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认知与求知的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优化分组探讨,全体参与,共同提高。教师要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式:多方启迪思维,提倡标新立异;鼓励点滴进步,塑造成功意识;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大胆质疑。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拓展思维延伸: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利用迁移规律,发展学生想象。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创新素质
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为低年级学生打下创新素质的基础呢?经过我们分课题实验组一年来的探索总结,归纳如下: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认知与求知的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善于以情传情,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氛围,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不能适用严肃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像大朋友一样对待每个学生,建立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教室里不需要学生的“正襟危坐”,要让学生的口和手动起来;不需要学生的唯唯诺诺,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尤其是我们所谓的差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为他们点燃希望之火,使他们也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获得前进的动力,品味到受人关注的滋味。教师还要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亲密之情。
2.优化分组探讨,全体参与,共同提高
培养创新素质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协作精神。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学习课文时,尤其是阅读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讨论的提纲,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学的能力及习惯。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还可以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抓住要害,画龙点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个别指导;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扎实有力地转化差生。但是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1)分好学习小组;(2)注意不要放任自流;(3)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鼓励求异,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有碍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式,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说是就是要像蝉蜕一样,扬弃成旧,才能创新。
1.多方启迪思维,提倡标新立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这样学生会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不同的答案也能相互启发。然后还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思维朝不同的方向思考。
2.鼓励点滴进步,塑造成功意识
成功感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需要。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就为获得学习的成功插上了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微小的成功或创造性的见解,就会激发学生不断地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如,在一节语文识字课上,教师提出要和学生展开抢读生字比赛,一名平时很胆怯的女生也举起了手。教师立即抓住契机与她抢读。为了增强她的信心,教师始终保持与她同等的水平,在抢读最后一个生字的时候,为了使她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教师放慢速度,让她抢先读出了生字,全班同学都向她表示了祝贺,她也兴奋得满脸通红,情不自禁地喊着:“我把老师赢了!”从那以后,她的学习热情逐步高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成功激励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起成功的桥梁,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3.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大胆质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领性和整合性,要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而精心设计提问的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观点、见解以及标新立异的设想,对学生挑战性的探索予以支持和赞许。质疑是创新之源,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比如《小鹿的玫瑰花》这一课,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谁帮了谁”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后,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鹿是怎样帮助大家的?大家又是怎样帮助小鹿的?”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正是在这种质疑问难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拓展思维延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且,少儿智力发育处于人生关键期,在小学低年级启发想象、拓展思维为少儿智力发育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1.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如,学习《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到了明年玫瑰花再开的时候,小鹿会怎么做呢?”要求学生根据这一问题,续编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想象中去,续出丰富多彩的童话。类似的想象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课文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2.利用迁移规律,发展学生想象
迁移规律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迁移规律就是学生把以往的经验运用到解决眼前的问题。它可使学生的思维开阔,发展创造性想象。
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少儿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关键的一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对我们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杨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小学,2008(Z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论文01-1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7-2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09-15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论文10-13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论文04-23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论文12-06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1-09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12-0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论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