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探索论文

2021-04-19 论文

  随着中俄交往的密切,社会对俄语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高校教育部门要紧密迎合市场需求,加大俄语口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俄语口译人才的关键在于设定科学的俄语口译课程体系,以完善俄语口译教学过程,增强俄语口译人才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实施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一是俄语专业课程改革为俄语口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随着中俄两国交流的密切联系,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各大院校调整了专业设置,设立了俄语口译课程; 二是科学设计口语课程是改善俄语口译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俄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教学质量,以口译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将口译作为笔译的附属,因此高校不会专门开展口译课程教学,因此为了完善教学,必须要设计完善的课程体系; 三是课程设计理论为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实施课程设计可以强化学者对俄语口译课程的研究力度,这样就会为俄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例如目前我国俄语口译课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课程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因此通过科学设计可以为课程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现状。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俄语口译课程设计,以“俄语口译课程”为关键词,以 2000 年至 2015 年为时间段,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搜索,结果搜到的相关文章的数量还不足 50 篇,由此可见关于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是局限在对俄语口译教学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单一方面的阐述,为此本文综合教学经验,初步了解到我国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一) 课程标准不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设置应该仅仅围绕培养学生的俄语应用综合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003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对俄语口译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掌握胜任生活口译和一般性专业会议的翻译工作。并且要掌握熟练的口译能力,对报刊上的重要新闻能口译出大致内容等。”

  但是由于该规定只是简单的基础性规定,使得高校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程度存在不准确的问题: 一是学校不能准确把握相关规定的要求。由于俄语口译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因此高校对俄语口译教学的认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尤其是对近两年才开设的俄语专业,因为目前的相关并没有部门作出明确的规定,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迷茫; 二是俄语口译课程的目标不明确。一些高校往往会将口译教学与笔译教学混为一谈,没有专门设置口译教学,即使有的院校开设了口译教学工作,但是其将该课程列为选修课,因此其地位得不到稳定; 三是口译课程的双重性导致俄语口译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俄语口译教学往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听写读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开展对学生的入门培训。

  ( 二) 教学内容的设定存在随意性。高校俄语口译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口译理论和技能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时教师会形成以题材为主线,突出专题术语的翻译,并且按照专题要求对学生进行口译能力的锻炼,此种教学多应用于经贸谈判、外交文化等。有时教师也会按照培养技能训练为主线,按照口译类别进行训练。

  当然根据需要也会将这两种模式进行结合。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会本着精讲多练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此种模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也存在着忽视口译达意的基本主张和常用技能的拓展。一般时候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他们不会专门训练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是将其作为课外作业。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导致教师在把握口译材料时存在把握不准的问题。

  ( 三) 缺乏系统化的专业课程教材。目前高校应用的俄语口译课程教材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的口译教材的体例还不够丰富,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技能训练的现象: 一是忽视对俄语文化背景的研究。目前教材更多地强调俄语、汉语之间的对应与转换,而忽视了对两国文化背景的介绍,导致口译的内容缺乏对实际交际环境的考虑; 二是部分教材缺乏配套的影音材料,使得口译教材的实践性不强; 三是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材,很多高校的口译教材是根据教学内容,随机选取的交流题材。

  三、优化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对策。

  ( 一) 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目标。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前提就是明确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目标,口译课程的定位是口译课程发展的关键,结合当前的各种文件,俄语口译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为基础,因此需要对课程目标定位进行需求分析: 一是学生对口译课程存在很大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口译课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表达能力,因此俄语口译课程设置的重点在于强调口译技能的培养; 二是教师的需求定位分析。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俄语口译课程的定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根据学生的需求对课时进行调整,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俄语口译课程教学课时的安排就作出了系列的调整,将专题综合技能训练所占的课时比例增加,并且将开课时间提前。另一方面,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口译知识基础。综合分析,俄语口译课程目标定位表 1。

  ( 二) 优化口译课程教学内容。俄语专业课程的定位既要把握培养俄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也要兼顾外语专业教学与翻译专业翻译教学的特点,注重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的训练,基于此目标定位要求我们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一是处理好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的关系。口译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改变技能训练依附于专题训练的现状,合理处理口译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要改革教学课时安排,即第一学期应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侧重口译技巧的介绍和练习; 第二学期应以专题训练为中心,用不同题材的现实语篇巩固口译技能的习得,同时查漏补缺,继续强化技能;二是强调功能语体的特点及其对口译过程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要求,将教学划分为若干的小单元,以此强调训练的目的性与连贯性; 三是培养学生化解文化冲突的意识。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俄语口译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文化冲突的问题,而口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学生掌握即时化解文化冲突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俄国文化与我国文化之间的异同纳入到教学体系中,让学生掌握两国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从而提高口译的准确性。

  ( 三) 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构建系统的口译课程教材是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与前提,基于高校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需要,编撰者在构建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内容编排的合理性,实际性。一是科学选择教材内容。俄语口译课程主要由技能训练和专题理论学习知识构成,但是要强调技能训练,因此将技能训练融入到教学内容的整体中,实现教学实践的系统性、技能本身的滚动性。具体地说,教材的出发点应落在对记忆、笔记、数字转换、注意力、预测力、理解力、识别力、应急战术和译前准备等的详尽介绍和实例讲解上面,并配以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 而在专题训练阶段,则需将上述内容与实际的语言素材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习者自觉运用所学技能的意识; 二是练习设计的合理性。俄语口译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练习,因此教材的练习板块要符合合理性,保证练习能够与口译能力的拓展相符合,比如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设定不同层次的练习模块。以专项训练为例,可以依托语篇进行练习,比如针对数字的练习,可以先从简单的个体数字开始,然后过渡到房间号、电话号以及实际数列等; 三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材建设中。日益发展的多媒体技术为完善口译教材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借助电脑设备和相关软件,通过对文字、声音和影像进行集控处理的方式,就可以编写出具有情景交融性的立体化口译教材。

  ( 四) 提高俄语口译教师专业水平,改革教学方法。要成功地进行俄语口译教学,就要求教师具备坚实俄语口译理论基础和丰富俄语口译经验。为了提高俄语口译教师的全面素质,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到高一级的外语院校进行进修,接受专业培训; 另一方面应该适当地参加口译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根据俄语口译的特点设计课堂学习情境。

  四、结语。

  为了培养具有熟练口译技能的高素质俄语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统一口译课程的教学标准、优化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开拓视野,理顺技能训练与专题训练的关系,重视语体对口译的影响,强化学生处理文化冲突的意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口译教材的编写模式,使其编排更加科学,练习更加合理,多媒体手段更加丰富,切实提升教材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庆, 俄语商务谈判口译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对策[J]。世纪桥,2012

  [2]张奎,李丙春。 流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应用[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3]从亚平。,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初探[J]。 中国俄语教学,2008

【高校俄语口译课程设计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多媒体口译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07-09

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论文10-07

高校体育发展探索与前景论文05-12

高校富余职工再就业探索论文01-04

高校体育文化培养方法探索论文10-02

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04-26

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的论文03-31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索论文10-24

浅论商务俄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不足论文11-11