的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再加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对治疗期望存在偏差时,其家属便会指责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与此同时,因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药物,而这些器械及药物的有着较高的费用,这便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产生沟通问题。所以,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家属的角度,体谅并理解他们,时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新型医疗器械和新型药物使用前,首先应当征求家属的意见,详细的向他们介绍器械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收费标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2.3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的组织教育和培训,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使他们能够牢牢的将内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并且可以将内科危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发生准确的加以预测。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加以巩固,使他们对使用各项医疗仪器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要为护理人员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应当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便于提高各个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加以切实的根治。
2.4强化沟通技巧
在住院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但在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疼痛折磨,同时在精神方面也经受着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虑,这便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应当使患者切实的了解到护理人员是关心自己和尊重自己。护理人员如果采用冷漠的态度以及生硬的语言,势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严重的负面性影响,并且加重患者消极及低落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点将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加以采取。对于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得体而又大方的态度及语言;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当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将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增强。(本文来自于《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内科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及护理问题,不仅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性影响,并且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患交流及护患沟通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护理技能和护理水平,并且在护理服务中将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创建稳定、和谐的内科护理环境,进而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进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
内科护理论文7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的风险事故分别为15例和3例,发生率分别为10.56%和2.1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较观察组高。结论在对肾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护患关系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医疗风险得到降低,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肾内科;护理
医院中医疗风险较为多发的一个科室是肾内科,主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及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临床特点是易复发、预后差、病情进展快及病情严重等[1]。患者严重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也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因此经常会发生医疗事故和肾内科医疗风险事件,对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该文主要探讨肾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以使得风险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84例在20xx年3月至20xx年1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期、89例肾病综合征、9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有126例女性,158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8-79岁左右,平均年龄为(48.10±16.88)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有16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4-47岁左右,平均年龄为(31.44±5.52)岁,有6名大专学历,10名本科学历。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体制上的漏洞和缺陷是管理的重点。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进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需完善和健全,可使得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2]。将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质量需严格把握。(2)护理分级制度严格执行,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有坠床风险,则需使用护栏,如果患者躁动,为保护患者需使用约束带,如果患者有精神症状,则需要对患者的动态进行密切观察,以防发生意外。(3)加强各种药品的管理,分开放置各种药品,药瓶内装药品需符合瓶签,定时检查药品,防止药品过期需及时进行调整。(4)定时对各种急救药品进行检查,为保证功能良好齐全,需及时对物品及设备进行维护和补充,以便顺利进行抢救工作。(5)实行弹性排班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有效运转护理工作。如果患者多且工作量大时,需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补充和调整,可使得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得到保证,护理纠纷的发生得到避免。(6)护士长对风险的监控进行加强。在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的同时,还需要对关键质量进行加强,监控每一个环节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每天对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病房各项措施是否安全、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等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护理人员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风险需立即处理。
1.3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给药错误及坠床等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r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的风险事故分别为15例和3例,发生率分别为10.56%和2.1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较观察组高,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肾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病情重、病情长等是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经常伴有其他疾病,因此使得护理工作难度得到进一步加大,安全事件也容易发生,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3]。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措施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掌握,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便相应的护理目标及计划得以制定,可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风险管理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合理评估患者的潜在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相关人员需要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加强,护理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对用药及病房环境方面的管理进行加强。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在对肾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护患关系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医疗风险得到降低。
参考文献
[1]姜静.浅谈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防护影响的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xx,9(10):413-414.
[2]孙娜,孙萍萍,刘乐娥.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xx,24(5):116-117.
[3]高广丰.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xx,24(5):2661,2212.
[4]李小梅,温梅花,李劲高,等.在肾内科新护士管理中培育护理风险管理能力[J].现代医院,20xx,15(9):119-120.
