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居住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及问题分析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期,形成了大量标准化的居住区。整齐排列的住宅、方格网的道路设计、沥青和混凝土板进行的人工步道铺装,像这样出于机械化、标准化的设计,在与多种多样地域的自然和风土的协调方面几乎没有进行任何考虑,从而造成居住景观单调、缺乏亲切感、远离自然等问题。
二、实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新城保元泽第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北临世纪大道,西临东湖南路,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13万平方米,景观占地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以低层住宅为主,辅以小高层、高层住宅和商业街区。地块原为古东湖遗址,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密布的水网已经逐渐淹没,但该地仍富有深厚的中华水文化历史渊源,“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生活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二)总体定位及思路
项目总体定位是重现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居住建筑,它既要反映地域性特色,又是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现代人居住行为需求的现代居住景观。它不是简单照搬江南园林的既定元素,而是重塑江南水乡生活独有的情节。项目最终期望达到“老年人看了怀旧,年轻人看了时尚,外国人看了中国”的境界。
(三)场地空间规划
新城保元泽第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将空间作为场景时空的载体,避免空间被孤立看待。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首先,将场地汇总的水系、地形及周边环境与景观所形成的有机体系作为景观整体的骨架;其次,场地中的建筑及其他构筑物的布局、功能场所的定位等组成居住区景观的血肉;最后,在不同的景观设计手法服务于同一主题的前提下,通过保留或重读的一个个场景则是居住区景观的毛发。
(四)以水为魂的规划思路
在本案中,“水”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灵魂,凸显了“先有河后有房”的设计理念。项目设计尊重了水乡河溪脉络,并以蜿蜒交错的水体承载整个小区的平面布局,将住区自然的分割。因借水系,努力还原和重塑自然状态下完整的水系结构,为了打造更为理想的景观效果,在设计中特意使部分水流环绕建筑蜿蜒而行,部分又隐于自然水岸之中,使观者的视线富于变化,获得一种介于可见与不可见之间富于想象的观景体验。
(五)地域化的用材策略
1.取材地域化项目从设计之初便确定尊重材料使用价值的原则,对于可以保留并重复利用的材料,最大化地去延续其使用价值。例如,本项目中对河坊街旧砖的回收利用以及对古桥的迁移保留。其中百年古桥保元桥的迁移保护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居住区内景观的历史感和延续感。
2.用材地域化首先,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尊重其在当时当地的开发使用方式。例如,保元泽第项目中各种休憩设施和平台选用的粗糙的接触面、不同做法的驳岸和池壁、本土植物的栽种,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来水乡生活的用材方式。其次,材料的使用服务于景观的“中心思想”。本案中在项目主题确定为“重塑专属水乡西塘的文化记忆”后,将这一“中心思想”落实为视觉、触觉甚至听觉的感知实体,如,在保元桥边放置一艘乌篷船,辅以亲水平台和植物配置,重现一目久远的情境,带给居住者舒适安逸的'西塘水乡生活体验。
三、居住景观设计策略
(一)地域文化的表达策略
1.塑造地域化风格景观设计应注重地域化风格的塑造。在经历了“地段-配套-环境”等发展阶段后,房地产发展的最高形式必然是居住文化。例如,保元泽第项目将原先“欧陆风情”的设计方案全部推倒重来,实地调查总结当地居住景观风貌特色,在建筑风格和景观打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策略造上力图重塑一段专属水乡西塘的文化记忆,为营造有水乡地域特色的景观打下良好的空间基础。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应从当地本土的居住文化出发,保留、吸收、再创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居住景观。这种内涵提升在价格上升空间日益缩小的市场中,也是一种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
2.运用地域化材料景观设计应最大化地实现地域化材料的运用。一方面,选用具有当地自然人文特色的材料,才能最直观贴切地表现地域化景观风格。这样不仅更容易保持色泽的统一感,而且能带来与当地植物、建筑的协调感。另一方面,选用具有年代美的旧物,如附着青苔的砖瓦、有悠久历史的古桥等,能够将天然风化酿成的年代美融入居住景观,创造耐人寻味、安逸雅致的居住空间。
(二)景观交往功能设计
1.促进运动人士交往的设计首先,在居住景观设计中为跑步、散步等运动铺设鹅卵石步行道,铺设路线应做到既考虑人车分流,又贯穿小区主要景观,引导居民在欣赏室外景观的同时增加邻里交流。其次,在步行道及健身器械、健身场地周围适当增添公共交往空间,合理设计场景的私密性,既具有一定的外部可视性,又具有一定的围合感,为邻居间偶遇攀谈提供机会。
2.促进儿童及家长交往的设计现代居住区的交往模式中,儿童和青少年对邻里关系的和睦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活泼开朗的天性很容易形成邻里间交流的氛围。首先,居住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以儿童视线高度为标准进行设计,如,绿篱高度应设置在儿童身高范围以下;其次,设计方便家长交谈的景观空间,在注意活动场地的安全性设计的同时,考虑陪同家长的歇息交流需求。
(三)景观自然化设计
1.带来亲和感的景观设计一方面,注重人性化空间尺度的景观设计。传统村落、民居的尺度,均与人体自身尺度相协调,这尽管是由于受当时生产力的约束所制,但也恰恰形成了尺度宜人的石墙高度、村落社区大小等,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舒适性也由此形成,这些都值得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学习借鉴。另一方面,鼓励最小人工干预的设计。在自然村落中,大量的人工干预是“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劳动力达到一定水准以上的结果”的设计。例如,对排水口下的土地容易被冲坏部分设置散石铁网进行保护,而对其余不易被侵蚀的地方采用自然河道状态。这种节能环保的景观设计,彰显了朴素舒适的景观特质。
2.生态可持续性景观设计首先,允许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交织共存。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往往是多种土质、植被类型交织存在的,这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这值得现代的居住区景观借鉴。例如,绿化中疏林地和草地混合,有助于藤蔓植物群落出现,作为层次不明显的群落丰富景观效果。其次,设计富有变化的地形。居住景观或者是在原本就平坦的土地上形成的,或者是在人工改造成平坦地形的基础上形成的,这虽然是出于工程安全性的考虑,但与自然状态下多变的地貌相去甚远。在打造景观时,适当进行地形的变化,可以引起水分条件和日照条件产生相应地变化,在这种基础上生长的动植物多样性也相应增加。最后,增强表面渗透性。增强居住区内道路、铺装的表面渗透性可以让雨水进入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而土壤等多孔质的表面具有保水功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天然补水作用。石块垒成的石墙中的缝隙可以供藤蔓植物自由生长,也可供麻雀等鸟类筑巢。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可持续景观。
四、结束语
居住景观是由人创造,并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物质空间。我国居住景观在长期的景观错位和复制后,亟须创造满足居民文化自豪感、归属感和生态健康追求的景观设计。在“以民生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下,促使传统居住风貌及文化内涵在现代居住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对城镇化文化内涵建设将具有重要贡献意义。
【现代居住景观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论文11-01
简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11-10
园林现代景观设计管理的论文10-18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研究论文10-30
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论文11-10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10-24
居住小区节水景观设计论文11-16
城市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要素论文11-14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论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