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思想成熟之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从《黑格尔哲学批判》中经《基督教的本质》到《论哲学的开端》是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时期;
二、从《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到《未来哲学原理》是赋予唯物主义感性唯物主义含义时期;
三、从《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到《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是回复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时期;
四、从《宗教本质讲演录》到《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特别是从意志自由方面着眼》是再次赋予唯物主义感性唯物主义含义时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含义;态度
不少学者都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费尔巴哈并不像传统教科书理解模式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而是有时肯定唯物主义,有时却否定唯物主义,宣称自己不是唯物主义者。①的确如此,事实上,费尔巴哈从来都没有完全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也的确从来都不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经常改变自己对于唯物主义的态度。即使在思想成熟之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改变。同样,即使在思想成熟时期,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也有过三次重大的转变和四个不同的时期。显然,梳理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与规定的演变过程和对唯物主义态度的演变过程,对于重新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和唯物主义以至马克思的哲学和唯物主义都有不小的意义。
按照是否赋予唯物主义感性唯物主义含义的标准,大致可以将思想成熟时期的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从《黑格尔哲学批判》中经《基督教的本质》到《论哲学的开端》是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时期;
二、从《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到《未来哲学原理》是赋予唯物主义感性唯物主义含义时期;
三、从《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到《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是回复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时期;
四、从《宗教本质讲演录》到《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特别是从意志自由方面着眼》是再次赋予唯物主义感性唯物主义含义时期。②一、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和规定时期19世纪30年代末,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和感性唯物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同以黑格尔、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等人为主要代表的近代思辨哲学相对立。但是,在新思想成熟的初期,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概念含义的理解和规定并没有同时转变过来,尚未明确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他后来所赋予的感性唯物主义含义。
总体上,这一时期的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含义的理解仍然是正统的。在发表于1839年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一文中,费尔巴哈区别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唯心主义的真理,它否定自然哲学的真理:另一种是自然哲学的真理,它又否定唯心主义的真理。对于自然哲学来说,只有自然存在;对于唯心主义来说,只有精神存在。”[1]72很显然,在此时的费尔巴哈看来,唯心主义含义是“只有精神存在”。而此时的费尔巴哈所理解的唯物主义的含义应该是和他在这里所说的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自然哲学的主要观点一致的,即“只有自然存在”。显然,这种含义是和唯物主义的正统含义一致的。
《黑格尔哲学批判》没有明确论述唯物主义,出版于1841年的《基督教的本质》就多次对唯物主义进行了明确的论述。“若要问上帝如何创造,那间接就等于怀疑上帝之创世。谁提出这样的问题,谁就是走向无神论、唯物主义、自然主义了。”[2]288在这段话中,唯物主义、无神论和自然主义的主要观点更加明显,就是怀疑上帝的创世,怀疑上帝的存在。这当然是正统的否定上帝存在的唯物主义了。
二、赋予唯物主义特殊含义时期
进入1842年,费尔巴哈改变了他之前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和规定,赋予了唯物主义概念以同其感性哲学和感性唯物主义相一致的特殊的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重视感性和直观。这是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和规定的第一次转变,开始了从《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到《未来哲学原理》赋予唯物主义特殊含义的时期。
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这部有着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于马克思思想相同意义的临时纲要中,费尔巴哈指出:“哲学的主要工具和器官是头脑———这是活动、自由、形而上学无限性、唯心主义的来源。同时是心情———这是痛苦、有限性、需要、感觉主义的来源。……哲学的工具和器官就是思维和直观,因为思维是头脑所需要的,直观感觉是心情所需要的。思维是学派和体系的原则,直观是生活的原则。……直观与思维结合、被动与主动结合、法国感觉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反经院派的热情原则和德国形而上学的经院派的冷淡态度结合起来的地方,才有生活和真理。”[1]111显然,费尔巴哈主张,哲学应该把两种主要工具和器官———头脑和心情、思维和直观(感觉)结合起来,亦即把理论和生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感觉主义)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这段话中,唯心主义同头脑、理性、思维、理论、形而上学无限性、自由和冷淡等相一致,而唯物主义则同心情、感性、直观、生活、有限性、需要和热情等相一致。在西方思想史上,如此理解唯物主义是颇为怪异而新颖的。更为怪异而新颖的是,在费尔巴哈看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仅不相互对立,而且应该并可以相互结合。这段话实际上表达了费尔巴哈在这两部著作中的主要思想。也就是说,这些看起来稀奇古怪的想法是费尔巴哈在这两部著作中一以贯之的思想。