内科护理论文8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显着上升,对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需求过度到多样化。临床以往的护理模式主要是_围绕医嘱以及工作任务展开,将患者的治疗分化,失去连续性,不利于护患之间的交流,患者本身所需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且被动的工作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降低。临床护理与治疗密切相关,优质的护理服务质量可有效保证后期治疗效果、医疗安全以及质量。目前,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实施,大量研究对其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价值进行报道,但极少研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评价。为此本文以消化内科S6例患者为对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对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xx年1月?20xx年1月消化内科收人治疗的6S例消化内科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划分为干预组(优质护理,33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32_8±5.7)岁;人院时间在3d?31d,平均(13.5士7.3)山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硬化6例、消化性溃疡19例。干预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31.7土4.6)岁;人院时间在3d?28d,平均(12.7_±6.2)d;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肝硬化4例、消化性溃疡21例,两组患者在上述资料上P>0.05,无显着性差异,高度可比。
1.2护理方式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常规例行心理护理;②常规病房巡视,观察病情变化;③检测疾病相关指标,如心电图,胸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
1.2.2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将患者的一切资料均用一个信封装好,信封上面打印关于患者病症的相关优质护理服务内容。①心理护理: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交谈时注意语言的轻细。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多进行关心和鼓励,做好心理干预,让患者信任和理解护理人员,增加患者熟悉度,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认真详细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患者对治疗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细致人微;稳定患者的情绪,让其保持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②饮食护理: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病情完成流质?半流质?普通食物的过渡。帮助患者养成在均衡营养的基础上,主要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的习惯;避免食用对消化系统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生冷、难消化、辛辣等会加重患者消化系统负担及病情的食物。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钾、钙、蛋白质的补充。③健康教育:详细、耐心地告知患者疾病的形成、发生、转归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了解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同时必须让患者知道治疗和护理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在治疗及出院后都能保持良好的依从性,按医嘱服用、存辱药物。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数据录人EXCELC10版本)进行校正分析,导出数据采用spssl3.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检验分析时计量录人方式为"x±s",以t进行检验;计数录人方式为频数,以X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统计学具有显着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分析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30例,对护理满意33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4例,对护理满意27例,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是临床三级学科,主要研究消化系统器官(食管、肝、大小肠、胆、胰腺等)相关疾病,复杂繁多的疾病类型涉及到广泛的医学知识,从而的对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更高。特别是在近几年,患者对治疗要求的不断增加,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态度的需求不断上升,若护士未能采用专业、熟练的护理基础知识及技术完成工作,极易导致失误的发生,最终引发纠纷。
优质护理即是围绕患者展开,以满足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为原则展开临床工作,其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应用中具有显着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保证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可辅助缩短治疗时间,间接降低住院花费,节约医疗资源。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的实施针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后让其参与临床工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可逐个击破缓解不良情绪;加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充分了解,有利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稳定患者心绪;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根据病情采用质和量的饮食干预,对患者进食的食物严格限定,制定符合疾病特点的饮食,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对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w。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应用中具有较髙的临床价值,可进行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9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分为周围和中枢两大部分,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外科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其中神经外科主要治疗外伤或肿瘤引起脑与脊髓的病变;神经内科主要治疗脑部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内科属于独立的二级学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脑膜炎、脊髓炎、脑出血、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入院治疗的患者通常处于病重或病危状态,普遍患者在感觉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如何在神经内科做好护理工作,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评估风险的可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文就护理风险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6月—20xx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脑膜炎5例、脑出血16例、脑梗阻28例、帕金森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和癫痫3例;观察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脑膜炎3例、脑出血17例、脑梗阻29例、帕金森9例、重症肌无力5例和癫痫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病房清洁、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要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身体恢复健康。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包含患者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1)患者风险管理。患者风险管理针对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风险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生活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活动区域及身边的易碎物品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评价。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卫生间或走廊的清洁度与地面湿度,尽量不要有水渍避免患者跌倒,尤其是卫生间最好铺防滑地砖且贴有提示牌。在患者的病床旁加防护栏,避免患者坠落。危险物品如水壶、水果刀、电暖气、电风扇等,远离患者并贴警示牌,避免发生划伤或误伤的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轮椅刹车,及时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长褥疮,要嘱咐家属定期给患者翻身、按摩,避免患者病情发展。叮嘱家属不要让患者离开视线,避免患者走失或出现意外。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用药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价[1]。