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源于深度论文

2021-05-24 论文

  幸福源于深度,而非频度。 深度的交流是源泉,幸福浅浅流出,滋润我们的心底。

  在这个微信时代,人们广泛交流、高频对话,却产生不了幸福感。为什么?没有深度交流。一直很热门的是否要拉黑父母的讨论中提到了父母频繁的唠叨,这也是促使子女拉黑父母的一个原因。 因为唠叨在信息化、电子化的世界里没有情感的渗透,子女无法感受父母的爱的深度。 如果说这只是一小部分的话,那大部分就是“我不孤单 ,但很孤独 ”了 。 人们足不出户 ,享受网络交流带来的乐趣,抑或消磨着宝贵的时光,但无法面对面的交流使人们的话语简短且不带感情。 离开了网络的社交圈,你还是孤独的一个人。也就是说,网络社交发挥的'作用其实很小,想依靠网络信息交流来获得幸福感,几乎不可能。

  柴静初做《东方时空》的连线主持人时,出了许多问题。但她说,那段日子既痛苦又幸福。 新闻部门的人在她眼中很有见地,很“前卫”,与他们交流让自己受益匪浅,每一次深度地交流新闻主题、人性问题等,能让她长见识、开眼界。我想,如果没有与同事的深度交流,她怕是待不下去的。毕竟,工作不是社交、喝茶。我以为,微信聊天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寒暄,无法有深度,自然难以传递深情。深度的交流能够让人“面面俱到”。 面对面对话所带来的幸福感绝不是隔着千家万户聊天的微信所能给予的。 人们在交流中感受深度,感受陪伴。幸福感在人们心中通过交流逐步激发出来,如春雪融化带来的春潮般清澈。 这种“不深不浅种荷花”的感觉很空灵、祥和。所以说,放下手机,走到户外,好好感受,与熟人见面,与陌生人交流,与父母亲情对话,谈得舒心、谈得放心、谈得深度一点。 微信、手机永远难以静水深流,代替不了永恒的宁静。

  作家王小妮在《倾听与诉说》一文中对东北农民每年的“猫冬”有过生动的描写:“每一扇家门,都结了十来厘米厚的白霜。 这种门是永远也不上锁的。 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 拉过笸箩来抽烟,捏一撮带花的茉莉茶叶冲水。

  人们无休止地说东道西,火炕上永远有绵绵不尽的话题。 ”这是多么温暖动人的画面啊!记住,幸福源于深度。少一点隔空喊话,多一些促膝谈心。 人的眼睛会说话,百闻不如一见啊。

【幸福源于深度论文】相关文章:

幸福来源于笑容03-31

幸福源于细节与积累作文1000字03-29

安全源于习惯征文02-19

深度毕业感言01-24

《离骚》深度赏析11-12

捡拾幸福论文10-26

冬至起源于何时12-19

有深度的好句10-17

论幸福议论文01-12

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初三-议论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