在对谢林和黑格尔的分析与评价中,费尔巴哈再次进行了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含义的这种特殊规定。“谢林与黑格尔是对立的。黑格尔代表独立性、自我活动的男性原则,简言之,他代表唯心主义的原则。谢林则代表承受性和感受性的女性原则……简言之,他代表唯物主义的原则。黑格尔缺少直观,谢林缺少思想力和决断力。”[1]113显然,这段话中的.唯物主义的原则同承受性和感受性的女性原则一致,同样指感性、直观的方面,而唯心主义还是指理性、思维的方面。
由上可见,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费尔巴哈各赋予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种特殊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是重视理性和思维,而唯物主义的含义则是重视感性和直观和感觉。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含义的这种感性哲学的理解和规定延续进了《未来哲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费尔巴哈赋予唯物主义的含义也是重视感性和直观。显然,费尔巴哈赋予唯物主义的这种含义和唯物主义的正统含义显著不同。可以说,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费尔巴哈赋予了唯物主义一种特殊的含义,甚至可以说费尔巴哈一定程度地转变了唯物主义概念的含义。
费尔巴哈的这个转变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原因和过程的。事实上,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就在个别地方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出现了后来这个重大转变的“苗头”。这就是说,在其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的正式转变之前,费尔巴哈就已经非正式和不完全地开始转变他对于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了。由于服从和服务其总的思想———感性哲学和感性唯物主义的需要,费尔巴哈不得不进行这样的转变。
三、回复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和规定
时期说来相当有趣,赋予唯物主义概念特殊含义两三年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竟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不再赋予唯物主义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而是回复到他以前的正统理解和规定。同时,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在字面上不再肯定任何唯物主义,而是对唯物主义一概否定,强调自己不是唯物主义者。
这个怪异的改变从写作于1845年的《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一文开始。
在这篇论文中,费尔巴哈写下了这样一段令众多对费尔巴哈哲学和唯物主义持传统理解的人们十分头疼的话:“费尔巴哈既不是唯心主义者,也不是唯物主义者!在费尔巴哈看来,上帝、精神、灵魂、‘我’是虚空的抽象,但是……物体、物质、物性也同样是虚空的抽象。……真理、本质、实在仅仅在感性之中。”[3]434—435费尔巴哈不是绝对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吗?他竟然如此坚决地强调自己不是唯物主义者。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以及物质含义的理解的改变。可以看出,在这段话中,费尔巴哈认为唯心主义看重和追求抽象的上帝、精神、灵魂和自我,而唯物主义看重和追求物质、物体。在这里,费尔巴哈并没有提到感性、感性对象这些他在前一时期无数次提到的概念。更为严重的是,费尔巴哈对物质含义的理解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此时的费尔巴哈看来,和唯心主义所强调的上帝、精神、灵魂和自我是虚空的抽象一样,唯物主义所强调的物质、物体、物性也是虚空的抽象,并不现实存在;现实存在的只能是感性的具体的物质性的事物,即“完全确定的、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与实体”。可见,费尔巴哈在这里把物质理解为思辨的抽象的物质,把唯物主义理解为强调思辨的抽象的物质实体的理论。这种抽象的物质、思辨抽象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所强调的感性的物质、物质的感性,所强调的重视感性、物质、直观和感觉方面的思想格格不入、南辕北辙,恰恰和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对立面———近代思辨哲学相一致。费尔巴哈势所必然地反对这种唯物主义和物质。在指出自己既不是唯心主义者也不是唯物主义者以及原因之后,费尔巴哈就强调了他自己的理论:“真理、本质、实在仅仅在感性之中”。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真正要义。显然,和《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与《未来哲学原理》相比,费尔巴哈在《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中对唯物主义和物质含义的理解发生了重大改变,因而也改变了对唯物主义的态度。
在1846年的《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中,费尔巴哈延续了其《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一文的思想。费尔巴哈再次写下了这样一段令对费尔巴哈的哲学和唯物主义持传统理解的人们头疼的话:“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生理学、心理学都不是真理;只有人本学是真理,只有感性、直观的观点是真理”。
很显然,费尔巴哈此处对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同《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一文完全一致。费尔巴哈在这篇论文中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正统理解以下论述中清晰地表现了出来。“人……只在死后,才落入名副其实的唯物主义范畴……才成为一种外在的可以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得到的客体”。
显然,费尔巴哈在这段话中所说的唯物主义都是人们一般认为的唯物主义。并且,费尔巴哈明确将唯物主义认定为抽象的唯物主义。而这种抽象的唯物主义当然为费尔巴哈所反对。费尔巴哈认为,他自己的理论肯定了感性、人的生命直观,肯定了人的完全的本质,而抽象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把感性、人的完全的本质给肢解了。
总之,在这一时期,费尔巴哈放弃了自己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确立的唯物主义者的形象,不再提他先前赋予唯物主义的特殊含义,而是对唯物主义的含义做正统的理解和规定。尽管有些令人诧异,不过费尔巴哈的这个“倒退”也不是毫无原因的。即使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除了感性唯物主义和理性唯心主义之外,费尔巴哈有时也在正统意义上使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念。当然,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中,费尔巴哈所赞同的唯物主义只是他自己的感性唯物主义。然而,当遭到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诘难和批评之后,费尔巴哈就取消了自己先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含义的特殊理解和规定,把自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和当时人们的一般理解一致起来,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为正统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四、再次赋予唯物主义特殊含义时期