神经内科的患者身体状态普遍较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患者输液时要密切关注渗漏情况,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升压药物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甘露醇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甚至坏死,因此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护,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在输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并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救药物,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急救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突发症状时,急救过程中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神经内科的患者中中重度患者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病情突然进展的情况发生率比较高。因此,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仪器、药物和工具等,尤其是要掌握急救的流程。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准备常规的物品外,最好外加准备吸痰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熟悉每项急救的方案,并且要定期进行演练和排查仪器故障,避免仪器故障或不熟练操作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的情况发生。
(2)护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的发生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的预评估,因此提高护理技能和水平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做到以下3个方面,将会大大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①掌握《护士手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医疗事故处理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护理重要性的意识,是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也是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
②护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危险防范的意识与警惕心,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
③规范化日常护理文书的填写,交接班记录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文书与记录具有可追溯性[2]。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包括摔伤、意外刺伤、输液反应、急救事故、拒绝治疗等。发生率越高,说明意外事故发生越多,即护理效果越差[3]。
1.4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比较[n(%)]
3讨论
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普遍存在年龄大、病情严重、自理能力差等特点,尤其是脑部严重受损的患者很容易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和行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神经内科的患者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素造成患者受伤或死亡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医疗纠纷的事情不断发生,尤其是护理引发的纠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4]。如何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次研究通过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观察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具体结果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会大幅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就是说,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5]。归根结底,通过风险管理,即全面地预测风险的发生,并做好相应防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更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xx(19):149.
[2]李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20xx,14(2):278.
[3]蒙春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27(17):2751.
[4]吴红恩.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xx,16(2):263.
[5]范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xx,10(12):286.
内科护理论文10
风险管理的实施是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效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因素均为风险因素。加强对内科中这些风险因素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xx年和20xx年两年内科护理人员均一致,均为女性,共23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9.25±4.35)岁,工作年限:2~10年,平均工作年限:(5.22±1.83年),学历:专科8人、本科10人、研究生5人。于20xx年和20xx年分别随机抽取内科患者各100例,20xx年100例,男女各一半,中位年龄(34.12±2.34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8例、25例、12例、18例和7例。20xx年100例,男51例,女49例,中位年龄(34.56±2.01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6例、27例、12例、18例和7例。
1.2方法
我院内科于20xx年1月对常规护理管理下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于20xx年1月起在护理管理中添加风险管理措施。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自觉学法,提高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②耐心倾听患者心声,改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权益,自动对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配合度。③完善、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正确,并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和标志,避免药物配伍错误、注射用药错误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④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如远离充电源等易燃易爆物品,加用床档避免坠床,加用防滑垫避免跌倒。⑤加强营养提供。内科患者营养状况低下,需加强营养补充,提高其抵抗力,避免出现感染等风险。
1.3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三项和总分,分数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记录,进行t检验。风险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统计学结果中P<0.05表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总分对比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总分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20xx年1月—12月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10/100),20xx年1月—12月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1/100),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稍有不当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十分重要。风险管理可通过细节措施的实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如病房内防跌倒、防坠床和烫伤等的干预;护理上注重与患者沟通,避免出现纠纷风险;制度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出现用错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通过营养干预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意识上注重风险意识,从源头上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本研究表明,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内科护理论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xx年1月~20xx年6月,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构建了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控制系。同时,选取20xx年6月~20xx年12月,心内科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背景下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比。同时,为了进一步详细研究在护理质量控制系实施前后,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情况,还分别选取了20xx年6月~20xx年12月以及20xx年1月~20xx年6月两个时间段内,心内科所收治的200例患者(共计400例)作为受访对象。