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校企合作“六个融合”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论文

2021-04-23 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探索校企合作“六个融合”,即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师与技师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与竞赛融合、教师与学生融合、学业证书与技能证书融合,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六个融合;高技能人才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地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本着面向社会拓展办学资源、依托社会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念,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学院摸索出了校企合作“六个融合”培养体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院与企业融合

  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样的生活用什么书,做什么事用什么书,怎样学就这样教,怎样做就这样教。”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性能力,包含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能力,是个人与环境相处中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只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现。学院与企业融合,就是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研发公关项目、共同组建实训基地等,形成利益获得和风险承担的共同体,做到“企中有校、校中有企”,实行完全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打造一个真实的工学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逐步提高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无缝对接,培养“三所”满意的高技能人才,真正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校企双赢的目标。

  二、教师与技师融合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要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又要是职业中的技能高手。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一方面定期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把企业中最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绝活带回学校,及时充实到教学体系中;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技能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让他们在指导学生技能实习过程中,不仅丰富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熟知相关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通过不断引进、培养等措施,加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的培养力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彻底改变原有的高校教师下不了车间、企业专家上不了讲台的尴尬局面,实现“教师+技师”的有机融合。

  三、理论与实践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强化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一入校就指导学生依据社会需求,分析自身的兴趣与爱好、能力特点,确定职业技能发展规划,把本专业的特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能力融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在“教学-实践-再教学-再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熟悉“应该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素质培养环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技术的能力、反思革新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融合,一方面需要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教、学、做、练、创一体化的实训室的建设力度,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边教边练,边学边做;另一方面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建设,不仅使实习基地成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平台,而且成为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的.基地。

  四、教学与竞赛融合

  举办科技竞赛可以将创新意识、科级以上、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教学与竞赛的融合,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深化、能力提升、择业发展,是大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锻炼,而且在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学与竞赛的融合,有助于在教学中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的导向,给学生提供展示技能水平的平台,促进学生把技能的自主训练当作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以技能大赛形式营造大学生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目的,自觉地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新方法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技能技术的提高与经济效益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用大学生的创业来带动就业环境的改善。同时,通过教学与竞赛融合,挖掘学生智慧,积极为企业解技术难题、输送发展的创新火焰。近3年来,学院先后有310名学生参加了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省级奖励27项,获奖学生达135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特别是就业质量名列前茅,85%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

  五、教师与学生融合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不断扩大,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及时的调整,学习也就成为终身化、自主化、网络化、开放化。教师与学生融合就是要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自主学习理念。通过在低年级学生中建立“导师制”,让学生从入校就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之中,通过师生长期相处,教学相长,让学生不仅掌握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无束缚的创新思维模式;通过让教师担任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的指导教师,在强化学生专业理论学习、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能不断开拓教师科研视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六、学业证书与技能证书融合

  在毕业生中实施“双证书”制度,就是通过毕业前的技能认证,来检验学生在“教、学、练、做、创”一体化培养体系中效果。“双证书”制度有助于明确实践教学地位,重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是教学课程设置与岗位之业绩要求相适应,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彻底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现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真正培养学生“一专多岗”的能力,起到“本工种技术上的多面手、技能操作方面的能手、生产技术管理的助手、处理复杂问题的高手、技术创新与革新的行家里手”的作用。同时,实施“双证书”制度对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实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学院都积极和新乡市劳动局合作,组织毕业生参加车工、数控工艺员、维修电工和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多个工种的技能操作考试,84%的毕业生获得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实现双赢的举措。近几年来,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在与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同时,积极筹划与新乡市创业火炬园、新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23家孵化企业寻求进一步的深层次合作。校助企,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实力;企助校,实践平台建设获丰收,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与企业合作“六个融合”的双赢局面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参考,互利双赢必将成为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实施校企合作“六个融合”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论文】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论文06-01

工程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构建的论文04-03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论文11-23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24

合作到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机制研论文12-04

校企合作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理论论文06-16

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24

谈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就业弊端论文11-30

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论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