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征地拆迁的麻烦事的论文

2021-05-27 论文

  征地拆迁,无论对于“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是一件麻烦事!往往是,征地拆迁方软硬兼施,甚至威逼利诱;被征被拆方软磨硬泡,甚至群访、自焚。领导干部都知道征地拆迁工作不好干,经常抱怨说:“现在征块地、拆间房,咋就那么难呢?要在过去,那还不是皇帝一句话、官府一张纸的事?”古代的征地拆迁,真的是“皇帝一句话、官府一张纸”那么简单吗?

  强征土地,丢面子,丢王位

  《诗经》中有句话:“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似乎这天下的土地山川、一草一木都是君主的,君主想要点什么,就是一句话的事。但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历史上有的君主就犯了这个“认识上的错误”,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有的甚至连国家都丢了。

  在春秋早期,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征地事件,当事人涉及到周王室、郑国和苏国。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 年),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当时,周桓王看到郑国的土地非常肥沃,就有心将郑国邬、刘、蔿、邘这四处封邑据为己有。这几块地都在洛阳的东北部,即现在的偃师、孟津、沁阳三县,都是当时的富饶之地。为了顺利得到这几处土地,周桓王提出用其他土地交换。用哪些土地来交换呢?周桓王就动起了征收苏国土地的念头。于是,周桓王提出用本属于苏国的十二邑中部分田地来交换。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享有予夺封地的权力,但在春秋时期,这一权力已经形同虚设。此时的周王室只能处置王畿之内的土地,而对于封国的土地不再享有处置权,当然也不能再随意地征收。结果可想而知,苏国拒绝交出这十二邑来替周王换取郑国土地。周桓王虽贵为天子,最后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还有一次也是周王室征收土地、强拆强占屋室苑囿,并引发王室政变的事件。上文谈到的周桓王死后,其长子姬佗继位,就是周庄王。周庄王非常喜爱他的姬妾姚姬,也非常疼爱姚姬所生的儿子子穨。周庄王临死前留下遗命,嘱咐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位大夫,日后一定要立姬子穨为周王。但子穨是庶子,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庄王死后,由长子姬胡齐继位,也就是周釐王。周釐王若奉其父遗命,应按“兄终弟及”传位于子穨,但他死后,其子姬阆继位,也就是周惠王。这让蔿国、边伯等五大夫十分不满。

  惠王非常喜欢田猎,为了扩大他的苑囿以畜养更多的飞禽野兽,他便强行征收了大夫蔿国的菜园。他还大兴土木,扩建自己的宫室,由于大夫边伯的房屋邻近王宫,从而也被强行拆迁占用。惠王还夺取了子禽、祝跪、詹父的田地,收回了膳夫石速的俸禄。这些大臣本就不满,再加之利益受到侵害,他们便联合起来,奉立子穨为新君,以苏国为后盾,以武力征讨周惠王。周惠王流亡到郑国。这便是史上有名的“子穨之乱”。

  后来,郑厉公和虢公迎姬阆回到都城,重新登上天子宝座。惠王虽然失国复得,但他无奈把酒泉(今陕西省东部一带)赐给虢,将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以东之地赐给郑,自己的王畿大大缩小。这也算是强行征收土地、强拆强占屋舍的后果吧。