400例受访对象的基本资料为:20xx年6月~20xx年12月时间段内,共调查心内科所收治113例男性患者、以及8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2~83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7.5±2.1岁);20xx年1月~20xx年6月时间段内,共调查心内科所收治125例男性患者,以及7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0~81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6.8±2.5)岁。两受访时间段内,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结合心内科科室常规护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需要构建心内科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要求组长能够对各个护理人员的特点、能力掌握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结合个人资历水平,为组员分配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职责与要求;(2)需要对存在的质量缺陷予以及时发现,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3)需要确定心内科科室具体的质量控制内容目录,并按照基础质量、专科护理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质量对目录内容进行划分;(4)结合质量控制具体任务,编制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书。质量控制工作书当中,应当对责任人具体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标准、以及质量检查管理方法有详细的说明;(5)需要通过编制质量缺陷汇总分析表、以及公示表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对护理工作的可靠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质量控制系建立并实施后,接受调查的200例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8.00%(196/200),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同时,200例心内科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投诉率仅为1.50%(3/200),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来自于《当代医药论丛》杂志。《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医院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当中,质量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环境下,对质量的保障可以说是医院在参与行业竞争中,谋求不败之地的关键武器。从护理工作的角度上来说,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心内科而言,考虑到该科室所护理病患大多年龄较大,且病情危重,因此实施规范化、有序化的护理工作显得格外关键。以上目标实现均需要通过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方式达成。与此同时,所构建的护理质量控制系当中,引入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在内的PDCA循环工作模式,使得心内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潜力得到了很大的激发。事无巨细,护理工作中的任意一项操作均能够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上,这也带动着心内科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以及能力的提升。可以说,结合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护理质量控制系,并加以落实,对于提高患者对心内科护理质量满意度,降低投诉率而言至关重要,值得临床应用。
内科护理论文12
【摘要】目的研究安全教育在神经内科患者安全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教育的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安全知识教育,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两组患者安全教育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护理知识教育,其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低于常规护理,且患者家属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有显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安全教育;神经内科;安全护理
护理安全是长期以来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认知障碍、肢体瘫痪为特点,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常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言语等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变化快,安全隐患多,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随着现在医疗规模的壮大,在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期间,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从传统意识上进行改变,才能更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实施中,应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普及,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提供有效的处理方案,可减少事故的发生[1]。我院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54例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教育的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0.6±6.5)岁;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4~62岁,平均年龄(51.1±6.2)岁。
1.2易发安全隐患
神经内科患者易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其中主要集中在意外伤(跌倒坠床、舌咬伤、烫伤)、压疮、误吸窒息、走失、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等方面[2]。具体如下。烫伤:昏迷患者和局部知觉障碍者,感觉不到烫痛感,家属使用热水袋不当极易造成烫伤。跌倒坠床:患者年老体弱、头晕、体位性低血压、肢体无力或偏瘫而导致行动不便,容易发生跌倒,夜间容易坠床。意识障碍、未及时上护栏、无陪护等会增加坠床的危险。误吸窒息:患者因疾病导致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导致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痰多咳嗽,鼻饲不当等引发窒息。静脉炎:常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每8h或12h应用1次,常规使用留置针,易引起静脉炎。压疮:由于卧床时间久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大小便失禁使皮肤潮湿及排泄物的刺激,床单位不平整、各种导管护理不当如尿管、心电监测探头等致局部皮肤受压,均可引起压疮。意外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如行动不便跌倒、大小便失禁、压疮等。因抽搐时防护不到位致舌咬伤;患者对生活失去希望,思维紊乱,容易走失。非计划性拔管:意识不清者躁动不安,未约束肢体者,会不自觉的拔掉输液管道、氧气管道、鼻饲管道及尿管等[3]。
1.3安全护理教育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知识教育和指导;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制订安全流程,如家属告知签字、预防压疮、坠床、跌倒等流程。3天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宣教,健康宣教、安全宣教要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在预防坠床方面,利用安全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帮助,主动搀扶和日常指导患者,告知患者锻炼中要有人陪伴,循环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患者能够接触到的位置,培养患者的自信心。在衣食住行方面,选择合适的衣服,方便进行排泄,鞋子需要舒适防滑,避免跌倒。病房布置合理,设施齐全,通道安全,张贴醒目的地面防滑标志,让患者在洗浴和入厕时,能够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日常生活得到照顾[4]。防窒息方面,应做好饮食护理,提高饮食安全性,进食时避免交谈;给予易消化、含丰富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呛咳患者在床旁准备吸引器。输液时留置针及长时间输注高浓度药物时,均对血管产生刺激性,加之高血脂、年老体弱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易发生静脉炎。
1.4评定标准
根据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对安全教育效果的性质进行评定。调查患者家属对安全教育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护理知识普及,实践应用发现,安全教育后,极大降低了神经内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正确评估病情和环境,个性化的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及时召开公休座谈会,确立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管理,合理配备夜班护理力量,加强重点时间段巡视。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护士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做到防患于未然[5]。综上所述,通过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制定预见性护理安全教育流程计划,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HANTR,PAIKNJ.Quantifyingswallowingfunctionafterstroke;afunctionaldysphagisscalebasedonvideouo-roscopicstudies[J].ArchPhysMedRchabil,2001,82(2):677-682.