如果说之前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的第一次转变是学术思想上十分常见的思想转变的话,那么第二次一百八十度的倒转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但是,没想到几年之后,费尔巴哈竟然再一次让人们大跌眼镜,他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竟然再一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再次回复到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感性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规定。这次的改变还是因为那热烈的人本主义的感性唯物主义思想使得费尔巴哈不得不向着感性唯物主义的方向使用唯物主义概念。这让他很自然地再次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经历反复之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的感性唯物主义理解和规定终于坚定了。在这一时期,在《宗教本质讲演录》和《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特别是从意志自由方面着眼》这两部著作中,费尔巴哈比他初次赋予唯物主义特殊含义的那一时期更为频繁地赋予唯物主义概念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
费尔巴哈的这个第三次转变和第四个时期从创作于1848年底至1851年初的《宗教本质讲演录》开始。在这部著作中,费尔巴哈多次在感性唯物主义的意义上使用唯物主义概念,以这种具有感性唯物主义含义的唯物主义概念表述他的思想。费尔巴哈论说道:“我们大家都是先做唯物主义者,然后才做唯心主义者,我们大家都是先照应肉体,照应低级的需要和感官,然后才提高到精神的需要和感官”。
尽管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定义,但还是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这个唯物主义概念的感性唯物主义含义。显然,这个唯物主义指的是满足人感性方面的需要,而唯心主义指的是满足精神方面的需要。
自从在《宗教本质讲演录》中再次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之后,费尔巴哈就一直坚定地赋予唯物主义概念这种特殊的含义。写作于1863至1866年的《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特别是从意志自由方面着眼》一书更加清晰地表明了费尔巴哈感性唯物主义的立场。在这部关于唯物主义和唯灵主义的专门论著中,费尔巴哈更为频繁地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感觉主义或者唯物主义……不是那个毁灭此岸的人以便以此而在虚幻的彼岸世界中受到天国的酬赏的残忍的唯物主义……而是那个肯定此岸的人、即现实的、感性的、个体的人的唯物主义……它肯定人是出于纯粹的感觉主义的爱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眷恋。”[1]458很明显,费尔巴哈清楚地道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真义:肯定现实的、感性的人,亦即肯定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方面。可见,在这部可以说是晚年对唯物主义和唯灵主义的盖棺定论之作中,费尔巴哈坚定地站在感性唯物主义立场上理解和规定唯物主义概念的含义。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费尔巴哈对于唯物主义的诸多十分矛盾的论述了。可以说,费尔巴哈从来都不是一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即使在感性唯物主义思想形成和成熟之后,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的理解和规定以及对唯物主义的态度也是不断改变的,共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虽然已经初步形成感性唯物主义思想并在思想深处坚持自己的感性唯物主义思想,不过此时的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的含义还是持正统的理解,在字面上也并没有明确地赞同唯物主义。另一方面,费尔巴哈萌生了结合、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想法。进入第二阶段,费尔巴哈公开地阐发和宣扬自己的感性唯物主义思想。不过即便如此,费尔巴哈也只是说唯物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并没有说唯物主义就是全部的真理。他认为合理的理性唯心主义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也有真理的成分。因而,费尔巴哈反复强调应该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吸收它们各自的积极因素,进而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实现完整的真理。
另外,对于近代正统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在总体上持否定态度。到了第三阶段,费尔巴哈不再赋予唯物主义概念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与此同时,费尔巴哈也改变了第二阶段中对唯物主义的肯定态度,不再赞同唯物主义,而是批评全部的唯物主义,强调自己不是唯物主义者。不过,费尔巴哈当然坚持自己的感性唯物主义,并且正是为了强调他的感性唯物主义的真理性而否定近代正统唯物主义以至在字面上不再肯定唯物主义的。进入第四阶段,费尔巴哈再次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也再次高度肯定唯物主义,但他也仍然并不认为唯物主义就是完全的真理,他还是像第二阶段那样认为理性唯心主义同样具有真理的成分,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完整的最高真理。
【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含义理解和规定的演变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12-05
句子的含义应如何理解(网友来稿)12-07
怎样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网友来稿)12-07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二)12-0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一)12-0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三)12-05
句子的今含义应如何理解(网友来稿)12-0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网友来稿)12-06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