  征地拆迁,还得按法律办事

  历史上凡是有为的君主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自己的天下坐得稳,就得有制度,还得要自己带头遵守制度,否则的话,就会失国失天下。所以,古代的君主、官府即使需要征地拆迁,也要依照法律来办事(有时尽管只是形式上的)。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一年(前580 年),周王室要征收“鄇田”,大概就在古温国、今河南武陟县一带。但是,晋国的大夫卻至却不同意,认为这块土地是自家世代祖产,祖宗之业不可丢,寸土不能让。周王室也不能强行争夺,便起诉到周简王那里。周简王派刘康公、单襄公到晋国去主持解决这场征地纠纷。郤至说:温这块地方,是我郤氏的封邑,不能失去。刘康公、单襄公通过查阅档案和文书后发现,当初武王灭纣,分封功臣和宗室,就把曾经助周伐商的苏忿生和檀伯达分封在温这一代。后来苏氏支持子穨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夷狄。周襄王为了慰劳晋文公,便把温地赐给晋国,该地先后为晋国大夫狐氏、阳氏和郤氏的封邑。这样从档案文书来看,温地本来属于王田,是“王官之邑”,是可以被周王室征收的。郤至不服,认为封邑不能被随意征收,还要理论,但晋厉公命令郤至不要争了。虽然最后周王室获得了这块土地,但还是经过了一个法律程序、依照一定的历史证据实现的。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土地的征收必须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才能实现。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修建宫殿,占用了逢于何家的墓田。逢于何的母亲去世后,他提出要将母亲与父亲合葬,而父亲的墓恰恰在齐景公的王宫里,这个请求遭到了拒绝。逢于何在半路拦住晏子,请求晏子帮助自己,声称如果父母不得合葬,自己便手扶丧车,捶胸顿足,告诉四面八方的人说自己不能让母亲安葬,然后饿死在宫殿门口。晏子见齐景公,开始齐景公很生气,认为自古未有把死人葬到王宫里的事。晏子却认为齐景公大肆修建宫殿,夺占了活人的居处;广建楼台亭榭,毁坏了死人的墓地。所以,活着的人愁怨忧伤,不能安居;死了的人尸骨离散,不能安葬。君主肆意享乐游晏,还傲视活着的和死去了的百姓,这不合礼制,不是君王应有的行为,不是保存国家之道。齐景公也觉得自己理亏,便答应了逢于何的要求,允许他把母亲葬进了王宫里。

  《国语》中记载,鲁文公要扩建宫室,按照规划设计需要占用孟文子和郈敬子的府邸,便向孟文子提出为他在别的地方重建一所更豪华轩敞的宅院,用作交换条件。可孟文子并不买他的账,指出:自家的住宅和衙署都是君王所赐,先人所建,拆毁宅署有辱先君之命,所以不便遵令。衙署、车服、宅第都是为政权服务的,是职务的象征,是地位的象征,不能轻易改变,这是法律制度。鲁文公碰了一鼻子灰,又去找郈敬子试试,谁知道同样遭到了拒绝,鲁文公扩建宫室的计划只得作罢。

  强征强拆,自古就有不讲理的

  自从秦汉以来,除了个别短暂时期,土地私有制在整个封建土地制度中就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按说土地私有,土地所有权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建造于土地之上的房屋自然更属于自有财产,不能随意侵犯。但在专制体制之下,人民根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更何况土地和房屋了。皇室贵族,强占土地和房舍,老百姓大多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晋朝时,晋文帝司马昭的孙子、齐献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在晋惠帝时官拜大司马,担任辅政大臣。司马冏嫌他父亲以前居住的宫殿太小,便大规模地修建宫殿苑囿、宅第馆舍。按照规划,有数百间民房和一个粮食交易市场需要拆迁,这倒也不足为奇,夸张的`是除了民房和市场之外,还要拆迁好几个政府机关,这要放在今天,想都甭想。可当时呢?人家司马囧是辅政大臣,权倾朝野,手里还掌握着兵权,连皇帝都不敢惹他。各个政府机关也都得乖乖地搬迁,更别说老百姓了。当然,司马冏也没落什么好下场,最后被处死,同党都被诛灭三族,死了两千多人,司马冏被暴尸于西明亭,三天都没有人敢收殓。