[2]陈太琼.浅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131-132.
[3]姚辉,刘欣悦.病毒性脑炎伴有精神症状患者的安全管理[J].现代护理,2006,12(20):1946-1947.
[4]吴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及预防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299.
[5]刘秀杰,张吉玉.浅谈脑血栓病人的安全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2):281.
内科护理论文13
一、资料与方法
20xx年8月-20xx年8月收治内科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0~80岁。B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1~79岁。A、B两组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其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B组实施常规护理法;A组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贯彻执行基础护理:护士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基础护理。患者外出检查,护士应该陪同在一旁,供给患者全程没有缝隙的护理。②护士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并且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个性化宣教,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③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需要详细给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各种事项,还应该告诉患者药物正确的摆放地点:温湿度适宜,防潮避湿。④更改服务观念:护士需要将服务观念从过去的被动改为主动,并且密切留意患者的变化与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积极协助患者处理各种困难。⑤人文关怀护理:护士定期巡视病房,同时详细告诉患者每天均需要开展的治疗,治疗目的和效果。护士需要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合理更改饮食结构,并且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温湿度适宜。⑥心理护理:少数患者因为承受来自治疗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压力,非常容易产生抑郁与苦闷等消极情绪,并且直接可以影响到治疗效果,使其呈现降低的趋势,所以,护士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多与患者谈话,不断安慰患者,告诉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痊愈。如果患者心理不平衡过于严重,医护人员应该对其开展心理治疗。⑦应用奖励制度,严格控制护理质量:医院应该贯彻执行三级考核制度,合理调整护理管理内容,把护理流程和项目增加到护理内容当中。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时,需要参考患者满意度、宣教效果以及专科护理等指标,同时将其纳入到护士绩效当中。另外,医院发现护理问题后,马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早日痊愈的目的。
二、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A组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9例,不满意1例,其总体满意率97.5%。B组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19例,不满意11例,其总体满意率72.5%。经对比,其总体满意率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4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产生轻度压疮现象;B组中,8例患者产生轻度压疮现象,经对比,其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优质护理从另外一层意思来说就是将患者作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医院开展优质护理,在增加整个医院质量的基础上,还可以给医疗卫生安全提供保障。内科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发病率高的疾病为慢性疾病,所以开展优质护理很有必要。通过优质护理,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得以加强,同时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社会感与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由上可知,开展优质护理对于内科患者来说作用很大,不仅可以保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从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树立一个好形象。
内科护理论文14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不断改革,内科整体护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给护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护理教学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达到内科护理教学的目的。内科护理学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本文详细分析了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策略。
1内科护理教学现状
内科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丰富,只是整体性较强。但是,根据学生反映与教学调查结果,现如今的内科护理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内科护理学是一项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复杂的科学,学生每天需要接收的知识量较多,导致学生难以及时理解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巨大,无法建立学习上的自信;此外,内科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差距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将课堂上吸收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缺少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无法适应真实内科护理的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合适的互动’缺乏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欠缺,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显得毫无乐趣;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安排。学生实践操练机会少,无法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精髓。
2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策略
2.1理论教学改革策略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主要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以足够实用为核心思想,教师利用整体护理病案对学生进行对话式情境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情景教学通过生动形象且真实的案例创造了学生心中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份完好的病历资料,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教师模拟病案中病人对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要求学生做出解答,学生解答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针对案例中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讲授,例如,学生必须了解病人所患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针对疾病做出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及护理措施。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病人患此疾病的缘由以及病人该如何防止该疾病的再次发生。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教导学生如何提醒病人患病后的注意事项,传授学生整体护理的基本要点。教师在讲解完一个案例之后,合理组织学生采用对话式的情境模拟案例中的情形,积极鼓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角色,这样的话,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巩固教学内容,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问,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其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坚固的知识。
2.2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立在课堂对话式情景教学之上,教师可以采用下列两种实践教学策略:整体护理临床见习以及学生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
整体护理临床见习中,教师需要提前将教学中所需的资料整理好,精心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的病例供学生参考。见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跟随临床医生去询问病人患病情况并且进行严格体检,期间学生需要将病史以及体检情况做好记录;另一组跟随护理教师进行护理策略,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与启发。临床见习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分享各自的临床见习感受,分析自己表现欠佳的问题,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表;小组之间再次进行经验总结,教师提出适当的指点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想法,最后结束整体护理临床见习。
