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的论文

2021-04-25 论文

  摘要:针对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以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为研究对象,在简要概述金矿勘查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包含区域地质、金矿带地质和矿石特征,最后从技术角度入手,深入探讨金矿的找矿远景,旨在为今后贵州东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勘查进展;找矿远景

  贵州东部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类型多样。但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贵州东部地质研究水平相对较低,资源勘查程度也较低。现阶段贵州东部矿产资源勘查还以地表浅部为主。因此,贵州东部矿产资源依然存在很大的开发潜能,亟需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现以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为例,对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及找矿远景作如下分析。

  1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勘查现状

  贵州东部的石英脉型金矿勘查现状并不乐观,从最早的金矿普查工作来看,虽然成功提交8个金矿产地,但实际储量都在1t以内。在此之后,经过相关单位的不断努力,接连完成10余处金矿产地的评价工作,为找矿工作提供了很多金矿地质资料。

  2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2.1区域地质特征

  在构造单元中,本矿区位于都匀变形区的南北侧,矿区北部和变形区邻近,区域地质构造如图1所示。矿区出露地层包括:石炭系、第三系、第四系与二叠系,矿区岩性复杂,多见灰岩和角砾岩。矿区北西侧存在银子山向斜,中间部分存在倒转背斜,而且向斜与背斜的两翼还存在多处断裂。上述内容为本矿区主体构造,矿区内的层间褶皱及断裂较发育,局部可见地层的倒转,向斜北西侧还存在一处金矿,属于典型的断裂控矿[1]。

  2.2金矿带地质特征

  2.2.1地层

  (1)石炭系:主要是灰色和浅灰色块状岩,核形石构造较为常见,局部夹杂白云岩,底端可见部分带状灰岩,厚度为0.5-6.0m。该层厚度100-107m,和下伏地层保持假整合接触关系。(2)二叠系:主要是浅灰与灰色碎屑灰岩,夹杂有少量白云岩,并含有一定量燧石结核。该层厚度60-130m,和下伏地层保持整合接触关系。(3)第四系:黄色、褐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石英砂岩及灰岩碎块,为本区红土型金矿赋矿地层。厚0-40m。

  2.2.2构造

  (1)褶皱:褶皱位于矿区的西侧,在北东和南西方向上贯穿于矿区的整体,轴长为18km,矿区中褶皱长约5km,北西和南东侧宽度为2.5km,中部出露地层是P2m。北西侧地层的倾角相对较缓,通常为10°-20°,南东侧地层由于受到断层影响,其倾角相对较陡,通常在40°以上。向斜于南西段出现倒转现象,属于典型的倒转向斜,倾斜的方向为北西,倾角保持在20°-30°范围内[2]。(2)断裂:F1断层在向斜的北西侧,贯彻整个矿区,此断层上、下盘分别为D3y和P2m,是矿区中的较大断层,走向为北东至南西,长度在8km以上。此断层中构造角砾较发育;F2断层在向斜的北西侧,地表出露不显著,受覆盖作用较为亚种。断层的具体走向为北东至南西,倾角为75°-80°,长度在770m以上。断层的构造角砾同样较发育,其该断层还是临近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F3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具体走向由北西转变成近南北,以弧形的形式不断向南西向凸出,南段受F6断层切割,断层已知长度为1.6km,角砾岩发育,偶见擦痕;F4为正断层,处在向斜的北西侧,和向斜轴邻近,走向为北东,长度在2.3km以上,断距保持在10-20m范围内。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30-40m,断层构造中角砾岩较发育,断裂的周围存在弱金异常现象;F5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具体性质有待考察,走向为北东,产状较复杂无法确定,断层已知的长度在3.0km以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10-80m;F6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走向为北东至南西,其中,北东段以弧形的形式不断向北西侧突出,并在F5断层上交汇。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15-40m,断层构造的角砾岩较发育.

  2.3矿石特征及成因

  现阶段,已探明的矿体主要分布于地表的浅层,矿体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矿体由于受到氧化作用影响,大部分已经变成褐铁矿,金矿物自身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促使包裹金从载体中流出,成为处在游离状态下的金,所以本矿区的矿石工业类型属于氧化矿。相比之下,梁山组地层的含金水平较高,是成矿的重要物质来源;梁山组和马平组是成矿有利组合地层,为成矿提供了基础条件;该矿区地质条件良好,在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层间断裂有着极好的找矿前景[3]。

  3金矿带找矿远景分析

  3.1技术措施

  金矿带找矿的技术措施为:广泛收集矿区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1:10000矿区地质测绘、地球化学测量,采取物探等方法对矿区中隐伏断层实际分布与已知的'断层情况进行探测;开展综合分析工作,明确物化探结果异常与对成矿有一定帮助的地段;野外进行槽探与钻探工作,查证先前确定结果是否准确;对工程控制矿体实施加密处理;资料综合处理,同时形成报告,为日后找矿工作落实提供基础依据。

  3.2找矿工程布置

  充分结合过去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本矿区矿体的主要区域为断层和背斜控矿,断层控矿十分常见,所以找矿工作的工程布置重点在于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那些陡倾斜断层,工程布置具体内容如下:(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1:10000)工作的主要对象为矿区中的控矿构造和各个已知的矿点,通过地质测量,可以深入调查矿区特征,如岩性、构造与蚀变作用等。(2)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测量(1:10000)的点距可确定为40m,通过地球化学测量可以确定金元素异常,进而为后续的系统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3)探测:探测方式为大地电磁测深,使用该方法对矿区中的空间分布与构造特点进行探测,同时确定矿区中存在隐伏构造的可能性。在本矿区中,F2断层是主要控矿构造,在此构造带中存在三种矿体。矿区区域岩性较为复杂,主要为灰岩、页岩和白云岩等,并且矿区的铁矿化较发育。依据过去成功经验,区域岩性具备低极化的实际特点,而铁矿化却具备低阻特点。所以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激电开展前提,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出区中极化率较为异常的分布规律,再使用激电测深的方法可以确定极化体顶端埋深及空间分布特点[4]。这对于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是极有帮助的。(4)野外查证: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在区内选定条件良好的地段进行槽探与钻探等工作,以此查证先前确定结果是否准确。(5)积极完善找矿三边工作,对探矿工程进行有效加密。

  4结语

  (1)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成矿地质基础,而且在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层间断裂有着极好的找矿前景,日后勘查工作可将此作为依据。(2)本矿区的矿体主要是断层控矿,断层控矿十分常见,所以找矿工作的工程布置重点在于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那些陡倾斜断层。(3)结合矿区的地质情况,在具体的勘查方法方面,需要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如地质填图、槽探与钻探的有机结合。

  作者:郑超 沈红钱 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建忠,余金元,胡琴霞.甘肃阳山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J].黄金科学技术,2013,10(06):11-16.

  [2]蒋振和,玄力,付庆.辽西凌源-北票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3,11(06):457-460.

  [3]陈桂虎,王福州,王艳忠.黑龙江逊克—嘉荫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黄金科学技术,2014,12(02):14-19.

  [4]陈熔,邓金火,王金贵.四川省阿达龙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3,14(04):42-46.

【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的论文】相关文章: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10-14

《桥梁远景图》的说课稿范文03-24

《桥梁远景图》说课稿范文10-14

找呀找呀找朋友小学作文07-04

《找数字》说课稿07-08

《找春天》说课稿11-26

《找对称》说课稿09-28

《找骆驼》说课稿10-26

找骆驼说课稿01-09

找规律说课稿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