  唐朝时,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备受唐玄宗恩宠,所受赏赐无数,于是她大规模地购买和修建宅第。有一次,她看上了京城一套大宅院,想据为己有。这家房屋的主人姓韦。一天,韦家人正在休息,忽然有一个衣着华贵的妇人走进门来,身后跟着几十个奴婢。这妇人谈笑自若地对韦家人说要买这个院子。韦家人世代在这所祖宅里居住,自然不肯卖掉。可谁知这妇人随即命人招来一百多工人,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所大院子给拆了。韦家人得知这妇人原来是虢国夫人,不敢惹,只得搬着行李暂且在路边栖身。虢国夫人在韦家地基上重新修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对韦家只是象征性地给了十亩空地,而地上的房子,却一分钱也没给。

  宋朝时,被称为“南丰七曾”之一的曾布,曾作过王安石的助手,在宋徽宗时还担任过宰相。他的大舅子魏泰倚仗他的官势,打着曾布的幌子大规模侵占公私田园,连州县官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魏泰竟然要侵占一处废弃的官邸,就妄称这旧官邸是一片无主荒地,从而据为己有。这时的地方官是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这个人很正直,想收拾一下魏泰,可周围的官吏都劝他说:“这魏泰仗着他是曾布的亲戚,历来横行霸道。以前的官员想躲还来不及,您怎么还敢招惹他呢?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但欧阳棐不听劝告,坚持不给魏泰这块地。结果正如众人多言,魏泰通过曾布在朝廷里说了欧阳棐坏话,欧阳棐被罢了官。征地拆迁的补偿,都是当权者说了算虽然上文我们讲了那么多不讲理的征地拆迁牛人,但总归这是少数,历史上大部分的征地拆迁都是要给予补偿的。只是如何补偿,补偿多少,都是皇帝和官府说了算,百姓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宋元丰年间,因修建景灵宫,拆迁了不少民房,于是,皇帝下召,从市易务专款内借支了12 万缗,支付给拆迁户作为补偿。明万历年间,因皇家陵园占用民地一百余顷,政府决定分两种方式支付补偿金,一是直接支付现金价银12411 两,二是免除当年税粮等项银315 两。

  一般来说,一个政权在建立初期,出于对利益重新分配的需要,对于私有权的保护会被淡化,但随着国家社会进入正常发展阶段,对于私有权的保护就会日益受到重视。如清朝初年八旗贵族跑马圈地,共圈占汉族人田地20 万顷。开始圈的还只是无主土地,到后来就连有主土地一起圈了。老百姓的土地、房屋都被圈占,造成了百万余人破产失业,流离失所,大量流民、乞丐出现。后来朝廷看到了圈地的危害,便制定法律来规范圈地行为。顺治四年,就规定用延庆州、永宁县、新保安、永宁卫等地无主屯地来补偿圈地;康熙八年正式下达了停止圈地的命令,康熙二十四年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雍正二年,宁夏要新筑满城,占用民田。皇帝下召用河滨淤地来补偿,并免除了六年的租税。清乾隆晚年在热河扩建避暑山庄,“广筑围场,杂植时花,分置亭榭”,供乾隆皇帝游玩。皇帝占用民田,当然给了百姓补偿,但民间还是不太满意,编了一句歌谣:“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仍是热河也。”光绪二十七年,各国使馆占用民房,共支付了35 万两白银用于补偿拆迁户。

  这些都是皇帝或官府临时决定的补偿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而且,在宣布给予征地拆迁补偿的文书中,一般都明确写明这些补偿,体现了皇帝和朝廷对百姓的体恤和仁爱。几千年的历史,终究还是逃脱不出“莫非王土”的藩篱。

【浅析古代征地拆迁的麻烦事的论文】相关文章:

征地拆迁工作汇报范文(精选8篇)05-20

简单的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协议书(通用5篇)05-31

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协议书范本(通用5篇)05-27

浅析秦观词中的闲愁论文08-07

浅析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的论文10-27

浅析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文学论文08-07

致被征地农户的公开信11-23

征地工作简报12-01

征地补偿公告范文11-04

古代的剪纸的由来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