学生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基于理论教学。教师进行完理论教学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案例中的情况,例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两名队员,组成3人一组的护理单元,3人中一人饰演患者、一人饰演主管医生以及另一人饰演主管护师,三人模拟案例中病人住院场景,最后由学生进行自由投票,选择出表演优秀组,再由教师总结点评。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促进学生课堂理论教学知识融合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的护理环境,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表演模拟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相互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整体护理效率,这位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3小结
内科护理教学改革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工作效率,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到改革后的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学中案例选择的重要性,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到附近医院进行详细考察,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帮助,进行良好的配合,结合理论知识认真进行实践练习,积极吸收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为内科护理做出奉献。
内科护理论文15
摘要:目的应用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xx年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6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理的投诉与产生护理差错比例等方面与干预前进行比较,显著的要比实施前低,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实施后要显著的好于实施前,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区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规范与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后比实施前要高,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0引言
心内科收治的大多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们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复杂多变,对他们实施护理是比较重要的。若护士对患者护理不当,不仅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还会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本文将本院在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xx年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6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32—7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岁。全部患者都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措施。
1.2方法
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内容为:(1)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根据本院的心内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意外处理等制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技能,要对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使护士深刻的掌握核心技能,要随时保持应急的状态,医院要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若有问题产生要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解决,这样护士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显著的提升了。(3)开展定期风险护理培训,使护士对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所提高,拓展护士的知识面,完善护士的知识结构,针对心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护士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并及时找出潜在的风险,使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和谐护患关系,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多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2进行检验。
2结果
结果为:与实施风险管理之前比较,患者的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在实施后都显著的降低了,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都显著的提高了,在病区管理、服务态度与规范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就表明:在心内科为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的提高了,经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护士的业务技能熟练了,面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使护患沟通更加的畅通了,产生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1,2]。
3讨论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急、复杂的,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心内科也是比较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科室,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是不利的。心内科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一些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在护理中不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原则,不按照相关的护理规范进行操作,还有的就是护士的操作技术不娴熟,或是护士的主观因素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一些护士对与护患沟通的重要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平时不与患者进行交流,或是和患者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生硬,进而产生护患纠纷。因此,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中意义是重大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处理、评价,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谐护患关系[3]。本文我们对本院收治的心内科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一般资料,对这些患者我们实施了风险管理措施,对本科的护士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指导,让他们具备较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意识,然后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为患者服务,还有就是护士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信任护士,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我们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护士在为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士的投诉率和护士发生的护理差错几率都显著的降低了。这就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护理。此外,在病区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规范与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比实施前要高了许多,护士的服务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面对风险的态度也有了较好的转变,患者对护士充满了信任,护患关系达到了和谐。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在心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艳.基层医院不安全易发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16):117.
[2]王德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09):80.
[3]吴志仙.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78):26.
【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内科实习报告01-15
度内科护理个人总结01-25
度内科护理工作总结01-21
内科护理工作计划精选01-21
呼吸内科护理实习自我鉴定12-25
关于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试题10-28
护士资格内科护理学复习资料08-26
内科护理工作计划集锦15篇01-22
内科护理人员的个人工作计划01-21
护理论文致谢词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