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阅读能力论文

2021-04-25 论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涵丰富。加强课内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阅读能力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识记结论到主动思考探讨理解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作为教师首先设计一个优良的导语,吸引学生,调剂他们的口味,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对于那些不愿读、不愿学的学生,我们要针对其情况,对症下药。教师应该多鼓励,帮助他们增强阅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制定难易适度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的情感愉悦,促使他们养成爱读的习惯。

  二、营造氛围,创造机会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潜台词,设置悬念以便更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用诚心来看待学生和学生的阅读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缺陷加以诱导式的评价并寄予热切的期望。从而营造、创设民主的阅读教学氛围,学生就会愿读,乐思,敢讲。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的问题,当然这不全是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老师、家长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想读而没时间读、没书读。因此,只有充分提供各种机会,学生才能多读书。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其次,提供足够的图书。没有足够的好的图书,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读,做到人人参与。

  三、掌握方法,有效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首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善于读。

  1.标注品读法。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急切地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很少有人关心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谈不上去体验,但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因此,当要求学生去阅读一部新作品时,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去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字、词、句、段、篇章,并做适当标记,然后让学生仔细品味,探讨用什么语速、语气、语调朗读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2.议评体悟法。议评体悟法即以座谈的方式,边读边议边评。学生都处在好学、好问、积极探索的年龄阶段,对于作品中的每一情景、每一种描写都会引起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种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可以在展开评读之前,引导学生养成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问题的习惯。

  3.欣赏精读法。文章不是靠文字的堆砌而成,是靠人的情感和气韵流动而成。好的文章气韵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赏读和赏听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创作过程。

  为此我们不必过分狭窄地规定阅读的范围,可以指导性地告诉他们该找哪一种书,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思考提示,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有足够的时间挑选最精彩的也是最适合个人朗读的片段和章节,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怎样读好这些片段和章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经常不断地对全体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透视阅读能力论文】相关文章:

透视地下阅读12-06

透视高考散文阅读(网友来稿)12-06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源泉 (教学论文)12-06

把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12-06

儿童阅读能力的反思08-26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2-05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小议12-05

透视减负12-05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论文)12-06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说课稿范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